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设计规划十篇

  生态园林设计规划

  关键词:严寒地区;园林规划;生态公园

  1 引言

  城市生态公园是在城市中所建设的城市生态系统,以改善城市环境为主要目标,提供与自然生态相和谐的集游览、休息、娱乐等多种活动与一体的城市园林景观┆,城市生态系统强调与城市发展和自然环境相协调,对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著名景观设计师布劳姆称:公园能打破大量冰冷城市构筑物作为一个系统,形成在城市结构中的一个网络,为市民提供必要的空气和阳光┆。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是一门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和艺术,它的任务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反映时代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环境,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严寒地区城市生态公园设计

  2.1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格局的规划

  (1)生态公园的规划应该包括核心生态区域,缓冲生态区域和使用功能区域种。核心生态区作为展示公园主要风景区和生态特色的场所,具有复杂的层次结构和多样化的植被覆盖。规划与用地条件好,风景秀丽的标志性地段,核心功能区可以多个,每个功能区有不同的植被和风景,形成城市生态化的多样性景观,核心生态区是城市生态公园的核心景观中心。功能区主要为人们提供必须的服务设施,娱乐活动设施,厕所、休息点等等,设计一些便于游人休息娱乐的设施构成城市生态公园的服务中心。在核心生态区域和使用功能区域中间要设立一定的缓冲区域,以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核心生态区动植物生长环境的破坏。在缓冲区可以组织一些游人可以参与的主题活动,容纳强度较低的游艺活动,丰富生态公园的特色活动内容,构成城市生态公园的主题活动中心。

  (2)城市生态公园的理想格局有并列式、环绕式和多核心型种类型。将生态公园的核心生态区域缓冲生态区域和使用功能区域并列排开,缓冲区作为核心区与使用功能区之间的隔断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对生态核心区生物种群的破坏,适合于规模小和功能简单的城市生态公园。第2种是核心生态功能区、缓冲区和功能区成同心圆放射性分布。核心区域位于中间,最不容易受到人为破坏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第种是多核心分布式规划,核心区、缓冲区和使用功能区不规则排布,多个核心板块可以突出不同时期的植物品种突出生态多样性,在不同时期都有特色的生态景区可供游人观赏,但是适用于较为大型的生态公园。城市生态公园不仅具有高度的环境介质同时也承担着教育和普及野生动植物知识的作用,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动植物的场所。在生态公园规划中要科学的设置相应的路标、设施进行引导;并为人们提供栖息和休息的座椅等设施方便游人的休息和观赏的需要。

  ()城市生态公园要重视水体的建设,它不仅作为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性资源,也为人们提供了夏季消暑纳凉,冬季开展冰雪提供了必要场所。活动城市生态公园的水体要尽可能利用自然界的天然景观,通过对水体环境的改善营造一个宁静怡人的环境,可以为多种生物提供良好的气息环境,成为城市生态公园的核心风景区。水系改造要以天然的河道为基础,设计更自然优美的水系廊道,可以采用亭台楼阁,以及小桥等设施保持园路通畅的同时也增加了园林的景致。河道靠近陆地处要有良好的过渡带,可以为植物和鸟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通过河道宽窄和深浅的变化可以营造不同的水流流速带,并通过蜿蜒崎岖的河道变化可以给人们营造一种独特的美感享受。

  2.2 严寒地区生态公园植物的选取

  北方严寒地区往往树种相对单调而缺乏,一般植物绿期较短,每年有近4个月难以见到绿色。需要挖掘和引进本地带范围内乡土植物为主,也可引进适当气候带相近的植物以不断丰富严寒地区植物种群的多样性,避免过分强调奇花异草特别是南方植物的无序引进。在植物的色彩搭配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土壤特点使得种植植物在四季都能够相互交替,并有丰富的色彩搭配。在严寒地区适宜选用充满北方特色的白桦、云杉树等作为基调树种。可以将核心景观区设计成春、夏、秋、冬4个不同时节的景区。园林植物配置要强调色彩的相互融合,植物的选取和搭配要追求颜色上的互补,例如可以利用秋季呈现红色的五角枫和紫叶李、花楸配合呈现黄叶的金叶榆山楂和白桦等以便组成和谐的画面,红、黄、绿色相互配合可以给人一种平静典雅的美感。在空间要追求有层次感,上层根据严寒地区的特点适宜选择常绿阔叶树为主的植物群落为主景,如围绕银中杨林、云杉林等以保证在夏季有足够多的浓密的树荫,冬季有足够的阳光,中层配合使用花色鲜艳优美的桃花、山杏、丁香花等能够散发芳香气息的花卉等做装点,下层使用低矮花灌木和点缀碎花的草地。生态公园中的水环境往往是整个公园的亮点,适宜选择北方严寒地区适宜生长的芦苇、蒲草、芨芨草等乡土植物,突出营造具有北国豪迈风格的湿地景观。这样就形成了不同树种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多品种、有益身心的植物种群群落。

  2.2.1 上层植物

  (1)侧柏,常绿乔木,树高一般达20m树冠广卵形,高大挺拔耐修剪、寿命长抗烟尘。

  (2)云杉,云杉叶上有明显粉白气孔线,远眺如白方缭绕,苍翠可爱,云杉耐荫、耐寒、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和肥沃深厚。

  ()黄檗,落叶乔木,树冠广阔。秋季叶变黄色。适使种植于湖水边。

  (4)槲树,落叶乔木,树高叶茂,树林荫郁,树株孤直,可用于主调树种。

  2.2.2 中层植物

  (1)紫丁香,灌木,叶繁花美,入秋叶为红色,形成独特的红叶欣赏景观。

  (2)山楂,落叶小乔木,花白色,花繁叶茂,果实鲜红可爱。

  ()油松,耐寒植物,根系发达,姿态雄伟,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4)花楸,小乔木,花叶美丽,入秋后红果累累。

  2.2. 下层植物

  (1)侧金盏花,多年生草本,根茎粗短,开1瓣金黄色花瓣花期长达4~5个月。

  (2)金盏菊,金黄或桔黄色,筒状花,黄色或褐色。花期12~6月。

  ()紫羊茅,多年生禾草,具横走根茎。秆疏丛生,有很强的耐寒能力。

  (4)黑麦草,植株较粗壮,叶较阔而长,小穗含小花较多有很强的耐寒能力。

  2.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吸收和借鉴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强调意境,强调通过造园手法来协调,强调通过围廊、桥等将各个单体连接起来形成流通的路线,通过走廊可以衔接不同的核心生态区域起到调整空间形态的作用。通过假山亭台楼阁的巧妙运用于植物群落相互配合,往往通过神似等引发人联想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欣赏者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体验活动中以便达到很好的审美效果。组织景区、分隔空间务使全局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各个景区互相呼应衬托。布局要突出主体,分别主次;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道路等分隔空间,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

