第1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情况汇报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情况
汇报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情况如何呢,以下是聘才网我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情况汇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
(参考格式)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有关精神,按照《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我们对本单位(部门)的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了评价。
一、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结果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中列明的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点,本单位(部门)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得分为 分,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得分为 分,共计 分。因存在不适用指标,换算后的得分为 分。
本部门在部门本级及所属单位各评价指标得分的基础上,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平均分,加总得出以上综合性评价得分。本部门纳入本次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范围的单位共计 家。(本段仅适用于各中央部门)
本单位(部门)各指标具体得分情况如下表: 类别
评价指标
评价得分 单位
层面
1.内部控制建设启动情况
2.单位主要负责人承担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责任情况
3.对权力运行的制约情况 4.内部控制制度完备情况
5.不相容岗位与职责分离控制情况 6.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覆盖情况 业务
层面
7.预算业务管理控制情况 8.收支业务管理控制情况 9.政府采购业务管理控制情况 10.资产管理控制情况 11.建设项目管理控制情况 12.合同管理控制情况 评价总分
在本单位(部门)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过程中,存在扣分情况的指标汇总如下:
〔逐项列示存在扣分情况的评价指标、评价要点、扣分分值及扣分原因〕
二、特别说明项
(一)特别说明情况
本单位(部门/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出现问题,导致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发生重大经济损失/引起社会重大反响/出现经济犯罪〕,特将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具体描述发生的相关事件、影响及处理结果〕
〔如本单位(部门)未发生相关事件,填写“未发生相关情况”〕
(二)补充评价指标及其评价结果
本单位(部门/部门所属单位)根据自身评价需求,自愿将〔填写补充评价指标名称〕等补充评价指标纳入本次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范围。现将补充评价指标及评价结果说明如下:
〔具体描述各个补充评价指标的所属类别、名称、评价要点及评价结果等内容〕
三、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下一步工作
基于以上评价结果,本单位(部门)将〔描述与存在扣分情况的评价指标及评价要点相关的管理领域〕等管理领域作为XX年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重点工作和改进方向,并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效果:
〔逐项描述拟采取的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工作内容、具体措施、工作责任人、牵头部门、预计完成时间等〕
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名〕
〔单位签章〕
XX单位
XX年XX月XX日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省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XX〕21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各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工作,根据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财会〔XX〕1031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是指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之前,或在内部控制建设的初期阶段,对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的“摸底”评价。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同时,发现单位现有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各单位于XX年底前如期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贯穿于单位的各个层级,确保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面覆盖,综合反映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水平。
(二)坚持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各单位在选取评价样本时,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优先选取涉及金额较大、发生频次较高的业务。
(三)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针对单位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处理整改情况,明确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四)坚持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立足于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单位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经济活动、风险水平及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并采用以单位的基本事实作为主要依据的客观性指标进行评价。
三、主要任务
(一)组织动员。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于XX年8月中旬,全面启动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本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二)开展评价。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于XX年9月底前,按照本实施办法的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XX〕21号)为依据,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其填表说明(见附件2和附件3),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三)评价报告及其使用。各单位应将包括评价得分、扣分情况、特别说明项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在内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参考格式见附件4)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以明确下一步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和改进方向,确保在XX年底前顺利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各单位可以将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得分与同类型其他单位进行横向对比,通过对比发现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不足和差距,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效果。
