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团活动十篇

  学校社团活动

  关键词: 学校社团活动 围绕课改 资源再开发 激发兴趣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才观、教育观、教学观均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于学习课本内容,更注重学习做人及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各学校均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一些活动,而学生社团活动就是在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主选择组建的一个团体,按照共同的时间、内容、活动的方式,有组织地进行活动,在活动参与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学生社团活动不但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还是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扩大求知领域和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增强学生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一、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切实处理好“四个关系”,加快教育模式改革。四个关系即一是处理好校内与校外教育的关系;二是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关系;三是处理好书本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关系;四是处理好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四个关系,才能真正落实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才能把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外进一步深化和应用。而以上目标的实现完全可以通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这种有效载体,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来实现[1]。

  二、社团活动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更多体现在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加强学生的社团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和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增强学生凝聚力的重要载体,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有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学校强力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传承和培育学校文化的客观要求。

  学校文化是学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文氛围、学校精神和生活环境。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学校文化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学校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地发展。学生社团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学校文化的一面旗帜。这种学生自我组织自我教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学生之间的精神沟通,学业上的开拓、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增强了教育的多元性。

  三、围绕课改,社团活动延伸了课堂教学

  学生社团不是娱乐和消遣的工具,而是实施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理想阵地,学生参加校园社团活动,有利于完善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协调,关爱他人,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舞蹈、合唱、书法、衍纸等社团就经常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展示自身的特长,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不仅收获一分快乐,更增添一分自信。所以,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契合了新课改的内在要求,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丰富各学科教学的内涵,同时对学校的老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老师在社团活动中,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促进社团的快速发展;学校更是结合新课和改革的理念,将社团活动校本化,注重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资源再开发,进一步整合校内教育资源

  1.社团活动的开展有教师规划设计能力的提升。教师是社团活动的设计者,活动内容的开发实施,需要指导教师结合课程环境自主地、灵活地引导学生选择活动主题、安排活动过程。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社团活动的实施具有较强的规划设计能力,根据组内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当地的背景条件,合理地设计活动内容,保证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2.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是社团活动的指导者,在活动过程中,面对的是对这一课程喜爱的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因而在教学互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指导的活动,从而将这种爱转化到教育教学中。社团活动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没有教学任务的压力,维系社团活动的开展是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爱好,这有利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形成合作、创新的新理念。

  3.社团活动有助于教师提高沟通协调能力。教师是校内外多方关系的协调者,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拓者,社团活动开展的活动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因此,教师要主动地协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协调社会的关部门与学生活动的关系,尽力起到纽带作用,为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五、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社团是学生眼中的快乐开地、自由王国。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广阔天地,真正还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在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开展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创造的兴趣,增长创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力。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形式。意志最突出的品质是克服困难、锲而不舍。学校的社团活动具有鲜明的非强制性、非压抑性等特征,因而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张扬个性的心理需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2]。因为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所以当面对困难时,他们不是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想尽办法地解决问题。同时学生的个体均存在差异,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缺乏吃苦精神。在社团活动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在自己有兴趣的社团活动中,孩子们能因爱好而战胜怕苦、怕累等的弱点,形成耐心细致、大胆创新的品质,如在航模训练和比赛中能自己动手修复损坏的模型,意志力得到培养。

  3.培养了学生的诚信力。社团活动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原则。因此,在招募社团成员、确定活动内容时都做到尊重学生的意向,征求学生的意见。但是明确规定学生一旦成为社团成员,就必须遵守社团纪律,不得无理由旷课。“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既来之,则安之”,这就是社团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学生在长期的社团活动中就知道学生之间相互的诚信坚持是社团延续发展的根本。

  4.培养了学生的执行力。社团活动强调的是社团成员个体本身主动积极地参与基础上所寻求的合作,因此,它首先要求的是社团成员个体本身对所承担的社团活动内容、任务的执行。我们在社团活动中教育学生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做,在做中学会动脑;学会探究;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耐心细致;学会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一切从自己做起,如活动时自带用品、规范操作、整理桌面、注重环保等从每件日常小事做起,回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以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完成每次活动任务。学生执行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社团活动质量。

  5.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实现的机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即使是偶然的活动机会也常常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对自己有新的认识,激发其成就感。

  6.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对自身力量的估计;自信是一个人对自我认识的价值表达,相信自己能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如平常所说的“我能行”、“我能做好”等,就是一个人自信心的语言表现。学校社团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一次比赛,一项科技小制作的获奖,一次演唱的成功,一次演讲的夺魁,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校的社团活动,没有心理的压力,学生的身心是完全放松的,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成果,在不断成功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动手设计、亲自操作挖掘了潜能,培养了心智,提高了适应能力。

  总之,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投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与主体地位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得到不断提高。通过大量的社团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钻研学习方法的气氛浓了,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智力都得到了开发,这就必然地提高了学科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学校社团活动篇2