  造景是利用环境条件和构成园林的各种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观,与天然景观相互配合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可以通过堆砌巨石断崖,引水倾泻而下,造瀑布景;或者按地形设浅水小池,筑石山喷泉,放养观赏鱼类,栽植荷莲等造景;也可以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体现林际线和季相变化或突出孤立树的姿态,或者修剪树木,使之具有各种形态。 借景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借景有邻借、互借、仰借、俯借等多种手法,邻借是指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互借则是说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仰借是指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俯借则是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造景和借景手法要与自然风景相互结合,起到点缀和渲染的作用,提高城市生态公园的趣味,不可喧宾夺主。

  结语

  冬季往往是严寒地区生态公园的淡季,寒冷的气候往往是冬季生态公园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但是寒冷的气候同样可以带来别的地方不能欣赏的美好风景。严寒地区的城市生态公园的冬季如果通过合理精心的设计往往可以成为园区的亮点。生态公园可以利用自身的地形特点建设滑雪滑冰的场地,为广大群众开展冬季滑冰滑雪等健身运动创造条件,同时通过开展冰雕、雪雕等形式展现冰雪的魅力,通过冰雪节,冬季狂欢节等多种形式的建设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冰雪艺术的欣赏中来,为冬季城市生态公园增添更多更绚丽的风景。

  お

  参考文献:

  陈立新.营建生态性城市绿地体.中国科技信息,2006(20):61~62.

  邓 毅.城市生态公园的发展及其概念之探讨.中国园林,200(12):2~.

  安怀起.中国园林艺术.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生态园林设计规划篇2

  关键词:生态理念;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生态性

  中图分类号:S89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代的园林建设应以生态型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而园林建设中最主要的部分,即植物景观的建设理念则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民为天的现代精神。然而,就我国而言,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这种园林设计不能够很好地达到人们的预期。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是极为必要的。

  一、园林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1、盲目追求风格。各行各业目前都在提倡以人为本,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来说,也应当以人为本。然而,就目前而言,一些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往往追求个性和风格,将更大的精力投放于园林的表现手法、外显形式等等,而缺乏了对于功能性上的思考,也不能很好地讲人文元素融入其中。

  2、 规划设计研究较为落后。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从业人员很多,其中当然不乏佼佼者,然而,从整体上看,在这一领域中,鲜有与时俱进的人才。该领域中的很多专业人士曾经获得机会去西方考察,并对西方社会中一些集合对称式的园林有着一定的了解,并且在他们自己的实际设计工作中,也能够很好地将这些西方的设计元素与国内的一些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却没有能够在设计中体现中国东方古典园林的独特之处。另外,这种盲目地照搬照抄也没能够很好地考虑到园林景观的功能性。

  3、植物的群落设计相对简单。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重视方案构思以及立意,对生态功能考虑比较少,人工的群落结构过于简单,种类比较少,生物的多样性比较低,群落的稳定性比较差。设计人员在设计人工群落时,需要考虑到生态学的法则,重视自然的景观效果,以人为本,并体现生态设计的理念。

  4、 绿地景观缺乏生态性、自然性的规划设计。自然美的事物才具有真实的感彩,也更能够使人的感情产生共鸣。但是在现代的城市景观绿化规划设计中,人造的景观往往占多数,缺乏人性化的考虑,很难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使身在其中的人们有情感的触发。

  5、城市景观绿地结构单一,层次性不够很多的绿地建设只是通过单纯的种植花草树木来完成景观建设,造成景观的生态性和观赏性很差,往往是达不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作用。而且景观绿地的层次性不高,绿地景观建设不仅要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同时也不能为了突出个别城市景观而忽视更加有益于人们生活的街头小块绿地等。

  6、缺乏地方特色。通常而言,城市的园林绿化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实际的情形是城市的园林设计存在很多相似之处,种植草坪,引进外来的树种,对于乡土树种较少关注,引进的树种成活率较低,建设成本增加,树种的组合比较简单,没有形成地方的特色。

  二、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注重历史延续,开创特色未来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体现该城市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变化。城市建设的发展大多是在原城市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再改造。被保留下来的历史不能为否认,重要的历史建筑古迹必须要进行科学的有意识的利用和保护,使得被流传下来的城市空间和景观能够得到延续,同时应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创造出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又表现出时代进步感的城市空间。因此,在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保存城市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艺术珍品。

  2、体现人文精神,注重视觉感受

  任何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都应以满足人类居住生活、工作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容纳各种活动,使得城市建设与人产生感情上的交流,为人类创造出体现人文精神特点的良好居住环境。同时,在园林绿地设计时必须要做到视觉和谐,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必须要使城市景观在各个视角各个方面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愉悦感。

  3、尊重自然环境,实现和谐共存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生存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必须要尊重自然,强化城市自然景观特长,以自然景观的柔性美来软化城市的钢筋混凝土营造出的硬体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创造创造特色环保城市。

  4、协调统一与变化,开创多元化发展

  人类社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就要求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应该让不同的社会团体收益,各得其所,真正实现城市景观的多样性。但是在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发掘城市个性和地方特色,突出城市与其他不同区域的城市的差异个性,而且与周围城市也有所区别。

  三、基于生态主义理念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策略

  1、地形的生态设计

  园林设计实际上就是利用空间的排列组合,在视觉上给人一定的冲击感,在心理上给人一种满足感。想要设计出优秀的园林作品,地形是需要考虑的必要因素。在园林的室外环境中,地形是基础,起着连接景观各要素和空间的作用。地形一般指地表的高低起伏,换句话说,地形就是地球的表面形态。地形在园林中的意义非常重大。园林活动的基础是大地, 大地的万千形态是园林设计中最基础的元素。现代人对园林的要求是能够把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水带给人们。我们应该营造高标准的景观环境,要使人们能够取得精神、美学及生态的满足。如此,地形就成为设计者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要充分地利用地形的自然形态,合理的建构园林的空间感觉和美好意境。要尝试各种从前所没有的表现方式,使人与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2、景观绿地植物配置

