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廷—巴特尔
(“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草原之子——廷·巴特尔 新华网呼和浩特5月5日电(记者勿日汗)37年前,一个共和国开国少将的儿子来到遥远的锡林郭勒草原插队当知青,从此放弃城市的繁华,心甘情愿扎根在这片偏远的草原,带领牧民走上幸福致富路。他就是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
廷·巴特尔,蒙古族,1955年出生于呼和浩特,父亲廷懋是新中国授予的内蒙古最早的4名少将之一。
1974年,高中毕业的廷·巴特尔插队来到萨如拉图亚嘎查。在这里,这位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很快学会了打草、放羊、剪羊毛、种树、开拖拉机,先后担任了嘎查长、农场负责人、林场场长。1976年,21岁的廷·巴特尔由于表现突出、工作出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物资匮乏的草原上,虽然生活清苦,但牧民的热情、淳朴深深感动着廷·巴特尔。有一次天黑,廷·巴特尔外出工作来到一户牧民家,牧民将仅有的面条端给他吃,等他吃饱以后,牧民让自己的孩子们喝面汤。这一场景让廷·巴特尔深受震动,他心里升起个念头,要让这里的牧民和他们的孩子痛痛快快地吃上面条!
不久,萨如拉图亚嘎查的乳品厂因为连年亏损准备停产。廷·巴特尔知道后,为牧民出了个救厂子的主意。他帮牧民们把手工生产乳品变为机器批量生产。一年下来,乳品厂扭亏为盈,赚了5万多元。这笔钱足够让这里的每一个牧民衣食无忧地过上两年。得到了牧民们信任的廷·巴特尔也当选为嘎查长。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知青大返城。父亲廷懋出任内蒙古军区政委、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正好负责落实政策和知青返城工作。人们都说,廷·巴特尔肯定是第一个回城的,但是廷·巴特尔一次次将机会拱手相让,最后他一个人留在了草原。后来,廷·巴特尔与牧民姑娘额尔登其木格相恋、结婚,彻底将根扎在了草原,也多次谢绝了组织上给予他回城、提干的机会。
热爱草原的廷·巴特尔非常重视草原生态保护,看到牧民们盲目发展羊群规模,草原负荷加重而导致退化时,他琢磨出一套“蹄腿理论”。“一头牛的收入顶不顶5只羊?”“一头牛4条腿,5只羊20只蹄子,哪个对草场破坏大?”“养200头牛费劲还是养1000只羊费劲?”在他一遍遍的劝解下,牧民们纷纷压缩小畜,改养肉牛、奶牛,草场也慢慢得到了恢复。
为了草原的美丽,为了牧民的富裕,廷·巴特尔殚精竭虑,终日操劳。他建起嘎查历史上第一个牛业公司,带领牧民发展多种养殖,搞起了旅游业,还修通了公路,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
在牧民心中,他不仅是党支部书记,也是农艺师、技术员和医生,更是老年人的好儿子,同龄人的好兄弟,年轻人的好长辈。30多年来,他扎根草原,情系牧民,带领嘎查广大牧民走上了一条保护生态、建设草原的富裕之路,被誉为“草原之子”。
廷·巴特尔的事迹传遍全国,感动了很多人,他也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党的十七大代表。当人们不止一次地问起,一个将军的儿子,真的愿意当一辈子牧民,当一辈子普通老百姓吗?他回答说:“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你有多大的名,生活多么富有,而在于能否深深扎根于群众,为他们多办一些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戴。我就愿做一棵扎根草原的红柳,永远守护这片草原。”
第2篇:巴特尔先进事迹
无 悔 戍 边 情
——记农四师优秀共产党员77团六连巴特尔
“我叫巴特,有事请找我”这句话已经成为七十七团六连职工巴特尔最常说起的一句话。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巴特尔乐于助人、勤劳肯干,脑子灵活的他又热心带领连队职工共同致富,在该团六连他早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人。
巴特尔,男,蒙古族,生于1977年1月18日,农四师七十七团六连职工。于1996年参军入伍,2022年复员回到六连。在近两年的生产生活中,连续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回顾从前,巴特尔说年轻时他并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是当兵的那几年,让他真正成长起来。他热爱军人这份神圣的事业,看到绿色的军营,就会联想到家乡团场茁壮生长的庄稼,也是在当兵期间,他开始真正思考生活这本大书。
巴特尔同志于1996年12月光荣入伍参军,在部队上入伍第一年就获得“优秀士兵”的光荣称号;第二年被所在部队提升为副班长;在部队的第三年由于工作出色,又被提升为班长。就这样,他一点点在部队的关怀下逐步成长、不断成熟。
在部队上,巴特尔由于工作成绩显著,第四年光荣的被批准为正式中共党员。入党之后,他更加积极努力的工作,勤奋、踏实的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部队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志。部队领导看见他如此努力也非常喜欢他。通过近三年时间的锻炼,巴特尔更加成熟了。1999年代表部队参加西部军事大演习,荣获团嘉奖一次、班集体嘉奖一次;2000年在部队作为班长的他又多了一份责任,关心和带领新战士尽早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他和全班战士团结一心,共同协助连队领导搞好战士的管理工作。2022年带班期间,巴特尔带领自己班组的战士代表部队驻扎喀喇昆仑山,进行高原寒区适应性训练,获得了兄弟连队的赞誉。
在诸多荣誉面前,巴特尔始终保持着军人冷静、不断进取的心态,由于工作踏实,他被部队看中,要让他转志愿兵。他没有答应,在巴特尔的心里,他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当兵期间,他常常被一个梦牵引着不断完善自己,他常梦见自己热爱的绿色军营忽然变成了家乡团场广袤的土地,那些在风里摇摆的绿色庄稼似乎在不停地召唤着自己,从那时起,2 他就暗暗下决心,做一个合格的军人,退伍后回到团场带领职工群众一起致富。
在部队锻炼成长的5年,对巴特尔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部队他学到了许多知识、学会了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也为巴特尔复员之后能够出色的完成连队交给的各项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复原回到七十七团之后,巴特尔一直在六连承包土地至今。由于他脑子活络,一心扑在种地致富上,又踏实肯干,每年他家种植的作物总是长得比其它地块的好。同时,他家里又养有牲畜,每天饲喂牲畜之后,他总会抽一定的时间看看种植、养殖的书籍、上网查看最新的农业动态,研究怎样种地可以高产增收,牲畜怎么养才更科学。他始终认为走种养结合的路子,是致富的一大法宝。因此,复原回来之后后,他经常和连队种养殖经验丰富的职工交流经验,然后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中。
多年来,由于他脑子灵活,人又年轻,一直坚持走种养结合、农牧并举的双赢道路,获得了丰富的养殖、种植经验。同时,在种地问题上,他始终坚信科学种田,连队推出新技 3 术、新经验,他总是第一个带头试用。在自己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他还把好的做法传授给他的左邻右舍,大家都交口称赞巴特尔是一个好小伙。
巴特尔家现拥有牛8头、羊50只,另外还附带养殖一些禽类。除了满足自家食用以外,还可以零星的卖一些换现钱贴补家用。今年,巴特尔的牛又下牛娃子了。天气刚一转暖,他就早早买来50只鸡雏,他有笔明白账,提前饲养,就早几个月出栏,这样就避开了大鸡集体上市的高峰期,还能卖个好价钱。这就是巴特尔,凡事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他心里永远都有本明白账,怎么发展能少走冤枉路,怎么干才最有效率。他说:“始终坚持种养结合,就一定可以致富,虽说时间有些漫长,但是,这样挣钱稳当、踏实。”
巴特尔在部队上就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好青年,回到连队参加工作,就一心扑在工作上。他认为讲究科学种田,搞好养殖业是连队职工的本分。工作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给自己充电,他知道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农业生产者,仅凭吃苦肯干是不够的,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来指导生产十分重要,他要做一个有知识、懂科学的新型职工。
第3篇:毕力格巴特尔先进事迹
毕力格巴特尔同志先进事迹
毕力格巴特尔,蒙古族,镶黄旗巴音塔拉镇巴嘎达布苏嘎查嘎查长,1968年3月出生,2022年7月入党,高中文化。
毕力格巴特尔同志是土生土长的镶黄旗草原牧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草原上,近年来,镶黄旗的气候十年九旱,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草场日益恶化、退化、沙化,牧民养畜成本逐年增加,仅靠传统畜牧业生产已经无法维持家庭生活,看到牧区现阶段的生产生活情况,毕力格巴特尔清醒地认识到一味地追求牲畜头数的经营模式只会导致草场退化日益严重,要想得到长久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靠天养畜的饲养模式,发展效益性畜牧业,走科学养畜之路。2022年,他经过考察和学习,决定带头饲养西门塔尔牛,当时,在镶黄旗饲养西门塔尔牛还没有先例,况且饲养西门塔尔牛投资大、见效慢、风险大,家里的人不支持,牧民老乡也等着看他的笑话。在这种情况下,他力排众议,毅然出栏部分饲养的绵羊,又和亲戚朋友借钱,筹款五万余元从赤峰买回20头西门
塔尔牛,牛买回来以后,就成了他的命根子,他认真学习西门塔尔牛的饲养知识,努力实践,尽心饲养,甚至多次睡在牛的圈舍中,经过精心饲养,到出栏的时候每头牛赚到了一千多元,效益十分可观。看到毕力格巴特尔养“洋牛”效益好,牧民老乡们纷纷主动找上门来请求他帮助大家养牛致富,他不计前嫌,主动分享养牛经验和技术,帮助牧民群众成立了镶黄旗巴嘎达布苏嘎查巴音锡勒牧民养殖合作社,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已吸收会员18户,截至目前,合作社良种牛发展到300多头,良种羊发展到5600只,参加牧民合作社的牧民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随着牧民群众收入的稳步增加,毕力格巴特尔在牧民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2022年他当选为巴嘎达布苏嘎查嘎查长,以一村之长的身份带领牧民群众共同致富。当选巴嘎达布苏嘎查嘎查长以后,他不计报酬、不辞劳苦、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带领大家实施巴嘎达布苏嘎查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工作,在建设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成果卓著:一是他身体力行,积极响应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号召,坚持抓棚圈建设,截至目前
