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浅析会议沟通效率低下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会议沟通效率低下问题及改进措施
——以某社团会议为例
2022级国审4班张芳菲
13020239
【摘要】会议是管理沟通的重要方式,也是组织中最常见也是最必要的一种沟通方式,然而会议沟通却常常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达到它的原先的目的。本文以某社团举办活动前的会议为例,分析会议沟通的问题及失败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会议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规划的建议,从而提高会议沟通效率。【关键词】会议沟通、沟通效率、管理、改进措施
我们每个人都参加过大大小小的会议,会议是群体或组织中相互交流意见的一种形式,有着发布信息、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分配任务等作用,是组织中正式沟通与协调的重要形式。但一提起会议,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厌烦的情绪。与会人员在一个缺乏架构、无法沟通、冗长的会议中,不仅对所达成的决议漠不关心和抱怨,甚至对组织也会产生某种不认同心态。因此,如何提高会议效率是任何组织都必须重视得问题。以下将以笔者所经历的社团会议为例讨论会议沟通效率问题。
一、案例描述
本社团名为对外交流协会,计划于四月中旬举办一次有特色的活动,社长原计划活动前第一次会议决定要举办的活动并讨论出具体方案,第二次会议分配活动当天任务及考虑可能的问题,此次活动即准备就绪。结果活动前第一次会议到会的活动组织人员有五分之二都缺席,还有同学迟到,士气较低。当社长问到我们应当举办什么样的活动时,一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默不做声,社长只好询问起个别同学,有人说办英文歌比赛,有人说举办留学指导讲座,还有人说和外校学生一起野营。活动既没有具体方向,又没有特定的程序对已提出的点子进行评价,只是偶尔有人对某些活动的吸引力提出质疑,就这样一会儿蹦出来一个新点子,有些同学从头到尾都保持沉默,一个半小时过去了,最后也没有讨论出我们到底举办什么活动,更别说具体环节。最后社长说由于还有同学没出席,征求不到他们的意见,让我们回去再想一想有什么更好的点子,两天之后再举
1 行一次会议。会后有一名财务部同学私下向我抱怨,说想点子这样的事与其无关,浪费了她的时间。
第二次会议确认了大家都有空才举行,会长也在会上传达了一个很棒的想法,具体方案也由她想好了。方案一提出,一些成员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对此方案表示赞同,有一位骨干成员甚至分析了前一次活动与其做对比,过了很长时间社长才说“好,那我们就确定办这个活动了”,才进入下一项议程。由于有点晚了,我事先准备好的方案也就没说。会议分配了秘书部实地勘察、策划编写等任务,还算圆满。
第三次会议会长依据写好的策划分配宣传部、外联部、组织部任务,但又有不少同学缺席,会长又将任务在QQ群里重复并单独联系了缺席人员。
„„
原本两次会议就可解决的问题用了五次会议,活动也推迟到了四月末。
二、会议沟通效率评价及原因分析
第一次会议沟通显然是效率低下的,首先会议的目标——决定要举办的活动并讨论出具体方案没有达成,并没有做出决策;其次时间冗长,对于与会人员来说也并没有实质性的收获,引起了不满的情绪。第二次会议沟通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会议的效率会如此低下呢?