  中国的园林建设中,花草树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是园林中最灵活的部分,可以根据不同人的审美要求进行不同的布局,一草一木,相互映衬、相互协调,成为园林中变化无穷的动态景观。因此,园林中的一花一草都是含义深刻、匠心独运的,而不是随心所欲摆设的。园林中配置花草树木的学问很深,包含了自然科学中的花卉学、植物学等,甚至包含了人文科学中的绘画学、艺术学等,它具有相当强的综合性。人与自然的平衡是园林植物生态美的基础, 我们在研究园林植物景观的时候也不能忽视这种平衡, 人与自然的平衡不仅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 更需要人从宏观上把握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要从长远出发,考虑整个环境的因素,把植物作为考虑的主体,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宏观调控,使园林植物景观能够融入周围的环境, 使城市园林绿地环境能够成为一个设施完备的、功能多样的、具有良好的循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益民工程。这样才能顺应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同时也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审美观。现代园林景观首先

  要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和心灵感受, 其次还要满足人们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的精神追求,最好还能创造出经济价值。

  3、园路的生态美设计

  园林绿地中的道路一般和广场等地的地面一样多采用地坪来装饰, 是园林的构成要素之一。园路就如同人体的脉络,遍布园林的各个角落,是园林中各个景点的桥梁和点缀,是园林景观的基础。园路可以寓意丰富,可以图案精美,但是无一例外都带给人视觉的享受。园路可以被规划成各种大小不同的形状, 具有不同的功能, 它的作用是引导人流和疏导交通。园林建设中,园路的作用非同一般。所以,在园林的日常维护中,要着重保护和管理园路的生态环境,不断完善园路的状况,加大园路的保护力度。在园路设计施工时,不仅要考虑道路的功能性,还要考虑道路的艺术性,使道路能够最大限度地融入园林整体,尽量避免影响环境。园路既要具有与整个园林和谐统一的特点, 又要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这就是所谓的“生态园路”。另外, 修建园路也会影响到整个园林的生物情况,比如路边会出现一些野花、草丛、灌木等等,它们又会吸引来一些虫子或小动物等。这些景观在林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园林管理者也可能在路边栽种一些观赏性较强的树木或花卉,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园林的植物景观。

  结束语

  生态是当今世界上最热门的科学之一,生态城市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在我国,园林景观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相当长的发展时间。相关从业人员应当在进行设计工作中,遵循一定的园林设计理念,要在汲取西方先进理论的同时重视自然文化,这可以很好地促进我国的园林景观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使得这种发展方向更加地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更好地适应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晓洁,张伊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2):152.

  [2]郭春霞.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技术[J].中华建设工程技术,2010(09):114.

  生态园林设计规划篇3

  【关键词】:生态园林规划设计原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镇生态形势日益严峻,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城镇生态环境的建设正实现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过渡,传统的造园技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根据生态学原理,并应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创建,在生态文明时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镇生态园林,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

  一、生态园林的概念

  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作为第三产业,其再生产本质是人类利用植物资源的光合作用能力和城市土地资源的营养、承载能力,通过转化和固定太阳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生活游憩空间、美化城市风貌。生态园林是以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用生态学原理研究植物个体和群落与环境的关系,同时研究以植物群落的发展、组成、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扬其共生,避其相克,形成有规律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城市生态规划布局是为改善城市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规划手段对城市绿地的规模阈、空间阈或时间阈进行配置及相关安排。现阶段,人们大多注重生态园林的观赏性和生态功能性,而对生态园林本身的生态学特征关注不够,还没有提出较具体的生态园林建设原则和目标。而由于现行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前节所述的种种局限及问题,近几年来,学术界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名词――生态园林。

  二、城市园林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

  1、生态功能优先

  生态园林是由各类形态和各类功能的园林景观构成的总体,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为标准。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应从市民生存空间和自然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将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整合成绿色生态网络。另外,要改变片面重视草坪的做法,应用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理论与技术,汲取园林艺术精华,创造不同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通过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绿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从而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维发展

  2、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园林是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景观,但其本质是生物群落,是以自然界为依托,由于盲目的建设和传统的园林观念使得自然植物群落的物种种类减少,野生动植物衰退,物种多样性减少,城市景观变得单调,城市生态系统日渐脆弱,生态园林是现代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以保持生态平衡和美化环境为主导思想,遵循共生、循环、竞争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在掌握各种生物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理空间资源,使各种生物组合成一个稳定、有序的群落[2]。生态园林的主体是自然生物群落和人工自然生物群落,根据种类多样性导致群落稳定性的原理,保持和增加城市园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园林稳定协调发展,维护生态平衡。

  三、园林规划设计中原生态保护措施

  1、种植设计合理化、科学化

  树种之间,树种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所以,在园林设计中,要合理利用树种间的关系,进行设计树种的合理配置,避免相克树种搭配,人为造成病虫害共生的环境条件;同时应充分利用树种互利的一面,种植相生树种,以增加树种间的合作共存和互利互惠,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强调景观环境内部各元素与原生态环境的共存关系

  建筑、植物、山水、天时等这些元素可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例如:建筑与植物:城市中高层建筑对植物的影响很大,建筑与建筑间可减少日照的时间、可形成寒风带。冬季,一些植物会因为光照严重不足,寒冷时间过长,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水与植物:植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为60~80%的水,而植物所需要的水分主要来自土壤。城市中的土壤含有较多废弃物,密实度高;路面的封闭,大多雨水都流入了下水道;深入地下的建筑等因素都影响或阻碍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严重破坏了植物的生存环境。反之。如果植物长势良好,它们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遮荫蔽晒、降低噪音、防风防灾并能够为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这对改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3、设计树种的选择,做到适地适树

  在设计树种时,要根据景观的性质、功能,选择速生或慢生树种;要根据城市的气候特征,选择阳性或阴性,抗旱或抗涝树种;根据城市的污染状况,选择相应的抗污染树种;根据周围环境的需求,选择不同形态、功能和要求的树种;根据城市大风的记录选栽深根或浅根性树种。另外,对于一些边缘树种和外来树种,一定要考虑当地的适应性,栽植时要注意小气候,否则在不太适宜的地区、不太适宜的环境和不太适宜的时期栽植这些树种,在遇到气温突变时,会遭受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4、强调人类与原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

  人类在生活、生产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历史与文化。这些历史与文化丰富多彩,是各具特色的地域、人文生态环境,是人类的精神支柱。西湖之所以美,不仅美在景色,还美在西湖边上的传说、文化与精神。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不顾生态环境、不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顾本土特色,只为追求形式美与艺术感,以高额投入建造的“宏伟工程”,那将经不住时间与社会的考验。