  【中图分类号】 G625.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6―0032―01

  笔者所在学校作为一所边远山区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牵动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更牵动着我的心。为使寄宿的孩子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我们进行着不断的思考和探索。我们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情况,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资源,探索出了“通过多样性社团活动,促进农寄宿制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践研究”这一实践课题,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能,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感受团队的力量,感受朋友情谊的珍贵,学会交流、沟通,提高组织与协调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完善硬件建设,保证社团活动正常开展

  2014年4月,学校改建和修缮了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建设的乡村学校少年宫,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资源,学校成立了科学实验、阅读、棋艺、美术、科技制作、德育、电子琴、合唱、舞蹈、绿色网吧、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13个社团,这些社团的成立,保证了每位同学都能参加活动,使得社团活动能够正常开展。

  二、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招募社团成员

  学校向每位同学发放一张调查问卷,让同学们填写自己最喜爱的一种或两种社团活动。学校鼓励同学们征求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填写出自己最喜欢和最合适的社团活动。学校根据调查问卷,招募社团成员。

  三、完善各种制度,加强对社团的管理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主任,副校长为副主任,相关辅导老师为组员的学校社团领导小组,并有两名干事负责学校社团的日常工作。学校修定完善了《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辅导员队伍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制度明确、管理完善。为了保证活动时间,提高活动效果,学校规定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的课外活动为社团活动时间,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并且每天都有老师进行辅导。

  四、整合资源,确保师资队伍配备到位

  学校鼓励具有特长的教师兼任社团辅导员,逐步建立起了一支专职辅导员队伍。每个社团都有一位有特长的教师负责管理和辅导,同时,学校对辅导员辅导学生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对辅导员工作每学期进行考核,通过健全辅导员各项机制,确保了活动正常开展。学校还积极和所在乡镇、村社联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团辅导,聘请了4名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民间艺人担任辅导员,邀请他们利用闲暇时间来社团开展活动,支持社团发展。

  五、挖掘山区资源,开展特色社团活动

  学校地处边远山区,石头资源丰富,对于山区的孩子们来说,石头是免费的画纸。一块块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石头,在孩子们的彩笔下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既丰富了美术社团活动内容,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赢得了家长、社会的认可和好评。因此,我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因地制宜,为孩子们营造这样一种氛围,让孩子们在石头上表达自己的想法。让石头画成为学校的特色社团活动。

  六、进行跟踪管理,真正提高学生的活动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学校为每位学生的活动情况建立档案,进行跟踪记录和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辅导老师对每位学生的活动情况提出阶段性的指导意见,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真正提高每位学生的活动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还制定了每项社团活动的目标,这些目标为孩子们的学习明确了方向。

  七、部分社团活动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

  1. 阅读社团。阅读社团旨在扩大同学们的知识视野,培养同学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并且每个班级都建有图书角,让同学们广泛阅读,广泛交流,形成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2. 科学实验社团。学校科学实验室器材设施完备,能满足小学开展各类科学实验的要求。科学实验社团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和做实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电子琴社团。电子琴社团通过进行乐谱知识的学习,指法弹奏的练习等,使同学们学会正确的弹奏技巧,能够弹奏出难度较低的一些曲目,培养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弹奏水平和审美能力。

  4. 合唱社团。合唱社团通过对学生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节奏等的训练,提高同学们的演唱水平和技巧。通过练唱中国少儿合唱歌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学校社团活动篇3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既要传授专业技能,也需要时学生进入职场前的综合素养进行训练。前一目标可以通过理论课、实践课教学来落实,而后一种目标的实现,则必须通过校园综合的培养模式来完成。如何有效开展社团活动是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所要思考的。

  社团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别于班级的跨年级、跨专业的组织。参与社团活动,对中职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丰富学习生活的乐趣,更是一种发展特长、操练技能、培养沟通、增加见识、增强人际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好社团的教育机制,组织好社团的特色活动,使其在中职学校中发挥更大的教育功效,促进中职学生全面职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中职学生社团的发展受到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由于机制上以及认识上的问题,社团的发展和建设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具体表现在:

  (1)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

  社团的主管部门是社团联合会和校团委。社团联合会是和学生会平级的学生管理部门。社团联合会的工作由校团委的直接指导,因此社团的主管部门就可以看作是校团委。然而,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之一,校团委本身的工作较多,对社团的指导只能是宏观管理。社团活动的开展及具体运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靠社团内部的自我管理。严密的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欠缺,使得部分社团组织松散,并没有形成长效发展的机制。学校在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中缺乏总体的规划,没有注意协调,平衡,社团也没有发展愿景,制定长期规划。相关的管理制度的缺乏和管理措施的执行不力,是阻碍社团发展的根本性障碍。