已累计新建标准化暖棚3700平方米,加上原有砖木结构畜棚畜圈,现已超过了户均一处100平方米的标准;二是他依靠广大牧民群众,带头自筹资金,结合国家投资项目,克服重重困难,架通了草原深处10个浩特用电线路,实现了全嘎查牧民盼望已久的村村通电、户户用电的愿望;三是为改善嘎查交通条件,投资50万元(个人出资5万元),历时2年修筑了巴嘎达布苏嘎查至文贡乌拉苏木全长5公里的砂石路,结束了草原深处牧民群众行路难的历史。巴嘎达布苏嘎查至文贡乌拉苏木砂石路是多年来巴嘎达布苏嘎查人民的期盼,他积极争取到项目后,全程参与项目的实施,参与占用牧民草场补偿工作,多次组织嘎查牧民群众召开砂石路修建进度会议,多次走镇里、跑旗里,在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砂石路的修建工作于2022年完工,方便了嘎查200余名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四是全力促成了牧民活动中心的建成,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夯实了基础。从项目的立项争取到最后的活动中心的落成剪彩,再到活动中心的日常运转与维护,毕力格巴特尔都参与其中,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安排部署,殚精竭虑,为了项目的成功实施累病过多
次,家人和亲戚朋友都劝他歇一歇,他却说“我们嘎查基础设施起点低,牧民老乡艰苦了一辈子,有点儿小病都要到镇上旗里那么远的地方去看,从来没有看书看报参加娱乐活动的场所,养的牲畜出问题了也没有办法,却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我,现在我有机会了,一定要把这个活动中心建成建好,不辜负广大牧民群众的期望,决不能懈怠。”他的话掷地有声,牧民活动中心如期完工,投入使用,为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地方便;五是大力发展草产业。毕力格巴特尔在担任巴嘎达布苏嘎查长以后,他认真考察嘎查畜牧业的问题,由于天然草场面积有限,再加上连年干旱天气,所产牧草的数量质量不能满足正常的畜牧要求,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每年都需要购入大量草料,浪费了大量的精力资金,有些牧民群众甚至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积极探索解决办法,身体力行,筹资20万元,打深水机井,对160亩高产饲草料基地实现灌溉,此外,还种植了900多亩青贮玉米,2022年喜获丰收,基地的青贮饲料能够满足嘎查大部分牧民的生产需求,每斤0.12元价格的青贮饲料大幅度降低了嘎查牧民的饲养
成本,同时高产饲料为嘎查的集体经济带来了三余万元的收入。毕力格巴特尔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从不为个人谋取私利,时时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身为嘎查长,他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确定了“发展现代畜牧业、增加牧民收入、民主管理嘎查事务”的工作原则。工作中抓好牧民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毕力格巴特尔同志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工作下,巴嘎达布苏嘎查的嘎查经济、草原生态、牧民收入等各项指标都在镶黄旗的评比中名列前茅。
毕力格巴特尔同志2022年被评为镶黄旗青年带头人,2022年被评为镶黄旗先进工作者,2022年当选为镶黄旗第十一届党代表,2022年被评为镶黄旗劳动模范,2022年当选镶黄旗人大代表,2022年被授予锡林郭勒盟科技技术示范户称号。
第4篇:4.18延巴特尔先进事迹
扎根草原深处——
党的好干部廷〃巴特尔先进事迹之一
锡林郭勒草原美丽壮阔,一望无际。
1974年夏天,19岁的蒙古族小伙子廷〃巴特尔从呼和浩特来到这里插队,从此就在草原深处扎下了根,一干就是28个春秋。
他的父亲廷懋是1955年授衔的少将,曾任内蒙古军区副政委、政委,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廷〃巴特尔本可以选择另一条生活道路,回到城市里从政、经商,或坐办公室,但他却义无反顾地留在了草原深处,成为牧民的贴心人、致富的带头人,成为大草原上‚三个代表‛的坚定实践者、真正的草原巴特尔(英雄)。
如今的廷〃巴特尔,是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县)洪格尔高勒苏木(乡)萨如拉图亚噶查(村)的党支部书记。
一边是繁华的都市,一边是偏远的牧区,廷〃巴特尔毅然选择了后者。一次次返城的机会,廷〃巴特尔都让给了别人,他把自己的身心都留在了草原
廷〃巴特尔11岁那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时任内蒙古军区副政委的廷懋成了‚黑帮‛,被关押起来;内蒙古医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任上的母亲也未能幸免。廷〃巴特尔成了无人照顾、受人歧视的‚黑崽子‛。
在**的屈辱和磨难中,廷〃巴特尔度过了中学时代。1974年,巴特尔高中毕业了。他曾经想当兵,但遭到了拒绝。既然‚黑崽子‛当不了兵,就上山下乡吧。
那时,父亲的‚牛棚‛生活已经结束。趴在父亲用过的军用地图上,廷〃巴特尔的手指指向了地处浑善达克沙地——锡林郭勒草原深处一个叫萨如拉图亚的偏远的噶查。他知道,蒙语‚萨如拉图亚‛是月亮的意思,多美呀!
可姨父对他说:‚别去那个地方,我在那里打过土匪,那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地方。‛
‚那正好,我去了,就不回来了。‛廷〃巴特尔平静地说。
‚去吧!年轻人多吃点苦有好处。‛父亲的鼓励坚定了廷〃巴特尔的决心。
谁也没有料到,那个晚上近乎随意地那么一指,竟决定了廷〃巴特尔的一生。
1974年7月,廷〃巴特尔和40多名知青一起,怀着年青人的激情和梦想,颠簸了700多公里的路途,来到了洪格尔高勒苏木萨如拉图亚嘎查。
大草原不仅广袤,而且美丽,宁静,让廷〃巴特尔的身心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舒展和快慰。尽管生活的艰辛、交通的不便、信息的闭塞,都出乎意料;但草原的博大,牧民的宽容,抚慰着廷〃巴特尔的心灵,让他体会到了人间最纯真的情感。他说:‚到了草原,彷佛到了另一个世界。牧民对我们实在是太好了。他们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我们吃,而他们的孩子却享受不到。晚上牧民和我们都没有被子,只能和衣而卧,看到我们衣服单薄,牧民二话不说,把自己的皮袍脱下来给我们盖上,你不同意都不行。‛从那时起,廷〃巴特尔就对自己说:‚牧民对我的好,一定要报答!‛
报答的心情化作了实际的行动。打草,放羊,剪羊毛,种树,开拖拉机,巴特尔样样干得起劲,样样干得出色。不知不觉中,廷〃巴特尔成了全嘎查40多名知青的‚头儿‛,并先后担任农场负责人和林场场长,成了牧民们喜爱、信赖的‚知青巴特尔‛。
1976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国家落实政策,下乡知青可以返城了。消息传来,知青点炸开了锅,大家兴奋地说:‚终于有盼头了!‛可是,当大家得知廷〃巴特尔的父亲负责落实知青政策,热烈喧闹的气氛一下子安静下来。‚有老子当靠山,第一个走的准是廷〃巴特尔。‛
知青们开始躲避他,疏远他。巴特尔明白大家的心理,嘎查召开知青大会,廷〃巴特尔站起来只说了一句话:‚谁有指标谁可以走,没有指标我的让出来。大家留下来干,我领头;走,我把最后一个送上车!‛
知青们一个个地走了,没走的也心绪浮动,而廷〃巴特尔仍在扎扎实实地干。村乳品厂连年亏损,难以为继,巴特尔主动请缨,接过厂长的担子。白天搞生产,晚上点着蜡烛自己动手改造机器设备。有的干部想从厂子里白拿乳品,巴特尔回答:‚不行,这是集体的财产。‛一年下来,巴特尔体重掉了十来斤,厂子却扭亏为盈,赚了5万块。
这一年的11月20日,21岁的廷〃巴特尔入了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牧民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牧民‛。廷〃巴特尔融入牧民的大家庭中,就像一颗金色的种子,在博大而丰厚的草原上吸取养分,开花结果
牧区的生活不如城里舒适,牧民们对于知青纷纷回城都能理解。牧民宝音德力格尔说:‚廷〃巴特尔不回城,我也奇怪,如果换了我,有条件回城,我肯定回去了。‛
但廷〃巴特尔坚持留在草原,自有他的道理。
一年春节,已经当上副嘎查长的廷〃巴特尔回呼和浩特探亲。母亲看着皮肤黑红的儿子,心疼地说:‚巴特尔,我和你爸都老了,你回来吧,回到我们身边来。‛
巴特尔对母亲说:‚我不能回来。回城我是文盲,在牧区我算是有文化的人。再说,我一走,牧民就哭。‛
‚要不先把户口迁回来,你什么时候想回来再回来。‛
‚那怎么行呢!我已经是牧民了,得生活在草原上。牧民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牧民。‛
当他风尘仆仆回到萨如拉图亚时,闻讯赶来迎接的牧民们‚呼啦‛一下围住了他,有人冲上前来紧紧地抱住他,好像生怕他跑掉似的。热泪盈眶的巴特尔深深地感到,牧民对自己的这份深挚的感情,比什么都真实,比什么都珍贵。
母亲对巴特尔留在草原的理由将信将疑,她要亲自来草原看看究竟。
百闻不如一见。到了萨如拉嘎查,老人家才真切地感受了牧民对巴特尔的依恋之情。她对记者说:‚牧民们什么事情都找巴特尔商量,有了什么难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巴特尔,把他当成了主心骨。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不会相信的。‛打那以后,老人再也不提回城的事了。
也许是怕廷〃巴特尔会突然走掉,牧民们开始为他张罗婚事。一天,嘎查里的套马能手、巴特尔的好朋友道不钦苏荣把他拉到一旁,神情庄重地说:‚我有两个妹妹,非常勤劳,你挑一个在咱这儿成个家吧!‛
1981年底,廷〃巴特尔和道不钦苏荣的小妹妹额尔登其木格结婚了。因为工作出色,嘎查奖励巴特尔一匹带小马驹的母马,他用这匹母马换了一顶小蒙古包,这便成了他们的洞房,成了他们的家。母亲从呼和浩特赶来,看着那一顶破毡房和两双筷子、两个碗的家当,心疼得落了泪。巴特尔却笑着安慰母亲:‚没啥,别的牧民也是这样过来的。‛
牧民们见巴特尔在草原安了家,都打心眼里高兴,并公推他当领导。1983年,萨如拉图亚嘎查举行嘎查长换届选举,廷〃巴特尔差一票就获全票,但参加会议的牧民们不干了,他们拍着桌子大声喝问:‚谁没投廷〃巴特尔的票?有种的站出来!‛原来,是廷〃巴特尔想推荐更年轻、更有文化的人当嘎查长,所以没投自己的票。牧民知道了实情,才没有计较。
家风连着党风。廷〃巴特尔的成长,与良好的家风熏染密不可分。而扎根草原28年的磨砺,使廷〃巴特尔由将军之子成长为草原之子
从萨如拉图亚嘎查采访完毕,我们驱车来到呼和浩特的内蒙古军区大院,采访廷〃巴特尔的父亲廷懋老人。
老人年近九旬,精神矍铄,爽朗健谈。他早年就读山东大学,曾任学生会主席,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后来又进入北京大学学习。1936年加入党组织,1937年参加八路军。
应当说,廷〃巴特尔的成长和成就与家庭的教育影响密不可分。但廷懋老人谦逊地说:‚廷〃巴特尔不是我们培养的,是草原培养了他,是牧民培养了他,是党培养了他。我对孩子谈不上多少教育,如果说教育,那就是家庭的影响。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比别人高贵,人民永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被打成‘黑帮’后,对我和家人最好的还是那些普通老百姓。因此,一个人要想一辈子站得稳,就要永远和老百姓息息相通。在我这个家庭,我特别强调这种思想意识。比如,我们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爱劳动。平时家里修修补补、敲敲打打的活儿,都是自己干,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品质。‛
‚此外,我也常常给他们叨咕:一不要依赖父母,那是没有出息的表现,路要自己走,事业要自己干;二做人要有一点‘傻气’,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得失,不要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人谁都不喜欢;三要注意强壮身体。‛
像所有的父亲一样,廷懋将军也时常惦记着自己的儿子,也曾经去草原看望,但每次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从不惊动当地的领导。草原的路不好走,汽车在沙窝子里爬了窝,牧民们知道后骑马赶来推车。‚人民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廷懋老人深有感触地说。谈起儿子巴特尔留在草原的事,老人说:‚有人不理解巴特尔的选择,似乎高级干部的子女留在草原不可思议,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牧民需要他,需要就是价值嘛!他在牧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自己的价值,那为什么非让他回来不可呢?‛
