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执行力十篇

  工作执行力

  围绕省市纪检监察部门和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以规范行政执法权力,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升法规制度执行力为目标,按照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加强执法监察,突出效能监察,通过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制度执行力,为建设“新门户,城市新家园、产业新高地”,营造公平、正义、廉洁的法治环境和政务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二、督查范围

  督查工作将紧扣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将专项督查与食品安全“天安行动”相结合,与全区“整治”行动相结合,与全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行动相结合,确保此次督查工作有抓手,督查结果有成效。

  1.食品安全“天安行动”执法工作。结合全区食用农产品、食用油和熟食制品“三大重点项目”的综合治理,以及食品生产经营“五个重点领域”的集中整顿,对相关责任部门的执法监管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着力推进全区食品安全“天安行动”,加强全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全区人民饮食安全,避免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涉及部门:区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农业局)

  2.城镇环境“整治”执法工作。将重点对非法运营、违法建设、无证无照、沿街立面及市政设施、居住房屋出租管理等方面的整治成效进行抽查。重点检查相关牵头职能在尽职履责情况和行政执法力度。同时,按照“发现处置机制日趋良好,条块团队合作日趋紧密,综合管理效能日趋提高,基础信息采集日趋完善,人民群众认同感日趋提升”的工作要求,重点了解确保整治成果的持久巩固的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情况。(主要涉及部门:区交通局、工商局、城管局、公安局)

  3.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执法工作。将围绕全区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和核心内容,重点加强对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行政执法工作领域开展监督检查,如水利改革发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障、集约节约用和违法用地整治等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相关行政部门贯彻政令落实的措施通畅性和行政执法工作实效性。(主要涉及部门:区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

  三、督查内容

  1、行政执法工作尽责履职情况。重点检查各行政执法部门对本部门所属行政法律、法规、文件梳理和掌握情况,是否做到行政执法权力明晰,部门职能责任明确。重点督查行政执法部门是否严格按照工作职能,尽责履职确保政令畅通;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是否严格依法履职,坚决依法立案查处到位。重点查办在行政执法中避重就轻、敷衍塞责行为,对瞒案不报,有案不办,压案不查现象,以及重案轻罚,以罚代刑等违纪违法问题,将严格依纪依法,追究有关行政执法人员责任以及相关领导责任。

  2、行政执法程序依法合规情况。重点督查行政执法部门是否严格按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二十四字方针开展行政执法工作;重点检查本部门是否完善行政执法流程和规则建设情况,是否施行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和全程说理式执法制度,以及行政监管劝勉、轻微问题告诫等柔性执法方式。

  3、行政执法权力自由裁量情况。重点督查行政执法部门是否建立健全本部门本单位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使用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事当其罚,罚当其过,是否存在处罚上存在畸轻畸重,同案不同罚的现象;上级明确部分违法行为限制使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制度是否严格执行,有无突破法律法规或上级明确规定的行政处罚底线情况。

  4、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建设情况。重点督查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否健全,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完善,行政执法权力内控机制是否完备,执法办案评议考核机制是否科学,违规违法办案造成后果的责任追究制度是否建立并落实,以及与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其它相关制度的健全完善情况。

  5、行政执法基础建设情况。重点调研行政执法部门执法队伍的人员构成情况,业务技能教育培训和实际掌握情况,基层执法保障情况。重点调研“阳光执法”工作,调研行政执法权力运行是否做到公开透明;重点调研行政执法台帐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情况。

  四、督查要求和方法

  1.工作要求。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大量的经常性的活动,直接面向于社会和公众,直接服务于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行政执法各项制度执行、行政执法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区政府的形象,直接关系到法律威严和政令畅通能否得到有效保障;直接关系到全区经济社会能否又好又快发展。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高度重视行政执法工作,正确对待此次专项督查工作,积极主动做好相关配合工作。各相关单位要合本方案中明确的督点组织自查,做好迎检准备。

  工作执行力篇2

  我县依法行政工作的现状

  在推动依法行政工作中,我县围绕五个主题,营造五个环境,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

  1.围绕制度建设,营造自觉的学习环境。县政府成立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依法行政五年规划》,建立了落实《纲要》的配套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大力促进干部学法,在县电视台开设法律专题节目,在公共场所设立法律宣传点,组织干部定期到行政学校培训,把法律作为各类考试的必考内容,把法律素养作为公务员提高素质的标准,努力营造干部职工自觉学法律、用法律的环境,真正让每位干部把法律当成武器、准则,当成工作中的一种习惯、一种信念、一种价值。

  2.围绕规范决策,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依法行政其核心是依法决策,政府重大决策事项都要依法有据,经法制办和法律顾问审核把关,做到依法无据不上会,与法相悖不决策。我县修订了《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从调查研究、听取意见、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核、集体讨论、信息公开等方面,对政府重大决策的内容和程序作了明确规定,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四年来,共有112项政府决策征求了群众意见,特别是在做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时,我们及时公开政府决策信息,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建设为民的法治政府。

  3.围绕责任落实,营造公正的执法环境。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清理执法主体、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落实执法责任,全县确定45个行政执法单位,具体执法事项294项。先后制定了《县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将行政执法主体对外承担的责任确定为内部考核目标。认真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考评执法效果,落实执法责任,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营造了公正的执法环境。

  4.围绕行政审批,营造热情服务的环境。依法清理行政审批事项,降低企业准入门槛,促进经济主体多元化发展。三年来,共清理行政许可事项633项,全县保留行政许可主体35个,保留行政许可事项180项。建立企业设立登记、建设规划许可等8个并联行政许可制度,简化了审批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间。建立“一门受理、转告相关、并联许可、限时完成、过程监督、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听证、招标、拍卖、考试、检验、检测、检疫、登记等制度。全县已有28个单位采取“一厅式”办公模式,精简了审批环节,提高了审批时效。

  5.围绕机制创新,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建立健全依法行政考评奖惩体系,制定了《县依法行政量化考核办法》,对获得考核前三名的发给流动奖杯,把成绩记入考核红皮书,通过奖惩考核,解决乡镇和部门依法行政动力不足的问题,克服过错难界定、问题难发现、追究难到位的问题,由“约之有理”向“裁之以法”转变。对执法人员实行“红、黄、绿”卡管理,真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警钟长鸣。

