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723事故反思
2022723事故反思
第1篇:反思7.23 反思灾难发生后有关部门的种种反应,我们发现有关部门在应对突发事故时缺乏智慧和人性,在危机公关方面可以说是稀里糊涂。7.23动车追尾事件的发生,从一个自然人的角度去面对这场人间悲剧来说,虽不是切身经历,但足以让人心痛,短短数日,中国高铁连续出现几次事故,而由已这次事故更让人揪心,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也指出这是一场"特别重大事故"。在事件发生后,各大电视媒体、纸媒、网站等从各自专业领域进行剖析,来自社会各方的各种声音也使得舆论成了一锅"八宝粥"。任何事件发生后,需要有人问责、需要去深挖事件原因、需要善后处理......作为受众,需要冷静的思考,现在的国人不缺乏热情,如果能在从业角度做一些理性的分析,或许在付出如此大的生命代价后,能产生些意义。微博传媒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令人震撼
在万能微博时代的到来,很显然,铁路当局没有了掩盖或弱化事件的能力,全民直播使得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全民围观,网上开展了救援直播和爱心传递,相比3年前的胶济铁路相撞事件的死亡70人致伤416人的代价,此次虽然从生命的数字来说弱于当时,但任何一场以生命而代价的悲剧都足以让当局警醒。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此次事件的影响和传播面要远远大于3年前。多次重大事件后,传媒的第一时间介入使得妄想遮蔽或掩埋事实真相的动作都是徒劳且让人痛恨的。铁道部显然知道这一现状,我想作为国家部委之一的铁道部,在事发后,显然引入了国务院的危机公关的智库,从后续的姿态来看,的确有幕后智库们的影子和痕迹。
几句不想再看到的话
作为中国体制内的铁路部门,在宣传体制上必然是存在着一些模式化的语句,个人理解某些笔杆子们的无奈。但是在一个公众对知情权越来越高的信息高度传播的传媒新时代,民众对公权机构的透明度和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那种局限于衙门内固步自封,还固守老一套的宣传制度和报道模式应该被"领导们"所摒弃。时代在进步,官员们的整体思维也该从上到下的"清洗"。
仔细看浙江卫视的铁道部新闻发布会直播,同时也看了不同的央视新闻频道和其他几个地方台的同时代节目和报道。有几组我再也不想看到的话:"XX做出重要批示,要求xx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xxx、XX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救援、乘客得到妥善安置,现场情绪稳定......。"诸如此类的话,受众不是傻子,民众们的耳朵也不想在有老茧。粗略的计算了一下,浙江卫视的直播里,共提到了几个层次的领导:"总书记批示,总理批示,副总理要求,省委书记电话指示,省长批示,温州市领导要求,卫生厅长指示......"笔者知道领导们对事故非常关心重视,但在事故发生后,对生命救援和事故原因迫切需要知情的民众,不想再听这样大篇幅的字眼。"大灾面前有大爱"的后续报道的疑问
25日早上的央视2套读报节目里,是对事故的思考和反问,对于责任的追问,这样的报道是现代传媒时代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表现之一。而上午打开网站一看,铺天盖地的正面宣传都体现着一种模式,那就是"大灾面前有大爱",我承认,现场救援人员的奋力救援,医护人员的拼力抢救,温州市民的献血感动......这些都是最可爱的人,也是体现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国人爱心的良好体现。可是,媒体的这样连编累牍的报道,宣传部门对报道的统一口径,似乎在一次次的大灾之后都可以体现这样的影子。
"不质疑,不展开,不联想"这样的口径的确可以缓解敏感的神经和对铁路部门的压力,乃至将这样传媒盛宴引向某个领域,谁也不敢保证,在质疑和网民的声音下,事故的焦点为转向何方。可是每一次的灾难都演变成一种救援表彰,这样的坏事变好事在中国这片热土上一次又一次上演,作为公众,对于事故原因的拷问以及官方责任等等焦点问题的回避,让人心寒,一次又一次的事故如果唤不醒当局对于问题根本的思考和重视,那么这样的事故还将会上演,下一次,受伤的人将会是谁?
作为媒体,传播真相是它的义务和责任,受于体制内的局限和压力,某些媒体不得不这样,尤其是24日当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主流大报的头条为"中央晋升6上将",而不见动车追尾事故的踪影,这样的报道似乎让我想到了当年美国911事件后,世界各大报头版头条,唯独中国的报纸只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版块,这是中国媒体的耻辱。如今,"723涌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件"的确比"温州动车脱轨相撞事故"这样的标题显得温和,更容易把公众的视角焦点从动车、高铁这样的字眼里剥离出来,不得不说显得有些苍凉。
警惕网络的民意暴力
全民微博时代造就了网民这股独特而强大的力量,他们第一时间将事件的图片及争相传说的原因报道在网上,并迅速形成一股力量,这股力量给予了当局部门释放事件真相的压力,迫使相关部门对于事件作出积极的努力和处理,着实成为中国民间声音的一种强大代表,民间第一次有这样大的民意呼声,且这股民意成为迫使zhèng fǔ 部门改变方针政策的一大因素,这是一种进步。
但是网络民意中也体现了些许纷繁复杂的东西,在更多正面的民意呼声下,总有一些怒骂甚至煽动的情绪,我们要警惕网络暴力。任何事件背后,必须有冷静的理智去反思,如果一团热火的转化成全民暴力,这样的声音无法对事件产生正面的作用,只会增加民众与事件当局的对峙和矛盾。中国从来不缺热血和激情,中国也不乏中庸之道,理智二字,需要思索。
此次事件,彰显了铁路部门存在的急进和功利现实主义的风头占了工作重心,对于高铁技术的反思和疑问需要得到铁路部门的重视,对于安全运行这个铁道部门工作的第一要务,必须要深入铁路部门的心中。
作为危机管理的参与者,广州东海传播深得危机公关处理的要领,结合以往的经验,总结出5S原则,以供学习与交流 一,承担责任原则 二,真诚沟通原则 三,速度第一原则 四,系统运行原则 五,权威证实原则
希望此类事故再也不要发生,希望死者安息,生者尽快康复。第2篇:反思723 723涌温动车事故因众多的疑点,将铁道部推到了风口浪尖,民众陷于情绪化的悲愤之中,政府的执政理念与公信力也受到空前的质疑和挑战。7月28日温家宝总理带病亲临事故现场,探望伤员、哀悼死难者、召开记者会等一列活动给群情激愤的公众情绪带来暂时的舒缓和蔚籍,但事件的最终平息则有待真相的公布。
从截止目前的事件过程来看,723涌温动车事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反思。除了反思事件本身外,对政府和公众在重大突发公共危机面前的反应也值得深刻警醒。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讲述的是女主人翁伊丽莎白对新来的邻居达西不可一世的傲慢心存偏见,不接受他的感情,后来达西的种种作为,展示了性格中和伊丽莎白相同的善良一面,逐渐赢得了伊丽莎白的好感。一对曾因傲慢和偏见而延搁婚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我想这个故事在政府和公众的互相审视和评价中值得借鉴。
政府应彻底放弃作为管理者的傲慢。执政者要植入"权为民所赋"的思想,深刻认识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恋人关系,在理论上并无上下之分,更无轻重尊卑之别。对人民生命、利益、情感的尊重,检验的是执政理念,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考验的是执政能力。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者首先应彻底放弃作为管理者的傲慢姿态,少一些"没有强拆,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这是一个奇迹"、"你们信不信,我是信了"的雷人之语,多一份人文关怀和务实亲民的作风。任何一个政党从来都不会缺少"为人民服务"的理论,但缺失的往往是心态和执行力。
公众也不应有因个别事件而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偏见。一个处在转型和发展关键时期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这是任何国家成长和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前苏联时期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98年德国的高铁事故和最近日本的福岛核泄漏事故无不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美国彭博社说,印度7月4天内发生3起火车事故:7日,一列火车撞上一辆汽车,38人死亡;10日,一列火车脱轨,至少68人死亡,超过250人受伤;10日晚,一列火车在车轨被炸后脱轨,100多人受伤。法新社称印度铁路是"世界上最致命的铁路",2022年印度火车事故共造成25705人死亡。尊重人的生命是人权的第一要义,但有些事件的发生确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30余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社会进步不能因几个突发事件和个别事件而被怀疑和否定,也一定不会因几个突发事件和个别事件而被怀疑和否定。公众在呼吁政府等一等人民的同时,能不能也给政府多一份包容和信心?
媒介作为政府与公众的桥梁应有平滑和缓冲功能。从政府的对面看,媒体仍属于广义公众的一部份,但他比普通公众更有张力和"溢出效应",媒体的言论和观点会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追求真理和真相是媒体的职业道德和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但在追求真理和真相的同时,能不能首先平和一下自己的心态、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舒缓一下表达的语调。成熟的媒体和媒体人除了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外,在大是大非面前处变不惊的自我抑制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舆论必需把握批评的尺度和取向,批评促进进步,但不可让批评沦为情绪宣泄和个性张扬的牺牲品,如果这样,也许政府进步了,但整个社会将在情绪化的边缘中深陷倒退。
摒弃傲慢,政府才会赢得民心,放下偏见,人民才能融入社会。检验事件反思的最终成果是类似事件不再发生。第3篇:反思723 723涌温动车事故因众多的疑点,将铁道部推到了风口浪尖,民众陷于情绪化的悲愤之中,政府的执政理念与公信力也受到空前的质疑和挑战。7月28日温家宝总理带病亲临事故现场,探望伤员、哀悼死难者、召开记者会等一列活动给群情激愤的公众情绪带来暂时的舒缓和蔚籍,但事件的最终平息则有待真相的公布。
从截止目前的事件过程来看,723涌温动车事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反思。除了反思事件本身外,对政府和公众在重大突发公共危机面前的反应也值得深刻警醒。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讲述的是女主人翁伊丽莎白对新来的邻居达西不可一世的傲慢心存偏见,不接受他的感情,后来达西的种种作为,展示了性格中和伊丽莎白相同的善良一面,逐渐赢得了伊丽莎白的好感。一对曾因傲慢和偏见而延搁婚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我想这个故事在政府和公众的互相审视和评价中值得借鉴。
政府应彻底放弃作为管理者的傲慢。执政者要植入"权为民所赋"的思想,深刻认识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恋人关系,在理论上并无上下之分,更无轻重尊卑之别。对人民生命、利益、情感的尊重,检验的是执政理念,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考验的是执政能力。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者首先应彻底放弃作为管理者的傲慢姿态,少一些"没有强拆,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这是一个奇迹"、"你们信不信,我是信了"的雷人之语,多一份人文关怀和务实亲民的作风。任何一个政党从来都不会缺少"为人民服务"的理论,但缺失的往往是心态和执行力。
公众也不应有因个别事件而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偏见。一个处在转型和发展关键时期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这是任何国家成长和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前苏联时期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98年德国的高铁事故和最近日本的福岛核泄漏事故无不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美国彭博社说,印度7月4天内发生3起火车事故:7日,一列火车撞上一辆汽车,38人死亡;10日,一列火车脱轨,至少68人死亡,超过250人受伤;10日晚,一列火车在车轨被炸后脱轨,100多人受伤。法新社称印度铁路是"世界上最致命的铁路",2022年印度火车事故共造成25705人死亡。尊重人的生命是人权的第一要义,但有些事件的发生确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30余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社会进步不能因几个突发事件和个别事件而被怀疑和否定,也一定不会因几个突发事件和个别事件而被怀疑和否定。公众在呼吁政府等一等人民的同时,能不能也给政府多一份包容和信心?