县直部门应当在部门本级及各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形成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作为XX年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县财政局报告。
(四)总结经验。县直各单位、各乡镇财政所(分局)应当于XX年11月20日前,向县财政局(会计股)报送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本单位及系统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工作建议及典型案例等。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霍邱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附件1),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我县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县直各单位、乡镇财政所(分局)要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前期部署、部门协调、进度跟踪、指导督促。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建立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认真对照,真实完整地填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表和评价报告。
(二)加强宣传督查。县直各单位,各乡镇财政所(分局)要切实加强对本单位本地区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宣传督查。要认真做好宣传报道、信息报送等工作,汇总基础性评价表和评价报告,总结经验成果。要加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和评价结果的监督检查,确保内部控制建立实施和基础性评价工作按期完成。
(三)加强协调联动。财政、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会商和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先进经验与做法,发挥先进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共同推动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第2篇:成本控制的基础性工作
成本控制的基础性工作
加强成本控制,必须建立健全有关的基础性工作。成本控制的基础性工作主要有以下一些:
1、建立分级控制和归口控制的责任制度。
为了调动全体职工对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企业必须明确各级组织(厂部、车间、班组等)和各归口职能管理部门(如财会、生产、技术、销售、物资、设备等)成本控制方面的权限与责任,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的责任制度。因此,企业要将成本计划所规定的各项经济指标,按其性质和内容进行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各个车间、班组和各个职能科室,实行分级归口控制。各个归口职能部门,既要完成其他部门分配下达本部门的各项费用指标,也要负责完成企业下达的归口指标,并进一步把归口管理的指标分解下达到有关执行单位和部门。从而形成一个上下左右、纵横交错、人人负责的成本控制体系。
根据权、责、利三者结合的原则,在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的同时,必须赋予责任单位和部门以一定的经济权限和利益,使其有搞好本单位责任成本的相对的自主权。这些自主权一般的有压缩流动资金定额的权限,以减少利息支出;上交多余固定资产的权限,以减少固定资产占用费和折旧费的支出;上交多余劳动力的权限,以减少工资支出;本单位奖金分配的权限,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2、建立严格的费用审批制度。
一切费用预算在开支以前都要经过申请、批准手续后才能支付,即使是原来计划上规定了的,也要经过申请和批准。这样做,有利于一切费用在将要发生前再进行一次深入的研究,根据新的变化了的情况,再一次确定费用的合理性,以保证一切费用的使用效果。
3、加强和完善成本实际发生情况的收集、记录、传递、汇总和整理工作。
成本控制要把费用和消耗发生的情况与成本控制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这就需要有反映成本发生情况的数据,就要进行收集、记录、传递、汇总和整理工作。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必须正常、准确、齐全,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收集方法和记录方式,负荷监督程序的需要;数据的传递要有正确路线,迅速及时;汇总和整理工作要有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定。以上成本控制数据的收集和汇总整理,通常是通过企业中的业务核算、统计核算和会议核算来实现的。
4、组织发动广大职工开展各种降低成本的活动,如“小指标竞赛”,降低成本技术攻关活动等。这是成本控制中带有根本性的基础性工作。注意开展这方面的活动,成本控制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3篇:第一条 考勤是医院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第一条 考勤是医院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加强考勤管理,维护 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为计发工资奖金、劳保福利等待遇提供重 要依据,特制定本制度。医院的考勤管理由院办公室负责,各科室(工 会、离退休科、医务科、护理部合而为一,药械科、供应室合而为一)应指派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考勤员,逐日认真记载考勤。考勤员职责:
一、按规定认真、及时、准确地记载考勤。
二、如实反映本单位考勤中的问题。
三、妥善保管考勤簿和各种休假凭证。
四、及时汇总与报告单位考勤结果。
第二条 全院在岗的所有正式聘用职工和临时工一律 为考勤对象。各科室应在 30前将上月考勤结果汇总报办公室,办公室负责或组织有关人员对全院考勤工作进行日抽查、周巡查,月考核,2日前将上月考勤结果进行公示,将工资奖金核算表及罚款单报财务处。
第三条 全院职工必须自觉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 班,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得办私事和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外出办理公务前,须经本部门负责人同意。
第四条 工作时间规定:医院实行每月27个工作日工作制,每个员工每月可以正常休假三天,可自行选择,但需提前通知各科室负责人,方便各科室负责人做出人员调整。医院实行的作息时间严格按照各科室规定执行。
第五条 职工事假天数原则上年累计不得超过 15 天,月累计不得超 过 3 天。因特殊原因需超出上述假期时限的,须经院长签字批准,否则按旷工论处,事假期间工资核算和病假相同。
第六条 病假规定
一、请病假须持本医院证明。
二、1 天由分管副院长批准,1 天 以上由院长批准。
三、基层管理人员、工勤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休病假审批权限为: 1—2 天由科室负责人批准,2—4天以内由分管副院长审准,4天以上须经院长审批。
四、院长休病假 7 天以内由行政副院长批准,7 天以上报经医院管理委员会批准。