老人接着说:‚我退休的时候,北京军区在北京八大处给我盖了房子,还可以带一个子女进京就近照顾我。我问巴特尔愿不愿意跟我进北京,他表示不愿离开草原,我就把北京的房子退了。这个时候他完完全全成了一个牧民,与嘎查牧民兄弟的感情更深了,事业也发展起来了,心情舒畅,日子过得不错。他的选择我很理解,我欣赏我的儿子。‛
问及对巴特尔的宣传有什么建议,廷懋老人说:‚这个宣传有必要,走的是正路,弘扬的是正气。但是,宣传要实事求是,不要拔高了。其实人都有缺点,巴特尔也不例外。‛
‚实事求是,不要拔高了。‛说得多好,我们铭记着老人的叮嘱。(人民网呼和浩特6月23日电)
牧民的贴心人——
党的好干部廷〃巴特尔先进事迹之二
廷〃巴特尔(右)与嘎查长那松陶克陶一起了解柠条生长情况。吴坤胜摄
2022年1月,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席卷了锡林郭勒草原。飞雪挟着扬沙织成一张污浊的大网,铺天盖地而来。白魔肆虐,天昏地暗,廷〃巴特尔心急如焚:嘎查牧户人畜怎么样了?有没有毡包被风雪吞没?有没有断粮断柴的人家?有没有人畜被困在风雪中迷路的?想着想着,廷〃巴特尔再也坐不住了,顾不得妻子的劝告,顾不得生命的危险,开着自己的客货车,冲进了暴风雪中。
凭着对嘎查一沟一壑的谙熟,凭着对每一户牧民的惦记,廷〃巴特尔就像天外来客一样出现在一户户牧民的家里,为身处险境的牧户们送来了粮食、草料,送来了党对群众的关怀。牧民们感动得说不出话,心中却在庆幸自己的嘎查能有这么一位好书记、贴心人。
‚做人要正,做事要公,做官要清‛
1993年,廷〃巴特尔当选萨如拉嘎查党支部书记,成了村里的‚一把手‛。廷〃巴特尔之所以受到嘎查牧民的衷心拥戴,不光是他作为高干子弟留在草原不回城,更重要的是他党性强,人品好,脑子灵,有能力带领大家发家致富。
八十年代初,村里分自留畜时,廷〃巴特尔定了一项政策:知青不能养自留畜。当时知青只剩他一个人了,这个政策实际就是管他自己的。当时,一头牛才合三四十元钱,如果凑点钱,买上十来头牛,轻轻松松一倒手就能赚上几十倍。但廷〃巴特尔自断财路,没沾集体这个便宜。
1983年村里实行草畜双承包,承包的结果,嘎查长廷〃巴特尔的牲畜最少,草场也最差。1996年重新划分草场时,草原局的同志为补偿巴特尔的损失,把靠河边的好草场划给了他,他发现后坚决换了过来。照他的话说:‚做官就不能让牧民吃亏,宁可亏自己,也不能亏了牧民!‛
这次重新划分草场,上面派来的测绘人员放下一张图纸就走了。廷巴特开着自己的客货车奔波了一个月,上沙梁,趟大河,照着图上的地址,一家一户地丈量,硬是用25天的时间做完了别的嘎查需要5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完成了,可他那辆客货车却差点报废了。
鉴于牧户过去常因草场划分不均发生争执,每次调解都得到旗里找划分图。为解决这个问题,廷〃巴特尔晚上挑灯夜战,自学测绘知识,白天开车、骑马实地测量。几天后,一幅1:5万的精确的萨如拉图亚草场划分图问世了。图上,草场划分、水井位臵、牧民住址,河流和树木分布,都标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有了精确的划分图,牧户再也没有为草场划分发生争执。廷〃巴特尔也借助这张图对村里的发展进行规划。
萨如拉图亚嘎查面积437.5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新加坡,村干部开展工作需要交通费用,同时还要招待各方面的客人。但巴特尔上任以来,嘎查帐面上却没有一张汽油票和汽车修理费单据,招待费的单据也只有50元钱。是干部没开展工作?不是。车是用了,用的是干部自己的车;油是耗了,花的是干部自己的钱;客人也招待了,吃的是干部自家的饭。洪格尔高勒苏木党委书记宝力嘎对记者算了一笔帐,他说:‚这四年,我个人去巴特尔家商量工作至少有200次,不算吃饭,光是喝奶茶,就有600碗,每碗3毛钱,合计就是180元。大家想想,算上其他各方面领导和客人,廷〃巴特尔一家光是招待费,就要花去多少钱?‛
为公家花了多少钱,廷〃巴特尔从不记帐,而嘎查的帐目却是一清二楚。嘎查的钱由正副嘎查长和廷〃巴特尔三人共管,一人当会计,一人干出纳,一人管现金。牧民大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向牧民公布帐目,廷〃巴特尔还规定:哪个牧民都可以查帐,不用申请,不限时间。‚牧民需要什么,他就琢磨什么‛
采访中,记者询问牧民:‚廷〃巴特尔这个人怎么样?‛牧民的回答不约而同:‚好。‛
‚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怎么办?‛牧民的回答也不约而同:‚找廷〃巴特尔。‛
作为嘎查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时刻牢记着为牧民服务的宗旨。他说:‚对‘三个代表’的要求,我用最实在的话跟牧民说,主要的还不是说,而是从实处做,做好了不用多说。‛
廷〃巴特尔头脑灵敏,勤奋好学,一年四季,脑子不停,手脚不闲。凡是牧区生产、牧民生活需要解决的问题,他都学习,都钻研,都琢磨。大到设计房屋、暖棚,修理汽车、拖拉机、摩托车、收割机、电视机和其他牧业机械,小到做家俱、马鞍子、蒙古袍、水桶、腰带、被褥、棉衣,他都会,就连治个小病小灾的,他也会。牧民找他帮忙或跟他学习,他从来都是二话不说。二十多年来,廷〃巴特尔到底帮助牧民做了多少事,谁也数不清。由于土质沙化,在草原打井十分危险,常常出现安全事故。廷〃巴特尔认真琢磨,发明了一种用水泥管逐渐下移的打井法,既安全又提高了速度。
在萨如拉图亚,廷〃巴特尔就像一位事事操心的‚家长‛,牧民们娶妻生子、购买机具、牲畜出栏,找他;俩口子吵架、孩子不听话,找他;甚至有个头疼脑热、小伤小病,也找他。在牧民心目中,廷〃巴特尔不仅是支部书记,也是农艺师、技术员、赤脚医生,不仅是老人的好儿孙,也是同龄人的好兄弟、年轻人的好长辈。牧民们觉得,有事找廷〃巴特尔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廷〃巴特尔自己也说:‚这些事,我不管谁管?‛
一次,一户牧民家的小女孩儿哭得背过了气,家长以为孩子死了,急得大哭。正在附近的廷〃巴特尔听到哭声急忙赶了过来。
‚咋了?‛
‚孩子死了!‛孩子父母哭泣着说。
摸摸还有脉,廷〃巴特尔急忙用白酒揉搓孩子的胸口和脚心,然后倒提小腿,敲打后背。孩子突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孩子父母又惊又喜,要给恩人磕头,廷〃巴特尔拉起夫妻俩,说:‚孩子是暂时昏过去了,现在好了,快好好看着孩子吧!‛
如今,这个女孩儿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扶贫帮困是党员的义务,更是书记的责任‛
靠着党的好政策,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廷〃巴特尔成了嘎查的富裕户,家里客货车、摩托车、电视机、电话机、搂草机、收割机、青贮粉碎机等等,一应俱全,还盖起了4 间大瓦房和两处库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己富了,但廷〃巴特尔从未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和支部书记的责任:带领牧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扶贫帮困是党员的义务,更是书记的责任。‛
萨如拉图亚嘎查地处沙地与沙漠的结合部,曾是全苏木生态条件最差、经济最落后的嘎查。1983年草畜双承包时,嘎查有1.4万头牲畜,由于经营不善,加上自然灾害,到1993年只剩下7000头,人均收入不足700元。一些牧民把分到手的牛羊换了钱,没几年就坐吃山空,成了贫困户。
对于贫困牧民,廷〃巴特尔总是热情地给以帮助和扶持。他自家的草料、蔬菜、草籽、树苗,只要牧民打声招呼,想拿什么拿什么。记者一路采访的十几户牧民,几乎都得到过廷〃巴特尔的扶助。有人估计,这几年来,廷〃巴特尔为牧民搭进去不下10万元。
他还动员富裕户特别是党员富裕户,与贫困户结对子,以富带贫,共同致富。他自己带头扶持两户贫困户。一户男主人已故,只剩下女主人和三个孩子,无依无靠。廷〃巴特尔为他们盖起两间房,送给他们几十只羊。如今,这家已有牲畜上百只,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30多岁的大巴特尔家里贫困,没有牲畜,只好外出打工。廷〃巴特尔对他说:‚你回嘎查来吧,在外面我们没法帮你。‛大巴特尔回来了。廷〃巴特尔从嘎查拨给他100只流动扶贫羊,还为他申请了一笔扶贫款,帮他盖起两间房,又花了几天时间为他设计了一座适合沙漠地区又便于搬迁的活动式暖棚,然后亲自到苏木选购材料,用自己的车运到大巴特尔家帮他搭建。在廷〃巴特尔的帮助下,大巴特尔摆脱了贫困。去年苏木遭遇大雪灾时,大巴特尔家的羊安全过冬,无一死亡。
先治懒后扶贫,评比式扶贫讲条件
不要以为廷〃巴特尔的扶贫是无条件的,恰恰相反,他对于扶贫是很讲条件的。
观念的转变源于一次扶贫的失败。
嘎查里有一户人家,女主人和五个孩子都是高中毕业,有文化,可就是不爱干活,穷得家徒四壁。旗里给她家200只扶贫羊,可过了两三年剩下不到60只,问她怎么回事,她竟振振有词:‚你们没给种公羊,怎么下羔子?‛
既然这个态度,旗里不再扶持,把羊收了。
廷〃把特尔当了书记,她又找上了家门。廷〃巴特尔给了她家100只流动扶贫羊。一个月后,苏木来检查,那100只羊不见了。原来,都被她转包给了别人,她一家人什么也不干,坐在家里拿转包费,还辩解说:‚放羊多累呀!‛
廷〃巴特尔生气了,把羊收回嘎查。但让廷〃巴特尔没有料到的是,没了扶持,这户人家反倒白手起家,自己干起来,现在已经有了50多只羊。
这件事触动了廷〃巴特尔。他和嘎查干部商量决定,先治懒后扶贫,今后扶贫不能白给,也不再把嘎查的扶贫羊无偿分散于众多贫困户,而改以承包的形式每年集中扶持两户。每年的羊毛收入和50%成活的羊羔归承包户所有。这两个承包户要通过评比产生,廷〃巴特尔设定的评比项目包括:是否主动交税、是否积极参加集体劳动、是否积极参加嘎查会议、是否酗酒、是否占用别人草场、是否送孩子上学、是否重视家庭卫生、家庭和邻里关系是否和睦,等等,做得好加一分,否则减一分,分数最高的两个贫困户可以得到一年的扶持。
促人上进、用心良苦的‚评比式扶贫‛,不仅激发了贫困户经营的责任感和致富的主动性,使一些贫困户走出了困境,而且带动了嘎查风气的好转,提高了牧民的文明修养和精神境界。
由这种全新的扶贫思路和扶贫方式,我们不难看到廷〃巴特尔——一个草原嘎查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
草原的建设者——
党的好干部廷〃巴特尔先进事迹之三
在廷〃巴特尔自己承包的草场里,他种植的柠条已近两米高。他希望牧民们都能划片围封轮牧,种草种树,让草原恢复生机。吴坤胜摄
廷〃巴特尔是平凡的,黑红的脸庞,粗糙的双手,朴实的举止,与普通牧民没有两样;廷〃巴特尔又是非凡的,在他的身上,有着普通牧民所不具备的素质:敏锐的头脑,长远的眼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紧跟时代的思想观念。
他比别人更早地看到了草原生态面临的问题,看到了现行生产方式的弊端,看到了牧民生活方式的缺陷;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结合嘎查实际,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带领牧民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牧民致富并行不悖的路子。这对于一个文化不高的基层嘎查支书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
这一切,都根源于一个草原之子对草原母亲深挚的爱。
廷〃巴特尔,不仅是党的好干部,牧民的贴心人,也是一位新时代的草原建设者。
‚草原是我们的命根子,也是子孙后代的命根子‛
草原在逐渐沙化,这是草原人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
1983年草畜承包后,由于牧民致富心切,过量养畜,草场超载,加之气候连年干旱,草原沙化日益严重。廷〃巴特尔说:‚1974年,我到阿巴嘎旗,记得我骑马到旗里去的时候,一路上草稍扫着膝盖。可现在呢,有些地方草短得连老鼠的肚皮都遮不住了。1975年的时候,科研部门调查,阿巴嘎旗有七百多种牧草,到了2000年只剩下二百来种。草原生态不治理实在是不行了,要是再过十几年二十几年,这儿变成一片荒漠,我们怎么向子孙交代呢?!‛焦虑之情,溢于言表。
2000年底到2022年初,连刮几场沙尘暴,阿旗许多地方沙进草退。廷〃巴特尔的草场却因祸得福。他的草场牧草繁茂,从相邻嘎查刮来的浮土,被吸附在草根下,足有半尺厚。据专家介绍,沙地自然育生的表层浮土,一千年才积存一公分左右。几场沙尘暴下来,廷〃巴特尔的草场集大自然数千年所赐沃土于一刻,来年牧草的长势可想而知。可是,廷〃巴特尔的心情不喜反悲,因为他知道,自己得到的好处恰恰来自人家的损失,怎么高兴得起来!如果不能遏制草原沙化的大趋势,那么沙化与贫困势必形成恶性循环。