媒介作为政府与公众的桥梁应有平滑和缓冲功能。从政府的对面看,媒体仍属于广义公众的一部份,但他比普通公众更有张力和"溢出效应",媒体的言论和观点会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追求真理和真相是媒体的职业道德和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但在追求真理和真相的同时,能不能首先平和一下自己的心态、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舒缓一下表达的语调。成熟的媒体和媒体人除了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外,在大是大非面前处变不惊的自我抑制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舆论必需把握批评的尺度和取向,批评促进进步,但不可让批评沦为情绪宣泄和个性张扬的牺牲品,如果这样,也许政府进步了,但整个社会将在情绪化的边缘中深陷倒退。
摒弃傲慢,政府才会赢得民心,放下偏见,人民才能融入社会。检验事件反思的最终成果是类似事件不再发生。第4篇:对723反思
我们的国家怎么了?我们的媒体怎么了?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是不是在出现特大事故的第一时间关注的不是事情的真相!而是:是不是要"统一口径"!一句"雷劈"就能道出事故的原因?!在事情发生后我不知道铁道部的指挥中心在干神马!我相信如果我们的铁路工作人有那份责任心,如果我们的应急制度健全,像723这样的惨案完全可以避免的吧!杀人者,人必诛之!
我们的专家告诉我们自然灾害导致的公共安全事故是难以避免的!既然有前车距离测量自动减速系统,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呢。为什么这个高的速度下不给动车配碰撞气囊呢,为什么要专门设计一种脱轨系统,防止碰撞呢?自主研发真的这么值得骄傲吗?且不说核心机头部分用地是西门子技术,单听自主二字,恐怕国人已经开始质疑安全保障了吧。我们国家花了三倍的钱买到了让国人为之"骄傲"的高铁!而对于自身的应急指挥系统却疏于管理,指挥中心的领导们可能在事故发生时还在抱着"郭美美"等尽享人间之乐吧?!可怜的死难者,替你们缅怀,鸣冤!
前一段日子坐动车回南京,在看到刚刚建起的南京南站,看到这座被称为是亚洲第一大站后真是唏嘘不语,着实佩服当权者对于政绩和幕后既得利益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后来听叔叔说这个庞大的工程本该9月份交工运营,现在是为了像党的7。1献礼把工期提前了。果不其然,在之后没两天的新闻报道中,"南京南站"以下雨漏水和相应的公共设施不健全等消息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之中,而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恐怕没有一家媒体敢说真话吧?!
从南京回北京的途中我中途在济南下车回家看望父母,就在回去的汽车上我听到几个铁道职工的谈话,他们说"中国铁路企业负债约为1。8万亿,一个高铁毁了两代铁路人"其实我当时想,岂止是两代铁路人啊!高铁的钱难倒不是我们纳税人的钱?因为最近"高铁"的事故频发他们说现在上面领导非常非常的重视。
第2篇:723事故发言稿
事故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下午好,7月19日早班,我单位发生一起工伤事故,做为工区的区长,几天来,我一直深感自责和内疚,因为我工作的失误和工区管理的漏洞,给伤者及家属带来了身心的痛苦,给我矿良好的安全形势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在全矿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在此我代表综采一区班子成员向全矿职工和领导道歉。
事故的主要经过是19日早班,2704工作面溜头推采过2703工作面切眼10m左右位置,工作面1-40节多处片帮掉顶,顶板压力较大,推采困难,造成支架多处高度不够。验收员李作彬带人从溜头向下进行处理,当处理高度不够的第7-9#架时,李作彬在8号支架临架操作9号支架,准备移7-9#支架。在9号支架快移到位的时候,顶板突然来压把
7、8、9号支架整体压下来,并把8号支架管路压断,将李作彬埋到8号支架下方。协同人员及时接上8号支架高压管路并升起支架,清理矸石后李作彬自己钻出,经检查李作彬右耳后部轻微刮伤。
一、事故原因:
此次事故的发生,暴露了我区在安全教育、现场管理、班组管理存有较大漏洞,虽然是幸免事故,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事故发生后,工区立即组织当事人进行了分析,并将事故经过和教训通报各班组,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1、现场管理存在较大漏洞,现场交接班制度存在漏洞,本次事故发生在接班后20分钟之内,事故发生时,工区管理人员对工作现场还没有巡查完,班组长对现场的隐患排查还没有完毕,溜头处施工人员就急于作业,结果因准备不充分造成了事故。
2、班组长在人员的安排和工作的分配上存在不合理的因素,3、工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没有落到实处,只注重了理论学习,忽视了规程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我区新工人成分多,工作经验不足一年的员工有38人,占全区在册人数的30%,安全教育培训尤为重要,事故伤者翟吉波工作经验不足一年,对正规操作流程和安全知识的掌握肤浅,现场应用实践能力差。
4、工区疏忽了对薄弱环节的管理,综采工作面的安全管理重点在两端头,两端头控顶面积大,各类工序繁多,例如2702工作面下出口需要沿空留巷、铺网、打钢带、充填、喷浆等各个工序,上出口处有转载机、开关等设备,再加上受沿空留巷的影响,两帮移近量大,支柱钻地,施工安全间隙较小。管理人员没有将两端头当做重点进行监管,致使伤者
翟吉波抱支柱时,支柱底部落入转载机中,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5、工区“三薄”排查不到位,本次事故发生在“薄弱时间:交接班时间;薄弱地点:综采工作面两端头;薄弱人物:工作时间不足一年的新工人。”三个薄弱因素同时具备,给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二、事故教训:
“避免事后痛心疾首 只有事前预防严守”事故已经发生,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接受教训“亡羊补牢”,把心里的压力转变成工作的动力,努力从以下几点入手,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筑牢安全防线。
1、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防患于未然,安全生产是动态的,是24小时不停运转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可能又会出现,我们要始终怀着一颗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的心,建立健全全面细致排查隐患的机制,坚持班前排查隐患、班中过程控制、班后分析总结、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扭转安全的被动局面。
2、关键人物关键抓。首先是我们的班组长,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一定要头脑清醒,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都要做到心里有数,决不能违章指挥,对本班组的每个人的工作能力、性格秉性都要了如指掌,安排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人员合理搭配,重点地段重点监管;再就是我们的新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低,经常性的违章,破坏安全环境,所以,要对特殊性的人群给予特殊性的指导、教育。
3、坚持提高班前会质量,加强安全预案管理,让职工提前预知、预防、预控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好现场交接班工作,确认工作周围危险源,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组织相关人员,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4、严格按措施施工,抓好安全技术措施的学习和贯彻。要明确安全技术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安全生产,而不是开工的通行证。让每一个职工认识到安全技术措施的要求的目的是什么,不按安全技术措施执行的隐患在哪里,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从而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必须采取现场跟班到位、加强技术培训双管齐下,从思想到行动、从技术到规范操作,在全区开展内部技能大赛活动,分工种、分批次,不断循序渐进,通过各种培训学习形式激发广大职工的实战能力,在全区营造学业务、练技能的氛围,彻底杜绝今后类似事故发生。
5、必须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切实做到均衡生产,严禁突击生产。加强安全教育,要用血的教训唤起每名员工保护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教育每名员工不能违章,不能图
侥幸、怕麻烦,要按照标准、按照规范,实实在在地抓好自己的安全。把安全文化理念渗透作用于每一名员工,形成大家的广泛认同,做到全员共知共享。
总之,通过本次事故,我深刻意识到了安全工作来自于平时持之以恒的坚守,轻轻松松干不好工作、马马虎虎抓不好安全,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将扎实谨慎、勤奋敬业,以实际行动弥补自己的过失,让我区的职工快乐的生活、安全的工作,让职工家属放心,让矿领导放心。
最后,我呼吁全矿所有员工深刻接受我单位事故教训,“杜绝违章、远离事故”,齐心协力,为我矿全年安全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篇2:事故案例讨论发言稿
安全环保事故事件大讨论
通过学习、讨论公司先后发生的几起事故事件,有许多深度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比如我们的安全环保管理仍存在不足,员工的安全环保意识还有所欠缺,对安全环保的认识只停留在规章制度等纸面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作为白班班长,我深知安全环保的重要性。在今年炼油污水隐患治理中公司下大力度对装置的工艺设备进行改造,引进新技术,就是为了确保水质达标,实现安全环保生产。在新安全法和新环保法即将实施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切实加强员工安全环保责任意识教育,提升全员素质,真真切切的履行主体责任。
第一,正确认识当前形势,提升安全环保认识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对安全环保越来越重视,要求越来越高,新两法的实施对造成安全、环保事故事件的处罚也越来越重,以牺牲安全、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作为公司的环保单位必须正确认识目前如此严峻的安全环保形势,不断提高对安全环保工作的认识,增强抓好安全环保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带领岗位员工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将安全环保落实到行动中,务求实效,全面提高员工现场的事故整体预防能力。
第二,加大执行力度,全面落实安全环保职责
安全环保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从岗位操作人员到各级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办事,反对违章蛮干,养成执行制度一丝不苟、完成工作精益
求精的好作风。切实做好源头管控、过程监管和结果考核。还要事事从严、事事过细,现场巡检不走过场,敢于叫真章,善于抓细节,及时发现和堵塞安全环保漏洞,识别和防范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类风险,落实各项削减控制措施,强化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员工识险避险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树立安全环保工作“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的理念,时刻保持对各类风险和隐患的高度警觉,筑起坚固的防范之墙,遏制一切事故事件的发生。
安全环保是一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工作,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这种压力感、危机感,靠压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从而多查问题、多找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真正将“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才能实现安全环保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公司战略发展的宏伟目标筑牢坚实基础。篇3:安全演讲稿
安全连接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 “安全”是一个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常讲常新,永不过时的话题。小时候,“安全”是爷爷、奶奶的唠叨和告诫:上学放学的路上要靠右边行、过马路要注意车辆、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下河游泳??那时对安全的认识只是程式化的应付。长大懂事后,“安全”又从遥远的蒙胧的记忆中变成了具体:723动车事件、校车事故、央视大火??脑海中仍然长鸣“安全”的警钟,常敲“安全”的木鱼,“安全”一词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当我带着“安全”就是千家万户的幸福,就是同事“高兴上班、平安回家”的喜悦时,我又常见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几乎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比如:人们认为较安全的管理部门存在着资金失窃、数据丢失和黑客的侵入、电器设备老化短路??等安全隐患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被认为安全保险的路上行人,仍然防不胜防遭到天上“飞物”伤害的事件屡见不鲜;723动车事故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无比安全”的动车也有追尾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公式:幸福=零违章+零事故。有这样一句话:幸福生活来自安全。当我用心去体会、去感受这简单的公式、简短的话语时,眼前就会浮现各种事故中那些受害者死伤的惨状和家属们痛不欲生的场景,想到人世间最难以割舍的亲情锁链被违章的利斧无情地狠狠砍断显得那样脆弱的时候,一种局外人无法感受的重于泰山的责任由衷地升起; “重视安全”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企业、社会之所以花那么大的力气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宣传,是通过这些安全警示教育,安全知识的普及,增强全体同事的安全意识和素养,唤起每一
