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
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一个案例
“油多了不好。”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XX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XX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25.3%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74.7%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93.7%。
在吃饭以外的消费上,有13.7%的贫困女大学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49.8%的贫困女大学生每月个人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达56.6%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购买服装的经济能力,还有25.2%的每月服装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学生无力购买化妆品,还有31.5%的贫困女大学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查显示,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28.2%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31.4%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28.0%的向家人倾诉,17.4%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
第2篇: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
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作为社会特殊消费群体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呈现出多种特点,这些特点不仅是其世界观的反映,而且对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反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由于大学生年纪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大学生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又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大学生的消费有很大影响。因此,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潜力,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活动。目的:
通过调查以帮助当代大学生了解自身的消费状况,从而有利于大家树立正确健康合理的消费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调查基本情况:
按照老师的要求,我们小组对我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本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共设30个题目,其中基本资料3题,单项选择题22题,多项选择题3题,开放式问答2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全部为有效问卷。在调查随机抽取的调查对象中,男生28名,女生22名。其中大
一、大
二、大
三、大四的同学分别为
12、14、12和12名。由于时间和条件有限,本次调查的调查问卷数量较少,调查范围也仅限与本校。虽然如此,但经过我们的认真调查,精心研究,对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调查结果及分析:
1.本次调查的对象的家庭所在地城市占20%,城镇占28%,农村占52%(如图一)。可见我校在校大学生还是来自农村的人数居多。
【图一】
2.本次调查中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18%,在500-800元的占56%,800-1200元的占20%,1200-1500元的占6%,没有1500元以上的(如图二)。可见大部分大学生的家庭状况一般,自己可支配的生活费并不是很高。并且生活费有多余的同学只有32%,60%的同学差不多花完,而还有8%的同学不够花(如图三)。可见大部分大学生都攒不下钱。
【图二】 【图三】
3.关于消费方式的调查和生活费的安排调查(见图四和图五),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攒钱的习惯,对于支出也缺少详细的预算和计划。
【图四】 【图五】
4.大学生有记账习惯的占少数(12%),大部分人仅对大额支出有记录(30%),或是几乎不记账(58%)(见图六)。
【图六】
5.经济来源方面。大学生目前还是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另外还有勤工助学(10%)、奖学金(28%)、家教(8%)、校外兼职(14%)等方式(见图七)。对于打工或兼职,大多数学生愿意打工,而原因也是不尽相同,其中增长社会经验的比例最大(56%)(如图八)。
【图七】 【图八】 6.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四方面。具体如图九。
【图九】
7.在消费观的调查方面,可以看出,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在购买商品和进行消费时,大学生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质量和实用性。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对于自己热衷的方面,大部分同学也能控制自己(58%)。而且大多数同学认可“勤俭节约”,认为永远不会过时(50%)。详见图
十、图十
一、图十
二、图十三。
【图十】 【图十一】
注:A为“勤俭节约”完全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B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倡 “勤俭节约
【图十二】 【图十三】
8.对于自己和周围同学的消费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存在一些消费过度和过分追求名牌现象,但大部分同学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消费。图十四为对自己消费的看法,图十五为对周围同学消费的看法。
【图十四】 【图十五】
调查反映的问题及总结:
大学生多数是自进入大学开始,才更多的拥有选择消费的自主权。有了更多消费自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能否处理好,将关系到整个大学生活。消费的安排直接的影响生活的质量,毕竟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来自家长,基本都是有限定的。不合理的消费会打乱个人的生活秩序,影响学习生活。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直接体现了其生活观、享乐观、人行价值等价值观,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他们走出消费误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问题有以下四点: 1.消费的盲目性
