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词格式9篇

  悼词格式

  一、标题:悼词的标题有几种写法或用法:

  1.一是在悼词正文前写上悼词二字;

  2.主持人在追悼会上要用XXX同志致悼词;

  3.贴出、刊印时要用在追悼XXX同志大会上XXX同志致的悼词。

  二、正文:

  1.写明用什么心情悼念什么人;

  2.写明去世者生前的身份或担任的各种职务名称,何种原因在何年何月何日几时几分不幸去世的,终年岁数;

  3.按时间先后顺序介绍去世者的简单生平;

  4.对去世者的称颂,可概括成几个方面,文字力求简洁;

  5.对评价去世者带来的损失,应实事求是;向去世者学习什么,可分成几点写明,用什么实际行动化悲痛为力量。

  三、结尾:自成一段。一般有两种写法:

  一是一句式:XXX同志安息吧!

  二是概括式:XXX同志和我们永别了,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

  XXX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定要注意简短。

  1 老人家带着对儿女亲情的无限牵挂,带着对父老乡亲的深切留念离开了我们,老人家生前含辛茹苦,不屈不挠,不向困难低头,养育我们某个儿女,艰辛的人生历程,仿佛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2 爸爸呀爸爸!您老人家一生为了我们儿女长大成人,吃的是草,奉献给我们的是奶和血,您是我们登天的梯,您是我们拉车的牛,您用勤劳的双手搀扶着我们走上人生的征程,您老人家一生付出的心血和代价太多太多了……。如今,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间有爱,岁月无情,病魔终究夺去了父亲宝贵的生命。爸爸,面对残酷的现实,您老人家放心地走吧!我们一定铭记您生前的教诲,老老实实做人,堂堂正正做事,照顾好母亲的晚年生活,搞好姊妹关系,尊老爱幼、团结邻里、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子女、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以实际行动来报答您老人家的养育之恩,以优秀的业绩来告慰您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长辈们,亲朋好友,父亲去逝后,感谢大家前来为我父亲送行,感谢大家几十年来对我们全家的帮助和关心。我们决心化悲痛为力量,继承父亲的遗志,为把自己的家庭建设得更加幸福和美满而努力奋斗。

  敬爱的父亲安息吧!

  3.xx同志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无论是在财会岗位,还是在管理岗位,他总是一心扑在工作和事业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敬业爱岗,默默奉献。

  他对财会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所经管的财务帐目日清月结,清清白白。他认真执行政策,敢于坚持原则。

  xx同志为人忠厚、襟怀坦白;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生活节俭、艰苦朴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他对子女从严管教,严格要求,子女个个遵纪守法,好学上进。

  悼词格式篇2

  一、主持人宣布χχχ同志(先生、小姐、女士)的追悼会开始。

  介绍参加追悼会的单位领导,生前好友。

  介绍送来花圈和换联等单位和来宾的名字。

  对因故不能参加追悼会而采用其它方式表示哀悼的情况也要一并加以说明。

  二、默哀3分钟。(奏哀乐)

  三、单位(或直系亲属)致悼词。

  四、家属致答谢辞。(直系亲属致悼词,不用作答谢辞)

  五、向遗像三鞠躬。

  六、向遗体告别。(奏哀乐)

  追悼会主持词的关键,是要把悼词写好。悼词不能篇幅过长,一般以一千二百字以内为宜,最多不能超过三千。悼词内容要层次清楚,事迹突出。

  悼词的格式如下:

  一、标题

  悼词的标题有几种写法或用法:

  一是在悼词正文前写上“悼词”二字;

  二是主持人在追悼会上要用“xxx同志致悼词”;

  三是贴出、刊印时要用“在追悼xxx同志大会上xxx同志致的悼词”。

  二、正文

  一是写明用什么心情悼念什么人;

  二是写明去世者生前的身份或担任的各种职务名称,何种原因在何年何月何日几时几分不幸去世的,终年岁数;

  三是按时间先后顺序介绍去世者的简单生平;

  四是对去世者的称颂,可概括成几个方面,文字力求简洁;

  五是对评价去世者带来的损失,应实事求是;向去世者学习什么,可分成几点写明,用什么实际行动化悲痛为力量。

  三、结尾

  自成一段。一般有两种写法:

  一是一句式:"xxx同志安息吧!"

  二是概括式:"xxx同志和我们永别了,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

  xxx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定要注意简短。

  这里,我们写出一个范例,供需要用的朋友参考。

  一、主持人宣布追悼会开始

  李家国同志追悼会现在开始。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悼念市文体局离休干部李家国同志的逝世,李家国同志因病经医治无效,不幸于2008年4月8日下午4时57分与世长辞,享年96岁。

  前来吊唁和出席追悼大会的领导有:

  祭悼并敬献花圈的单位有:

  发来唁电的有:

  在此,我代表李家国同志治丧领导小组向李家国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向前来悼念的领导和各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为举办李家国同志丧事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有关单位,戚族亲友、乐队、餐馆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向李家国同志的孝眷表示亲切的慰问,请孝眷节哀顺变。

  二、默哀3分钟。(奏哀乐)

  向李家国同志遗像默哀三分钟。

  默哀毕。

  三、致悼词

  现在,请文体局局长生同志致悼词。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文体局的好干部李家国同志。

  李家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2年4月8日下午4时57分与世长辞,享年96岁。

  李家国同志于1930年1月7日出生在江西省南康县吴家村的一个贫寒家庭。13岁时,就孤苦零丁只身一人开始学徒、为人打工。

  1957年4月转业到高举县,先后在学校任校长,县教育局任局长等职。由于生性耿直,坚持原则,爱提不同意见,在中受过迫害,挨过批、游过行。1970年至1984年在红旗中学工作,任党支部书记。由于工作出色,责任心强,大胆管理,成效显著,这所学校进入了全省重点中学行列。

  离休后,李家国同志仍然不忘学校的发展与改革,时时关注教育的发展情况,不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贡献余热,真是“有限生命,无限服务,为党为民,无限忠诚”。

  悼词格式篇3

  格式:

  一、标题:悼词的标题有几种写法或用法:

  1.一是在悼词正文前写上"悼词"二字;

  2.主持人在追悼会上要用"XXX同志致悼词";

  3.贴出、刊印时要用"在追悼XXX同志大会上XXX同志致的悼词".

  二、正文:

  1.写明用什么心情悼念什么人;

  2.写明去世者生前的身份或担任的各种职务名称,何种原因在何年何月何日几时几分不幸去世的,终年岁数;

  3.按时间先后顺序介绍去世者的简单生平;

  4.对去世者的称颂,可概括成几个方面,文字力求简洁;中 国 教育文 摘

  5.对评价去世者带来的损失,应实事求是;向去世者学习什么,可分成几点写明,用什么实际行动化悲痛为力量。

  三、结尾:自成一段。一般有两种写法:

  一是一句式:"XXX同志安息吧!"

  二是概括式:"XXX同志和我们永别了,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

  XXX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定要注意简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例:

  悼 词

  敬爱的XXX总经理:

  今天我们全体员工怀着悲痛的心情,向您告别,表示哀悼!