1.会议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到位。第一次会议前社长发通知时虽然通知了会议讨论的议题,但既没有让我们具体想细节形成方案,也没有设定程序如何在众多备选想法中选出最后方案,即决策程序,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了思考和沉默上,预期的头脑风暴并没有到来。会议的时间选择不合理,会议选在周一晚上19:00召开,即使晚上没有课,同学们也会因为一天繁重的课业而选择缺席会议。与会对象有的与讨论的议题无关,没有经过仔细筛选。
2.与会成员有厌烦或不安紧张的情绪。有很多原因导致人们在开会前或开会时有排斥情绪: 有些人有“发言焦虑”心理[1],他们非常害怕在会议上发言,整个会议都在为自己的发言担心,无法倾听别人的话语;他们有不公平感,自己一直以来处于团队的边缘,容易被有影响力和控制力的人所忽略,那些潜在的贡献者会因为他们没有被重视而受到挫伤[2];他们个人有比会议更重要的事要做;他们明白会议后, 他们的工作量会提高, 或将要接受一些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任务。比如,我在第二次会议时因准备说出自己的方案而时时心跳加速,因为最终没能说出自己用心思考的方案而倍感遗憾无心倾听
2 和承担任务,也因预测到我们组织部又将被分配邀请外国留学生的艰巨任务而倍感压力。
3.沟通存在从众现象。即一个集体做决策时会产生不考虑其它各种备选方案的倾向。会议中,当一个成员提出建议后,其他成员就会很乐意的接受而不考虑这个建议的优缺[3]点。案例中,当社长在第二次会议提出她的方案时,由于她影响力和方案的详细程度,所有人都点头称赞,在此情况下,所有人都被这个点子的创新性而吸引,我部门忽略了之后其较大的执行难度。再者,连她自己也忘记询问是否有更好的方案,其他成员即使有也不方便说出了。
4.会议沟通中存在皮格马利翁效应.[4]即: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在会议沟通与协调中主要表现为喜欢发言的人更多的占用会议时间,而不喜欢说话的人则更加一言不发,成为会议的“听众”,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沟通与协调不能在组织中全面展开。如在案例中,有的同学从头至尾保持沉默,毫无贡献,一些骨干成员则滔滔不绝,甚至谈了很多与议题关联不大的内容,占用了很多时间。
5.会议主持者缺乏把控会议的能力或意识。案例中第一次会议时,当各种方案出现时,会长没有及时将会议方向引向方案的评价与选择,如果有此意识,即使没有具体的评价程序,也不至于提出这么多方案既没有被采纳也没有被否决,导致第一次会议毫无成果,冗长无意义。第二次会议时,当一位同学长篇大论地叙述有些偏题的内容时,主持者也没有适当制止,浪费了会议时间。
三.高效会议沟通的特征
1.在必要时才召开会议,避免不必要的会议。如,第三次会议完全可以在网络上上传策划案征集意见,然后进行任务的分配。
2.会议准备到位:人员相关,主题安排集中,目标明确,议程清楚。 3.会议议事方法、进行程序科学、公平,能充分调动成员积极性。4.会议讨论不离题,严格遵循议程的时间安排,时间紧凑有条理。5.与会人员表现出较大的讨论热情,都能积极参与。6.会议形成了决议,达到了预计目标,对关键点有所总结。7.会议记录全面,会后对执行有跟踪。8.与会人员对会议的沟通满意程度较高。
3 四.提高会议效率的改进措施
根据高效会议的特征,怎样才能更好地管理会议以提高沟通效率呢?
1.会议之前要做充足的准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会前准备工作可以在“5W1H”模型[5]指导下进行。所谓5W1H,是指管理工作中对目标计划进行分解和决策的思维程序。它对所要解决问题的目的、对象、地点、时间、人员和方法提出一系列的询问,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5W1H”提出的六个问题是:(1)Why——为什么做,即明确会议目的,如:协调矛盾、达成决议、汇报信息、激励团队、做出决策等等。会议目的越具体、越明确,沟通效率越高。(2)What——做什么,明确安排会议的议程,一般而言,应遵照先“紧急、重要、普遍性”,后“不紧急、次要、个别性”的先后顺序。[6](3)Where——何地做,确定合适的会议的地点。(4)When——何时做,确定合适的会议召开时间。(5)Who——谁去做,确定与会人员,做好角色分工,应有主持者、提议者、智囊、会议记录者、时间控制者等等,无关人员不应参与。(6)How——怎么做,即确定议事方法、决策程序,案例中应对所提出方案的选择与决定制定程序,如先从众多想法中确定有限的备选方案,再以头脑风暴的形式从活动的吸引力、价值性、和社团宗旨符合程度、执行难度、时间允许长短等进行评价,最后若达不成一致意见再投票表决或形成新的方案。对于任何会议这些都是必要的要素,然后保证通知到位。
2.做好会中控制。这需要领导者充分发挥领导能力,掌握会议主持的艺术,调动和积极性。第一,会前要简洁介绍会议的主题,介绍议程中的每个议题,说明目的及规定的时间。第二,要引导、促进和协调讨论进程。对文不对题的发言者,主持人应将其发言引导到会议主题上来;对那些滔滔不绝者,主持人应提醒限制发言时间;对寡言少语者,主持人要主动邀请或鼓励、引导其发言,应对皮格马利翁效应。当有某位成员提出言论后大家都默认或赞同时应鼓励不同的声音,使每个成员都感到他们的有价值。比如案例中,在讨论此次活动时,有一位骨干成员用较长时间分析了前一次活动,会长就应该及时提醒他控制发言时间;当会场沉默时,会长采用了个别询问的方式适当调动;当她自己的提议被赞同时应询问有没有其他想法,毕竟思考方案的任务是她布置给每位成员的。第三,众说纷纭时,要努力推动各方达成协议,有效处理意见分歧。第四,要做简短的会议总结,每个议题讨论结束后,主持人应就已经达成一致的内容进行概括,明确行动计划和方案,将任务责任到人,会议后最好有正式的书面通知。
3.做好会后跟踪,重抓落实。会议是否成功不仅要看会议是否产生了具体的决议,重要在于决议是否得到了贯彻执行。会长在方案定好后及时按职能分配了写策划、做宣
4 传、实地勘察、联系外国留学生、拉外联等任务给各个部门,也规定了任务截止时间,这是成功的一点。
五.结语
提高会议沟通效率是一个复杂的工作,会议组织者只有对会前、会中、会后各个环节通盘考量,各个细节加以关注,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和避免组织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瑕疵,对实现高效会议提供有利环境。开真正有意义的会议,开与会者乐意参加的会议。发挥好会议这个沟通渠道的作用对任何组织的效率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玲, 王芳.如何进行有效的会议规划与管理[N].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10月(5)[2] 王叶.论会议沟通 [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 2022,(8): 35-49 [3](英)霍尔默斯,(英)里奇.个人与团队管理(第二版)[M].天向互动教育中心编译.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
