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工作汇报
关于开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工作情况的报告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切实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我院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各副院长为副组长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分管领导,明确责任科室,明确工作联络员。负责对医院各科室排查出的重大风险进行研判,围绕风险程度、人员规范、影响范围、社会关注等方面进行管理,做好信息掌握、台账建立、跟踪指导、综合调度、风险把控、督办抽查,分类销号等防范化解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形成防范机制。制定风险研判报告制度、防范化解处置制度、督办调度机制、动态管理机制、联合处置机制、信息上报制度等,形成内控防范机制和常态化信息报送机制。
三是明确排查范围,重点防范管控。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有关科室负责配合,重点对医保基金、新技术、信访、社会治安、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食源性疾病监测、药品安全风险防控、大气污染治理等10个领域的风险进行源头防范、全面排查、科学研判、化解管控。四是开展全面排查,加强分类化解。组织力量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风险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建立包括风险点名称、风险表述、风险等级、化解措施、责任科室、责任人等内容的台账,进行动态管理。根据所排查出风险点的特点和类别,整合力量,建立具体的方案或预案,实行“一风险一预案”,明确具体的化解措施,将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限期化解处置,分类销号。
五是强化督导考核,严格问责问效。将风险防范化解列为各科室年度目标考核和党员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明察暗访、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方法不恰当、违反保密纪律、产生不良后果的,一律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责问责。
2022年7月2日
第2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工作汇报
工作情况的报告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切实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我院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各副院长为副组长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分管领导,明确责任科室,明确工作联络员。负责对医院各科室排查出的重大风险进行研判,围绕风险程度、人员规范、影响范围、社会关注等方面进行管理,做好信息掌握、台账建立、跟踪指导、综合调度、风险把控、督办抽查,分类销号等防范化解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形成防范机制。制定风险研判报告制度、防范化解处置制度、督办调度机制、动态管理机制、联合处置机制、信息上报制度等,形成内控防范机制和常态化信息报送机制。
三是明确排查范围,重点防范管控。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有关科室负责配合,重点对医保基金、新技术、信访、社会治安、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食源性疾病监测、药品安全风险防控、大气污染治理等10个领域的风险进行源头防范、全面排查、科学研判、化解管控。
四是开展全面排查,加强分类化解。组织力量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风险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建立包括风险点名称、风险表述、风险等级、化解措施、责任科室、责任人等内容的台账,进行动态管理。根据所排查出风险点的特点和类别,整合力量,建立具体的方案或预案,实行“一风险一预案”,明确具体的化解措施,将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限期化解处置,分类销号。
五是强化督导考核,严格问责问效。将风险防范化解列为各科室年度目标考核和党员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明察暗访、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方法不恰当、违反保密纪律、产生不良后果的,一律实行责任倒查,严肃追责问责。
2022年7月2日
第3篇:防范化解风险工作小结
六中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小结
本学期自开学以来,学校十分重视校园安全工作,校长多次组织召开总支会、行政会、教职工会,安排部署相关校园安全工作,现将本学期本校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小结如下:
一、已完成的工作:
1、人防方面:
①、学校近年来一直与津市天维保安公司合作,按上级规定配备了专职保安5名,并给保安配备了电棍、钢钗、护盾、防割手套、头盔等防护器材。
②、学校联合小渡口政府综治办,共同排查了周边精神病患者、吸毒等重点人员,对其建立了相应台账,并对矛盾纠纷摸排建档。
③、学校每次放月假时,学校学生处都会联系小渡口交警队、派出所、运政,城管在学校周边联合执勤。为了便于学生乘车安全回家,学校三个年级分三个时段放假,在每个时段都由年级分管校长亲自带领本年级班主任,统一着红马甲在学校周边执勤,护送学生回家。
2、物防方面:
①、学校实行了严格封闭式管理制度,周边围墙或其它实体屏障都高于2米。②、保安、学生处工作人员均能熟练使用防护器材。
3、技防方面
①、学校在校门口内外、教学区、办公区、食堂及其他重要公共区域总共安装了105个摄像头。在学生处、总务处均能24小时查看。
②、学校建立了平安网格群,教师经常利用网格群发布和交流各种有关安全工作经验和信息。
4、制度防方面
①、学校实行了封闭管理,学生出入记录,外客来校登记台账健全;
②、学校每天都有三名行政人员在学校食堂、商店、寝室值班,并按学校值班治安安全巡查要求做好详实记载。
③、在9月10月学校都多次开展了安全法制教育,并在10月18号,邀请了小渡口司法所同志到校给学生讲课。
二、未完成的工作
1、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学校大门口前空间非常狭小,门口未设置隔离栏,升降柱等硬质防冲撞设施,但学校放月假时在校门口放置了隔离墩。
2、学校监控探头未接入同级综治中心。
3、由于学校是与津市保安公司合作,安装一键式紧应报警装置报警后是要津市公安人员出警,学校和保安公司协商,故暂未安装。
三、整改措施
1、学校严格按照教育局统治办要求在月底完成隔离栏安装。
2、在11月初完成一键式报警装置安装,并将监控探头接入同组综治中心。
3、由于学校工作整体安排,我校消防、地震逃生应急演练,本学期安排在十一上旬,到时学校还会请省消防专家到校给师生上课、讲座。
六中
2022.10.25
第4篇:防范化解风险工作小结
六中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小结
本学期自开学以来,学校十分重视校园安全工作,校长多次组织召开总支会、行政会、教职工会,安排部署相关校园安全工作,现将本学期本校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小结如下:
一、已完成的工作: 1、人防方面:
①、学校近年来一直与津市天维保安公司合作,按上级规定配备了专职保安5名,并给保安配备了电棍、钢钗、护盾、防割手套、头盔等防护器材。
②、学校联合小渡口政府综治办,共同排查了周边精神病患者、吸毒等重点人员,对其建立了相应台账,并对矛盾纠纷摸排建档。
③、学校每次放月假时,学校学生处都会联系小渡口交警队、派出所、运政,城管在学校周边联合执勤。为了便于学生乘车安全回家,学校三个年级分三个时段放假,在每个时段都由年级分管校长亲自带领本年级班主任,统一着红马甲在学校周边执勤,护送学生回家。
2、物防方面:
①、学校实行了严格封闭式管理制度,周边围墙或其它实体屏障都高于2米。②、保安、学生处工作人员均能熟练使用防护器材。3、技防方面
①、学校在校门口内外、教学区、办公区、食堂及其他重要公共区域总共安装了105个摄像头。在学生处、总务处均能24小时查看。
②、学校建立了平安网格群,教师经常利用网格群发布和交流各种有关安全工作经验和信息。4、制度防方面
①、学校实行了封闭管理,学生出入记录,外客来校登记台账健全;
②、学校每天都有三名行政人员在学校食堂、商店、寝室值班,并按学校值班治安安全巡查要求做好详实记载。
③、在9月10月学校都多次开展了安全法制教育,并在10月18号,邀请了小渡口司法所同志到校给学生讲课。
二、未完成的工作
