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村情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农村农情调研报告
首先我荣幸的成为竹峰街道竹峰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进村一个多月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带领下,我正逐渐融入到农村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并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摸底,对竹峰村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了初步了解,为了解竹峰村的农村现状,摸清该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确保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我对本村进行了基本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情概况
竹峰村地处宁国城南和省宁国经济开发区相连,皖赣铁路、215省道、中津河横穿境内。全村辖20个村民组,农户950户,人口3352人,总面积2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0亩(其中水田2100亩,旱地1900亩),山场面积19950亩,总劳动力1962人。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为种植、养殖、经济林、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为蔬菜、稻谷、小麦、玉米、毛竹。202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约8900元。
二:农村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现状
竹峰村是竹峰街道发展较好的村之一,09年人均收入8500元,略高于街道平均水平。经过调查,竹峰村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
渠道:一是靠转型中的现代农业,种植小麦、玉米、大棚蔬菜等作物,除此之外,畜牧业以养猪、鸡、鸭等公司加农户模式养殖类为主,但由于结构、资金、销售等因素制约,虽出具规模,但发展依然艰难。其次就是依靠外出务工。据统计,竹峰村外出打工的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新农村建设千亩蔬菜,移民项目,一事一议,以及土地组合、留转等项目的开展,农民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找能一个很好的致富项目,而不用辛苦地外出打工。
2: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方面,以前村民靠天吃饭,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格局正逐渐被技术、科学生产所代替。现如今竹峰村近两年利用城郊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结合本村实际,首先以市重点工程—千万工程的实施为契机,通过“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有效推进,切实发挥广大党员群众投身蔬菜种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发展千亩蔬菜工程。目前,该社从刚成立的8户现已发展到30户,该村共建设蔬菜大棚125亩,陆地蔬菜面积达到300亩左右,年收入达到 13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同比增长4000元左右,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
为了促进优化产业发展,竹峰村以“村企共建”为契机,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能量,大力发展乡村道路建设。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采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多方筹集项目资金,从2022年到现在完成基础道路硬化20余千米,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难、发展难的现状,同时也为竹峰村数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三、基层组织和基层设施建设
村“两委”成员在支书何先明和主任董四清的带领下,努力学习科学理论,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村共有党员107名,预备党员3人。村“两委”成员6人,其中大学生村干部1人,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分工明确,圆满完成村里的各项工作,多次受到办事处党委的表扬。
村“两委”干部坚持与时俱进,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进一步加强村干部责任制考核和民主评议活动,增强干部务群众的意识,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
2、维护社会安定,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加强干部值班制度,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安全用水。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重视水利建设,抓住机遇,搞好我村境内的水利兴修工作。涉及百姓的出行道路要进一步硬化。特别是东山坞、桑树坑、上阳、水晶坞四条道路,在尊重群众的意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力争实现硬化。
4、对困难户、低保户、老弱病残要尽最大努力照顾。
5、在继续做好卫生长效管理的同时,积极配合上级做好大环境整
治,完善村卫生保洁体系,消灭卫生死角,争创生态文明村。
6、对全村各类企业,要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措施,加强日常管理,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7、继续做好农业、林业发展工作,充分利用办事处奖励扶持政策,实施千亩蔬菜,万亩毛竹工程,发展城郊经济,实施绿色、无公害战略,提升品牌效应,增加农民收入。
四:信访稳定
加强农村信访稳定工作,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村“两委”一直对本村的信访稳定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近年来,竹峰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发生重大恶性群体治安案件和集体上访事件。全村综合治理工作也稳步开展。“两委”干部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经常深入组户,积极帮助广大群众消除纠纷,化解矛盾,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从根本上消灭一切可能引起上访的不良因素,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确保村子和谐稳定。
五、我的意见和建议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市农业龙头企业如乡味源、詹氏公司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鼓励引导自主创业,发展外放型高效农业。千亩蔬菜工程要加大和商户、超市的合作力度,设置最低收购价,让种植户没有后顾之忧。同时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要鼓励优秀青年创业,以一带百,全民致富。
本村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级财政情况窘迫,无疑直接影响到我村的发展,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资金不足而搁浅。建议考虑筹建村办创业项目,由村委会和村民共同参入股份,这样既可以增加本村的财政收入,也可让广大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
2.培训党员
建议大力宣传鼓励、引导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回乡退伍军人和大学生积极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把一些有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去,增强我村基层组织活力,更好地与时俱进。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
今后我会充分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实施“对口培训”。对本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定期组织收看,为党员干部播放政教视频,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其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指导农民观看种植、养殖科教视频,用科学知识与“土”经验结合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4.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电视和远程教育平台外,村里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村民劳作之余,只能看看电视、在农家书屋看看书,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单调。建议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开辟村精神文明活动室和文体活动和健身活动场地,购置反应较好的图书报刊供村民阅览,组织有技术的村民,办起各种技术学习班,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让自
己可以娱乐自己,既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长他们的致富本领,更好地促进我村乡风文明。
5.发挥优势,注意各类信息动态
及时收集各类科技、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作物销售渠道,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教会他们用网络与外界沟通,开阔视野。
目前,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竹峰村干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两委”正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本村实际情况的的发展道路。作为竹峰村的大学生村官,今后,我将继续扎根农村,为村两委建言献策,争当“学习型、勤政型、创业型、满意型”大学生村干部,努力作好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群众事务的服务员和远程教育的操作员,与竹峰村的干部群众一起,掀开美好明天的新篇章!