  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作为西部欠发达的县份,依法行政的历史较短,许多制度还不成熟,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决策权的划分不明晰。目前,县级行政决策主体比较多,县委、政府在决策,乡镇、部门也在决策,甚至科室也在决策,这些决策之间会不会出现冲突,如何关联制约?行政决策权个人化倾向严重,“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对决策执行反馈机制畅不畅、决策执行情况怎么样、社会效果怎么样、过程评价怎么样等不闻不问,对一些本可以纠正的失误,竟能任其发生。

  2.规范性文件的质量不适应政策统一要求。一些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前把关不严格,不按程序审批,擅自扩大权力,增加群众的义务,有的甚至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前一段时间,某乡发文撤销2004年县计生局作出的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引起群众上访,媒体报道,导致我们的工作十分被动,其实这就是规范性文件不规范的问题。

  3.行政执法的能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县政府安排部署的行政执法事项,没有依法定条件和程序实施到位,群众不满意。例如某将要到期停业的石料厂县政府要求赔偿一案就很能说明问题。石料厂有许多违法行为和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查处,个别行政执法部门在对其关停过程中不作为甚至是滥作为。因为群众上访,县政府只好用变通的办法,将石料厂迁址,还没实施,却被要求赔偿226万元,这种执法现状应当引起我们的冷静思考。

  4.依法化解社会矛盾能力不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很多干部重视、害怕,但却不懂得依法处理案件,本应该走司法渠道的案子拿在自己手上“和稀泥”,久脱不决。对行政复议工作认识不足,对依法应撤销的案子,感到“面子”过不去,推三阻四,为难复议人员,甚至打击报复当事人,导致少数社会矛盾一再升级,甚至激化了矛盾。

  主要原因分析

  这些问题涉及到了我们行政机制体制的问题,也反映了我县转型时期经济社会矛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权力本位思想严重。不少基层领导干部对法治的作用领悟不深,以形式主义的心态来应对依法行政的要求,认为“软的不硬”、“弱的不强”、“缓的不急”,写在文件上,说在口头上,真正依法行政是自己给自己“念紧箍咒”,觉得用法治解决问题不如用“权”解决问题管用、有效,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动摇,甚至认为法是用来“牧民”的,常抱怨群众不懂法、不守法。

  2.政绩评价体系失范。怎么评价政府、部门的工作,这是个导向的问题。前几年,我们过分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片面追求GDP,考察工作以经济指标为依据,靠数字说话,认为这个“客观”,因此产生了急功近利的倾向,大建大进,引发了一些社会不稳定,造成了一些发展不平衡,破坏了一些基本的管理秩序。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纠正失误的关键举措,但因为依法行政工作不好量化,许多工作短期难以看到结果,或结果隐含在其他工作成绩中,没有纳入到对干部和单位工作的评价体系中,导致干部、部门对依法行政工作积极性不高,“我做了工作别人看不到,等看到我调走了”,不如抓些“形象工程”来得直接、见效快。

  3.保障机制还不完备。首先是人才保障不足,我县800多名行政执法人员中,具有法律本科以上学历的只有31名,还不到4%。许多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提高靠“师傅传帮带”的途径实现,对所执行的法律原则、目的知之甚少,因此,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考虑了许多不应当考虑的因素,显失公正。其次是经费保障不足,依法行政是政府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需要一定的投入。如行政执法经费我们还不能完全保障,个别执法人员还得依靠“执法权”来“养活”,导致相对人有意见甚至抗法,破坏了执法环境。

  4.依法行政范围不全。我国是行政管理二元制国家,党委和政府共同担负公共行政管理职能,但党的机关和组织行使公共权力行为如何纳入法治轨道的问题目前尚未完全解决,在党的机关和组织行使公共权力行为违法侵权时,相对人既难以通过人民代表机关质询,追究责任人的政治责任,也难以通过行政诉讼追究责任机关的法律责任,从而难以使相对人获得相应的救济。

  基本对策

  依法行政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要围绕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社会和谐这一主题,多策并举,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1.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要把那些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交给企业和社会,不要直接插手企业事务,着重把精力用在改善投资环境上,提供优质服务上。要摆正行政机关在经济社会管理中的位置,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对一些能通过服务方式达到管理目的的,就不要动用执法手段;能通过协调、指导等“软方式”解决问题的,就不要动用处罚、强制等“硬手段”,积极探索和谐执法的新路子。

  2.加强行政决策机制创新,切实转变决策方式。要制定专门的决策制度,合理界定行政决策权限,重大问题必须坚持集体民主决策。防止“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决策一张纸”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决策程序,明确规定决策的步骤、方式、时限,尤其是听证和听取意见程序,确保决策公开透明和决策民主。要完善纠错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建立决策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决策行为,对因决策失误给国家、集体和公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决策者的责任。

  3.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切实发挥规范作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制定规范性文件,依法各种通知、决定、命令,不得违法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权力。法制机构对所有的规范性文件必须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审查或者审查未通过的,不得施行。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制定规范性文件必须按时限向县政府法制办备案。尽快建立规范性文件查询系统,凡不带密级的规范性文件,要通过公众信息网、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未经公开的,不得作为执行依据。

  工作执行力篇3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G526.3

  关于“执行”的概念,新华字典上给出的解释是“贯彻实行,实际履行”,台湾学者余世维说,“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的能力。”简单地说,在一个工作任务下达的过程中,这个工作任务本事是战略,怎么完成这个工作任务就是执行。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战略比执行更重要,但在更大程度上,执行比制定战略更困难。”那对于高校的科研管理者来说,更是如此。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科研成果的重要产出基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包括机构管理、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科研情报管理、科研设备管理、实验室管理、基地管理等等,这些环节体现在高校以往的科研管理工作中。随着高校科研工作的迅速发展,科研管理面临着新的内容,即提高科研管理的执行力,避免科研工作中可能影响科研成果、科研进度、科研成本和成果的不利因素,使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并实现预期的目标,所以科研执行力是当前科研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科研管理工作者执行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科研工作目标的完成效果和核心竞争力。”

