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运营
由于流量经营和集客经营事关运营商的战略转型,于是很快被通信业高度重视。关于流量经营和集客经营,网上早已涌现出众多的文章,而存量经营则鲜有人讨论。在此,我愿与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存量经营”(本文仅讨论通信运营商,不涉及其他行业)的点滴。
一、 存量经营的定义
顾名思义,从字面上看,存量经营即运营商针对现有客户,以提升客户忠诚度、释放客户价值为目的的一系列经营方针和策略,主要是通过客户信息挖掘、精细化管理、差异化服务来实现客户保有和价值提升。之前听到更多的是“存量保有”,从“保有”到“经营”,也体现出了运营商对流失率的控制更有信心,除了要留住客户,还要对客户的价值进行挖掘和提升。
从广义上来说,运营商通过良好的网络支撑、精细化的管理保障和真诚的服务引导(至优网络、至精管理和至诚服务)来提升客户的体验和感知,最终带来客户价值的提升,都可以算做存量经营,所以存量经营的涵义是非常广的,囊括了运营商除拓展新客户外的大部分经营活动,除了前端的市场活动,还包括后端的支撑活动(如网建、网优、IT系统完善等)。
二、存量经营的重要性
如果说流量经营和集客经营是为了谋发展,存量经营则是为了求生存,生存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移动用户市场日趋饱和(2012年12月工信部数据,我国移动用户数已逾11.04亿,渗透率超过了80%),移动用户增量市场的空间不断减少、增速日益放缓,运营商对存量市场的依赖程度将不断增加。
2011年中国移动大幅缩减KPI考核指标,从19个减到13个,取消了数据业务、TD用户数和集团客户数考核指标,重点调高了利润和客户满意度指标,这个也被解读为中国移动存量经营时代到来的标志(目前竞争形势下简单通过优惠促销来保有客户会导致企业损失一部分利润,不利于行业发展,但存量经营却可以带来更多的利润)。
此外从三家运营商的充值优惠活动来看,移动经常有对老用户的优惠活动,电信和联通几乎对老用户没有任何营销活动,似乎移动更重视存量经营,联通和电信更关注新用户拓展。为什么中国移动要更加重视存量经营呢?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
1. 存量基数大
从三大运营商的年报可以看出中国移动的移动用户数已达7.13亿、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数为1.63亿、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数为2.42亿,所以从存量上看,中国移动占很大优势,这也是其利润远超另外两家的主要原因。
2. 竞争对手的威胁
随着增量市场的竞争,导致资费不断下降,中国移动的利润损失远超另外两家;同时竞争对手在网络和终端上的吸引力导致中国移动高价值客户逐渐流失。手机圈传媒研究中心3059位新浪微博用户参与的调研数据:移动用户想转网57%,联通用户想转网16%,电信用户想转网9%。移动用户想换成联通35%、想换成电信22%;联通用户想换成电信7%、想换成移动9%;电信用户想换成联通5%、想换成移动4%。从这个调研结果来看,对移动也是非常不利。
我最近感觉到电信和联通也开始从“重新增、轻存量”向更加注重存量经营转变,之前电信和联通的大多数优惠都是针对新用户的,而对老用户的优惠活动往往很少,现在联通也推出了老用户优惠购机(支持合约到期提前续约),电信老用户购买iPhone5等终端也有不少的优惠(以各地为准,当然对老用户的优惠程度比新用户还是略逊一筹)。
三、存量经营策略
我认为存量经营需要运营商真正贯彻“客户为根、服务为本”的理念,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首先要分析一下用户的需求有哪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用户需求呈现多层次化现象,整体可以分为功能、物质和精神三个层次。功能上:有一些用户仅需要最基础的功能如打电话和发短信,包括一些老年人;有些用户要求有上网、导航等应用功能。物质上,则要求资费便宜、优惠多等。精神上,包括体验需求(业务体验和服务体验等)和情感需求(身份象征和号码附加值等。注:号码附加值系指号码在用户心中的情感价值)。本人参考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用户对运营商的需求层次(如图1)。