[4] 陈敏.皮格马利翁效应[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22.[5] 肖丽华.高效会议的十大原则[J].企业管理, 2022,(4): 18-19 [6] 周雅琴.浅谈提高会议效率的管理对策 [N].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月(1).[7] 张岩松 侯晓霞 李健 刘思坚 张铭.现代管理沟通实务与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2.[8] 马涛, 郑鑫.浅谈企业会议效率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商论, 2022(14).[9] 李森.改革企业会议管理的几点建议[J].国企, 2022(3).[10] 彭梅.新时期会议全过程管理问题探究[J].中国市场, 2022(11):49-50.5
第2篇:早读效率低下的成因
英语早读效率低下的成因及对策
正宁三中
任亚娟
众所周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与各国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因此,作为国际交往的必要工具的外语也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开设早读课也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视朗读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的古人就曾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朱作仁也曾说:“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因此可以看出,从古到今都很重视“读”,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和读书方法一直都为人所采纳。因此学校每周安排一定次数的英语早读课,让学生对上课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是很有必要的。
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早晨是人的记忆高峰期,是黄金时间段,在这个时期大声朗读英语、拼读单词、背诵课文或练习语音语调等,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目前仍有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外语不够重视,尤其不注重对外语口语的训练。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学生对英语基本都不感兴趣,他们在英语早晚读课中,看起来都在张嘴读,可是在早晚读结束后一提问,可他们缺啥都没记住,有的甚至连句子都读不下去,真是“蜻蜒点水”,敷衍了事。就此现状根据我平时的观察和调查,我认为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早读缺少目的性。在早读时,教师不布置具体任务,只是按时到班“看”早读,只强调是否在读,只满足早读课“书声琅琅”的氛围;至于读什么,读得怎样,教师都过问较少,只是在行走间偶尔抽查背诵。
二、早读形式单一性。在早读时,教师督促学生将所学的生词、句子、语法规定要求背诵的部分背熟,早读课于是就变成了为背而背的课。这种单一的学习形式一定会使学生滋生厌烦心理。
三、早读材料贫乏性。在早读时,师生都是围绕课本而进行早读,反复读,反复背,手中诵读材料极度缺乏,以致早读重复无用功,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效率低下。
四、早读没有层次性。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不管基础好还是弱,对他们布置的内容是一样的,该背诵的都得背,最终导致基础弱的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五、早读内容的方法欠指导性。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对学啥都缺少恒心,再加上每天学习的新单词,短语,句型或习惯用语那么多,所以他们就一味的读,机械的读,只要读那就好,胡子眉毛一把抓。还有,好部分学生干脆一早读就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读单词,背单词,结果一早读下来记不住几个单词。
六、早读缺少互动性。面对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中学,部分学生对英语不够重视,更不用说早读课,有些学生只一味机械的读,有些是形在神不在。老师只是看他们读,却从不和他们交流。教学工作看似平淡,其实处处都有挑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灵性的青少年。《新课标》这套教材能够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需求,教材的内容和活动都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紧密相连,目的是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不感到枯燥乏味,做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重在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
然而目前的英语早读存在这种现状,为了对学生负责,为了使英语早读更有效,就我在我的英语早读中尝试的方法予以浅析。