第2篇:村情调研报告
浅析**村经济发展路子
2022年6月
根据4月2日全县春耕春播暨万元增收工程和4月6日全县千人“三进三同”暨促农增收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本镇“三进三同”活动的总体安排和要求,我于4月8-13日和6月13-19日期间,深入**村7组与农户 “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农村生产生活现状,让我感受颇深,启发很大,收获也不小。通过一周多的走访调查,立足**村实际,本人就该村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村基本现状
**村位于**镇东南部,距县城34公里,离**场镇15公里,彭普公路经过2个组,村委在彭普公路旁边,区位优势较明显。该村有11个组838户3310人,有劳动力249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893人。全村区域面积15.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83亩,其中田829亩,以水稻、玉米、蔬菜、红薯等为经济作物,外出务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人均纯收入4184元。全村30%的村民吃上了自来水,拥有村组公路12公里,仍有3个组未通公路,农网改造全面结束,有1所村小、1个红砖厂、3个机制砖厂、1个小酿酒坊、3个村级医疗点,区域经济发展较快。
二、全村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村离县城和**场镇较近,交通便捷,信息传递快,与我镇凉风、白果等村相比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社会经济发展应相对较快,但事实上全村的发展并不理想,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村仍有相当一部分村民的吃水问题未解决,村组公路路况差,未硬化,仍有3个组未通公路,且通到农户家中的公路更少,沼气池、人行便道、改厕等基础设施很少;二是无特色产业支撑,全村仅有养猪大户2户,且规模小,示范带动作用小,农业生产以水稻、玉米、蔬菜、红薯为主,经济效益不明显;三是全村企业少,除红砖厂以外,其它企业均只有2-3人;四是资源贫乏,除
7、8、11组林业资源多以外,其它资源很少;五是无专业技术人才,大部分青壮年无专业技能,全靠劳力在外务工挣钱,在家均为年老体弱和妇女儿童,只能种植传统农业;六是小农意识严重,多数村民只满足于现状,村组干部对全村发展谋划少,缺乏开拓创新思维。
三、加快**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结合**村的地理区位优势,编制适合该村实际的一些可行性项目,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吸纳客商在**村投资兴办企业,达到财政增税,企业赢利的目的,同时还可解决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户收入。同时,积极争取水利、扶贫、畜牧、卫生等项目资金的支持,最大限
度的争取资金投入,为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新修公路15公里,改建公路10公里,同时新修部分村民、院落公路20,解决村民远输难问题;二是修建人饮工程9处,全面解决很大一部分村民的饮水难问题;三是新修人行便道20公里,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四是完善村级医疗站建设,配备技术较好的村级医生,解决村民的就医问题;五是新修沼气池500口,解决村民的燃料问题;六是实施改厕工程500个,解决村民的卫生问题。
(三)发展观光农业,打造乡村特色农家乐。利用与县城较近的优势,根据全村的土地规模和现状,发展300亩油菜、300亩小麦、300亩红薯、500亩板粟、同时发展100亩大棚蔬菜、100亩温室育苗、500头生猪繁育基地等观光农业,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吸引很多城市居民在不同的季节来张家村休闲参观。在此基础上,规划打造一批乡村特色农家乐,保证到**村休闲参观的人体验农村生产的气息,做到吃、住、行、娱乐等一条龙服务,为城镇居民度周末提供方便,从而增加地方收入。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村民就业创造条件。衔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以及有关专家,定期不定期在**村举办各类培训班,保证16-60岁的村民都有一门技术或一门学
问,扩大村民就业面,解决农村就业难问题,特别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真正掌握养殖或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增加经济收入。
(五)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为契机,结合**村的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羊、肉牛、土鸡等林下经济作物,特别是
5、6、7、9、10、11组,确保在2022年全村95%有劳动力的农户实现增收1万元的目标任务。
第3篇:村情调研报告
村情调研报告
作为广德县第五批选派干部,组织上把我们放到最基层,是想让我们在最基层锻炼,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要带领老百姓致富,就必须对村里的情况作最全面的了解,这是我们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下面把我在水塘村一月以来的调查报告如下:
一、水塘村基本情况简介
1、水塘村位于四合乡北部,距乡政府驻地刘村集镇6公里,东临柏垫镇茅田村,南接本乡宏霞村,东南界卢村乡桃山村,西北靠柏垫镇姚村,属丘陵地区,总面积10.9平方公里,人口2200余人,辖17个村民组,人均农田0.5亩、林地5.5亩。广德县著名旅游景点---响水滩瀑布即位于这里,村内现有1家私营企业(响水滩水电站),出产自然石、黄沙、毛竹、竹笋、板栗。
水塘村现设一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3人,其中预备党员2名,女性党员11名,60岁以上23人。村两委现有干部6人(党支部书记陈文相;村委会主任、支委委员艾学品;支委委员李伯胜;村委委员、妇联主任陈守琴;村委委员、综治主任、文书、民兵营长耿可松;乡聘计生专干易丹)。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蔡明忠、委员马长富、李国宗。本村建有一所幼儿园,现有幼儿35名,幼儿教师两名,村级卫生室一所,医生2名,享受低保待遇92人,五保40户。村里无集体经济收入。
2、水塘村的村支两委团结合作,办事情积极认真,谋发展思发展的愿望强烈,水塘村的老百姓淳朴善良,热情好客,思发展盼发展的愿望心切。通过去年换届选举,选齐配强了村班子,文化素质和工作能
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村级后备干部人选选拔基本完成,经过六个环节的考核,吸收了4名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进入村级后备干部序列。但大部分老百姓的文化素质较低。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3、以水塘村老党员干部李国宗为首成立了广德县四合乡四季花香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一个,有12户农户参加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正在摸索中完善各种制度,逐步正常运行。
三、存在的问题
1、村民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掌握的科学种养的技术很少,尤其是在种植水平上,还是靠传统的种植方法,水塘村可供种植田地面积较少,受地形限制,新的技术和思想一时之间他们还不能接受,有些农户还是牛耕,机械化程度低,发展缓慢。
2、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这也是全村老百姓最盼望解决的重点问题,从下村———萝卜棚村民组的公路狭窄且坑凹不平,响水滩到柏垫镇茅田村道路基础水毁严重,只有拖拉机勉强能通过,要是下雨的话,任何车辆都不能通过。
3、村民们对自己享有的各种政治权利缺乏认识,民主意识不强。表面上他们都觉得作为农民不需要什么权利,只要吃饱就行了。这是农民本质的弱点,“小富即安”的求稳心理,“等、靠、要”的思想,浓厚的乡土观念,狭隘自私软弱愚昧的小农思想的集中表现。
4、没有一个规范的村级公共活动场所,缺乏体育健身器材,村级老年活动室条件简陋,严重阻碍了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5、村容不够整洁。虽然我们常期要求村民应保持村容整洁,但积习
难改,大家对家居卫生不是很注意。
四、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设想
1、加强对村支部的建设、提高村民素质,调整产业结构
以建设五个好支部为目标,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决策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式下的新要求,作风严谨,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为民服务培养党员带头制富。加大对农户的培训,可以通过培训班,会议,远程教育,派人出去考察等方式来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素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在全村培养示范大户,带动其他农户的发展,完善合作社的各种制度,使之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2年后人均年纯收入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一翻。
2、加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夯实基础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要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想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以充分发挥当地农村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积极向上争取协调各种项目、资金,力争在2年内逐步解决制约水塘积极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3、村班子建设