形势逼人。‚过去的头号任务是计划生育,现在计划生育不难了,保护草原生态已成为今后的头等大事,草原是我们的命根子,也是子孙后代的命根子!‛这是廷〃巴特尔发出的呼吁。
‚拿出办法来,干出样子来‛
草原要保护,牧民要致富,这是一对矛盾。怎么解决呢?智慧的廷〃巴特尔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改革现行的畜牧生产方式。他的方法是用围栏将草场分隔分为六到八个区,其中四个区实行四季轮牧,一到两个区禁牧,一到两个区种植树木和青贮饲料。轮牧、禁牧可使大部分草场得到休养生息;种树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种植青贮,则可以减少对牧草的消耗,为轮牧、禁牧提供条件。自从当了支书,廷〃巴特尔就开始推广新的畜牧生产方式,逢人必说,逢会必讲,苦口婆心,不厌其烦。
但改革从来就不会一帆风顺。建立围栏需要投资,有的牧民舍不得投资,把挣来的钱都缝在绵裤里,廷〃巴特尔劝他们放手投资,以钱生钱;但牧民是很实际的,在见到效益之前,很难让他们积极行动起来。有的牧民说:‚自家的草场,自家的羊,爱怎么放就怎么放!‛‚搞围栏?谁爱围谁围!‛
廷〃巴特尔意识到,不仅要拿出办法来,还得干出样子来,让事实说话。他把自己承包的6000亩草场用围栏分为六个区,实行四季轮牧,外加种树、种青贮、打井、补播草籽,还在房后建起了暖棚,夏季种菜,冬季接羔。
效果很快就出来了。原本是嘎查沙化最严重的草场,变成了全苏木最好的,牧草不仅够用,还有富裕。草好,牛羊发育就好,膘情就好。别人家两头牛卖800元,廷〃巴特尔家一头牛就卖了1200元。牛一般4岁开始生犊,每年只生1胎,而廷〃巴特尔的牛3岁开始生犊,而且一年生两胎,年初、年底各1胎,一年下来37头牛竟生下52个犊。牧民们不敢相信,但事实就摆在面前。
草好了,动物也多了。廷〃巴特尔的草场上,出现了狐狸、狍子和獾,生态日益好转。
事实比理论更能服人。牧民纷纷照着廷〃巴特尔的样子干起来。新畜牧方式推广的结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3000多元,嘎查草原生态明显改善,防灾抗灾能力大大增强。在前年年冬天去年春天的特大雪灾中,萨如拉图亚嘎查没有损失一头牲畜。看着别的地方一片片倒下的牛羊,牧民们信服地说:‚跟着廷〃巴特尔书记干准没错。‛
在廷〃巴特尔的影响下,嘎查的多种经营也逐步开展起来。富裕户樊海把自家的牲畜卖掉,成了养鱼专业户,使5000多亩草场得到保护。
‚蹄腿理论‛和‚植树专家‛
牧民们从新的畜牧方式中尝到了甜头,但廷〃巴特尔并不满足,他又在考虑解决新的难题。
萨如拉图亚嘎查的牲畜以绵羊为主。牧民的求富心理导致过量繁育羊羔,使草畜矛盾十分突出。怎么办?廷〃巴特尔对羊和牛进行了比较:一般情况下,5只羊的售价与1头牛相等,但5只羊是20只蹄,1头牛只有4条腿,前者对草场的破坏显然更大。为此廷〃巴特尔毅然进行牲畜结构调整,忍痛将自家的几百只羊处理掉,改养200余头牛。
妻子不理解:‚咱家的青贮、饲草每年可收几十万公斤,再养千八百只羊都没问题,为什么都卖掉了?‛
廷〃巴特尔解释说:‚咱家的饲料是没问题,但草原不堪重负,需要休养生息,我得给大家带个头。‛ 从此,廷〃巴特尔逢人就宣传他的‚蹄腿理论‛:‚1000只小畜有4000只蹄,200头大畜有800条腿,收入一样,可哪个对草场破坏大呢?‛他还补充说:‚羊吃草根,四蹄刨草,牛不吃草根,吃饱了就爬在草地上倒嚼,还是养牛好。‛
已经从廷〃巴特尔的建议中得到实惠的牧民,很快接受了他的‚蹄腿理论‛,纷纷卖羊买牛,嘎查牲畜结构逐步调整,牲畜数量不断压缩,而牧民收入却看涨,2000年嘎查人均纯收入上升到3800多元。到记者前去采访时,嘎查的羊已所剩无几了。
草原的退化,使当过林场场长的廷〃巴特尔对植树更加重视了。
为了种好树,他在自家院子附近建了一片苗圃试验地,凡是能弄到的树种,他都要试种一下。2000年,廷〃巴特尔与妻子在河边按正常深度种植了1000余棵插条,在另一处又深埋种植了一片插条。天旱无雨,他却叮嘱妻子不要给树浇水,以便检验插条在原始状态下的生存能力。试验的结果,正常种植的插条几乎全部枯死,而深埋的插条全部成活,深埋插条从土下30公分处生根,再往下的部分成了吸取水分的吸管儿。妻子埋怨他怪人做怪事,廷〃巴特尔笑着说:‚我亲自做过试验,心里有了谱,再向牧户推广时,不就避免了损失?自己损失点、累点,怕啥?‛
2022年春,旗林业局准备招标搞一个生态项目,廷〃巴特尔听说后急忙前去争取。技术人员来嘎查一看吃了一惊:只见牧草过膝,满目青翠,黄柳、红柳、沙棘、爬地柏随处可见,沙地围封全面启动,植树造林初具规模;而相邻的另一个嘎查却是枯黄一片。
旗林业局局长心里有数:资金投到萨如拉图亚嘎查不会打水漂。不久,两个黄柳采条基地、一个爬地柏基地,3 个占地1.8万亩的项目区在萨如拉图亚嘎查落户了。
天公作美,一场透雨淅淅沥沥下了两个多小时。令人惊奇的是,仅一河之隔的另一个嘎查却滴雨未下。牧民们服气地说:‚廷书记让咱们保护生态环境,这话一点都不差!‛
‚做新时代的新牧民‛
廷〃巴特尔深知,改善牧民生活,不光要增加收入,还要丰富精神生活,养成文明风尚。他对记者说:‚当年我刚到嘎查插队时,为了使自己像个牧民,故意把自己弄脏弄黑;现在反过来了,我这个当支书的,要带头做新时代的新牧民。‛
牧民豪爽好饮,但喝酒过量害了身体,误了事,还不文明。有的牧民用羊换酒,越喝越穷。有一个当民兵的牧民,醉酒后开枪自杀。廷〃巴特尔深受震动,开始反对酗酒,自己带头戒酒,一有机会就宣传酗酒的危害。开始,遇到的阻力不小,特别是草畜承包后,有的牧民天天喝酒,还向廷〃巴特尔叫板:‚我又喝酒了,你怎么着?喝你家的酒了?‛尽管如此,廷〃巴特尔还是坚持不懈地反对酗酒,渐渐的,牧民被他的好心和诚意打动,听从了他的规劝。现在,萨如拉图亚嘎查没有一个酗酒的牧民。
廷〃巴特尔知道,除陋习与树新风要并举,两者相辅相成。他与支部成员商量决定,每月开一次嘎查牧民大会,会后举行交谊舞会。牧民不会跳,廷〃巴特尔就领着妻子专程到苏木学了两个晚上,回来传授推广。后来又把舞会发展成晚会,开展演唱跳舞比赛、技巧展示、男女混合特技赛跑、击鼓传花等等,草原的夜晚不再寂寞,牧民之间的隔阂在娱乐中化解。
为在牧民中树立讲卫生的新风尚,廷〃巴特尔别出心裁地规定:今后凡是不收拾家的,奖一把笤帚;不洗脸的,奖一块香皂;随处乱吐的,奖一个痰盂……当然,直到现在,没有一户牧民得到这种‚奖励‛,但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却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来了。
廷〃巴特尔把交税看得很重。有一年,得知有几户牧民没交税,他在牧民大会上宣布:‚有几户没交税,再给几天宽限,还不交,就点名了。一上黑名单,以后的扶贫、救灾物资、草料都没你的份了!‛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狠,廷〃巴特尔的回答是:‚不交税就是对国家不尽义务,都不交税,国家咋办?‛尽管态度严厉,还是留有余地。一个没交税的牧民私下对他说:‚没交税的有我,没点我的名,很给面子了,以后再也不这样了。‛现在的萨如拉图亚嘎查,交税不用督促,牧民们都是提前一两个月主动交税。
牧民不仅向国家纳税,也热心公益。只要有修路、植树等义务劳动,牧民都踊跃参加,有的牧民甚至全家上阵,以致廷〃巴特尔不得不宣布:谁家不留人看管牛羊,要扣分!苏木拉长电、搞程控电话、建有线电视网、修派出所,萨如拉图亚嘎查的牧民自愿捐助了七万多元。
功夫不负苦心人。当年生态条件差、贫困落后的萨如拉图亚嘎查,如今已变成了生态改善、文明富裕的嘎查。这与廷〃巴特尔的辛勤努力密切相关。但他诚恳地对记者强调:‚功劳决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家的。许多人做得比我多,比我好,比如嘎查长那松陶克陶,他话不多,但干得多,贡献大。‛
‚我不愿做都市里供人观赏的花卉/只愿做浑善达克沙地的一棵小草/为牧民遮挡一丝风寒/为草原增添一点绿色/为祖国大地减轻一点沙尘暴的袭扰……‛
这是廷〃巴特尔写下的诗句,也是廷〃巴特尔壮美人生的诠释,更是他扎根草原28年的真实写照。如今,廷〃巴特尔正和萨如拉图亚嘎查的牧民兄弟一道,续写着大草原上更美丽的新诗篇。
第5篇:马廷献先进事迹材料
润育未来,情满人间
----马廷献先进事迹材料
“夕阳无限好,奉献德为高”。年逾古稀的关工委成主任马廷献就像那美丽的夕阳,把光和热奉献给人民,更像那老黄牛,在关心下一代的沃土上,在育人的田野里,辛勤耕耘,播种希望,收获幸福,用汗水浇灌着未来之花。
马廷献同志,19xx出生,中国共产党员。现任大马镇关工委主任,兢兢业业服务于教育培养下一代的工作。担任无职、无权、无钱的关工委工作,他从不叫苦、不喊累,敬业奉献,扎实肯干,一心为公,一心为人民,无怨无悔,无私奉献,为关工委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突出成绩。
马廷献同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一、勤于学习,注重调研
学习可以使人保持年轻。马老在退休以后,并没有停止学习,他始终参加学校关工委会议和学习活动,并通过广播、电视、读书看报等途径,学习“十九大”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密切关注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学习关工委的文件会议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了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他经常和家长、学生、群众、工作人员了解畅谈,共同探讨年轻人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新问题,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尽心尽力、无私奉献 为了做好关工委的工作,他总是以“走出去”的工作方式深入村里、学校等地检查调研关心下一代工作。丁鹏鹏是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父母离异,她和奶奶靠身体较差的父亲在外打工维持生活。奶奶体弱多病,患脑血栓后遗症,走路困难,靠药维持,平时祖孙吃住都难支撑。马老在孩子上学时的路上认识了他,得知他家中情况后就一直放心不下,经常去她家里走走,时常帮助做些什么,解决生活中一些困难,孩子上学有些费用马老师经常解囊相助,常为孩子买学习用具衣物等。
他和学校沟通,对贫困生、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登记,经常组织爱心资助捐献活动,为这部分孩子解决一些生活学习上的困难。使这些孩子都能安心快乐的和其他孩子一起完成学业。
三、保持本色、不忘初心
马老爱党爱国,热爱家乡,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坚持党性原则,在工作和生活中敬业勤政、廉洁奉公、为人正派、作风扎实、处事公道,处处以党纪国法严格规范和要求自己,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多次荣获关工委先进个人称号。在工作中经常与下级成员座谈,并认真听取镇关工工作汇报。然后会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各镇关工委下步工作陈述自己观点,并结合镇经济社会的发展谈自己的经验,因此深受镇领导的敬重和爱戴。
四、言传身教、育好后代
马老一贯保持艰苦扑素、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夫妻恩爱、助人为乐的良好家风传统。家庭关系融洽,长辈热心关爱晚辈,晚辈尊重孝敬长辈,与老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与邻里和睦敬重,从未发生过矛盾纠纷,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模范带头的行动,为下一代作出了榜样。在对亲属子女的教育中,他常用“言必行,行必果”教育子女要诚信做人、诚实做事。不但严格要求晚辈努力工作,谦虚好学,并主动团结、尊重和关心同志、同事、同学,还时常提醒要求子女要讲正气,扬新风,支持单位工作,处理好家庭、邻里关系,争做“五好家庭”。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时事形势教育、十九大精神教育,让他们好好学习,多学科学知识,多掌握社会服务技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青春热血。