  四、对于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建议

  生态园林的建设范围由城市公园和城市绿地系统扩展到了城市的广大郊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建设模式充分利用城市区域内的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以及动植物资源,进行综合规划,以谋求城市大环境的生态化,这就是城市大园林的观点。在传统园林的建设中,分散的园林绿地系统,生境由于绿地面积较小和植物种类单一的原因,加之与自然环境之间松散的联系,使生物的种类受到了极大程度的限制,对原生态的保护作用降低。而在城市园林的建设中,利用岛屿生物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各生物群落之间建设生态廊道,使原有的城市绿地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大园林的网络,作为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将自然环境引入城市这个大型的人工环境之中,不仅给更多的生物提供了更好、更大的生存空间,而且有利于城外自然环境中的野生动植物通过廊道进行迁移,城郊、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点等的建设规划,在城市形成大规模的高效的并且有经济效益的绿色系统,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城市边缘带作为一种缓冲带,为受人类活动胁迫的野生生物提供良好的庇护场所,使其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并为其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城市边缘带园林的建设让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让城市原生态得到了扩展与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所跨出的一个大跨步的前进。

  结语

  生态园林规划设计要以生态原理为基本、以保护环境以及原生态为主旨的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系统中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和谐生长,共同构筑出一个种群协调,色彩丰富,造型优美的群落。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以高低、平折等各种形式充分的利用光、水分、营养等要素,构成一个和谐的群落。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需要对生态园林的规划设计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对于各种植物以及景观的搭配进行处理,以求达到景观效果与生态元素的进一步协调发展,以及研究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其他问题,并使其可以得到合理优化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庆费.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初探[J].中国园林,2001,(4):34-36

  【2】陈向远.现代城市需要建设大园林[J].中国园林,2001,(5):3-6

  生态园林设计规划篇4

  【关键字】园林景观设计;生态设计;城市规划

  一、园林景观生态思想及发展

  1.生态环境意识的产生

  人类和所有动物相同,他们在宇宙中出现时,只是作为自然中一个普通的组成部分。可是,发展到当下,人类自己的生存空间,和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都已经岌岌可危。由于人类已经不满足于大自然带给他们的资源,渴望的物质越来越丰富,智慧与本领越来越大,再加上地球上的人数与日俱增,便开始无视其他生命的自然规律,把自然环境异想天开的进行自我改造,以至于全球各个角落都变得面目全非。现在,人们开始慢慢意识到,地球不是自己的,人类不可能在地球上单独存在,他们与其他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不能破坏以任何一种生物的环境为代价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至此,一个备受关注的词语呼之欲出,那就是“生态”。只要人类想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态”一词所衍生出来的其他问题也开始受到重视。首先,“环境问题”在世界成为研究的焦点,而环境意识是改善环境的基础。人类从心理,意志,情感,知识等方面对人和环境的关系把握的总和就是环境意识。它是以和谐发展为前提,生态平衡作为基础和核心,全面且具体的把握人和自然关系的一种意识形态。

  2.园林景观的发展

  在30-40年代间最早提出了“景观生态”一词。但从1980年之后,景观生态学自己的规律性才真正被研究和总结出来,一门有别于生态学和地理学的科学应运而生―景观生态学。研究设计过程与景观结构的关系变化是它的特色。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充裕已不再成为是人们的梦想时,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环境与能源的危机,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开始在景观设计中表现出来,这是对自然和文化的一种全新认识。

  园林格局是园林元素的空间布局,园林元素一般是指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等。园林景观的格局或者发展过程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演变,所以,景观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其过程和格局及其演变的科学。

  二、城市景观

  城市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形成的,是居民在适应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具有自己独特的要素,例如生物、非生物和社会经济等。这些要素通过人类与自然的循环演变等过程,相互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拥有人类生活特征的统一体。不同的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也具有共同的性质,并且典型地和重复地出现在一定区域内,这就是城市景观。城市园林景观在区域尺度上具有重复性和规律性,尤其体现在它的镶嵌性和格局中。

  三、城市生态平衡和城市绿化

  1.城市生态的发展

  人类的生活伴随城市进步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给环境造成了大量有害物质,人类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受到严重危害。抛弃污染源和建立应用新的生态平衡系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办法,现实证实抛弃污染源是不可能的了,建立新生态系统便成为了必行之路。生态学,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实质上是自然环境-城市环境-人之间的关系。虽然大自然生态环境循环系统表现更加充分,但人类的城市环境循环系统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城市环境循环中,植物在城市绿化中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最直接、最有成效的作用。植物通过其生理的能量流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是城市中其他生物所不能代替的。对于人类所需要的生活环境条件来说,植物的覆盖率是人类城市绿化的当务之急。

  2.城市绿化的发展

  现在,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也发生着巨大的转化。在人类与生存环境关系已经面目全非时,人类意识到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后,城市绿化已经是以环境保护,维持人类生态、身心平衡为目的进行发展,而不再单纯停留在休闲游览的基础上。

  谈到环境,“风景园林”在我国已经是由古传今。而在日本它称为“造园”,在西方国家又称为“园林景观”。对于自然环境的修复,风景园林的改造占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发展到今天,城市绿化从“风景园林”逐渐转变成“园林景观”。

  随着人类对生态学研究的深入,逐渐使园林景观设计的形象发生了改变,它的思想和方法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园林景观设计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花园式设计,而是寻求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一种生态平衡设计,从“小我”意识转变到“大我”观念。

  四、生态学理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1.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进行园林景观改造前,生态平衡的要求在重中之重。保护现有自然环境,使它们尽最大可能少受到或避免不必要的破坏,因为在改造后想要形成新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很长时间。根据生态平衡原理,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进行充分的保护利用,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

  2.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改善利用现有环境

  循环再生是生态平衡理论的核心,所谓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就是能够使能源与物质进行循环利用,杜绝一切污染,不必要的破坏,在循环利用原有环境资源的同时,减少新材料的使用需求,同时也减少了对材料生产的能源索取,其他材料也要达到环保要求。

  3. 土壤的设计

  土壤是植物生命的源泉,生态设计中,植物是主力军,土壤是否适合植物的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土壤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是是否肥沃,二是保水性能如何。如果说土壤是植物的载体,那么现在该分析植物的主体了。根据植物不同的生活习性,选择适合该植物的生长土质。在生态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土壤是基础,在改造首先就要对现有的土质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再根据现场和设计需要进行相应的对策。如果整体土质都不适合植物生长,通常做法是将其替换,把旧土挖出换走,或者有必要可以进行技术处理,如果只是一部分土质不合适,那么就可以直接在旧土上覆盖种植土。

  4.水的循环设计

  在生态的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对自然环境建设有优越的改善,水设计的合理利用也尤为可观。比如在这几方面:水质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并且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湿地植物对水资源的作用也非常大,它不仅能够对自己的自然环境进行净化,也可以净化污水的同时对植物生长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增加绿化面积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