  一、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执行力欠缺的原因

  ? 机制:一个组织的执行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组织的机制是否合理。建立合理的机制并加以贯彻实施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措施。合理的机制应注意两个关键点:首先,科研管理者不能只看重结果,而应注重流程;其次,是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的关系,应当从更长远的战略角度考虑问题,不能只顾眼前绩效。

  ? 组织:科研管理部门具有合理的组织执行体系才能保证执行力的有效提升,合理的组织执行体系是指决策权的合理分配、奖惩制度的恰当以及责任机制的清晰。如果组织结构不合理、不清晰,往往会造成责任不清、执行不力的情况,最终导致科研执行力的下降。

  ? 决策:决策其实就是策略,告诉你这个任务是什么。那这个任务制定的标准、高度将会直接影响管理者的执行能力;决策方案执行的速度、各种规定在执行过程中的力度也一样会影响管理者的执行力。如果决策者在制定任务时,目标空泛且不现实,那么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就会无所适从。设定清晰准确又切合实际的科研目标才能使执行力充分体现并实现目标。因此,决策因素是科研执行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 过程:领导决策之后就是管理者执行的过程。其中包括执行过程中各种信息的传递。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人员必须要及时、充分传递到相关执行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决策不走样,执行有尺度。因此,信息共享才能使执行力一脉相承、融会贯通。互相猜测或揣摩对方的意图往往会导致执行过程甚至执行目标的偏

  差。

  ? 其他:由于工作习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严格的执行过程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不敢果断执行,使得科研管理工作中的执行力大打折扣。

  二、高校科研管理执行力的具体表现

  1.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科研管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能力。科研管理首先要调查研究开始,查资料,查文献,从客观角度广泛了解调查对象,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并进行适当加工整理。翔实的调查数据与准确的调查结果是调查研究能力的实际反映,也是下一步决策工作的先决条件。调查研究能力是科研管理工作执行力强弱的基本保障,调查研究能力出现失误将产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误差。所以事先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分析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是制定本单位科研工作战略目标和策略正确性和可行性的保障,也是执行力的最有力的表现。

  2.分析决策能力。调研基础上,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拓展思路,采取开放的思维方式获得更为多样化的思路和方案,避免局限于传统模式,为科学研究寻找不同的方案和解决办法。在不同的方案与策略中进行对比分析,充分考虑实施条件、实施效果、可行性等因素。根据新形势下的要求以及具体情况,分析决策能力还应包括对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和决断。分析决策能力决定了执行的基础和目标,指明了科研工作的具体方向,科研工作能否取得突破和可持续发展与决策能力密切相关。所以分析决策能力是执行力的重要构成,也是关系到科研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

  3.组织协调能力。在科研管理执行过程中必然要牵涉到不同级别和不同职能的机构及个人,组织协调能力贯穿于科研管理工作的始终。科研工作经常是多部门管理、多机构参与,因此互相之间的配合尤为重要。应及时、准确地了解到任何不协调的情况,迅速加以解决,争取做到双赢或多赢。

  4.过程控制能力。过程控制也是影响科研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准确合理的过程控制是保证完成目标的有力措施。科研风险管理机制是完善科研管理、提高科研管理效率、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过程控制手段。由于高校科研管理具有人本性、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科研风险防范机制就越发显得不可缺少。科学研究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的特点,这就导致了科研工作必须要承担一定的风险。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是科研风险管理的三个重要环节。其中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只有在全面了解科研工作中各种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才能预测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选择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

  5.结果评估能力。评估作为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起着监督和调控的作用。评估的结果不仅会影响到科研业绩公正性,还会影响到科研决策甚至学校的发展。科学设定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实行客观公正的评估机制,对提高科研执行力至关重要,科学有效的评估也能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研产出的效率。

  三、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执行力的策略

  1.管理制度是前提。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制度是执行力顺利执行的前提。科研管理中要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完善科研执行力。

  工作执行力篇4

  日前,《求是》杂志发表了同志的文章《关键在于落实》,文中谈到“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笔者认为,在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中,“抓落实”即提升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执行力,这是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水平的关键。

  1执行力的定义

  所谓执行力,顾名思义是执行任务的能力,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落实具体工作的操作能力。戴尔公司董事会主席迈克尔·戴尔认为:“执行力就是在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都力求完美,切实执行”。执行力在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劳动统计人员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能力。

  铁路劳动统计工作过程需要明确的目标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也需要明确的岗位职责和激励约束措施,但最需要的是坚决地贯彻执行,将目标、制度、职责、措施落到实处。执行力是实施的行动,没有实施的行动就没有执行力。

  2执行力在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执行力到底有多重要?从两位现代著名领导者的言论中可见一斑。通用电气(GE)董事长杰克·韦尔奇曾经感叹:“没有执行力,哪有竞争力”,美国微软公司前董事长比尔·盖茨说过,“在未来的十年内,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笔者认为,执行力在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执行力是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

  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有规范的工作流程,如果将全局的劳动统计工作比喻为一个机床的话,各调查单位的劳动统计工作就是机床的齿轮,每个齿轮都是机床工作流程环节上不可或缺的。执行力就是齿轮的运转能力,任何一个齿轮的执行力不足,无法正常运转,都将导致机床整体故障。

  2.2 执行力是按规定完成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保障

  新《统计法》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铁路劳动统计工作贯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规定,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提供保障。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特点是层级较多,工作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汇总。各级劳动统计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的主动性,以及较强的执行力,才能真正做好本单位的劳动统计工作,将真实、准确、完整的资料及时交给上级。任何一个人的工作错误,都可能造成全局的劳动统计工作出错,导致统计工作无法达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要求。