五、在医院工作的人员,休病假者均须由办公室负责备案,并由各科室负责核实假期时间。
六、女职工人流、上环、引产等,视为病假处理。
七、病假在3天以内不扣工资,3-7天扣除四天基本工资,7天以上保留职位,不发工资。
第七条 婚假规定:
一、达到法定婚龄的职工(男年满 22 周岁,女年满 20 周岁)结 婚,凭结婚证可按请假程序请婚假7天。
二、婚假须提前 1 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休假且一次休完,不得分期休假。
第八条 产假规定:
一、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职工和被正式聘用的女职工享受产假
二、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职工和被正式聘用的女职工产假为 90 天。
三、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被正式聘用的女职工怀孕 3 个月以 上流产或死产的凭医院证明休假 15 天,假期按病假处理。
四、产假、护理假均须提前一个星期凭生育指标和结婚证申请。
五、产假、护理假一次休完,不得分期休假。
六、产假期间补助一个月基本工资
早退、脱岗规定:
一、上班推迟到岗 10 分钟以上至 30 分钟以内为迟到;
二、提前离岗 5 分钟以上至 30 分钟以内为早退。
三、在正常工作期间擅自无故脱岗10分钟到30分钟视作旷工半天,30分钟以上视作旷工1
天,旷工半天扣除2天工资,旷工一天以上者扣除5天工资。
四、迟到、早退、脱岗累计达月 3 次,扣除当月奖金。
十一条 旷工规定:
一、旷工最小计量单位为半天。
二、迟到或早退30分钟,视为旷工半天。
三、超过界定脱岗时限,视为旷工半天。
四、无故不到岗,或者不请假不到岗,或者未获准假不到岗为旷工。
五、旷工者失去年度优秀评选资格;旷工 1天以上,行政记过处分一次,扣除5天工资,3次上者辞退。
第十二条 工作纪律:
一、工作时间禁止打牌、下棋、串岗聊天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如有违反者当天警告处理; 当月累计 3 次的,按旷工旷工1处理; 并以此类推。
二、参加院、科组织的会议、培训、学习、考试或其他团队活动,如有事请假的,必须提前向组织者或带队者请假。在规定时间内未到或早退的,按照早退和旷工规定处理。第十三条、领导包庇袒护员工的,一经查实,按照处罚员工的双倍予以处罚。
第4篇:事业单位内控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
事业单位内控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
本文为事业单位内控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学习。
范文一
为贯彻落实省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XX〕21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各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工作,根据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财会〔XX〕1031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是指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之前,或在内部控制建设的初期阶段,对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的“摸底”评价。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同时,发现单位现有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各单位于XX年底前如期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贯穿于单位的各个层级,确保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面覆盖,综合反映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水平。
(二)坚持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各单位在选取评价样本时,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优先选取涉及金额较大、发生频次较高的业务。
(三)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针对单位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处理整改情况,明确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四)坚持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立足于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单位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经济活动、风险水平及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并采用以单位的基本事实作为主要依据的客观性指标进行评价。
三、主要任务
(一)组织动员。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于XX年8月中旬,全面启动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本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二)开展评价。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于XX年9月底前,按照本实施办法的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XX〕21号)为依据,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其填表说明(见附件2和附件3),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三)评价报告及其使用。各单位应将包括评价得分、扣分情况、特别说明项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在内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参考格式见附件4)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以明确下一步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和改进方向,确保在XX年底前顺利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各单位可以将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得分与同类型其他单位进行横向对比,通过对比发现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不足和差距,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效果。
县直部门应当在部门本级及各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形成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作为XX年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县财政局报告。
(四)总结经验。县直各单位、各乡镇财政所(分局)应当于XX年11月20日前,向县财政局(会计股)报送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本单位及系统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工作建议及典型案例等。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霍邱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附件1),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我县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县直各单位、乡镇财政所(分局)要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前期部署、部门协调、进度跟踪、指导督促。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建立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上,认真对照,真实完整地填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表和评价报告。