  XX总经理,您在领导XX公司的7年来,一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超前的意识和锐意改革的精神,带领全体员工,为公司走向新的增长,发起一次又一次冲击,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得到了全体员工的尊重和爱戴。

  XX总经理,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挥了自己的智慧,根据市场经济的理论规律,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倡导"开发竞争"精神,在市场竞争中,使公司步入了全市利税千万元效益企业的行列,受到了政府的表彰和奖励,为同行业树立了光辉榜样。

  但是,正在我XX公司走向一个崭新地点的时刻,敬爱的XX总经理,您先我们而去,与世长辞了。我们失去了一位好领导,经济战线上失去了一名好先锋,企业界失去了一位好朋友。

  在这悲痛的日子里,惜别了,您的精神永远鼓舞着XX公司奋发腾飞。

  敬爱的XX总经理,安息吧!

  您的精神永垂不朽!

  追悼词范文

  xxx同志的家属、生前好友、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我们的好医生、好专家xxx同志!

  xxx同志是宜宾市翠屏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在职职工、主治医师职称,杰出的计划生育和妇产科专家。xxx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xx年8月1日8时57分不幸逝世,享年55岁。

  xxx同志在长期的医务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她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刻苦钻研业务,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她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处事公正、廉洁自律;她为人正直、胸怀坦荡、团结同志、热心助人,深受广大育龄群众和患者的尊重和好评,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工作者,为我区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xxx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她离我们而去,但她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们学习和记取,为他的家庭失去这样的好妻子、这样的好母亲而惋惜。但人死不能复生,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自己的悲痛,以更加高昂的热情加倍工作,认真学习她那种忠于职守,务实求进的工作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进一步精诚团结,求实创新,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表达我们的悼念之情。

  xxx同志安息吧!

  悼词格式篇4

  摘要:歌唱和赞叹美人是古今中外各民族文学艺术永不衰竭的主题,翻开中国文学史,马上会发现,歌唱、描写美人的篇章灿若繁星,而其中相当数量是历代骚人墨客用细腻的诗笔为青楼妓女传神写照而作。有时,一代名妓凋零,名士才子纷纷题吟,竞相赋诗作文,伤情凭吊,形成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人性魅力和反主流文化传统意蕴的奇异现象——悼妓文学的争奇斗艳,蔚为大观。

  关键词 :悼妓文学 审美意蕴 文化心理

  一、悼祭文学与青楼妓女的联姻结缘

  “传统意义上的悼祭文学,本质上是个体在既定的文化模式支配下,对特定角色进行人伦关怀的情感艺术表现。”在中国传统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传统观念中受人轻视、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青楼妓女端然进入文人笔下的悼祭文学主题中,是一种比较奇异的现象,具有独特的人性魅力和反文化传统的意蕴,并形成了艺术表达的某些惯例,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与探讨的特殊文学现象。

  从青楼文化的发展来看,青楼妓女作为审美对象,真正完成其外在与内在、肉体与精神的完美统一,是在感情热烈、情感浪漫的唐代。而青楼妓女与文人情感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并且进入伤悼作品,成为文人一个普遍的伤悼对象,即悼祭文学与青楼妓女的联姻结缘,也恰是在思想较为开放、行动较为自由、并颇具人性色彩的唐文化中。青楼妓女因为其文化素养较高、视野比较开阔,所以往往更能得到士大夫文人的青睐垂爱,成为他们的红粉知己,这是毋庸置疑的。虽然现实中功名与风月的矛盾,使得文人与妓女之间的爱情往往有始无终,有因无果,但是回头看看,士大夫文人中又有多少人忠诚于婚姻关系规定的合法妻子,那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发乎情,止乎礼”式的夫妻关系又有多少情爱的因子,在事实上又有多少能善始善终,都是值得怀疑的。古语每每云:“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其弦外之音,似乎也在暗示:在封建时代的男性情爱心理价值系统中,正妻往往处于劣势的位置,徒有明媒正娶的妻的名分与管家主妇的职责。妾因其不具备正妻的名分,在家庭中更缺少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与能力,又具有相对意义上的年轻貌美的优势,能引起士大夫文人的怜香惜玉,与其有着较为特殊的关系,感情上较为接近,但毕竟也是婚后囚于上上下下复杂的家庭关系中的笼中雀儿,仍不乏礼教的约束。而青楼妓相对于妻妾却是迥然不同的,她们并非笼中鸟式的大家闺秀,她们的职责便是侍奉士大夫文人,独有与名士文人交往酬唱的便利,因而她们与士大夫文人——作为伤悼主体的男性抒情主人公建立的情感联系虽不像妻与妾那般稳固,也不被伦理道德所认可,却更具一种近乎自由平等的、纯情爱的性质,所以伤悼这类对象,有着较为特殊的情感指向和文化蕴含。

  二、中唐至清末历代悼妓文学创作的审美意蕴及其文化心理透视

  悼妓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史中一个传统的富有文化蕴含和民族审美情趣的特殊存在,于晚唐时代应运而生,历经宋元明清,其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末。在这一历史性的发展演变轨迹中,不但呈露了审美形式的变化及审美表现的相异,而且隐含着民族生活方式、文化心理、人性价值观念的递迁。

  悼妓文学主题的创获是在思想较为开放的唐朝。众所周知,唐朝是诗的国度,诗的黄金时代,人人都在作诗,人人都能吟诗。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唐代的悼妓文学基本上是以诗的形式出现的,这些哀情凄切、缠绵悱恻的悼妓诗同中有异,各具特色,独放奇彩,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极具主题开创意义的。它们以其独特的情调与风采来追忆描绘美人的形态神情,刻画美人的心灵,顾惜怀念美人的才艺,痛悼哀恋逝去的美人爱情,抚今追昔,黯然销魂,忆人感时,惜花悼己。

  有的诗人并未曾与亡妓有过直接的交往,而是通过他人的口头传闻、诗作、亡妓的遗物、旧地、墓冢等,或是有触于生命中美好的事物总是易于凋零,爱情不能常驻而顿发伤感,作诗咏怀,或是联想到自身的处境,有触于遭遇、命运归宿彼此相通、气息互感而致专意赋诗凭吊,并且以妓自寓,借题发挥,抒吐心中不平之怨愤、失意之伤痛,寄托自己的情怀:前者如韦庄的《悼杨氏妓琴弦》:“魂归寥廓魄归烟,只住人间十八年。昨日施僧裙带上,断肠犹系琵琶弦。”遗物,是物在人亡伤悼的联想点,它令人联想起亡妓那美丽而短暂的生命,惜花悼玉中流露出对美好生命被毁灭的顾怜、留恋和无尽的伤感。后者如杨虞卿的《过小妓英英墓》:“萧晨骑马出皇都,闻说埋冤在路隅。别我已为泉下土,思君犹似掌中珠。四弦品柱声初绝,三尺孤坟草已枯。兰质慧心何所在?蔫知过者是狂夫。”以及白居易、刘禹锡的和作,白居易云:“人间有梦何曾入,泉下无家岂是归。坟上少啼留取泪,明年寒食更沾衣。”刘禹锡云:“但见好花皆易落,从来尤物不长生。鸾台夜直衣衾冷,云雨无因入禁城。”美人荒冢,是引发诗人灵感的具体物象,青楼红粉的误堕风尘、好花易落,如同怀瑾抱瑜、厕身官场的才士,“尤物”不长生恰似才士的易被摧折、壮志沉埋。这一切都寄寓了诗人自身命运遭际的叹喟,充满了浓郁的忧患意识与沧桑之感。

  有的亡妓生前与作为伤悼主体的诗人确曾有过交往,有过恋情,诗人饱浸着一片痴情,留下了追恋那逝去的美妙温馨的诗作。如唐元和年间,窦巩《悼妓东东》诗,竟因痛惜而发生了幻听:“芳菲美艳不禁风,未到春残已坠红。惟有侧轮车上铎,耳边长似叫东东。”崔涯的《悼妓》诗,亦驱不尽内心留下的那美好的音容笑貌,颇有泪眼汪汪的深情:“赤板桥西小竹篱,枝花还似去年时。淡黄衫子浑无色,肠断丁香画雀儿。”