  2.3 执行力是铁路劳动统计工作良性运作的推动力

  管理学的“雁行理论”认为:雁群“人”字形结队飞行与雁鸟单飞相比,消耗同样的能量可以增加71%的飞行距离。并非雁群具有相当的智商,而是这种飞行方式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雁鸟单飞将受到巨大的空气阻力导致飞行吃力、速度迟缓,结队飞行时的气流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空气阻力。该理论既强调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也更突出了个体的重要性,试想如果每只雁鸟都消极怠工、不奋力飞行的话,那么既无法形成队形,也不会产生降低空气阻力的协同效应,只有每只雁鸟在自己的位置上尽职尽责地飞行,雁群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在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中,只有每个劳动统计人员都有较强的执行力,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劳动统计工作,并将准确确无误的工作结果交给上级,全局劳动统计工作才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树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每个劳动统计人员也能在工作中获得在雁群中飞行的顺畅感觉。

  3执行力不足对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影响

  执行力是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状态的直接体现,执行力不足将对铁路劳动统计工作带来以下影响:

  3.1 执行力不足导致无法促成有效的劳动统计管理

  铁路劳动统计工作虽有各项管理制度,但如果劳动统计人员的执行力不足,无法有效落实制度,造成制度归制度,工作归工作的矛盾局面,将使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制度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是管理无效化的表现方式之一。管理者将重新思考管理制度的适用性问题,并可能调整制度或跳开制度进行直接干预式的管理。这种以制度迁就工作的管理方式易形成恶性循环,致管理水平无法提升,管理经验难以沉淀,无法促成有效的劳动统计管理。

  3.2 执行力不足导致具体工作任务难以按期、有效地完成

  一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无论是定期报表还是临时调查表,总有个别劳动统计人员超时上报,甚至有的劳动统计人员在上级追问工作完成情况时才看通知,然后匆忙赶工、敷衍了事。

  二是不能按规定的要求完成工作。上级布置劳动统计任务时,对文件名、文件格式、文件内容都有具体的要求,但有的劳动统计人员对这些要求视而不见,更有甚者认为布置的统计表格不便填报,自行修改表格样式后上报,导致上级无法正确汇总数据。

  三是工作完成质量不高。有的劳动统计人员仅满足于按时完成劳动统计工作,对统计数据质量把关不严,在报出后发现错误再反复修改,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3.3 执行力不足导致铁路劳动统计工作公信力下降

  有的劳动统计人员缺乏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除了由于工作疏忽导致数据错误外,甚至从本单位利益出发,修改劳动统计数据,使数据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情况。统计数据失之毫厘,分析结论可能谬之千里,从而引起领导、其他部门及其他行业对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质疑,导致劳动统计公信力下降。

  4提升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执行力的措施

  4.1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好的执行力需要明晰的管理机制,以明确工作中的责、权、利。劳动统计人员需要一个开放、透明、公平的管理制度,形成工作由制度管理而非由人管理的机制。笔者认为,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4.1.1 理顺工作流程,明确工作事项,形成管理制度,让每个劳动统计人员都完全清楚自己需达成的工作目标。所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铁路劳动统计规则》和《铁路劳动统计报表制度》明确了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任务、完成时间、工作规范等,是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纲领。

  4.1.2 向劳动统计人员灌输“坚决执行制度”的思想意识。理解制度是用来执行的,尤其是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性质决定了执行才是第一位的。劳动统计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想方设法按管理制度规定完成工作,而不是考虑其他与完成工作无关的事情。“有为才有位”,劳动统计人员只有按管理制度规定完成工作才能做出成绩,从而获得领导的重视,增加统计数据在领导心中的份量,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地位。

  4.1.3 严格执行考评制度。《铁路劳动统计考评制度》明确了铁路劳动统计工作的考评计分标准,对铁路劳动统计工作起到约束作用。考评者应严格执行制度,对优秀者按规定兑现奖励,对违规者更要按规定考核,该批评的批评、该通报的通报,切忌徇私,只有公正、公平、公开的考评才能使劳动统计人员心服口服,从而意识到制度是高压线,不可僭越。

  4.2 加强细节控制

  铁路劳动统计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每项数据都是铁路劳资工作情况的客观反映,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是基本的要求。因此,做好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一定要做好每一个细节。

  4.2.1 开展劳动统计前的工作预想。孙子兵法云:“谋定而后动”,劳动统计人员在工作前应计划好完成铁路劳动统计工作需要哪些数据,数据从哪里获取,准备完成的报表中有哪几项数据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哪几项数据是此次调查的重点。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在前面,并注意防范,永远比出现错误后再纠正重要得多。

  4.2.2 加强劳动统计过程中的工作沟通。良好的沟通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沟通才能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曾有机构调查显示,工作中70%的失误是由沟通不当造成的。铁路劳动统计指标繁多,虽然《铁路劳动统计规则》和《铁路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已经有若干规定,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依笔者的经验,在工作中无论多简单的事,都可能发生错误,而且通常是显而易见的错误。因此,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只有通过沟通才能统一对指标的理解,好的理解力产生好的执行力。沟通可以使抽象的目标变得具体,使混乱的思路变得清晰,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劳动统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拿不准的问题一定要多问多学,切忌自作主张,臆测指标。

  4.2.3 对劳动统计结果进行认真较验。随着对铁路劳动统计工作要求的提升,报表也越来越多,报表之间的联系日趋复杂。劳动统计人员使用劳动统计程序进行铁路劳动统计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更能减少出错率。但劳动统计人员必须明确在现阶段劳动统计程序只是辅助工具,只能对数据进行计算汇总、逻辑校验,并在有限的范围内检查数据的合理性,但不能代替人完成所有工作,例如程序无法判断报表中某单位的职工中女性人数为零,究竟是漏填还是确实没有女性。因此,劳动统计人员在做完工作后一定要检查。笔者曾统计过某次工作的完成情况,发现约1/3的错误是劳动统计人员做完报表后,仅凭程序审核通过就直接传输报表,而未做进一步检查而造成的。

  4.2.4 重视劳动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质量。劳动统计分析报告是以数据为语言对劳动统计分析结果的高度概括。可以说,只有完成了劳动统计分析报告,一次完整的劳动统计工作才真正结束。要写好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必须先进行劳动统计分析,分析劳动统计数据的过程即是检查的过程,在撰写劳动统计分析报告时,往往可以发现在填写报表时没有注意到的错误。

