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 调研报告(共7篇)

第1篇: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袁磊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类型,非政府组织是社会公共部门的一部分,其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正扮演着越来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的落实我国的和谐社会发展和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就必须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本文基于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以及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进行分析,对我国非政府组织在管理和发展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作用、发展

       一非政府组织

       1.概念

       非政府组织是指依法建立的、相对独立于国家政府系统,以社会成员的自愿参与、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互益活动为主旨的非营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的一类组织。相关称谓有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公民社会组织、第三部门、社会经济。组织追求的目的是促进公共利益,鼓励赋权和参与,或寻求解决贫困和不堪的结构性根源问题。

       2.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1)非政府组织具有非营利性

       非政府组织存在非营利的分配与收入约束机制,要求民间组织的捐赠人、理事会成员和实际管理者不得从其财产及运作中获得利益。

       非政府组织存在非营利组织的组织运作和管理机制,要求民间组织在其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各个环节都要具备有效规避较高风险与较高回报的自我控制机制,以及避免用利润和收益作为激励手段的管理规则。

       非政府组织存在非营利的财产保全机制,不得以捐赠以外的其他方式变更财产及其产权结构。

       (2)非政府组织具有非政府性

       非政府组织在管理上是自主决策,民主治理,其结果公开透明,其发展而在经济

       市场中呈现优胜劣汰现象。

       (3)非政府组织具有社会性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社会性,非政府组织的资源主要来自社会,如捐赠、会费等。二是,产出社会性,产品利他性,非政府组织的服务主要是针对公共事业这一块,以公共利益为主。三是,问责社会性,非政府组织接受社会及公共部门的问责与监督。

       二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

       1.非政府组织是社会多元化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一员

       社会治理的主体需要多元化,既需要社会管理中主导地位的政府,也需要现在作为政府重要补充力量的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组织、公民社会,等等。社会治理的手段需要多元化,既需要政府通过行政或者市场手段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也需要市场化组织通过市场化手段和非营利组织通过市场化手段或者社会动员手段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非政府组织主要理论基础是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主要提供政府做不了或做不好、企业不愿意做的物品。

       2.非政府组织是吸引和整合各种资源的途径

       欧盟的能力促进型国家:政府提供到民间提供;直接提供到购买服务,间接提供。我国自从恢复社团管理登记制度后,我国各类正式登记的非政府组织每年能够吸纳大约40亿元人民币资金用于政府无暇顾及的社会管理领域。

       3.化非政府组织是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机制

       在面对政府与社会利益纠纷时,政府可以直接在非政府组织这个平台上通过对话达成和解,化解激烈的冲突;在面对利益群体之间矛盾时,政府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居间凯旋解调;而在资源配置和政策制定中,代表各自利益的非政府组织可以成为本群体的代言人,表达利益愿望,影响决策意向。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只见这个对话、和解、协商、参与的沟通平台,是缓和社会冲突、化解社会矛盾的减压缓冲装置。

       4.非政府组织是政府职能转变中一些公共职能的承接者

       政府的职能和功能是有限的,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和社会分工合作与共同治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政府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能提供所有的服务,就必须依靠社会的其他领域,贡献各自的力量,使政府逐步从越位和错位的尬尴中解脱出来。显然,各类非政府组织应当是责无旁贷的主要接触者之一。

       5.非政府组织是增加社会凝聚力的粘结剂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结社现象,它体现了人的社会性本质。发展非政府组织为满足人们结社交往偏好提供了条件。人们通过非政府组织,得到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分担困难和痛苦,分享成功和喜悦,实现单个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和得到的感觉。在自愿结合的组织中,人们得到关心、爱、尊重和承认,也能够有机会关心别人、爱别人和帮助别人,认同集体,形成共识,感到温暖,实现自己做人的权利。结社还创造条件使人们摆脱孤独和恐惧,战胜生活的重压,超越隔阂、冷漠、麻木和贫乏,使生活变得富有意义和生机。

       6.非政府组织是参与国际事物的重要使者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动作也越来越受到一个国家的重视,当然一些诸如联合国、WTO等组织是主权国家的游戏区域,但更多的更加精细的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的东西,需要像NGO组织这样的渗入到社会各领域的民间团体的参与,我国的NGO组织可以非常真实地代表我国的问题,因而在国际舞台上容形成为一股力量。当然这也是国际诸多NGO的共性。在联合国的会议场所、特别是会议的准备过程中,各国政府可以从非政府组织那里得到有关特定专业的、技术的、法律的以及政治等发面的专门知识。

       7.培育公民精神和自治能力的重要场所

       我们知道,在我国,公民的主体意识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若干年间逐步建立起来的,在建国后的一段很长的时间,也包括建国前的几千年间,我国人民的主体性一直被压抑,因而这种对社会有巨大推动力的能力也就亟待被发掘,非政府组织正是在突破这一政府的制障过程中发挥着急先锋的作用,因而公民意志的表达也就需要这样的组织的参与,当然,它也是作为一个载体的功能而存在的。

       三我国非政府组织

       1.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尚处于发展阶段,社会对其地位和作用的认知程度还比较

       低,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尚未形成完善、系统的体系。它们在获取和运用资源、协调关系、发挥作用等方面都不存在明显的优势。大多数非政府组织在政府规制和市场挤压下艰难寻求生存和发展之路,难以展现像我们在国外非政府组织身上看到的勃勃生机。