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很强。这反映出来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欠缺,仍对家庭有很强的依赖性。大部分大学生的储蓄观念淡薄,对于支出也缺少详细的预算和计划。这就要求大学生明确消费目的,健全消费观,制定合理的计划,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消费。同时学校及家长应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促进大学生培养和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2.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绝大多数同学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把钱花在吃喝玩乐上,而对精神生活的投资很少,在学习方面的支出也很有限。目前有些大学生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过度追求物质生活。显然,大学生要以学业为重,重视自己精神世界的充实。
3.消费的模仿趋向
许多大学生在努力适应社会过程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消费选择的模仿化趋势。这些大学生往往盲目跟风,追求时尚。这与从众心理有关,即“人有我亦应有”。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能随波逐流。4.消费的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许多同学在回答“大学生消费有哪些不好的现象”这一题时,都提到了攀比现象。有的同学为了拥有一件最流行的东西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而且同学之间相互攀比,经常超过自己的能力进行消费,很多同学消费时奢侈浪费。这都反映出一些同学不懂得量入为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就形成了攀比心理。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家庭要建立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家长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给予他们一定的消费自主的同时注意“家情”的教育,对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同时,学校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应起好主导作用。要加强国情教育,提倡适度消费,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用优秀文化传统陶冶学生,狠抓校风学风建设。最后,建立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当前大学生身上存在的种种不健康的娱乐方式、交往活动和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缺乏健康的消费文化方式的引导。基于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巨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寄希望并依赖于社会的力量,按照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屏弃大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消费行为,积极扶持和建立大学校园新风气、新消费文化的生长点。
第3篇:大学生贫困调查报告
大学生贫困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在高校招生“并轨”制度的实施和扩大招生规模后,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采用了问卷法对民院贫困大学生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了民院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存在问题。旨在通过此次调查更准确地掌握我校贫困生的现状,以便能从实际方面解决我校贫困生所遇到的困难,同时也为学校探索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贫困生,大学生,生活状况
一、调查背景
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家庭收入在1500以下的为特困生,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为贫困生。截至2022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万余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西部地区高校中贫困生的比例更高。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调查内容
我们此次调查主要是要了解到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其中包括他们的日常生活经济情况、日常生活的心理状况和交际情况。即调查中我们会涉及他们的生活行为,如兼职行为、娱乐行为和交友行为等。还会涉及到他们的态度,如对环境的满意否、和涉及心理压力时的态度等。
三、调查目的由于现今贫困生问题的严峻形势,我们调查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现状让人们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同时分析贫困生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贫困生所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情况,落实贫困生救助工作,解决贫困生就读问题。以便各方力量解决此问题时有所借鉴,促进贫困生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的提高的进程。
四、调查时间
2022年6月25日——2022年6月28日
五、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并以文献法为辅。
六、调查对象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工系大
一、大二贫困生
七、贫困生生活现状
(一)家庭情况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绝大部分贫困生来自农村及偏远山区,部分来自城市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从他们的家庭结构可以看出大部分贫困生家庭成员偏多,最多可达到一家11口人,也有小部分贫困生来自单亲家庭,而家庭成员中有收入的成员又偏少,所需供养的人过多,负担过重导致家庭贫困。
(二)、消费情况:
从贫困生的月生活费情况来看,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的贫困生占总体比率的7%;月生活费在300—600元的贫困生占总体比率的68%;
月生活费在600—800元的占总体比率的20%;还有小部分贫困生月生活费在800元以上。在每月的开支去向上,78.58.%的贫困生大部分用于吃饭;有21.70%的贫困生的开支一半用于吃饭一半用于购物;仅仅有1.89%的贫困生扣留伙食费大部分用于购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用品。从消费来源看,调查显示79.25%的贫困生是家庭资助;靠亲朋好友资助的占5.66%;靠社会公益认识和政府资助的人仅占总比率的0.94%;通过借贷的贫困生占1.89%;有10.58%的贫困生的消费主要依靠勤工助学和兼职。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贫困生的消费是由家庭资助,社会公益基金和政府资助等资助覆盖面小。由于社会公益基金和政府资助是由国家、学校、企业或个人设立的,用来奖励那些少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社会公益基金和政府资助作为激励手段,具有竞争性,但贫困生的数量比较多,因而要得到全额资助的比例很小。
(三)、心理情况:
在对贫困生心态的调查中发现,我院有30.19%的同学认为贫困生的心态是自卑封闭的;有58.49%的同学认为贫困生的心态是正常心态;仅仅只有11.32%的人同学认为贫困生的心态是积极乐观的。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和经济不发达的或者城市贫困家庭。由于入学前受教育的环境比较差,他们知识面窄,信息量少,实践动手能力差,他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习惯都和非贫困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这个大部分贫困生心态比较正常,但仍有一部分贫困生心态是自卑封闭的。针对学校贫困生的心理特征,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贫困生的心理状态总体上是比较健康的。他们朝气勃勃,敢于竞争,学习刻苦,奋发图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有较强的意志力、能力和耐受力;能适应群体、社会和学校环境;能正确认识自己,拥有完整的人格和自我意识;对人生和前途有信心;能够自我控制,独立地思考和冷静地处理问题。但他们的心理负担会比非贫困生沉重,还有很多贫困生心理上存在种种不同程度的问题,严重的发展为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这些都是学校工作不能忽视的潜在问题。
在心理压力上,有71%贫困生选择寻求家人、朋友帮助或自己独立解决,只有20%的贫困生选择进行心理咨询,还有少数人选择了其他途径。
(四)、人际交往情况:
在人际关系方面,首先就是有没有主动跟周围同学交往,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使自己也像他们那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的想法并付诸于行动,调查显示,67.92%的贫困生有想法并且也经常付诸于行动;25.47%的贫困生想过主动与周围同学交往,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但是由于自身原因没有付诸行动; 5.66%的贫困生没有想过,只想在自己的圈子中生活;有极 少一部分贫困生有想法但是受到排挤。其次,就是最熟悉的寝室生活,与室友之间的关系,75.47%的同学与室友关系比较好或很好;22.64%的人同学室友关系很一般;仅仅有1.88%的同学与室友关系不太好或受歧视。大部分贫困生的人际关系比较正常,47.17%的同学都有自己很多的朋友;46.23%的同学有几个朋友;
6.60%的同学有很少的朋友;没有人没有朋友。贫困生的人际交往态
度比较积极,大部分贫困生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这因为贫困生来源地环境相对单一,人际关系相对简单朴实,沟通相对比较容易,比较容易交到好朋友;也有少部分贫困生不愿与人交往,其主要因素是自卑、羞怯、受到排挤等等。
八、原因分析
(一)、高校贫困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原因。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落后,教育基础薄弱,教育总体水平仍欠发达;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分配体制也出现了分配不公的现象;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尽管教育投入总量很大,人均教育支出却很低等社会原因。
(二)、不平衡高校贫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由于自然环境、开发历史、改革开放的程度等原因,使得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东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和现有水平之间的差距较大。
(三)、高校贫困生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城乡经济差距的存在,是造成来自农村的高校贫困生远远多于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贫困生多数来自农村,特别是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边远贫困地区。由于高校贫困生的家庭以农业生产为主,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手段落后,农产品价格偏低,这就使得他们家庭的收入低,经济困难。农村经济困难的人数较多,这就是高校贫困生多数来自农村的主要原因。
(四)、助学体系不完善和收费制度的实施和扩招等也是高校贫困生产生的原因。
(五)、学生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视。一些贫困生自立程度较低,技能较差,致使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部分学费或生活费,尽管一些贫困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因社会实践能力较差,缺乏自强自立的精神,缺乏“自救”意识,不愿吃苦,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没有摆脱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
九、解决措施
(一)、完善助学体系,力求公正公平,根据学生的家庭真实情况和在校生活表现确定贫困生名额,严格考察。
(二)、扩大贫困生补助金额的发放。
(三)、提供更多的兼职机会,让贫困生勤工俭学,自食其力,提高其自身生存能力。
(四)加大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助,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让贫困生全面发展。
第4篇: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篇1: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 目:贵州大学贫困生问题调查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2022年6月10日
前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国家扩大高校招生的同时,广大学子的家庭经济状况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让贫困学子接受正常的教育,国家、学校、社会都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不断建立、完善以“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多方面帮学生解决经济上的问题,但是是否仅靠物质上的帮助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他们在精神上又是否存在问题呢?因此,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在贵州大学北校区采取了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的方式以大一、大二、大三同学为调查研究对象,分别从他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设立了问题,通过对其回答结果的分析,我们在其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通过思考想出了问题的相关解决办法。
目录
一、调查背景 .1 二、调查过程.1(二)调查结果分析.......2 1、家庭经济状况.....2 2、家庭每月收入与学生每月生活费情况....2 3、学费来源 3 4、生活费的最主要用途及消费心理..4 5、人际关系 5 6、贫困生解决贫困问题的方式.......6 7、班级评选贫困生的方法以及评选是否公平.........7 8、毕业后有能力是否愿意资助他人..8 9、当前贫困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压力........9 10、贫困生的学业问题......10 三、贫困生问题及其对策..11(一)贫困生现状总体情况......11(二)贫困生精神面貌与心理问题.......11 1、自卑、自悲心理——自我意识的贫困..11 2、妒忌、敏感心理——个性观念养成的贫困.......12 3、闭锁、孤独心理——人际交往领域的贫困.......13 4、过于依赖心理——独立意识的贫困......13 5、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心理——乐观、自强意识的贫困 13(三)大学生的心理及解决措施.........13 1、自我方面.14 2、学校方面.14 3、社会方面.15(四)大学生学业现状及应对措施.....15 1、高校贫困生的学业成绩现状.....15 2、改善贫困生学业不佳状况的应对措施..17 附录一 19 附录二 19 参考文献:...21 篇2: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报 告 书