  另外,在妓文化与悼祭主题撞击融会的唐代,还涌现出一些感人的悼妓故事:《诗话总龟》引《唐贤抒情集》载,相传唐武宗会昌中,薛宜僚充新罗册赠使,因风不能出海,滞留青州驿舍,结识乐妓段东美。第二年春,薛至新罗后得病,加上思恋东美,数日而卒。后薛的棺木回青州,东美至驿舍,素服号哭,扶棺一恸而死。《太平广记》卷二百七十四引《闽川名士传》载,贞元年间,进士欧阳詹游太原,恋一妓,别后,妓思恋不止,竟至沉屙缠身,临终时剪下云髻一缕,附诗一首:“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识旧时云髻祥,为奴开取缕金箱。”后欧阳詹至,启箱得发见遗诗,竟一恸而卒。文人因思念怀悼妓女而死的,这是较早的例子。这说明,到了唐代,青楼妓女在文人生活史上才有了新的意义,文人与妓女之间的交往才有了人性的关怀、依恋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挚爱情。

  晚唐五代至宋,迎来了词的黄金时代。词是一种不同于诗的新兴艺术形式,句子长短不一,叙事、写景、抒情更为自由,其起源及兴盛与青楼传唱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诗庄词媚”“词为艳科”,词尚写身边细琐之事,尤其关注儿女私情,因而描写青楼妓和吟唱文人与她们的爱情成为词创作的主流。在这一主流的影响下,最先出现的伤悼词,便是以青楼妓作为伤悼对象的。早在五代南唐,已有了张曙《浣溪沙》的深情吟咏:“枕障熏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尔应知。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到宋代,宋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主题“走进更为细腻的官能感受和情感色彩的捕捉追求中”。因而在宋词中,悼妓主题获得了更丰富,更细腻,更灵活多样、无拘无束的表现。在幽淡沉静、婉约多情的宋代文人笔下,悼妓词显得更为精妙雅致,更具文学色彩,显出曲径通幽、缥缈超逸的奇异特点……

  有的更多地瞩目于描绘幽僻冷艳的景物,偏好用花花草草等芬芳优美的意象,来浓染所展示的柔情蜜意,悠长的缠绵悱恻之情,让人读来满目凄艳凄迷之美。如刘埙的《湘灵瑟·故妓周懿葬桥南》在特定的气候中叙写花草于冷风细雨下的零落凄寒:“酸风泠泠,哀笳吹数声,碎雨冥冥,泣瑶英。花心路,芙蓉城,相思几回魂惊。肠断坟青青。”凄黯之景的状写,似乎更利于衬托如花似玉般美貌佳人的凋零。

  有的着力之处似不在哀伤的力度,少显沉痛,而旨在状写情韵的悠长,以梦幻般的仙语特加点染。如柳永的《离别难》,上阕叹“花谢水流倏忽,嗟年少光阴”,下阕叹“人悄悄,夜沉沉,闭香闺,永弃鸳衾,想娇魂媚魄非远,纵洪都方士也难寻。最苦是,好景良天,尊前欢笑,空想遗音。望断处,杳杳巫峰十二,千古暮云深。”巫山神女典故,源于宋玉《高唐赋》人神相恋故事,在这里,恰到好处地渲染了追慕亡妓那种如梦似幻、云烟迷茫的意境,淡化了亡妓不便人知的具体情况、身份背景,使之丰含若即若离、朦胧神秘的味道,可以说,到了柳永这里,才用一种闪烁迷离之笔触勾勒出了悼妓的词韵。

  有的抒写了自己与亡妓那感人至深的爱情经历,刻画情感深微处的痛楚,对远逝的红颜知己表达自己肝肠寸断、凄哀欲绝的沉痛悼念之情。如南宋词人吴梦窗,青年时代居留杭州,与一歌妓相恋,后来歌妓不幸天亡。为此,梦窗写了许多怀人悲悼之作,如《渡江云三犯》《西子妆慢》《定风波》《昼锦堂》《莺啼序》等。其中的长篇杰作《莺啼序》尤值一提,此词共分四片:第一片写他重访西湖,满目怅然;第二片追忆十年前与亡妓在西湖初会的情景;第三片写他与亡妓别后的情景,又交代他此次重返六桥时妓已亡;第四片着力抒写他悼念亡妓的拳拳深情和无限凄苦:“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躲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词人通过这四叠长调,饱含深情地叙写了自己与亡妓的悲欢离合,情节曲折,结构恢弘,语言典雅,情意绵邈,具有极高的艺术功力、欣赏价值,被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赞为“全章精粹,空绝千古”。

  继唐诗、宋词之后,元代散曲大放异彩,成为“一代之文学”。正与诗词一样,元散曲的突起,也与青楼极有关系,因而元代的悼妓文学充分利用了新兴的艺术形式——俚俗泼辣的散曲。不仅如此,它还往往借用前代伤悼正室、朋友等角色的有关惯常意象,而将其纳入到更为舒展、活泼的框架结构之中。如元末散曲家汤式的[双调]《沉醉东风·悼伶女四首》:

  讣音至伤心万端,挽歌成离恨千般。蝶愁花事空,凤泣箫声断,丽春园长夜漫漫,懊恨阎罗量不宽,偏怎教可意娇娥命短。

  铅华树春风甚早,蒺藜花幕雨难熬。楼空燕子飞,巷静鸡儿叫,问香魂何处飘飘。恨杀阎罗不忖度,使怎教可意人儿命夭。

  檀板歇声沉鹧鸪,翠盘空香冷氍毹。娇莺唤不醒,杜宇催将去,锦排场等闲分付。多管是无常紧趁逐,都不由东君作主。

  宝镜缺青鸟影孤,锦筝闹银雁行疏。拜辞了白面郎,抛闪下黑心母,一灵儿带将春去。从此阳台梦也无,更想甚朝云暮雨。

  此散曲不仅沿用诗词中悼妓的惯常话语如“巫山”意象系列,还将凤鸣、乐音、鸟影孤、雁行疏等悼妻、悼友、悼兄弟姐妹之类时常用的意象表现系列移置其中,极言美的价值失落之悲,痛惜死亡对女性生命之美的摧残,痛惜美的毁灭。同时,因散曲的音律流转而显得情感更为凄厉痛切、哀婉动人,具有催人泪下的力量。其中也极为鲜明地体现了悼妓的特定情感倾向——比较单纯地、私人化地悲叹伤悼当初那欢乐、那情爱无可挽回的缺失,怀念那已经逝去却难以割舍的美好岁月,而几乎没有悼妻、悼友、悼兄弟姐妹那些相关的伦理情感。

  明中叶至清初,是中国文学古今荟粹的大繁荣时期,除了传统的诗词曲赋以外,各式各样的戏剧、小说开始大量流行。同时,明中叶后个性解放思想大潮使得应运而生的清远脱俗的风流才子与高度名士化的青楼妓之间的恋情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等、相互尊重、更具时代特色的境界:青楼妓色艺双全,高雅脱俗,具有侠骨柔肠之统一的人格美,被名士称为“韵友”“女弟”“高足”“闺中良友”。因而这一时代青楼妓的凋零,给文人的心灵带来更大的伤痛。在悼妓方面,出现了大量的长篇诗行、笔记体小说类,长歌当哭,痛悼知音化为异物,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追忆昔日风流与感慨兴亡盛衰相结合,抒发人世沧桑的无尽伤感,具有独特的时代性……