1、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学校大门口前空间非常狭小,门口未设置隔离栏,升降柱等硬质防冲撞设施,但学校放月假时在校门口放置了隔离墩。
2、学校监控探头未接入同级综治中心。
3、由于学校是与津市保安公司合作,安装一键式紧应报警装置报警后是要津市公安人员出警,学校和保安公司协商,故暂未安装。
三、整改措施
1、学校严格按照教育局统治办要求在月底完成隔离栏安装。
2、在11月初完成一键式报警装置安装,并将监控探头接入同组综治中心。
3、由于学校工作整体安排,我校消防、地震逃生应急演练,本学期安排在十一上旬,到时学校还会请省消防专家到校给师生上课、讲座。
六中
第5篇:防范化解风险总结
合肥育英高级中学
关于规范办学防范化解风险专项行动的总结报告
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校在规范办学方面,经常做到自查自省,做到不违规不触碰高压线,形成依法办学、自我约束的发展长效机制,真正把规范办学行为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从而全面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学校坚决贯彻学年初学校所提出的整体工作思路,牢固树立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和年级部扁平化管理,强化执行力和工作责任的落实、追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各类特色班级的教育与管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及教师专业素的培养,积极营造和谐 “育英大家庭”,构建 “育英命运共同体”。在这些管理思路的引领下,全体教职工潜心教学,努力工作,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情况 1.学校基本概况
合肥育英高级中学,位于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225号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它是由原瑶海区教委主任、党委书记张家富同志于2022年创办,是合肥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民办高中。董事长张家富同志历来重视学校的党建工作,学校开办不久的2022年,董事会申请,在瑶海区教育局党委的批准下,成立了“合肥育英高级中学党支部”支部成员进入董事会,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与管理,十多年来,学校的党建工作在学校董事会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和要求,一直稳步推进。2.学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效(1)征订党报党刊,为广大党员提供精神食粮,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学校征订了《党建》、《时事报告》、《思想政治研究》、《党委中心组学习》、《半月谈》、《时事资料手册》、《廉政风云》及《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合肥日报》、《教育报》、《教师报》等报纸刊物,要求全体党员以自学为主,以集中学习为辅。我们鼓励全体党员在业余时间多看新闻,多读报刊、多了解,多讨论,支部将所需学习的文件、书目和报上的有关内容印发给党员或组织学习。组织全体师生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影像视频,聆听习近平主席的会议报告;组织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视频,警示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廉洁奉公,做人民的公仆;要求全体党员通过学习写出心得,在自学中领会精神,把握要领,然后在支部会上拿出来学习讨论,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的收获。(2)支部建设标准化
按照瑶海区教体局党委的布置和要求,进行标准化支部建设,学校董事会投资,将学校党员活动室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装潢,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安装了规范的支部墙、购置了报架,征订齐了党员学习的刊物及报纸,党员无论是开会还是读书学习,置身在这里都增加了浓厚的政治氛围。
(3)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紧跟上级党委要求的步伐。
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按要求开好党员支部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中心组学习及上好党课,将上级党组提出的要求贯彻落实好,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体教职工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确保队伍政治坚定、纪律严明,在党员的带领下,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支部把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作为重点来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圆满完成学校董事会下达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4)学校支部工作规范有序
支部所开展的工作均纳入到学校的督导检查,每年一次的教育局年检,学校党支部的工作情况也是必检的一项。在工作开展方面,第一,学校党支部按时进行支部的换届改选。第二,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对积极要求进步教师的培养。第三,积极认真做好党费缴纳工作,每年我们按照上级党委规定时间的收取党费,对于收取的党费及发票进行公示。第四,学校董事会对于支部开展各类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每年的活动经费是0.5万—1万元,上不封顶。(5)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
要做好学校工作,必须建设一支朝气蓬勃、真抓实干、廉洁奉公、精干高效的党员、干部和教师队伍。党支部在校内相继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活动、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学习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组织全体党员进行十九大报告知识测试、组织全体党员上党课《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解读》等。大家在活动中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党员们在活动中受教育:明确了新时期党员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重要落实在行动上,要体现在工作能力上、岗位先锋作用上;体现在全心全意为学校、学生服务上;大家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在工作中体现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号召全体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同时,我们认真组织好支部的组织生活并作好记录。对在党性党风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照检查,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岗位工作,领导干部和党员自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党员干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
二、民办学校举办者资质
在办学许可证申请和年检审查中,育英高中举办者资质均符合高中办学要求。
三、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落实、财务管理、学费收取使用情况
1.法人财产权落实:
我校注册资金为2200万元,出资人以货币形式出资,资金已全部到位。
2.财务管理方面:
我校的财务活动在校董事会及校长的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财务室设有专职的出纳岗位和会计岗位。并设立了各自的岗位职责。依据财务制度管理规定,建立了《学校财产管理办法》、《财务收支、报销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各项内部管理办法。并按照国家财经法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记帐凭证,会计帐簿设制完整。每年的财务报表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保证学校的教学活动正常开展。3.学费收取使用情况: 我校严格按照物价局文件规定,收费标准在学校公示栏内公示。学费按学期收取,学费收入全部用于教职员工的薪资待遇、社保、福利发放和行政办公支出,以及基建改造,教学条件改善方面。
四、关于学校学籍管理、招生工作的总结报告
学籍信息是学校的一项重要的数据资源,学籍管理也是学校的一项常规性的重要工作。我校严格按照安徽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籍管理办法和市关于中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认真落实。同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校情,我校出台了《合肥育英高级中学学籍管理规定》文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学生学籍管理。从保存学籍档案,新生名册,毕业名册,转入、转出学生能及时记载学生变动情况,学生学籍卡,普通中学生档案,学生评价手册等,能按市局有关规定,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对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确保高中教育的具体落实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想尽一切办法,配备学籍管理专用电脑与档案柜,为确保学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把学籍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首先成立了学校学籍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负责全面的学籍领导工作,负责招生、转学审批,副组长由教导主任担任,负责制定学籍相关制度及班级学生和转来学生的安排和调整;小组成员为各班班主任。教导主任具体负责的学生统计、转出、转入变动情况的申报和入档工作;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的信息填写、上报、变动学生的材料收缴工作。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层管理,认真落实,真正做到分工明确,保证了学籍管理工作科学、有序、准确地进行。本学期,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也进行了电脑管理时代,学生的学籍号不仅输入到了学校教导处的电脑上,而且每个班级学生的变动情况以及其它信息,学生或者班主任都可以在教导处查找到,这样既增加了学籍管理的透明度,又增强了学校学籍管理的各种工作的时效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严格按照主管单位的要求,以严谨的态度,规范的管理,创新的理念,不断提高学籍管理质量,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坚决按照市教育局的要求,实事求是宣传学校,不做虚假广告宣传,学校本着靠实力说话、依据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度和声誉度做宣传、依靠学校在家长中享有良好的口碑做宣传。在新生编班时进行合理搭配,在师资编配上力求力量均衡,保证学生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五、校园安全检查工作总结
根据合肥市教育局的文件通知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我校师生在校的人身安全,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营造文明、和谐、安全的育人环境,学校在3月份进行了彻底的安全工作检查。现将我校进行的安全检查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成立以校长为主要责任人的安全检查领导小组,具体安排如下:
组长:张家富
副组长:王大伟 王国群 王燕舞 李书田 钱朝芹 王莲 成员:苏茂永 赵梦慧 邵冬贤 凌玲 朱少锋 齐婷婷 彭海东 张继卫 马杰 卢明燕 曹荣荣
2.学校定期利用升旗仪式对全体师生进行了安全纪律教育报告,并邀请瑶海交警大队张警长进行了交通安全报告。在升旗仪式上,对全体师生进行了交通、食品安全、防火、防电、防不法侵害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不断强化和提高了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感,努力消除各种安全事故隐患,保证了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同学们的身心健康,要求全体学生禁止携带、玩弄、藏匿导辊等危险器具进入校园,班主任并定期检查和教育。真正做到了有备无患,警钟长鸣,确保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努力打造和谐校园。同时学校总务处和督导室定期召开全体食堂工作人员安全工作会议,确保了学校的食品安全。对于校园安全,学校要求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及时排除,确保校园时时安全稳定。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小学安全管理办法》和传达了市教育局的指示精神,提高了教师的安全意识,人人明确了安全大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与教师、各处室、班级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六、教职工管理情况
育英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积极尝试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认真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现就教师管理方面总结如下:(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一是师德教育活动面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广泛动员和组织全体干部教师人人参与,全面提高;二是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师德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主动查找和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到在管理中注重自我约束,在教育中注重自我提高;三是坚持以师德促教学,适时选准工作结合点,将师德建设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之中,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各项措施,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实现师德与教育教学质量同步提高;四是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努力形成学先进、找差距、树形象、扬正气、比奉献的浓厚氛围。
(2)与每一位教师签订劳动合同;按合同规定购买相关保险。让学校和老师都做到有制度可依。
(3)每学期对教职工实行评价考核,对考核合格者给予物资奖励。(4)按国家规定各种假期正常放假,假期工资正常发放。七、参加年检及年检问题整改
根据合教秘[2022]197号文件的相关要求,为做好年检的迎检工作,学校成立了年检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当年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自查自评。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来校具体审查,育英高中2022为年检合格学校。对于年检中存在的教学研究成果不突出、社团获奖少、教师流动大、校园保安等问题,学校及时采取行动,现在整改基本到位,八、政府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履行监管职责情况
上级主管部门对育英高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在重要节点重要时段各级领导来校或电话或现场会对学校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育英高中创办16年来,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年年攀升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监管密不可分!
