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浙商回归建议
省外投资的浙商,在省内大多拥有实体企业,而这些企业往往属于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低端甚至于落后的产能,但这些省内实体企业,在浙商省外投资中扮演重要角色,或是作为省外投资的省内融资平台,或是作为省外投资的自身资历、实力证明平台等等。
浙商回归,一个重要内容是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制造业投资回归。这意味着我省要准备好相关的资源要素去迎接这种回归,但我省已经没有很多土地空间、能源空间、环境空间去满足浙商回归的要求,用新的空间承接浙商制造业投资回归无法成为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迎接浙商制造业回归过程中,要“在减法中做加法”,要引导、鼓励浙商在原占有资源空间内淘汰落后产能,去投资高附加值产品产能,这应当成为浙商制造业回归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引导、鼓励省外投资的浙商逐步淘汰省内实体企业的落后产能,暂时打破其省外投资所依赖的融资平台或实力证明平台,就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来进一步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投入高层次的技术改造(符合节能环保、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不仅仅有设备升级,更有技术、工艺、设计的提升)。
政策建议:
要加大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投资节能环保、产品附加值高的“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的财政支持力度,相关财政专项资金要向“零土地技术改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传统产业中节能环保、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倾斜;同时,针对该类项目,各级政府要在税费、用电、金融等多方面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切实减少企业投资成本、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以吸引更多浙商在其已有的省内资源空间中,淘汰低端或落后产能,发展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
第2篇:浙商回归再造浙江 回归项目资金首季“开门红”专题
浙商回归再造浙江 回归项目资金首季“开门红”浙商强,则浙江强;浙江兴,则浙商兴。回归热潮涌动的背后,是游子们对家浓得化不开的眷恋,更是天下浙商在故乡再创佳绩的热切期盼。同样处于转型升级关键节点的浙江,如何与回归浙商们共同实现价值再造?浙商回归,能否再造一个新浙江?
来自浙江省经合办的统计信息显示,继去年全省浙商回归引进项目到位资金1298亿元之后,今年一季度我省引导浙商回归、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工作再现“开门红”:浙商回归引进项目到位资金422.69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28.18%,同比增长61.17%;重大优质项目到位资金298.42亿元,占比70.6%。
回归势头强劲
趁着清明祭祖之际,上海久和船舶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虞建珍与舟山普陀区政府就投建国际船舶交易中心的相关事宜再次沟通。“我是普陀人,有投资首先就会想到家乡。这是我今年第二次到普陀考察了。”虞建珍说。
有投资首先就会想到家乡,虞建珍的话说出了千万浙商共同的心声。3月29日,投资110亿元的东阳木雕城正式开工建设。开工典礼上,项目牵头发起人、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说:“我是东阳人,我要把东阳木雕推广到全国和全世界。”据了解,该项目也是复星国际在浙江的最大单笔投资。
“浙商强,则浙江强。浙江兴,则浙商兴。家乡永远是你们的根基,永远是你们的舞台。”今年新春,10万封印有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李强签名的新春贺卡,从浙江省行政中心寄往世界各地。随同贺卡寄达的,还有一张已经粘贴好足量邮资的明信片,浙商可以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写好后寄回。收到这乡情浓浓的贺卡,浙商无不感慨:千金难买。
家乡的浓情感召与深切的思乡之情,为“浙商回归”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一个个动辄上亿元的投资项目,更是资本理性选择的结果。
从海洋经济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到义乌国际贸易试验区、温州金改试验区,再到丽水农村金改试验区、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一个个国家级大平台在特别善于捕捉商机的浙商眼里,犹如一个个待开门的阿里巴巴宝库。覆盖全省的14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则是他们一展身手的最好舞台。
3月28日,浙商回归项目、浙江豪邦化工有限公司环氧氯丙烷项目一期与其他105个项目一起,在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区集中开工。该项目可有效解决集聚区内化工企业的废料处理问题。“我们之所以落户这里,看中的就是集聚区的发展平台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豪邦负责人林罗额说。
看好舟山群岛新区的未来,浙江和润集团联合武钢集团、宁波港集团合资26亿元建设的浙江舟山武港码头开港在即。与此同时,面对舟山可以预见的海工船舶后勤服务市场,由舟山企业家掌舵的上海大润港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忙着谋划二期航道工程项目的扩容。