“师者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严格要求自己,所以每节早读课我准时或提早进入教室,使得学生能够养成严于律己的良好习惯。同时我把早读的内容列入教学计划,联系教学进度,把每次早读的内容、方式、目标等作为备课内容的一部分,成为常规教学进度的准备环节。英语教师进入班级认真抓早读课,除了对学生起督促鼓励的作用外,还能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朗读、理解课文及语法概念上存在的问题,有示范和指导意义,更掌握了学生实际水平的第一手资料,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阶段的教学计划及具体教学安排。同时我也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读书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 早晚读课不像上正课那样规矩严格,师生之间交流也不拘形式,这样有助于密切师生感情,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应适当地放宽对早读课的要求,合理地编排座位,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等,以便于学生乐于开展课堂集体活动和进行学习交流。同时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尝试。
二、早读内容任务化
每次早读课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每天上完课之后,我根据所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好早读和晚读的“任务”,如识记单词,朗读和背诵重要的句、段、篇,理解识记语法规则,预习新课等,使学生在早读时有的放矢。
三、早读内容要量力而行。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都不一样齐”,何况人的智力。在我所带的这两个班级里,每个班基本上都有十个左右的学生他们不喜欢学习,也就谈不上英语的学习,但我不想放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所以我在平时的英语早读中,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适量的任务。早读后,让他们尤其是那些学困生,让他们都有些收获,进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对基础特差的,我每天叫他们记五个单词和一个句子就可以了;中下基础的就叫他们记5-10个单词和两个句子。比如,我在上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第一课时后,我就问了曹瑞东他平时喜欢的食物和水果,早读时我就让他先把他喜欢的水果和食物记下。
四、早读形式多样化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耐力不够,往往做事不能持久,单一形式的早读会使学生感到枯燥,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我选择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坚持读下去,读的方式有多种,以下是对我平时用得比较多的“读”的方法的分析:
a.范读(带读),因为我们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每次早读课,我都会亲自带读重点词汇或句型,让学生去反复模仿,有时也让学生跟着磁带模仿,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的错误、训练语音语调的基本功,也可以兼顾到英语基础差的学生。
b.齐读,齐读可以调节“读”的气氛,调动整体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学生成绩的差异,肯定会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这时我都是做好帮扶者的身份,多关注这部分学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他们读背,对他们多加鼓励,不然他们会因为不会读,跟不上班级而对自己失去学习的信心。
自由读,让学生在有任务的前提下自由读(不带读也不齐读),同学之间可以互读互背,形成一种“你帮我,我帮你”,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同时,在工作中发现,这种互助式的自由读,不一定要“优生”帮“学困生”,也能有好的效果。
五、发挥小组组长的作用。
老师一个人早读时照顾到70多个学生是不可能的,所以发挥小组组长的带头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我根据学生的基础及平时的学习合理地分配了每个小组的成员,优差结合,让每个小组随时都有“老师”存在。一班学生基础好的较多,我选了10个组长,每个组长带三到四个学生;二班分了八个小组,每个组长带四个学生。这些组长每天做好小组领读的工作、安排成员早读的任务和及时检查成员早读效果。在教师的参与下及这些基础好的学生的带动下,早读课的收效也会有所好转。
六、传授英语早读课的学习方法 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我们不时地要给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方法。词汇的记忆,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所以早读课上肯定要记单词,有的同学方法欠佳死记硬背,结果是一团糟,这时我都是先教给学生音标,让学生按读音规律来记单词,训练学生达到只要会读就能按读音规律写出单词的能力,其次,在熟读单词后再回到课文,大声读课文,读出语感,读出文章的意思,从而在课文中理解词汇。然后我还会找些考查词汇的题让学生做一做,不明白词汇的用法,再看看书,查查字典,翻翻笔记本,已达到对词汇的运用。这样做对有些词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而且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在学,所以就有趣得多,而且记忆也深刻。
语法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觉得语法枯燥乏味,很难掌握,我平时在课堂上每讲一个语法点,同时提供生动有趣的例句,让学生在早读课上读语法的同时熟读熟背例句,再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最后还找一些相关的题让学生来做,发现不清楚的地方,叫他们不要着急,同时让他们一定要回头再看看这个知识点,这时就会有重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看,看后再回到那道题上来,那做题的准确性就高得多。通过自己做对的题目,自己会有成就感,继而会产生兴趣和信心,就越学越有劲了。这样学生学起语法来既轻松又有趣。