(二)加强宣传督查。县直各单位,各乡镇财政所(分局)要切实加强对本单位本地区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宣传督查。要认真做好宣传报道、信息报送等工作,汇总基础性评价表和评价报告,总结经验成果。要加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和评价结果的监督检查,确保内部控制建立实施和基础性评价工作按期完成。
(三)加强协调联动。财政、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会商和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先进经验与做法,发挥先进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共同推动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范文二
根据财政部和陕西省财政厅的统一安排部署,延安市财政局印发了《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今年9月底前,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这是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情况进行的一次摸底,旨在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各单位有的放矢地开展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工作。
一、开展内控制度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重大意义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4号文件)出台,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要求各单位围绕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管理、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岗位,合理配置权责,细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关键风险控制点,开展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市财政局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刘晓军同志为组长的基础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我市开展此项工作做了进一步安排,要求市级各部门要形成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作为XX年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市财政局报告,同时要求各单位按照《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审计厅关于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指导意见》(陕财办会18号文件),开展一次经济风险评估,向单位领导班子提交书面评估报告。市财政局将对各单位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和评价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实行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进度迟缓、改进措施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并督促改进。各县区、各部门要加大对此项工作的宣传,推广先进经验与做法,发挥先进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客观真实开展自评,年底前必须完成内控制度建立与实施
按照我市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安排,各单位于9月底前组织开展评价工作,在完成评价工作后,将评价得分、扣分情况、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通过评价报告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以明确单位下一步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和改进方向,确保在XX年底前如期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各县区财政局、市直各部门于XX年11月15日前,向市财政局报送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本县区、本部门开展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工作建议及可推广的典型案例等。
范文三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按照《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XX〕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应于XX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范围内全面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按照中央提出的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要求,为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各单位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切实落实好《指导意见》,财政部决定以量化评价为导向,开展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是指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之前,或在内部控制建设的初期阶段,对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的“摸底”评价。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一方面,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使各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旨在发现单位现有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各单位于XX年底前如期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贯穿于单位的各个层级,确保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面覆盖,综合反映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水平。
(二)坚持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各单位在选取评价样本时,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优先选取涉及金额较大、发生频次较高的业务。
(三)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当针对单位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处理整改情况,明确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四)坚持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立足于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单位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经济活动、风险水平及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并采用以单位的基本事实作为主要依据的客观性指标进行评价。