  (2)人员稳定性不够,活动缺乏可持续性

  由于自身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在社团中,社团成员的角色意识、参与意识普遍不强,难以形成合力。正因为不是正式组织,社团并没有约束其成员行为的强有力的力量,社团人员流动的情况非常普遍。与此同时,许多社团没有发展愿景,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由于在自身建设上,机构不够健全,分工不够明确,活动开展随意、无计划,社团的许多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3)社团结构不均衡,学习型、职业技能型社团数量偏少,活动质量偏低

  目前中职学生社团中娱乐型和实践型的社团数量占社团总量的大部分,学习性、技能型社团的发展则普遍不景气。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主要靠兴趣和爱好的驱使,娱乐和实践性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因而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但是,作为科技创新重要载体的学习性社团则很难具备这样的吸引力。目前整个社会上都充斥着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学校也不能幸免,很少有人能够安下心来在课外时间潜心钻研创新,而对中职学校来说,专业技能型社团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4)场地资金不足,导致活动停滞或发展受阻

  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校团委行政经费、社团会员缴费等方面。由于社团数量较多,校团委拨款微乎其微,自筹经费难以为系,很难稳定。资金匾乏是制约社团发展的一个瓶颈。同时,社团活动场所的限制,必要设施的缺乏导致了社团活动效果难以到位,活动作用难以发挥,就很难再谈到学生素质的综合培养。 转贴于

  为解决上述现象及问题,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建设学生社团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学生社团是指由具有某方面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成立的、为实现成员共同愿望而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一大求知领域、增加交流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学生社团既是职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渠道,又是学生白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它既受到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学生的欢迎,又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校风、学风的表现形式,对营造高效良好的文化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

  (2)组织寓教于乐的社团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我校现有多个学生社团,多是根据学生实际和兴趣而创办,涉及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文体活动方面的足球社、篮球社、文学社、书画社等,还有结合学生专业特长而开设的计算机社、广播站等。这些社团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目前,很多职校的学生偏科、偏好专业现象占有一定的比例,不少学生从技术、技能培训和实践的需要出发而加人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中,学生进行自治管理,通过各项活动的组织,校方的有力引导,可以使社团组织形成一种激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模式,对发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广大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创新方式,依托社团进行多种多样的德育活动

  思想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政治学习、开会、作报告等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传统载体。随着时代与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必须进行载体创新。多样化的社团活动融入与渗透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通过社团组织,能有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同时,社团作为原点,更有传播、发散良性思想观点的作用,有利于减轻学校思想教育的工作量,提高德育成功率。

  学校社团活动篇4

  关键词:职业学校;社团;创新;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大批一模一样的人才,而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日益重视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已成为职业中学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

  二、研究对象

  本文以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的各个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职学校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必要性。

  三、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持与研究资料。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中学(包括职业中学)体育教学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按照自己的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进行授课,教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教师是整个过程中的发动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主体;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学习训练,是客体。这种模式不适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体育活动但对上体育课却不以为然。对我校高一、二年级2300名学生(男生1208人、女生1092人)进行喜爱的活动项目(田径、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抽样调查,喜欢田径的人数为266人,占11.6%;篮球321人,占13.9%;足球195人,占8.5%;羽毛球620人,占26.9%;乒乓球593人,占25.8%;健美操305人,占13.3%。

  从项目分布及人数比例上可见:对抗、激烈的运动项目选择人数较少,而休闲、娱乐项目选择人数较多。但我们的体育课却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方面,难怪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大。

  职业学校的学生较之普高学生学习压力要小一些,下午二节课后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针对学生普遍喜爱的这些运动项目,为了主动抢占这一教育阵地,同时也是作为体育课教学的补充,我校从2009年3月起对体育社团式活动进行了探索。旨在通过“社团式”的体育活动模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让学生对一至二项运动技术的知识、技能、技巧到理论进行专门和深入学习,并使其熟练掌握一至二项运动的技术,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体育社团活动”模式

  成立若干的体育活动社团,学生自由报名参加社团,成为社团团员,定期活动(每周2~3次,每次60分钟),社团活动由具有专项技能的体育教师组织、指导,体卫处负责考核。社团组织学生观赏高水平的比赛,学习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练习体育技能,组织体育比赛等。学生是社团的主体,教师起组织和指导作用。