背诵的技巧,学好英语在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背诵这一传统的方法,学语言有一个从死到活的过程,死的东西多了,慢慢就会活,背诵就是原始的积累,背诵时要讲究一些技巧,熟读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大意,搞清课文的内在联系及上下文之间关系,另外,一篇文章可以分成几个小节,先一个小节一个小节的背,再连起来背,第一个小节背会了,再背第二个小节,然后把第一与第二小节连在一起背,依此类推,这种背法比整篇背要轻松得多,学生背的越多,就会提高理解能力,就会有更高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今日书读百遍,口舌生疮,他日舌灿莲花,吞吐风云。这就是背诵的结果,所以我严格抓早读课这一重要环节,引导学生多读成诵,多积累语言,勤培养语感。
七、早读不能缺少师生互动。
我们的早读应该存在一点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不仅仅是监督学生的早读,还要和学生有交流。早读课不像上正课那样规矩严格,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不拘形式,这样有助于密切师生感情。而这时情感的产生往往在激发学生学习外语兴趣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八、及时检查英语早读课效果
如果平时只布置了早读的任务,而不检查读的效果,那些自觉性不强的学生就会偷懒、讲话、看课外书或甚至扰乱秩序影响其他同学早读,所以我都严格对早读的效果进行检查或不定时的抽查,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必要时还可适当施加一定的“压力”。检查或抽查最直接的也是用的最多的办法就是听写、默写和背诵,当然检查的标准可因学生成绩而异。
总之,英语早读对学生学习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初中英语学习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阵地,只要能被充分利用起来,不但能对日常的英语教学起到补充作用,也能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我在早读课中尝试的这些方法起到了相应的效果,我想只要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就一定能事半功倍。
第3篇: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制度缺失
提高行政效率是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当前我国政府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行政效率低下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各种制度(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缺失而引起,因此,要提高我国行政效率首先必须分析行政效率低下的制度原因。
一、行政效率与制度
行政效率实际就是指政府效率、政府绩效,是指在保证政府活动预定目标,并给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前提下,行政活动的产出和投入之间的比例。行政效率一般涉及到政府管理活动的成本、产出两个方面。成本既包括政府部门从事管理活动耗费的人力、物力、办公设备,又包括获得和维持这些人力、物力、设备所花费的资金;产出既可以是决策活动的产出如出台的法规实施细则、计划和执行活动,也可以是社会经济等方面环境的改善、企业和公民满意程度、人民生活的舒适度等。可见,行政效率是质和量的统一,在质方面更强调公民的满意、服务质量等。
制度是决定行政效率高低的基础。制度学派代表人物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讲,制度是由人类设计的用以规范人们相互行为的限制,它由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规则的执行实施机制组成。(1)正式规则,亦称正式制度,是指由公共权威机构制定或由有关各方共同制定的公开和实施的行为准则,包括各种组织的章程、协议、纪律,国家的法律、政令、条例等。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正式的制度规则都有其相应的具体形式,是外在于每个人个人,并与之相对立的。(2)非正式规则,亦称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约定成俗、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传统习惯、价值观、道德规范、意识形态等。它是对正式制度的补充、拓展、修正、说明和支持,它是得到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和内心行为标准。非正式规则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非正式的制度不是依靠外界的压力,而依靠内心的自省和自觉。在某种意义上说,非正式制度比正式制度更为重要。(3)实施机制,是指有一种社会组织或机构对违反规则的人作出相应的惩罚或奖励,从而使这些约束或激励得以执行的条件和手段的总称。
我国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都要求政府及时地提供成本低、质量好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大幅度地提高行政效率。行政效率作为政府能力的主要表现是衡量政府管理状况的基本综合指标。然而,我国目前的行政效率仍然存在低下的倾向,主要表现为:行政机关之间或内部互相推诿、互相扯皮;办事程序环节多、关卡多、手续繁杂、办事的拖沓、公共成本的扩大;决策失误、资源浪费巨大;信息不畅通,服务质量低下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有二个特点:一是普遍性。这些低效率的现象不是局部的、个别的问题而在各行政部门都存在;二是持续性。这些问题却是已经存在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还在发生和发展。既然这些问题和现象带有普遍性和持续性,那么就不难作出这样的判断:决定行政效率高低的根本原因不是人而是制度,制度缺失即制度供应不足和制度失范是我国行政低效率的根本原因。这就是说,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短缺的是一定时期内缺乏能够有效地组织配置各种经济、政治、思想等要素以实现行政高效率的制度资源。
二、影响我国政府行政效率的制度原因