三、工作安排
(一)组织动员。各地区、各部门应当于XX年7月中旬,全面启动本地区(部门)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所辖各单位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二)开展评价。各单位应当于XX年9月底前,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XX〕21号)为依据,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及其填表说明(见附件1和附件2),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
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体系外,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也可根据自身性质及业务特点,在评价过程中增加其他与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评价指标,作为补充评价指标纳入评价范围。补充指标的所属类别、名称、评价要点及评价结果等内容作为特别说明项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参考格式见附件3)中单独说明。
(三)评价报告及其使用。各单位应将包括评价得分、扣分情况、特别说明项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在内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以明确下一步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和改进方向,确保在XX年底前顺利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各单位可以将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得分与同类型其他单位进行横向对比,通过对比发现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不足和差距,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效果。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督促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可以对所辖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得分进行比较,全面推进所辖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各中央部门应当在部门本级及各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形成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参考格式见附件3),作为XX年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向财政部报告。
(四)总结经验。各地区、各部门应当于XX年12月31日前,向财政部(会计司)报送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本地区(部门)开展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经验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工作建议及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等。
对于具有较高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的典型案例,财政部将组织有关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并将其纳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案例库,供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学习交流。
四、有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部门)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前期部署、部门协调、进度跟踪、指导督促、宣传报道、信息报送等工作,确保所辖单位全面完成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推动本地区(部门)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加强监督检查。各单位应当按照本通知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确保评价结果真实有效。各地区、各部门应加强对本地区(部门)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和评价结果的监督检查,对工作进度迟缓、改进措施不到位的单位,应督促其调整改进;对在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评价结果不真实的单位,一经查实,应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评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应及时协调解决。
(三)加强宣传推广和经验交流。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对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及其成果的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微信等媒体资源,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持续宣传报道。同时,组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单位,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工作会等形式,推广先进经验与做法,发挥先进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
联系人:财政部会计司综合处 米传军、王勇
第5篇:某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方案
XXX内部控制评价
工作方案
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22﹞24号)文件要求,推动医院开展内部控制工作,防范管理风险,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明确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针对现有内部控制基础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全员参与、全业务覆盖、全过程监督的内部控制体系,按期完成医院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化应当贯穿于医院各个层级,确保对各业务层面经济活动的全面覆盖,综合反映医院的内部控制基础水平。
(二)坚持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化应当在涵括全面业务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特别是涉及内部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在选取内控评价样本时,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优先选取涉及金额较大、发生频次较高的业务。
(三)坚持问题导向原则