  结束语:

  生态园林设计规划篇5

  关键词:园林设计;病虫害;园林原生态植物保护;树种配置

  1 园林规划设计与原生态植物保护现状

  1.1 盲目引种新品种,缺少驯化,导致部分苗木由于生境不良而爆发病虫害

  近年来,由于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部分城市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忽视甚至避而不用乡土树种,转而追求一些不适应当地环境的外来树种,且不加论证盲目引种。虽然这些树种可能短期内在园林景观上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由于部分新引进的植物往往不适应环境变化,表现出生长不良,容易感染病虫害。也有的城市花费大量资金,盲目地从野生环境移植特大乔木(老树),不仅成活率低,难以恢复原貌,且大部分树林由于生长不良导致严重的病虫害发生。

  1.2 园林树种配置不合理,导致部分园林植物病虫害常年流行

  园林树种配置不合理的现象。表现在具体的设计中会出现一些相克的植物品种一起栽植(如核桃能造成周围松、苹果等树种受害或致死;核桃和刺槐对周围果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等),容易产生转主寄生的植物品种一起栽植(如栾树与木槿在一起栽植容易生蚜虫;红叶小檗和竹子在一起栽植容易产生锈病),怕水的植物栽植在低洼易积水处(如马褂木、玉兰等植物栽植在低洼积水处易生病害),喜阳性植物设计栽植在背阴处(如大法桐树下栽植石楠绿篱及模纹)等。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导致植物白粉病、黄化病、根腐病、蚜虫等病虫害的不断发生,且大部分病虫害由于环境及周围条件限制,很难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园林植物病虫害常年发生和流行。

  1.3 园林设计模式单一,导致部分园林植物容易产生病虫害

  园林设计还普遍存在模式单一化问题。由于设计栽植整齐划一,植物种类、年龄、层级趋向一致, 极易出现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等生态恶果, 也容易发生火灾和病虫害问题。如大面积栽植冷季型禾本类草坪, 会使一些农田迁飞性害虫如蝗虫、蛴螬等, 大量进入城市草坪并连年发生灾害; 近年迅速发展的金丝柳, 大量单一种植无伴生植物庇护, 极易感染腐烂病和溃疡病, 严重的出现成批死亡。

  1.4 设计栽植密度不合理,导致植物生长环境不良,进而引发病虫害发生

  植物设计栽植密度大,往往会造成绿地内植物的生长空间狭窄,互相之间出现争光、争水、争肥现象,直接影响苗木长势,导致植物出现病虫害的入侵;另外,不通风、不透光、湿度大等问题也容易滋生病虫害,如目前部分城市地段应用栽植的金叶女贞、海桐、石楠等苗木上,由于密度过大已经出现了蚧壳虫、白粉病、小袋蛾等病虫害。

  2 园林设计中有效预防植物病虫害发生的措施

  2.1 园林设计要注重种苗本地化、乡土化

  种苗本地化是指选用植物种子和苗木时,尽可能地在本地选取和培育。不加论证盲目地从外国或外地引进植物, 虽然在景观上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但新引入的植物往往不适应环境变化, 表现出生长不良、对病虫害抗性较弱等性状。有时一些病虫害亦会随之传入,在引入地爆发流行。

  2.2 设计树种的选择应做到适地适树

  要根据绿地的性质、功能,选择速生或慢生树种;要根据光照的强弱选择阳性或阴性树种,根据地势和地下水位的高低,选择抗旱或抗涝树种;根据污染源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抗污染树种;根据周围建筑群的性质、高度和朝向,选择不同形态、功能和要求的树种;根据土层的厚薄选栽乔、灌、地被树种;根据风力的大小选栽深根或浅根性树种。另外,对于一些边缘树种和外来树种,一定要考虑当地的适应性,栽植时要注意小气候,否则在不太适宜的地区、不太适宜的环境和不太适宜的时期栽植这些树种,在遇到气温突变时,会遭受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2.3 设计树木种植结构要复层化,品种要多样化

  结构复层化与品种多样化密切相关, 是指园林设计在选择植物时要注意植物层间的混配与结合, 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复层植物群落。 园林植物是病虫寄生的寄主,不同的病虫危害不同的树种。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尽可能多的选用不同类型的树种,增加物种之间相互制约的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要进行乔、灌、藤、地被多树种的合理配植,以其丰富的多样性形成多层次的绿色空间,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复层结构。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园林景色,而且还可以预防和减少病虫害。

  2.4 种植设计合理化、科学化

  有些树木为了争夺营养 空间,从体内分泌出对相邻树木具有杀伤作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相克。有些树木由于习性互补,体内分泌物互相利用,和谐共处,称为相生。树种之间,树种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所以,在园林设计中,要合理利用树种间的关系,进行设计树种的合理配置,避免相克树种搭配,人为造成病虫害共生的环境条件;同时应充分利用树种互利的一面,种植相生树种,以增加树种间的合作共存和互利互惠,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生态园林设计规划篇6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园林规划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显著扩张,城市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化过程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如城市自然景观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自然的生态过程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在消失、环境污染问题愈加突出等。这些不仅影响到城市的社会形象和区域生态质量,还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与建设中不得不更加重视景观生态的规划问题。现今,景观生态学理论是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的重要社会研究课题,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可以减轻城市化造成的负面影响,改善城市生态,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思路。

  1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原理

  1.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景观生态学一词首次由1937年德国地理学卡尔特罗提出,是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变化的一门科学。我国部分研究者认为: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以及动态变化的生态学新分支。并认为只有将地理景观学和生态景观学两者结合起来综合研究考虑,才能解决大尺度地理区域中生物群落之间、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各种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问题。

  1.2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在于重视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它的提出与运用,使得维护生态环境与经济或资源的合理开发不再相违背。从区域范围角度看, 城市就是一个典型的人工干扰斑块;从较小尺度上,城市作为一个景观单元是由基质、廊道、斑块等为主的三要素构成。其中各要素之间通过一定的流动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上构成特定的分布组合形式,共同完成生态系统所承担的生产、生活及还原自净等功能。刘茂松、张明娟认为:景观结构和景观功能原理、生态流聚集与扩散原理、尺度效应与等级结构理论、空间异质性与景观过程原理、景观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的自然性与文化性、景观变化与稳定性原理等7条基本原理贯穿于景观生态学的各个发展方向。

  2景观生态学对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有借鉴作用的主要原理

  2.1 自然优先原理

  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过程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自然有它的演变和更新规律,同时具有很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生态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的能动性使其维持自我更新,减少人类对自然影响的同时,带来极大的生态效益。因此,一切园林规划与设计都应以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为利用和改造自然先决条件。