根据上一部分对制度概念的理解,我认为,影响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制度因素主要有:
(一)行政道德失范,旧行政观念的束缚 所谓行政道德失范,是指行政主体行为已经逾越了政府和社会所期望的道德规范。从本质上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是行政权力主体放弃或违背行政权力的公共性,进行非公共的活动实现非公共的利益。行政道德失范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行政组织的道德失范,一类是公务员个人道德失范。组织道德失范导致行政组织结构的非理性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的大量存在,职能部门不清,权限不明,机构重叠庞大,条块分割,人员臃肿、推诿塞责、贪污受贿充斥着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个人道德失范,如目前存在的官本位意识、等级观念、集权意识等,严重影响着行政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效率的提高。
(二)政府职能配置不科学,行政组织不规范 我国政府职能配置不科学表现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行政职能范围过于广泛和庞杂,即所有的社会事务都纳入行政管理的范围,其结果是不该管的管了,该管的都未管好。二是行政职能方式过细,即过分重视微观管理,从而造成政府一方面越俎代疱,影响了社会基本单位的积极性,压制了社会活力;另一方面又无暇或无法充分顾及全社会的宏观性事务,导致宏观失控,带来人为的无序状态。我国经济领域内的重复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我国传统行政职能存在着上述两个特点,直接导致行政职能内外关系的紊乱。(1)是行政职能内部关系紊乱。一方面是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职能交叉现象严重,致使上级部门互相扯皮与推诿,基层单位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是部门所有,条块分割,本位主义,部门利益严重,形成无谓的重复和内耗,极大地影响了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2)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大量本来由企业承包、事业单位和社会承担的职责都不得不由政府包揽下来,而由政府履行的职责又推给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这不仅使企业单位与政府的职责产生混乱,而且使政府负担过重,效率降低。上述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行政职能部门配置不科学,职能转变不到位,而造成行政职能的越位,错位和缺位。虽然我国与以前相比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的状况有所改善,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公务员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发生扭曲
从经济学理论看,人的行为是受理性支配的。在正常情况下,廉洁并有效的工作成绩,就可以得到合理的奖励,腐败则将受到相应的惩罚。我国制定的《公务员暂行条例》虽然规定了竞争与奖惩制度,但由于很多规定还不够完善,且实施不到位,因此竞争和激励效果差强人意,直接影响了行政效率的提高。这些缺陷较为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公务员的考录制度方面,年龄、学历、地域限制和面试操作不规范封闭了一些优秀人才发挥才能的渠道;在公务员的考核制度方面,由于考核制度的不规范,考核基本上流于形式,严重窒息了公务员队伍的活力;在公务员的晋升制度方面重德轻能和任人唯亲影响了公务员的积极性。由于行政管理职能需要具体的公务员来承担,公务员积极性的缺乏必然引起行政效率的下降。
(四)行政运行机制不畅
政府系统是通过运行而发挥功能并实现其职能的。因此有人说,行政运行机制是行政体制的灵魂。在我国行政体制中,行政运行机制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行政决策机制不,决策民主化程度不高,决策失误责任模糊。二是行政执行机制存在“梗阻”,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土政策”,自行其是;断章取义,打擦边球,阳奉阴违,拒不执行;照搬照抄,敷衍了事;左顾右盼,等待观望;讨价还价,互相攀比等,导致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难以贯彻执行。三是监督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监督体系庞杂,却没有形成一个合理有序的结构,导致运行无力。行政监督机制缺损意味着对行政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行政部门也就感受不到提高行政效率的外在压力。
(五)行政法规不健全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更缺少行政法治。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人治”传统,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过多地强调中央集权,民主法制进程极其缓慢,长期缺少严格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法规,致使一些行政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淡薄,蔑视法制,滥用权力,滋生腐败。转型时期我国法律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部分在传统体制下制定的法律已经成为现代法制的障碍,许多领域存在法律缺位和供给不足的问题,法律、法规、规章相互冲突比较突出。法规不完备导致行政任意性很强,缺乏提高行政效率的外在的强制性的法规约束。(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法学院)
审批效率低下整改措施(共5篇)
办事拖拉 效率低下个人整改措施(共2篇)
理赔效率整改措施
效率不高整改措施
效率不高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