合肥育英高级中学
2022.4.3
第6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奋力跨越重大关口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郭树清
李强书记、小川理事长、应勇市长、易纲行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时隔六年再次参加这个论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作为党的领袖,对金融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题,不仅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前所未有,在国际政治实践中也极为罕见。
有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就有金融风险。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会发生不平衡、不协调。但是迄今为止,多数国家仍然通过危机来强制调整,付出沉重代价后,恢复经济金融平衡。只有在我们国家,才能够做到由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各级政府主动作为,集中动员全社会力量,及早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防止生成系统性金融危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理论和政策论述,深刻把握现阶段经济金融运行的内在规律,形成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中国方略,充分体现了中国智慧。其核心要义就是,从国情现实出发,以自我革命的理念和方法,主动消除经济金融隐患,成功跨越重大关口,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自我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处理新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的基本方式,因而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途径。
我国现阶段的金融问题具有极大的特殊性。总的历史背景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兴市场经济、“三期叠加”,同时处于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特定时期。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我们面对的矛盾更为复杂,有些风险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必须以更积极的态度处置各类隐患,以经常的“小震”释放压力,避免出现严重的“大震”,总体上要用事先的而不是事后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整体的而不是零散的方法,去矫正各种偏离,及早恢复经济金融平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接领导和指挥下,我们展开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一系列战役。在工作实践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体会较深。
一是底线思维防患未然。总书记指出,要把各种困难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可能的风险和挑战想得更深入一些,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中国自古就有“治未病”的医学思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也需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意识,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努力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和早期阶段。近年来,针对房地产贷款、地方政府债务和互联网金融等系统性风险隐患较大的领域,我们设定审慎监控指标,开展压力测试,加强清理规范,及早介入干预,有效遏制了风险累积。同时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在经济上行期,加大拨备和准备金计提力度,多渠道补充资本,不断提升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
二是稳定大局逐步加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治理金融业内部层层嵌套、自我循环,必须充分考虑机构和市场的承受能力,在保持国民经济列车平稳运行中拆除“炸弹”,防止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在化解“类信贷”业务风险过程中,我们没有全线出击、四面作战,而是合理安排过渡期,先由机构自查再由监管部门检查,有计划、分步骤,渐次达成目标。在整治同业业务时,先从规范同业投资和同业理财入手,使特殊目的载体投资放慢增幅,继而出现负增长。同业理财余额逐月下降,至今已压减三分之二。与此同时,同业存放和同业存单则只有较小变化。直至去年底今年初,才开始启动规范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同样没有采取“一刀切”和急刹车的办法。
三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善于抓主要矛盾,优先处理最可能影响全局、威胁整体的问题。在推动去杠杆过程中,金融管理部门坚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优先推动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降低杠杆率。针对交叉金融野蛮生长、影子银行急剧膨胀等突出问题,我们及时开展市场乱象综合整治,有力遏制了银行业和保险业资金脱实向虚势头。一年多来,银行业在保持12%以上信贷增速的同时,总资产规模少扩张20多万亿元。在发展方式转变和总保费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保险业的保障功能不断增强,今年前4个月,人身险中纯保障类产品占比上升2.9个百分点。
四是区别对待分类施策。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市场的金融风险情况,采取差异化、个性化的办法。工作实践中,对于不法分子控制的金融集团等“恶性肿瘤”,毫不手软,及时实施“外科手术”。对于情况复杂、牵涉面广的案例,采取徐缓调理的办法,通过“慢撒气”逐步缓释,条件具备时再果断出手。在这方面我们要特别感谢上海市的支持和配合。对于“金融科技”,英国等国家提出了“监管沙盒子”的概念,而我们采取的实际上类似“监管沙房子”的框架,可能需要逐步调整优化。
五是抓住时机攻坚克难。总书记指出,应对金融风险和挑战必然要付出代价、经历痛苦,我们必须勇于直面问题,敢于碰硬、善于碰硬,把握时机,主动出手,及时消除隐患。去年以来,我们督促银行利用当前拨备较充足的有利条件,做实贷款分类,真实反映信用风险。目前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已由高峰期的近120%降至100%以内。同时鼓励银行综合运用坏账核销、现金清收和批量转让等手段,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2022年以来共处置不良贷款1.9万亿元。有的观察家将这些行动解读为银行的负面讯息,恐怕不太合理。
六是标本兼治依法规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系统性工程,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强力治标,有效处置重大风险事件,同时,要对所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排查,严肃处理,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市场上的歪风邪气压制下去。但是从根本建立起规范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更要注重加强金融法治建设,补齐监管短板,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巩固治标成果。2022年,银行业重点推进70多项补短板项目,已完成48项,今年又新提出40多项;保险业去年以来修订出台规章和规范性文件60多项。
七是回归本源服务实体。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金融系统坚持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国成立1.68万个债权人委员会,积极推动企业的财务重组和破产重整。在着力破除无效供给的同时,支持培育新动能,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2022年银行业新增减费让利440亿元,今年一系列新的降成本措施正在陆续出台。信贷增速继续明显超过货币供应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目前,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17.3%,申贷获得率95.1%,但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还需做出新的努力。