  2.2 整体优化原理

  景观由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生态整体性和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中的核心理论。因此,园林规划设计应从整体的高度上把景观作为一个系统来思考和管理,对组成景观的各要素的构成、数量、分布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实现整体最优化利用。

  2.3 多样性原理

  景观生态学中景观异质性原理决定了景观的多样性的存在,而多样性的存在对确保景观的稳定,缓冲生态旅游活动即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提高观赏性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园林的规划设计应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间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共生。

  2.4景观个性原理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它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是地域分配客观规律的要求。每个景观作为一个单独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所以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应高度重视景观的个性。

  2.5 生态关系协调性原理

  生态关系协调,是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与自然及生态与生态间的协调。

  2.6 景观异质性原理

  景观异质性越大,景观类型也越多,防止外来干扰的能力也就越强,生态系统因而就更加稳定。故景观异质性的维持和发展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城市园林绿地中,利用立地条件即环境资源景观要素空间异质性,可创造城市园林中异质而多样的景观。

  3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3.1树立景观生态规划的理念

  城市景观的规划是合理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过程,是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的规划设计形式,这意味着在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尊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城市景观的平衡。将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合理的规划城市景观空间结构,实现自然与文化、规划环境与生命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融合,解决出现的新问题,超越现有的景观设计。首先,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应能与自然和谐共存,并维护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而不是以破坏自然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其次,应能协调当前与未来世展要求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第三,要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使景观空间格局和生态特性及其内部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达到景观优化利用。

  3.2 重视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的应用

  该模式是描述城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时,应按照“环、楔、廊、园”的景观生态格局进行布置,保证绿地景观的完整性。可以利用生态廊道将绿地斑块有机地联结起来,通过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将城市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有机结合等方式构成一个绿地生态网络,真正融入城市内部,充分发挥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

  3.3注重自然性、生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

  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现有场地或现有景观的形成往往经过了较长时间,形成了稳固的生态系统。在景观改造设计时,应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本着充分保护利用的原则,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根据生态平衡原理,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规划设计应以人为本,富有人情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要加强科学性、艺术性的结合,体现出景观个体与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早欣赏时产生的意境美。在实际创作中,只有将四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生态园林设计规划篇7

  关键词:中小城市;园林规划;问题;对策

  1 中小城市园林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一个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我国大部分中小城市在生态园林的建设过程中,缺乏一个完整、有效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虽然一些中小城市进行了相关的规划,但是规划的水平比较低,规划的效果非常差,没有切实,合理的规划方案,导致中小城市在园林规划发展中浪费了很多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严重阻碍了园林规划的发展。

  1.2 缺乏资金成本,资金成本的利用也不合理

  1.2.1 重复建设。绿地改造是中小城市园林规划中的一个重要事项,但是对生态园林中的绿地重复的改造与建设,极大的浪费了园林规划中的资金成本。在一些中小城市中,人行道以及车行道两旁的一些绿化设施,投入建设使用的时间还不到几年的时间,就要对其进行更换,中小城市公共绿化设施的重复建设,使得原本就不足的资金成本过多的投入到一个绿化项目中,花费了大量的资金成本,却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绿化效果。

  1.2.2 多个绿化项目一同建设。中小城市园林规划中的资金成本非常有限,而同时对多个绿化项目进行建设,造成有效的资金成本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虽然一些绿化项目建立了起来,但是大多数绿化项目的建设水平都非常的低,无法建设出效果较好的绿化项目,中小城市中有一些园林规划工程有了足够的建设资金,却缺乏相应的管理资金,无法对较好的绿地进行建设。

  1.2.3 急于追求建设的成果。中小城市生态园林绿化景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需要一段时间成长。在生态园林中培育大苗,能够有效地缩短植物的生长时间,促进生态园林绿化景观的建设,而培育小苗,植物的生长时间就相对比较慢,有一些中小城市在园林规划发展中,急于的追求建设结果,在生态园林中培育大量的大苗,这就造成了资金成本的浪费。

  1.3 园林规划设计水平较低

  大多数中小城市在园林规划这一方面,都在对大城市中的园林规划进行模仿,盲目的追求宽广的绿化空间、稀有名贵的植物,这种盲目的模仿不仅造成了资金成本的浪费,还无法在园林规划中将中小城市独有的个性展现出来。园林规划设计在中小城市园林规划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园林规划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直接关系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整体质量,中小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主要的原因是:中小城市的经济水平较低,无法吸引优秀的设计人员;在园林规划设计方面没有一个合理的竞争机制;设计人员自身没有重视设计水平的提升。

  2 解决中小城市园林规划发展问题的对策

  2.1 重视园林规划设计,提高设计质量

  中小城市园林规划中的设计人员,要把握好园林规划设计的空间,融入地方的特色文化、特色风格,注重环境的改善以及气候的调节。中小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将生态园林中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例如:花卉、灌木、草地等一系列方面;还要将立体绿化与平面绿化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加大力度对园林规划中的绿化量进行扩展的过程中,还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升园林绿化中的效果以及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质量。

  2.2 加大中小城市园林规划中资金成本的投入及其管理

  中小城市中的政府部门,要重视园林规划的发展,加强园林规划中的技术与资金成本的投入,做好园林规划中的宣传工作,提高中小城市市民的绿化意识,让中小城市中的市民参与到园林规划中来,增强市民对绿化环境的保护意识。中小城市园林规划中资金成本的增加,有利于中小城市园林规划在各个绿色项目上的建设,可以聘请专业的团队对园林规划进行实施,确保园林规划的建设质量,要重视园林规划中资金成本的管理,切实的将资金成本应用于园林规划的各个环节中,对园林规划资金成本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管,主要的途径就是做好每一项资金成本运用的记录;还要避免重复建设现象的出现,提高中小城市园林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

  2.3 搞好园林规划中的配套设施,加强治污的力度

  中小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不仅要对生态园林的内部进行合理的规划,还要对生态园林周边的环境进行有效的规划,只有这样能够充分地体现出中小城市园林规划中的高质量。垃圾、污水以及噪声污染的处理,中小城市园林规划中要重视对垃圾、污水以及噪声污染的处理,保护中小城市中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生态园林设计规划篇8

  【关键词】风景园林 设计 城市规划 运用

  城市规划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同为人们营造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手段,尽管它们对于处理城市外部空间环境有着各自一套系统的方法和传统,但改善城市环境的信念、对美好生境的追求却是一致的。因此,彼此的融合和渗透,相互的借鉴和交流,将成为学科发展的趋向,也是两者在改善城市景观、创造更为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所不可或缺的条件。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和风景园林设计的概念及多样化表现,并对城市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一、景观园林设计的意义