马老放眼未来,情系下一代,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默默地奉献着力量,以夕阳之躯托起祖国的朝阳,让自己的晚霞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第6篇:宋良廷同志先进事迹
宋良廷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宋良廷,男,57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车疃村党支部书记。该村地处县城北2.5公里,全村共有521户、2118口人、4000亩耕地,47名党员,202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306元。他所带领的村党支部自1997年以来连续13年被县委评为红旗党支部,2022年分别被省、市、县委评为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党支部,2022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邯郸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他的先进事迹。
一、扎实肯干,做青年人的楷模。他参加工作以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在各个岗位上,树立自己奋斗的目标,向时代先进模范学习。他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还积极向老同志、老党员、群众学习社会知识,尤其是学习岗位知识,多方面丰富自己,刻苦的学习提高了自己工作能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从来不放松自己,把每项工作都做到极致,受到全村党员群众的尊重和爱戴。
二、抓班子,扭住关键带队伍。在当选为车疃村支部书记后,他带出了一支素质高、作风硬、能力强的党员、干部队伍。首先,加强学习提素质。通过上党课、电化教育、聘请专家到村授课等方式,广泛深入学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科技知识等内容,使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其次,建章立制抓规范。先后制定了党支部班子议事、党员学习培训、重大事项公开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三,开展活动树形象。通过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
1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保持了先进性,在广大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三、抓规范,恳谈例会显成效。他和村支部成员坚持每周一晚上召开干群恳谈例会,雷打不动,村里的大小事情都要拿到干群恳谈例会上说道说道。他谱好了三步曲:一是会前准备。即每次恳谈会前由村支部确定1—2个议题;二是会中引导。即主持人注意引导与会人员围绕议题展开讨论,做到不跑题;三是会后落实。对重大事项的落实和重要问题的解决,定期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2022年10月,在上级基金会的支持下,该村决定建一幢教学楼。经预算,教学楼总投资48万元,有8万元的资金缺口,借又借不到,向群众摊派又违反政策,这下可愁坏了他。后来,把这件事拿到干群恳谈例会上,征求大家的意见,寻求解决途径。经过讨论,最后一致认为大家的事大家办,由村干部群众集资解决。不到三天时间,干部集资5万元,群众集资3万元全部到位,使这一难题得到解决,工程顺利施工。
三、谋发展,围绕中心作文章。在他的带领下,在经济发展方面,年年都有新举措,年年都有新发展。先后投入28万元,打深浅机井7眼,埋设防渗管道2200米,架电1500米,修开发路10000多米,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2022年初,他经多方考察,敏锐的感觉到花卉苗木的发展前景广阔,效益也比种蔬菜大棚高的多,便组织部分群众到县常青花卉基地、河南鄢陵等地参观学习,迅速调动了群众发展花卉苗木的积极性。
四、干实事,勤政为民树形象。在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中,他和党支部班子成员全部盯在工地上,没日没夜,人累瘦了、晒
黑了,但没有一个退缩的,受到群众的一致赞扬。宋良廷主动拿出自己省吃俭用的3万元积蓄,为创建工作垫资。村党支部一班人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根据该村人口多居住面积大的实际情况,他和村“两委”干部反复讨论,在采取群众同意和上级部门支持的情况下,决定整体搬迁,该工程从2022年开始,在村南建起了4栋五层高标准住宅楼可容纳120户入驻村新居,成为馆陶县新民居建设第一村。2022年重新谋划启动了车疃社区建设工程,目前正在紧张建设,建成后必将成为邯郸东部新民居示范村。2022年底,车疃群众自发敲锣打鼓送来了两面锦旗,上面分别写着“德政之典范、干部之楷模”和“建设新民居、造福全村人”,这是车疃村群众对他和党支部一班人最好的评价,最高的奖赏。
第7篇:成廷洲——先进事迹材料
坚定信念
勤奋务实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成廷洲同志事迹材料
成廷洲年近四十,作为公司的一名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员工,该同志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始终如一,任劳任怨,工作积极认真,勤奋刻苦,能较好地完成所接受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份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该同志政治思想觉悟较高,在日常生活和平时的工作中,该同志始终坚持不断的学习党的政策文件、会议精神,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坚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他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好学上进,为人诚肯谦和,一直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出色的工作成绩在本职岗位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
一、坚持学习,坚定信念,树立党员形象
成廷洲同志政治思想觉悟较高,在日常生活和平时的工作中都积极上进好学,入党过程前后经历了十多年,他对党忠诚,对党的事业追求始终如一。他刚踏上工作岗位就递交
-1款;现在他所在的项目地处西乡县堰口镇,恰逢当地一位7岁的小学生身患淋巴癌,治疗需要很多费用,他就在项目党支部安排下带头捐款,又在项目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和办公室2位同志利用休息时间跑生活区、工地为患病的小学生募款治病。这就是他——一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二、勤奋务实,灵活机动,尽心尽力做好每份工作 在公司十天项目,成廷洲身为文安部长,但由于施工前期工作的需要,根据项目领导的安排,他在兼顾文安工作的同时把大多的精力放在了项目的协调征地拆迁工作上。
大家都知道,公司十天项目是跑步进场的,08年10月15日进驻工地,08年11月11日重点工程泾洋河特大桥桩基在全线第一家开始施工,08年11月17日全线施工动员大会在泾洋河特大桥施工现场顺利召开。为什么各项工作能进展得如此快如此顺利呢?这其中有很大的成绩得来于项目前期的协调征地拆迁工作,本来十天高速公路是提前开工的,刚进场时,当地的协调征地拆迁机构才刚建立,拆迁宣传工作都没到位,要保证施工快速推进,可想当初协调征地拆迁工作任务是如何之重、工作强度是如何之大!但他在项目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不等不靠,理清关系、明确思路,既节约成本又要讲究时效,充分了解当地民情,尊重地方政府和百姓,-3会和随后的安全大检查,临时领命,项目领导要他全力以赴完成项目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和安全体系资料的制定和业主、监理的报批手续等工作,“时间是挤出来的”这句话他深有体会,那几天里他是挤出时间来睡觉、吃饭的。11月17日,全线施工动员大会顺利召开;11月18日,省交通厅质检站专项安全大检查,对项目的安全工作内外业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驻地办监理尤为赞赏,几次推荐相邻标段过来参观借鉴。在以后的时间里,他根据组织上的工作安排,尽心尽力,一方面协助抓协调工作,一方面抓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为确保项目施工的安全,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安全责任制,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加大文安巡查处罚力度,对安全生产工作实行重奖重罚,实现了项目开工至今安全生产0事故。
这就是他——成廷洲同志,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日复一日默默无闻地续写着一名路桥员工、一名党员的人生历程。
二00九年六月
第8篇:付华廷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就是拼上身家性命 也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甘南县兴十四镇兴十四村党委书记付华廷
付华廷,男,66岁,甘南县兴十四村党委书记,先后当选第五、六、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十七届三中全会列席代表,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层干部标兵,全国乡镇企业家终身成就奖,全国生态文明十大楷模、全国三农模范人物等荣誉称号。
自1970年担任兴十四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付华廷始终坚守“就是 1 拼上身家性命,也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誓言,带领父老乡亲使元劲拼命干,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把兴十四村由刚建村时的“三无村”、“三靠村”,发展成为幅员4.2万亩,人口11600多人,人均收入7.6万元,拥有22亿元总资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兴十四村被誉为 “我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龙江第一村”,被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赞为“黑土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一、拼死拼活抓发展,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付华廷同志始终把“不让一人受穷,不让一人掉队,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最大的政治追求,40多年如一日地带领兴十四村民艰苦创业,实现了共同富裕,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职业化的正确道路,使农民离开土地没有离开家乡,彻底解决了很多地方都存在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无人管问题,保证了兴十四村和谐、稳定发展。一是农业生产实现了现代化。多年来,通过带领全村村民改土造田、兴修水利、购买农机和造防护林等措施,彻底改变了兴十四人靠天吃饭的历史。先后购置大型喷灌100多台套,耕地实现100%高效、节水喷灌。建设了全省一流的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拥有大型农业机械500多台(套),投资建设了黑龙江(兴十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建成万米智能温室1栋、实验控制中心2543平方米和1331栋温室大棚。兴十四全村2.4万亩耕地只有2%的村民从事种植业,98%的村民进入村办企业成为产业工人。二是工业经济实现了产业化。在发展畜牧业积累了资金之后,付华廷带领乡亲们又办起了小酒厂、罐头厂、乳品 2 厂等村办企业,2022年,富华集团华冠科技股票A股在上海成功上市,募资1.38亿元。目前,兴十四村有五个投产项目,即与温州海螺集团合作的酶制剂生产项目、与北京科为博生物科技公司合作的微生态制剂生产项目、与郑州泽润集团合作的水稻精细加工项目、杂粮加工项目和有机肥生产项目。2022年,农产品加工项目产值达到4亿多元,带动就业2000多人。三是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了多元化。一二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兴十四村投资建设了村史展览馆、村民别墅群、影视拍摄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森林防火观光瞭望塔等30余处旅游观光景区,2022年共接待来自八方的游客15.3万多人,旅游等第三产业收入达到3240多万元。
