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这里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水平、发展个性等。“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我们常常注重的是优秀学生的心理发展,而对于后进生的心理发展和他们的个性发展注重不是特别突出,甚至被某些教师遗忘了。作为 21 世纪的世界,将是一个高度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的脑力密集时代,充满着竞争与挑战、机遇与希望的社会。所以,对当代及以后的高中教育,必须培养出的人才是适合新时代的需要,善于吸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水平特别突出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教育必须是提升全民素质,而提升全民素质,就必须注重每一个后进生的各方面水平的发展。

       教育的功能是促动人的全面发展,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水平,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并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国家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所以,我们要思考学校的各种活动,教师的各种行为,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是否对每个学生是信任的,是否保护好了每个学生,究竟我们的教育活动是否遵循了教育规律,是否遵循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否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如果,我们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只注重优秀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那么,谁来注重这些后进生的教育呢?他们的身心素质的提升又由谁来完成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更要注重这些所谓“后进生”的提升。

       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点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后进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平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水平比较差等等。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学生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家长怜惜、社会憎恶的“另类”人。

       后进生问题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和水平。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水平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习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水平差群体”……所以,后进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

       我们都明白,怎样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难题,转化后进生的效果怎样更是一个难题,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准确把握后进生工作的重点,寻找突破口,提升转化的效率,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最早研究中学生心理特点理论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欧洲,而专门研究后进生心理特点的理论仅仅近20 年的事情。对于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也是各抒己见,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当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专家在研究,也持续有新的观点和成果诞生。

       在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心理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当前中学生处于一个知识持续更新,信息日新月异,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学习压力、竞争压力、就业压力,使得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过重,心理问题日益严重,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和出现众多的问题学生。70 年代,世界各国都普遍给予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充分的重视,并成立了“国际学校心理学会”。1993 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召开的会议上一致认为:心理地位之重要和教学并列。学校心理研究对我们来讲还是较为陌生的概念,即使是在发达国家这个学科也仅仅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在我国,学校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这三个概念在 10 年前还是鲜为人知的。

       当前,在国内有很多心理学家涉足这个领域,对后进生的成因实行了深入研究,并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理论,比如: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主要分析了造成后进生学习成绩不良和违反纪律的心理原因。后进生造成学习成绩不良的原因有:对待学习的不良态度;缺乏某些良好的性格;在心智活动或理解活动有缺点;个别的学生是因为某些缺陷造成的。造成后进生违反纪律的原因有:不能准确理解纪律要求;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或有不良习惯;意志、性格上有缺点;精力旺盛没处发挥而违反纪律;少数学生有“对抗”的态度。

       针对病因,作者一并指出了相对应的转化措施。张大均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主要通过把优等生和后进生实行比较,从认知因素、人格因素分析了造成后进生的原因,并指出了转化后进生的具体措施,包括个案分析、策略训练、挫折教育、成功教育、合作教学等。他们对造成后进生的原因主要看到了主观因素,而忽略了造成后进生的客观因素;对于后进生的转化也往往忽视了外力的作用。当然,国内外在家庭教育环境、社会不良风气、学校教育方法等因素对后进生形成产生的影响研究的也很多,但缺乏系统性。

       总来说之,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的策略还存有着很多不足之处,如在理论上还不够系统,没有专门的论著,尤其在素质教育理论下对后进生应如何评价,以及因不当的评价对后进生形成产生的重大影响是研究的薄弱环节。还有待于更多的业内人士进一步转变观点,结合教育实践来参与研究,并探索出在新形势下行之有效得转化措施,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高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日趋成熟,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也使得学生经常体验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共同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培养自信——勇于进取——不怕挫折——迎接挑战——争取成功。

       “后进生”是一个复杂概念,只不过是特定受教育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欠缺,是按照学校的规范、学生的标准、老师的要求反衬出来的不足,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补偿性。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后进生”定义为: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由此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如:对学业的焦虑、自信心问题、人际沟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别人的理解看法等等问题。

       针对后进生心理上存有的问题,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如何缓解学生焦虑(2)准确看待自信问题(3)如何改善人际沟通(4)怎样克服精力分散(5)准确理解应试与备考(6)摆脱苦闷自卑心理(7)摆脱网络成瘾症(8)寻求家人对孩子的支持理解。

       我们的这个课题重在探索后进生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后进生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探讨深层的施教艺术,解答后进生在思想和生活上的一些疑难问题,使学生心理困惑得

       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正;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学科课堂教学中,减轻心理负担与压力,活跃思维,提升后进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促动学生个性健全发展,提升课堂效率,在此基础上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全面推动素质教育。所以本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1)认知目标: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目标。

       (2)情感目标:有计划的做好学生系统教育工作,协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协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3)发展目标:特别增强基础德育建设,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使绝绝大部分同学成为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勤俭朴素、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讲究礼貌具有一定素质的文明人。

       四、研究的特色 通过调查研究,建立起多元智能的多样化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改变以成绩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方式,承认和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注重对学生情商的培育。

       1、使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持积极态度。加德纳在脑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了智商(二元智能)的理念,提出多元智能的理论。我们应根据这个理论,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能分析每个所教对象的多元智能组合状况,积极因材施教,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使其个性与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2、承认和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但不能拿一把尺子来量所有的学生。

       17 世纪,莱布尼茨有句至理名言:“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因为每个个体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影响的差异,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也就形成差异。关键是如何看待这些差异,不能拿一把尺子来量所有的学生,后进生就是拿一把尺子量出来的。所以,教育就应该与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相适合,使人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潜能获得充分挖掘。