       2.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本身的作用;对自身的角色认识较模糊,在社会的发展中未能合理的发挥其功能;其运行的机制和行为都存在不规范的操作,存在营利问题,产权不清和和被迫登记,而组织本身的能力也相当的欠缺,结构不够合理,不能够正常的运作。同时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着四强四弱的现象:一是与政府有联系的组织强,纯粹的民间组织弱。二是城市的非政府组织强,而农村的弱。三是东部的民间组织强,中西部的民间组织弱。四是行业协会性质的组织强,而基金会、公益性以及学术性组织弱。

       四完善非政府组织是社会管理的迫切需要

       当前社会管理正面临新的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教育体系危机、社会服务业成为主体、保健系统的需要等等是对社会管理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也表现了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迫切性。非政府组织不但具有社会组织上的优势,更具有其他公共组织没有的伦理道德优势,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就必须发挥非政府组织承担多样化责任和使命的优势,形成社会管理的控制力和稳定力,这也决定了非营利组织在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过程中不仅仅是有益的补充,更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的好坏是关键。

       五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的对策

       (1)在原先的基础上要为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平等的市场体制平台,同时积极鼓励非政府组织的自发性成长与发展,且实行非政府组织进入规制与税法规制相关联。

       (2)规范非政府组织的结构、运行机制以及行为。明确组织的职能以及承担的角色,让其功能充分发挥。

       (3)退出非政府组织里的政府管理,由其自主管理,自主运行,充分发挥其

       主观能动性。

       (4)加强弱势地区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5)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使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6)要进行管理观念变革,做到思维理念的调整、开放合作的务实;

       (7)管理制度要创新,实行科学分类,改进登记方法,排除准入障碍,创新管理体制,建立激励机制。

第2篇:工作报告之非政府组织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调研报告

       【篇1:非政府组织管理的调研报告】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调研报告

       题目: 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姓 名 准考证号 年 级 专 业 指导教师 主考学校 专科学校

       公共管理

       河海大学

       年月日

       调研报告情况表

       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前言

       当代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展开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从两个方面催生着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即一方面,公民社会所要求的私有产权、平等自治的契约性关系、法治原则、尊重和保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自治性质、个人的选择自由等基本特性,也正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性,因而公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是相生相伴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市场经济也就是公民社会本身。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公民的个人权利,如迁徙与就业的权利,消费与福利的权利,思想、交往、隐私等权利、个人财产权利等,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一切,表明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为非政府组织的成长打下了必须的基础。

       一、非政府组织管理基本情况及特征

       一是组织性,也称正规性。指必须具有正式注册的合法身份,有法人资格,即民事责任能力,而在组织内部,则有成文章程、制度,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人员等;显然,那些临时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或经常活动的非正式团体虽然也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但应被排除在外。

       二是民间性,又称非政府性。即它既不是政府的一部分,又不隶属于政府或受其支配,在体制上是独立于政府的,而且,其决策层也不是由政府官员控制的董事会领导。当然,独立于政府并不是不能接受政府的资助,或完全没有政府官员参加活动,但关键是接受政府资助但会改变组织目标,而政府官员并代表政府而是以个人身份参加。三是非营利性。指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进行利润分配。当然在现代社会,非政府组织从事管理或服务活动是可以收费的,在一定时期内也会有盈余,但收费是补足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或说进行组织活动必须的成本,而盈余除补偿成本外,只能用于组织服务于社会。如有的国家就明确规定,注册一个非盈利机构,其活动享受非盈利机构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但不得进行利润分配,一旦机构破产,则资产不能归个人收回,只能纳入社会公益基金等。

       四是自治性。指有独立的决策与行使能力,既不受制于政府,也不受制于企业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同时,能够进行组织的自我管理。

       五是自愿性。指成员参与组织,以及组织的资源集中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自愿和志愿性的。特别是具有明确自愿性的非政府组织,往往具有由志愿者组成的董事会和广泛的志愿工作人员。

       六是非政治性。指组织的目标和手段在服务社会上高度统一,不参加竞选等政治活动,即不是政党组织,社会领域是其活动范围。

       七是非宗教性。指不开展传教等宗教活动,在组织目标和活动中都不具有宗教色彩,是非宗教组织,从而区别于也具有志愿性、自治性和一定的非政治性的宗教组织。

       【篇2: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袁磊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类型,非政府组织是社会公共部门的一部分,其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正扮演着越来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的落实我国的和谐社会发展和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就必须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本文基于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以及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进行分析,对我国非政府组织在管理和发展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作用、发展

       一 非政府组织 1.概念

       非政府组织是指依法建立的、相对独立于国家政府系统,以社会成员的自愿参与、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互益活动为主旨的非营利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的一类组织。相关称谓有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志愿组织、公民社会组织、第三部门、社会经济。组织追求的目的是促进公共利益,鼓励赋权和参与,或寻求解决贫困和不堪的结构性根源问题。2.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1)非政府组织具有非营利性

       非政府组织存在非营利的分配与收入约束机制,要求民间组织的捐赠人、理事会成员和实际管理者不得从其财产及运作中获得利益。

       非政府组织存在非营利组织的组织运作和管理机制,要求民间组织在其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各个环节都要具备有效规避较高风险与较高回报的自我控制机制,以及避免用利润和收益作为激励手段的管理规则。

       非政府组织存在非营利的财产保全机制,不得以捐赠以外的其他方式变更财产及其产权结构。

       (2)非政府组织具有非政府性

       非政府组织在管理上是自主决策,民主治理,其结果公开透明,其发展而在经济

       市场中呈现优胜劣汰现象。

       (3)非政府组织具有社会性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社会性,非政府组织的资源主要来自社会,如捐赠、会费等。二是,产出社会性,产品利他性,非政府组织的服务主要是针对公共事业这一块,以公共利益为主。三是,问责社会性,非政府组织接受社会及公共部门的问责与监督。