八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总书记指出,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历程,解决影响和制约金融业发展的难题必须深化改革。在利率、汇率市场化不断深入的条件下,我们积极推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股权管理,优化机构布局,健全市场体系,持续提升我国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有的同志对金融业对外开放心存顾虑,认为开放金融服务业可能冲击中国的金融市场,引进外资股东可能威胁国家金融安全,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到目前为止,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市场份额只有1.3%,外资保险公司也不过6%左右。事实上,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更无法想象有许多中国金融企业进入全球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前列。金融业扩大开放是增强我国服务业竞争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迫切需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要求,我们正在加快落实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
九是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并服从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书记强调,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人民群众既是金融监管保护的对象,更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依靠力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发动群众,让群众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提升自身免疫力,同时成长为治乱象的生力军。在打击非法集资过程中,努力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一旦发现承诺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和投资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积极举报,让各种金融诈骗和不断变异的庞氏骗局无所遁形。
在充分看到成绩、树立必胜信心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自我革命本身意味着许多特有的困难。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知易行难。既有传统观念的束缚,也有利益固化的藩篱,大多涉及体制机制调整,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二是道德风险根深蒂固。相当多的金融机构仍然存在“垒大户”情结,不少企业高度依赖债务投入,各类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没有真正打破,“预算软约束”“投资饥渴症”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市场化法治化破产机制远未形成。三是一些地方、部门、银行和企业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对去产能、去杠杆心存侥幸,对不良资产处置和“僵尸企业”出清等待观望、犹豫不决,总希望国家出台政策给予救助。四是平衡各方利益面临很多制约。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兼顾多重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调整越来越困难,有待于各个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征程上,需要着力解决一些领域滞后的问题,加强薄弱环节。当前需要优先考虑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企业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处于胶着状态,必须求同存异,寻找最大公约数,建立健全企业、银行、政府各方责任共当和损失分担机制,加快“僵尸企业”退出,加快困难企业重组,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同时,要注意防止生产过剩,形成新的库存。二是妥善处理企业债务违约问题。市场经济下出现债务违约十分正常,相比国外,我国企业债务违约率总体仍然较低。到2022年5月末,企业债券违约后未兑付金额,只占存量信用债总金额的0.43%。要遵循市场规律,实行差异化金融政策,对于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的企业要坚决退出,对于出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相关各方要加强沟通协商,采取积极措施共同努力,帮助其渡过难关。三是大力推进信用建设。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要带头讲诚信,真实反映资产情况,真实披露相关信息。企业要依法披露自身信息,特别是对债权人更要及时、全面、准确地通报经营状况。去年以来发生债务危机企业提供的教训是,必须防止四处借贷、盲目扩张。一旦出现偿债困难,应主动作为,及时调整经营结构,收缩产业链条,提高偿债能力。各地区各部门都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增进信用信息共享。四是努力解决违法成本过低问题。无论是金融企业还是非金融企业,都要认识到,做假账就是违法犯罪。所有投融资活动都要在阳光下进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媒体网络虚假广告,误导性宣传,欺骗性投资咨询和理财顾问,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公害。究其原因,说到底还是处罚太轻,不足以形成震慑,这种局面必须改变。要加大惩戒力度,对违法违规者必须严惩,必须让他们付出沉重代价。五是合理把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平衡。金融创新有利于满足金融消费者多层次、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也要有利于金融风险防范。对于不当创新、过度创新等行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制止。对于假创新、伪创新现象更要及早揭露,及时处罚。六是加强机构投资者队伍建设。持续培育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强化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分析研究能力,努力促进一流水平投资银行的形成。资管新规和即将发布的理财业务监管办法,有利于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有利于投资资金的优化配置,有利于解决直接融资比重过低问题,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开正门、堵旁门”,加速走向规范化、透明化和法治化。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一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中国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自我革命,就一定能够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成功跨越这个重大关口。
第7篇: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
资管产品在跨市场金融中的风险防范
目录
摘要...........................................................................................................................................2
一、跨市场金融简述 ...............................................................................................................2
二、跨市场金融产品创新的新特征和主要途径 ...................................................................3 1.跨市场金融创新的新特征...............................................................................................3 2.跨市场金融创新产品的主要通道及未来发展趋势:...................................................3
三、资管产品在跨市场金融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风险点 ...........................................5 1.交叉金融产品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5 2.交叉金融产品在运作中存在的风险.............................................................................8