1 内部控制规范化应当针对医院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处理整改情况,明确医院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四)坚持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应立足于医院的实际情况,与医院的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经济活动、风险水平及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并采用以医院的基本事实作为主要依据的客观性指标进行评价。
三、工作安排
(一)组织动员阶段(2022年4月-8月)
启动医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与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紧密结合,通过专题培训等方式,强调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强化责任意识、树立风险防范观念、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推动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2年9月-11月)
医院按照文件要求,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对每项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归口部门和完成时间表。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健全规章制度,分析风险隐患,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有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等内部控制基本方法,加强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有效实施。
(三)监督检查阶段(2022年12月)
建立定期进行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制度,通过定期开
2 展专项工作,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前期部署、部门协调、进度跟踪、指导督促等工作,确保医院全面完成内部控制建设相关工作,实现医院内部控制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加强协调联动。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各部门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确保评价结果真实有效。成立内部控制工作小组,各处室联合工作,根据工作需要由各职能部门及临床医疗医技科室指定一名内控工作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应及时协调解决,推进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XXX内部控制工作小组
2022年6月
第6篇: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申报要求
附件2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申报要求
一、项目申报基本条件
1.科技基础性工作一般指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需求而开展的获取自然本底情况和基础科学数据、系统编研或共享科技资料和科学数据、采集保存自然科技资源、制定科学标准规范、研制标准物质等科学活动的统称。科技基础性工作是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和公益性等特点,对于推进基础学科发展、支撑国家宏观决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是专门支持科技基础性工作的科技计划,重点支持科学考察与调查、科技资料整编和科学典籍志书图籍编研、标准物质与科学规范研制,以及其他对经济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基础性工作。
3.专项支持的工作不以发表论文、获取专利为主要目标,主要目的是产出权威系统的科学数据、调查报告、科技资料、图集图件、重要标准、科学规范等公益成果。
4.专项项目执行期一般为3~5年,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执行年限。
—1—5.项目须按工作任务科学设立课题,课题下不设子课题;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是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需明确工作内容、参加人员数量和结构、经费预算额度和比例;课题之间的经费分配、工作量分工要大致均衡;每个课题围绕确定的工作内容组织精干、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体现优势互补。
6.为确保项目实施获取科学数据和资料的系统性和权威性,申报项目应广泛听取本领域专家意见并组织相对优势的单位联合申报。
7.为更好地向科技界提供公共服务,项目应具有详细明确的数据、资料汇交和共享计划,项目完成后所有数据要按照有关要求实行开放共享。
8.申报项目必须符合2022年度指南方向,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相关条件。
二、申报资质要求
1.申报单位必须是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中央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具有法人资格,有较强的基础研究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申报单位须通过依托部门向科技部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
2.申报单位在申报项目时推荐一位本单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申报单位正式在编在岗的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2—的科研人员;
(2)申报项目当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3)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开拓创新意识;
(4)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本项目的研究和管理。
3.已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主体科技计划或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在研项目的人员不能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申报本专项项目;已同期参与2项国家主体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的人员不得作为本专项项目的参加人员。
4.项目负责人每年投入本专项项目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各课题负责人不少于4个月;其他参加人员不少于3个月。
5.外籍及港、澳、台地区科研人员被推荐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须正式受聘于中国大陆境内单位且全职在岗工作,在受聘单位工作时间符合相关规定(应同时提供境外工作单位和受聘单位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申请书一起报送)。
6.以下人员不能参与项目申报:
(1)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专职科研管理人员;(2)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总工作时间已满负荷的人员;(3)因违规被取消申报资格和其他不能保证履行规定义务者。
三、组织项目的有关要求
1.申报单位应组织跨部门、跨学科,以及年龄结构合理的队
—3—伍,整合国内相关优势单位力量,提出项目负责人(1人)。
2.申报项目应如实反映项目申报单位已有的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如实说明项目负责人的研究背景、近五年主持或承担的与申请项目有关的国家科技计划(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与申请项目有关的代表性论文(5篇)及专利奖励等情况。