题 目: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专 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 级:
化工1106班
姓名学号:
张 静202222146276 钱 凡202222146277 赵舒悦
202222146278 余 娜202222146279 范秀娟
202222146280 保英存
202222146281 赵倩倩
202222146282
完成时间: 2022年6月21日 目录
一、调查背景................................3
二、调查过程................................3
三、贫困大学生原因..........................3
四、调查具体分析............................6 五、调查总结及建议..........................13 六、参考文献................................13
附录A 心得体会.............................14 附录B 问卷样卷.............................16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1、调查目的 了解在校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精神面貌,资助来源,为他们更好的发展帮助其成长、成才做
准备
2、调查对象及方法 以发放问卷和走访问谈的形式对武汉科技
大学黄家湖校区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3、调查地点 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图书馆
4、调查时间 2022年6月12日----6月19日
二、调查过程
1、大家集体讨论调查问卷,选出组长,确定了问卷的题目,然后 每个人完成一定的调查指标,保证做调查问卷的人数在一个合理又具有代表性的范围,调查阶段为期三天;
2、统计调查的数据,其余人员查找有关的参考文献,以做准备;
3、根据数据写调查报告,每个人各负责一部分然后商量整合完善。
三、贫困大学生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的改善。然而,社会的发展并不
是均衡的,依然存在这贫富差距。我国实行的是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但是先富起来的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来维持家庭的各项开支,那么那些还没
有被带动起来达到富裕的人们呢?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存在的贫富差距。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教育产业化,学费越收越多,生活费用越来越高,公寓费也
日益见长。1996年以来,我国各类高校普遍“并轨,尽管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但学生人均年缴费用大都在3000元~8000元,一些重点院校热门专业则高达万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培养一个大学生年平均费用为1万元甚至更多。一般家庭尚难支付,贫困家庭则更难承担,从而导致高校贫困生人数不断加大。篇3: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大一思修复习提纲》
1.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P9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德是人才
《大一思修复习提纲》《资料推荐》
关于《资料推荐》的文章《大一思修复习提纲》正文开始>> 1.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P9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2.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P10
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历史的重任,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群体。
同学们要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P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灵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主题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精髓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的基础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① 理想信念的作用?P24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②理想信念与大学生P25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P2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P30
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
“志”有双重含义:1.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2.是现实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
(1)立志当高远
(2)立志做大事
(3)立志须躬行
4.认清现实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P34
★正确对待现实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当身处逆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可能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
5.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P38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主精神
1.爱国主义的内涵及基本要求?P41
(1)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意义)是什么?P43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P45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
(1)弘扬民主精神与时代精神
(2)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3)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4.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P50
1.(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爱国主义始终发挥着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
(2)团结统一。
(3)爱好和平。
(4)勤劳勇敢。
(5)自强不息。
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培育出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
7.弘扬时代精神P53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联,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重要基础和依托。(1)时代精神的内涵
?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略)