制定一套村班子的工作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村班子的工作,两年内培养一套素质高,团结,务实,能干事的村班子队伍,调整充实村班子的后备人选,保持村班子后备人选长期在3名以上,把那些有知识,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及时选入到村班子的后备人选中来,尤其是有知识、有能力的种养大户和有发展经济头脑的人吸收到村班子队伍中来,让村班子人选后继有人。
4、加强农村民主建设
用民主权利来诱导那些消极参与的农民,进行各项能力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素质,努力推进农村的民主建设。
⑴重大事项由民主张。抓住落实和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制度这个关键,依法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作用,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对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等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让村民作主,落实多数人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增强重大事务决策透明性、民主性和科学性,调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让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⑵重要事务由民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发动群众讨论制订《村规民约》,建立决策事项预告征询、民主议事协商等制度,开展“民主听证会”、“民情分析会”、“村民议事日”活动,积极发挥党员、村民代表的作用,对村集体资产经营、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理等与群众利益相关的村级事务和公共利益交给群众管理,⑶主要建设由民支撑。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珍惜民力,最大程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对道路、电力、水利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设施建设,人财物的投入主要依靠群众,引导鼓励广大群众克服“怨天尤人”和等、靠、要的单纯依赖思想,以及无所作为、小进即满、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小农意识,主动出资、出物、出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⑷村务活动由民监督。加强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落实村务公开制度,推行村级党务公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方案、村级财务使用管理等群众关注的事项,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并有效履行监督权,这既增强了党员群众发挥作用的主动性,既促进干部办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又能使村级组织借助外部力量的监督,克服“暗箱操作”、“随意操作”、“无时限操作”等弊端,更好地推进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
⑸工作成效由民评定。建立健全村干部民主评议和责任追究制度,每年组织一次村干部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述职,党员和村民代表据此对村干部进行民主测评。这样可以改变以往村干部考核档次由上级定的做法,扭转了村干部 “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工作效果不理想的状况,使村干部对自己要求更高,为村里想得更多,为村民办事也更多了。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取更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建设农村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在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当是农村及农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农村及
农业经济活动的需求增长与自然生态系统供给能力相适应,形成人与自然共同生息与协调发展关系。水塘村应该注重农户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关系。
其次要实现人与人和谐。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的基础上必然伴随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这就使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矛盾加剧,成为农村与农业发展的重大矛盾。因此,人与人应该和谐发展,不仅要代内相和谐,而且要代际相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要一代更比一代和谐。
第4篇:村情调研报告
***镇***村村情调研报告
***村书记助理***
根据组织部的统一安排,我于2022年9月被选派到***镇***村,担任书记助理。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顺利地在本村开展工作,就必须对该村的情况有较深的了解。为此,我查阅了大量资料,请教了熟知村情的镇村干部,走访了部分村群众,初步对***村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
一、村情概况
***村是全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村,位于全国最大的绳网集散地***镇集北侧。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42亩,辖10个自然村,人口4600人,其中党员131人。全村工业企业109家,人均纯收入6000元。农田基本设施完善,4000亩良种繁育基地高效运转,效益显著。全村经济发展、社会治安、人口和计划生育、党建等各项工作在全镇5个党支部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多次被县级以上党委政府授予“文明村”、“经济十强村”等荣誉称号。
二、党建方面
村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打造一支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层组织班子。,带领身边的广大农民一起创业,一起富裕,党员干部加大创业力度,大力宣传鼓励、引导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回乡退伍军人等积极加入党组织,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把一些有
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充实到村委班子中去,使村党组织更加充满活力,与时俱进。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党建取得突出成绩,连年在镇党委评比中名列前茅。多次被县级以上党委评为“先进支部”。
三、农业方面
***村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适时抓住国家的惠农政策,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和县农委、县种子公司多次联系,对村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精品种植业,建立了***村良种供应地。为了改变农民传统观念,他带领村“两委”成员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组织召开了两委会、党员群众代表联席会;布置每位村干部包保帮扶20户村民,每位党员帮扶10户,96名党员联系了全村村民,并邀请县农委、县植保有关技术人员,对村民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发放有关宣传资料,村民的思想观念转变了,4000亩的种子基地落户***村,对良种繁育基地做到统一施肥,统一耕地,统一机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去杂,统一收购,每年繁育优质豆种60万公斤,优质麦种200万公斤。使该村耕地效益与周边村相比每亩高出300余元。
四、工业方面
***村位于位于全国最大的绳网集散地***镇集北侧,全村有各类工业、手工业企业60余家。所生产的绳网等系列产品远销国内外,是远近闻名的“亿元村”。2022年9月***工业聚集区于开始在村内建设,地理位置优越。工业聚集区是太和县首批确定的7个重点工业聚集区之一,规划塑化、农产品加工和物流等功能区,总面积3平方公里,计划分三期实施。目前,已投入资金220万元,建成面积260亩,入驻企业8家,建成投产5家。2022年,实现产值4.35亿,税收500多万,用工600多人。2022年前完成二期工程,建成面积1500亩。2022年前完成三期工程。
镇村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工业区的发展:
1、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镇党委每半月召开一次关于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碰头会,及时掌握招商动态,解决招商中的具体问题。
2、提高园区企业法人待遇。按照:“政治平等、政策优惠、跟踪服务、法律保障”的企业跟踪服务原则,确保企业法人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安全上有保障。
3、优质的跟踪服务。对每一个项目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安排专人、专车跑优惠政策落实、各种手续到位,基建项目开工,让企业法人专心筹集资金,提前竣工投产,营创良好的建设环境。
4、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园区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期投入,分步实施”的原则,已投资220万元,对园区主干道进行了水泥硬化、绿化、亮化,逐步改造了通讯、供电、地下排水管网。
五、社会生活方面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积极推进各项建设。