位热爱生活、有仁爱之心的社会公民,担负起为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国家兴衰的这份神圣责任,使人人重视安全、时时事事做到安全,不因自己的过错给社会、家庭和他人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无法弥合的心灵创伤。作为一种态度,“重视安全”在工作、生活中就会用心投入实实在在地做事,追求卓越;作为一种责任,“重视安全”就会带着一种正确的思维与判断,遵规守制避免重蹈覆辙;作为一种境界,“重视安全”就能在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时也留意对他人生命财产的关心。
安全是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前提。搞好安全工作是法律的要求,也是每名同事应尽的职责。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身份,肩负着不同领域不可推卸的安全责任。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严守劳动纪律,反对“双违”,加强安全监督,做到“三不伤害”,是每一名同事对企业应承担的责任;而作为家庭一名成员,提高家人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教育家人不违规乱纪也是对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以至于整个社会都把对关心安全作为一种责任和自觉行动,那么,就一定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和避免不了的事故。
让我们重温并记住这条至理名言:安全连接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篇4:安全事故发言稿
今天,我们在这里紧急召开现场会,具体情况刚才大家已经听了,昨晚我们的工人在这里右手大拇指被夹碎,现在还在医院接受治疗。我处召开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三天,就发生了安全事故,我想问问各单位是如何传达落实会议精神的?是不是把安全工作摆在了第一位?是不是把职工的生命安全摆在了第一位?我们每一名干部都要好好想想,? 安全事故现场会讲话稿 今天,我们在这里紧急召开现场会,具体情况刚才大家已经听了,昨晚我们的工人在这里右手大拇指被夹碎,现在还在医院接受治疗。我处召开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三天,就发生了安全事故,我想问问各单位是如何传达落实会议精神的?是不是把安全工作摆在了第一位?是不是把职工的生命安全摆在了第一位?我们每一名干部都要好好想想,我们是不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今天开这个现场会的目的也就是给大家敲敲警钟,希望各单位、各部门以这次事故为教训,把安全工作当作我们的头等大事来抓。
具体提几点要求:
1、安全科要督促责任单位立即召开事故分析会,查清事故原因和责任人,拿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并对这次事故全处通报;
2、各单位回去后要立即召开职工大会,向全体职工通报这次事故,分析原因、总结教训,让每一名干部职工通过这次事故,把自己的安全意识再提升一个高度,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安全工作。同时要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深入地查找本单位职工安全意识、业务素质、工作方法等各方面的问题,制定措施,加以改进。
3、安全科要针对冬季天气状况和春节公务员之家期间的非凡情况对安全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拿出措施,开展一场有针对性的安全大检查,查违章,查隐患,果断杜绝大小事故的再次发生;
4、安全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各单位要加强班组建设,加强现场操作人员的规范化操作,纠正和杜绝习惯性违章等“三违”现象。要充分做好施工前的风险评估,坚持安全预案的制定和落实,切实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
5、各级安全治理人员要从小事抓起、从细节着手,把小事故当作大事故来抓,要坚持日常安全检查监督工作,不能走过场、送人情,发现事故隐患要严厉处理,“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做安全工作就要这样。
5、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标准,针对施工作业和救护条件受限的实际,对相关的岗位操作者进行全面的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全面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让全体职工真正作到“三不伤害”,确保全处安全生产。
6、再次强调,安全工作不但是我处节日期间的工作重点,在以后长期的生产施工过程中,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我们不要带血的效益,我们不要带泪的成绩。希望同志们在具体工作中要时时讲安全、处处要安全,不要把安全工作当作儿戏。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全处的干部职工一定能够过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我处的生产经营也会在安全的前提下逐月攀升。
二○○五年二月一日
《安全事故现场会讲话稿》,欢迎阅读安全事故现场会讲话稿。安全事故现场会讲话稿责任编辑:小雪
参考资料: 篇5:事故座谈会发言稿
在直属五支队事故分析座谈会上的发言
廖 望
(2022年12月14日)
尊敬的矫支、宋科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受大队长舒小华同志委派,下面我代表第六大队就瑞赣高速公路事故预防工作情况作简要报告。
一年来,瑞赣高速公路共发生交通事故161起,其中简易程序处理事故140起,一般程序处理事故21起,死亡6人,受伤33人,直接经济损失530余万元。从事故研判分析情况来看,辖区事故发生的重点路段是禾丰至会昌北;阴雨天气事故发生数占总数的70%;单方事故132起,占总数的82%;超速行驶、疲劳驾驶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积极扭转事故多发态势,大队领导高度重视事故分析研判,并将事故预防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先后从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隐患排查与治理、交通安全?五进?宣传以及勤务部署等方面采取了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安排勤务,强化事故高发时段的巡逻管控 随着厦蓉高速公路福建长汀路段的开通,辖区车流量与日俱增,从前三季度的事故研判分析来看,一般事故多发时段为20-24时、4-7时,简易事故多发生在16-22时。特别
是进入冬季以来,针对夜间和凌晨时段雨雾天气多发的势头,大队领导坚持把有限的警力用在最需要重点管控及管控效果最突出的时段和路段,在保障民警充足休息的前提下,力求以高密度的路面见警率和民警管事率来提高管控效能,坚决遏制事故发生。具体是将0-5时巡逻班调整为3-7时,8-12时巡逻班调整为6-10时,14-18时巡逻班调整为事故备勤班,20-24时班保持不变,各巡逻班须有瑞金西、赣县两地的打卡记录。
二、突出重点,切实抓好事故多发路段的隐患整改 综合前11个月的分析研判情况,大队确定厦蓉高速公路335km-371km段为重点管控路段,并完善了一批基础设施。
一是前方1公里连续设臵三块警示牌,并安装爆闪警示灯。11月份,支队的大力支持下,大队在辖区重点管控路段增设了八块安全警示标牌,内容有?前往事故多发路段,请减速行驶;前方弯道、坡道,请减速行驶?等。
二是设臵三段焖声带。每月末,大队及时向业主单位通报事故分析研判情况,并健全了事故预防工作协调机制。在大队的多次协调和业主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在于都东、于都西、钟公隧道进出口增设红色的三段闷声带,在长下坡、弯道路段增设禁止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警示标牌。
三、深入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打击严重违法行为
当前,大队正在深入开展?冬季行动?、?三超一疲劳? 专项整治和?打击公路客运车辆超员‘闪电’专项行动?,特别是以总队统一部署的在于都服务区导流检查集中查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为契机,迅速掀起了打击涉牌涉证、超速、超员等重点违法行为的新高潮,营造了依法从严治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浓厚氛围,以积极有为的姿态坚决打好年底40天高速公路事故预防工作攻坚战。
四、深入农村、学校宣传禁止行人、非机动车上高速 今年,大队辖区先后在1月、6月发生两起撞行人的交通事故,一个是小孩,一个是成人。为坚决遏制这一现象,大队每个月至少两次组织民警到沿线村庄、小学进行交通安全宣传,一年来,累计进农村31次,进学校5所37次,受教育群众1.35万余人次。同时,在村庄密集路段设臵?禁止行人、非机动车上高速?标牌;及时敦促养护部门修复加固安全防护网;民警巡逻中发现一起,坚决、及时地消除一起。
下一步工作中,大队将严格按照支队要求,以专项整治和2022年春运工作为重心,坚持巡逻管控不放松、事故预防不放松、法制宣传不放松,坚决杜绝重特大交通事故,始终保持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高压严管态势,突出抓好重点车辆、人群、路段和时段的管控,以深入细致的工作确保辖区安全、畅通、有序,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
我的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3篇:动车事故报告72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随即成立了事故调查组,此后又根据工作需要对事故调查组进行了充实加强,调整了人员结构,完善了调查制度。国务院对事故调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调整充实后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由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的负责人组成,聘请了铁路运输、电力、电气、自动化、通信、信号、安全管理、建筑等领域专家,邀请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几个月来,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开展现场勘查、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应急处置、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
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所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上道使用。雷击导致列控中心设备和轨道电路发生故障,错误地控制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上海铁路局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在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存在处置不当、信息发布不及时、对社会关切回应不准确等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会议同意事故调查组给予铁道部、通信信号集团公司、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上海铁路局等单位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的处理意见。其中,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原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另案一并处理;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总经理、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骋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鉴于已因病去世,不再追究责任。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记过处分;给予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记过处分;给予铁道部运输局原副局长兼客运专线技术部主任、现任科技司司长、党总支书记季学胜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铁道部运输局原副局长兼基础部主任、现任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啸明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铁道部科技司原司长、现任安全总监兼副总工程师耿志修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通信信号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缪伟忠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张海丰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上海铁路局原局长、党委副书记龙京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上海铁路局原党委书记李嘉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对其他责任人员,根据其应承担的责任给予相应党纪政纪处分。
对于相关责任人员是否涉嫌犯罪问题,司法机关正在依法独立开展调查。会议决定,责成铁道部和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分别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
会议决定,责成国务院国资委对通信信号集团公司、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依法进行整顿,重新组建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列控所。
会议要求,铁道部、相关铁路运输企业和设备研发生产企业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按照调查组针对事故暴露问题提出的整改意见,结合前一段铁路安全大检查的情况,进一步做好整改工作,切实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全面提高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安全管理水平。
来源:中国政府网
第4篇:723报告
报告
上级民政部门:
我叫成树贵,系79年2月战时征召的退伍军人,住湘乡市棋梓桥镇杉山村第9村民组250号。
本人参军参战之后,根据战争和国家需要,我被安排退役。参军之前我本是孤儿,父母双亡,且无兄弟姐妹,退役之后便是无家可归。为了不给政府和国家增重负担,从未向政府提出过要求和救助,而是凭自己双手,四处打工谋生,漂泊租住。
1996年2月借了一部分钱加上自己的积累盖了房屋,房屋建成之后,为偿还债务,继续在外打工,不想,没过几年,房屋门窗都被偷盗一空,房屋结构由此遭到毁损性的破坏,导致房屋成了不安全的危房。
我已年老体弱,近年连年亏损,孩子们成家之后,经济独立,也很困难,我们老俩口身无积蓄,眼看湘潭租住的房子合同就要到期了,我们很快就要无家可归啦,好想有个家啊!
无奈经济太困难,试想,房屋按最低标准修整加上屋前进出路的整理,最少要花到十多万元,即使找朋友借贷筹资,但资金缺额依然差距很大。
我们复员退役之后,民政局就是我们的“娘家”,且我孤儿一个别无相求处所,敬请地方政府领导援手解决危房改建资金伍万元为盼!
此致
敬礼!