3.项目牵头单位应该为项目的组织实施提供人员、经费、工作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必要时还要通过主管部门开展组织协调工作。
4.有多家单位共同申报的,项目牵头单位应该提供与主要参与单位的联合申报合作协议,附在项目申请书之后一并提交。
5.项目应注意加强与国家主体科技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的衔接,所取得的成果应该为科技界提供共享服务。
四、关于编制项目经费预算的有关要求
1.科技基础性工作不同于973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大多数工作是基于现有的且应具备的工作条件、用成熟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测试,以积累基本的科学数据;或者基于现有的资料进行系统加工整理,形成权威的典籍志书。
要根据此项工作的性质,实事求是地编制设备购置、材料试剂、测试加工、差旅和劳务等费用,避免不切实际需要的虚报经费。
2.严格按照项目实际经费需求如实编制预算,每个课题的经费与工作量要相匹配,严禁课题单位分配获得与其工作量不相符 —4—的经费;经费预算科目要严谨合理,符合本项目的实际需求;要按照预算科目逐一编制详细的预算说明,测算依据和标准要科学合理、详实充分,符合相关规定。
3.申报科技基础性工作应具备基本的、必需的仪器设备等工作条件。申请书中提出的仪器设备购置主要用于满足本项目的实施,以金额不大、数量不多的小型仪器设备为主,经费总量要控制在合适的额度;自行研制仪器设备的,请说明与本项目的相关性、经费开支标准和依据;不得购置与本项目关联不大的任何仪器设备。
4.科学估算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控制在合适的额度,并说明试剂材料和测试化验加工与项目的相关性;对于没有市场价的单位内部测试化验加工支出,须说明开支标准和依据;不得用于支付其他科研工作的试剂材料和测试化验加工等费用。
5.严格控制购买数据资料的经费预算。对于申报典籍志书图集研制类的项目,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应具备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基础,或能够从我国相关领域的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网)获取数据,不应从外单位购买金额较大的数据资料。不具备上述基础条件的、且必须购买较多的数据资料的,需说明必要性。
6.严格控制会议费和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和总体额度。对于科学考察工作,差旅费主要用于本单位往返科考目标地区的开支,项目验收时将对此严格审计。
—5—7.严格控制劳务费开支总量和发放标准。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应主要由项目组成人员承担,不应支付大量的劳务费聘用人员承担。要根据实际需求控制临时聘用人员的数量,依据其工作量和职称、能力、水平发放不同标准的劳务费,不得高标准开支劳务费。单位长期聘用的或者签有长期劳务合同的人员不属于劳务费支持范围。
8.合理计划年度工作任务,科学估算每年所需经费额度。一般地,执行期为5年的项目,年度经费分配比例为15%、25%、25%、20%、15%;执行期为4年的项目,年度经费分配比例为15%、30%、30%、25%;执行期为3年的项目,年度经费分配比例为20%、40%、40%。
五、申报受理程序
1.申报单位需先在科技部门户网站“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专栏(http://program.most.gov.cn)进行单位及用户注册(已进行过其他计划项目申报的单位,无需重复注册)。登录申报系统后,点击进入“选择计划类型”界面,在申报内容栏目中选择“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按照有关提示进行操作。申报单位必须如实填写,认真校对每一项内容,确认无误后再提交依托部门。
2.申报单位必须在线打印已正式提交的《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申请书》,并按要求装订以上内容和相关附件材料,加盖单位公章后正式报送依托部门审核。非在线打印的正式提交材料一—6—律无效。
3.依托部门须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登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按照相关提示对申报单位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将确定推荐的申报项目正式向科技部提交。
4.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不予受理:
(1)不符合专项的基本要求和申报资质要求的;(2)申请书编写不符合规定格式要求的;(3)申报手续不完备,不符合规定申报程序的;(4)已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立项支持的;
(5)在国家其他科技计划(如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中有支持渠道的。
5.项目申请书(包括不受理的项目申请书)不予退回,由科技部统一处置。
—7—
第7篇:招投标基础性工作在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招投标基础性工作在采购管理中的重要性
招投标基础性工作在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编写: 单位:
时间: 2022.9
招投标基础性工作在采购管理中的重要性
目 录
第一篇 管理背景与意义....................................................................................................3 第二篇 管理工作内容与措施方法....................................................................................4
一、管理工作内容 ......................................................................................................4
二、管理工作措施与方法 .........................................................................................6 第三篇 管理工作的决策分析..........................................................................................10
第四篇 结束语...................................................................................................................10
序 言
作为xxxx物资企业,在管理范畴运用中属流程性管理类型,各业务流程中的数据与信息在整体物资流中互相交互、互相管理,各业
2 招投标基础性工作在采购管理中的重要性
务操作都对下一流程有推动与制约的作用,所以每一环节的管理与控制都相对重要。
在确保xxxx生产建设所需的各类物资采购过程中,负责物资采购供应的部门,所赋负的各类采购活动与组织中,采购管理的有效性与控制性对整体企业的生产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物资采购供应工作在企业整个资源链中又是开始的环节,对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生产成本的有效降低、生产效率的提高都处于关键、决定性的地位。
本文从招投标基础性管理浅谈在物资采购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如何实施基础性管理对采购工作的指导与辅助管理作用,进一步认识招投标组织与基础性管理在采购工作中的作用。
整篇从管理背景、需求、意义、管理方法与措施中实施基础性管理工作,进而实现招投标基础性管理工作的职责,进一步提升基础性工作在采购管理工作的决策作用。
招投标基础性工作
在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第一篇 管理背景与意义
伴随着XXX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确保产能建设所需物资的采购工作大幅增加,从年累计几个亿的采购量到目前二十多亿的采购量,3 招投标基础性工作在采购管理中的重要性