  如吴门名士王稚登凭吊“秦淮四美人”之一马湘兰而作的《马湘兰挽歌词》,这组诗共六首,这里举其中二首:“不待心挑与自招,一生辜负可怜宵。祗堪罚作银河鹊,岁岁年年只架桥。”“红笺新劈似轻霞,小字蝇头密又斜。开箧不禁沾臆泪,非关老眼欲生花。”前一首抒写与湘兰心心相印,却不能结成连理的长恨,后一首写开箧重睹湘兰赠给自己的诗笺,禁不住老泪沾湿了衣襟。这与那些只是吟唱美人流风遗韵的凭吊诗是迥然不同的,而是充满了作者真情贯注的眷念,展示了作者真诚如一的内心世界。而清初冒辟疆的琐语类笔记小说《影梅庵忆语》悼董小宛,更是中国古代爱情小说中罕见的珍品,古今悼亡文章很多,但都比不上《影梅庵忆语》一往情深,缠绵动人。曾有评注说:“是篇娓娓至数千言,浩浩荡荡,西起昆仑,东注溟渤,冲融窈窕,异派分支,千态万状,姿媚横生,颇使《会真》《长恨》等篇,黯然失色。非辟疆莫能为此文,非姬莫能当此作,真千秋大观矣,情语云乎哉!”冒与小宛九年朝夕相处,对她的性情、爱好、趣味了如指掌,在《影梅庵忆语》中,他用诗一般饱含深情的语言,叙写小宛音容笑貌、件件琐事,娓娓道来,成为天地间一种绝妙的文字。如仅从小宛爱月一段,就足以见小宛情趣的高雅与辟疆笔致的高妙:“姬最爱月,每以身随升沉为去住。夏纳凉小宛,与幼儿诵唐人咏月及流萤执扇诗,半榻小几,恒屡移以领月之四面。午夜归阁,仍推窗延月于枕簟间,月去复卷幔倚窗而望……李长吉诗云:‘月漉漉,波烟玉’,姬每诵此三字,则反复回环,日月之精神气韵光景,尽于斯矣。人以身入波烟玉世界之下,眼如横波,气如湘烟,体如白玉,人如月矣……”小宛爱月,是其喜静性格的表现,冒因充分理解方能写得如此深切动情。可以说,作为悼妓文学,《影梅庵忆语》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情感上,都达到了最高境界,并对后世的写情小说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些长歌、小说可以说是风流名士赠献给青楼妓的最后的挽歌,也是对名士名姬真挚爱情的最后伤悼,为名士名姬惊心动魄的浪漫史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从此至诚的情种与色艺双绝的丽人一去不复返,全成了遥远的不可再现的时代旧梦。清中叶以后,随着青楼文化的堕落,青楼与文学由辉煌而缠绵的结合走向离异。这一期间,出现过魏子安的《花月痕》,据说魏旅居太原时,赏识诗妓春雪,欲聘为妾,终因财力匮乏未能如愿。不久,春雪抑郁而死,魏恸哭之余,作《花月痕》。此书中儿女情长,卿卿我我,哀艳凄绝之处俯拾皆是,但作者只是借此来表达自己“护美人”“任政事”的俗不可耐的人生理想,其“儿女情长”没有思想上的契合,更不具备反封建传统的思想高度。这说明,青楼文化的堕落,士风的堕落,悼妓文学也随之走向衰落与终结,走向属于它的历史尽头。

  三、悼妓文学存在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悼妓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中的一个特殊存在,也是青楼文学中一个较为别具一格的存在,它不再是停留在风花雪月的表面上的纯香艳文字,而是深入了怜其不幸、感其情深的沉挚内心世界的悼念文字,在伦理文化观念和诗学正统思想的挤压下,做着边缘的生存,并以其人伦角色关怀所蕴含的独特生命激情,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封建礼教“发乎情,止乎礼”的规约和雍容典雅的雕饰,体现了以反对封建正统礼教束缚为特征的人文主义精神,其价值与意义非同一般。

  从艺术审美效应上看,悼妓文学基本上实现了情感的雅化,其态度之认真,用情之真挚,表现在文字的抒写中,通过诗、词、曲、赋,甚至戏剧、小说等各种艺术形式,借用比兴、象征、暗喻、白描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创造幽深雅致、凄艳梦幻的意境,表达动人心魄的深怀幽怨,表现了人生情感的普遍性,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从艺术内容上看,悼妓文学着意于逝者的“美”以及与这“美”相辅相成的才艺,更兼有这美的魅力留给生者那难以忘怀的追恋,有浓郁的浪漫色彩,有着较多的个体情性的真切袒露,基本上不涉及“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之类偏重治家贤惠德行的家庭责任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人性价值和非正统意蕴。

  从认识意义上看,悼妓文学不是随意玩儿,聊以遣兴的逢场作戏,而是情真意挚,寄托哀思的伤情凭吊,是反映古代文人爱情行为心理深度一面最真实的镜子,不仅有男女之情,更兼具诗文之谊,对认识、理解、研究古代文人婚外爱情生活、爱情心理、审美情趣、文学观念及本真个性等提供了虽难说丰富,却更具生动真实的资料,有一定认识价值。

  悼词格式篇5

  悼词是在追悼会上宣读的,对死者一生给予最终评价,并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的一种应用文体。

  悼词的文体特点和基本作用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是对死者的盖棺论定。悼词的相当一部分文字用来描述死者一生所做的事业,并对其业绩进行评价,充分肯定死者的贡献和人生价值。中国古语曰“盖棺论定”,意思是说一个人去世了,就可以对他的一生进行基本评价了。悼词就是这样一种“盖棺论定”的文体。它也可以说是社会对死者一生所作出的总结,是对死者业绩的最终表彰。

  二是对死者的深沉悼念。悼词要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哀伤、痛惜之情,这样做有告慰死者,激励生者的作用。曾经说过:“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民众团结起来。”悼词表达哀思,就是这样的目的。

  三是对死者亲属的安慰。死者亲属失去亲人后,精神十分痛苦。悼词中对死者业绩贡献的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亲属的精神进行安慰,能使他们节制哀痛,恢复正常精神状态。

  (二)悼词的写法

  1.标题

  悼词的标题有三种写法。第一种直书“悼词”二字,第二种写成“××先生悼词”,第三种写出追悼会名称,可写为“在×××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事实上,在追悼会上宣读悼词时是不需要读出标题的,当主持人宣布“由××同志致悼词”后,致词者直接宣读正文。因此人们又将悼词的标题说成“×××同志在××追悼会上所致的悼词”。

  2.正文

  悼词的正文通常不是一个作者所能独立完成的,因为悼词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和悼念,而是一个集体对一个人的最终评价和悼念。如果是重要的人物,写作之前需要相关人员集体研究一下,达成共识,定下基本的评价原则,以避免对死者的评价不足或过誉。即使不是重要人物,其悼词也不是一人从头到尾即可包办的,可以由执笔人写出初稿,然后经集体讨论进行修改,定稿之后才能在追悼会上宣读。

  (1)开头

  正文的开头一般都按照模式化的写法:“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同志。”

  (2)主体

  正文主体有两种写法,由三大层次组成。

  先说两种写法。

  第一种写法是叙述加议论的写法。如果死者生前业绩丰富,贡献很多,写作时要注意对其大的业绩和贡献不能遗漏,因此具体内容很多,这就要采用叙述加议论的写法,大量叙述死者生前所做的工作及所取得的成就,然后对其进行评价。