1、切实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近年来,***村先后在10个自然村之间进行水泥路硬化,率先实现各自然村互通公路,大大促进了群众发展经济的需求。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争取上级资金与自筹资金相结合建成自来水厂,率先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并建成了村委会办公室、敬老院、卫生室、篮球场等硬件设施。
2、抓民生,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多年来,***村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成立帮扶计生困难户、外出务工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解决困难等实际问题。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民生工程,并成立治安巡逻队,打更放哨。目前,全村社会安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第5篇:村情调研报告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对**乡**村农村环境卫生打整治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广泛、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其中开展好县委提出的“八个专项行动”,来进一步摸清我县实情,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完善发展措施,切实研究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快清水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步伐,我部门领导班子通过组织干部职工按照县委安排深入到**乡**村对该村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乡中心部位,属乡政府驻地,辖上王、下王、东坡、西坡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72户1802人,全村有劳动力资源268人,2022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4136元。有耕地面积5999亩,其中有撂荒地451亩,历年建核桃1401亩,2022年新建核桃3120亩,全村有砖木结构房屋农户257户,土木结构房屋农户143户。该村共有新农村点3处,共43户,占全村的12%,自然村小巷道基本实现水泥路。享受低保待遇102户303 人,五保 10 户。该村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以来,通过召开动员会议,组建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的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同时对全村划分了片区,落实了区域负责人,建立了长效机制,使全村上下的环境卫生进一步好转,人们对农村环境卫生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二、农村环境整治的基本情况。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村为**乡政府所在地,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良好,全村近年来通过“一事一议”及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使全村小巷道硬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在我县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以来,该村在当地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主要做了一下工作。一是成立领导组织,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两委干部为成员的领导班子,把全村划分为六个责任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二是制定规划目标,根据全村的实际,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村庄整治工作。该村共聘请了6名保洁员,并聘请专人负责垃圾清运,共建立了13个垃圾池,并且正在紧锣密鼓的继续在有需要的地方新建,宣传发动共书写标语3条,悬挂横幅2条。三是利用自身特色,该村向全村的卫生保洁员严格要求,要求定时定点开展垃圾的清扫工作,并由各个自然村内的老党员、老干部做群众督察员,督促他们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四是宣传号召并举,加大整治力度全民总动员,大力宣传,广泛号召。商铺实行“门前三包”,由村内专职人员集体清运,集中处理。在集中整治阶段,村委下大力气,安排专人负责,开展环境整治大清洁,清理卫生死角。五是建立各项制度,落实长效机制我村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如保洁员的管理制度、保洁制度等。村两委包片责任到人,组建了检查小组,保证每月两次检查,对检查中成绩明显的保洁员当即给予适当奖励,对检查中未尽到保洁职责的保洁员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惩罚,并对不合格地点进行整改,特别差的要在村内广播点名批评。
三、存在的问题
1、村民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该村村民大部分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文化素质整体较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文明意识不强,导致乱扔垃圾的现场时常发生。
2、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导致环境卫生整治的力度不大,参与的群众较少,范围不广。
3、农村环境整治不够广泛,虽由于**村为乡政府所在地,街道,主街道环境卫生形成了环境卫生整治的习惯,但自然村和比较偏僻的地带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力度还不够大。
5、村级公共活动场所缺乏体育健身器材,村级老年活动室条件简陋,严重阻碍了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4、村民意识不强,对各自家庭院内院外及周边存在乱搭乱建,随意占道摆放麦堆的现象经常发生,导致村容不够整洁,虽然该村常期要求村民应保持村容整洁,但积习难改,大家对家居卫生不是很注意。
5、综合整治经费得不到保障,环境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很大的投入,而**乡是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条件比较差,财政财力困难,农村环境治理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因此在落实配套整治资金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处。各村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池已经建设完成,也开始投入使用,但是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处理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尚未步入正常轨道。而垃圾清运、保洁,环卫设施建设及维护,环卫设备购买、更新及日常维护等等仅靠一次性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6、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长期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卫生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条件不充分,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保洁队伍的参差不齐以及机械装备的缺乏,挑选保洁员是出于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照顾,而不考虑此类人员能不能担负起职责;**村虽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但是疏于管理,缺乏监督考核,干好干坏一个样。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三、调查结论和建议
针对调研时所出现的问题,在听取村民意见建议之后,得出以下结论。
1、多种方式共举,提高村民素质。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不仅仅是改造农村环境的问题,更是对村民旧传统、旧思维破除的过程,能否争取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事关此次整治成败。建议通过广泛的、大张旗鼓地宣传环境整治和文明卫生的重要性,宣传传统劣习和不良卫生习惯的的危害性,提高广大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环境卫生意识,形成一个“文明卫生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新风尚。比如发放《环境卫生整治倡议书》、《村民环境卫生保洁须知》,利用标语、横幅、黑板报等形式,让村民天天听“整治”、日日见“整治”,耳濡目染地产生改变;比如通过学校引导教育,让孩子成为监督家长的有效“武器”,让村民产生爱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荣辱观;比如开展评选“星级文明卫生户”,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调动群众参与热情,积5-
巷道狭窄不畅、污泥污水横流等脏乱差的现象,来改变村庄环境面貌。