  (1)体育社团活动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为找到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动机,根据我校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相关因素,问卷调查了学生的选项因素。在对参加社团活动的400名学生(男、女生各200人)从体育认识、兴趣爱好、本人特长、体育基础、身体状况、其他因素等方面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后,得到的结果是:体育认识17人、兴趣爱好175人、本人特长123人、体育基础56人、身体状况16人、其他因素13人。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个性特点和思维方式多以兴趣爱好和本人特长为主,学生不喜欢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导致喜欢体育活动而厌烦体育课的现象,体育社团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锻炼项目,充分发挥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2)体育社团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活动社团,是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所采用的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它遵循教学规律,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地选择锻炼项目,上课教师、上课时间相对固定。把具有共同体育锻炼爱好的中职生,从生理、心理、社会和自我完善等需要出发,以素质教育、健康教育为目标,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大纲要求出发,把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赛、运动训练四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并纳入课程中,成为一种综合的体育教学新模式,我们把它界定为“中等职校体育活动社团”。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高素质、复合型的技术人才,中职生在完成学校学习生活后,将面临升入高一级院校继续深造或进入社会就业,如果没有健全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团结协作的精神,就是无法面对社会的竞争。“学校体育社团活动”模式是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它把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结合起来,使体育向终身化发展,有助于中职学生身体的健康和缓解工作、生活所带来的压力,并在社团体育教学中学会合作、守纪、创新、团结、协作、拼搏、竞争等优良的品格,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体育教学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学校社团活动篇5

  二调查目的:掌握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其成员对社团活动的要求,进而对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指导。

  三调查对象:学校各个社团部分成员

  四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学校各个社团随机且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全校共发出调查问卷150份,收回131份,回收率达87.3%。在对这150分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撰写了此份调查报告。

  五调查结果:

  1、社团开展活动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满足成员要求。根据我们的调查统计,其结果表明:成员希望社团开展的活动能够锻炼参与者的能力、能增长成员的知识、能扩大成员的交际圈(或交到一些朋友)、能够给大家带来快乐、能展现成员的能力或风采。这与他们加入社团的初衷基本上是一致的:有87%的成员希望社团开展的活动能够锻炼他们的能力,同时有86%的成员反映他们加入社团的目的之一是锻炼自己的能力;有87%的成员希望社团开展的活动能够增长他们的知识,同时有62%的成员反映他们加入社团的目的之一是能学到一些知识;有52%的成员希望社团开展的活动能够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同时有73%的成员反映他们加入社团的目的之一是扩大自己的交际圈;有59%成员希望能从社团活动中获取快乐,同时有20%的人直率的表示他们加入社团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好玩。由此易知,社团的活动如果做好了以上几个方面,不但能做好活动,还能从根本上满足成员的要求,从而解决困绕社团多年的问题,诸如成员活动参与度不高、成员对社团不满等。除此之外,社团还应开展一些能够展现成员风采的活动,因为有50%以上的成员希望社团开展的活动能展现成员的风采。但是我们的社团在这些方面还做得不够,58%的成员反映自己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48%的成员反映自己学到了一些知识,50%的成员反映他们通过社团活动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52%的成员反映他们从活动中获得了快乐,更令人忧虑的是,有25%的成员反映他们从活动中一无所得。由此可见,社团的活动还没有达到成员的要求,各社团应该更加明确活动的目的性,尽最大努力达到成员的要求。

  2、活动的数量及质量。根据我们的统计,成员对社团举办的活动看法如下:认为是活动少、质量低的成员占总数的25%,认为是活动多,质量低的占13%,认为是活动多、质量高的占26%,认为是活动少,质量高的占21%;认为活动多的成员占总数的39%,认为活动少的占46%;认为活动质量高的占47%,认为活动质量低的占38%。所以,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社团的活动都没有达到一半成员的要求,各社团应该高度重视这种情况,提高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3、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影响成员积极性的原因。成员是社团活动的基石,成员的积极性如何,将对社团活动的开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成员的积极性是值得肯定的,有35%的成员认为自己对社团活动是积极的,50%的成员认为自己是比较积极的,10%的成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对社团活动不积极。此外,从问卷主观题答题的情况来看(有超过50%的成员答了主观题,而且答得比较仔细),成员的积极性也是比较高的。但是,很多活动组织者抱怨成员不来参加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对此作了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虽然成员自身有一定原因,但更多的是社团的原因。68%的成员反映他们没能参加活动的一个原因是时间冲突,25%的成员反映他们没去参加活动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觉的活动没特色、不够吸引人,25%的成员根本不知道有活动开展,此外因为对活动不感兴趣、活动无实际意义、活动质量太低等原因而没参加活动的分别占15%、13%、13%。从上可以看出,参与活动的成员少,其关键还是社团活动各方面的工作没做好。所以,要将成员的积极性转化为成员的高参与率,关键还是要做好活动各方面的工作,使活动能够吸引成员的参与。

  4、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可否认,社团举办的活动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社团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此次调查,我们对社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作了调查,得出如下结论:76%的成员认为活动存在成员参与度不高的问题,38%的成员认为活动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37%的成员认为活动存在组织松散的问题,33%的成员认为活动存在活动形式单一的问题,31%的成员认为活动存在通知不到位的问题,26%的成员认为活动存在流于形式、无实际意义的问题。对于社团活动存在的各种问题,各社团必须高度重视,不要在同一个地方犯两次错误。