2022年以来,省委发出了“向兴十四村和付华廷同志学习”的号召,并多次举办付华廷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兴十四村已被中组部、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被黑龙江省委确定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被齐齐哈尔市委确定为全市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培训基地。
二、一身正气带队伍,无私奉献树好形象
“农民要想富,必须要有坚强党支部”。40多年来,付华廷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严于律己做表率。付华廷同志始终坚持“三不图”,一不图当官,二不图发财,三不图出名。他每月从工资3000元里拿出1600元,交给村小学买书买本、买教学用具,还多次向贫困学生和灾区捐款,累计捐款20多万元。市、县几年来给付华廷的招商 3 引资奖金、劳模补助等达266万元,他一分钱没要,全都交给了村里用于公益事业。二是一身正气带队伍。付华廷对自己和党员干部“约法三章”,请客不到、送礼不要、家属和亲友不搞特殊化。每个班子成员都做到了严于律己做模范,在各项工作中叫得响、过得硬,说了算,定了干,多大困难都不变,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争当模范先锋。兴十四村两委班子成员人人都是顶梁柱,敢碰硬、敢担当,勇于挑担子,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全力支持,每次换届选举从不设候选人,都是一张白纸发到党员手中,愿意选谁就写谁,村党总支主要成员连续近40年当选。三是无私奉献树形象。任村支书的44年来,付华廷从来没有休过节假日,长年超负荷的劳累,使他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合并症、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严重疾病,多次累倒在岗位上。现在,仍然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1998年发大水,付华廷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犯了,疼得直不起腰,趴在大坝上指挥村民抗洪三天三夜。他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工作中,却亏欠了家人太多太多。90多岁的老娘病危在医院抢救时,付华廷因为工作太忙都没能守在身边。由于到外地跑项目,97岁的老父亲临终时,他也没能看到最后一眼。付华廷把心都掏给了兴十四村的父老乡亲和这片土地。
三、一心一意办实事,为民谋利争当先锋
付华廷常说“只要我干一天,就让老百姓说共产党好”!在他的带领下,兴十四村各项产业快速发展,为城镇化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早在1981年就实现了住房砖瓦化,1982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彩电村。近年来,兴十四村按照创建美丽乡村的整体要求,加快打造“生态宜居、4 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农村城镇化示范典型。投资建设村民别墅136栋,全村80%的农户住上了花园式别墅,户均居住面积196.6平方米。另外,还投资建设了34栋村民公寓楼、三星级富华宾馆、村文化宫、中小学校、文化休闲广场、村史展览馆、村内外100多公里水泥道路等,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和宽带入户率均达到100%。累计人工植树造林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评估总价值达6亿元。村民实行退休制,享受社保待遇,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享受社保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还享受吃粮、吃水、物业管理、合作医疗和学生上学等“十免费”待遇。全体村民每年享受100斤大米、50斤白面的免费生活补助,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除免费享受200斤大米、100斤白面的待遇外,每月还另外享受120元的生活补贴费,村民生活幸福、和谐,兴十四村早已成为远近知名的无上访、无赌博、无盗窃、无信邪教、无斗殴、无犯罪、无不赡养老人、无违反计划生育、无纠纷、无迷信活动的“十无村”,全国文明村。
第9篇:颜廷明同志先进个人事迹
颜廷明同志的主要事迹
有人喜欢风平浪静、波澜不惊;而有人却喜欢惊涛骇浪,风高水急。前者希冀的是安稳,后者崇尚的是挑战。颜廷明校长就属于敢立潮头,破浪行船的挑战者,无论何时,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让人对这个“个头不高,倔劲十足”的人刮目相看。
颜廷明,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孙吴二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他凭着“办群众满意教育,创质量一流学校”的决心,凭着“计利当记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抱负,始终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赢得了教育同行的赞誉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2022年被评为市级体育卫生先进个人,县优秀教育工作者;2022年5月被授予市级优秀教师,县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二中的中考连年创佳绩,学生成绩年年居全县之首,更为颜廷明的人生增光添彩。
一、拒腐防变始于修身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个人立身和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颜廷明同志非常注重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的锻炼,努力提高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保持了良好的道德风尚。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歪风邪气,他一样
不沾,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学习。他研读了《邓小平理论》、《党章》、《江泽民文选》等政策理论书;他认真学习好两个条例,党纪条规和廉洁自律手册,学xxx省、市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精神,和有关领导同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讲话;他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廉政学习,并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利用重大典型案件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的精神,带头参加警示教育学习,撰写了《警示时刻在心,廉政方能持久》的观后感。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廉政讲堂”专题讲座活动;他认真学习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
“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是这位倔劲十足的校长做人做事的原则。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酒绿灯红的侵蚀面前,始终一尘不染,保持着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作为教师最关心的就是职称评定问题。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教师“各显神通”的时候,也是教师矛盾最集中的时候。如此一来,只会拉车不看路的“老黄牛”就被挤出了局。颜廷明看到此情景,便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制定出一套公平公正的评定方案。之后的评定都按照方案公开
化。颜廷明还在大会上说:这段时间任何人不能踏进我的家门,有事在办公室说!还禁止晋职人员和评审小组成员的痴情现象。他如此说,也便真的如是做的。如此一来,“爱动脑筋”的人无缝插针,便气势汹汹地冲进办公室直指颜廷明“质问”,要么写匿名信“控诉”。对于前者,颜廷明一向是等对方发泄完了,再心平气和地与之交流。而且他从不计较更不记恨此种公然的言行,当然也不会因此阻止他晋职称。如此一来,再粗暴的脾气,在他这里也没有“用武之地”了。时间久了,这样的事情也就不再发生了;对于后者,颜廷明常说一句话:不平则鸣,叫他们说去吧。颜廷明的公正和大度使问题逐渐合理化,矛盾自然消逝了,人心自然平和且凝聚了,上访告状现象彻底消除了,和谐的气氛自然形成了。
像这样让走后门吃闭门羹的还有一事——年年开学伊始,送孩子到二中上学,选个好班级之事。如果说前者是老师和校长之间的事,那么后者,基本都是校长和各单位甚至市县领导之间的事了。为此,坚持要“一视同仁”的倔强的颜校长没少得罪人。也因此为他工作的展开带来或多或少的麻烦,但他却更赢得了民心。
选拔后备干部是很多领导大丰收的季节。但颜廷明一
句话就把送礼的拒之门外了,他说:你想当官,给我从普通老师一点点爬上来,而不是靠我颜廷明拉上来。
二、人心所向源于德厚
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颜廷明正派为人,以德服人,平易近人,宽厚仁和,对教师的困难疾苦,更是热情帮助,关怀备至。
张云海老师刚从乡下调入二中,颜廷明了解到他家有个精神病的妻子和糖尿病很严重的上大学的儿子,每天花销都很大时,不但亲自到家里慰问还带头给张云海老师捐款捐物。颜廷明也知道,对于这个家庭来说,这点钱财如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太大问题,但他说:只要张老师一天是二中的成员,二中就不会丢掉他。这几年,在颜廷明的关心照顾和影响下,张老师家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张老师在大会上激动地说:二中这个大家庭挽救了我的小家,我也会为这个大家全力以赴的。坐在前面的颜廷明笑得很幸福。他把二中当成了家,把二中的每位成员当成了兄弟姐妹,二中的老师们也把二中当成了家,把他当成了兄弟,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幸福的呢?