       二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

       1.非政府组织是社会多元化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一员

       社会治理的主体需要多元化,既需要社会管理中主导地位的政府,也需要现在作为政府重要补充力量的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组织、公民社会,等等。社会治理的手段需要多元化,既需要政府通过行政或者市场手段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也需要市场化组织通过市场化手段和非营利组织通过市场化手段或者社会动员手段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非政府组织主要理论基础是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主要提供政府做不了或做不好、企业不愿意做的物品。2.非政府组织是吸引和整合各种资源的途径

       欧盟的能力促进型国家:政府提供到民间提供;直接提供到购买服务,间接提供。我国自从恢复社团管理登记制度后,我国各类正式登记的非政府组织每年能够吸纳大约40亿元人民币资金用于政府无暇顾及的社会管理领域。

       3.化非政府组织是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机制

       在面对政府与社会利益纠纷时,政府可以直接在非政府组织这个平台上通过对话达成和解,化解激烈的冲突;在面对利益群体之间矛盾时,政府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居间凯旋解调;而在资源配置和政策制定中,代表各自利益的非政府组织可以成为本群体的代言人,表达利益愿望,影响决策意向。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只见这个对话、和解、协商、参与的沟通平台,是缓和社会冲突、化解社会矛盾的减压缓冲装置。

       4.非政府组织是政府职能转变中一些公共职能的承接者

       政府的职能和功能是有限的,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和社会分工合作与共同治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政府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能提供所有的服务,就必须依靠社会的其他领域,贡献各自的力量,使政府逐步从越位和错位的尬尴中解脱出来。显然,各类非政府组织应当是责无旁贷的主要接触者之一。

       5.非政府组织是增加社会凝聚力的粘结剂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结社现象,它体现了人的社会性本质。发展非政府组织为满足人们结社交往偏好提供了条件。人们通过非政府组织,得到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分担困难和痛苦,分享成功和喜悦,实现单个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和得到的感觉。在自愿结合的组织中,人们得到关心、爱、尊重和承认,也能够有机会关心别人、爱别人和帮助别人,认同集体,形成共识,感到温暖,实现自己做人的权利。结社还创造条件使人们摆脱孤独和恐惧,战胜生活的重压,超越隔阂、冷漠、麻木和贫乏,使生活变得富有意义和生机。6.非政府组织是参与国际事物的重要使者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动作也越来越受到一个国家的重视,当然一些诸如联合国、wto等组织是主权国家的游戏区域,但更多的更加精细的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的东西,需要像ngo组织这样的渗入到社会各领域的民间团体的参与,我国的ngo组织可以非常真实地代表我国的问题,因而在国际舞台上容形成为一股力量。当然这也是国际诸多ngo的共性。在联合国的会议场所、特别是会议的准备过程中,各国政府可以从非政府组织那里得到有关特定专业的、技术的、法律的以及政治等发面的专门知识。7.培育公民精神和自治能力的重要场所

       我们知道,在我国,公民的主体意识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若干年间逐步建立起来的,在建国后的一段很长的时间,也包括建国前的几千年间,我国人民的主体性一直被压抑,因而这种对社会有巨大推动力的能力也就亟待被发掘,非政府组织正是在突破这一政府的制障过程中发挥着急先锋的作用,因而公民意志的表达也就需要这样的组织的参与,当然,它也是作为一个载体的功能而存在的。

       三 我国非政府组织

       1.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尚处于发展阶段,社会对其地位和作用的认知程度还比较

       低,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尚未形成完善、系统的体系。它们在获取和运用资源、协调关系、发挥作用等方面都不存在明显的优势。大多数非政府组织在政府规制和市场挤压下艰难寻求生存和发展之路,难以展现像我们在国外非政府组织身上看到的勃勃生机。

       2.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本身的作用;对自身的角色认识较模糊,在社会的发展中未能合理的发挥其功能;其运行的机制和行为都存在不规范的操作,存在营利问题,产权不清和和被迫登记,而组织本身的能力也相当的欠缺,结构不够合理,不能够正常的运作。同时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着四强四弱的现象:一是与政府有联系的组织强,纯粹的民间组织弱。二是城市的非政府组织强,而农村的弱。三是东部的民间组织强,中西部的民间组织弱。四是行业协会性质的组织强,而基金会、公益性以及学术性组织弱。

       四 完善非政府组织是社会管理的迫切需要

       当前社会管理正面临新的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教育体系危机、社会服务业成为主体、保健系统的需要等等是对社会管理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也表现了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迫切性。非政府组织不但具有社会组织上的优势,更具有其他公共组织没有的伦理道德优势,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就必须发挥非政府组织承担多样化责任和使命的优势,形成社会管理的控制力和稳定力,这也决定了非营利组织在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过程中不仅仅是有益的补充,更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的好坏是关键。五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的对策

       (1)在原先的基础上要为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平等的市场体制平台,同时积极鼓励非政府组织的自发性成长与发展,且实行非政府组织进入规制与税法规制相关联。

       (2)规范非政府组织的结构、运行机制以及行为。明确组织的职能以及承担的角色,让其功能充分发挥。

       (3)退出非政府组织里的政府管理,由其自主管理,自主运行,充分发挥其

       主观能动性。

       (4)加强弱势地区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5)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使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6)要进行管理观念变革,做到思维理念的调整、开放合作的务实;(7)管理制度要创新,实行科学分类,改进登记方法,排除准入障碍,创新管理体制,建立激励机制。