?4?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8.做忠诚的爱国者
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3)增强国防意识
9.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1.端正人生态度P67
(1)人生需认真
(2)人生当务实
(3)人生应乐观
(4)人生要进取
2.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P69
毛泽东所说的,只有具有这种崇高精神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的话体现了树立一个为人民
第5篇: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了,从六月到八月,可谓是高考月,随着今年高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远,伴随着即将入学的大学生们,无论是即将成大学生的,还是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的逐年扩大,给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当然也包括在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苦苦奋斗的贫困生们,也许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最终改变他们的命运。在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日益变得严峻,已经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时,高考前后各大媒体也不断地对此类问题进行报道时,也许被报道出来的贫困生们,将得到社会的关注,也许他们的命运也会因此而得到改变,但他们只是许许多多的(贫困生中比较幸运的,还有更多的贫困大学生,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国家为了保障贫困大学生不会因为学费问题而读不起大学,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最普遍的也许就是国家助学贷款,但贫困生在申请的时候是否顺利?又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呢?助学贷款有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呢?
入学之后,贫困大学生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毕业之后他们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
暑假期间我利用在家的时间在当地民政部门以及贫困生家庭做了以下调查,贫困生入学难的问题在经济本不发达的农村成为了更加严重的问题,学费也成为了农民肩上的又一负担,使农村贫困生问题又与农民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
正文:
一、高考之后的困扰
也许是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能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知识,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把学上好了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从小到大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好像总是那几个,而且那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领家庭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要少,而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于孩子的读书上。这些贫困生从小就被灌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才能摆脱贫困,摆脱做农民的命运。因此这些贫困生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一般都很优秀,他们将读书不仅仅是看成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的是他们走出贫困的一种手段。但这也只是总体情况,并不是每一个贫困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这一部分的贫困生由于家庭的贫穷只好带着他们的读书梦,并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实现,从而这种思想不断地继承下去。
由于贫困,这些学生们在择校时,尽管自己的分数很高,他们考虑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转移到学校的学费多少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暑期,我深入农村接触了不少贫困生,他们之中有成绩非常好的,也有高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的时候,是个早晨,我走了大概三个小时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过(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后,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见了一座用黄泥制成的土砖建筑的房屋。进去以后,林青(化名)和他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个挺活泼的人,很健谈。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
“我填志愿时,只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个太差的大学,另一方面,学费是一个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我只能选择西北方向的学校,我不希望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
林青在大学的成绩不错,接连四个学期都拿了奖学金,林青还有一个妹妹在读高中。据林青的母亲说,林青的父亲在外务工,她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千块钱。除掉家里的日常开销,根本就无力供两个孩子读书。林青在无奈之下只好申请了助学贷款。在农村似乎家家户户都除了务农之外,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没事的时候就摸锡纸,据说一打锡纸大概有一千多张,可以卖10元,平均一下,一张锡纸还不到一分钱,一天下来摸的熟练的也就一百来张。不光是这样,夏天的时候锡纸由于高温,常常会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林青的母亲没事的时候也就靠这个赚点钱,另外还制作一点香找人代销。就是这样也还不能满足林青的大学学费,更不用说生活费了。林青在大学里,不光要学习,还要做兼职。
“我这个学期带了两份家教,勉强能够安排好时间,使学习与工作能够同时进行。“
对于林青这样的学生来说,学费问题是家里的主演负担。但他总算是金榜题名,跨进了大学的大门。同时对于那些家庭状况不好,学习成绩又不怎么理想的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
二、进入大学之后的困扰。
今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下大力气构筑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原来为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贫困生入学难、在校读书难的现象已经有了较大改观。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设立国家助学贷款。但是这项措施实施的到底怎么样?有没有真正的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呢?