他总是这样千方百计解除教职工工作和生活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原后勤主任彭守义家境十分困难。
为给羸弱多病的妻子看病,供孩子上大学,他把仅有的几十平米的平房都卖掉了。颜廷明跟班子成员商议后,决定给彭主任腾出一间教室居住,并把学校的小卖店承包给彭主任。后来有人见小卖店有利可图,有意承包,便给颜廷明悄悄送去了厚礼。可是倔劲十足的颜廷明当即就拒绝了。他的话让送礼的人差点出不了门——难道你要我逼老彭一家喝西北风去吗?我的良心、我的党性,不允许我这么做!后来老彭的小卖店终于停了,不是别人翘走了,而是上级不让在校内开了;后来彭主任终于从教室搬出,搬进了自己的楼房。如今,已经退居二线的彭主任,没事总愿意到校园里转转,他在看什么,找什么,二中人都知道。
颜廷明对职工这么宅心仁厚,但对亲属甚至自己却是漠不关心。有亲属找到他要他安排点事情做,还说这么大的学校怎么都会有个位置留给自己家人吧,哪怕是扫地。可是颜廷明偏偏就一口拒绝了——二中是大家的,不是我颜廷明一个人的!一句话不但惹恼了亲属,也惹恼了爱人——你就伟大吧,看众叛亲离的你,将来会落得个什么下场。
将来?颜廷明是个只顾学校将来,从不考虑自己将来的人。常年患有风湿、类风湿、腰间盘突出的他,终于在去年因无法忍受胃痛(结肠息肉)带着一直坚持让他陪着到哈市做小叶增生和子宫肌瘤手术的妻子去了哈市。手术回来没几天就匆忙上班了。大家见颜校长瘦了一圈都很心疼,劝他回家。他哪里肯,这是他的根啊,他已把根深深地扎入了二中这片土地。
颜廷明没有众叛亲离。当得知他手术的消息后,很多不理解他的亲朋都到家里看望他。倔强的颜廷明热泪盈眶。他知道,大家虽埋怨他,但都理解他。有什么比理解更重要的呢?
颜廷明爱校也爱自己的小家。他对妻子儿子的关心从来没有因工作而淡化。相反,总是歉意十足地找时间弥补——可以推掉的酒场是绝对不去的,可以晚去的酒场是必先给爱人孩子做好饭的,可以带着妻儿去的场合一定要偕同的,可以陪孩子老婆的时候一定要用心的。我们经常在晚上看见颜廷明一手拉着孩子,一手携着妻子漫步于广场。
古人云“成由勤俭破由奢”,清者,为民为官,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正者,为师为生,廉洁奉公,超凡脱俗。颜廷明就是这样一位勇立潮头,破浪行船,并将自己的一身正气辐射给广大教师,根植在学生心灵深处的人。
第10篇:哈斯巴根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
我叫哈斯巴根,来自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扣河子镇格尔林嘎查。是公共管理学院2022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小学就读于格尔林中心校,初中就读于库伦旗第四中学,高中就读于库伦旗第一中学。并于2022年考入内蒙古大学民族预科班,于2022年9月分流专业到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习。从初中到高中,到预科,再到现在的班级我一直努力学习,并且一直保持着优秀的成绩。在班级我担任着班长职务,因身职重任所以我非常努力工作,对工作兢兢业业且非常细心,耐心。热情的帮助同学们克服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而且积极配合学院和团委老师,按时按点的完成工作。经过大家的努力班级已经融为一体,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并在学院举办的篮球赛和拔河比赛中分别获得冠亚军,使班级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我的努力也得到了班级同学、学院老师的认可,多次被评为内蒙古大学“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我也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在班级担任班长的同时我又参加了学联的工作,我加入的是学联创业实践部,在部里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不仅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组织协调、沟通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和我的搭档们举办了多次“创业之星交流会”,邀请到了包括“呼和浩特市十佳创业之星”的刘吉军先生和开心萨姆英语学校校长张中亮先生,极大的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同时又给他们带去了就业创业知识,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们又协助团委完成了第二期和第三期的“暑期三下乡”的工作;还有就是协助团委做好了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分行“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报名和培训工作,并在见习完成后成功举行了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分行“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见习成果展示会,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又在团委老师和主席团的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工商银行杯”全国大学生银行产品创意设计大赛的组织报名工作,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我校也被评为“优秀组织奖”,在赛后也举行了第二届“工商银行杯”全国大学生银行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内蒙古赛区的颁奖典礼,极大的鼓舞了同学们的参赛的热情,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激情、并且本人自己也组队参加了第三届“工商银行杯”全国大学生银行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并获得了内蒙古赛区优秀奖。在2022年6月份换届成为副部长之后,我又参加了迎接新生的工作,并在新生军训时参加了军事技能组,为军训的有效进行付出了一份力量。并在军训之后为我部招收了一批新鲜血液,他们个个活泼开朗、激情饱满,并在之后的半年里我同他们一起战斗,一起收获,举办了多次校级、区级的活动,得到了同学和老师们的大力赞赏。在大一刚开学时我便向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在随后的党课中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在思想觉悟上有了提高,经过党课的学习我对我党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并于上学期经过两年的考核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更加严于律己、刻苦努力、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第11篇:团员先进事迹 角巴太
角巴太,男,藏,1988年4月出生。青海师范大学民师院物理系专业2022级学生。本人从小学到大学,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一个真正社会需要的人才。另外,还在学习上取得良好的成绩,而且在社会实践,政治思想,文体活动等方面都能积极参与,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以丰富自己,开拓自己的视野。
在思想方面,深知作为一名加入共青团已有七年时间的大学生,不仅仅是做到了时刻严格遵守团员的守则,更能积极参与团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个人政治素养。大一上学期,该生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且按时向递交思想汇报,做到思想上跟着党走。紧接着是入党积极分子的申请,申请成功后,在业余时间经常关注党的精神、政策等。大二下学期,被选为院里“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对象”。开始真正学习党章,学习党,了解党。经过了党课学习,就学习内容写了思想汇报,表达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以端正思想,提高自身素质。
在学习上,自打小学到现在,就知道读书是农村孩子的好出路,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学习成绩都能在班级前十名中。临近高考时,尽管很多人高考那根紧绷着的弦突然断了,然而我却丝毫不敢放松,做好每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懂的地方更是加以钻研。为提高自己的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语言方面,在高三下学期时通过了少数民族MHK三级,大二上学期时通过了MHK四级考试,一直都加强普通话训练并于大三第一个学期取得了二级甲等的证书,目前在准备学习口语和英语四级考试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应聘优势。靠着自己的毅力,在大二时获得全优二等奖学金、多次获国家助学金为家里减轻了少许负担。
在生活这方面,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本人的朴素。平时生活简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常在寝室带头打扫卫生,擦擦窗户,清除各个死角,使得寝室能有个良好的环境,也利于身体健康。在花销方面,为节省生活费该生很少上饭店吃饭,是食堂的常客,也很少买零食和饮料,在伙食方面做到了较好的计划经济。人生重要的是快乐,觉得还有亲人、朋友和本人一起酸甜苦辣,已经很知足了。平时经常到同学寝室玩,和同学谈谈心,说些悄悄话,每当谁有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我会尽力去帮助。或是假期和同学一起爬爬山,一起游玩,增进同学间的感情。平时也空余时间也会参加系列体育活动,不断的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在工作上,也有过不少的社会实践。因为家庭条件的不允许:在暑假和上课期间做过家教,为别人发过传单,在饭店端过盘子,自己办辅导班等等。大一的那个暑假,本人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懂事了。工作的认真还得到了老板的赞扬:说工作很认真,错了就会自己学着去改,最后老板还给我加了工资。在班级工作方面,本人并没有因为自己不是班委而推脱一些班级的事情。每当班里有什么活动,我总会帮忙出出主意,积极配合班委完成各项工作。在大四上学期的顶岗支教实习中,也被评为优秀实习生、优秀政教助理等。虽然通过团组织的悉心培养和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是我认为还是远远不够的虽然能以一个优秀团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但是距离一个优秀团员的标准还有差距,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实事求是,戒骄戒躁,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始终保持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脚踏实地、积极进取、不断创新、默默的奉献,力争使自己在各项工作中取得新的成绩,努力使自己成为共青团组织的优秀先锋。
今后我会坚持勤奋努力踏实工作的优良作风,在工作上学骨干,在政治上求先进,在活动中求积极,认真而努力地做好组织交给的每一件事,带着激情和责任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辜负团组织和广大师生对我的期望.