  第二种写法是以抒情为主,辅以叙述和议论的写法。如果死者虽一生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贡献,但其一生可用于表述的重大事件并不多,小事又不可能一一列举,就可采用抒情为主的写法,主要表达对死者崇敬和悼念之情,穿插一些事件的叙述和评论性的言辞。

  再说三大层次。

  第一层次是死者的基本情况简介,包括姓名、身份(职务、职称、主要工作岗位等)、死亡原因、死亡时间地点、终年岁数等。

  第二层次是死者的主要生平业绩,要历数其生前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所取得的主要成绩,有突出贡献者这一部分的篇幅要长,内容要充实饱满。采用上述第一种写法的,这一层次占突出地位。

  第三层次是对死者的评价性结论和对死者的悼念之情。其措辞需要认真斟酌。在这一层次的最后,要说明死者去世给人们造成的损失,提出以实际行动纪念死者的要求。如果是有突出贡献者,还要提出继承死者遗志的号召。采用上述第二种写法,这一层次要占突出地位。

  (3)结束语

  结束语文字简练,通常采用的都是模式化的写法:“××同志永垂不朽”,“××先生千古”,“××女士安息”等。

  【 例 文 】

  在李国钧教授追悼会上的悼词

  华东师大副校长 王铁仙

  20__年1月16日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在这里深切哀悼国内外卓著声誉的中国教育史研究专家李国钧教授。李国钧教授因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于20__年1月9日12时32 分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不幸逝世,享年71岁。

  李国钧教授1930年10月生于河南临颖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5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史研究班并留校工作。1971年到1977年,参加“二十四史校点组”工作,任组长。此后曾担任古籍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华大典》编委会委员、《中华大典·教育体育典》主编。1986得起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是长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998年退休。

  李国钧教授毕生从事教育史研究,他学识渊博,功底深厚,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80年代以来, 在他的组织、主持下,出版了各类学术成果20余种, 多次荣获部级、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和国家图书奖,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史学科重建、繁荣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 集中了全国教育史学界智慧、代表80年代中国教育史研究最高水平的《中国教育通史》、《中国教育家评传》两部大型著作,他是实际主持者和统稿人之一;他主编的《中国书院史》,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外书院史的研究;他新近出版的8卷本《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在系统总结20世纪制度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展现了从远古到1999年的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形成了新的教育制度史评价体系,体现了崭新的研究理念;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区域教育发展史》系列研究,充分体现了他晚年进一步更新研究观念、拓展研究新领域的不懈努力和学术追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始终坚持把教育史研究建立在坚实的文献积累、整理与研究基础之上,先后主持完成了《清代前期教育论著选》、《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制度考》、《清代前期教育制度史料选》等大型文献编纂,为中国教育文献的建设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在病逝前,他仍主持着《中

  华大典·教育体育典》的编纂工作,这是由国务院立项的重大文化建设工作《中华大典》的子课题,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历代教育文献系统整理工程。李国钧教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和学科建设。他虽长期受高血压的困扰,仍然全身心地投入科研。此次病发前夕,为尽快完成《中华大典》的编纂任务,他还在亲自搜集、校点有关资料,认真审定已成的书稿;在第一次病发缓和期间,他还一直牵挂着《大典》的进展情况,为住院耽搁的几天时间而自责不已,表现出极其崇高的敬业精神。李国钧教授为人宽厚,富有同情心,虽不善言辞,却始终秉持着自己的为人准则,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后生们的爱戴。“”期间,他一以贯之地保持着知识分子的人格,在担任华东师大《二十四史》校点组组长之际,凭着自己的良心、胆略和智慧,想方设法为从事校点的老专家们创造尽可能安定一点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令这些老专家感激不已。他向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誉,团结不同个性的校内外同仁,有效地开展了广泛而持久的合作研究,表现出宽容、谦逊、大度的学者风范。

  李国钧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天职。他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因为学生与自己的观点相左而表现出丝毫的不快。他虚心随和的态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也赢得了“宽厚的长者,学业的良师”的一致赞誉。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学生:要抛弃短期功利行为,甘于寂寞,练就“板凳一坐十年冷”的硬功夫。他是经师,更是人师。他全面关心学生们的生活、学习与思想,即使在学生毕业工作以后,仍耳提面命,关怀备至。他竭诚扶助中青年学者,全国各地得到他帮助和教诲的青年学子不计其数。他培养了众多的中国教育史与研究人才,许多已成为教育史学界的骨干力量,有的成为博士生导师,有的成为学科带头人。

  悼词格式篇6

  对死者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安葬、殡仪、举哀等。除近现代才出现的非宗教性葬礼外,各种丧葬仪规均与宗教观念有关。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起,人类便产生了灵魂观念。原始人认为,人死灵魂不死,仍能干预活人的人事、祸福。受这种灵魂不灭观念的制约及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产生了形形的葬礼风俗:有的葬礼盛大隆重;有的简易朴素;有的充满了宗教色彩;有的科学而又卫生。在葬式上,世界各民族中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洞葬、树葬、悬棺葬、壁橱葬、食葬等多种形式。

  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和一些民族中,死者临终前要请牧师做最后的忏悔和祷告。送葬时,亲属们身着黑色丧服,跟随在牧师身后,在挖好的墓穴前,牧师念诵经文,超度亡灵,然后由亲属将白色、紫色的花束扔在墓棺之上,最后以土掩埋。印度人死后,一般都实行火葬。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总希望自己的遗体能焚化在圣河——恒河的岸边。他们认为在恒河岸边举行葬礼,死者的灵魂才能升入天堂。送葬人直接将遗体搁在河边的柴堆上,由死者的主要亲属点燃。印度的托达人,则要前后进行两次火化才能完成葬礼。阿拉伯人死后一般先将埋体(亡人)抬到清真寺,洗埋体之后,穿上克番(裹上写有经文的白布),然后放入埋体匣子。送葬时,由亲友们抬着埋体匣子送往墓地。到达墓地后,先向墓穴的四周遍撒驱虫香料,随后在诵经声中将埋体入葬。在非洲,葬礼仪式常伴随着几天几夜的狂歌劲舞,人们集合在死者灵柩前或墓穴周围,闻鼓起舞,不停地向死者歌唱或哭诉,同时杀鸡宰羊,念咒诵经,大宴众人,以此来哀悼、纪念、评价亡人,寄托哀思。

  中国的葬礼一般是召开规模大小不等的追悼会。追悼会的主要程序有向遗体或遗像致哀、有关人员致悼词、奏哀乐、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等。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及文化习俗存在差异,治丧活动的内容也有许多不同,此外民间流行与政府提倡的治丧活动也有许多区别。元首逝世举行的治丧活动较为隆重,其程序一般包括:讣告、宣布致哀期、全国停止各种娱乐活动、下半旗致哀、向遗体告别或瞻仰遗容、接受各界人士的吊唁、举行追悼大会(葬礼)。追悼仪式后,由党政军领导人或治丧委员会负责人及死者家属护送遗体前往火葬场火葬(或将骨灰送至安放处)。重要的党政军负责人或开国元勋逝世后,治丧程序与元首大致相同,但规模略小、规格略低。一般人逝世,悼念仪式较为简单,只有向遗体告别和追悼会两项。中国政府提倡简葬,许多生前担任党政军要职的,死后也只举行简单的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仪式过后即行火葬。