       【篇3:非政府组织管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调研报告

       题目: 南京市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姓名

       准考证号

       年级

       专业

       指导教师

       主考学校

       专科学校

       张言 083113203014 13级 公共管理 杨银平河海大学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2022年 11月18日 调研报告情况表

       南京非政府组织管理调研报告

       前言

       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由于政府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能力有限,不得不考虑如何面对繁重的社会性事务来加强管理。总结世界各国经验,成功的途径就是输出政府职能,为政府寻求合适的职责伙伴,在政府的监控下,由社会为政府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以提高政府本身的治理能力和竞争力。为此,发展非政府组织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为了了解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中的作用,我于2022年11月1日至2022年11月18日通过走访、座谈会的形式对南京市政府办公室进行调查。

       一、调研基本内容

       调研时间:14年11月1号-11月18号

       调研方法:座谈、走访

       调研对象:市政府办公室

       1.你觉得非政府组织成员待遇如何?

       2.你觉得非政府组织是否带有政府色彩吗? 3.你觉得南京非政府组织内部发展是否均衡?

       二、南京市非政府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缺乏

       资金是各类非政府组织获得自身发展,以便更好的资助社会弱势群体,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社会民众参与非政府组织率低,非政府在政府中的地位不明显,所以非政府组织出现严重经费匮乏。

       (二)非政府组织普遍能力不足,政府化色彩较重

       南京市非政府组织的能力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管理模式、人才制度等方面。目前,南京市行业协会基本上采取的是政府行政化的管理模式现状,因此各个行业协会不同程度的存在职责不明、监管失效、运作不灵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协会的发展。另外,南京市缺乏专门的非政府组织专业人才的培训机构,这些组织的专职工作人员待遇问题很难落实,进而无法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吸纳了大量政府冗员和退休反聘人员,对其结构的优化有一定的影响,难以适应其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三)内部发展不均衡,相对发展速度较慢

       南京市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不均衡,与周边城市相比,社会团体相对其他类组织发展速度较快现状,而与经济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劳动、民政、法律服务、中介服务等领域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基金会的数量也有限,按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比例,也显得不均衡。

       三、南京非政府组织管理的对策

       (一)扩大南京非政府组织经费来源

       南京非政府组织对财政拨款依赖性强,致使其收入结构不合理,社会融资能力低,我们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寻求转变。通过认识到非政府组织是自制组织,政府应该提供保护和宣传的作用,把眼光方向社会方面寻求多样化的资金来源。通过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宣传,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吸收高端人才,非政府组织也要进行一些社会化的行动,体现出组织的社会性、优越性、组织性从而提高社会各界对非政府组织的认可,吸引社会的融资。

       (二)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

       政府应转变管理模式,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应从直接管理向间接引导转变。以监督其民主决策、按章办事为重点,避免对其直接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到尊重其独立的法人地位,引导其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在人力资源方面,将工作岗位设计和分析、招聘、薪酬、绩效、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人力资源的模式运用到非政府组织实际运行当中,提高非政府组织自

       身管理水平。其次,对于非政府组织急需培训的组织管理、相关法律知识、筹资策略等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与南京市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在此现状,加紧制定非政府组织人员在职称、工资、福利、户口、档案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最后,加强非政府组织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思想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服务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

       (三)促进非政府组织均衡、快速发展

       通过座谈、调研、考察等方式,学习周边大市非政府组织建设成功经验和方法,并结合南京实际情况现状,建立促进南京市非政府组织发展的体系。

       南京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北京、上海等有一定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投入能力和选择范围。因此,在发展学术性、行业性、专业性、联合性社会团体的同时,注重政府的项目资金、财政拨款和补贴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更加注重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通过相应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劳动、民政、法律服务、中介服务等机构,促进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

       通过上述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南京的非政府组织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发展速度慢等问题,经过研究,总结出阻碍南京地区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几大因素,主要是经费缺乏,非政府组织能力不足,南京非政府组织内部发展不均衡、发展速度慢等。政府应该对上述问题对症下药,同时南京非政府组织也应该调整自身定位,顺应历史潮流,从而促进南京非政府组织更好更快发展。

第3篇:非政府组织

       一、名词解释:(重)

       1、非政府组织:在特定的法律体系下,不被视为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团体、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而且其不以营利为目的。

       2、公民社会: 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团队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

       3、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4、志愿失灵:志愿失灵是个人或集体自愿的非政府组织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在以筹款志愿为基础而建立的非政府组织中,实际上也是问题重重,由此便诞生了志愿失灵的说法。

       5、国际非政府组织:是从非政府组织演化而来,是组织目的与活动范围具有国际性,或机构设置与成员构成具有国际性,或者资金或其他的主要资源或用途具有国际性的现代组织。

       6、战略:指导全局工作、决定全局命运的方针、方式和计划。

       7、战略管理:是对组织的活动和发展实行的总体性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决定。

       8、慈善主义的特殊主义:就是由于非营利组织服务的狭隘性,使得其公益只是组织所服务的特定对象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整个社会的公益,甚至出现为了本组织的共同利益而去损害社会其他成员利益的情况。

       9、政府的内部性:指政府所经受的但没有在交易条款中说明的交易的成本和效益。

       二、简答:

       1、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答:(1)组织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正式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二是有成文的规章制度及固定的人员;(2)非政府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立自主的自治组织,二是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三是属于竞争性的公共部门。(3)非营利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二是不能进行剩余收入的分配,三是不得将组织的资产转变为私人财产。(4)自治性,非营利组织能控制自己的活动,有不受外部控制的内部管理程序;(5)志愿性,主要表现在组织的志愿性、活动的志愿性及服务的志愿性。