以千亿元为计量单位的浙商回归项目的纷至沓来,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充分挖掘我省民间资本尤其是浙商回归的投资潜力,是我省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的现实途径。浙江省经合办合作交流处处长陈国良告诉记者,除去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一季度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在全省投资中的占比超过20%。我省去年以来一改固定投资速度多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状况,同样受益于回归浙商们的踊跃投资。
发展环境优化
浙江安工机械公司副总经理阮文波怎么也想不到,公司的项目竟然能这么快就开工建设。这个位于安吉的年产25000台工程机械生产线项目,通过与全球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生产商卡特彼勒合作,目标直指行业龙头。
项目一期投资预算为22亿元,规划建设用地610亩。但是在这面积610亩的土地上,不但有300多亩各式农作物、苗木,还有60多座坟墓,涉及9个生产小组,70多户人家„„“这么复杂的情况,我们原以为当地政府光征地就至少要个大半年,但他们只用了18天,就完成了征地、青苗等政策处理的全部工作,让我们大跌眼镜。”阮文波坦言,这个项目能如此快地推进,得益于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
江苏镇江鼎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空调铝箔制造商。在镇江,鼎胜集团一次性征用了1000亩土地用于企业发展,然而才使用了500亩土地时,周贤海在老家杭州投资12亿元成立了杭州鼎盛轻合金材料有限公司,专营“哈兹雷特”连轧铝业项目。据了解,这项名为“哈兹雷特”的新技术国内少见,一旦投入应用,将为铝加工企业扩大产能、节约成本带来巨大的规模效应。
对比两地的使用成本,杭州没有任何优势;光物流成本每吨要增加100至150元的费用„„周贤海说,回浙江发展,最看中的就是当地政府的服务意识以及配套的扶持政策。“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当初我的项目一期就需要300亩地,但是瓶窑镇能够提供的土地只有100亩。为了我的项目,镇政府硬是通过搬迁淘汰落后产能小企业的方式,给我挤出了建设用地。”
用浓情感召浙商,用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浙商。阮文波和周贤海的亲身经历,是我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的缩影,也是一个更加亲民、务实、高效的政府正在不断长成的见证。对浙商在浙江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认识得够不够?对浙商成长发展的轨迹和规律研究得够不够?对浙商创业创新的实践支持得够不够?对浙商的温暖关爱给予得够不够?按照这“四个够不够”的标准,浙江推出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支持政策。
以土地奖励为例。为了鼓励浙商回归,去年省国土资源厅对21个浙商回归重大项目按照实际使用建设用地指标的50%,奖励了1362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以“四减少、四放权”的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如火如荼。省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45个省级单位共有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中,已取消、下放和调整的事项共计171项,占总数的43.2%。
浙江各地市亦纷纷开展“互看互促”活动。过去只针对个别项目的“保姆式一条龙服务”现在几乎成了各地引导浙商回归、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基本标准。
“很显然,在倒逼浙江政府转型上,浙商回归效果十分明显。”浙江省改革和发展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说,“据了解,为进一步优化我省投资发展环境,今后项目审批速度、空间换地成效、投资主体满意程度等将出现在各地政府的考核内容中。”
陈国良告诉记者,2022年,我省浙商回归项目引进资金目标定位为1500亿元。虽然总数比去年提高了25%,但压力与去年相比却小了。“因为主动回来投资的浙商越来越多。”
东南碳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亦辉过去一直认为苏州的投资环境明显优于老家温州。“但这两年我回来,已经能明显感觉到家乡政府服务的变化。”朱亦辉表示,现在他已在瓯
江口新区投资1.5亿元建立温州东威电碳有限公司,并希望自己能在家乡实现建成“亚洲一流电碳企业”的梦想。“刺激政策不可能长远,只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真正留住企业。”
记者手记
更待量质齐升
尽管浙商回归项目中不乏高端制造业等项目,尽管一季度一、二、三产项目到位资金0.78%、50.21%、49.01%的分布看上去也合理,但不可否认的是,要创造更多的价值投资,浙商还有不少有待努力之处。
浙江大学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马良华直言不讳表示,浙商一次创业主要是在短缺经济环境下进行的,那时需要的是有胆量、能吃苦、能融到资。现在浙商回归创业创新,需要的则是好项目与高素质人才,优势是创业者本身具有包括专业背景、投资理念、风险忧患意识等在内的高素质,“但通过与很多浙商接触,我发现他们缺少这方面的素养,有些甚至还没有意识到当下环境与当初环境已经大不相同了。”