4、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扩大保洁人员队伍建设。目前,国家和省里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有限且涉及多个部门,但对农村其他工作的投入却不少。建议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以县、市为单位,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奖金,尤其是利用好“一事一议”等,将农村环境整治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连村路建设、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村卫生室、农村书屋建设等有机结合,聚合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抓好试点,从而产生集聚效应,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村的全面进步。同时,借鉴我县对低保户的管理办法,让低保户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的行列当中,建立制度,开展义务清扫活动,进一步扩大保洁人员队伍建设。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取更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建设农村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在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当是农村及农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农村及农业经济活动的需求增长与自然生态系统供给能力相适应,形成人与自然共同生息与协调发展关系。应该注重农户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关系。其次要实现人与人和谐。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的基础上必然伴随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这就使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矛盾加剧,成为农村与农业发展的重大矛盾。因此,人与人应该和谐发展,不仅要代内相和谐,而且要代际相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要一代更比一代和谐。
第6篇:村情调研报告
村情调研报告
根据武汉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市人口计生委宣教中心成立“三万”活动工作小组,由何平主任牵头,陈定国副主任带队,顾国平,姚晶等三名同志参加,组建了复原村“三万”活动工作专班,于3月17日进驻复原村开展入户调查工作,通过召开村支两委会,村民座谈会,送政策,送科技,送温暖,并经过多天的入户调查,走访了182户农户,广泛了解民情,认真听取民意,对全村经济发展、社情民意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对当前农村、农业、农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研和思考,结合走访了解的情况,形成调研报告。
一、驻点村基本情况
我们进驻的是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复原村。全村共有6个组,沿汉江边,区域内有287户,总人数1019人,总面积1838亩。
该村没有集体经济,2022年家庭平均经济收入10000元左右(主要靠在外打工收入)。主要产业是种植棉花,豆类菜(蚕豆,毛豆),和少数玉米。今年有部分农户种了翠冠梨。全村共有三留人员***,一个村卫生室(但没有医生)。
二、调研方法
中心全体同志参加调研。驻队队员吃住在村组,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每月工作不少于20天,累计走访农户182余户。在进村入户之前,我们按照市“三万”办要求,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掌握相应政策,为调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走访座谈中,我向每个村民讲述了“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宣传了这次活动,对村民另外咨询的问题,本人知晓的均作了相关的解答。不知晓的建议向相关部门咨询。了解了村民家庭的基本情况,如人员结构、劳动人数、家庭经济状况。详细询问了村民目前的困难和所思、所盼。
通过这段时间的走访,和村民面对面的交流。村民所反映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大致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水利建设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完善,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的温饱解决了。所盼的是怎么才能致富,依旧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目前武汉大多数农村遇到多年不见的干旱,而这里的农民还是靠天吃饭,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小的问题。村里靠着汉江而缺水,这似乎说不过去,但现实就是这样。我们工作组一行,与村干部一起,商讨解决水的问题,多方凑集资金,将多年不用的抽水泵船推到江里。修复抽水泵、换掉破损管道,经过几天的抢修,终于将汉江水抽到渠道、水塘,最终缓解了复原村农田的旱情。因此,彻底解决好水利问题是农业的根本问题。
二是土地分配不同及经济建设与发展问题。复原村耕作农田分配不均是多方原因早、造成的。就目前而言,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比如说:甲家庭原有4口人(2大人、2儿子,按每人一亩计算)这个家庭就应有4亩,可2儿子结婚后,按生一孩来讲,这个家就应有8人8亩地,可实际这个家庭还只有4亩,而乙家同样存在4口人。(2大人,一儿一女)将这个家也应是4亩,一儿结婚后,一女出嫁后,实
际这个家只有5口人,4亩地,叫甲家地就多些。还有的家庭儿女都外出打工,家境较好,在城里购置商品房,大人随着搬出去住。这样闲置下来的土地,他们就给了想要给的人。而得到土的人,他的地就越来越多。不种地的土地都不能拿出来分给需要用地的农户。这样土地就有了分配不均的问题。
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想法不会停留在温饱问题,而是想有更大的发展,尽快致富。所以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留守老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样农民在致富的路上,出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关注。
另外,农业生产上,农民的思路很简单,耕作的品种也少,单一的品种周期长,不能停留在一个或两个品种上,也应多动脑、多品种。(周期短、收益快的发展思路上)尽快走向富裕。政府应当在引导农民致富的功能上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服务。
三是关于环境建设与保护问题。在走访过程中,很多村民提到环境问题。村里的生活环境是个问题,有些农户将生活垃圾乱扔,没有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养猪户也不顾广大农民的感受,猪粪、臭水排放到水渠,污染水源。一到夏天及炎热天气,整个复原村都能闻到猪粪味,农户意见非常大。这就需要环保部门出面解决这个问题,并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广大农户有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是积极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来到复原村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工作一行,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筹集资金、运用政策、联系相关部门,为农民修路、围塘修堰,为每家用
户送去了高档毛巾,毛巾虽小,却能让农民朋友感受到我们工作组对农民的一片深情。同时,积极向市人口计生委领导汇报,寻求支持。在委机关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为每户有耕地的农民赠送一部电动喷雾器。为保护环境为每家发放了一个保洁桶。深受农民朋友的喜爱。农民朋友说出了心里的一句话:“党的政策好!”我们工作队下来就是为农民办实事的。
在复原村的这3个多月里,深深体会到农民种田的艰辛、生活朴实、为人憨厚,让我和农民走的更近了,心连得更紧了。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农村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与“国民共富”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依然不少,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我们今后继续努力为民谋福祉、办实事,把“三万”活动的精神代代相传,也希望农民朋友能尽快富裕起来。
第7篇:村情调研报告
村情调研报告()
第一篇:村情调研报告
村情调研报告
根据武汉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市人口计生委宣教中心成立“三万”活动工作小组,由何平主任牵头,陈定国副主任带队,顾国平,姚晶等三名同志参加,组建了复原村“三万”活动工作专班,于3月17日进驻复原村开展入户调查工作,通过召开村支两委会,村民座谈会,送政策,送科技,送温暖,并经过多天的入户调查,走访了182户农户,广泛了解民情,认真听取民意,对全村经济发展、社情民意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对当前农村、农业、农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研和思考,结合走访了解的情况,形成调研报告。
一、驻点村基本情况
我们进驻的是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复原村。全村共有6个组,沿汉江边,区域内有287户,总人数1019人,总面积1838亩。
该村没有集体经济,2022年家庭平均经济收入10000元左右。主要产业是种植棉花,豆类菜(蚕豆,毛豆),和少数玉米。今年有部分农户种了翠冠梨。全村共有三留人员***,一个村卫生室(但没有医生)。
二、调研方法
中心全体同志参加调研。驻队队员吃住在村组,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每月工作不少于20天,累计走访农户182余户。在进村入户之前,我们按照市“三万”办要求,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掌握相应政策,为调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走访座谈中,我向每个村民讲述了“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宣传了这次活动,对村民另外咨询的问题,本人知晓的均作了相关的解答。不知晓的建议向相关部门咨询。了解了村民家庭的基本情况,如人员结构、劳动人数、家庭经济状况。详细询问了村民目前的困难和所思、所盼。