       2、非政府组织的现实分类。

       答: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政府主导的非政府组织,政府主导的非政府组织是指非政府组织是由政府组建的,不管是人事还是财政都是掌握在政府手中,没有独立性。(2)创新非政府组织,创新非政府组织主要是指那些虽然由政府的扶持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已经成长壮大,可以独立开展活动的非政府组织。(3)基层非政府组织,基层非政府组织主要是自下而上建立起来的草根组织,是正真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

       3、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治理的功能。

       答:(1)弥补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契约失灵,提供公共服务;(2)协助控制政府规模,消除公共权力的寻租现象,降低公共管理的成本;(3)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4)凝聚社会资本,是社会安定有序的源泉和动力;(5)培养人们的互助协作精神,带来了组织间的“伙伴理念”。

       4、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治理的发展方向。

       答:非政府组织在以往到的公共治理中的活动领域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是环境保护,指的是环境、生态与资源的保护;第二是扶贫发展,指的是救助贫困和促进发展;第三是权益保护,指的是对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第四是社区服务;第五是经济中介;第六是慈善救济。

       5、治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6、(重)志愿失灵的表现及原因。

       答:表现(1)慈善不足,一是由于公共物品的供给中普遍存在着搭便车问题,二是由于潜在的捐款者和非营利组织之间信息不对称;(2)慈善组织的特殊主义,由于部门利益的膨胀,使非营利组织为了维护本部门、本行业的利益而损害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3)慈善组织的家长式作风,由于富人偏好取代了社会需求、弱势群体的需求掩盖了弱势群体的需求;(4)慈善组织的业余性,非营利组织的工作只能由富有爱心的业余人员来承担。

       7、(重)公民社会的价值与原则。

       答:(1)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的假设一直是公民社会理论的基石;(2)多元主义,公民社会倡导个人生活方式的多样性、社团组织的多样性、思想的多元化;(3)公开性和开放心,政务活动的公开化和公共领域的开放性是确保公众在公共领域进行讨论和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提前;(4)法治原则,保证公民社会成为一个真正自主独立的领域。

       8、现代非政府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答:(1)创建普及阶段:以社会救济和辐射性服务为工作重点;(2)成长阶段:以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开发为工作重点;(3)调整改革阶段:世界范围内的引导和协助。

       9、(重)合作互补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与特征。

       10、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原动力。

       答:由党和政府主导的这场深刻的体制变革,一方面坚持经济建设,追求经济的发展和效益,另一方面又顾及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政府失灵、亟待改革的同时,市场力量又缺乏保障公益和正义的可靠性及有效性,非政府组织从一开始就视为同盟得到认可与包容,这就是中国非政府组织30年来迅猛发展的原动力。

       11、(重)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阶级基础及理论。

       答:首先,政治精英广泛参与并逐渐成为中国非政府组织赖以存续的重要骨干;其次,知识精英逐渐成为中国非政府组织发挥社会价值的精神脊梁;最后,经济精英开始崛起并逐渐成为支持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新的社会力量。

       12、战略分析的方法。

       答:(1)PEST分析方法,(P:政治,E:经济,S:社会,T:技术);(2)SWORT分析方法;(3)战略规划书的写法;(4)战略评估方法。

       13、非政府组织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答:(1)领导者可以被任命也可以从群体中自然产生,而管理者是被任命的;(2)领导者可以不运用正式权利而是运用非权力性因素来影响被领导者的活动,而管理者拥有合法的权力进行奖励和惩罚。

       14、非政府组织营销的必要性。

       答:(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2)营销是非政府组织获取资源的有效手段;(3)营销将推动非政府组织更新运营观念;(4)营销有利于提高非政府组织的竞争力。

       三、论述:(重)

       1、非政府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答: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探讨究非政府组织存在的必要性,(1)历史原因。在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发展进程中,志愿组织的成长比政府要来得更早,其早期以宗教团体或慈善团体出现,主要是解决诸如灾害、难民、孤儿、贫困等问题。现代非政府组织在更多的公民服务领域,显示着更重要的作用。(2)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使得私有市场技能运行受到限制,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反应了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契约失效”问题使得市场竞争并不能提供市场技能充分运作的法则,而非政府组织不分配盈余的特征决定它不会降级治疗以图盈利,在产品和服务上更值得信赖。(3)政府失灵。政府服务的高昂行政成本及服务的低抑制性,使得政府的行为必须获得更高的支持,而非政府组织能为少数人提供政府不愿意或未能提供的服务。(4)社会的多元需求。公共部门的支出有限,但公众的需求却是无限的,非政府组织一则可以减少公共部门的支出,二则可以弥补公共部门服务的不足;同时,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可以对公共部门构成压力,促使其提高效率,起到监督政策的作用。(5)公民社会成长的需要。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过度强调个人利益的前提下,社会变得越来越疏离,而非政府组织可以让一些有相同理解的人,积极参与相关活动,提供个人善于发挥才能、力量和善意的途径,继而满足社会公民的需要,造就真正的公民社会。

       2、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答:问题—

       (一)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外部制度环境问题,(1)法律体系不健全,社会公信力低;(2)双重管理体制,治理效率低下;

       (二)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自身制约因素,(1)资金不足;(2)人力资源水平偏低;(3)内部治理不足。对策建议—(1)完善管理体制,正确处理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2)制定和完善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对非政府组织依法进行管理;(3)改善非政府组织的收入结构,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4)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建立外部监督机制。

       3、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互动关系。

       答:

       (一)政府是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不可或缺的主导者,(1)政府必须对非政府组织进行扶持和培育;(2)政府必须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3)努力建立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竞争—合作关系。

       (二)非政府组织是政府不可或缺的支持者,(1)职能关系;(2)利益关系;(3)责任关系;(4)互信关系。

第4篇:非政府组织管理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22-2022年度秋季学期期末(2022.2)《非政府组织管理》

       主讲教师:郭道久

       学习中心: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专业:__行政管理 ___ 姓 名:___林正聪 __ 学 号:_14092556892452_ 成绩:___________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2.论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 3.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4.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5.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6.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脱钩的措施 7.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 8.制定《中国慈善法》的必要性 9.非政府组织的政策倡导功能

       10.政府向非政府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以„„为例 11.非政府组织的监管

       12.非政府组织问责的原则和措施 13.志愿者风险管理 14.非政府组织的理事会制度 15.慈善事业可以市场化吗? 16.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改革方向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1.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2.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3.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4.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

       一、(一)、1.。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其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其数量近年来也在急剧增长。而作为一种展现社会组织公平、效率、民主、责任及公共权威的衡量标志,公信力在维持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发展;衡量标志;公信力

       NGO,全称“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意 为“非政府组织”,指独立于政府之外、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志愿者组织。在中国NGO的发展被认为是对传统金字塔式社会结构的革新。NGO活动将有助于增进政府与民间的和谐沟通,增强政府的治理能力。NGO可以以‘社会人’而非任何利益集团的身份出现。因此,NGO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润滑剂”。

       对非政府组织而言,其组织公信力指的是社会对此组织的认可及信任程度,是公众依托其实现某种公益价值的心理凭借。作为一个为表达民意、实现民意而自发形成的平台,人们往往对非政府组织抱有比政府和企业更高的期望。而这份期望常常决定了非政府组织是否能够延续生命且蓬勃发展。因此,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定位,务必把公信力作为首要的考虑步骤和建设重点。

       一、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信力低迷的困境

       自2022年“郭美美事件”被曝光后,红十字会便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余波未平,随即被爆出红会在汶川地震中所征集的8000多万善款不知所踪,接着红会自己承认擅自挪用捐款且并未告知捐款人。去年底前又被相继传出违规出租仓库、利用献血获利等事件,致使公众对于红十字会的质疑再起波澜。统计数据表明,“自„郭美美事件‟后,2022年6-8月公众通过慈善组织进行的捐赠总额为84亿元,比3-5月的626亿元下降866%。”据此可见,红十字会在公众中的信任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公信力也在这一系列的社会事件中严重受损,公众对红十字会的质疑不断扩散,导致对整个社会慈善救济组织出现信任危机。如果不能进行妥善处理,将会导致公众对社会慈善救济组织信任度严重下降,影响到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

       公众的信任是非政府组织得以存续和发展的根本,公众的信任度高低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公信力高低的表现,也是公众对非政府组织的有效监督。NGO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也是公众的无偿捐赠,但是红会目前却面临着严重的慈善不足的问题,在遭遇一系列负面事件曝光的影响之后,红会募得善款的能力急剧下降,给其慈善救助活动的展开带来了巨大影响。无形中又加强了其对于政府体制内拨款的依赖性。可见,红会的公信力下滑,也不光是政府对于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上的原因,红会自身也是难逃其咎。作为一个慈善救助组织,考量的唯一标准应是公益性。其所作所为,若是忽略了此点,转而追求个人或组织利益的最大化,变得与市场并无二致。公众凭什么会去再相信你不是打着公益慈善的幌子,心里盘算的却不是自己的小算盘。红十字会事件虽然是个案,但是其造成的影响对社会慈善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来说却是非常巨大的,直接导致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下降,融资更加困难。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不光在资金上需要群众的支持,其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是群众的志愿性参与。这需要较高的社会配合度,只有公众真正从心理上认同产生信赖感后,才能全身投入与非政府组织进行合作。非政府组织如果做出缺乏公众信任的事情之后,公众的信赖感会极度下降,非政府组织非常重要的号召力,也会不复存在。之前建立的社会信任体系也将会直接被瓦解,想要重新取得公众的信赖舅并非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二、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信力的提升

       首先要明确并认同非政府组织肩负着非营利性和公益性,以“使命为先”,通过使命导向更好的服务于公益目标。并且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有效激励引导,加强组织的能力建构,保持组织的相对独立想,以及多方的竞争与合作。通过立法解决只能,通过政府和评估机构加强管理和领导,理顺各种关系,经过组织自身加强管理,提升号召力,发挥其更好的作用。非政府组织要认真确立自己的工作宗旨,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认真着力于公益事业,通过自身工作表现,获得公众的认可,从而提高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

       非政府组织的命脉在于其公信力。保障公信力依赖自律和他律的结合。一方面组织内要设立明确和具体的组织信念和使命,在组织章程中设定准确的自律标准,及时进行信息公开。建立一套约束组织行为的伦理规范、自我评估及社会交代机制,而其中保障公信力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财务管理的规范与公开透明性。公开透明的财务账目,在公众共同监督下,将所有的财务的去处都写得清清楚楚,让公众看得到非政府组织的真正工作,这才能取得公众的信任。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外部监督来提供保障。这就涉及政府引入评估和诚信制度,形成间接管理机制,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财务管理监督,针对不同非政府组织不同的性质,建立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独立的财务和审计制度。同时,完善社会监督,通过媒体甚至建立独立的第三方来进行监督。从而全方位的保障公信力的落实,实现社会多元合作的相互监督功能,从而彰显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公共理性价值观。只有真正的建立社会信任体系,才能让更多的公众认识到社会公益是确实可行的,只有构建于公众之间的信任,才能让非政府组织更好的为人民服务,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在于民,也必须用实事反馈于民。