  5、成员对活动的参与程度。因为成员不是社团的管理者,所以各社团成员对活动的参与程度都不高甚至根本没有参与。但是,成员要求参与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30%的成员希望参与活动策划、实施的全过程,50%的成员希望部分参与活动的策划、实施过程,50%的成员希望能够参与活动的总结。所以,各社团应该重视成员的要求,给成员提供必要的机会,提高成员对活动的参与程度,使成员得到更多的锻炼,使活动能够做的更好,也为社团的传承做好准备工作。

  6、促进沟通交流的活动。良好的沟通交流,对促进社团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是成员强烈的愿望。根据我们的调查,有93%以上的成员希望社团多开展一些加强成员交流沟通的活动,对此他们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理由:1、能够增进成员间的感情、友谊,打破管理层与成员的隔阂,使大家对协会有归宿感,使社团更具凝聚力。2、大家在沟通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并且能锻炼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3、扩大成员的交际圈,能够找到好朋友。4、有助于做好社团工作。在今年,某些协会已经举办了加强沟通交流的活动,如就业协会、英语俱乐部等,但并不是所有社团都有此类活动,希望没此类活动的社团能够开展此类活动,已有的将活动定期化,尽可能做到一月一次。

  学校社团活动篇6

  今天的中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建设者。我们一直说,大学是个锻炼人的地方,是个小社会,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才相对过剩的就业现状下,高素质的人才标准,已经不但是高学历,高能力就可以概括的了。对人才的要求,更多的看中其组织、创新、独立、协调等多个方面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从中学甚至小学开始,注重孩子全面发展的培养,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培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人才打好基础。据此,在中学时期开展社团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校的教育内涵,培养中学生成为德能双全并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人才,最终适应社会的需求。

  个性品质培养是指人的情感、意志、爱好、性格、旗帜、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持久稳定而又迥异于他人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心理宿主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体现,是心理健康及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因此本课题设想通过开展多种学校社团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自我,健康成长。

  通过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当今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创设文学、书画、摄影、音乐舞蹈、武术、剪纸、心连心(主要是志愿者)等多个社团,健全校园素质教育体系,让更多的师生参与素质教育活动,形成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优化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丰富中学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主动关爱别人、彰显自我价值的生活价值观,培养其健全人格并最终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用到: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实验法、比较法、文献资料法等等。

  通过学校社团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学生在紧张、单调的学习之余,能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创造力、丰富了校园生活。同时多参加有意义的社团活动,培养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有效的提高了思想品质认识;从另一方面社团活动的开展,对减少青少年打架斗殴等违法不良事件也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生活氛围中自觉地认识自己,完善自我,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今后升入大学深造乃至步入社会,适应社会打好了基础,同时也体现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我校社团活动的开展主要以课程开展为主,时间为每周一至两个下午。在职教师充分发挥自己专业方面的特长,每门课程由两个教师担任,有助于共同研究、彼此协调。每门社团课程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教室、或活动场所,方面社团课程的开展,受到中学生的普遍欢迎。

  在上课的方式上,充分吸收新课改对中学课堂上课方式的要求,以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自我创新为主导,教师提供技巧方法和初步的创意。为提高师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对活动的热情,社团每隔一段时间会举办不同类型的展览或比赛活动,来检验各课程的学习效果,同时,本着人人参与的精神,欢迎广大师生随时对社团活动的开设提供建议,几年来,采纳了不少优秀的点子,大大完善了整个社团体系。

  同时,由于社团涉及的领域广泛,实用性强,社团成员个个学到了不少课本上学习不到的本事,在学校乃至县里的不少大型活动中,经常看到他们的身影,屡屡为班级、为学校争得荣誉。

  目前,学校社团活动还存在某些问题,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少家长认为每周都有的社团活动占用了学习、休息时间,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对社团活动的开展不太支持。另一方面,社团活动未来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在学校具备更成熟的条件时,可以增设新的课程科目、某些课程也可以更多的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开展。再就是可以建立独立的校园社团活动网站,将每期的活动内容同步上传,向更多的师生、家长宣传我们的社团建设,呼吁全社会都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让中学生在协调、健康、开放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

  学校社团活动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团活动人才提升综合素质

  作为高职院校,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的培养。学生社团,它是由志趣或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并经高校有关部门批准的群众性业余团体,是高校校园文化和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途径。在此,就如何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中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问题,结合本人做学生常规管理工作及大学生艺术团指导老师几年的经验,初浅的进行探析。