通过这段时间的走访,和村民面对面的交流。村民所反映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大致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水利建设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完善,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的温饱解决了。所盼的是怎么才能致富,依旧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目前武汉大多数农村遇到多年不见的干旱,而这里的农民还是靠天吃饭,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小的问题。村里靠着汉江而缺水,这似乎说不过去,但现实就是这样。我们工作组一行,与村干部一起,商讨解决水的问题,多方凑集资金,将多年不用的抽水泵船推到江里。修复抽水泵、换掉破损管道,经过几天的抢修,终于将汉江水抽到渠道、水塘,最终缓解了复原村农田的旱情。因此,彻底解决好水利问题是农业的根本问题。
二是土地分配不同及经济建设与发展问题。复原村耕作农田分配不均是多方原因早、造成的。就目前而言,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比如说:甲家庭原有4口人(2大人、2儿子,按每人一亩计算)这个家庭就应有4亩,可2儿子结婚后,按生一孩来讲,这个家就应有8人8亩地,可实际这个家庭还只有4亩,而乙家同样存在4口人。(2大人,一儿一女)将这个家也应是4亩,一儿结婚后,一女出嫁后,实
际这个家只有5口人,4亩地,叫甲家地就多些。还有的家庭儿女都外出打工,家境较好,在城里购置商品房,大人随着搬出去住。这样闲置下来的土地,他们就给了想要给的人。而得到土的人,他的地就越来越多。不种地的土地都不能拿出来分给需要用地的农户。这样土地就有了分配不均的问题。
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想法不会停留在温饱问题,而是想有更大的发展,尽快致富。所以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留守老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样农民在致富的路上,出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来关注。
另外,农业生产上,农民的思路很简单,耕作的品种也少,单一的品种周期长,不能停留在一个或两个品种上,也应多动脑、多品种。(周期短、收益快的发展思路上)尽快走向富裕。政府应当在引导农民致富的功能上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服务。
三是关于环境建设与保护问题。在走访过程中,很多村民提到环境问题。村里的生活环境是个问题,有些农户将生活垃圾乱扔,没有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养猪户也不顾广大农民的感受,猪粪、臭水排放到水渠,污染水源。一到夏天及炎热天气,整个复原村都能闻到猪粪味,农户意见非常大。这就需要环保部门出面解决这个问题,并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广大农户有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是积极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来到复原村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工作一行,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筹集资金、运用政策、联系相关部门,为农民修路、围塘修堰,为每家用
户送去了高档毛巾,毛巾虽小,却能让农民朋友感受到我们工作组对农民的一片深情。同时,积极向市人口计生委领导汇报,寻求支持。在委机关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为每户有耕地的农民赠送一部电动喷雾器。为保护环境为每家发放了一个保洁桶。深受农民朋友的喜爱。农民朋友说出了心里的一句话:“党的政策好!”我们工作队下来就是为农民办实事的。
在复原村的这3个多月里,深深体会到农民种田的艰辛、生活朴实、为人憨厚,让我和农民走的更近了,心连得更紧了。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农村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与“国民共富”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依然不少,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我们今后继续努力为民谋福祉、办实事,把“三万”活动的精神代代相传,也希望农民朋友能尽快富裕起来。
第二篇:xx村村情调研报告 2022年xx村村情调研报告
2022年8月,我光荣地成了xx镇的一名大学生村官,任xx村党支部副书记。工作一个月多来,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对xx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制约村级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几点拙见,希望能对xx村的发展有所帮助,现将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基本概貌
xx村位于xx镇东南部,xx省道旁,全村占地近3227亩,东边为xx居委会,西边与xx村为邻, 南边与xx村相邻,北与xx居委会相连,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全村有人口2157人,共629户,10个生产组,21个自然小组,60岁以上人口为464人,18岁以下为269人,男性人口1117人,女性人口1089人,本村劳动力为50%以上。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227亩,人均耕地1.5亩。该村主要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间作黄豆、芝麻等经济作物。
全村党员共有65人,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目前支部正在大力发展年轻党员,将把村里思想觉悟高、致富能力强、在群众里有威信的青年吸收到党组织队伍中,以带动村民走上富裕的道路。2.经济状况
本村位于xx镇的实旱中心,没有水面滩涂等自然资源,村集体收入没有任何,村级支柱产业以农业为主(稻麦两季),农民收入主要是种植业,以外出务工予以补充,农民收入比较匮乏,目前处于基本温饱型,尚达不到富裕标准。
二、农村建设的工作情况 1、基础建设长足发展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村已基本实现水泥路面覆盖,自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来,我村对道路进行大力修缮、整治,使村容村貌大大改观,既改善了村民的交通条件,又改变了村民的居住生活环境,使得村民的生产、生活越来越好。
2、经济能够稳步发展
得益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xx村在书记xx的带领下通过组织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形式,引进和发展高效农渔业,逐步推行种、养殖优良品种,积极带领村民致富,促使村民的人均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3、村民各项素质不断增强
在政府各项惠农惠民政策的引导下,每年的各项社会保险开展之际,村民人人都积极参加,全村大部分人口都参加了政府实施的各项保险事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看病难,养老无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这主要得益于村委会的大力宣传,使得当合国家的各项政策能够深入人心,得到最广大群众的支持,促使村民陈旧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提升了村民发展经济的信心,客观上促进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得到了广大农民的一致赞扬。4、各项工作始终稳步开展
随着村民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治安及信访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变得相对容易,村民能够理性的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不使矛盾堆积,村委会能够积极的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使得全村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5、弱势群体的权益受到保障
弱势群体的权益受到村委会的高度重视,在村委会的关心下,都予以纳入到了社会保障范围。村委会实行节日慰问、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等多种形式对弱势群体进行帮助,使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了有效的保障。
三、我对于xx村未来的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几点想法 1.发展特色的农业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
本村的经济发展底子薄,基础差,没有任何集体资源,制约了本村的经济发展,我认为应该在特色的产业上动脑筋、想办法,而不能固步自封,放弃发展。对于村两委来说,应该首先在思想观念上下功夫,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其次应该在方法上想点子,学习先进的发展经验,学习相应的发展典型,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不可人云亦云,结合自身的特色、特点、条件极为重要。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员干部做为群众的榜样,理应发挥带头作用,在各个方面都应该起示范作用。要搞好党员的理论培训工作,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与创新力,既要横向的发展党员的各方面水平能力,又要纵向的吸收先进分子进入党组织,以其先进性做为示范,挑选出致富能手进入村委会班子,改变村民陈旧的观念,理清村发展思路,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带动群众致富积极性,加快村民的致富进程。
3.做好农村环境保护