报告人:成树贵
2022年7月22日
第5篇: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通事故调查报告
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
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目 录一、基本情况(一)事故线路情况(二)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三)事故相关设备情况(四)事故地区气象情况(五)事故地段治安情况(六)事故相关单位情况(七)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上道情况二、事故发生经过三、事故应急处置情况四、事故原因和性质(一)事故原因(二)事故性质(三)事故暴露出各有关方面的主要问题五、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一)建议免于追究责任人员(二)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三)建议责成相关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四)建议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单位依法进行整顿(五)建议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二)切实加强高铁技术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工作的管理(三)切实健全完善高铁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四)切实强化高铁技术设备研发管理(五)切实严把高铁技术设备安全准入关(六)切实强化高铁运输安全管理和职工教育培训(七)切实加强铁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八)切实加强高铁规划布局和统筹发展工作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调查报告
2022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务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抢险救援工作,同时要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做好善后处理等工作。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派,张德江副总理于7月24日上午率有关方面负责人紧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伤员救治、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对相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强调一定要坚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要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抢险救援工作;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全面展开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7月28日,温家宝总理亲临浙江省温州市,查看事故现场,悼念遇难者,亲切慰问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对事故调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通过现场勘察、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等,得出一个实事求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结论。7月27日和8月10日,温家宝总理先后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65次、第167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事故调查处理和铁路安全工作,对事故调查工作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按照科学、严谨、依法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依照法律法规严肃追究直接责任者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并要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7月25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8月10日,根据调查工作需要,国务院第167次常务会议决定对事故调查组进行充实、加强。事故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任组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监会、全国总工会、浙江省人民政府各1名负责同志和3位曾担任过国家有关部门(单位)或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且熟悉铁路工作的老同志任副组长。事故调查组下设技术组、管理组、综合组。同时,聘请了12名铁路运输、电力、电气、自动化、通信、信号、安全管理、建筑等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其中有全国人大代表2名、全国政协委员1名、“两院”院士2名)。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了事故调查工作。事故调查组通过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周密细致的现场勘察、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应急处置、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和事故防范及整改措施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事故线路情况。甬温线北起浙江省宁波市,南至温州市,全长282.38公里,为双线电气化铁路(由沿海铁路浙江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委托上海铁路局运营管理)。2022年3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甬温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2022年8月,浙江省和铁道部批复初步设计,其中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为200公里/小时,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2022年11月,铁道部鉴定中心印发了《关于甬温、温福等运行时速250km/h铁路的客车到发线和无缝线路等问题的复函》,将开通运行速度提升为250公里/小时。该条铁路于2022年2月28日开工建设,2022年9月28日投入使用,较批准工期提前4个月。事故发生地点位于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下行线583公里831米处(瓯江特大桥上)。该区段5.8‰下坡,曲线半径4500米,超高110毫米,跨区间无缝线路,60千克/米钢轨,Ⅲ型混凝土轨枕。桥面距地面高度为17.4米。事故发生后对事故地段前后的线路检查测量结果合格。(二)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1.D3115次列车及司机。D3115次列车型号为CRH1-046B,编组16辆,总长426.3米;配属上海铁路局上海动车客车段,自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列车定员1299人,事故发生时乘坐旅客1072人。7月22日23时4分至23日1时30分在杭州动车运用所进行库内检修作业,各项技术参数及车辆状况均正常。D3115次列车司机何枥,南昌铁路局福州机务段职工,承担D3115次宁波东站至福州南站的值乘任务。2022年2月25日经铁道部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动车驾驶证。上车前按规定进行了待乘休息,出勤手续办理合格,酒精检测合格。经调查认定,司机在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的作业符合相关作业标准。2.D301次列车及司机。D301次列车型号为CRH2-139E,编组16辆,总长401.4米;配属北京铁路局北京动车客车段,自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列车定员810人,事故发生时乘坐旅客558人。7月23日0时20分至2时10分在北京南动车运用所进行库内检修作业,各项技术参数及车辆状况均正常。D301次列车司机潘一恒,南昌铁路局福州机务段职工,承担D301次宁波东站至福州站的值乘任务,已在事故中殉职。2022年6月23日经铁道部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动车驾驶证。上车前按规定进行了待乘休息,出勤手续办理合格,酒精检测合格。经调查认定,司机在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的作业符合相关作业标准。(三)事故相关设备情况。1.中国列车控制系统(CTCS)。车站列控中心、轨道电路、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等构成了CTCS。CTCS根据功能要求和配置应用等级分为0~4级(其中CTCS-2级应用于200~250公里/小时提速干线和高速铁路上,甬温线即采用该级系统)。CTCS-2级分两个子系统,即地面子系统和车载子系统。地面子系统由车站列控中心、轨道电路等设备组成。车载子系统由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等设备组成。2.温州南站列控中心设备。温州南站采用的列控中心设备产品型号为LKD2-T1,由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研发设计,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生产,具有轨道电路编码、区间信号机点灯控制、确定行车许可等功能。3.甬温线轨道电路。甬温线采用ZPW-2000A无绝缘轨道电路实现列车占用及完整性检查,并连续向列车传送行车许可等信息。事故发生在标号为5829G的轨道上,轨道全长1500米,5829G轨道电路分为5829AG和5829BG两段。事故调查组检验测定,因雷击致使温州南站轨道电路4个发送盒(5829AG备、5808AG主、5808AG备、S1LQBG备)、2个接收盒(5845AG、S1LQG)、1个衰耗器(S1LQG)损坏,造成轨道电路与列控中心信号传输的CAN总线阻抗下降,导致5829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障。4.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TP)。D3115次、D301次列车均安装有ATP。ATP根据地面设备提供的信号信息控制列车运行。当因轨道电路故障等原因,ATP接收不到信号或接收到非正常的检测信号时,ATP将采取自动制动措施控制列车停车。列车停车后如需继续前行,需要等待2分钟后将ATP从完全监控模式转为目视行车模式,以低于2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进。目视行车模式期间,如接收到正常信号,ATP将自动转为完全监控模式。5.列车通信设备。列车司机与列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之间的呼叫使用铁路移动通信系统(简称GSM-R),其终端设备包括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和手持终端,两种设备使用同一频段。(四)事故地区气象情况。根据事故调查组委托国家电网公司雷电监测与防护实验室利用中国电网雷电监测网对事故所在区域雷击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7月23日19时27分至19时34分温州南站信号设备相继出现故障时,温州南站至永嘉站、温州南站至瓯海站铁路沿线走廊内的雷电活动异常强烈,雷击地闪次数超过340次,每次雷击包含多次回击过程,雷电流幅值超过100千安的雷击共出现11次。8月29日至9月2日,事故调查组又委托中国气象局组成气象专家组,依据中国气象局雷电监测系统确认了上述温州南站雷电活动及雷击设备情况。(五)事故地段治安情况。经过公安机关现场勘查和调查,事故现场未发现人为破坏铁路线路、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等设备设施的痕迹;温州南站行车室、通信信号机械室等行车要害部门治安未见异常;事故发生前动车组列车车厢内治安秩序良好。因此,排除了人为破坏和线路治安因素。(六)事故相关单位情况。1.列控中心设备研发、生产单位情况。(1)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通号集团)。通号集团是甬温线通信、信号系统集成施工总承包商,具有国家工程勘测、工程设计、工程咨询甲级资质以及工程总承包、铁路电务工程和电信工程专业承包一级等多项资质。(2)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号股份)。通号股份由通号集团作为主发起人,承继通号集团的全部骨干企业、资质、主营业务,注册资本45亿元,重组后进入股份公司的资产和人员占通号集团总资产和人员的98%。(3)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号设计院)。通号设计院为通号股份下属的全资企业,主要经营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应用科研、标准制定、工程勘测、工程总承包、试制生产和系统集成等业务,拥有甲级工程咨询资质、甲级勘察设计资质、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一级资质。该院承担了由通号集团总承包的甬温线的联锁、列控系统集成及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通号设计院所属的列车自动控制研究所(以下简称列控所)为通号设计院的内设机构,是以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产品的科研开发和系统集成为核心业务的研究所,为整套CTCS-2、3级列控系统技术及设备的集成供应商。(4)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信公司)。通信公司为通号股份下属的全资企业,是铁路通信信号行业集通信、信号于一体的设备制造企业和国家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装备产业化指定单位,是温州南站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制造企业。2.铁路运输企业及其所属单位情况。(1)上海铁路局。上海铁路局为铁道部所属的18个铁路局(公司)之一,管辖范围跨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四省(市),运营里程7670公里(其中:时速200公里及以上营业里程2378公里;时速250公里及以上营业里程1777公里)。该局下设运输站段60个,图定开行列车1774对(其中客车541对、包括动车组列车295对,货车1233对)。事故涉及的沿海调度台、温州南站、温州电务车间和温州南线路工区为其下属站段管辖。(2)上海铁路局调度所(以下简称调度所)。调度所负责局管内的运输调度指挥工作,设27个行车调度台(其中沿海调度台负责甬温线的行车组织指挥工作,设列车调度员、助理调度员两个岗位,实行四班制作业)。沿海调度台调度集中终端上显示为宁波至太姥山间共21个车站、1个线路所及520个闭塞分区的轨道占用、列车运行等相关情况。(3)永嘉站。永嘉站隶属于上海铁路局宁波车务段,为四等站,主要承担接发列车等工作。(4)温州南站。温州南站隶属于上海铁路局宁波车务段,为三等站,主要承担接发列车和动车组的始发、终到作业等行车工作。在非常站控模式下,接发列车时需执行车机联控。(5)瓯海站。瓯海站隶属于上海铁路局宁波车务段,为二等站,主要承担接发列车等工作。(6)温州电务车间。温州电务车间隶属于杭州电务段,负责甬温线雁荡山站至苍南站间信号设备的养护维修工作,其下属瓯海信号工区负责甬温线永嘉站至瓯海站间563公里630米至597公里280米的信号设备养护维修工作。(7)温州南线路工区。温州南线路工区隶属于宁波工务段温州线桥车间,负责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线路设备的养护维修工作。(8)合武铁路安徽公司(以下简称合武安徽公司)。合武安徽公司由上海铁路局和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22年共同出资成立,负责合武线安徽段建设和经营。2022年底合武安徽公司与合宁公司合并为合武铁路安徽有限公司,负责合宁铁路、合武铁路安徽段的经营。合肥枢纽指挥部由上海铁路局于2022年2月在合肥设立,在合武线建设过程中,负责合武线引入合肥枢纽相关工程。(9)沿海铁路浙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沿海公司)。沿海公司由上海铁路局和浙江省铁路建设投资总公司共同出资,于2022年成立。该公司负责温福铁路浙江段和甬温铁路的建设和经营。公司下设甬温、温福铁路(浙江段)2个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甬温和温福铁路(浙江段)项目的工程技术、征地拆迁、安全质量、计划财务和后勤保障等工作。3.其他相关单位情况。(1)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铁四院为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具有工程设计、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以及甲级测绘资质。2022年初参加了甬温铁路的预可行性研究方案竞选并入选,承担甬温线通信、信号、电力供电、牵引供电(以下统称四电)系统集成等设计工作。(2)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铁二院)。