  4.3 树立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榜样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可见榜样在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孔子曾说,“见贤思齐”,榜样是学习和模仿的目标。如果说工作任务、制度规定等是抽象的目标,那榜样就是具体的目标。不少劳动统计人员接触铁路劳动统计工作是从模仿前任开始的,如果前任劳动统计人员的工作方法存在问题,往往延续至下任。通过树立工作榜样,展示与交流其工作经验,使其他劳动统计人员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除树立榜样外,还应列出工作中的一些共性错误,让劳动统计人员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工作执行力篇5

  关键词:辅导员;提高;执行力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教育者,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优秀品质、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证。其工作执行力,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工作执行力,就是要树立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端正工作态度,以认真的工作精神,执行好学校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以“严”字为基础,各项工作立足“早”,落实“精”,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

  一、执行力概念

  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执行力可以分为狭义与广义。狭义是指个人执行力,广义是指一个组织、一个团队的执行力。当前,学术界对辅导员的执行力的普遍解释是:指高校辅导员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认真学习新的政策、方针,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抓住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有效地执行主管部门、教育教学部门的各项决定,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体系。辅导员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个人能力就是辅导员在面对工作时冷静的研判,敏捷的处理,有条不紊的应对。而工作态度就是能够自觉地、主拥乜展工作,注重细节,具有创意,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二、辅导员工作中执行力的弱势表现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执行力在现实中出现的弱势。具体来说,高校辅导员的执行力存在以下问题。

  (一)职业倦怠现象导致辅导员执行力出现弱势。由于辅导员工作是一个长期与学生打交道,什么样的问题都会遇到,什么样的意外都会出现,由于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强,工作量大,所以导致辅导员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情绪低、压力大、身心累、脾气躁、工作效率低。对待工作有应付了事的心态,缺乏创新。在高校辅导员的现实工作当中,由于工作头绪相当多,在执行的过程中,有时难免出现偏差和失误,有时经常拖延,靠着惯性向前走,有些工作缺乏耐心,标准渐渐降低,甚至不了了之。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由于辅导员在社会和学校中的地位不高,缺少自我提高和发展机会,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路径不明确,工作前景发展不乐观,工资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造成辅导员队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辅导员的频繁流动。在现实工作中,有些辅导员工作缺乏动力,目的和意义不明确,导致辅导员对自身事业的发展方向感到迷茫,从而逐渐对辅导员工作失去热情,使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三)辅导员发展空间的不确定性。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普遍现状是队伍年轻化。随着辅导员年龄的增长,身体、心理的超负荷工作导致部分辅导员难以从事此项工作,转岗分流成为了大多数辅导员的最终去向,而转岗分流普遍存在着质量较低的现象。一是学校在对待辅导员方面没有倾斜的制度;二是辅导员晋升的机会很少;三是辅导员没有明确的考核机制。所以导致辅导员职业化路窄小,大部分辅导员对自身所从事的事业发展方向感到彷徨、迷茫,担忧自己的前途,从而导致对本职工作失去热情。

  (四)辅导员自身学习的不主动性。辅导员,顾名思义,应该是思想政治辅导员,以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就是一个全能型人才,只要是与学生有关的,就涉及到辅导员:宿舍管理、安全教育、学生活动、班级管理、就业指导等,辅导员身兼数职:监督员、救火员、心理辅导员、生活指导员等。并且没有系统的培训,导致多数辅导员眉毛胡子一把抓。整天忙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疏于对本职工作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导致辅导员自身的学习跟不上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

  三、如何提高辅导员的执行力

  (一)制度方面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凝练辅导员工作的观念力。要想有一支政治素质高、执行力强、业务精的辅导员队伍,必须要有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从而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建立一套有利于辅导员成长,符合辅导员工作特点,能够为辅导员的专业发展考虑的制度,有利于建成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2.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优化辅导员工作的服务力。辅导员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青春活力、思想丰富的青年人,随时会出现各种状况、各种问题。所以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较强的责任感,突出的综合素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通过自身去感染学生、说服学生、影响学生。而辅导员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足以让辅导员面对各种问题,只有通过日常工作积累、专业系统的培训,才会让辅导员认识自我、提高自我。

  3.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凝聚力。建立行而有效的奖惩机制,可以调动辅导员执行工作的热情,一套科学健全的奖惩机制,是发挥和体现辅导员执行力的重要保障。对于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成绩优异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工作完成情况较差的进行惩罚,做到奖惩分明,为辅导员营造一个晋升的空间,努力形成能有效促进辅导员执行力提升的激励机制。

  (二)自身方面

  1.科学化的“精”是基础。“精”就是精化办事条理,提高办事效率。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今日事今日毕”的工作理念。做任何事都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凡事都做好提前量,不让工作等自己,赶前不赶后,养成雷厉风行的良好习惯。

  工作执行力篇6

  【关键词】学校工作 执行力 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1-0151-02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一年,也是加快推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关键之年,襄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作落实年”。作为一所襄阳市属中职学校的教师,对于如何落实好学校各项工作,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

  “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学校工作也是一样,有很好的决策和管理制度,关键是落实,也就是取决于工作执行力。笔者发现身边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执行学校某项工作时,学校领导总感觉结果没有自己预想的好。于是便出现另一番情景,校长埋怨中层领导,中层领导埋怨教师,教师埋怨校长。平时与同事一起聊天,也经常会聊到: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学校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很多人都把这归结为处理问题的环境不同,其实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学校工作的执行力。

  一 提高行政执行力的意义

  执行力概念源于企业,是指企业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企业策略成功的关键所在。而学校工作执行力是指能将学校发展策略、人力资源、组织运行三项流程紧密连接并协调运作,有效达成学校目标的能力。简言之,学校执行力就是执行并实现学校既定战略目标的能力,它包括个人执行力和学校管理团队的执行力。学校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反思学校管理的现实,我们比较重视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不少学校也提出了很多好思路、好办法及振奋人心的口号。但是否认真贯彻落实了呢?包括我们的工作计划、教学计划等,难以较好落实是普遍问题。管理者长于做决定、布置任务,可在执行和落实环节却打了折扣,布置的任务和做出的决定难以落到实处。一所学校,再好的目标与构想,再完美的规章制度,如果得不到强有力的执行,最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 学校工作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精神状态