第5篇:非政府组织的监督

       浅析如何完善非政府组织监督机制

       10级行政管理

       卢山

       01070049

       浅析如何完善非政府组织监督机制

       [摘要]:尽管非政府组织不以谋求利润为目的,不存在操控利润的嫌疑,但却常常为某些组织和个人利用,通过虚假捐赠逃避税款,以捐赠之名行利己之实,以定向采购的形式回报捐赠者等形式,成为这些组着和个人谋利的手段。之间的谋明星诈捐事件,以及“郭美美”事件都引起了公众对非政府组织的信任危机。非正府组织监督的开展势在必行。

       [关键字]:非政府组织监督财务监督外部监督

       据统计,大约一半以上的非政府组织通过内部审计或不通过审计作定期的财务报告,仅有14.7的非政府组织通过注册会计师等外部审计进行规范的年度财务报告,而10.5的非政府组织根本就没有年度财务报告制度,公众拿出钱来,却不知道钱的走向,必然导致了信任的危机,也不利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而在众多监督对象中,财务监督是重中之重。通过对预算管理监督,收支情况监督,资金使用情况监督,资产管理和使用监督,专项基金,专项资金等反面的监督。

       一 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监督存在的问题中国境内各种非政府组织种类繁多、良莠不齐,一方面本土非政府组织大量涌现,另一方面国外非政府组织大举涌入,加之相关体制陈旧、管理不善、问题长期积累,导致了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局面混乱。

       (一)非政府组织本身监督管理失调

       非政府组织内部并没有做到财务透明化,就“郭美美”事件来说,中国红十字协会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只是一味的否定,事后也没有将“红十字”的财务公开,实在是存在“黑箱”操作的嫌疑。如果一个庞大的非政府组织不能将自身监督管理机制做好,何谈发挥其社会作用呢。

       (二)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不能仅仅停留在其本身的监督上,应该延伸到公众社会方面,一方面可以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另一方面又可以减轻双方的负担,使得非政府组织的运作过程更加透明化。目前我国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还不到

       位,非政府组织还没有建立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公众广泛参与监督的机制,使得非政府组织的监督还停留在一个低级的层面。因此才出现了各种有关非政府组织的丑闻,在公众眼中的形象大跌。

       二.非政府组织监督改进有效的监督有助于非政府组织防范风险,规范管理,提高效率,而且还对塑造高透明,高效率,高渗透力的良好公众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非政府组织对自身的监督

       1强化财务监督

       首先:建立以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财务 监管部门及其人员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其次:公开非政府组织的财务信息,让赞助者,捐赠人,会员充分的了解他们所捐助的资金,资产,交纳的会费等的使用情况,只有通过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才能促使非政府组织重视资金运作情况,防止财务的暗箱操作和财务腐败,才能不断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才能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建立各项绩效考核指标来客观评价工作绩效,提高组织整体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非政府组织资源的最大效用,使非政府组织得以生存,发展,壮大,实现其最大的价值。

       2.自我约束。

       非政府组织通过自律提高组织效率和社会公信力, 不仅是道德层面的要求, 更是增强竞争力的选择。自律作为非政府组织保障和强化公共责任的理想形式, 可以分为行业自律和组织内部的监督。行业自律是规范非政府组织的核心环节。行业协会是本行业的企业自愿组成的组织, 其任务是弥补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滞后的缺陷, 并且制定行规或公约, 协调本行业事务, 实行同行业间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同时还要依靠组织内部设立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合理的组织结构, 保证非政府组织的办事程序、资金筹措、内部管理人员的行为在法律范围内活动, 坚持公益目标的价值取向。建立民主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形成民主的管理氛围以实现决策的民主化、规范化, 保证公开化和透明化的资金

       运作, 从根本上防止贪污腐败的腐蚀, 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公共资源。

       3 完善非政府组织的人员管理

       非政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批优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做为保障,因此在人员应用上,组织内部应该严格的筛选。确保组织内部的每人都能各尽其才,避免一些人才的浪费和“占位”现象。在以往的非政府组织中,专业的人才比较匮乏,特别是财务人员,缺乏专业人才和培训。在今后的发展中,非政府组织应该应用专业人员,借鉴国外的管理方法,并且组织培训,鼓励他们接受继续教育,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意识,不断提高专业素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监督

       1 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的主导作用,协调作用和监督力度。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真正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充分发挥监督主导的作用,在监督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协调,整合社会资源的作用。如政府可以协调新闻媒体对非政府组织实施监督,将非政府组织的年度工作报告,财务报表网站等公布,让公众去监督。另外还在非政府组织违法,违规的时候加大惩罚力度,指定明确的惩罚措施,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 建立社会问责机制.问责制度是国外对非政府组织进行监督管理的制度,所谓问责就是指个人或组织对其使用的资金的流向及其效用的交代。应该说, 政府是惟一具有法律权威强制要求非政府组织进行问责交代的组织, 但是这种单一的监督模式效果并不明显, 所以还必须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问责机制。为了避免问责流于形式, 还需建立独立的评估机构来帮助公众对非政府组织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价和监督。第三方评估这种方式更具有专业性、技术性, 而我国至今没有一个独立的第三方专门对非政府组织进行监督, 所以, 今后应建立专业化的民间监督组织和评估体系, 负责收集、整理、发布非政府组织的运作信息, 建立评估的标准和评估指标,包括治理结构、资金使用与运作, 筹资行为, 组织所得是否用于成员分红等方面, 并对非政府组织进行评估, 向社会公布评估的结果。特别要对那些提供的信息存