铁二院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具有甲级工程设计综合资质。2022年9月,参加铁道部组织的合宁线四电集成施工总承包项目招标并中标,承担信号系统工程部分。(3)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电气化局)。中铁电气化局是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所属的全资子公司,具有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铁路电气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铁路电务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2022年3月,中铁电气化局和通号集团组成联合体参加了甬温线四电集成施工总承包项目投标并中标(其中中铁电气化局负责牵引供电系统、电力供电系统和部分四电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及联合体项目管理和接口协调等工作)。(七)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上道情况。2022年9月,铁道部组织对合武线(合肥至武汉,含合肥站)、合宁线(合肥至南京,不含合肥站)进行四电集成施工总承包项目招标。通号集团联合体中标合武线,选用通号设计院研发的K5B型列控中心设备,站间通信方式为125兆光纤;铁二院联合体中标合宁线,选用北京和利时公司研发的LKD2-H型列控中心设备,站间通信方式为100兆工业以太网。由于合武线与合宁线通信要在两线交会的合肥站互联互通,但两线选用了不同型号的列控中心设备,无法实现相互通信。而合肥站又要与合宁线同时开通,铁道部运输局客专技术部于2022年6月2日组织召开了合宁铁路CTCS-2级列控系统集成方案研讨会,明确列控中心设备通信接口使用铁二院中标的合宁线选用的100兆工业以太网标准,要求合肥站的列控中心设备按照与合宁线同类型进行设计比选。此后,通号设计院决定开始研发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2022年10月,通号设计院将新研发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发往现场安装;2022年11月,铁道部科学技术司会同运输局客专技术部、基础部组织对北京和利时公司的LKD2-H型列控中心设备和通号设计院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进行了技术预审查;2022年12月26日下发了《客运专线列控中心(LKD2-T1、LKD2-H)技术预审查意见》(科技运〔2022〕224号),明确要求“在合宁、合武客运专线工程现场试验和上道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合武安徽公司、合肥枢纽指挥部与通号集团商定,按照铁道部科学技术司预审查意见在合肥站试验。2022年12月21日,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肥站上道使用;2022年4月,铁道部运输局(客专技术部、基础部等部门)对合武线改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进行了批复。2022年4月,通号集团联合体中标甬温铁路四电集成施工总承包项目,负责其中通信、信号系统集成施工总承包,投标文件中甬温铁路18个站采用了仅经过铁道部科学技术司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二、事故发生经过2022年7月23日19时30分左右,雷击温州南站沿线铁路牵引供电接触网或附近大地,通过大地的阻性耦合或空间感性耦合在信号电缆上产生浪涌电压,在多次雷击浪涌电压和直流电流共同作用下,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的保险管F2(以下简称列控中心保险管F2,额定值250伏、5安培)熔断。熔断前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区间的轨道无车占用,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设备的严重缺陷,导致后续时段实际有车占用时,列控中心设备仍按照熔断前无车占用状态进行控制输出,致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设备控制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升级保持绿灯状态。雷击还造成轨道电路与列控中心信号传输的CAN总线阻抗下降,使5829AG轨道电路与列控中心的通信出现故障,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在无码、检测码、绿黄码间无规律变化,在温州南站计算机联锁终端显示永嘉站至温州南站下行线三接近(以下简称下行三接近,即5829AG区段)“红光带”。19时39分,温州南站车站值班员臧凯看到“红光带”故障后,立即通过电话向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列车调度员张华汇报了“红光带”故障情况,并通知电务、工务人员检查维修。瓯海信号工区温州南站电务应急值守人员滕安赐接到故障通知后,于19时40分赶到行车室,确认设备故障属实后,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运统-46)上登记,并立即向杭州电务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进行了汇报。19时45分左右,滕安赐进入机械室,发现6号移频柜有数个轨道电路出现报警红灯。19时55分左右,接到通知的温州电务车间工程师陈旭军、车间党支部书记王晓、预备工班长丁良余3人到达温州南站机械室,陈旭军问滕安赐:“登记好了没有?”滕安赐说:“好了。”陈旭军要求滕安赐担任驻站联络,随即与王晓、丁良余进入机械室检查,发现移频柜内轨道电路大面积出现报警红灯(经调查,共15个轨道电路发送器、3个接收器及1个衰耗器指示灯出现报警红灯),陈旭军即用1个备用发送器及1个无故障的主备发送器中的备用发送器替代S1LQG及5829AG两个主备发送器均亮红灯的轨道电路的备用发送器,采用单套设备先行恢复。20时15分左右,陈旭军通过询问在行车室内的滕安赐,得知“红光带”已消除,即叫滕安赐准备销记。滕安赐正准备销记,此时5829AG“红光带”再次出现,王晓立即通知滕安赐不要销记。陈旭军将5829AG发送器取下重新安装,工作灯点绿灯。随后,杭州电务段调度沈华庚来电话让陈旭军检查一下其他设备。陈旭军来到微机房,发现列控中心轨道电路接口单元右侧最后两块通信板工作指示灯亮红灯,便取下这两块板,同时取下右侧第三块的备用板插在第二块板位置,此时其工作指示灯仍亮红灯。陈旭军立即(20时34分左右)向DMIS(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工区询问了可能的原因后,便回到机械室取下三个工作灯亮红灯的接收器。此时列控中心轨道电路接口单元右侧第二块通信板工作指示灯亮绿灯,陈旭军随即将拆下来的两块通信板恢复到两个空位置上,然后通信板工作指示灯亮绿灯。陈旭军在微机室继续观察。至事故发生时,杭州电务段瓯海工区电务人员未对温州南站至瓯海站上行线和永嘉站至温州南站下行线故障处理情况进行销记。20时03分,温州南站线路工区工长袁建军在接到关于下行三接近“红光带”的通知后,带领6名职工打开杭深线下行584公里300米处的护网通道门并上道检查。20时30分,经工务检查人员检查确认工务设备正常后,温州南工务工区驻站联络员孔繁荣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运统-46)上进行了销记:“温州南~瓯海间上行线,永嘉~温州南下行线经工务人员徒步检查,工务设备良好,交付使用。”19时51分,D3115次列车进永嘉站3道停车(正点应当19时47分到,晚点4分),正常办理客运业务。19时54分,张华发现调度所调度集中终端(CTC)显示与现场实际状态不一致(温州南站下行三接近在温州南站计算机连锁终端显示“红光带”,但调度所CTC没有显示“红光带”),即按规定布置永嘉站、温州南站、瓯海站将分散自律控制模式转为非常站控模式。20时09分,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助理调度员杨向明通知D3115次列车司机何枥:“温州南站下行三接近有‘红光带’,通过信号没办法开放,有可能机车信号接收白灯,停车后转目视行车模式继续行车。”司机又向张华进行了确认。20时12分,D301次列车永嘉站1道停车等信号(正点应当19时36分通过,晚点36分)。永嘉站至温州南站共15.563公里,其中永嘉站至5829AG长11.9公里,5829AG长750米,5829AG至温州南站长2.913公里。20时14分58秒,D3115次列车从永嘉站开车。20时17分01秒,张华通知D3115次列车司机:“在区间遇红灯即转为目视行车模式后以低于20公里/小时速度前进。”20时21分22秒,D3115次列车运行到583公里834米处(车头所在位置,下同)。因5829AG轨道电路故障,触发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功能,列车制动滑行,于20时21分46秒停于584公里115米处。20时21分46秒至20时28分49秒,因轨道电路发码异常,D3115次列车司机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没有成功。20时22分22秒至20时27分57秒,D3115次列车司机6次呼叫列车调度员、温州南站值班员3次呼叫D3115次列车司机,均未成功(经调查,20时17分至20时24分,张华在D3115次列车发出之后至D301次列车发出之前,确认了沿线其他车站设备情况,再次确认了温州南站设备情况,了解了上行D3212次列车运行情况,接发了8趟列车)。20时24分25秒,在永嘉站到温州南站间自动闭塞行车方式未改变、永嘉站信号正常、符合自动闭塞区间列车追踪放行条件的情况下,张华按规定命令D301次列车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20时26分12秒,张华问臧凯D3115次列车运行情况,臧凯回答说:“D3115次列车走到三接近区段了,但联系不上D3115次列车司机,再继续联系。”20时27分57秒,臧凯呼叫D3115次列车司机并通话,司机报告:“已行至距温州南站两个闭塞分区前面的区段,因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没有信号,跟列车调度员一直联系不上,加之轨道电路信号异常跳变,转目视行车模式不成功,将再次向列车调度员联系报告。”臧凯回答:“知道了。”20时28分42秒通话结束。20时28分43秒至28分51秒、28分54秒至29分02秒,D3115次列车司机两次呼叫列车调度员不成功。20时29分26秒,在停留7分40秒后,D3115次列车成功转为目视行车模式启动运行。20时29分32秒,D301次列车运行到582公里497米处,温州南站技教员幺晓强呼叫D301次列车司机并通话:“动车301你注意运行,区间有车啊,区间有3115啊,你现在注意运行啊,好不好啊?现在设备(通话未完即中断)。”此时,D301次列车进入轨道电路发生故障的5829AG轨道区段(经调查确认,司机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施)。20时30分05秒,D301次列车在583公里831米处以99公里/小时的速度与以16公里/小时速度前行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D3115次列车第15、16位车辆脱轨,D301次列车第1至5位车辆脱轨(其中第2、3位车辆坠落瓯江特大桥下,第4位车辆悬空,第1位车辆除走行部之外车头及车体散落桥下;第1位车辆走行部压在D3115次列车第16位车辆前半部,第5位车辆部分压在D3115次列车第16位车辆后半部),动车组车辆报废7辆、大破2辆、中破5辆、轻微小破15辆,事故路段接触网塌网损坏、中断上下行线行车32小时35分,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三、事故应急处置情况“7·23”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浙江省、温州市党委、政府和铁道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单位)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成立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紧急开展抢险救援及应急处置工作。当地公安民警、消防和武警部队官兵、驻地解放军指战员、铁路系统干部职工、医疗卫生救护人员、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发扬了无私奉献、不畏艰难、顽强拼搏、连续作战的精神,昼夜不停、奋力救援。浙江省温州市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行动、立即组织抢险救援,紧急调动市消防支队22个消防中队、51辆消防救援车和市区及周边县(市)消防部队官兵、公安民警3000多人及温州军分区官兵200多人迅速投入抢险救援。当地1300多名干部群众、现场的铁路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也自发地迅速开展伤员抢救、义务献血、转运疏散滞留旅客等工作。与此同时,浙江省和温州市民政、交通运输、电力、通信等部门(单位)都按照预案要求,赶赴现场参加抢险救援工作。铁道部紧急调集了2000多人的救援队伍和一批救援设备,投入抢险救援工作。安全监管、公安等部门也派出工作组指导抢险救援工作。国家和浙江省卫生部门派出的70多名专家分3批紧急赶赴温州指导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当地1400多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医疗救治工作。事发动车组列车乘务人员和广大旅客也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各新闻单位及时报道了事故情况和救援进展。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整个抢险救援过程中共成功抢救出了260名被困遇险人员,疏散并妥善安置了3列列车(包括上行线因故障停车的D3212次列车)的3000多名滞留旅客。伤员救治工作也及时开展。具体抢险救援及应急处置情况如下:7月23日20时30分左右,事故发生地附近的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双屿下岙村村民自发地投入桥下车厢的抢险救援并报警。D3115次列车、D301次列车工作人员迅速组织青壮年旅客开展自救、互救。20时30分45秒,温州市公安局接到村民报警电话后,立即向上级公安机关和温州市委、市政府报告,同时向温州军分区和市公安消防支队、武警支队、卫生局、电力公司等部门(单位)通报了情况,并向市公安消防、特警、交警支队及鹿城、瓯海公安分局发出紧急救援警令。20时40分,温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有关负责同志立即赶往事故现场,协调指挥抢险救援工作,同时向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报告了情况。温州市卫生局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应急响应,紧急调集组织医疗专家和医务人员,并布置市区11家收治医院开通生命绿色通道。20时40分,上海铁路局接到温州南站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并通知路局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接报后,立即按规定启动应急响应。20时42分,温州市公安消防支队鞋都中队的22名官兵赶到现场,立即展开搜救工作,先后从桥下严重破碎解体的D301次列车1号车厢内外搜救出19名遇险人员,从2号车厢搜救出16名遇险人员,从4号车厢搜救出21名遇险人员。20时44分,温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勤奋路中队的28名官兵驾乘1辆抢险救援车、3辆水罐车赶到现场,立即展开搜救工作,先后从D301次列车2号车厢搜救出28名遇险人员,从3号车厢搜救出12名遇险人员。先期赶到的公安派出所民警、消防官兵、特警队员和鹿城区党政机关、总工会干部等,组织周边1300多名干部群众投入紧急救援,在20分钟内营救出96人,组织疏散200多人。20时50分,接到上海铁路局报告后,铁道部主要负责同志和其他党组成员立即赶到部调度指挥中心,指挥抢险救援,作出相关部署,并联系浙江方面,请地方出动卫生、武警、消防等方面力量全力抢救,同时调动组织铁路方面的应急救援队伍尽快赶赴事故现场,投入抢险救援工作。21时左右,浙江省委、省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了应急响应。赶到事故现场的温州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根据到达事故现场的消防部队、军分区官兵和其他警力情况,在前期市公安消防支队成立的消防救援指挥部的基础上,决定以消防部队为主力,成立市“7·23”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现场人员搜救工作。现场救援指挥部迅速下达了救援行动指令,要求进一步开展灾情侦察,全面展开搜救行动。同时,将事故现场分成桥下地面、竖靠车厢、高架桥面3个战斗段,以每节车厢为一个救援点,展开全面搜救,做到搜查一处、标记一处;层层推进,确保不漏一人。至23时左右,救援人员在第二阶段的搜救中,共救出97名被困遇险人员(其中桥下地面50名,竖靠车厢1名,高架桥面31名,D3115次列车12号、13号、14号车厢共15名)。按照铁道部的部署要求,上海铁路局调集了杭州供电段、机务段、工务段和宁波工务段、上海动车客车段、金温公司、铁路公安约1000多人赶往事故现场,并联系温州附近参与金丽温铁路、杭甬客专施工工程单位调集人员、机械向事故现场集结。21时30分,浙江省政府办公厅通过电话向国务院总值班室和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报告了事故信息。正在国外访问的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接到报告后,立即电话指示,要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妥善处理事故善后等。时任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立即指派有关分管负责同志先期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并主持召开省委、省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紧急会议,对抢险救援和善后处置等工作进行部署。会后,立即率相关人员赶赴事故现场。省委、省政府等其他负责同志分别赶到省应急指挥中心和省公安厅指挥中心,协调各方力量,指挥抢险救援工作。