  我校是一所全日制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近几年来,由于受大学、高中扩招的影响,所招学生数量和思想、文化等基本素质明显下降。教师不看好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前景,工作中存在缺乏激情、干劲不足的问题。

  2.大局意识

  虽然学校各科室不存在自由散漫的问题,但工作中仍然缺乏团结协作精神,整体意识、团队观念淡薄,缺乏协作配合的团队精神。

  3.工作作风

  学校工作中虽然不存在高高在上的问题,但工作的高度、速度和力度又如何呢?还存在人浮于事,碌碌无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身在其位不谋其政,对工作不负责任,拖拉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

  4.执行情况

  执行就是落实。有一本书专门介绍美国的西点军校,讲述了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即对待工作,千万别找任何借口,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体现出服从、诚实的态度和负责、敬业的精神。学校的各级干部在落实学校各项工作仍然存在落实不积极、不坚决、打折扣的现象。

  5.工作纪律

  我校为了加强学生管理,制定了“四位一体”的管理措施,在这种管理模式中中层干部是关键,但在值班过程中偶尔也会发生脱岗、离岗现象。

  三 提高学校工作执行力的关键是提高中层干部队伍的素质

  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同样,执政之道,重在正确决策,贵在落到实处。中层领导干部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上下联系的纽带。中层干部在协调发展,加快学校整体运转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层干部若能坚守本职,提高绩效,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架起通畅的信息渠道和反馈渠道,使全校上下一心,必能加快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对此,中层干部更加要提高自身能力,只有能力提高了,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落实。本人认为,中层干部在工作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

  1.岗位认知能力

  学校中层干部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角色定位要准。每一个中层干部就像足球场上的运动员,要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职责,而且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个足球运动员,只有心中装着集体的目标,真正进入竞技状态,场上跑动积极,注意用“大脑”踢球,与同伴相互配合,才能赢得整个球队的胜利。

  2.政策领悟能力

  中层干部要正确理解学校决策意图,把握工作思路,贯彻工作方针和原则。只有理解了工作具体思路的内涵,并以此作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方向,才能做到执行时不片面、不偏向、不走样。同时,中层干部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令行禁止的作风。有了高度的责任感,工作才能落实、到位、高效。否则,就会出现推卸责任、职责不明、工作失职的现象。有了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学校政令才能畅通,决策才能有效执行,意图才能认真贯彻。

  3.计划条理能力

  中层干部对学校决策意图的理解,具体体现在制订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中。每学期,各个科室都要根据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制订详细的部门计划,围绕学校的总体思路,结合科室工作特点,落实可行的措施。重大活动、重点工作还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列出时间表。要保证科室与学校工作的整体性、一致性、连贯性。

  4.组织实施能力

  这是中层领导干部最重要的能力,是把可能变成现实、蓝图变成行动的过程。其核心是指挥得当、调控有力、激励有方。学校中层干部要能通过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科室工作人员的潜能,实现管理决策层的用心、中层的上进心、教师的责任心“三心”最佳组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培养社会实用的合格人才的目的。通过目标管理方式实现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自我管理。采用必要的物质奖励和有效的精神嘉奖相结合的方式,让教职员工产生归属感。

  5.全面协调能力

  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起来的。学校中层干部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协调就是沟通,就是及时上传下达,倾听“民心”,反映“民意”,解读校长之声。学校中层干部直面教职员工和学生,碰到的现实问题很多,协调就是理顺并创设人与人、人与事、科室与科室之间的交往环境,是关系协调。最好的协调原则就是实现共赢。

  6.有效授权能力

  校长不可能所有事情都亲历亲为,学校中层干部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培养下属共同成长,成就下属就是成就自己。因此,无论是教学、学生工作,还是后勤,都应该最大限度地赋予助手、下属责、权、利,全体教师和所有工作人员才有成就感和责任感。

  7.大胆创新能力

  中层干部应该时时、事事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执行不是简单重复领导的命令,不是机械地照搬教条,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制订计划、实施方案的过程,要有中层干部自己的智慧,不断地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向创新迈进的过程。这样,学校的决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就能不断完善,创新也在执行过程中成为组织解决问题的文化。每位中层干部要勤于思考自己分管的工作怎样才能做得更加到位,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要敢于破除陈规,善于创新、求变、探索。

  加强学校工作执行力建设,是贯彻学校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最基本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各项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科室工作必须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解决工作中不执行、虚执行或乱执行的问题。以能不能抓落实,来检验决策的科学性、工作的实效性;以是不是抓落实,来判断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转变的程度;以会不会抓落实,来考核干部的执行能力和管理水平,真正使提高执行力成为每位中层干部的实际行动和追求目标,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坚决执行、主动执行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工作执行力篇7

  关键词:细节 执行力 管理

  执行力是当前管理学中很流行并受普遍关注的话题,从本世纪初,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所著的《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一书在我国翻译出版后,执行力迅速成为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执行力之所以能成为研究的热点,其原因在于它揭示的恰恰是任何类型的组织都必须面临的问题。早在19世纪时,美国总统林肯就在军队里提出“主动工作、完美执行”的口号,而现在“执行力”主流思想开始广泛沿用在管理领域中。

  一、日常工作中的细节决定执行力

  在不同时期“细节”一词被赋予了丰富的涵义。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在几千年前就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秦国名句就有:“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惠普公司创始人戴维•帕卡德认为“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指出:“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现代组织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的组织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这些见解和理论都充分说明任何事情的成功,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细节的处理对执行力起着决定作用。