四、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一些建议 .........................................................................................10 1.宏观监管层面...............................................................................................................11 2.微观管理层面...............................................................................................................12 3.微观操作层面...............................................................................................................13 4.其他建议.......................................................................................................................13 参考文章:.............................................................................................................................14
摘要:随着金融改革与金融脱媒的发展,金融业的综合经营已大势所趋。跨市场金融产品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有效打破了金融市场间的分隔,加速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但相关资管的交叉金融产品中也出现了通道叠加、投向复杂、刚性兑付、管理乏力等问题,并构成了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2022年7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首次提出了“既防‘灰犀牛’,又防‘黑天鹅’。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本文从跨市场金融出发,列举了金融创新产品的主要传导途径和通道,提示了资管业务中交叉创新金融产品在跨市场金融中的关键风险点,并从宏观审慎监管到微观管理和操作上提出了应对方法。
一、跨市场金融简述
金融,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货币的流通,达到有效资源配置、价值实现的行为,它的本质就是经营活动资本化的交换过程。跨市场金融指的是通过具有交叉属性的金融产品,借助相关的管理通道,达到资源间跨越市场的有效配置行为。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脱媒、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以及泛资产管理市场的开放,跨市场的交叉金融产品逐渐在银行业中盛行,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整体来看,跨市场金融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必然出现的行为。它有效地打破了金融市场间的分隔,成为推动利率的市场化的重要力量;提高了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价值创造;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国际金融接轨做出了贡献。
但是,在泛资产管理市场格局逐步形成中,随着各类金融机构之间混业竞合的进一步加深,交叉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的交叉和传递变得日益复杂。交叉金融产品作为跨市场金融业务合作及投资运作的主要产品,其在运作过程中的通道叠加、投向复杂、刚性兑付、管理乏力等问题形成了“三高一低”的风险特征,构成了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
2022年金融工作的基调是“防控金融风险,坚决治理市场乱象”。针对市场上交叉金融产品的乱象,银监会陆续推出整治“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并提出需要防范的“十大风险”。如何防范和化解跨市场金融风险成了当前的重要课题。
1二、跨市场金融产品创新的新特征和主要途径
1.跨市场金融创新的新特征
跨市场金融经营活动可分为:一是内部综合化经营。金融机构利用业务和产品的创新,来跨越货币、资本等多个金融市场的子市场;二是外部综合化经营。金融机构通过获取多种金融牌照,同时从事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通过跨市场的机构主体来打通资本、货币市场以及保险市场。由于跨市场牌照获取难度相对较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往往难以介入,因此,利用业务、产品创新来实现跨市场交易已成为更为主流的模式,这也是当下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值得关注的一个特征。
2.跨市场金融创新产品的主要通道及未来发展趋势:
具体来说,业务、产品层面上主要集中在资产管理领域。从机构来看,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基金公司、私募基金、期货公司、地方金融交易所及互联网平台等,都直接或间接涉足其中。从产品类型看,有银行理财、信托计划、券商 1 “三高一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资金杠杆率高、信息不对称性高、利益相关度高、失败容忍度低的特征。
资管计划、保险资管计划以及互联网理财产品等各种类型,门槛和风险收益特征覆盖了绝大多数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2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资产管理规模为27万亿元;到2022年,资产管理规模已达到11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3.97%。
图表1:2022-2022年我国资产管理规模(单位:万亿元)
从市场份额来看:银行是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有力竞争者。截止2022年底,银行业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05万亿元,占我国资产管理总额的25.06%;基金管理公司和子公司合计管理资产规模26.05万亿元,占资产管理总额的22.47%;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0.22万亿元,占资产管理总额的17.44%。未来几年,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竞争加剧以及监管政策的转变,市场格局将有所变化。银行业资金和渠道优势明显,仍将是中坚力量;受益于过去监管层对金融创新的大力支持,券商、信托和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迅猛发展,随着通道政策红利逐步消失,这些机构则面临转型;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得益于直接融资加速,增速较快。
图表2:2022年资产管理机构市场份额情况(单位:%)
总体来讲,经过几年的爆发式增长,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跨市场金融的主要通道。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基金公司、私募基金、期货公司、地方金融交易所及互联网平台等通过跨市场金融创新产品,借助相互间资管合作等业务通道,达到跨市场、跨行业的金融投资或投机的目的。跨市场金融创新产品主要表现为交叉金融产品,产品运作的基本逻辑在于跨行业、跨市场的业务合作及投资运作。其中以银行理财产品占比最大,银行产品未来将成为资管产品的中坚力量。
三、资管产品在跨市场金融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风险点
资管市场中交叉性金融产品运作的根本逻辑在于资金在跨市场、跨机构、跨产品主体、跨地域之间的流动。其在运作过程中形成了通道叠加、投向复杂、刚性兑付、管理乏力等问题,而由此引发的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以及杠杆层层叠加等风险则构成了资管产品风险的重要来源。
1.交叉金融产品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产品运作通道叠加,风险复杂程度高。受过往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交
易规则的约束,银行理财产品和部分银行不具备合格投资者资格,加之银行理财产品缺乏明确的法律主体地位,无法以理财名义办理抵质押手续,造成了同业投资、理财业务运作中的一些交易环节必须借助其他机构作为通道来完成。特别是2022年证券、保险监管部门出台的“资管新政”,促成了各类新型合作模式对传统银信合作模式的替代,逐步形成了当前银证、银保、银基、银证信、银基信交叉合作,以及各种“收益权”转让,并附加保证担保、权利质押、回购条款或分级设计等特殊结构的业务模式。如此复杂的交易结构,虽然达到了法律关系的合规,但是衍生出更多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一是为规避监管而进行的跨业合作形成了复杂的风险传递链条,不但增加了资金运行环节,推高了融资成本,而且各参与机构权责不清,风险发生后互相推诿。二是复杂结构的产品不能做到充分的信息披露,交易各方均不对相关资产采取相应的风险缓释措施。