相应素质的缺乏,直接导致了除去浙商介绍的项目之外,由浙商直接投资的高新制造业项目并不多。面对新一轮浙商回归项目“要实体经济项目、要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要高端要素高端环境、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技术”的要求,回归浙商还需要更好地提升自身。量质不同步的另一个表现是部分地区虽然完成了到位资金总量,但是缺少重大优质实体经济项目的引进。针对这一现象,今年我省新出台的《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中,项目质量优化度占比大大增加,项目投资贡献值也设定了加分上限。
项目合理的地域分布是保证未来浙商回归项目“量质并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事实证明,以同样的标准引进项目,容易引发项目的同质化。
石家庄温州商会名誉会长、温商联合投资中心总经理吕卫国告诉记者,由温商联合投资中心注资5亿元、在原信泰眼镜创意园用地上打造的温州皮革鞋料市场,现在已经完成60%的招商,初步确定在7月正式对外营业。虽然一切工作还算顺利,但是分布在温州全市的9个类似市场,却令他和所有投资者们如鲠在喉。“原来市里的规划中,8个老市场是要全面
整改的。但这步还没完,又多了一个皮革鞋料专业市场。它与我们的市场相距不过10公里。一个城市10个同类专业市场,有这个必要吗?”
“引进项目、培育项目一定要结合各地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条件,要讲究差异化、特色化和个性化,否则就会乱掉。”山东浙江商会会长、现代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章鹏飞说。
扩展阅读:
章鹏飞,1963年出生,浙江杭州人,现代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现代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杭州现代联合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章鹏飞是具有品牌意识和战略思维的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之一,他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和社会发展趋势,从国家政策走向和社会变迁中发现和捕捉商机。
现代联合控股集团创办于198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民营企业之一。集团以商业地产为依托,专业市场为支柱产业,经过23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已拥有中国第一家连锁专业市场管理公司及20余家全资、控股或参股子公司(其中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中药制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集团现有净资产超60亿元,员工2000余人,是一家集市场商贸业、金融业(非银行)、医药保健业、文化产业等相关联产业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第3篇:慈溪四个强化 促进浙商回归
慈溪市四个“强化”促进浙商回归
今年以来,慈溪市紧紧围绕宁波市委“六个加快”战略决策和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宁波发展活动,以“投资提升年”、“干部服务企业”等专项活动为载体,大力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发展“回归经济”,实现了浙商回归引资工作平稳推进的良好局面。至6月份,全市共引进宁波市外内资项目17个,实际利用内资总额20.58亿元,完成宁波市全年目标任务32亿元的64.31%,其中引进浙商创业创新回归资金6.97亿元,完成考核目标任务12亿元的58.08%,实现时间过半,进度过半。
一、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一是建立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任组长,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慈溪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浙商创业创新工作;二是建立联络员制度,由各镇(街道)、产业园区指定专人负责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服务和统计工作;三是组织召开《浙江省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工作统计制度》培训会议,做好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工作联络员的统计培训工作,完善统计月报制度。
二、强化考核奖励,督促工作落实。一是结合镇(街道)绩效考核和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分解落实内资引进目标任务,同时将浙商回归引进作为考核关键内容;二是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机制,对引进的优质项目和招商有功人员,分别给予不同比例的奖励,形成全社会大招商招大商的招商新格局;三是召开招商引资和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工作会议,交流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对进度较慢的镇(街道)进行检查督促,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完成。
三、强化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制定出台工业、科技、招商、农业、商贸、旅游等各领域财政扶持政策,为浙商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二是制定出台《宁波(慈溪)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暂行办法》,全力支持国内外高层次
浙商人才回归创业(创业园地处我市新兴产业集群区,可为入园创业人才提供200平米-600平米的创业场所,三年内免收租金);三是全面开展为浙商送政策服务。率先启动为浙商送政策活动,通过慈溪日报、《慈溪工业》、网络等媒体和“进村入企”专项服务活动,将政策送至引资企业、异地商会,确保及时了解慈溪当前的各项扶持政策。