环境的污染总是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当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必然会带来环境的污染,农村的环境情况的恶化最主要还是生活垃圾、河流、道路这几个主要的重灾区,所以整治农村的环境应该是从这几处入手,首先建立垃圾站,做好宣传工作,让村民不乱抛乱扔,使农民认识到垃圾统一处理的好处,其次要整治道路,做好道路的日常维护,保持干净的路面,方面出行,还要整治河流,鉴于本村河流较少的实际情况,所以应该整治河流,使的水清人悦。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粗鄙之见,并不成系统,只是目前的所见所想,相信随着时间和工作的不断推进,对于本村的实际情况将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亦会有不一样的体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于全村的经济发展全局,深入到群众去,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之处入手,积极的为群众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为xx村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姓名:xx 职务:xx镇xx村党支部副书记联系方式:xxxxxx 第三篇:xx村村情调研报告 xx镇xx村村情调研报告
一、基本概况
xx镇xx村是2022年村规模建制调整时,由原双库村和綦阳村合并而成,所处海拔约为450-850米,全村辖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49亩,其中田1607亩,土1342亩,退耕还林面积942.1亩。坡度为25度以上的耕地面积15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0%,可利用荒坡610亩,占幅员面积的27.8%。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1018户,总人口3688人,其中苗族10户68人。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党员94人,其中女党员6人,预备党员1人。
二、农业生活生产基本情况 1、交通情况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全村11个社基本通车,村主干道已有了水泥路。xx村现有岔藻公路、广双公路、藻双公路三条公路。目前,除9社外,全村其余社暂无人行便道。
岔藻公路是xx通往村上的唯一一条水泥硬化路,于2022年由xx政府资助修建,从岔滩到xx村乡场,全长约10公里,路况较好,9、10、11社村民生活出行主要依靠岔藻公路,是xx村到xx的主要通道。
广双公路修建于2022年,位于岩上,由县交通局资助、村民集资建设,从xx广山垭口到双库学校村,全长约6公里耗资19.8万元,泥结石公路,路况较差,经常发生滑坡及坍塌,全村2022余人的生活生产要依靠此路。
藻双公路位于xx河岸边,群众共集资9.8万元修建于1999年,泥巴路面,从村办公室到孙家坝,全村4、5、6社共1000余人受益,是村民种子、化肥及农产品运输的主要路线。
另外,除以上三条公路外,全村最急切希望修整的是一条从双库到xx沟口途经1、2、4、5、6、7社的泥巴路,这条路相对其他公路来说更为便捷,除3社外,全村大部分村民从xx到xx,都会选择经过这条路,由于路况太差,致使村民出行不便。
2、饮用水情况
全村饮水基本以河沟水及浅井水为主,暂无自来水饮水工程,计划将在2022年12月初安装自来水。其中,3、5、6、9、社位于山尖上,即使在丰水期也只能靠人工挑水,饮水十分困难。规划中的马桑沟水库预计年内动工,建成后将解决全村部分饮水困难问题。3、山坪塘、堰沟情况
全村共有山坪塘15口,其中7口由于年久、技术等问题,部分基础已损坏,经多次修补也无济于事,无法正常使用。xx村地势蜿蜒,山坡上普遍水源不充足,难以满足村民生产需要。
全村共有马桑沟、马头沟、南泥沟三座水库,有主堰沟三条,一条由马桑沟至大土杠总长约3600米,一条由马头沟至6社长约3000米,一条由南泥沟至下湾长约3200米,由于滑坡等地质灾害及人为原因致使三条基本都不能正常使用,只有部分沟段能勉强进行灌溉,导致马头沟水库出来的水无法使用,直接影响全村生活生产。
4、产业发展
我村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产业支柱,随着我村实际情况,采空区的面积逐步扩大,现9社属綦江铁矿采空影响,田面积120亩已不再适应种植水稻等不耐旱的农作物。因此,我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种植红高粱、油菜籽、麻竹笋等经济作物为重点发展经济,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
一是红高粱种植。今年,全村发展红高粱种植约500亩,年产20余吨,市场价可达2.4元/斤,投入少,收益相对高。村支两委通过统一购买种子、签订合同种植、制定最低收购保护价、统一收购等措施,使村民收益相对比种植玉米等作物高,村民积极性强,红高粱种植目前是全村发展势头最好的产业。
二是油菜籽种植。全村共发展油菜籽种植约500亩,亩产约200斤,市场价约1.8元/斤。油菜籽通常在5月份收获,不影响水稻等主要作物的种植,因此村民积极行较高,发展势头良好。
三是麻竹笋种植。全村共发展麻竹笋900余亩,大部分麻竹已经种植七年左右,现正进入高产期,亩产约3吨(鲜笋子)左右,每斤市场价约1元,干笋子市场价可达30元/斤左右。但由于运输困难、路况较差、买家难寻、分散销售等问题使麻竹笋销路不好,一直无法为村民增收,造成村民积极性不高,影响全村增收计划。
四是山羊及家禽养殖。全村养殖业主要以农户散养为主,还未发展成产业。山羊养殖除3社陆秀昌养100余头、6社张绍军80头以外,其余农户还处于观望状态,主要以养少量鸡鸭为主。我村计划明年将培养3家养羊大户,计划实现养羊500头以上。5、收入结构
全村收入以种养殖为主,人均年收3594元,共有低保户110人,全村常年在外务工人数约800人左右。
三、群众需要及主要矛盾
目前,群众最急切的需要主要集中在公路、饮水、山坪塘及堰沟的整修方面。一是广双公路、藻双公路的硬化及修整从双库到xx沟口途经1、2、4、5、6、7社的泥巴路,交通是全村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化肥运不进农产品运不出直接影响全村农业产业发展。二是全村的饮水问题,希望饮水工程覆盖全村各个社。三是山坪塘及三条堰沟的维修,关系到全村农作物的灌溉。
目前,我村最主要的矛盾有以下方面:
一是村支两委扣发每亩20元退耕还林保证金,全村共计1.8余万元,致使村支两委与村民矛盾加深,上访不断。2022年,全村退耕还林约900余亩,为促使村民管护好自己的林地,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先扣发每亩20元退耕还林款,作为保证金。如果村民自行管护并验收合格,将退还保证金;若管护不合格,由村支两委统一组织人员管护,保证金将不予退还。由于村上无法偿还修建广双公路的欠款,村支两委决定先将1.8万保证金用于偿还农民工工资,因此现在无钱退还给群众,致使矛盾加深。
二是位于11社老鹰岗部分村名未对林地进行管护,致使验收不合格,村支两委曾先后多次组织人员对老鹰岗区域内共计33.99亩的林地进行统一管护,因此,村支两委决定不予退还老鹰岗部分村民半年退耕还林的补助,致使老鹰岗部分村民与村上矛盾加深。
四、村支两委发展规划
1.发展经济,做好“万元增收”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及集体收入;
2.培养3家养羊大户,3社陆秀昌、陆安维、6社张绍军,计划实现养羊500头以上;
3.做好綦江铁矿九社采空区、危房改造和马桑沟大坵沟二公里维修整治; 4.与镇政府、县税务局协调,做好马头沟危库整治工作; 5.抓好南泥沟水库的危墙建设; 6.做好藻双公路六公里的维修工作;
7.4、5、6、7四个社五公里社级公路维修;
8.做好xx到适中2022米断头公路(xx10社到梅子7社,8、9、10、11社共1500余人受益)维修。
9.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年种植红高粱500亩,油菜500亩。xx镇xx村
2022年12月10日
第四篇:村情调研报告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对**乡**村农村环境卫生打整治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广泛、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其中开展好县委提出的“八个专项行动”,来进一步摸清我县实情,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完善发展措施,切实研究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快清水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步伐,我部门领导班子通过组织干部职工按照县委安排深入到**乡**村对该村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乡中心部位,属乡政府驻地,辖上王、下王、东坡、西坡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72户1802人,全村有劳动力资源268人,2022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4136元。有耕地面积5999亩,其中有撂荒地451亩,历年建核桃1401亩,2022年新建核桃3120亩,全村有砖木结构房屋农户257户,土木结构房屋农户143户。该村共有新农村点3处,共43户,占全村的12%,自然村小巷道基本实现水泥路。享受低保待遇102户303 人,五保 10 户。该村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以来,通过召开动员会议,组建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的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同时对全村划分了片区,落实了区域负责人,建立了长效机制,使全村上下的环境卫生进一步好转,人们对农村环境卫生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第:村情调研报告
浅析**村经济发展路子 2022年6月
根据4月2日全县春耕春播暨万元增收工程和4月6日全县千人“三进三同”暨促农增收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本镇“三进三同”活动的总体安排和要求,我于4月8-13日和6月13-19日期间,深入**村7组与农户 “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农村生产生活现状,让我感受颇深,启发很大,收获也不小。通过一周多的走访调查,立足**村实际,本人就该村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村基本现状