  悼词格式篇7

  1976年1月8日上午10时,中央警卫局保健处副处长张林大夫在电话中告我:总理抢救无效,今日上午9时57分逝世,即将遗体移送北京医院整容。汪东兴让秘书电话告我即去北京医院保护总理遗体在治丧期间的安全。

  党中央于当日在人民大会堂成立了治丧办公室,主任汪东兴、副主任郭玉峰。办公室下设:秘书组、干部群众吊唁组、警卫组、宣传组、外事组、总务组。

  1月8日傍晚时候,汪东兴一行人来到北京医院,安排1月10日、11日两天就在这里组织向遗体告别仪式。临走时,他小声告诉我,有人极力压低总理丧事规格,你们要提高警惕,保护好总理的遗体。

  我建议请中办副主任兼警卫局第一副局长张耀祠召开中央警卫局参加治丧工作的人员开个会,跟大家讲讲。1月9日,张耀祠召集参加这一工作的全体人员进行布置。他要求一定要保证安全,维持好秩序,遇事态度要好,如遇冲动情况,多做劝说,在路线及汽车出入口,如有自行车走错路,劝说一下就行了。要注意礼貌,尊重老人。他还作了一些有关安全的具体指导,并嘱咐遗体告别和吊唁大厅布置好后,一定要有专人检查。

  告别厅庄严肃穆,厅内摆放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全国政协的花圈。

  北京医院马大夫整容技术高超,整容后的总理好像熟睡一样,面目慈祥平静,安卧在以君子兰、马蹄莲为主的鲜花丛中。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遗体下方放着邓颖超送的鲜花花圈。这花圈是广州花卉工人在治丧期间随飞机送来的。这些花圈每天一个,以表示对人民总理的哀悼和怀念。国务院各部部长、副部长和邓颖超一起轮流守灵。中共中央负责同志,党中央、国务院各部的部长,军队的将军,在哀乐声中都万分悲痛。特别是总司令,他与有五十多年的战斗友谊,1922年在法国是由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此时,他心情沉重,不停地流泪,久久望着亲爱的战友不肯离去。最后,他临走前举手向总理遗体致一庄严的军礼。郭沫若失声痛哭,回家后在悲痛中写了一首怀念的律诗。两天来向总理遗体告别的达三万多人。

  根据安排,1月11日下午,遗体将送八宝山火化,此时,八宝山的火化工人和棺木都来了。治丧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陪着邓大姐,一起向遗体行三鞠躬礼后,遗体入棺。这时告别厅内,人越来越多,总理医疗小组的医护人员,人民大会堂照料总理的服务人员,中南海总理的身边人员,约有上百人,哭着、喊着拥上来,都争着要再看总理最后一眼。

  邓大姐对火化提出要求:骨灰要完整、安全。完整,是指骨灰要全部完整放在一个骨灰袋内。安全,是指火化前和火化后要把火化炉清扫干净。为达到邓大姐的要求,八宝山的火化工人,在单炉的基础上,连夜新建了一个专为火化总理遗体的火化炉,连所有火化用具都是新制造的。

  十里长街送总理。1月11日下午,当人们知道的遗体要去八宝山火化的消息时,上百万人冒着严寒聚集在东西长安街至八宝山的道路两旁。每个人都戴着自制的黑纱和白花,泪流满面地站立着等待着,最后送别敬爱的总理。

  下午5时,灵车由北京医院,经王府井大街南口左转进入长安街。我同警卫局另一副局长邬吉成同乘一辆车,紧紧地跟着灵车。这时哀乐低回,不少人都深深地向灵车鞠躬,有的人高喊:“您走好!”外国记者报道说:“街上差不多每个人的脸上都很沉重,列车中军人们捶胸痛哭,机关、公寓、学校里的人们在默默地流泪,到处有人哽咽。”灵车到八宝山公墓时天已黑,遗体火化前在小礼堂举行了简单送别仪式。治丧办各组的人一起向总理遗体三鞠躬,再由礼兵抬棺至火化炉前,最后由火化工将总理遗体入炉火化。

  三天的吊唁活动。吊唁大厅设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内,太庙门口上方大字横幅为:“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同志永垂不朽!”内厅正中上方悬挂着的巨幅遗像。遗像下方桌子上安放骨灰盒,骨灰盒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两侧摆放着中共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中央军委、、、邓小平、宋庆龄等一百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各人民团体、北京市送的花圈,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首脑和政府,驻中国的外交使团、大使、大使馆、国外马列主义政党及领导人,在北京的外宾、专家、留学生和实习生也送了花圈,约有一千多个,从大厅内两侧依次外摆,一直到太庙太平台上以及几层台阶上,非常壮观。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要来京吊唁,中央谢绝了。金日成派专机送来一个用翠竹制作的非常精美别致的花圈,摆放在大厅外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

  1月12日上午8点30分,吊唁活动正式开始。9时后外宾来得多,由部长们和邓颖超大姐守灵。外宾们也是行三鞠躬礼,然后走到遗像前与守灵的邓大姐等握手表示慰问和哀悼。

  14日下午吊唁结束,邓大姐亲捧骨灰盒,回转身来,满怀感激的心情说:“几天来大家都很辛苦,我和恩来感谢大家!”并深鞠一躬。工作人员被感动得齐声痛哭!然后大家簇拥着邓大姐走出太庙,去人民大会堂台湾厅安设灵堂,为明天的追悼大会作准备。

  首都各界五千人为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1月15日下午3时,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隆重举行。邓小平表情严肃,面带哀伤,以低沉悲痛的声音宣读悼词。当读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为失掉了我们的总理而感到深切的悲痛”这句话时,他声音颤抖,眼含泪水,稍事停顿,极力抑制着自己的巨大悲伤。这时会场上一片哭泣呜咽声。这样悲戚的场面,在此前,党和国家领导人丧事历史上是空前的。

  总理逝世后,“”极力压低的治丧规格。他们利用当时掌管的宣传工具,不发群众悼念的消息,不发对功绩的评论文章。党中央定了不得不发的文章,也只放在报纸最后的版面。他们百般阻挠和竭力压制全国人民自发举行的各种悼念的活动,激起人民群众更加强烈的不满。1月15日追悼大会当天,上海市广大工人不顾“”的禁令,拉响停泊在各港口码头船只的汽笛。听到汽笛声,行人止步、车辆停驶,人们自动地肃立街头,向默默致哀。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福州等港口码头的中外船只也纷纷拉响汽笛。呜咽、悲壮的笛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响彻数千公里的祖国海疆。

  二、广受人民爱戴的委员长因病逝世

  委员长的病逝起因偶然。1976年6月21日,他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澳大利亚总理亚马尔科姆・弗雷泽。由于会见的时间推迟,委员长在有冷气降温的客厅里等了近一个小时,因而患了感冒,回到家中就开始发高烧,住进医院治疗后,病情一直没有好转,反而逐渐加重,继而发展到肺、肾等部位并发炎症。7月5日下午,中央警卫局副局长以上干部去北京医院看望他。看到委员长插着输氧管微弱地喘息,已经不省人事,阵阵悲痛涌上看望者的心头,大家都眼泪夺眶而出,默默地站立在病榻前。

  1976年7月7日上午,参加为委员长治丧的工作班子,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治丧办公室负责人传达了经党中央批准的为委员长治丧的安排。基本上是按照总理治丧的模式,即遗体告别、吊唁、追悼会三段式的活动。遗体告别一天,党、政、军各级干部及各界群众代表三千人参加。吊唁两天,首都各界干部、群众代表一万五千人参加。