采购量巨大提高,带来采购管理工作在整个物资供应过程中的重要性显得更加重加。如何通过实施采购管理达到和满足大规模产能建设所需物资的采购工作,确保采购工作质量的同时,降低采购工作过程因管理漏洞而带来的采购风险,从而促使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采购的招投标组织与管理是采购活动实现的方式与手段,目前,xxxx整体物资采购模式属于集中性采购方式,通过xxxx经济运行会方式进行采购活动的确认与实现,为及时确保物资的计划完成率与采购率,招投标组织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到采购的最终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招投标的制度完善、程序规范、资料齐全是保证招投标活动开展的前提,也是关键、基础性的工作,对整体采购活动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与完善招投标基础性工作对采购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篇 管理工作内容与措施方法
一、管理工作内容
采购整体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计划的接收、采购计划编
4 招投标基础性工作在采购管理中的重要性
制、招投标组织、合同签定、到货管理、出入库管理、结算管理等主要环节,示下图:
招投标的组织工作在整条采购业务流中处于中间的地位,对计划的保证与采购的实现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从招投标组织工作深入看,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招投标申请与文件的核实,采购明细与采购立项的核查,编制与发送招投标邀请及文件,开、评、定标的组织、中标通知书的管理、招投标结果的整理与统计、资料管理与归档等主要工作。
招投标组织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内容都可以说影射了采购工作每一细节,对采购管理、采购质量及采购决策提供很好的依据,因此,招投标基础性工作的管理对采购工作整体水平影响甚远,加强基础性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招投标工作内容中首先应做到或执行的就是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依据制度体系的建全与完善的前提下,理顺与规范业务程序,通过规范性与标准性的表格与数据,实现对整体过程的管理与控制,达到招投标工作目标。
两大公司重组合并后,物资采购的招投标工作全部纳入到了公司经济运行会上进行,工作初始,该项工作从招投标前的各项准备到组织完成,各环节中所涉及的文件、制度、数据与各种单据处理都存在不建全、不完整、不规范的情况,采购过程中很多需要追溯的信息无法快速查找,管理数据难与统计并很好提取供分析与决策,给采购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与问题。针对情况,从基础性工作开始入手,健全基础性管理制度,理顺业务流程,建立较为规范、标准性的资料台帐,统计与分析各管理数据,结合两年多从事该项工作的经验想法,浅谈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二、管理工作措施与方法
做为物资采购招投标组织工作,在工作实际中主要工作更突出体现是管理性的组织工作,管理性事务更能体现此项工作的特性,因此在工作中从管理的角度入手,理顺工作中的程序与制度。
(一)全面执行公司及处下发的各项管理制度
作为管理性的工作,文件、制度的执行是关键,结合《冀东xxxx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实施细则》、《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实施细则》及处下发的有关招投标管理办法,依照制度各办法,在实际工作中恪守执行并有效在工作中得以运用,按制度、原则组织招投标工作。
1、关键、重点业务流进行重点把关,手续不全不须上会
6 招投标基础性工作在采购管理中的重要性
对于安排上会组织前,对于招投标项目严格审查立项情况,无立项合格的不安排上会,对于议标的项目在收取资料前重点审查议标申请审批情况,不符合规定的不接受资料。
2、检查资料的规范性与完整性,做到资料归档的完整 根据制度要求,应该上报的资料必须提交,对于少提交或不完整的项目资料,一律不进行接受。在检查资料完整性的同时重点审查资料填写是否按规定填写并是否规范,做到资料的完整与规范。
3、履行制度规定程序,不违背制度操作
招投标过程体现公正、公开、透明性的原则,更严格按规定程序执行和组织招投标过程,每一过程做到有痕迹,有记录,对于过程中有问题或发现漏洞及时进行制度性规范并按要求进行执行。
(二)理顺业务工作程序,健立建全工作制度
针对业务操作过程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制定制度加与规范,在理顺业务的同时加大与强化基础性工作,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细分与明确重点业务流程,并对重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
在工作初始,业务分工与重组,带来部分业务需重新进行制度与规范,特别对招投标项目准备前期的上报程序、审批手续较为复杂,7 招投标基础性工作在采购管理中的重要性
影响工作效率,通过细化,对于程序进行精简,出台制度三项,理顺了程序。
目录外定价在初始工作中工作量很大,而且定价跨越的周期较长,通过与审计处、造价公司等部门的沟通,通过规范表格、数据互动、统计数据等方式缩短定价时间,并有效解决了呆滞定价物资的重复发生。
2、加大招投标组织的内部管理,健全内部制度
内部组织与程序的有序决定了外部工作顺利的保障,在工作中不断优化与完善内部组织程序,特别是资料的上报程序与有效安排组织。
招投标组织工作关键是严把手续关、有效组织安排。依据程序要求,对采购中的各计划表单的规范、询价单、上会的招投标文件进行规范与填写要求。同时制订与建立了招投标组织管理、资料上报管理、文档规范要求管理等内部性制度。
(三)建立规范、标准性的工作资料
有了制度性保障,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还须加强制度的执行,在执 行中主要采取规范各类资料与资料归档的管理。
1、建立各招标前准备工作中主要业务中所涉及的表单、审批表及相关统计表,通过规范资料达到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主要对采购计
划审批表、询比单、采购计划商务限价表、目录外物资定价表、议标申请表、招投标文件与申请、谈判内容、中标通知书、商务中所涉及到的各类函、传真的模版等等方面的规范与执行,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作用,同时为资料的保管与管理打下了基础。
2、结合制度的不断完善、业务程序的优化,基础性资料的规范工作随之细化,不断建立适应与满足管理的需要,如议标申请表进行细化,建立项目单位与xxxx申请两类。对于一些审批表中不涉及或内控要求不需要填写的内容,进行优化与删减,以达到内控的要求。
(四)规范性整理与装订,实施标准化档案管理
招投标资料保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采购业务各信息的 核实与信息反映,为保证资料保管的完整,我们做了以下方面工作:
1、装册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从装册第一步入手,细化装册的内容,按上会日期、上会安排内容分别进行,分类式整装装订。并建立对应的查询台帐,做到查找方便、查找有依。
2、内容的完整性与整齐性,按制度要求与工作需要,对于可记载或应反映采购信息的资料进行入册,并按档案标准化的要求,对每一页的内容进行页码管理。
3、装册的审核与把关,对于装订的内容须由部门指定人员对装订的内容与要求进行审核,并负责装订的质量。
第三篇 管理工作的决策分析
采购招投标的数据对于采购管理最终的作用除实现采购的目标,最大的意义应是通过招投标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采购决策提供参考与依据。
1、会议结果的及时记录与发布,并根据当日结果统计管理数据 根据会议招投标结果内容,编制会议结果表,供合同签订、审核等工作参考。同时统计当日的管理数据。
2、建立统计分析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根据基础数据情况,除建立统计分析外,对商务中心年度业绩指标中的重点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及时调整和制定措施,确保工作顺利。
第四篇 结束语
招投标组织工作中所涉及的基础性资料随业务管理的不断细分与管理要求的提升,基础性管理工作应越加严格与精细,实现管理要求。
纪检检查基础性工作汇报
人力资源部基础性工作汇报(共3篇)
两个基础性工作汇报(共20篇)
村党建基础性工作汇报(共15篇)
做好基础性民生工作汇报(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