**村位于**镇东南部,距县城34公里,离**场镇15公里,彭普公路经过2个组,村委在彭普公路旁边,区位优势较明显。该村有11个组838户3310人,有劳动力249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893人。全村区域面积15.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83亩,其中田829亩,以水稻、玉米、蔬菜、红薯等为经济作物,外出务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人均纯收入4184元。全村30%的村民吃上了自来水,拥有村组公路12公里,仍有3个组未通公路,农网改造全面结束,有1所村小、1个红砖厂、3个机制砖厂、1个小酿酒坊、3个村级医疗点,区域经济发展较快。
二、全村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村离县城和**场镇较近,交通便捷,信息传递快,与我镇凉风、白果等村相比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社会经济发展应相对较快,但事实上全村的发展并不理想,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村仍有相当一部分村民的吃水问题未解决,村组公路路况差,未硬化,仍有3个组未通公路,且通到农户家中的公路更少,沼气池、人行便道、改厕等基础设施很少;二是无特色产业支撑,全村仅有养猪大户2户,且规模小,示范带动作用小,农业生产以水稻、玉米、蔬菜、红薯为主,经济效益不明显;三是全村企业少,除红砖厂以外,其它企业均只有2-3人;四是资源贫乏,除7、8、11组林业资源多以外,其它资源很少;五是无专业技术人才,大部分青壮年无专业技能,全靠劳力在外务工挣钱,在家均为年老体弱和妇女儿童,只能种植传统农业;六是小农意识严重,多数村民只满足于现状,村组干部对全村发展谋划少,缺乏开拓创新思维。三、加快**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结合**村的地理区位优势,编制适合该村实际的一些可行性项目,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吸纳客商在**村投资兴办企业,达到财政增税,企业赢利的目的,同时还可解决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户收入。同时,积极争取水利、扶贫、畜牧、卫生等项目资金的支持,最大限
度的争取资金投入,为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新修公路15公里,改建公路10公里,同时新修部分村民、院落公路20,解决村民远输难问题;二是修建人饮工程9处,全面解决很大一部分村民的饮水难问题;三是新修人行便道20公里,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四是完善村级医疗站建设,配备技术较好的村级医生,解决村民的就医问题;五是新修沼气池500口,解决村民的燃料问题;六是实施改厕工程500个,解决村民的卫生问题。
(三)发展观光农业,打造乡村特色农家乐。利用与县城较近的优势,根据全村的土地规模和现状,发展300亩油菜、300亩小麦、300亩红薯、500亩板粟、同时发展100亩大棚蔬菜、100亩温室育苗、500头生猪繁育基地等观光农业,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吸引很多城市居民在不同的季节来张家村休闲参观。在此基础上,规划打造一批乡村特色农家乐,保证到**村休闲参观的人体验农村生产的气息,做到吃、住、行、娱乐等一条龙服务,为城镇居民度周末提供方便,从而增加地方收入。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村民就业创造条件。衔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以及有关专家,定期不定期在**村举办各类培训班,保证16-60岁的村民都有一门技术或一门学
问,扩大村民就业面,解决农村就业难问题,特别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真正掌握养殖或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增加经济收入。
(五)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为契机,结合**村的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羊、肉牛、土鸡等林下经济作物,特别是5、6、7、9、10、11组,确保在2022年全村95%有劳动力的农户实现增收1万元的目标任务。
第8篇:村官村情调研报告
一、柴湾村基本村情
1.柴湾村概况
新安县磁涧镇柴湾村是洛阳市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位于磁涧镇北部,东至洛新开发区,西接礼河村,陇海铁路和磁五路分别以东西向和南北向贯穿我村,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485户,总人口1935人,土地面积总计约2300亩,其中耕地面积约1700亩。202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56万元,人均年收入4100元。全村共有党员56人,村双委成员5人。村中第一大姓为孙家,第二大姓为党家。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约占2%。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在本地和外地打工赚取。村中主干道为水泥路。全村有小学1个,在校学生近300人,教师18人。
柴湾村一直坚持“放开、扶持、搞活”的方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村共有11个水泥预制板厂,是新安县最大的水泥板生产集散地,并成立了水泥板行业协会。村双委计划今年进一步突出柴湾村水泥预制板生产能力强的优势,力争年内形成规模效应。
2.历史与自然状况
柴下河湾处有良田数百亩,土地肥沃,本村因此得名“柴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柴湾的山里没有住着神仙,河里也没有住着龙王,却也照样有她不俗的名气和灵气。村北直面人称“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邙山。涧河这颗璀璨的明珠从村南绕村而过,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柴湾人。
村中铁路以北,有一古寺遗址,古名南泉寺。传说有一高僧,云游到此,坐地休息,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诛茅建法,建立寺庙。因寺在泉南,故名南泉寺。汉武帝东巡东都经过此地,遂进寺上香,后普降春雨,百姓甚喜。
古寺遗址不易寻。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百转千回,曲径通幽,于层峦叠嶂、茂林修竹处方见南泉寺。正是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南泉。朝听晨钟,夕闻暮鼓。古时鼎盛时期,钟鼓之声,远闻数里,常年香火不绝。南来北往的香客不惜舟车劳顿,纷纷前来上香许愿。
3.基层组织建设
柴湾村双委在村支书孙仓、村主任邓和平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全村共有党员56人,村双委成员
5人,“双强”党员17人,多次荣获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和“五好”党支部称号,柴湾村也成为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村双委班子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多次被磁涧镇党委副书记王三虎誉为“磁涧镇最团结的村级领导班子之一”。柴湾村双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采取多项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努力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兴村”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全面深化了本村党建的“三级联创”活动。
2)扎实推进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3)健全村干部管理机制。在干部的管理上,柴湾进一步规范了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培养发展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坐班督查等制度,使村组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4.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柴湾村双委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柴湾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柴湾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在发展经济的同进,以创建文明村为契机,人民的文化意识不断提高,逐步开始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2022年以来,村双委抓住“村村通”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30万元,新修水泥路面2公里;为了解决群众浇地难的问题,筹资10万元兴建一眼排灌站及渠道硬化配套1公里,可浇地面积500亩;投资4万余元整治公路,硬化边沟XX米;多方筹资投入教育基础工程,投资3.5万余元,对校园实施绿化、硬化,完善配备了桌椅、电脑、图书、仪器等,使办公条件明显改善,使教育、教学质量年年上台阶。柴湾小学原来排全镇第25名,现在进入前10名。
实现了广播、电视入户率达99%,特别是有线电视光纤入村,入户率达到50%以上。村里设立了卫生室,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柴湾在县组织部援助下投资20万元建造一座两层村委办公大楼,现已投入使用,改变了原村室破烂不堪的旧面貌。除了植有护村林环卫全村外,柴湾还不断加大绿化家园的力度,在主干道两侧又种植了2排树木。路旁共新植树木XX余株,使柴湾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磁涧镇退休老干部孙云照,古道热肠,关心家乡柴湾的建设,积极响应村双委的号召,带头把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数万元捐献出来,购买水泥约100吨,带动广大村民踊跃捐款,修水泥路近1公里。
村村通公路已经实现,组组通公路已经部分实现,并将全部实现。村双委已将修路纳入本年发展规划
村官村情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情调研报告(共3篇)
大学生村官村情调研报告(共7篇)
**村村情调研报告
a村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