  以为首的六十九人组成治丧委员会,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名义了公告。公告说:“定于1976年7月8日向同志遗体告别,7月9日、10日举行吊唁仪式,7月11日举行同志追悼大会。从讣告之日起,至11日,在首都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劳动人民文化宫、外交部下半旗志哀。”

  “”这个英名在中国人民、全军将士的心目中,是一个巨大的丰碑。他曾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总司令。近五十年“总司令”这一敬仰而亲切的称呼,深深扎根于人民和军队之中。跟随朱老总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浴血奋战走过来的的高级将领们,看到自己老司令的遗体,万分悲痛,不少人泣不成声。遗体告别现场,一片“总司令”、“朱老总”的悲悼声,此起彼伏,让人肝肠寸断,悲恸欲绝。首都各界代表也送别广受人民爱戴的委员长。

  7月11日下午3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委员长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全国下半旗志哀。

  追悼大会会场庄严肃穆,四周挂着黑纱。巨大的横幅上写着“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志永垂不朽!”大厅正中悬挂着总司令的大幅遗像,遗像下安放着覆盖党旗的同志骨灰盒,周围布满了兰草和鲜花。党和国家领导人、、、宋庆龄等都送了花圈。委员长的老战友、夫人康克清和子女送的花圈,放在骨灰盒的前面。两侧礼兵持枪肃立。党、政、军各部门负责人和各级干部,首都工、农、兵代表和爱国人士共五千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在追悼会上致悼词。

  三、为伟大领袖主席送行

  1976年9月9日,晨7时,汪东兴给我打电话:要我通知中央警卫局科长以上、团级以上干部,立即到中南海西楼大厅开紧急会议。那时因重病,加之唐山大地震,中央警卫局各位副局长都在本单位坚持值班,有事随叫随到。

  我通知以后,即从中南海东八所到了西楼大厅会场。不多时,东兴同志就从中南海202住处过来了。他整夜没有闭眼,前半夜他同医务人员一道抢救病危的,下半夜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的治丧事宜。

  人到齐以后,东兴同志面带悲痛、低声地告诉大家,患病后经多方精心治疗,终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在北京逝世。会场一片呜咽,不少人直到放声大哭。会议停顿一会儿,东兴同志劝大家化悲痛为力量,就在我们眼前有许多工作等待我们去做。今天下午4点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向全国、全世界广播:中共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9月11日至 9月16日,三十万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吊唁,瞻仰遗容;9月18日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有一百万人参加的隆重的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吊唁、瞻仰遗容期间和追悼会期间,要设礼兵,礼兵由中央警卫团派出;更重要的是要将的遗体移往人民大会堂,追悼大会开过后,要将遗体送到中南海附近某处保护起来。这么多事都要我们密切配合有关单位和有关同志切实做好。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遵照中央政治局交办:9月10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江苏厅,召集与治丧有关各方面的人开会,汪东兴任治丧办公室主任。这个办公室下设七个组:秘书组负责文件、证件及电函的处理,安排活动日程;群众组织组、负责来宾签到,群众队伍的组织指挥;警卫组,负责各个集会、吊唁瞻仰活动的保卫以及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及有关方面的安全警戒工作;总务组,负责人民大会堂、天安门会场的布置,治丧期间的物资供应和生活安排等;宣传报道组,负责活动的摄像、电视、扩音及新闻报道等;外事组,负责各国驻京使节,各国外宾的组织联系以及唁电处理等工作;卫生保健组,负责参加治丧活动的首长和群众的医疗救护工作。

  警卫组是由公安部副部长于桑、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刘传新以及中央警卫局副局长武健华、乌吉成等人组成。警卫组的值班室,设在人民大会堂的黑龙江厅。

  9月10日晚,遗体从中南海住处出西门,经府右街进人民大会堂西门,安放在设于北大厅的灵堂。为了在吊唁期间的遗体得到完好的保护,除了严格的安全警卫外,还制订了一系列保护遗体的严格规定,如对室内温度的控制,照明用的灯光、照相摄影等等,都不能超过所要求的限度。

  北大厅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坐南朝北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极其沉痛地悼念伟大领袖和导师主席!”横幅中央下方悬挂着的遗像,在鲜花丛中,的遗体安卧在水晶棺罩内,两侧站立着持枪的礼兵。大厅四周摆放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一百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敬献的花圈。

  9月11日上午8时,哀乐奏响,吊唁仪式开始。吊唁的群众队伍,佩戴黑纱白花,两路进入大厅,到遗体前从两侧瞻仰遗容。一时间,大厅里悲声四起,哭声不断。

  上午10时,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以及国家领导人集体吊唁。在军乐队奏起的悲壮的哀乐声中,以为首的全体政治局委员,从福建厅走出来,每人都戴着黑纱,面容悲伤,低头缓步进入北大厅。在遗体前,他们怀着对无限崇敬和爱戴的心情,肃立、默哀三分钟,行三鞠躬礼,瞻仰遗容,然后分别站立两侧守灵。9月16日下午5时30分,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再一次集体吊唁,并在遗体旁守灵。6时整哀乐停止,吊唁活动结束。

  吊唁期间,我们在现场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在身边工作的同志,包括医疗组的医护人员,都安排为守灵,我就为守灵三次,每班守灵要在的遗体旁站立一个多小时,所有守灵人员的名字,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上都一一刊出。

  9月18日,首都百万人民在天安门广场为举行了极其隆重的追悼大会。

  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横贯天安门城楼黑底白字横幅上写着:“伟大的领袖和导师主席追悼大会”,七米高的巨幅遗像竖立在城楼的红墙中央。数名礼兵持枪肃立,守护在遗像两旁。在城楼前面新搭建的红色高台上面,排列着翠绿的松柏和淡黄的秋菊,陈放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敬献的花圈。城楼下东西两侧的红台上,陈放着党、政、军各部门和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敬献的花圈。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树立着巨幅黑色挽幛,号召人们:继承的遗志,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下午3时整,追悼大会开始。主持,致悼词。全场肃立,百万人默哀三分钟。由五百人组成的军乐团奏起悲壮的哀乐。大会的实况,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传送到千家万户。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也在省会城市召开追悼会,与北京同步进行。伟大祖国在静默,八亿人民含着眼泪、肃立志哀。此时,在祖国江河湖海的轮船、军舰上,汽笛长鸣,声震万里长空。

  悼词格式篇8

  教师追悼会悼词

  列位领导、来宾、亲朋好友:

  青山垂首,江水呜咽。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追悼会,深切哀悼教书育人的模范,辛勤耕耘的园丁,风来乡中心校退休教师**同志。

  **同志,女,汉族,祖籍武隆平桥。生于1920xx年11月19日(农历冬月十九日),因病医治无效,于**年 月 日 时 分,在武隆县中医院住院部逝世,享年 岁。

  献身教育,师德永存。

  **同志的一生是献身教育的一生。她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她把酷热的爱和满腔的心血全部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以她一生的实践,谱写了一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壮丽诗篇。

  她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幼勤奋上进,品学兼优。她于1950年3月加入革命劳动,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曾先后在中村庙小学、平桥小学、送月小学、庙垭小学、保和小学、送坪小学和风来小学任教。

  在30多年的劳动生涯中,在人民教师这一神圣岗亭上,她刻苦钻研业务,脚踏实地劳动,以她崇高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启迪了无数幼小的心灵,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祖国的建设输送了成千上万的栋梁之才。几十年来,她牺牲了无数个节假日,到学生家中家访、补课,为渴求知识的学生送去甘霖。几十年来,她一片赤心为学子,勤勤恳恳育英才。几十年来,她耕耘在教学一线,教学效果突出。现在,她的学生普遍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