  一、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作为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以及高校重要的课外教育资源,学生社团开展的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各种有益活动,极大地拓展了学生成长的空间,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成长环境、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会组织共同构建了学生活动的两翼。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无论何种类型的社团活动,无不包含了思想教育的内涵。一个优秀的社团,它的成员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与社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传播知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日益陶冶自己的性情,增强集体观念,训练和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

  (二)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千姿百态,学生加入某一个社团,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趣。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社团成员通过参加社团管理、参与社团活动锻炼各方面的能力。由于社团成员的平等性,使每一个社团成员都有参加社团管理的机会,使他们在管理社团、组织活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另一方面,社团的各种活动为社团成员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学术性活动,可以开阔视野,培养独立思考和科研能力;通过服务性活动,可以培养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很多智慧火花会在这种宽松的发散性思维中迸出。学生的探索能力、动手能力、研究能力、自学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四)有利于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人”。要实现这一任务,大学生不仅要在校园内完善知识结构,更应走出校园,到社会的广阔舞台中经受锻炼。学生社团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社区,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在奉献才智的过程中大大加速了自身的社会化进程。

  二、高校社团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推进从目前情况看,高校学生社团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研究型社团组织。如马列主义研究会、马列读书会、社会主义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学习小组等。这些学生社团组织和成员人数目前在总数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思想政治性强,政治方向鲜明,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很重要的一个阵地。

  二是学术和专业学习实践型社团组织。既有像研究会、学社这样的社团,也有属于发明创造类的社团。这类社团目前在高校发展趋势很强,它们的宗旨是研究专业学术问题,消化、深化和实践专业知识,提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社会服务型社团组织。这类社团有的与所学专业有一定联系,以一技之长服务社会,如我校的科普协会、家电维修小组、环保协会;有些属于勤工助学性质,还有些属于义务服务性质,如我校的义务维修小组、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服务社服务等。

  四是兴趣爱好型社团。这类社团是社团的传统形式和基础,如我校的大学生艺术团(声乐部,器乐部,舞蹈部)、英语协会、文学社、武术,以及书画、摄影、乒乓球等协会。

  三、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社团活动,了解学生社团健康成长,开展社团活动能给学生带来的种种益处。

  所以,在高校要重视社团的工作,把学生社团看作是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阵地,并作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来发展。本人认为重视社团活动的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大投入,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政策保证和支持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课余文化的主要载体,在活跃校园文化,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思想上,学校各级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使社团活动成为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有力的延伸手臂;在政策上,要予以支持,并适当的给予一定的经济保证。

  学校社团活动篇8

  关键词:高校社团活动;学生期望

  一、引言

  在当今,大学生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生存,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且还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这些综合素质是课堂教育所不能全部给予的,还必须由高校社团活动来提供。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团体,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和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活动非常兴盛,其规模、数量、质量都远远超过以往。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才能的舞台。社团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培训,外联,集体生活等方式来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进一步与社会发生关系。因此调查高校社团活动现状与学生自身对活动的期望,可以了解社团运作的经验和不足,总结有效的管理方法,使社团更好地发展与合作,为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作贡献。

  二、方法

  辽东学院大学生社团活动现状问卷调查从2014年10月9日进行问卷发放,到10月31日回收答卷结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答卷198份,回收率为99.5%。其中有效答卷196份。有效问卷的评判标准是:一份问卷中的有效答题数超过12道(即≥总题数的2/3)。

  1.调查的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和随机抽样方式,以班级为单位做整群抽样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答卷98份;剩余的100份在图书馆第一借书处随机发放试卷,收集到大量可供分析的宝贵数据,调查的重点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目的和原因、从社团活动中获得收获以及希望社团今后发展的模式三方面。本次调查采用Excel软件作为数据统计工具。

  2.调查结果

  2.1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目的和原因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目的和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锻炼实践能力,为自己以后得就业做准备”(所占比例为42.5%);“丰富大学生活,开拓眼界”(所占比例为34.5%);“符合自己的兴趣,展示自我才华”(所占比例为30.5%);而“创新型强的,可以展示学生才华的社团比较吸引学生”(所占比例为49%);“社团举办的活动次数较少、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所占比例为47.5%)是未加入社团或长时间未参加社团活动的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参加社团在锻炼自身这方面寄予厚望,希望在大学生活中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使自己能力提升,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而创新型强的,可以展示大学生自身才华的社团吸引学生的参加;学生如果社团活动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则会放弃。

  2.2从社团活动中取得收获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经常参加哪类社团的活动”,排在第一位的是“艺能、兴趣爱好类”,看来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排在第二位的“公益类”,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最富有活力的代表,展现了他们对社会公益参与的积极性,愿意为社会贡献他们的热情和活力,同时也希望在各种活动中收获社会技能,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排在第三位的为“运动类”、“专业学术类”、“语言类”,这些社团活动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丰富自己的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在“参入社团的最初目的是否达到”问题上,学生肯定回答的比率达到八成以上,大学生所在社团都比较中对社员的培养,社团活动较多,但形式较少,社员反应一般,积极性一般。