从运营商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我将存量经营的活动简单分为网络、业务、终端、营销、资费、渠道、服务和支撑八类,并将具体的经营策略总结如下:
1. 网络
·扩大网络覆盖——对网络未覆盖或覆盖不佳的区域建设基站
·优化网络——提高移动或固定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网络升级——如建设4G基站、升级HSPA+
2. 业务
·业务捆绑——基于刚性需求的硬捆绑,如电信的e6、e8、e9等融合套餐
·粘性业务推广——飞信、139邮箱等业务,提升手机号码的附加值
3. 终端
·终端补贴——优惠购机、存话费送手机等
·终端捆绑——必须捆绑合约终端才能享受赠送话费优惠,机卡分离则不赠送话费
·明星终端吸引——如明星效应一样,如电信的“心系天下”系列,那可都是价值几万的手机,跟他们相比,iPhone勉强也算明星终端吧
4. 营销
·优惠促销——充话费送实物、电影票等
·关系营销——如电信推荐新用户赠送50元话费
·精准营销——根据客户信息挖掘进行精准的业务推荐,提升客户价值
5. 资费
·老用户优惠——对于满一定时长的老用户给予一定的话费或实物优惠(购物券等)
·话费分期返还——入网、充值等赠送话费分期返还,延长客户的生命周期
·在网时长优惠、家庭优惠——日本KDDI曾采取在网时长优惠、家庭优惠等多种折扣优惠方式,其中在网时长优惠是指用户签约第一年享受15%的折扣,此后每续约一年将增加1%的折扣优惠,到第11年折扣优惠将达到25%,此后折扣优惠保持在25%不变;家庭优惠折扣是指如果整个家庭成员使用的都是KDDI的产品,那么整个家庭成员在入网第一年都将享受高达36.5%的优惠折扣。此后每续约一年将增加1.5%的折扣优惠,第11年之后将享受高达50%的优惠折扣
6. 渠道
·自有营业厅转型——营业厅环境改善;营业厅选址从原来注重增量(靠近商业区和车站)转型为注重存量(靠近用户和社区)
·电子渠道提升——优化服务体验(功能更齐全、服务更便捷、响应更快速)
·社会渠道开发——充分利用社会渠道庞大用户接触频次和规模,通过有效的激励制度来促进渠道商由重新增向重维系转变,如提高融合套餐等高粘性业务的渠道佣金
7. 服务
·高端客户俱乐部建设——全球通VIP俱乐部、高尔夫球俱乐部、车友俱乐部等
·高危客户挽留——建立高危用户预警机制,主动外呼和关怀,挽留高价值高危客户
·加强服务满意度考核——提升各渠道的服务能力,如考核热线满意度、接通率和问题解决率,提升客户满意度
·客户关怀——节日生日关怀、消费超量关怀、消费不足关怀、上网流量提醒、积分提醒、积分兑换提醒、欠费提醒、产品试用、VIP主题活动等
8. 支撑
·服务规范优化——齐全的服务内容、客户便捷的服务流程,高服务标准
通信运营篇2
【关键字】 通信机房 网络重构 机房规划 NFV SDN
一、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网络正朝着“简洁、敏捷、开放、集约”的方向发展,各运营商现有通信局点布局及配套设施是面向铜缆网及传统交换网设计的,已不能满足业务和网络重构的要求。基于传统通信设备大规模退网和网络架构重构对机房各类资源的需求,以层级扁平化的网络简化趋势将势在必行,摸清现有机房网络资源条件,在匹配未来3-5年内通信网络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做好基于CODC化的重构网络的机房布局规划,是目前各通信运营商网络规划的迫切要求。
二、通信网络演进趋势
根据目前技术成熟情况,预计通信网络将朝着以下趋势发展:一是架构重构,以DC为核心建网。传送机房改造为云DC,建设DCI互联网络形成一体化资源池。二是网络重构,全面虚拟化。vBRAS等网元虚拟化,实现NFV电信云集约部署;网络设备虚拟化,利用SDN(overlay)构建智能弹性网络;在对SDN/NFV等新技术的引入过程中,新系统应优先基于SDN/NFV部署;部分老系统可逐步引入SDN/NFV。
SDN/NFV技术分别从网络架构和设备架构进行创新,将影响业务模式、网络演进和运营体系变革;云是SDN/NFV的基础, 实现网络资源弹性扩展和灵活配置。
三、 新一代通信机房业务需求
根据通信网络的演进趋势,未来通信机房按照局c内所安装通信设备网络层级可划分为区域中心、市级中心\属地中心、接入点三级,各层级机房预计部署的通信设备如下表:
四、通信机房规划建议
通信运营篇3
一、通信运营企业营业款管理特点及存在的风险
1、全程全网,网点多。通信运营企业一个普通地级市的收费网点达到四、五百个,而一个省更是达到四、五千个,随着业务的发展网点还在不断延伸增加。网点多、分散,容易出现坐支,归集不及时。
2、资金流量大。通信运营企业一般一个省级公司每月营业款的归集能达到几个亿甚至更多。营业款管理不到位容易出现大量资金沉淀闲置,不能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3、高度的流动性和控制风险。通信运营企业的营业款绝大部分是通过前台现金收款,营业款管理存在高度的流动性和控制风险,容易出现收费网点资金损失。
4、我国四大通信运营企业均在美国上市,都必须按照萨班斯法案实施内部控制建设。根据内控相关要求,通信运营企业应由财务核算人员对营业款每日稽核。而前期通信运营企业营收款稽核主要通过营业部门来完成,各基层分公司自行稽核,没有统一规范化的模式,稽核的频率更是离内控要求相去甚远。
二、通信运营企业营业款财务稽核管理的目标
通常企业营业款的管理是既要防范资金风险,保障营业款的安全完整,又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信运营企业营业款管理要达到上述目标,具体到通信运营企业营业款财务稽核管理,就是最终实现营业款所有收款记录(即现金应收数据)与银行实际进账(即现金实收数据)的金额一致,同时实现资金的及时归集,如下图所示:
三、建立完整的营业款财务稽核管理体系
基于通信运营企业营业款管理特点及存在的风险,要达到营业款财务稽核管理的目标,确保营业款所有收款记录与银行实际进账的金额一致,实现资金的及时归集,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及保障机制,这其中关键的措施就是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营业款财务稽核管理体系。
1、明确营业款业务、计费、财务稽核三者职责
业务稽核是对营业操作(含用户入网、用户资料审核、业务变更、信用度变更、退费、积分兑换等一系列操作)、佣金、依据公司营销、促销等政策进行业务受理的规范性、准确性进行稽核。工作范围主要是前台人员的营业操作、按公司政策进行业务受理等。
计费稽核是负责对所有用户的使用记录(含预付费用户)到形成用户账单和公司其它业务收入系统的数据以及内部数据准确性进行稽核。工作范围主要是对计费系统营业录入生成系统数据的准确可靠,计费系统的准确计费、准确出账进行系统内或系统间的稽核。
财务稽核是负责对企业收费渠道(含自有营业厅、合作营业厅、代办点、银行代收费等)产生的营业收入现金流进行稽核。工作范围主要是在业务部门已履行业务稽核和计费系统营业数据准确可靠的基础上,对企业已实现的营业现金收入进行稽核,确保营业资金的安全完整、防范资金风险。工作界面主要是将实现的营业收入现金归集到企业收入账户这个阶段。
三项稽核的稽核顺序首先是业务稽核、再是计费稽核、最后是财务稽核,三者之间应相互衔接相互反馈,密切配合,才能确保营业款数据的准确完整。
2、建立省、市、县三级营业款财务稽核中心
加强以县(区)分公司为统计单位的一级财务稽核职能,强调市分公司的必要复核并发挥对县(区)分公司的管理职能,明确提出稽核层级管理的理念,建立省、市、县三级账务稽核中心,并对各级稽核中心的机构设置、人员要求、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进行全面规范。
从大部分通信运营企业前期的账务稽核人员配备情况看,主要稽核力量集中在市分公司,省分公司的一般未设置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县(区)分公司基本上是营业厅班长进行此项工作。机构和人员成为加强营业收款管理的首要问题。设置省分营业款财务稽核中心主要是指导全省的营业现金收入稽核工作,对营业款稽核流程进行规范;负责督促各市分公司及时、准确地归集营业现金收入;指导市分公司财务稽核系统的业务应用,并不定期抽查、通报财务稽核系统中营业款稽核和系统应用情况;根据市分公司的财务稽核系统、营账系统、资金报表对市分公司上报现金收入的准确性、上报收入的差异及明细进行抽查;及时协调、解决市分公司财务稽核中心、县(区)分公司稽核中心反映的财务稽核工作中的问题。对发现因业务稽核或计费系统差异导致的财务稽核差异应向业务主管部门反映;负责培训市分公司财务稽核人员;负责对各市分公司进行不定期的营业款稽核检查。建立省、市、县三级账务稽核中心,实现营业款管理工作从组织机构上得到保障,日常稽核工作应集中在县市两级分公司,同时为有效确保县(区)分公司一级财务稽核工作的落实,应尽量采用县(区)分公司专职财务稽核人员由市分公司财务部委派制。