过去,助学贷款政策为解决贫困高考生的大学经济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人们认为,经济越困难的家庭越愿意选择贷款,但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关于贫困声问题的调查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意外地发现,贫困高考声对助学贷款的需求呈两头细中间粗的“纺锤状”分布:
分析认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的学生更需要社会的资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为还贷款能力更强,对还贷能力的自信决定了他们更愿意申请助学贷款。而对于家庭收入稍高的贫困学生来说,上大学后勤工俭学等方式补贴生活费或者学费的选择更为突出,毕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该群体中相对较强。
报告披漏的一组数据让人感到吃惊。调查显示,截至2022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余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
然而,截至2022年底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的比例约为11.4%,约有178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三、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南方周末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报道《毕业陷学债泥潭就业如镜花水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深刻描叙了西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同样的大学学费,在西部,这相当于一个强劳动力35年的收入
同样的就业压力,在西部,这或许意味着多年待业靠搬砖头谋生
知识没能改变他们的命运,相反可能加剧了他们的困境
这一切,急需引起社会各界的警惕和关注
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高校在校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有教育专家分析,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只用4年时间就走过了美国27年的历程,堪称壮举。
如此快速的扩招,在给更多人上大学机会的同时,后遗症也难以避免地开始频频发作,在西部贫困地区症状更为明显。
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相比,贫困毕业生多来自穷乡僻壤或城镇低保家庭,没有可恃的经济基础;没有可依靠的“人脉”,只能靠自身奋斗;免得不菲的就业成本,背负着个人的夙愿、家庭的寄托,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因此,贫困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取向显示出迫于生计、更为务实的特点。
——毕业后发展的选择。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贫困生更趋向尽快分担家庭的重担,回报自己的家人。因此,贫困生考研比例明显低于非贫困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直接就业。笔者对华中地区10所高校所做的专题调查表明,应届毕业贫困生考研的比例比非贫困生低40%左右。
四、小结
综上所述,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在农村,大学的学费支出
成为了农民的主要负担,从而与农民问题又联系在一起;贫困大学生在将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学费来源以后,从而又引发的助学贷款的申请的问题,进而涉及到整个贷款体制的问题;贫困大学生毕业以后能不能按照约定偿还贷款,又会引起以后的助学贷款的发放问题;四年大学毕业以后,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贫困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为了自己的生存奔波,在学业的完成上又将面临与常人不同的困难,有些贫困生过于看重奖学金,从而忽略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引起贫困生就业难的问题。贫困不仅仅给大学生带来的是经济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是引起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与大学生犯罪也息息相关。贫困大学生问题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问题,它的解决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与帮助,同时,我认为更加重要的是,贫困大学生应该要一个健康的心态,一颗感恩的心,“人穷志不穷”努力学习,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家庭。
参考资料:
《西部贫困大学生调查:透支35年收入上4年大学》:南方周末,2022年5月25日
《中国贫困大学生研究报告》:中南民族大学
《南方周末》:考上大学与一位父亲之死
《关于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肖波
《南方周末》:高等教育的高风险不容忽视
第6篇: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在给贫困生带来身体问题的同时,贫困也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调查显示:37.3%的贫困大学生有靠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的经历,他们也颇为无奈的表示,经常奔波打工挣钱对正常的学习造成了不少影响。2601%的贫困学生靠亲友的资助进行学业,还有11.1%的贫困学生的生活费靠政府的助学贷款等各方面的资助。31.9%的贫困大学生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年收入在3001到5000元之间的家庭占26.1%。贫困生的月生活费约为普通学生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连最起码的吃饭问题都无法保证。他们在生活上大多比较拮据,不得不时刻限制着自己生活上各个方面的花费,时常陷入窘境,乃至连学习用品都难以保证。