22时左右,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指挥中心调集直属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和宁波、台州、金华、丽水等5个支队的83名特勤官兵驾乘13辆消防车连夜赶到现场增援。浙江省卫生系统立即启动重特大灾害事故医疗救治应急响应,省卫生厅主要负责同志带领3支省属医疗队和2万毫升血液紧急赶赴温州,同时调集台州市、丽水市4支医疗队一并赶往温州,参加伤员救治工作。23时20分,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部分官兵到达事故现场;23时30分,丽水、台州、宁波、金华等5个公安消防支队部分官兵陆续到达事故现场。23时50分,从桥面D3115次列车15号车厢再次搜救出1名遇险人员。在此期间,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多次给铁道部、安全监管总局和浙江省负责同志打电话,传达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了解事故及抢险救援情况,对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搞好事故抢险救援和伤员救治等工作提出了要求。7月24日0时15分至1时40分,救援人员又相继从D3115次列车16号车厢和D301次列车5号车厢救出4名遇险人员;1时40分,再次从D3115次列车15号车厢和16号车厢连接处救出1名被困人员。1时40分,时任浙江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领有关人员到达温州,察看现场后,主持召开了有省级相关部门和温州市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紧急会议,成立了抢险救援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救援工作,对抢险救援工作进行部署,落实了任务分工,并提出了加紧现场搜救、全力救治伤员、尽快疏散旅客、妥善安置家属四条意见。1时50分,救援人员发现在D3115次列车16号车厢深处仍有多名被压人员,但由于D3115次列车16号车厢前半部分被D301次列车1号车厢走行部压着,后半部被D301次列车5号车厢压着,必须调用专用机械设备吊开D301次列车1号车厢走行部和5号车厢,才能对D3115次列车16号车厢实施破拆搜救,于是,开始调动专用设备,起吊后再展开施救。2时40分,时任上海铁路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立即成立了现场救援指挥机构。3时左右,铁道部主要负责同志带领有关负责人到达现场后,浙江省、铁道部主要负责同志在现场召开了省、部会商会,传达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决定成立省部联合救援及善后工作指挥部,并下设四个工作小组,明确了责任分工。4时左右,现场搜救工作继续进行。桥上救援指挥由铁道部一名副部长和安全总监及上海铁路局一名副局长负责,桥下救援指挥由铁道部另一名副部长和温州市一名副市长及上海铁路局另一名副局长负责。此时,有媒体报道:“…从事故发生到现在已经有8个小时的时间了,在这8个小时里总共进行了6次人员搜救,到现在为止,整个人员搜救行动是已经结束了,……”据此,相关媒体相继作出事故现场停止救援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在遇难和受伤人员尚未全部搜救出的情况下已放弃救援的一些议论和质疑。经调查并查看采访录像,当时在桥下具体负责搜救的有关负责人说过“人员搜救已经基本完成,现场进行了5、6次搜救,直至用生命探测仪探测已没有生命迹象了……”。上述表述只是对桥下搜救进展情况的说明,并不是对总体救援行动的全面介绍,桥上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没有人下达过停止救援的指令。5时30分,上海铁路局有关负责人在桥下组织指挥救援过程中,简单按照以往有关事故现场处置方式,组织挖坑就地掩埋受损车头和散落部件。当将受损车头和散落部件放入坑中准备掩埋时,被有关领导同志制止。最终受损车头及散落部件未被掩埋,并于7月25日22时运往温州西站集中存放、专人看管。经调查,组织挖坑时,桥下事故车辆人员搜救工作已经完成、现场勘察已经结束、相关物证已经提取。11时10分,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派,张德江副总理率国家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抵达温州,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并慰问了受伤人员,查看了事故现场,要求各有关方面“要坚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救人摆在第一位,继续争分夺秒全力搜救伤亡人员,不留任何死角,确保绝无遗漏”。当看到一个坑内堆放的列车残骸时,他明确指示:“残骸不能埋。要做好现场保护和事故车辆的妥善保存,为事故调查分析提供条件。”随后,张德江副总理慰问了参加救援的部队官兵和其他救援人员。14时,张德江副总理在温州主持召开会议,再次传达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听取浙江省、温州市和铁道部关于事故情况和抢险救援、伤员救治等进展情况的汇报后,进一步强调:“一定要坚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要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抢险救援工作。同时,要做好下一步工作:一要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千方百计调动一切医疗力量进行救治、千方百计减少因伤死亡、千方百计减少因伤致残;二要认真做好遇难、受伤人员的善后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死伤人员的家属接待工作,依据有关政策妥善做好赔偿等工作;三要继续做好滞留旅客疏散的后续工作;四要在完成救援和相关工作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认真组织好恢复通车准备工作,并尽快恢复通车,同时注意现场清理工作安全,加强列车运行科学调度,开展全路安全检查;五要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公开、透明发布事故消息,及时、准确报道救援进展情况;六要成立事故救援善后总指挥部,由浙江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总指挥,铁道部主要负责同志任副总指挥,各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共同做好各项工作;要成立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由安全监管总局牵头,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全面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14时50分,中铁二十四局抢险救援人员将两台300吨汽车吊就位,开始对桥上车体吊移施救。15时10分,D3115次列车第15号车厢被吊至桥下;16时30分,D301次列车第5号车厢被吊至桥下。此时,考虑到车厢里可能还有幸存者,吊动车厢会造成再次伤害,且在吊动过程中,也可能会造成遗体、遗物从车厢里滑落。因此,决定在桥上对D3115次列车16号车厢搜救完毕后再吊离。17时,当把压在D3115次列车16号车厢上的D301次列车1号车厢走行部吊开后,救援人员立即进入16号车厢内搜寻,在搜寻出7具遇难者遗体后,救援人员发现一个小孩被车厢行李架压着,便立即进行施救;17时15分,在D3115次列车第16车厢的小女孩项炜伊被成功救出,并紧急送往医院救治。此后,铁路方面救援人员对桥面上散落的旅客行李物品进行了多次反复仔细清理收集,同时对桥面其他方面进行了仔细搜寻清理,在确认已没有受伤人员、遇难者遗体和旅客物品后,开始组织损毁线路修复工作。7月24日23时30分,永嘉站至温州南站下行线事故地段损毁线路重新铺轨、补砟完毕,线路和接触网修复完成。铁道部组织有关技术专家对桥梁主体结构进行了检测,确认墩台、梁体、支座均无损坏,事故对桥体主体质量没有影响,具备安全行车的条件。与此同时,为了保留温州南站列控系统事故发生时的现状,铁路方面制定了站间行车办法,取消了列车区间追踪运行。7月25日4时32分,温州南站至永嘉站下行线恢复供电;5时05分,温州南站至永嘉站上行线恢复供电;9时31分通车。整个救援过程中,共搜救出260名遇险人员,找到当场死亡的25具遇难者遗体。此次事故造成的40名死亡人员当中,有旅客37人、司乘人员3人(其中:男性25人、女性15人;当场死亡25人、送医院途中死亡13人、医治无效死亡2人);172名受伤人员当中,有旅客169人、司乘人员3人(其中:男性94人、女性78人)。D301、D3115次列车伤亡人员分布表列车123D30145其他司乘15D311516其他车 厢
死 亡(人)45510032200
受 伤(人)353526***总 计40
172
浙江省、铁道部积极开展善后工作,按照“一对一”工作要求,专门成立58个“5+1+X”(即温州市5人,铁路部门1人,遇难人员所在地政府若干人)善后工作小组,全面开展遇难者家属接待、心理疏导、赔付等工作。在整个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也暴露出铁道部对动车组列车运行中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不完善、应急处置经验不足,信息发布不及时,对有关社会关切回应不准确等问题,引起社会质疑,造成了负面影响。特别是简单按照以往有关事故现场处置方式,在现场挖坑将受损车头和零散部件放入其中准备掩埋,虽被制止,但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四、事故原因和性质(一)事故原因。经调查认定,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号集团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在温州南站上道使用。当温州南站列控中心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险管F2遭雷击熔断后,采集数据不再更新,错误地控制轨道电路发码及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雷击也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障。使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在5829AG区段内停车。由于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导致其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受阻,7分40秒后才转为目视行车模式以低于2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温州南站缓慢行驶,未能及时驶出5829闭塞分区。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未能采集到前行D3115次列车在5829AG区段的占用状态信息,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的5829闭塞分区及后续两个闭塞分区防护信号错误地显示绿灯,向D301次列车发送无车占用码,导致D301次列车驶向D3115次列车并发生追尾。上海铁路局有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二)事故性质。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三)事故暴露出各有关方面的主要问题。1.通号集团及其下属单位在列控产品研发和质量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研发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设计存在严重缺陷,设备故障后未导向安全。经事故调查组对采集驱动单元测试,以及委托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检测机构组成的联合测试组对列控中心主机和采集驱动板(PIO板)软件进行测试,并经动车组实车模拟试验验证和反复分析论证,查明:从软件及系统设计看,温州南站使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保险管F2熔断后,采集驱动单元检测到采集电路出现故障,向列控中心主机发送故障信息,但未按“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处理采集到的信息,导致传送给主机的状态信息一直保持为故障前采集到的信息;列控中心主机收到故障信息后,仅把故障信息转发至监测维护终端,也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继续接收采集驱动单元送来的故障前轨道占用信息,并依据故障前最后时刻的采集状态信息控制信号显示及轨道电路。从硬件设计看,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PIO采集电源仅有一路独立电源,未按规定采用两路独立电源设计,一旦电源失效,PIO机柜中全部PIO板将失去采集电源,当列控中心保险管F2熔断后,造成采集驱动单元采集回路失去供电;两路输入采集来自一个源点,无法构成输入信息的安全比较。这两处硬件设计缺陷导致设备不符合安全防护要求。具体问题如下:(1)通号集团的问题。通号集团履行合武线、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职责不力,未按照职责要求提供安全可靠的列控中心设备。未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标准;对通号设计院的科研质量管理工作监管不到位,集团领导及其有关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未对通号设计院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未能及时发现科研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将中标的系统集成项目完全交由下属通号设计院等企业负责,监督管理缺失,对相关重点设备研发情况不跟踪、不过问,致使先后向合武、甬温铁路提供了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上道使用。(2)通号设计院的问题。一是决定研发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不慎重。通号设计院领导在未全面了解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研发过程、进度的情况下,仅凭列控所负责人口头汇报,即同意启动升级平台研发工作。二是对列控中心设备研发设计审查不严,未能发现设备存在的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未能发现列控中心设备的PIO板未经评审的问题;管理和监督列控所的研发工作不力,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管理混乱、文档缺失等问题失察。三是科研质量管理责任不落实,对下属企业列控所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失控。未认真执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检验的相关规定,未对产品研发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把关、管控,未能保证提供的信号产品达到“故障导向安全”的根本要求。(3)通号设计院列控所的问题。一是草率研发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武线建设合同约定的列控中心设备难以满足合肥站工程建设需要,以及现有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采集轨道电路继电器信息模块、PIO板研发未完成的情况下,不负责任地向通号设计院领导建议开发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即后来定型使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二是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管理混乱。未组织正式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设计团队,仅靠列控所有关负责人口头指派相关人员研发;对设备研发设计过程管理控制不严格,导致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编制、审核研发文档不规范,且部分文档缺失。三是违反程序开展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未对列控中心设备特别是PIO板开展全面评审,也未进行单板故障测试,未能查出列控中心设备在故障情况下不能实现导向安全的严重设计缺陷。2.铁道部及其相关司局(机构)在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上存在问题。(1)铁道部的问题。铁道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规范、不认真,在铁路建设中抢工期、赶进度,片面追求工程建设速度,对安全重视不够,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不完善;铁路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工作管理不力,规章制度和标准不健全;设立的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和系统集成办公室,未建立相应工作制度,造成集成办公室、项目组与客运专线技术部、基础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削弱了有关部门正常职能;相关职能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在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多个环节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进行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上道使用(总共在包括甬温线在内、广珠线、海南东环线的58个车站、18个中继站使用,根据事故调查组提出的整改建议,铁道部于8月19日全面整改完毕);对上海铁路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规章制度、标准执行以及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2)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司局级机构)的问题。