       有疑点和曾经有过不良记录的非政府组织进行重点检查。

       3 积极引入审计监督,建立外部审计公示制度.非政府组织的审计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非政府组织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委托会计师事物所来进行的,外部审计主要由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部门以及审计部门负责。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部门是以年检报告的方式进行审计的,组织自行填写年检报告,并交其业务主管单位进行初审,最后有登记管理部门进行审计。审计工作结束后要根据组织实际的问题及时,准确的编制审计报告,并将审计结果公布,由公众监督。更进一步的保证了审计结果的真实准确性。4 调动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建立监督举报奖励制度.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监督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对违法,违规的组织或工作人员进行检举揭发,抑恶扬善,促使非政府组织自律机制发挥作用,使组织严格遵守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实施规范的管理,树立组织崭新的形象。

       三 结束语:

       非政府组织监督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法律政策环境的营造和政府角色行为的合理定位, 是其建立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社会力量和非政府组织自身都要积极发挥作用, 其发展的最终理想结果是社会监督和非政府组织的自律将逐渐取代政府的地位而成为非政府组织监督中的主要力量,从而实现非政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毕监武.社团革命: 中国社团发展的经济学分析[M ].山东: 人民出版社, 2022.[2]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3]马庆钰非政府组织管理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2.[4]

       [4]王君丽关于界定中国事业单位与政府、非政府组织、非盈利组织的文献综述[J].现代经济,2022,(10).

第6篇:非政府组织管理1

       题目:谈谈你对非营利组织的理解。

       非盈利组织是指那些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旨在通过努力,完成某项事业或使命的组织。在我国,非盈利组织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群众团体组织,如专业学术团体、业余爱好者协会、消费者协会、个体经济协会、工会、妇女权益保护协会、退休人员协会、退休人员协会、退伍军人协会、宗教协会、校友会、同乡会等,这类团体数量多、分布广、社会影响大;

       另一类是事业性组织,包括学校、医院、图书馆、新闻媒体、出版社、文艺团体、科研院所、体育机构等。在国外,非盈利组织是一支很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美国,有超过750 000个服务于公众的非盈利组织,还有近400 000个服务于会员的非盈利性组织,每年盈利部门预算超过3 5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NP的6.3%)。单在华盛顿特区,就有2 500个行业和专业协会设立了总部,使协会成为美国首都继政府、旅游业之后第三大产业。尽管非盈利组织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独立性(自治性)。非盈利组织一般是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自身活动的组织,不是政府的下属机构,一般不受政府控制,有自己的董事会,独立地完成组织的使命。

       (2)自愿性。这种组织使命的完成通常是团体成员(会员)自愿参与的结果,特别是一些公益服务组织,其会员、成员从事服务时,通常是义务的、无偿的、自觉的。

       (3)不分配利润。非盈利组织并不意味着组织不能靠自己的经营行为创造收入、创造利润,而是不能把利润分配给那些管理和经营这个行业的成员或会员。事实上,在很多国家,从提供服务获得的收入是非盈利组织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这个收入占总资金来源比例在美国是52%,英国是48%,意大利是53%,也就是说,非盈利意味着不为业主或管理者个人谋利,而是把多余的收人也用在完成组织的使命上。

       非盈利组织的上述特点,决定非盈利组织十分需要公共关系。因为对于非盈利组织来说,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可以达到下列目的:

       (1)使组织的使命得到认可,如学术团体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工会旨在维护工人利益,消费者组织就是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组建的;

       (2)建立起与组织公众沟通的渠道;

       (3)创造和保持筹集组织活动经费的有利环境;

       (4)推动有利于组织使命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施行;

       (5)告知和动员组织的关键成员(如雇员、志愿者、委托人)。

第7篇:《非政府组织概论》期末复习题

       《非营利组织管理(非政府组织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非营利组织 P3

       2、公民社会 P22

       3、非政府性 P5

       4、志愿性 P6

       5、公共领域 P23

       6、私人领域 P22

       7、市场失灵 P26

       8、归口登记 P65

       9、非竞争性原则 P65

       10、战略管理 P78~79

       11、二级预算单位 P105

       12、人事相宜原则 P122

       13、绩效考评 P125

       14、平衡记分卡 P127

       15、项目管理 P149

       16、项目控制 P156

       17、项目评估 P157

       18、累计性评估 P182

       19、独立评估 P184

       (二)简答题

       1、非营利组织有哪些特点? P4~6

       2、根据组织的性质和职能进行划分,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P11

       3、善治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P25

       4、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P28~29

       5、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有哪些? P60~62

       6、什么是非营利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 P63

       这种体制有何缺陷? P64

       7、战略管理的特征有哪些? P79

       8、简述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P101~102

       9、简述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P119

       10、什么是“APC评估理论”? P185

       11、非营利组织评估的程序有哪些步骤? P195

       (三)论述题

       1、政府对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具体说明。 P17~20

       2、非营利组织的缺陷与不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具体说明。 P28~29

       3、试述非营利组织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P38~42

       4、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如何解决? P71~76

       5、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包含哪些基本的阶段?试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P82~92

       6、试述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模式。 P138~139

       7、我们经常说“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如何理解项目计划的必要性以及与项目执行之间的关系? P156~157

       8、非营利组织的项目评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P158~159

       非政府组织公共服务调研报告对策建议

       非政府组织管理工作汇报

       两新组织调研报告

       护理组织文化调研报告

       村级组织换届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