  纵观成功的组织或企业,对细节的苛刻追求造就了强有力的执行力,获取了巨大的成功。被商业界誉为世界上最贵的字母”M”,麦当劳详细科学测算出92厘米是拿取食物、放置钱币的最合适高度,因此规定全世界的分店销售柜台高度做成92厘米,铸就成为快速食品第一帝国;其竞争对手肯德基,在食品的制造工艺上,严格规定鸡块要在面浆中拿进拿出15次后再进行烹炸,在中国市场的业绩稳步上升;世界“零售第一巨头” 沃尔玛规定所有出现在卖场的员工,要对周围3米距离内的顾客致以微笑,并规定微笑时要露出8科牙齿;西点军校对学员的细节要求可以用严酷来形容,同时按照军事的执行力来管理,造就了大量的社会精英和管理专家……。做事情注重把细节做好十分不容易,注重细节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做事做人的态度,对工作细节的孜孜追求能转化成完美的执行力,从而推动整体战略的部署,正如通俗的讲法:“好的思想靠行动,好的概念靠运作,好的制度靠实施”,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对细节的关注。

  二、日常工作中的细节如何成就执行力

  本文以上篇幅主要说明工作中的细节对执行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文将提出几点建议,讨论如何通过细节成就执行力。

  建议一: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员工关注细节的能力。执行力在组织机构中主要通过广大员工体现出来,其实日常工作中多数员工也清楚细节不可忽视,但是能有多少员工真正能发现细节问题并把细节问题都处理好呢?比如说:工作场所应该怎样得体的着装,衬衫、西装的纽扣应该扣到几颗,不同的工作场所应该怎样穿戴;办公桌上的物品怎样摆放,纸笔放置的位置,私人物品如何存放;日常工作交往怎样合适的称呼、问候,握手的正确方法,言谈的礼仪;和客人同乘电梯的站立方位,车辆乘坐的位置等等。当每个人每天都在做,养成一种习惯的时候,细节的力量便体现出来了。因为习惯是一种状态,变成了一种行为模式甚至思维方法,恰恰人的习惯和思维是最难改变的。这里笔者所讲的“细节”,指的是能提高执行力的、围绕战略目标的、必要的细节,并非多余的环节或细枝末节。

  建议二:绩效考核和激励措施。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提高关注细节的能力是一种内驱力,考核和激励是重要的外驱力。本文前面提到现行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是不缺少的,缺少的是有力的执行,执行就需要驱动力,恰当的激励和合理的考核无疑是强大驱动力。

  工作中员工对细节的关注和重视如果得到激励,那必将是值得欢喜的。对一个组织来说,细节得到重视,能让员工做出更大的贡献或减少损失,对个人而言,正确的行为得到激励,只会下次做得更好、更努力,一个双赢的状态,何乐而不为呢。第一个发现能够改变的细节的员工是了不起的,提出把牙膏出口口径扩大,从而提高销售收入的员工是多么优秀,第一个发现市场中有仿冒品的员工是多么可敬,这些员工能够发现工作中的细节并造福企业,难道这种行为不应该激励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要使用正确的激励方式,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员工,激励的方式都要不同,有时候日常工作中一句真诚的表扬可能比物质奖励的效果更好。

  建议三:打造精细管理的企业文化。文化的力量得到众多管理者的认可和青睐,的确,再出色的员工也有疲倦的时候,再优良的考核也有阶段和周期限制,唯独文化可以长盛不衰,可以长久的影响员工。精细管理的理念最早是在二十世纪中旬提出,近年得到重视和推广,精细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体现在管理层次的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从而实现组织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精细管理的理念和企业文化的作用不谋而合,都是从意识高度和影响力方面作用于员工。

  工作执行力篇8

  执行力是推进工作落实、检验工作成效的最好标尺。各级领导干部如何适应新形势增强执行力?笔者认为,应把住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一、提高执行力,要致力于提升执政水平。当前,有不少干部疏于理论学习,沉湎于交际应酬,甚至有的同志不但不学习业务,就连电视、网络新闻和党报党刊都很少看。学习是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才能做到科学决策,才能不断探索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新办法、新机制,才能以开拓创新的方法落实工作。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争当勤于学习的表率,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提高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提高管理社会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要争当敏于思考的表率,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把本地、本部门的发展放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中去分析、研究、决策,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要争当学以致用的表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敢于破旧、勇于创新,运用创新的思维指导实践,运用创新的方法落实工作。

  二、提高执行力,要致力于增强责任意识。各级领导干部都是本地区、本部门或本行业的负责人,也是决策的制订者、工作的领头人。务必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职,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研究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多办一些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实事,多做一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务必敢于负责,勇于直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敢于坚持原则,不回避矛盾,不推诿责任,聚精会神、心无旁鹜、尽职尽责地抓好工作落实,确保本单位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提高执行力,要致力于转变工作作风。锦涛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要求,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其中一点就是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市委仲彬书记在全市党代表工作会上也明确指出,各级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求真务实,关键要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实事求是,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务必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不急功近利,不盲目攀比,不摆“花架子”,不作表面文章。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了解实情,指导决策;深入一线参与实践,解决问题,督查落实;深入一线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以务实的举措追求落实的效果。

  四、提高执行力,要致力于健全工作机制。只有人人有责,才会人人履责。要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把执行目标逐级分解,逐级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让领导干部在尽责中提高执行力。要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坚持“无功就是过,无为就无位”,让那些无所事事、执行不力的干部让位,让那些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为每个干部创造发挥才能的岗位,搭建进步的台阶,使干部在实干中提高执行力。要逗硬督查考核。加强督查督办,从根本上改变“重决策轻落实,重布置轻检查”的现象,彻底根治“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等行为,提高干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执行力。要加强和改进考核考评办法,严格实行目标管理,逗硬末位淘汰制、工作绩效奖惩制,以严格的考核促进工作落实。

  工作执行力篇9

  同志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做好下半年工作,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建设文化强县,争当全市社会主义文化科学发展的排头兵,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坚定信心,脚踏实地,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各项工作部署,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下面,我就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讲五方面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必须统一思想、强化责任

  统一思想是提高执行力的先导,没有统一的思想,就没有统一的意志,也就没有统一的行动。进一步提高执行力,首先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县委各个时期的决策部署是根据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有关精神,从实际出发,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制定出来的,集中了县委常委会和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班子成员的智慧,体现了我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必须同心同德,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才能步调一致地把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才能真正体现执行力。