贫困女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45.6%的贫困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的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大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在面队如此大的压力的同时,贫困生的学习目的大部分都是为了拿奖学金,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他们就忽略了自身能力的培养。从而在以后的就业中,又多了障碍。贫困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乃至走向犯罪--从经济条件、地区差异、社会风气等方面客观地看待贫困生的心态,可分为乐观型、焦虑型、自卑型和敏感型。由于贫困生对生活事件的认识、评价、解释和信念不同,因而他们有的有心理障碍,有的没有。贫困生也有自己的心理优势,培养自尊、自强的意识;调整认识,重构自我,提高自身的能力;学校和社会应扩大和完善贫困生的支持网络,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他们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千方百计地找机会去打工,同时拼命地学习,以期再得到较高层次的奖学金。打工跟学习争时间,争精力,很多贫困大学生因此身心俱疲,久而久之,人格发生变化,甚至出现精神病症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还承受着来自同辈群体的压力。家庭富裕的同学出手大方,交友广泛,而贫困的大学生生活拮据,既要学习,又要为生计奔波,没有经济实力和精力今昔个更多人际交往,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于是,贫困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应,出现敌对态度和强迫症状。另外,贫困生在社会上也由于"寒酸"而倍受歧视、奚落和嘲笑。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对"金钱至上的社会文化表现出从蔑视到敌视的态度。性格内向,自卑心理较重,不善于表达,"不和群。一份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有60%的贫困生因贫困而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42.2%的贫困生不愿在因特网或其他每体上公开求助,不愿意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相当封闭;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到打击;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五.贫困大学生问题分析改革开放前,中国高等教育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国家统包了个人的高等教育与生活费,因此贫困生问题尽管事实存在但未得以显现。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改革以后,高等教育部分费用由个人、家庭负担,于是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具体来看,目前中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凸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社会原因是贫困大学生产生的根本原因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仍较落后,教育基础薄弱,教育总体水平仍欠发达。2022年,首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指出,我国目前仍处于教育欠发达国家行列,其中一重要体现是,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低于4%。这一状况说明,我国的本科生教育不可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实行免费也不能在短时期内实现。在中国,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也有了免费义务教育的试点。《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市170万中小学生将成为北京历史上第一次免费义务教育的受益者,开学报到一分钱的学杂费都不用带,全部由财政"埋单",调查报告《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尽管教育投入总量很大,人均教育支出却很低。近几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有了较大的增加。2022年,全国教育投入总量达5480亿元。这一数额,比2022年的4638亿元增加842亿元,增长18.2%;比1997年的2532亿元增加2948亿元,增长116.4%。1997年至2022年,教育投入平均每年增幅达16.7%。
三、由于我国教育体制仍不健全,教育领域内仍存在的教育乱收费等问题家具了贫困生的负担。2022年,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等七部委联合进行了教育乱收费专项治理工作。全国累计取消教育违规收费项目2824项,降低收费标准1316项,涉及金额18.87亿元;制止强行征订教辅资料和降低教材价格,减轻学生负担6.12亿元;各地共查处教育乱收费问题853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606人…
四、家庭贫困是产生贫困大学生的直接原因。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有统计表明,目前高校大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同时,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尽管国家已经尽最大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2022年末,仅国有企业下岗未实现再就业工人数就为410万人;"现在整个就业形势还比较严峻,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前两年有所降低,大体上在30%到40%之间".自1980年代以来日渐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也无可避免地体现在校园里.我国社会中,传统农村家庭和普通城镇家庭占绝大多数,这些家庭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贫困大学生问题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彻底的解决。