  从以上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方面积极性较高,所在社团对社员培养比较重视,但由于社团活动形式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热情。

  2.3希望社团今后发展模式

  在对社团的描述中,大学生赞同的说法排在第一位的是:“社团更应该提供和外面接触的机会,借此多了解社会实际情况”(所占比例为46.5%)。大学生希望通过社团这个媒介,对社会多一些了解。希望社团改进的方面则是“积极组织活动,提高社员素质”(所占比例为47%)占第一位;同时希望社团多与校外企业合作,同时社团搭平台,社员去企业开展实践活动(所占比例为51%);而其他的技能、学术知识等方面的竞技比赛和文艺晚会等娱乐活动则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这个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大学生渴望了解社会,多接触社会,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心理基础这种愿望。

  同时,通过本次调查搜集一些个别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对社团工作则更直接、更具有针对性。在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中,比较集中涉及的问题是:希望老师也参与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可以像公益方向发展;希望社团以培养学生创新为目的开展活动;社团活动多一些实用性等。

  三、结论

  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锻炼实践能力,为自己以后得就业做准备;在社团活动中这个目的有八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已经达到;在今后的社团活动则希望多与校外企业合作,能够提供一些培训、实践的机会。

  由此可见社团的发展对校园文化建设极其重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开展课余活动最大的载体和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及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所以要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同时社团自身也要加强建设,加强组织内部建设,完善社团的内部组织机构,加强管理从而提高社团活动质量,以此来达到最佳效果。

  本研究为辽东学院校级科研基金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大学生社团活动对培养创新性人才素质作用的影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东伟.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性质的作用与管理[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1)

  学校社团活动篇9

  【关键词】体育社团 体育锻炼 体育兴趣 终身体育

  中学应试教育仍然很普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还在减少,学生对锻炼身体的时间、方法、方式尽失,从国家数据库中的信息显示,学生体育评价优秀率、达标率在下降,出现体形发胖、奔跑能力下降、心脏机能差等现状。据调查显示能积极参与锻炼的学生占35%,而被动参与锻炼的达60%,不愿意锻炼的有5%。没有了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如何保证国家一直强调的每天锻炼一小时,仅靠体育课是不够的,还要加上课外活动,甚至校外参加的体育活动。为此,建立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社团很有必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一些体育社团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社团里参加活动,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共同练习,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 体育社团的内涵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长期坚持锻炼身体的内驱力。体育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所选择的体育学习、锻炼的场所,学生能根据自己学习特点,选择独特的学习方式、方法,在最优的组合、专门的教师指导下,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及身、心等各方面得以全面发展,形成一个学生愿学、乐学、肯练的身体素质锻炼团体组织。

  二 体育社团在校园群体育的作用与意义

  体育社团是校园群众体育划分线若干个内容丰富的小模块。如:“篮球、羽毛球、足球、跆拳道、棋类、乒乓球”等,特别是选择棋类的学生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不定期的加练一些身体素质的练习。当然,体育社团不是学生自由活动的场所,它也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一定量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的习惯为主,能使学生掌握几项体育项目,自觉地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去,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丰富自己业余的生活。

  不仅如此,体育社团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中享受到团结合作的乐趣,为今后坚持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报效祖国打下基础。

  三 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1.加强宣传和规划

  学校制订总的群体体育活动计划,为体育各社团活动指明方向,实现学校体育和德育两手一起抓。利用学校宣传栏、海报、校园网等方式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体育精神,让学生懂得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同时,体育锻炼又是消除疲劳、放松心态、减轻压力的好方法,对建设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有着很好作用。

  2.学校可根据本校的体育设施的实际情况,设立若干种体育社团,并且指派好各社团的指导老师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对口的体育社团参加活动。而且学生可在一个学年后重新选择其他体育社团,保证学生在学校里能学会两种以上的体育锻炼项目,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学生加入社团后,竞选出一名负责人(团长或社长)和若干名干事,负责组织社团的事务(如团活动制订计划、社员的出勤、组织活动),配合指导老师,搞好每次社团活动,做到互帮互学、相互合作、共同进步。指导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授课计划,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体系,区别对待不同程度的学生,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自己制订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下自觉的、努力的学习和练习。