一是对合宁、合武、甬温铁路客运专线列控中心设备招标投标工作审查把关不严。在铁路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相关技术标准不系统、不完整的情况下,草率对合宁、合武线列控设备定标选型,造成两线列控设备接口不统一,无法互联互通,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引发了合肥站、合武线列控中心设备型号的变更,导致后续一系列工作操作不规范;指导、协调甬温铁路招标时,审查同意在温州南站等18个车站招标采购仅经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二是跟踪督促合肥站列控中心设备设计比选工作不力。在组织召开合宁铁路CTCS-2级列控系统集成方案研讨会议,要求合肥站按合宁铁路相同类型的列控中心设备进行设计比选后,跟踪督促不力,未发现通号设计院在合肥站进行列控中心设备换型的违规行为,对通号设计院在合肥站进行列控中心设备换型的违规行为失察。三是推动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工作。运输局客专技术部推动科学技术司、运输局基础部对不具备技术审查条件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进行技术预审查,并会签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宁、合武线上道使用。(3)运输局基础部(司局级机构)的问题。一是信号新产品上道使用管理存在漏洞。未按照职责要求制定系统完善的信号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审查、试用和上道使用管理制度及办法,未对信号新产品评审、试用期间保证安全生产方面作出特殊规定。二是作为信号设备的业务主管部门,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上道审查把关不严。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审查资料不完善等情况下,会签同意科学技术司起草的技术预审查意见。三是违规同意合武线全线改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组织召开合武铁路列控中心设备类型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经过技术预审查及合肥站开通使用、尚未进行现场测试的情况下,未经严格试验、审查,草率同意合武全线改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4)科学技术司的问题。一是未制定明确规范的技术审查规定。未按照职责要求制定程序明确、内容具体、要求严格的有关技术审查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致使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技术审查无依据、不规范。二是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进行了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在合宁线建设工期要求紧迫、有关司局催办和LKD2-T1列控中心设备在合肥站已经进场安装的情况下,根据通号设计院、合宁公司提交的CTCS-2级列控系统技术审查的申请,会同有关部门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进行了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三是违规同意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宁、合武线试验和上道使用。会同运输局基础部、客运专线技术部印发文件,同意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宁、合武客运专线工程现场试验和上道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系统功能”。该文件印发上海等路局及相关单位参照实行,客观上对仅通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甬温铁路上道使用提供了依据。3.上海铁路局及其下属单位在安全和作业管理及故障处置上存在问题。(1)上海铁路局的问题。上海铁路局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基础管理薄弱,执行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作业标准不严不细,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力;相关单位(部门)安全管理不力,对职工履行岗位职责和遵章守规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上海铁路局有关负责人在事故抢险救援中指挥不妥当、处置不周全,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2)车务系统的问题。一是调度所行车管理、应急处置不力。调度所列车调度员虽然不知道信号升级的情况,但未进一步了解电务人员维修下行三接近“红光带”情况和工务人员检查线路情况,未及时了解前行D3115次列车在下行三接近运行的详细情况,没有及时提醒D301次列车司机注意运行,违反了《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高速铁路调度暂行规则》的有关规定;调度所值班负责人对有可能影响行车安全的突发情况处置不及时、处置措施不得力,对列车调度员没有及时提醒D301次列车司机的问题监控检查不力。二是宁波车务段温州南站职工岗位责任制不落实,行车组织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温州南站值班员在发现D3212发车时上行出站信号机故障关闭、发现CTC终端显示与现场轨道电路占用状态不符等设备故障情况后,虽然不知道信号升级的情况,但未严格执行《上海铁路局行车簿填记标准》和《车机联控作业》的有关规定,没有及时与D301次列车执行车机联控;车站盯岗负责人在车站转为非常站控后,没有提醒行车室值班人员及时与区间运行列车有效执行车机联控。三是宁波车务段对本单位和所属车站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及行车业务工作指导不到位,对温州南站执行车机联控作业规章、制度、标准的情况监督检查不力。四是运输处对调度所执行有关调度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标准情况监督、检查、指导不力,对车务系统专业监督、检查不到位。(3)电务系统的问题。一是杭州电务段温州车间和瓯海工区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组织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力。电务值班人员虽然不知道信号升级的情况,但没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和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得知出现轨道电路故障后,未对永嘉站至温州南站下行三接近、温州南站至瓯海站上行一离去轨道电路故障登记停用即进行检查确认,未经登记联系就对除5829AG之外的轨道电路设备进行插拔更换,违反了《铁路信号维护规则》的有关规定;现场值班负责人对应急值守人员的违规行为未及时制止。二是杭州电务段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设备故障应急管理不力,对电务值班人员遵章守纪情况监管不到位。三是电务处对电务系统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设备故障应急管理责任和措施不落实,对电务值班人员遵章守纪情况和应急处置工作监督检查不力。(4)工务系统的问题。温州南线路工区有关人员未按照《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200-250km/h部分)的规定,向列车调度员申请上道检查的调度命令,擅自打开防护网通道门上道检查作业,属于违规作业行为。五、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一)建议免于追究责任人员。马骋,通号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通号股份董事长、党委副书记,2022年8月因病去世。未认真履行职责。对集团公司科研和生产经营工作管理不力,对通号设计院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工作落实不到位以及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管理混乱和合肥站使用的列控中心设备变更情况等问题失察,致使集团公司履行四电集成总承包商的职责不力,未按照要求提供安全可靠的列控中心设备。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鉴于其因病去世,建议免于责任追究。(二)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1.刘志军,铁道部原部长、党组书记。工作严重失职。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未经批准擅自将甬温铁路项目批复的设计标准由200公里/小时提高到250公里/小时;片面追求铁路工程建设速度而忽视安全管理,盲目确定开通时间,压缩建设工期,致使甬温铁路的质量安全检测、验收、评定、评估等工作中产生一系列违规操作和不规范行为;决定设立铁道部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办公室,但未建立相应工作制度,造成集成办与运输局客专技术部、基础部职能不清、职责交叉,削弱了有关部门的正常工作职能;没有督促有关部门制定信号新产品、新设备技术审查和上道使用的规章制度,导致仅经过技术预审查、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上道使用。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鉴于其涉嫌严重经济问题,建议另案一并处理。2.张曙光,铁道部原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运输局党总支书记,2022年6月起兼任铁道部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办公室副主任、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组长,2022年6月至2022年8月兼任客运专线技术部主任,具体负责技术系统集成工作。工作严重失职。作为时任铁道部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办公室副主任、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组长和运输局局长,对系统集成办公室和运输局工作领导不力,未组织制定系统集成办公室和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相关工作制度;对合宁、合武线列控设备的招标投标审查把关不严,导致两线列控设备通信接口不统一;签发合宁铁路列控系统集成方案研讨会会议纪要后,没有督促跟踪合肥站列控中心设备设计比选工作,对通号设计院将合肥站列控中心设备改型的违规行为失察;对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基础部推动和参加技术预审查,并会签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宁、合武线上道使用的违规行为失察;违规同意合武线全线使用仅经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对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审查同意甬温铁路招标采购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的问题失察。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鉴于其涉嫌严重经济问题,建议另案一并处理。3.陆东福,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2022年8月至2022年2月,分管科学技术司等部门。作为当时分管科学技术司的副部长,对科学技术司的工作督促检查指导不到位。对科学技术司未按照职责制定设备有关技术审查的规章制度、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进行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违规同意存在设计严重缺陷和安全重大隐患的列控中心设备上道使用的问题失察。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记过处分。4.季学胜,铁道部科学技术司司长、党总支书记,2022年8月至2022年5月任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兼客运专线技术部主任。任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主任期间,未正确履行职责。在合宁公司有关列控系统试验和审查的请示上批示速办,对违规进行的列控设备技术预审查起到了推动作用,并在技术预审查会议后,会签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宁、合武线上道使用;协调指导甬温铁路四电集成招标工作不到位,对四电施工总承包合同及投标文件中选用仅经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问题失察;对客运专线技术部有关人员未督促跟踪合肥站列控中心设备设计比选的问题失察。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5.徐啸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2022年7月至2022年5月任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兼基础部主任(正厅级),2022年6月任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信号组组长。任运输局副局长兼基础部主任、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信号组组长期间,对信号管理工作领导不力。对基础部未按职责要求制定系统完善的信号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系统试验、审查和上道使用管理办法的问题失察;在科学技术司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的列控中心设备技术预审查会议后,会签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宁、合武线上道使用;对合武线列控中心设备变更选型审核不慎重,仅通过会议研究,就违规审核同意合武线全线改用仅经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6.何华武,中共党员,铁道部总工程师,2022年6月起兼任铁道部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办公室主任。作为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办公室主任,对系统集成工作领导不力。未组织制定系统集成办公室和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日常工作制度,对系统集成办公室、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有关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督促检查不到位。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记过处分。7.耿志修,中共党员,铁道部安全总监兼副总工程师,2022年5月至2022年5月任铁道部科学技术司司长,2022年8月至2022年4月分管运输电务处。任科学技术司司长期间,未正确履行职责。没有组织制定程序明确、内容具体的技术审查相关制度,同意科学技术司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对LKD2-T1和LKD2-H型列控中心设备进行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并在会后会同有关部门下发《客运专线列控中心(LKD2-T1、LKD2-H)技术预审查意见》的通知,违规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宁、合武线上道使用,客观上对仅经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甬温铁路上道使用提供了依据。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8.张骥翼,京福铁路(安徽)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工委书记兼上海铁路局副局长(正厅级),2022年10月至2022年12月任铁道部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副主任,分管基础技术处。任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副主任期间,履行职责不到位。在合宁、合武线列控设备的招标投标审查中把关不严,导致两线列控设备通信接口不统一;主持召开合宁铁路列控系统集成方案研讨会议后,督促跟踪会议提出的合肥站列控中心设备的设计比选工作不力,对通号设计院在合肥站进行列控中心设备换型的违规行为失察;指导协调甬温铁路四电集成招标工作不到位,审查同意招标采购仅通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9.刘朝英,中共党员,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副主任(副厅级),负责基础部电务方面工作。