  生态设计是指注重对自然生态的维护和协调,以及人为的生态环境设计。城市风景园林生态设计是将生态观念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渗透到园林的设计中,不仅对园林使用者要达到最优化,而且对自然环境也要达到最优化,要尽可能地保护或恢复环境,同时为人们创造满足视觉景观美、内涵丰富、有益健康、令人愉快和安全的环境,达到合理利用资源和满足人们需要的目的。

  景观园林是城市文化的综合体,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的代言,可以充分展示城市的人文风貌和历史文化。在园林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城市问题,融合地域特点,唤起市民的归属感。景观园林是社会经济进步的体现,园林建设和经济进步存在互相依存的关系,园林的设计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进步,而城市经济的进步可以通过园林来体现。园林设计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当前,由于城市大力发展经济,很多废水、废气、废渣随意排放,严重污染城市环境。大力发展园林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居民在良好的环境中,可以更好地生活,进而推动城市进步。

  二、城市规划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

  1、设计客体的同一性

  城市规划设计主要面对的是城市外部空间的形态布局,创造理想的城市空间结构。风景园林设计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如城市内部的绿化设计一直是风景园林师最本行的业务。由此可见,城市规划设计与园林设计在设计对象上有着高度的同一性,城市外部空间是其共同的工作领域。

  2、设计目标的一致性

  不管是城市设计师还是风景园林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辛勤耕耘不断的创新发展,面对和追求的都应是同一个目的――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营建理想的可持续的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所不同的只是他们从不同的方向向这个目的努力和迈进。

  3、设计理论的互通性

  城市规划设计和园林设计,在理论基础也有着很高的互通性。20世纪人类在哲学、艺术、科技领域里几次大的潮流,几乎同时对两个学科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如功能主义到人文主义的变迁,既左右了城市设计理论思潮的发展方向,也直接影响着风景园林师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当相关理论基础随着人们的审美和社会的潮流改变时,两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也就随之改变。

  三、风景园林设计促进城市规划的方法

  1.园林规划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由于各个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其自然环境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在设计和规划园林的过程中,必须经过实地考察,综合考虑城市的气候。温度及土壤结构等,设计出适合城市环境特点的园林规划方案,同时还需要考察城市的人文、历史特点,确保设计能够体现城市丰富的文化底蕴,保证园林的规划和城市的建设协调发展。

  2.重视园林的生态效应

  自然界中每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新陈代谢和自身能量循环的功能,其中最完美的生态就是自然生态。因而,为了实现城市园林的最大的生态效益,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应该尽量把园林建设贴近当地的生态环境,例如,广西的城市的园林中应该多种植红树科、山竹子科和椴树科的树种。此外,在选择物种的时候,除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科学合理的选择优质的外来树种外,还要尽可能选择抗病性和抗旱性强的物种,以便有效的抵抗常见的病虫害,同时还要合理的优化乔木与灌木之间的搭配。由于园林规划涉及了多方面的知识,如建筑学、植物学、美学、林业学以及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等,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繁琐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设计规划园林过程中,要不断的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经验和技术,在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过程,综合考虑园林的生态效果,以便实现园林的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生态意义。

  3.注重提高植物绿量

  园林造景作为城市的自然空间,供人舒闲与娱乐,这个空间的主体就是植物。植物绿量是否能够满足和改善环境的效益,决定因素是植物的光合效率,为城市制造更多的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有害物质、净化空气,隔离噪音。它是一座永不停歇的绿色工厂,这就是绿量决定城市环境质量的基础。就如我市而言,城市用地需要增大,人均绿地指标相对较低。如何用较少的绿地,增加更多的绿量,在植物景观中,特别注意污染较重的厂矿企业,应选择耐污染适应性强枝繁叶茂的植物,来增加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废气,制造更多的氧气。因此需多种乔灌木丛及林荫树来增加绿量。在绿化栽植时应尽量向地面和构筑物及天面开拓,使绿化向立体化扩展,形成海、陆、空多层次,多景观的绿色体系。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考虑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多品种组合,营造良好的生态生活环境,使植物不同类型优缺点互补,达到相对稳定的园林覆盖层,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在城市绿化中,要有一定限量的草坪,但大面积布局,则显得绿量不足,这样造景比较单调,层次单一,削弱了其生态效益功能。这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应特别注意的。

  5.建设居民参与式园林

  在设计规划园林的过程中,对公众进行自然式与规则式景观的偏好调查、市民对街道花卉和树木组合的偏好调查,能充分的掌握公众的喜好和需求,实现群策群力,设计出符合公众需求的园林景观。在实际的园林规划中,不仅要将公众意见落实到整个园林规划设计中,还要引导和鼓励居民通过庭院绿地建设参与到城市绿地规划中。这样一来,一方面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爱护园林花草树木。

  社会的发展带动着一切城市的软硬件发展,城市景观规划不能再停留在只以人类生活为中心的设计规划中,要与生态发展紧密结合,多了解生态学在城市景观中的有利方面,不读优化城市景观设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辉.数字化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04).

  [2] 叶德敏.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

  [3]《城市园林规划理念与管理实务》.汪芳,吴惠良,朱震峻,北京大学出版社

  生态园林设计规划篇9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对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对于提升城市居民居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规划的前提,做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就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设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建设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过程中重点是要做好设计,实现科学设计是高水平规划的前提。在城市规划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必须要坚持正确的设计原则,只有坚持正确的设计原则,才能真正实现科学设计。

  (1) 园林景观规划模型

  一、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

  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主要指的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设计人员运用专业的园林技术和工程技术对地形,花草,树木,建筑,园路等进行合理布局与配置的行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要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以及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园林设计具有一定的技术性,进行科学的园林设计对设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坚持正确的原则,是实现科学设计的前提。在设计阶段要坚持的原则,笔者认为有三点:一是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二是经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在设计中要融入生态学的概念。

  (2)景观规划设计图

  (一)为人民服务原则。为人民服务原则主要指的是园林设计的最终目标是维护城市居民的公共利益,提升城市居民的整体居住水平。为人民服务原则是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根本原则,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把提升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作为自己的责任,要通过科学规划来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经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园林设计具有两种功能,一是经济适用功能,二是美观功能。经济适用功能是园林设计的第一个功能,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因地制宜,二是要服务于对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经济功能,要做好经济设计的原则,主要指的是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按照投资限额设计的原则来进行设计。美观是园林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注重美观指的是在设计过程中要提高园林的欣赏价值,要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氛围。