  3.开设学习讲座,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剖析学生的心理状况

  学校社团活动篇10

  一、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现实根据和重要意义

  学风,通俗地讲是学习的风气,主要包括学校的学习之风、教育之风、办学之风等。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是学校的灵魂和气质,是指学者在长期的学习研究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氛围和气场。具体对大学生学习而言,学风是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面貌的总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新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已是当务之急。受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学风存在诸多问题:学习纪律松懈,作风散漫;专业思想淡薄;忽视文化课学习,偏重社会活动;学习重实用,轻学术。针对这些问题,在学校方面,应采取多种措施以加强学风建设。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来说,由于教育模式已由原来的精英式教育开始转向大众式教育,由于高等教育人口已形成宽口径形式,所以对于高校来说,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办学的宗旨,学风建没问题也就成了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如何不断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党委和行政应该重点考虑而且不容回避的办学问题。在高校校园里,优良的学风对青年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保证,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高校,学风建设实际上是一种学校内部心理环境的建设,它对大学生心理的需要,追求的目标、态度和行为方式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吸引、影响或制约的作用。通过教师、团学干部的表率作用,采取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措施,生动而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整个学校真正形成优良的学风,将会对每个大学生的学习和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之成为大家的共同心理需要、行为规范和追求的目标。大学的学习生活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是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这就要求每个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求知的刻苦性和意志品质的稳定性,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优良学风方面的要求。大学生能否自觉地养成优良的学风,不仅与圆满完成学业息息相关,而且对自己毕业后就业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从一入学就养成良好的学风对于其四年学习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风建设关系到用什么样的思想和舆论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的问题,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展现什么样的风貌。其实质就是教育、培养和引导高校师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培养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加强社团组织建设,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的重要作用

  扩招伴生了高校的学风问题,在探索高校学风建设途径时,我们不能忽视作为第二课堂的社团活动所能起的作用,因为社团活动有助于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构建校园文化模式;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动力;还有助于学生强化专业学习,完善知识结构。这几个方面,都是高校在学风建设中所追求的目标。高等学校大学生社团活动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

  1. 开展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一专多研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大学生社团组织是大学生在保证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课余时间自愿参加,陶冶思想情操,活跃学术氛围,开拓知识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活动能力,直接服务于社会和进行自我教育的群众性组织。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培养人的兴趣,发展专长及技能,而且还能帮助大学生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可以说,大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而“生”,也为学生而“活”。从大学生发展个性、激发热情、成才需要出发,为培养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做出响应。再从人的智力发展上来看,每个人都有不平衡性,表现在发展阶段的不平衡和获取掌握知识的不平衡。而以学科专业特色组建社团、开展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大学生树立应有的自信,而且使大学生不局限于在课堂上探求,同时还将所学学科专业在实际中运用,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培养大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提高各方面能力具有较大的助推作用。

  2.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及自我生存的能力

  大学生社团给了学生展现和发现自己的机会。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人生,更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尤其是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及自我生存的能力。

  社团作为大学生的第二集体,任何活动都是集体参与,而不是个人行为,一个社团具有其组织构成,有自己的章程,有社长、组织部、外联部、策划部、宣传部等,根据每个社团的不同特点,还可以设其他部门。如何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如何整合众多会员的资源使社团的力量最大化,如何出新招办活动,吸引社外同学,吸收新会员,调整会员结构,扩大社团在校内外的影响力,如何依靠同学们自己的能力拉到各种企业的尽可能多的赞助等等。这些都不是一般的学问,不是在课堂或是靠个人行为的社会实践可以获得的技能。而这些技能在学生进入社会后,将成为在新的工作团体中发挥最大力量的重要筹码。在大学这个进入社会的快速通道中,在一个社团中的锻炼是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以及在团队中生存能力培养的最好方式,是大学生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激发自身潜能、丰富学习兴趣的重要机会。

  三、高校学风建设与社团活动的内在机理关系

  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着力点应当放在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等方面,充分利用他们的成才愿望和学校的教育手段,激励他们的自觉性,指导他们明确正确的学习方向,引导帮助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地体验“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为此,学校应努力创造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环境,让大学生身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外化出来,充分发挥大学生参与教学科研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结合学科专业自身优势来组建学生社团并开展各种活动,这是建设良好学风的主要途径。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和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是生长在高等教育环境中的一种 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具备校园特色的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维系学校刚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在落实团中央对当前高校学生工作提出的“一体两翼”工作新格局的要求下,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可以营造浓郁的职业氛围,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加强学风校风建设的重要渠道,也是带动学生走向社会实践的桥梁。学校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学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关系研究。

  1. 学风建设中要注重发挥学生各种社团组织的助推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校园里的读书、演讲、书法、绘画、摄影、文学等大学生社团组织应运而生,并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参与。一些成功的社团组织在学生中颇有号召力,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通过一代代社团成员传承下去。他们对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校大学生社团的组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大学生社团除了文学、文体、演讲、旅游等结合学科专业特色组建以外,还可举办学术研究前沿沙龙、学术科技讲座、科研征文、学科专业书画作品展评,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等,这些社团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科研意识、成才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而且有利于活跃校园学术氛围,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科研素质。

  2. 利用学科专业特点组建学生社团,促成良好学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