  强化责任是提高执行力的保证。全县党员干部必须以发展为己任,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坚决摒弃无所用心、不负责任的思想行为,在其位、谋其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把抓落实与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结合起来,落实县班子成员的分管责任、部门的攻坚责任、镇的发展责任,确保抓落实不走样。

  二、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必须勇于创新、攻坚克难

  敢于创新,才有工作活力;善于创新,才能争创一流。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必须有创新的观念和勇气。我们要以这次全会召开为契机,把忠实执行县委工作部署与创造性开展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扬“创新图强”的人精神,认真领会县委各项部署的精神和要求,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在执行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的策划和组织能力,善于围绕县委的中心工作,找准工作的关键和突破口,大胆想、大胆干,创出新亮点。当前,我县正处于推动实现“两个尽快”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从零开始的心态和姿态,以开山辟地的精神、以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加快实现产业建园;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在以整治乱停乱放乱摆乱卖为重点的城市管理上取得新突破,推动“再造一城”;抓好卫生村创建整村推进,注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取得卫生村日常保洁新突破,巩固扩大创建成果。此外,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各自的工作目标任务,在现有工作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推动全县各项工作有新突破。

  敢于面对困难,善于战胜困难,是进一步提高执行力的关键。经过历届班子的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的工作有了较好的基础,但是毋庸讳言,我县总体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作为山区,发展条件还比较差,要实现县委提出的目标任务,还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当前,我县一些专责组、一些单位在抓落实上仍然存在回避矛盾、惧怕困难的现象,遇到困难“吃不了兜着走”,问题解决不了也不汇报,一旦领导追问,又摆出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正视困难而不畏惧困难,承认矛盾而不回避矛盾,开拓进取、迎难而上,在抢抓机遇中增创发展新优势,在攻坚克难中开创新局面。各专责组长和各级党政一把手是抓落实的第一责任人,对重大事项和突出问题要亲自抓,敢于触及矛盾,用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办法解决难点问题,确保县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工作执行力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问题 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政治体制的不断深入,我国有些事业单位在财务控制方面逐渐显现出各种问题。财务工作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状况,是事业单位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一些事业单位中存在个别人员从招标、投资或采购中谋私利的行为,严重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使国家出现了一定的财物损失。

  一、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是由国家财政予以拨款,是无偿使用的,这就使有些单位在财务方面缺乏管理意识,没有考虑到财务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比如,有的建筑单位在新建资产或购置资产时,没有合理使用申请到的国家拨款或是不严格管理及定期清查资产,这会导致浪费资金等严重后果的发生。

  (二)财务人员素质偏低

  在一些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年龄偏高、知识及学历程度低,不能实现会计电算化,明显与时展不适应。另外,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的结构老化,管理层下层的工作人员比较少、队伍相对混杂,导致其工作效率非常低。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中存在着一些系统的财会制度与工作流程,但是大多都流于形式,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落实。其主要原因就是事业单位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无法发挥监督作用,在进行财务审批的时候,只是关注记账,没有对审批程序进行重视。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程序执行,资金支出和使用也存在着很强的随意性,这不便于控制财务资金。更严重的是,有些事业单位中的财务变成了“私人”的财务,财务监督没有有效约束领导的行为,导致领导为所欲为,完全不把财务制度放在眼里。另外,虽然事业单位内部存在审计监督部门,但由于是平级关系,很难实现监督作用。

  (四)缺乏规范的预算控制制度

  一些事业单位缺乏对预算的严格控制,普遍存在着控制制度不规范的情况,并且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只是重视支出,没有加强管理,致使预算编制的执行效率较低。首先,预算编制缺乏统一管理,内部预算部门得不到有效的协调管理;其次,在实际工作中,零底预算法无法得到运用,各单位只是关注自身单位与部门的预算,没有对单位与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预测;最后,资产与资金的支出具有很强的随意性,缺乏有效的约束,导致预算执行力度不足。

  (五)内部牵制不完善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与管理效率和财务控制制度有着一定的关系,而完善的牵制机制是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基础。因此缺乏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就导致财务控制、管理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也给一些心怀不轨之人留有可乘之机。比如,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时候,没有对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进行区分,导致基本支出资金被应用到其它项目上,进而影响了基本项目的运行;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缺乏对资金支出与使用的高效管理,造成了既浪费资金又浪费资源的现象发生。

  二、如何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执行力

  (一)提高领导对财务控制的认识

  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首先就要提高领导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进而才能提高整个单位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识。

  领导作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一定要清晰知道整个单位的财务状况与会计信息,并且对财务状况与会计信息进行定期的清查,一旦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就要马上进行处理。领导的关注与监督可以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带领职工配合会计人员的工作。领导要建立一套从预算到执行的监督体系,保证在整个过程中对财务的控制和管理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充分发挥出财务会计和审计的相关职能。

  领导要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加强会计人员的学习,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素质与业务水平,进而提升整个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领导一定要进行大力宣传,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全体员工对财务内控的认识,带领全部职工参与单位的财务控制和管理工作。

  (二)全面提升会计基础工作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关注会计基础在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提升会计工作水平以及基础工作质量。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平。

  (三)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要想对财政拨款进行合理的利用,就一定要建立与完善预算管理体系。事业单位要建立科学的预算机制,按照预算程序、预算执行及评价机制等合理进行分配和使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于财政拨款而言,事业单位需要将其编进预算体系,同时确定只有通过单位的审核后,才能投入使用资金。单位还要充分发挥预算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预算能力。

  (四)强化财务审计监督

  事业单位一定要强化财务审计监督,保证财务工作能够按规定进行,充分发挥其效果。事业单位要设立专门的实际监督机构,细致规定审计监督工作的职责和制度,提高其工作执行力;经常进行财务监督和检查,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保证财务内部制度的有效执行;及时处理财务控制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事业单位就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促进管理规范化,如果能够解决好工作中的财务管理问题,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就会提高整体财政工作水平,不断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