第二、教育产业化是贫困大学生问题产生的直接根源。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教育产业化,学费越收越多,生活费用越来越高,公寓费也日益见长。1996年以来,我国各类高校普遍"并轨,尽管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收费标准有所不同,但学生人均年缴费用大都在3000元~8000元,一些重点院校热门专业则高达万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培养一个大学生年平均费用为1万元甚至更多。一般家庭尚难支付,贫困家庭则更难承担,从而导致高校贫困生人数不断加大。随着高校在校生数量的快速增加,贫困生的绝对人数也不断上升,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达到了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更高,占到一半的比例。近几年,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全社会都在关注和帮助贫困生,但关注和帮助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的教育支出在家庭所有支出中,高居第一位,起比率几乎是世界之首。不少农民和城镇普通职工家庭"因教致贫",为供养一个大学生,他们四处借债,倾家荡产。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低于150元的比例从16%激增到41%,在北京,每月150元的生活费将意味着什么呢?第三、助学体系尚不完善,难从根本解决问题自1987年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一种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等多种方式助学体系。各高校、社会各界也以多种方式资助贫困生。应该充分肯定,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尽了相当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相对于日益扩大的贫困生需求,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及其体系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尚未建立起足够强有力的、稳定有效的工作机制,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贷学金制度不健全,学生贷款难。面对逐年迅速增长的贫困生总数和奖、助学金等的局限,贷学金本应该成为解决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基本途径。但遗憾的是,现在对贫困生的贷款比例、数额和次数等都有诸多限制。2022年规定,贫困生的贷款比例不得超过在校学生数的20%,每年可贷款不超过6000元;且贷款手续繁杂,时间、条件等障碍重重,使本已很少能申请的贫困生中往往只有12%~30%的人能够申请成功。而且,在校生只能一次性贷款,如四年学业期间中途突遭家庭、疾病等变故,则不能再次贷款;对于本科毕业继续攻读研究生的贫困生,如本科贷款不先偿还,则研究生期间不能再贷,使其学业难以为继。第四,贫困大学生的产生,学生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一、一些贫困生自立程度较低,技能较差,使靠自立解决部分学费和生活费难以实现。由于校园环境的局限性和高校"打工"岗位不足,勤工助学渠道一直不很畅通,严重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走出校园,发掘社会资源也不理想。尽管有些贫困生高考成绩并不低,但自立程度、各方面实践能力却较差。我们羡慕发达国家中很多孩子很早就学会了自立,我国社会也不乏一些边上学边做兼职、读书阶段就赚了一大笔钱的学生。但必须承认的是,在我们周围,更多的是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也许考试时他们各门功课成绩也都不错,但当面临一份只须具备简单专业素质就能胜任的工作时,却只有望之兴叹。
二、某些贫困生学习成绩不佳,影响了其克服贫困的机会。贫困生大多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又未必都如此。我身边就不乏一些家庭确实贫困,学习成绩也确实较差的同学。得不到奖学金倒也无妨,事实是还要常常去交补考费、重修费。"人穷志不穷",可怜有些孩子似乎连志气也没有了,有时真的让人不解。
三、少数贫困生不尽合理的生活方式加剧了其贫困的程度。贫困生大多生活简朴,舍不得花半分钱,也未必都如此。从农村进入城市,在都市的霓虹闪烁、喧嚣绚丽中,在各种各样的诱惑下,一些原本淳朴的孩子也易迷失方向。向往城市丰富的物质生活是正常心理,而没有钱,却依然要去攀比、去享受,却是可怕的事情。有个别学生,家庭条件本就不好,自己偏又迷恋上网络游戏,甚至沉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偶尔玩一两次尚可,没有抑制地去玩,久而久之,这无疑又是笔不小的消费。
六、小结综上所述,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在农村,大学的学费支出成为了农民的主要负担,从而与农民问题又联系在一起;贫困大学生在将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学费来源以后,从而又引发的助学贷款的申请的问题,进而涉及到整个贷款体制的问题;贫困大学生毕业以后能不能按照约定偿还贷款,又会引起以后的助学贷款的发放问题;四年大学毕业以后,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贫困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为了自己的生存奔波,在学业的完成上又将面临与常人不同的困难,有些贫困生过于看重奖学金,从而忽略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引起贫困生就业难的问题。贫困不仅仅给大学生带来的是经济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是引起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与大学生犯罪也息息相关。贫困大学生问题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问题,它的解决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与帮助,同时,我认为更加重要的是,贫困大学生应该要一个健康的心态,一颗感恩的心,"人穷志不穷"努力学习,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家庭。
贫困调查报告
有关大学生贫困证明
大学生贫困申请书经典模版
大学生贫困申请范文
大学生贫困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