第12篇:湟中县多巴福利院先进事迹
湟中县中心福利院先进事迹
中心福利院是于2022年在青海省民政厅大力支持下投资800多万元新建的,占地面积 8.29亩,总建筑面积3820㎡,设计床位120张,包括内设标准间16间,老人居住间27间及康复室、办公室、活动室、棋牌室等为一体的综合楼和必要的附属设施的湟中县中心福利院。
为顺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进一步发展我县社会福利事业,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特困群体的关爱,经多方努力,县民政局于2022年9月10日启动了湟中县中心福利院。现有职工16名,收养老人74名。其中年龄最大82岁、最小31岁,视力残疾16名;肢体残疾11名;智力障碍10名;多重残疾7名;言语残疾2名;听力残疾12名;精神残疾1名;残疾人占入住人员的81%。本院遵循“上为国家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服务理念,坚持以“管理标准化、服务亲情化、环境宾馆化、办院公益化”为标准,全面提升为老人服务水平,为老人筑造了和谐温馨的幸福乐园。
在公办养老机构充分发挥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的同时,呼吁社会各阶层群众对老年弱势群体和残疾人进行关爱和同情,获得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特别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老龄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增大对老龄事业和残疾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优惠,为我们福利社会化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一、科学管理,提升水平
中心福利院特别注重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做到了团结和谐,作风民主,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有关社会福利事业的政策法规。院里领导、以身作则,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休息,使全院工作迅速得到提升。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学习活动、派出人员参观考察、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素质,强化了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为提高院务管理水平,院里制定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2022年10月,实行了“收养人员信息卡管理制度”,使服务管理更加严密。积极推进“五四三”(五好、四心、三情)服务工程,兑现“六五四”(六保证、五做到、四不准)服务承诺。在收养人员中重用了10名五保老人组成监督小组,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每年年终,对工作人员实行“百分考核制”,奖优罚劣,有效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高。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院里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加大了宣传力度,使五保老人由原来的7名增加到74名,目前床位已经处于饱和状态。
二、完善设施,美化环境
近年来,中心福利院不断加强服务设施建设,使收养人员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对原有的老人生活楼进行了修缮,修建了浴室、洗衣房,改造了食堂,更换了门窗,粉刷了房间,维修了活动场所。福利院还先后投资百万元,进行庭院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广大干部职工自己动手,先后种植各种树木100余棵,种植花卉40余株,培植草坪300多平方米,全院绿化面积达到40%以上,形成了绿荫环绕、鸟语花香的园林式庭院,成为五保老人颐养天年的理想场所。
院里设有双人间、特护间、室内有卫生间、浴室、衣被柜、电视机等设施,真正像宾馆一样。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设置了心理咨询师、康复室、棋牌室、阅览室、台球室,老年人可以选择自己喜好的娱乐健身项目进行活动。福利院的院民相当一部分还有劳动能力,根据老人的自身特点、特长,组织开展一些老人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和劳动。种花种草,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老年人在参与劳动和学习中,既锻炼了身体,也陶冶了情操,充实了生活,增进了团结。宽敞明亮的房舍,舒适优雅的环境,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使中心福利院获得了社会群众的广泛好评。
三、亲情服务,弘扬美德
福利院的核心工作是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福利院福利院依据民政部《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的要求,从服务流程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入手,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在服务对象、范围年龄、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等四个方面实现康复服务全覆盖。经过医务人员、福利院护理员工的辛勤努力,开展康复需求筛查、为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建立康复档案、提供简易的健康体检和康复知识咨询,并指导残疾人进行生活技能、自理能力、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功能康复训练,并及时为残疾人和孤寡老人进行心理辅导。在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中建立了组织网络体系,为残疾人提供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一体的养老服务。保证收养人员在院期间达到“五好”,即:吃好、住好、康复娱乐好、环境卫生好、安全保障好。要求服务人员视收养人员为亲人,视同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不仅要做好日常生活服务管理工作,还要做好政治思想、心理活动以及与家属的沟通工作,实现全程优质服务。利用福利院这个阵地,让他们变成一个大家庭,由一个个封闭的个体融入到一个相对开放的大家庭中,一起生活、娱乐、学习、劳动、互相了解、互相交流,增强对生活的信心,确保了院民的正常情感交流。
1、在饮食方面,保障饮食资源,不断提高标准,一日三餐搭配得当,每日食品保证得到卫生新鲜,厨房保持整洁,保证生活稳定。建立民主管理委员会组织,经常征求收养人员意见,根据他们的饮食习惯,精心调剂伙食,坚持食谱制,收养人员满意度不断提升。院里严格执行食品采购制度,加强食品安全检查。院里还利用自己的菜园种植了9种蔬菜,让老人们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2、在护理服务上突出“以老人为本”,大力推行亲情服务制度,要求护理员以“老人的需要是我们应该去做的、老人的要求是我们必须做到的、老人的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为宗旨,工作人员以院为家,全心全意为老人开展服务,管好他们的吃、穿、住、行、医各个环节,不怕脏累,精心呵护,形成了爱岗敬业和积极奉献的良好氛围,工作上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和肯定,为了提升服务水平,通过与其他福利院进行参观、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水平、借鉴了好的经验,做到了服务的人性化和程序化。每年,院里精心组织老人到附近风景区旅游。每逢老人过生日,服务人员还会送上鲜花、蛋糕,端来鸡蛋、长寿面。对行动不便或患病卧床的老人,实行“主动服务到床前”的服务,送水、送饭、送医、送药、送书、送报,直至尽孝送终,让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文化在福利院得到新的诠释和发扬。老人们感动地说:“这里的人真是比亲人还要亲啊!”。
3、在居住方面,彻底改善了收养人员居住环境差,服务设施落后的局面。保持室内卫生良好,体现宾馆化。
4、在着装方面,不断改善着装质量,每年投入服装费达10万元,每位入住人员从内到外购买服装两套。
5、在医疗方面,我们积极与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协商,对院民进行定期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做到小病不出院,大病有人管;不断加大防病救治力度,做到大病及时送医院,一般病不出院,能满足收养病人的救治要求。近年来,为收养人员投入医疗救治护理费用达50多万元,救治患病人员达120人次。
通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用福利院这个“点”带动社会一个“面”,把对老人的关爱推向社会广大群众,形成人人尊老、助老、助残的社会风气。
近年来,中心福利院多次承办了省民政厅举办的全省康复护理工作培训班,均获得了圆满成功。切实加强了民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树立了艰苦朴素、奋发图强的良好风气,近2年内从领导到职工均没有发生违纪违规情况,没有出现安全责任事故。
第13篇:烧巴村抗旱先进事迹
团结协作
措施有力
——长吉乡烧巴村支部委员会抗旱先进事迹
今年6月份以来,因为持续高温少雨,长吉乡旱情形势严峻。为确保广大村民农作物能够得到较好收成,把旱情降到最低,中共烧巴村支部在书记吴开贵的带领下,把抗旱救灾工作放在首位,奋力抗旱救灾,组织村民自救,取得了初步胜利。他们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组织到位,确保抗旱工作扎实推进
认识到抗旱的严峻性、持久性,村支书在2022年7月15日组织村民召开抗旱防灾会议,具体组织群众抗旱自救。结合村里旱情,村两委把村民生产生活区域分为重旱区、中旱区、轻旱区三类,组织人员分片区分别开展抗旱救灾。
二、宣传到位,确保全民积极参加抗旱
为充分调动村民抗旱自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烧巴村支部把宣传工作放到了首位,教育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抗大旱、救大灾意识,引导广大群众在旱情面前不恐慌、不气馁,增强抗旱自救保收的信心和决心,不断提高群众抗旱意识和节水意识。
三、措施有力,确保抗旱工作取得实效
首先是确保村民饮水安全。村支部积极发动群众,充分利用零散水源,开展饮水自救,保障人畜饮水安全。
其次是对村里两大重灾区采用电灌抗旱的办法。烧巴村的团结、岩角两个组是旱情重灾区,两大片区的电灌站因机器损坏发挥不了效益,村民经常为水争吵。经开会研究,村两委决定,由受益农户每亩出资10元维修电灌机,每个片区推荐两人出来负责管水,按村民需求为村民免费抽水,确保了两大片区405亩水稻无一丘田干旱。
再次是组织抽水机按需抽水并尽量减轻村民负担。村支部通过多方筹措,组织了5台抽水机轮流抽水抗旱,并确定一个支部委员专门负责流动抽水机的组织调度,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走。抽水所需电费及管水工作人员的工资都由村委支付,不收村民一分钱,减轻了村民负担。
最后是维护好用水秩序。村两委委员轮流巡视田间地头,及时调解水事纠纷,确保用水和谐。
四、关爱到位,确保困难群众正常生活
村两委十分关注村上弱势群体的用水困难,为确保困难群众在旱期的正常生活,确定专人负责关注村里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五保户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用水情况,组织亲属、村干对其进行送水关爱活动,保障他们的生活用水。同时,村两委还为困难群众及时送去粮食和食用油,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了烧巴村在灾年不成灾,村民面对大灾还能积极、乐观、自信,村两委在群众中树立了崇高威望。
村主任就是为人民服务
——记烧巴村抗旱先进个人龙康木
龙康木同志,男,56岁,中共党员,现任长吉乡烧巴村村委会主任。是村里致富带头人,优秀乡土人才。自从2022年上任以来,他牢记村主任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事无巨细,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他的主要事迹有:修好了村委办公楼和篮球场;对入村道路进行硬化;修好了两个电灌站和疏通了灌区水渠;修通了下头溪组的进寨公路并出资为下头溪组修建了一座水泥桥;自己出资1万余元看望慰问村里的孤寡老人、五保户、特困户、老党员等。特别是在今年的抗旱救灾过程中,更体现这位村主任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精神。
2022年6月以来,长吉乡持续干旱。龙康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经常在全村的各个区域内查看,看到干旱日渐严重,龙康木建议村两委召开紧急会议,组织村民抗旱自救。他与村两委一班人一起制定了电灌抗旱、组织多机组轮流抽水、确保饮水安全、维护用水秩序、关注弱势群体用水情况等有力措施,把旱情降到最低。
制订好抗旱措施后,龙康木每天都活跃在田间地头,查看抽水用水情况,调节村民用水纠纷。他发现个别组长、党员只顾照看自家田地,不积极帮助群众抗旱,便召集他们开会,他在会上说:组长、党员要站在群众的前头,明天不许任何人在自家田头看水,我们每天选两个人轮流去管理抽水。第二天,所有的组长和党员都来帮群众抽水。针对地形特征和群众抽水秩序混乱的情况,龙康木说服群众先抽水到最上面的田,通过上丘田放水到下丘,一丘水赶一丘水的方式,既保证了从上到下所有的田都能得到水,又节约了费用开支。当村民们说到抽水的费用问题时,龙康木说:我一个人来承担!
目前,烧巴村的抗旱自救还在延续,龙康木那高大的身影还活跃在田间地头。他对我们说:“在抗旱方面,我们村已安下了天罗地网,明年的抗旱工作不用愁了,村委已买了抽水机、线和管子,只要百姓抽水,都由村委会来承担,不用百姓出一分钱。到明年,我们要发动更多的村民搞特色种养,发动他们出去搞建筑等副业,相信我们村里明年要增加10多万的收入。只要能实实在在地帮群众办一些事情,得到群众的支持,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第14篇:魅力特岗教师先进事迹事迹
太行山深处的奇葩
Xxx,男,汉族,1984年出生,本科学历,2022年参加工作,现任易县坡仓中心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兼数学、综合教师。
在党的“知识分子下乡政策”的感召下,在政府设置的一系列笔试,面试,培训过程中,09年,我有幸成为河北第一批特岗教师中的一员,成为贫困山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伴随着青春的萌动,踏着青春的脚步,走进了太行山脉的深处-------易县,这片神奇的土地。开始了我的易县神奇之旅。
主要事迹:
一、用博爱的心培养学生
毕业分配自中心小学以来,我能迅速的适应新工作环境,以一颗善良而博爱的心培养学生,教育学生,博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加入班主任行列后,我能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成绩高。我注重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和留守学生,我给予的爱更多,投入的情更浓。刚担任三年级班主任时,发现学生方美霞家庭非常贫困,又是一个不爱动脑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品尝着生活的艰辛。我用心去呵护他,在我的带动下,全班同学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学习有了很大改善。
二、用自己的行动感染教师
身为年级组长的我,总是以身作则,备改先行,领导分配的任务,自己努力做到好。如上学期让老师上交电子教案、论文、课件去参评,我就积极撰写、上传、制做,并取得了好成绩。再如,本学期镇内的教研集备、保定市的优秀课活动我都积极参加,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教学领域,我在重视基础教学的同时,锐意创新。在教学中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
三、用终身学习的理念前行
教师从师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学海无涯,业务研究更无限,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为了给学生提供了榜样,我勤奋学习,严谨治学。读书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涵养了我的精神之邦,更让我的学生明白了终身学习的重要。
四、用改正缺点的方式提升
从一位普通的教师,走进班主任岗位虽然才短短三年多的时间,但正是有了学校领导的理解和关爱,正是有了同志们一直的支持和帮助,我的工作才取得了一些成绩。
作为第一批特岗教师,时光荏苒,岁月如梭,80后的我不知不觉在大山深处已经度过了5个年头。五年中,我曾迷失在城市的灯红酒绿霓虹闪烁。曾逃避于同学们异样的眼神,更迷失过这无聊枯燥乏味的生活中,在领导和同事的关怀下,我始终坚持着这份执着,用坚韧执着和对大山的深深热爱,承载起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希望。我知道孩子们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这片土地了,我要深深扎根于农村了。
教师这个行业,没有伟大的事件可以装填,有的只是默默无闻。我深爱着这片土地,用心去描绘;我要用我的努力,用心去耕耘;我要用我的平凡,用心成就梦想。
廷巴特尔先进事迹
廷巴特尔先进事迹
郭彩廷先进事迹
先进事迹篇
巴特尔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