       3、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注重学生的成长。

       “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并不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标准件”,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条件都得到适合自己的特质的发展。懂得了这些道理,就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才能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一位学生,才能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才能热情地关心后进生的成长。惟有如此,在教师的心目中,才不会有“恨铁不成钢”的埋怨。有一位知名教育专家说过:“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能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就远离了“歧视”,学会了“鼓励”。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长处。

       4、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情感智商,变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情感智商的要点是理解自己,了解并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了解他人的动机和情绪,具有与他人合作共事的水平。所以,提倡教师让学生通过自我激发学习兴趣、自我明确学习目标、自我实施学习计划、自我总结来培养,让他们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

       五、研究原则与方法 本课题借鉴已有的理论经验,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后进生的心理问题的研究坚持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原则; 2、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3、面向全体与注重个性差异相结合; 4、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5、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 6、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依据这些原则,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书籍、报刊、网络中已有的关于后进心理特点方面的文献资料来研究后进生心理特点的成因、转化策略。通过对所查找资料的比较、归因和数据统计来阐明研究此问题的重要性,也为论文寻找更为充实的理论依据。

       2、调查法:通过谈话、观察等方法准备研究所需的材料。利用工作之便经常找学生谈话、调查,并做好记录,与班主任、家长沟通了解学生表现及心理状态,对谈话、调查结果实行分析、概括和统计,最后得出结论。

       3、案例法:整理总结自己多年来学生管理经验,尤其是协助后进生学习进步的成功案例,对它们实行分析研究,拓宽论文的研究思路。

       4、观察法:课题组成员既是研究主体,又是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教师,要求课题组成员深入课堂全面观察,真实记录整个班级和个别学生及各种变量,进而补充分析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并整理相对应的策略。

       5、经验总结法:根据自己的观察实践实行排解学生心理问题的经验总结,获取规律性的理解,上升到教育理论,服务教育。

       六、论文创新点 1、当前对素质教育存有理解的偏差,全面发展不等于均衡发展。素质教育提倡全面发展,但是全面发展不等于各方面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人才的屠宰场,以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为目标来要求学生,必然会出现后进生。

       2、素质教育应扬“长”避“短”,择“长”发展。每名学生相对自己都会有自己的长处或优势方面,这个长处或优势方面应该得到发展,所以每名学生都可能会成为成功者。

       3、使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4、承认和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但不能拿一把尺子来量所有的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持积极态度,使学生善于发现自身的长处,激发和强化学生自身的进取心及学习动机。

       5、实施成功教育是“后进生”转化的关键。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增强对音乐、美术、劳技、品德、自然等学科的评价,引起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参与,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促动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 七、实施步骤 本课题计划从 2022 年 11 月开始研究,完成于 2022 年 11 月,历时两年。

       一、准备阶段(2022 年 11 月——2022 年 3 月)明确研究目标,实行课题分工、人员职责和计划安排情况、确定研究对象,实行问卷调查,走访谈话,建立后进生个人档案。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谈话法等。

       二、实施阶段(2022 年 4 月——2022 年 5 月)具体对研究对象实行个案研究,分析其心理问题的表现,寻找成因,归纳特点,找出共性的规律以及个性差异,从而寻根追源,因材施教,写出实验论文及阶段总结。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个案分析法、调查法、谈话法等。

       三、总结阶段(2022 年 6 月——2022 年 11 月)搜集、整理、核实、分析调查结果和研究资料,评价研究工作,实行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将研究成果在校内推广。

       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八、保障条件 :

       第一、本课题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国内外关于高中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和可借鉴的经验。

       第二、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会员单位”又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理事单位。学校深刻理解到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个体终生发展的重要意义,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同时办有心理咨询校刊《心港》。

       第三、我校是省级重点高中,突出强化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一流意识”,解决了学生的信心问题,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

       第四、课题组主持人是教学副校长,同时负责教科处和心理咨询室工作。成员有优秀班主任、一线教师和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有丰富的经验。

       九、预期成果 通过探索高中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形成多元化评价方式及激励机制,探索出适宜后进生进步的多层次培养模式,提升后进生的综合素质,持续完善后进生转化的策略和方法。通过以下形式总结成果:

       1、研究报告《高中“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研究报告》 2、论文集《“后进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3、网页《阳光心苑》 通过此课题研究,最终达到以下目的:

       1、激发后进生的进取心和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养成自我教育水平,持续地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建立良好的意向。

       3、后进生积极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发展自己的特长,持续提升学习成绩,体验成功的快乐。

       4、树立准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学习知识、锻炼水平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表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效果。那么,如何消除这种“两极分化”?

       一、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数学,我们要让学生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持续追求教学的艺术等等。

       二、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功夫很多,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合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准确的数学学习观点;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要准确地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差异,在心态上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教学态度上要尊重学生。

       三、增强 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适合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增强抽象逻辑水平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水平,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四、培养创新 水平 要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个探索过程,持续发展学生的创新水平。这样,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而且从中受到观察、猜想、分析与转换等启迪,思维品质获得了培养和锻炼。同时学生也从探索的成功中感到喜悦,使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强化,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理解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理解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会因为不喜欢某课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所以,要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友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使之产生强有力的“磁场”,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实践意义(删节版)

       浅谈考古学研究的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研究意义

       语文阅读教学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心得

       工作汇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