(2)投资范围日益复杂,风险关联程度偏高。2022年以来,银行开始更多地参与资本市场,交叉金融产品从过去不同类别机构的跨业合作逐渐向不同市场的跨市场投资发展。相应的风险也呈现出从不同机构间的交叉传染,向不同市场间的交叉传染发展。一是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向银行体系传导。二是银行结构化分级产品形成对资本市场加杠杆,加剧市场波动。三是价格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相互交织转换。股票型交叉金融产品中近40%投资于定向增发、大股东增持、员工持股计划和股票质押融资。前三类投向的退出方式为限售锁定期后通过证券交易所卖出股票的市场化退出。能否实现本金安全和预期收益,既取决于增发认购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价差,也取决于上市公司基本面是否支持股票的理性估值。以股票质押融资为投向的交叉金融产品虽然实质上为资金融出业务,主要面临融资人的信用风险,但因以上市公司股权为质押,融资人信用风险
可能转换为标的股票的市场风险。
(3)风险意识不足,管理精细化程度低。一是管理体系方面,部分银行未建立具有交叉金融产品特色的统一风险管理框架。相关授权管理、交易对手管理、产品管理、投资管理、销售管理、风险管理的要求,分散在理财业务、同业业务、金融市场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各业务条线相对独立的业务制度中。二是交易对手管理方面,各银行总行普遍建立了同业业务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对手清单以及理财和投资业务合作机构清单。但是,部分银行未对通道类、委托投资管理类、风险管理参与类合作机构加以区分,并未根据合作机构的不同风险参与程度制定差异化的资质审查标准。
(4)未能准确计量风险并计提拨备,缺乏专门的资金业务信息管理系统。部分银行机构在以自营资金或同业资金购买交叉金融产品时,虽能在投资前开展风险审查和资金合规性审查,但未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根据所投资基础资产性质,准确计量风险并计提相应资本与拨备,也未运用交易账户异动监测、压力测试、限额管理等手段,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跨行业跨市场风险。部分银行虽然成立了专门的资金业务部门,配备了具有资金业务工作经验的专门人员,但目前还未建立专门的资金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无法进行自动化操作和管理。部分银行未建立有效的风险“防火墙”,用以防范外部风险传递;也没有建立风险识别、计量、检测、预警和管理体系及对各类风险的缓释制度,从而无法有效预防和管控跨行业跨市场风险的侵袭。
(5)削弱了微观审慎监管的效力。跨市场业务中,有一部分与金融机构的监管套利有关。比如,早期为了规避存贷比和合意贷款规模限制,银行先后与信托、证券以及基金子公司进行通道合作,形成了一轮跨市场业务发展的浪潮。最
近两年以来,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绕贷款规模的现象明显减少,但利用其来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率以及拓展银行资金运用范围(如借道其他金融机构进入股市)等,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不管形式如何,分业监管体系下,不同监管主体对相似业务的监管标准不同,为监管套利类的创新提供了长期的动力,反过来讲,这些业务的发展也削弱了微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相当程度的风险没有被合理考量并纳入监管视野。
2.交叉金融产品在运作中存在的风险
(1)系统性风险。本质上说交叉(跨市场)风险是一种传导风险。各种金融机构在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不断突破分业经营限制而相互融合的过程中,由于加强了在资本、资金、产品等方面的联系,很容易将某个市场或行业的风险传导到其他市场和行业。这种风险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某一市场或行业中,而是通过股权控制、资金交易等纽带,将单个行业、单个市场的风险渗透到金融市场的各个子市场。与传统的金融风险,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不同,对交叉业务风险的关注更多地在于其加速了上述这些金融风险外溢的速度,并扩大了金融风险外溢的范围,这些都意味着系统性风险的上升。
(2)市场局部的泡沫和剧烈波动风险。跨市场业务消除了不同市场的分割,有助于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但这也降低了某些金融市场(尤其是高风险的权益市场)的准入门槛。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交叉金融业务的过度发展,极有可能使巨额资金在局部市场上快速集聚,加剧其泡沫化程度,并形成巨大的危害。2022年我国股市的剧烈波动与跨市场资管产品的繁荣有着很大的关系。
(3)基础资产风险和杠杆叠加可能引发的连锁传染风险。在交叉性金融产
品中为了规避监管政策的限制,基础资产、交易模式、产品嵌套不断创新,形成了较为复杂的风险传递链条,存在诱发连锁性风险的可能。一方面,许多产品最终投资于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以及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领域,当前信用风险压力较为突出。另一方面,交叉性金融产品中大量运用了类资产证券化的技术,并通过合同安排创设了各种名目的资产“受益权”、“收益权”等,这些新型的权利缺乏完备的法律依据和司法判例支持,一旦发生风险将面临权利主体利益难保障、资产悬空和处置困难等问题。而且产品嵌套层次越来越复杂,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晰,风险发生后各方互相推诿责任的事件已屡见不鲜。
(4)“刚性兑付”导致的信用转换风险。“刚性兑付”在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等资产管理产品中普遍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吸引客户,可能存在误导性销售,片面强调产品高收益,在投资运作中只能通过增加高风险资产配置、放大固定收益投资的杠杆倍数来提高产品收益率,还有通过“资金池”和“资产池”的组合运用,内部进行期限错配、风险递延、交叉补贴等方式来运作,导致风险积累。虽然资管产品都属于表外业务,基本能够实现单独账户、独立核算管理,但都缺乏必要的风险缓释机制,产品到期兑付危机发生后,直接导致金融机构声誉风险。金融机构为了维护声誉,往往采取自有资金先行赔付等方式化解兑付风险,导致转化为表内风险。
(5)监管不平衡导致政策套利风险。在分业监管格局下,由于监管政策导向与标准不统一,客观上使得资产管理业务存在监管套利可能性,为交叉性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长期的动力。各资管机构所进行的业务交叉领域通常是监管相对薄弱的领域,交叉性金融产品可能会因为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欠缺而导致政策冲突。从微观主体具体业务操作的每个环节看,可能都是合法合规,分别符合不同监管部门的针对性监管要求,但相互交叉合作后,隐藏下了制度套利的空间和隐患。
(6)交叉金融产品风险仍主要集中于银行体系。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仍以投资拉动为主,融资是当前金融服务的重点,特别是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仍在融资结构中占据绝对比重,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发展严重滞后。虽然市场中已经出现了以产业、银行、保险等为核心的不同类型金融控股集团雏形,完成了各类金融平台布局,但其业务仍更多围绕公司客户开展综合化融资服务。以银信理财合作为例,最初主要是出于银行规避信贷规模和投向的限制,银信合作政策收紧后,银行依靠证券、基金子公司资管产品为通道的新交叉产品模式开始快速扩张。近两年银行与信托、基金、证券等合作的资管交叉性产品已经由规避信贷规模限制逐步转向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不良率、拓展银行资金运用领域等目标。但由于银行是最终的资金和资产提供方,其他机构产品更多扮演通道角色,风险并未从银行体系转移。
四、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一些建议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我国资产管理市场是顺应金融市场改革而发展起来的,应以疏导为主。未来,资管市场仍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潜力巨大。交叉性金融产品作为金融资管的创新产品,由于产品的结构较为复杂,合同约定责任不清,加上规则不明,极容易形成监管套利,并且伴随着跨市场、跨行业的风险传递,最终会对各参与机构的当前业务和未来发展产生共振影响。因此,加强资产管理领域交叉性金融产品的审慎监管尤为重要。应通过宏观监管和微观的管理、操作三个层面来防范和化解跨市场金融风险。
1.宏观监管层面
(1)加强宏观的审慎监管,提早做好经济“灰犀牛”的预防措施。借鉴英美国家的监管体制改革,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金融安全体系。传统中国金融监管的思路沿袭了西方金融的风险监管传统,并没有将竞争问题视作关注的重点。然而,随着国际社会已对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形成共识,而宏观审慎管理中的集中度、规模、关联度等指标都具备很强的竞争属性,应与时俱进地将对“竞争”的监管纳入监管层的法定职责,加紧建立中国的金融竞争性监管体系。