  (三)在园林设计中要融入生态学原理。生态学理念是近些年来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理念,它是人们对工业化浪潮下造成污染反思的结果。生态学的主要目的是要优化生态环境,为人类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园林设计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科学的园林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高效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长远发展。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以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要达到融游赏于良好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 园林规划的具体措施

  上文提到了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原则,在探讨了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具体原则之后,我们就来详细论述进行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笔者认为进行科学设计首先必须要做好都市公园的规划与设计;其次是要增加绿地面积;最后是要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提高绿地绿量。

  (一)做好都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城市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进行生态保护,而生态保护首先必须要做好都市公园的规划设计,要加强城市规划中的绿地建设,绿色植物对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等可以有效减少噪音,减少环境污染。

  (二)要增加绿地面积。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控制好用地面积,要增加绿地面积。对城市绿地进行科学规划与高效利用,是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在园林规划中要把城市绿地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结合起来,两者要同步实施,这样可以保证城市绿化的顺利完成。

  (3)绿地系统规划图

  (三)要合理配置植物资源,绿地中的绿量要有显著提高。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根据用地性质的不同进行不同配置,要结合建筑物自身的功能,营造景观的要求来进行配置,要加强绿地中的绿量,要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这样可以使得丰富的植物群落组成多样的园林空间,既美观又环保。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实现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就成为了城市建设者的必然选择。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对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实现科学的城市园林规划,本文详细分析了城市园林规划中必须要坚持的原则,而后又对城市园林规划的具体策略提出了一点建议。笔者认为做好园林设计需要从以上三个方面下功夫。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城市园林设计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园林设计中要高度重视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植物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生态园林设计规划篇10

  关键词: 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

  Abstract: urban gardens and greenbelts are perfecting the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maintaining natural ecological balance key factors, is the city residents living quality of the important symbol. Urban environmental quality depends on the landscap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landscape and garden green space science depends on layout.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th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concept and garden planning and design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s expounded, the paper also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application.

  Key words: the city garden; Landscaping;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概述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城市的投资环境居住舒适度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对城市园林绿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不仅要达到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等目的,还要通过景观设计分割空间、美化园林环境。作为城市休闲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要求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节能性以及科学性。通过科学选择园林景观植物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时还要通过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提高城市综合文化氛围,为城市投资环境的改善、居住环境的改善奠定基础。

  2.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重要性分析

  现代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不仅仅是单纯植树、种草、摆雕塑、设置座椅,而是通过科学的种植密度、空间划分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而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不仅要求景观的美观,更注重的是其功能性的体现。以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以此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营造良好而城市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舒适性奠定基础。其更关系到城市居住舒适型、现代休闲运动的开展以及投资环境的建设,对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应用问题

  城市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根据不同的主题,可以设计不同特色的园林景观。如某公园以松竹梅为主题,设计为老年宫小院。在配置植物时,院外环绕草坪,草坪上种植常绿松树,并设鹤舞雕塑象征常乐长寿。而另,公园以春花烂漫为主题,则在广场中央设置喷泉、花坛及迎新春的雕塑。两个主题,两种景色。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前,设计者必须巧运匠心,仔细推敲,确定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这就要求设计者有一个明确的创作意图和动机,也就是先立意。意是通过主题思想来表现的,意在笔先的道理就在于此。另外,城市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必须同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相统一。

  4.我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4.1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

  4.1.1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其规划设计必须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常会见到由于过于注重景观规划与建设,没有认识到植物引入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破坏城市环境的现象。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设计人员不仅要注重景观的美观与实用,还要注重景观所采用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此保护城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

  4.1.2在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尽量选用城市所在地特有的或原生植物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避免由于外来引入植物对本地植物的影响,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同时通过积极选用本地植物,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保护当地生态平衡。积极选用本地植物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打造城市特有景观或植物景观奠定基础,促进城市综合文化氛围的建设。

  4.2结合园林文化主题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规划常以多种表现方式突出园林的一个主题,以此为园林进行命名。由于城市发展规划的原因,现在城市园林建设主要由原有场地改建以及新建两种方式。对于城市原有园林场地的规划设计中,城市园林由于原有基础建筑的风格决定了园林设计的整体风格,这也使得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以原有建筑风格为基础进行景观的规划与没计。在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前,设计人员应进行现场的实地考察,对园林原有建筑风格进行分析,同时了解原有建筑、历史故事等,为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奠定基础。对于新建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可以根据园林主题结合场地地形城市所在地气候条件以及城市本土植物形态特点、生长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思想,以此开展城市园林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

  4.3以互动性城市园林景观为设计方向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开展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利用互动性的景观为居民生活与休闲提供更加丰寓的娱乐活动。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以“景”观为目的进行,注重“景”的设计而忽略了人们的与景观的互动性。例如: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越来越多的采用立体景观雕塑、植物雕塑等形式突出单一景观或局部景观的中心思想,人们在园林中的休闲活动也以“观”为主。根据现代心理研究与园林设计理念,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应更多的注重景观与游人的互动,以互动的方式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更多的乐趣虽。然在现代园林景观中,越来越多的使用水景来提升整体景观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利用水景来达到互动的效果。虽然也有将水景喷泉设计成为互动的形式,但是其并不能很好的达到人们与经管的互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因以互动为方向进行景观的设计。例如:通过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桥或在水流上建设秋千式吊桥等方式使人们在进行景观观赏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娱乐活动,促进城市园林氛围的建设,在注重景观观赏价值的同时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娱乐性。

  4.4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园林景观

  积极利用立体绿化园林景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面积的同时也为景观规划与设计打造了良好的平台。在进行立体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多年生植物运用的原则,以及植物生长期的特点,打造持续性的绿化立体景观。同时注意利用园林景观中可以利用的墙体、灯柱、休息座椅高架绿棚、栅栏、凉亭等建筑,打造独特的立体绿化景观。通过利用可以利用的立体结构增加城市园林的空间划分,给人以视觉上、感觉上的空间扩大,同时也利用立体绿化景观达到吸附浮尘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为提高城市环境奠定基础

  4.5开阔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展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存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开阔设计思路,以多种形式的景观设计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绿化面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园林景观中的小路上使用泥地零散铺石的方式进行路面的规划与设计,路的两遍模拟野生环境打造郊外的自然景观。而泥地零散铺石的方式为增加园林内的绿化面积提供便捷的条件,泥地与路石间的缝隙增加了园林绿化草的种植面积,即打造了独特的园林景观有提高了园林内的绿化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