  她一生勤勤恳恳,劳动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劳动上,为学校、为学生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青春岁月,在平凡的岗亭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尊敬和仰慕。她不愧是一名辛勤的园丁,不愧是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就象烛炬,燃烧尽自己,照亮了别人;他就象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

  关爱后代,恩重如山。

  **同志的一生是为后代们操劳的一生。她不但是教育战线上的一位好老师,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家庭、关爱子女的好母亲。她艰苦朴素、勤劳善良、性格坚强,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为了能让后代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她刻苦刻苦、勤俭节约,一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为了能让后代们得到健康成长,她宽严适度,教子有方,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当几个后代立室立业,都在各自的岗亭上为祖国奉献聪明本领的时候,她不顾自己年老体弱,竭尽全力为后代们分担心愁,又毅然承担起了扶养和教育孙儿孙女们的重任。为了孩子的成长,她呕心沥血,从生活上的一顿早餐到孩子的头发是非,她都要无微不至的关心,从学习上一词一句,一条定理,她都要亲身援助整理,为了儿孙,倾注了她的全部心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私的母爱,将永远铭记在后代们的心中。

  乐于助人,情深似海。

  **同志的一生是以德为重、关爱他人的一生。她心胸宽广、为人正直、待人真挚,以德为重。在同事眼前,她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好教师。她亲人眼前,她是一位嘘寒问暖、关心备致的大姐姐。在朋友眼前,她是一位心胸开朗、乐于助人的好伙伴。谁家生活有困难,她会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谁家有人生病,她会带上礼物和慰藉、急急的赶去医院。谁家孩子没人看管,她会接来家里、悉心照料。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她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人们有口皆碑。难怪在她住院期间,有哪么多学生和家长、同事和好友、以及和她打过交道的人,都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慰问她勉励她。

  精神永驻,师魂不朽。

  30年如一日,三尺讲台,东风化雨,迎来桃李满圆。80年人生路,风雨兼程,顶天立地,换来彩霞满天。

  **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朋友好伙伴,后代们也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慈母。但她崇高的师德,谦和务实的人品,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劳动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博大胸怀,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模范,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一定化悲伤为力量,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进献。

  歇息吧,**老师!

  教师追悼会致悼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家属、子女:

  **老师是我的亲老师,也是我的老领导。今天,**老师离我们而去了,作为学生、下属和同事,我感到万分悲痛。在此,我代表曹家店中学全体师生、同事向陈兴民老师表示沉痛的哀悼,向**老师的家属表示诚恳的慰问,向所有参加悼念仪式的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陈兴民老师出生于1943年 11 月24日。少年时期敏而好学、刻苦钻研,曾就读于北极高小、旬邑师范,1963年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在本村任民办教师 20xx年。以后先后曹家店中学、小章中学、炭店中学、新民中学工作。历任各学校教导主任、校长,**年退居二线任督学,**年光荣退休。**老师在教育战线默默耕耘了四十余个春秋,足迹踏遍新民塬各个乡镇。**年,**老师因患胃癌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恢复很好,十余年没有感觉病情加重,终因大意未及时进行身体复查,十几天前,身感不适,先后在咸阳、彬县多家医院检查,发现癌细胞已扩散,虽经全力治疗、抢救,然无回天之力,于**年6月17日凌晨与世长辞。

  **老师一生,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他是受人尊敬的好老师。从教四十余年,他热爱教育事业,以校为家;他关心学生,无微不至;他教育学生,循循善诱;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他工作勤勉,兢兢业业,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如今,**老师可谓桃李满天下,我们这些他的学生提起他无不肃然起敬,闻听老师去世的噩耗无不沉痛惋惜。

  **老师一生,品德高尚、坚持原则,他是令人钦佩的好领导。担任领导工作以来,他律己严格,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堪为表率;他善于思考,勤于总结,工作一丝不苟,有条不紊;他管理民主,作风朴实,善于纳言践行,使教职工上下一心,同舟共济,荣辱与共;他胸襟开阔,平易近人,凡事必和颜悦色、以理服人,既有领导的威信,又有长者的风范。在他领导下的学校,教风正、学风浓、校风淳,教育质量始终名列前茅。与其共事,受其耳濡目染,必受益匪浅。同事、领导提及**老师,无不交口称赞,社会各界评价甚高。闻听老同事、老领导辞世,无不扼腕叹息。

  **老师一生,淡泊名利,热心公益事业,他是一位让人敬仰的好长者。退居二线以后,他时常关心家乡教育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尽管晚年病体孱弱,村中若有大凡小事,仍然欣然前往,协助料理,竭尽所能;他和睦邻里、善待亲朋,对待街坊邻居关怀体贴、有求必应;**老师在村中的德高望重,得到了异口同声的评价。

  **老师一生,慈爱谦和、勤俭节约、意志坚韧,他是一位令人爱戴的好父亲、好爷爷。特别是退休后,尽管身患重疾,但是达观开朗,意志坚韧,术后恢复很好。他平日不但自己照顾自己,还悉心教育孙子、孙女,料理家务,尽力为儿女解除后顾之忧;闲暇之际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一家人其乐融融,堪为令人羡慕的模范家庭。

  斯人已逝,嘉风永存!**老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们会永远缅怀这位慈祥的老师、前辈。最后,再次向**老师表示沉痛的哀悼,也希望家属能节哀顺变,安排好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我想,活着的人的幸福是对死者最大的告慰。

  **老师一路走好!

  教师追悼会上致悼词

  松涛啜泣,苍天呜咽,哀乐低回,亲朋落泪,同志伤怀。在这里,在这里我们将与我们至亲至爱的人洒泪告别。

  我们的好同事、好兄弟**同志因*于***年*月*日*时**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仅仅**岁的年轮,离开了生他养他的父母,离开了相濡以沫的妻子,离开了正值花季的孩子,离开了想他念他的亲人朋友,离开了他用热血耕耘的土地。烟雨凄寒,万里名花凝血泪;音容寂寞,清溪流水是哀声。三更月冷鹃犹泣,万里云空鹤自飞。

  我们对于失去这样一个优秀的同事,一个优秀的领导,一个真挚的朋友而感到万分的痛心与惋惜。我们以无比悲痛的心情致以深切的哀悼。同时我们向关心他的一切人致以亲切的慰问。

  **同志生于****年*月**日,****年毕业于***,同年在****任教**。他在****方面的才华令人佩服,取得的成绩令人赞叹。****年他被提升为学校***,***年做学校的****,****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任职期间,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花费到了工作上,他用激情点燃了生命的火焰。在他的生活理念中没有退缩,没有索取。在他的生命中,我们看到的是生命的呼啸,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年的领导干部生涯中,他始终任课,始终挑重担。我们怎能忘记他的一颦一笑,怎能忘记他的一举手一投足,怎能忘记他忙碌工作的身影,又怎能忘记同志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他用自己的生命浇灌着满园桃李,当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却无声无息地离去了,融入到他深爱着的这片土地。他用自己的生命演绎着他的全部,当他再次投身工作的时候,当孩子们用笑脸迎接他再次踏上讲台的时候,他再也没有起来,就这样他带着一切的美好愿望,带着一切的美好憧憬离开了。

  春江桃叶莺啼湿,夜雨梅花蝶梦寒。满腹经纶离世早众人堪叹,一腔热血沸腾迟亲朋皆悲。人间未遂青云志,天上先成白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