四、强化乡情招商,密切联系浙商。一是以世界宁波帮大会为契机,全面加强与在外浙商的联系,推进实施以异地商会为桥头堡的在外浙商回归引进工作。二是大力支持商会抱团回归发展,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亲情服务,吸引了上海商会、成都商会在我市文化商务区落户,成为在外浙商回归发展的重要支点;三是把握机遇,加强与异地浙商的联系沟通。在宁波上海周活动以及赴贵州考察期间,与当地浙商进行坦诚交流,详细介绍慈溪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邀请浙商回乡考察投资。
第4篇:打好浙商回归这一仗
打好浙商回归这一仗
本报评论员
浙商是浙江发展最可宝贵的战略资源,也是浙江最值得珍惜的“金字招牌”。浙商回归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等工作一样,是省委、省政府时刻抓在手上的中心工作。浙江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打好“浙商回归”这一仗,用好这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千万大军”。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省全力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浙商回归工作总体呈现良好态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腾笼换鸟虽然腾出不少好地方,但引进的“好鸟”、“俊鸟”、“大鸟”还不够多。再如,各地浙商回归项目中,现代农业、高端服务业项目仍然偏少。
对这些问题,各地要高度重视并尽快实现突破,把浙商回归的巨大能量进一步发挥出来。要更加认清浙商回归对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战略意义。浙商回归不是简单的回归,应该在更高层次上有所发展。同时,各地在主攻“实、大、新、高”产业项目回归的同时,还要丰富浙商回归内涵,拓宽回归通道,全面构筑项目、总部、资本、人才、科技、公益事业“六位一体”的大回归格局。
“浙商是浙江的魅力,浙江是浙商的根”。当下浙江经济加快转型发展,为广大浙商回归创业、打造总部经济提供了更大的创业平台。今年全省重点研究部署的“总部回归”、“资本回归”这“两大回归”,既符合浙江实际,又符合浙商意愿,是深化浙商回归工作新的突破口和潜力所在。各地各部门要更有创造性、更有针对性、更有力度地开展工作,尽快让浙商回归工作形成破竹之势,取得更大成绩。
要充分认识到,推动浙商回归,不能光打“感情牌”,还要打好“政策牌”、“服务牌”。要在近几年浙商回归政策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有利于项目落地的个性化优惠政策。对投资者而言,项目能够“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就是好环境。当前我省正以“三张清单一张网”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要求,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浙商回归项目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支持和保姆式、专家型的服务,真正让浙商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第5篇:工作总结浙商银行
浙商银行西南大学助学公益金工作总结
浙商银行西南大学助学公益金是由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行资助设立的,旨在帮助我校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浙商银行重庆分行于2022年8月与我校签订《浙商银行西南大学助学捐赠协议》,并举行了浙商银行重庆分行开行暨捐赠助学仪式,协议明确捐赠金额总计人民币100万元,捐赠对象共计200人,每人5000元,捐赠分三年实施,分别为2022年捐赠人民币50万元,捐赠对象为100人;2022年捐赠人民币25万元,捐赠对象为50人;2022年捐赠人民币25万元,捐赠对象为50人。
三年来,为认真履行浙商银行西南大学助学公益金实施办法,确保评选工作顺利完成,我校积极成立评审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做好浙商银行助学公益金评审的宣传工作,秉承“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经学生本人申请,学院初审推荐、助学中心审核,报学校奖助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复核,最终确立入围学生名单,以确保浙商助学金真正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现将浙商银行助学公益金设立三年以来的具体评审工作,总结并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积极成立评审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高度重视浙商银行助学公益金评审工作,第一时间成立“助学公益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校长办公室、纪委监察处、学生工作处、研究生工作部、助学中心、财务处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1名和浙商银行重庆分行代表2名组成,负责指导“助学公益金”的评审工作,各学院成立“助学公益金”评审小组,评审小组成员由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代表组成,负责本学院“助学公益金”的初步评审和监督。
二、有效部署,制定并规范申请及评审程序