作为基础部负责电务工作的副主任及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成员,对信号处未按照职责要求制定系统完善的信号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审查和上道使用管理办法督促检查不力,对通号设计院在合肥站进行列控中心设备换型的违规行为失察。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0.覃燕,中共党员,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副主任(副厅级),分管基础部信号处工作,2022年7月至2022年10月任基础部信号处处长。任基础部信号处处长期间,对信号处领导不力。未按照职责要求组织制定系统完善的信号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审查和上道使用管理办法;在科学技术司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的列控中心设备技术预审查会议后,小签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武线上道使用;对合武线列控中心设备变更选型审核不慎重,仅通过会议研究,就违规小签同意合武线全线改用仅经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记大过处分。11.唐抗尼,铁道部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基础技术处处长、党支部宣传委员。未正确履行职责。参加合宁铁路列控系统集成方案研讨会议后,未督促跟踪会议提出的合肥站列控中心设备的设计比选工作,对通号设计院在合肥站进行列控中心设备换型的违规行为失察;推动和参加技术预审查,并在技术预审查会议后小签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武线上道使用;指导协调甬温铁路四电集成招标工作不到位,审查同意招标采购仅通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12.穆建成,中共党员,铁道部科学技术司综合处处长。2022年9月至2022年3月任铁道部科学技术司运电处副处长,分管电务技术方面科技管理工作。任科学技术司运电处副处长期间,未正确履行职责。提出并具体组织开展了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进行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并在会后起草了《客运专线列控中心(LKD2-T1、LKD2-H)技术预审查意见》的通知,违规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武线上道使用,客观上对仅通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甬温铁路上道使用提供了依据。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3.袁湘鄂,中共党员,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信号处副处长,分管地面列控设备工作。未按照职责要求制定系统完善的信号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审查和上道使用管理办法;参加了对LKD2-T1、LKD2-H型列控中心设备的技术预审查,在明知列控中心设备审查条件不充分、审查资料不完善、设备研制问题较多、测试条件和测试环境有限等情况下,仍同意通过技术预审查;对合武线列控中心设备变更选型审核不慎重,仅通过组织会议研究,就违规认定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系统功能、故障安全等技术方面能够满足CTCS-2列控系统的技术要求”,起草了同意合武线全线改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的会议纪要。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4.张季良,中共党员,铁道部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基础技术处副处长。未正确履行职责。在参加合宁铁路列控系统集成方案研讨会议后,未督促跟踪会议提出的合肥站列控中心设备的设计比选工作,对通号设计院在合肥站进行列控中心设备换型的违规行为失察。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5.马彦,中共党员,京福铁路(安徽)公司副总经理,合武铁路(安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任合武铁路(安徽)有限公司总经理期间,未认真履行职责。对通号设计院在合肥站安装调试与合同约定不一致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的问题失察。对上述问题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记过处分。16.缪伟忠,通号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常委,2022年12月起兼任通号股份执行董事、总裁、党委常委,负责科技和工业经营生产管理及产品系统集成工程工作,分管生产经营(质量)管理部,兼任通号集团经营中心主任,负责合武线的招投标和合同执行工作。未认真履行职责。对通号设计院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及责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不力;在合武线合同签订和实施过程中,履行四电集成总承包商的设备管理责任不力,对合肥站使用的列控中心设备变更情况不了解。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17.荣亚清,中共党员,通号集团天津工程分公司副总经理,通号集团合武线项目部经理,负责合武线通信、信号系统设备集成和工程施工全部工作。任通号集团合武线项目部经理期间,未认真履行职责。在合武线项目建设中,对合肥站使用的列控中心设备变更情况不了解,未认真审核。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8.陈红,通号集团质量管理部部长,2022年6月至2022年11月任生产经营(质量)管理部副部长(主持工作),负责对通号集团及所属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未认真履行职责。对通号设计院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对通号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失察。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记大过处分。19.张海丰,通号设计院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未认真履行职责。在对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的研发过程、进度等未全面了解的情况下,仅凭列控所负责人和主管副院长的口头汇报,即草率决定启动研发工作;未督促检查通号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责任的落实,对所级产品研发和质量缺乏实质性审查的问题管理不力。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20.宋晓风,通号设计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分管列控所,通号集团经营中心副主任。工作失职。对列控所生产经营工作管理不力,在对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的研发过程、进度等不了解的情况下,仅凭列控所负责人的口头汇报,即草率同意启动研发工作;作为通号集团经营中心副主任,代表通号集团负责合武线合同谈判,明知合同约定的列控中心设备不能在合肥站使用,未及时了解设备变更情况,即批准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肥站安装。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21.张苑,通号集团副总工程师,通号设计院董事、总工程师,负责全院科研和标准工作。工作失职。在未全面了解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平台升级系统的研发过程、进度等的情况下,仅凭列控所负责人的口头汇报,即同意启动升级平台研发工作;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管理不力,未对LKD1-T型列控中心升级平台评审情况认真检查,没有发现其中PIO板未经评审的问题,致使系统没有实现“故障导向安全”;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过程未认真审核把关,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设计流程及文档缺失等问题失察;对院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和责任落实不力,未按规定对所级产品研发和质量进行实质性审查。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撤职处分。22.马丽兰,中共党员,通号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兼总工程师室主任。未认真履行职责。对LKD1-T型列控中心升级平台评审情况检查不力,对PIO板未经评审的问题失察,致使系统没有实现“故障导向安全”;对LKD2-T1列控中心设备的研发工作管理审查不到位,未能发现列控所研发设计流程缺失以及管理混乱等问题。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23.吴镝,中共党员,通号设计院市场经营处副处长,通号设计院合武线项目部经理。任通号设计院合武线项目部经理期间,未认真履行职责。在合武线项目建设中,对合肥站使用的列控中心设备变更情况不了解,未认真审核。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记大过处分。24.李志兵,中共党员,通号设计院总工程师室副主任,2022年12月至2022年6月任高级工程师,主管科研管理工作。未认真履行职责。对LKD1-T型列控中心升级平台评审情况检查不力,没有发现PIO板未经评审的问题;对LKD2-T1列控中心设备的研发工作管理审查不到位,未能发现列控所研发设计流程缺失等问题。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记大过处分。25.陈锋华,通号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列控所所长、党支部书记兼纪检委员。工作失职。在合武线建设合同约定的K5B平台列控中心设备难以满足合肥站工程建设要求以及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草率向通号设计院领导建议开发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没有按照通号设计院科研管理制度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进行严格管理,未对PIO板开展全面的评审和测试,未能发现研发设备存在的故障情况下信号升级的设计缺陷;对列控所研发工作管理不力,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过程中,没有按照程序规定组织正式的研发设计团队、任命项目负责人,研发文档没有编制、审核和负责人的签字,部分文档缺失。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26.罗松,通号设计院副总工程师,2022年1月至2022年11月任通号设计院列控所总工程师。任列控所总工程师期间,未认真履行职责。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管理不力,没有按照通号设计院要求对LKD1-T型列控中心升级平台进行全面的评审;对PIO板未进行单板测试等问题失察,系统没有实现“故障导向安全”。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降级处分。27.叶峰,通号设计院列控所高级工程师,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项目实际负责人。工作失职。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软件硬件设计均存在缺陷,采集轨道信息的PIO板故障后仍发送故障前最后采集的信息,主机单元对PIO板故障时发出的报警信息不作处理,系统没有实现“故障导向安全”,导致信号升级;未对PIO板进行单板全面故障测试,未能查出PIO板在故障情况下不能实现导向安全的严重缺陷。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建议给予降级处分。28.龙京,上海铁路局原局长、党委副书记,事故发生后被免职。履行职责不力。未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执行铁道部有关运输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不力;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和业务培训工作不力;督促指导分管领导和下属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到位;对现场作业人员未严格执行作业规章、制度、标准行为和车务、电务、工务、调度等系统相关人员未认真履行职责、违规作业的问题失察。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29.李嘉,上海铁路局原党委书记,事故发生后被免职。履行职责不力。未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执行铁道部有关运输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不力;开展干部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力;对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不到位;对现场作业人员未严格执行作业规章、制度、标准行为和车务、电务、工务、调度等系统相关人员未认真履行职责、违规作业的问题失察。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30.王峰,上海铁路局常务副局长、党委常委,事故发生后负责指挥桥下救援工作。在事故抢险救援中,处置不当,为平整、清理场地,在救援现场组织挖坑,并将D301次列车车头及零散部件放入坑中,准备就地掩埋,后被有关领导同志制止未予实施。上述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对此负有责任,建议给予记过处分。31.赵峻,上海铁路局副局长、党委常委,负责运输、公安等工作,分管运输处、调度所、客运处等。未认真履行职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铁道部有关运输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不力,对运输处、调度所等部门和单位监督指导不力,对车务系统执行基本规章、制度、标准情况检查不到位。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32.何胜利,中共党员,上海铁路局原副局长,分管工务、电务工作,事故发生后被免职。履行职责不力。未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铁道部有关运输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督促、检查、指导工务、电务系统人员执行作业规章、制度、标准的情况不力,对电务、工务系统相关人员未认真履行职责、违规作业的问题失察。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33.何晓,中共党员,上海铁路局总调度长,协助路局分管运输的副局长负责全局运输日常组织协调工作。未正确履行职责。对调度所调度管理工作指导不到位,对路局车务系统执行运输调度规章、制度、标准情况督促检查不力。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记大过处分。34.褚少明,上海铁路局运输处处长、党支部书记,负责车务系统生产等专业安全管理工作。未正确履行职责。对调度所业务管理不到位,指导督促车务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不力,对车务系统专业监督检查不到位。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记大过处分。35.徐汉强,上海铁路局运输处副处长、调度所主任、党委副书记。未认真履行职责。对调度所日常调度指挥工作监督管理不到位,未能有效指导督促调度所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对列车调度员违规作业问题检查监控不力。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36.承迎庆,上海铁路局调度所党委书记兼纪委书记、副主任。未认真履行职责。指导监督调度所日常调度指挥工作不力,对列车调度员违规作业等问题检查监控不力,对调度所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37.周强,上海铁路局调度所主任助理、党委委员,负责日常运输生产,分管行车调度室。履行职责不到位。指挥日常运输生产工作不到位;对列车调度员监督管理和指导不力,作为事发当晚调度所的值班领导,对列车调度员违规作业的问题失察;对温州南站执行调度规章、制度情况检查不到位。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记大过处分。38.王军,中共党员,上海铁路局调度所第三班值班主任,负责本班组的管理工作。未认真履行职责。作为事发时当班的值班主任,对当晚永嘉站至温州南站区间设备故障情况没有进行详细了解,对有可能影响行车安全的突发情况处置不到位,对列车调度员违规作业的问题检查监控不力。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
事故调查报告格式
事故调查报告怎么写
812事故调查报告
生产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报告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