(2)加紧推动资管领域立法,规范资管基本法律关系,统一监管规则,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短期来说,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监管协作,淡化分业监管思维。一是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确保行业间规则的一致性,避免金融机构利用监管政策不统一进行监管套利。二是强化部门间的交流协作,发挥金融监管联席会议的作用。对重大创新业务和风险事项进行不定期沟通,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监管真空。三是制定协同监管应急预案,建立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机制,做好金融市场重大风险处置和危机处理的统一预案。
(3)围绕“脱虚向实”,防止资金投资于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以及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领域以及“三高一低”行业。加强“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的教育与监督。客观、全面认识交叉金融产品,以疏堵结合的思路,建立创新业务备案、监测评估和叫停机制,按照“三个有利于”2的标准审视交叉金融产品创新。符合标准的,鼓励支持;不符合标准的,及时叫停通报,防止风险积累和扩大。
(4)实行功能监管,建立统一高效的资管产品登记、信息披露、后台监管、2 “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诉讼受理等信息平台,规范统一资管产品开发设立的准入制度,强化信息披露,形成有效的市场化约束机制。从产品募集来源、投资方向等进行分类监管。
(5)推动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一是建立“栅栏”原则,要求交叉金融产品在管理主体、产品运作方面必须做到代客与自营相分离。二是继续推动产品端的净值化转型,充分披露产品投向和风险信息,以透明、合理、公允的产品价格变动将风险传递给投资者。三是创造有益于交叉金融产品的监管环境。包括加快推进信贷资产流转、促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严厉打击监管套利等,通过市场化机制推进交叉金融产品正常发展。
(6)穿透式监管。不仅要穿透至底层基础资产,也要穿透至资金提供方和使用方。此外,在通道叠加上还要穿透杠杆水平。
2.微观管理层面
(1)风险融入。以我行为例:在制定交叉金融产品制度时,进行了风险管理的全流程融入,提出了风险准入、风险分类、风险应对的3个层面的8个规定动作。通过风险准入把住风险源头,通过风险分类判断风险状况,通过风险应对消除风险隐患。严格对交易对手管理、产品研发管理、投资运作管理、销售管理、交易集中度管理、客户作适当性管理。区分风险职责,跨行业跨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报告,资本计提、风险拨备等提出明确、严格的要求。
(2)提升研发能力和信息系统建设,加强新产品风险管理的“机控”水平,将风险管理融入流程的规定动作将逐步通过系统实现。
(3)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金融创新要确保风险创造主体的一致性,严禁向金融消费者转嫁风险、藏匿风险、延滞风险,坚持透明、简单和规范的原
则,加强信息披露和投资者教育,强化投诉处理和录音录像等保护措施。
(4)加强与监管层和行业协会间的沟通与协作。一方面,加强领会监管层的思路和要求,以“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来制定创新产品。另一方面,为监管提供全面、准确和及时的产品信息。最后,加强与行业协会间的互动协作,通过在协会间共享负面清单、基础资产投向等数据,提高资管信息透明度。
3.微观操作层面
(1)合规操作。加强员工新业务和新产品的学习,领会监管要求与制度要求,理解产品的适用范围,避免出现操作上的失误,降低操作风险。
(2)加强从业人员的廉洁建设,施行奖惩制度,建立产品漏洞汇报机制。鼓励“奖善罚恶”,对知法范法、严重违纪人员应加大处罚力度,对于操作人员在创新产品运行过程中,发现并上报的问题和漏洞给予足够重视并给予奖励。
(3)做好投资者教育及分级筛选。一方面,在销售银行理财等产品时,应认真履行对投资者灌输风险与收益挂钩的投资教育,并保存好相关的录像和原始记录;另一方面,需严格做好投资者和投资产品的分级,避免出现交叉分级销售,严禁出现误导和将高风险产品销售给低承受能力储户的现象。
4.其他建议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经济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融入,国际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与合作不断加深。跨市场交叉金融产品未来将不仅局限于国内的资本与市场,必将融入国际的资本与市场中。
一方面,需加强国家金融安全审查。2022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安全法》通过。虽然该法将金融安全纳入其中,但是却未提及金融安全审查。值得注意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已出现国家安全审查。对此,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业应未雨绸缪,尽快出台国家金融安全审查制度规范,构建国家金融安全战略防御体系。
另一方面,各主管部门与金融机构需提前做好相关产品与业务的调查、研究及风险测试,搭建好与国外资本与市场对接的风险防范体系;
参考文章:
[1] 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趋势与借鉴
来源:财新网;作者:李震 [2] 银监会高层:加强跨行业、跨市场产品创新监管 来源:金融市场;作者:吴红毓然 [3] 跨市场创新需高度关注交叉金融风险 来源:中证网;作者:曾刚 [4] 商业银行交叉金融产品的风险防控 来源:金融时报;作者:沈国金 [5] 资管市场交叉性金融产品的发展与风险 来源:财新网;作者:王玉国 [6] 资管市场交叉性金融产品演进与发展 来源:华龙网;作者:王玉国、邓阳 [7] 我国资产管理规模突破110万亿 行业发展前景可期来源:前瞻产业研究;作者:王辉 [8]《境内分行直营业务风险管理融入流程指导意见》 来源:建总函〔2022〕591号
第8篇:龙源公司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汇报
黑龙江交通龙源投资有限公司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排查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会议要求,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公司风险主要为安达服务区及加油加气站的安全生产管理领域,其中涉及服务区交通安全、防火安全、服务人员管理等几个方面。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大型节假日期间,服务区场区交通安全疏导人员不足,车辆停放混乱,部分车主存在不按地面标线指示停放车辆的现象,存在交通安全隐患风险。二是经巡查后发现,服务区少量消防设施存在未及时更新现象,灭火设备虽在合格期限内,但较为陈旧,存在消防安全隐患风险。三是服务区部分工作人员存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意识不足问题。三、防范化解措施
一是加强服务区场区人员配备,增加对车辆的合理疏导,对不按标识停放的车辆坚决予以制止。二是加大防火设施巡查力度,对陈旧灭火设施及时进行更新,清除消防安全隐患。三是增强公司及服务区工作人员防范重大风险防控意识,坚持“防”字当头,增强培训,准确把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特点,在风险排查、事前防范上下功夫,打好主动仗。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机构建设,理顺工作机制。根据总公司会议统一安排部署,公司起草了《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机制方案》,建立起由公司各部门组成的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全公司风险防控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协力配合、共同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及防控责任主要负责人由张栩担任,联系电话:84279512。
(二)、加强监测预警,强化风险排查。在公司内部和安达服务区建立全方位预警机制,要求服务区实行预警信息报送制度,重点监测安达服务区场区及加油加气站的安全风险信息。(三)、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处置流程。将公司制定的《公司重大风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以完善,针对公司经营投资风险、安全管理风险、人员信访风险等制定相应的处置机制和流程。(四)、分级化解风险、维护公司稳定。在公司各部门管理层面,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涉及本部门的风险由各部门部长牵头化解处置;对涉及多个区域、影响面广、涉及人数及金额重大的风险案件,由公司风险防控领导小组组长上报至总公司相关部门协调处置。
黑龙江交通龙源投资有限公司
2022年2月28日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汇报
银行防范化解风险工作汇报
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预案模版
龙源公司,,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汇报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施方案(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