为切实做好“浙商银行助学公益金”评审工作,根据浙商银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经过多次调研讨论,制定了《浙商银行西南大学助学公益金管理办法》和《浙商银行西南大学助学公益金评分细则》。为了制定出科学、规范的实施管理办法,由校领导牵头,召集学生工作处、助学中心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代表针对浙商银行西南大学助学公益金相关评选文件反复讨论,多次修改,不断规范。与此同时,学校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向各个学院下发《浙商银行西南大学助学公益金管理办法》和《浙商银行西南大学助学公益金评分细则》等文件、借助校园网主页、学生处网页等宣传平台,广泛宣传并积极动员广大学生积极申报,扩大浙商银行西南大学助学公益金在师生中的影响力。
三、深入动员,召开“助学金”部署培训会
为了更好地做好浙商银行助学金的评审工作,学校专门召开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学院党委副书记和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参加的部署培训会,就“浙商银行助学金”设立的意义、基本情况、申报条件和程序等环节对辅导员进行了详细、细致的介绍和讲解。并要求各学院高度重视、广泛宣传,严格按照“实施办法”规定认真组织申报,同时严格评审条件、规范评审程序、杜绝弄虚作假,严禁不正之风,确保整个评审工作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四、精心组织,认真开展助学金评审工作 1.评审小组:结合实际,分配名额
浙商银行重庆分行协议明确了捐赠金额总计人民币100万元,捐赠对象共计200人,捐赠分三年实施,分别为2022年捐赠人民币50万元,捐赠对象为100人;2022年捐赠人民币25万元,捐赠对象为50人;2022年捐赠人民币25万元,捐赠对象为50人。学校严格按照协议规定和评选要求,进行120%差额评定,按照各学院人数(除免费师范教育和国防生外)分配名额。2.各个学院:认真组织,积极申报
各学院通过召开年级会或班会的形式让学生都了解浙商银行助学金,并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要求,组织符合条件的学生积极申报,同时做好申报学生材料的初审工作,并以学院名义将推荐候选人材料及名单报学生处助学中心。3.评审小组:严格审查,量化打分
每一学年的“浙商银行助学金”评审,学校都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由西南大学助学中心组织初评小组对各学院推荐、通过资格审查的候选学生进行严格审查,按成绩(占50%)、家庭经济情况(占30%)、面试成绩(占20%)进行量化打分,总分以十分制计,按最终得分排名,实行差额评选。对候选人生源来自相同县域的,进行择优入围,确定初步入围候选人。4.评审办公室:组织面试,多角度考察
办公室成立了由研工部负责人、学生处负责人、助学中心负责人、学院党委副书记代表、浙商银行代表等6人组成的“浙商银行助金”面试小组,对符合条件的候选人进行面试打分,对每名候选人进行3-5分钟面试,从思想道德素质、家庭经济情况、社会实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面试考察、评分。5.领导小组:确定受助学生名单
按照西南大学浙商银行助学金评分细则,在对学生成绩和家庭经济情况进行打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面试评分,根据择优的原则,确定初步候选人,并报请浙商银行同意,最后确定庄珍珍等200名家庭经济困难、成绩优秀、勇于实践、综合表现突出学生获得此项助学公益金。6.综合情况:受助学生情况分析
200名入选学生中,2022级-名,2022级-名,2022级-名。2022级-名,有&名女生,&名男生,少数民族学生&人,中共党员&人,成绩在本专业年级排名中前5名的有&人,占&%,成绩平均分均在80分以上,最高&分;在学校、年级、班级、社团等学生组织中担任社会工作的有&人,占&%,获得各种荣誉的有&人,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拥护党的领导,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他们学习成绩优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热心社会工作,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乐于助人,乐于奉献,诚实守信,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在同学中起到了模范带头和表率作用。
(1)180名入选学生中,2022级60名,2022级60名。2022级60名,有154名女生,26名男生,少数民族学生18人,中共党员26人,成绩在本专业年级排名第一的31人,占17.2%,前5名的有117人,占65%,成绩平均分均在80分以上,最高96分,在学校、年级、班级、社团等学生组织中担任社会工作的有,158人,占87.7%,获得各种荣誉的有85人,占47.2%,单亲的有15人,占8.3%,孤儿的有2人,占1.1%。获奖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拥护党的领导,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对国家实行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充满感激之情;他们学习成绩优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热心社会工作,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乐于助人,乐于奉献,诚实守信,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在同学中起到了模范带头和表率作用。其中物理学院2022级杜政伟同学发明 “一种用光干涉法测量气体浓度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乙酰胆碱酶在不同频率电磁波辐射下活性研究一项,发表论文7篇;物理学院2022级潘陈玉洁同学发明“一种自动门”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乡贤回归工作汇报
乡土人才回归工作汇报
浙商银行工作总结
回归工作心得体会
回归读后感(共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