3、建立统一的财务稽核制度及稽核报表
在保障组织机构的前提下,要实现规范统一的营业款财务稽核,省分公司应制定全省统一的营业款财务稽核管理办法,对营业收入的范围、账务稽核机构设置及职责要求、稽核流程、现金流稽核示意图等进行明确,各级稽核中心建立营业稽核台账,明确各营业网点的应收款、实收款、欠缴款,为各级账务稽核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规范稽核报表格式,明确考核要求。营业款稽核报表是公司营业现金收入的直观展现,省分公司应在征求市分公司意见和深入市分公司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格式统一的稽核报表。稽核报表以营业月报为核心,内容涵盖营业收入月报、稽核台账、银行代收费统计表、营业收入上缴统计表、营业收费项目核对表、收费点话费预存核对表等。为保证稽核工作的有序开展,省分公司还应统一制定稽核工作考核办法,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核,一是对稽核报表报送的及时、完整、准确性进行考核,二是对稽核工作效率进行考核,主要通过资金上缴率、未缴款平均日期等指标体现。
4、建立统一的营业款财务稽核系统
随着经营业务种类和方式的不断丰富,通信运营企业财务稽核人员的工作量越来越大,稽核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得到保证,要提高稽核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稽核水平。通过营业款财务稽核系统自动生成营业款稽核报表,对于计费营账系统已有内容实现自动链接取数,对于未纳入计费营账系统的内容提供手工输入界面,自动汇入固定的稽核报表样式。同时,根据营账整体建设规划,逐步减少手工录入内容,从而达到完全自动化。能够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借助信息化手段,切实减轻财务稽核人员的工作量,让财务稽核人员能有更多时间去关注稽核的重点,把工作做实做细。
财务稽核系统主要是为了提高稽核的效率和效果,具体表现在:(1)通过财务稽核系统提供自动的报表汇总和沉淀数据功能。如:营账系统内营业数据自动链接进稽核系统,基本可不再要人工查询营账中的营收数据;稽核报表自动生成、分级汇总等,上级可以对下级的稽核报表进行稽核,并对未通过稽核的报表要求下级修改填报。在所有下级报表通过稽核确认无误后,稽核系统提供报表的层级自动汇总功能。(2)进一步固化财务稽核流程,间接影响和规范相关的配套管理,促进公司营账数据管理及相关业务管理水平提高。如营账历史沉淀数据不能修改、营账网点类型的分类管理、库存不能随意调配等等。(3)实现营业未缴款系统预警功能。通过系统,可以查询到各营业网点的期末未缴款情况,通过与设定标准比较,提出预警(在系统功能完善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欠款超限自动预警及自动停止收费权限),有利于防范营业款风险。减轻了一线账务人员的工作量,从而使他们更注重营业款的归集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快资金回笼速度。(4)有效解决账务稽核与会计核算的衔接问题。通过系统建设,对各营业网点的营业款进行了全面梳理,准确反映各营业网点的营业款资金流动。(5)降低舞弊情况的发生,为企业营业款的内部控制管理充分发挥作用。
四、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及保障机制
通信运营企业有效落实营业款管理,除了建立营业款财务稽核管理体系,还必须注意相关配套制度及保障机制的支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建立严格的财务收支两条线制度,杜绝坐支、挪用营业款等现象。
2、制定严格押金管理办法,规范押金的收取、保管、退还,确保合作网点代收费的安全回笼。
3、加强营账系统建设,实现将所有涉及收费的业务纳入营账系统管理监控,减少人为因素干扰。
4、加强银企合作建设现金管理平台,在实现自动预警欠款超限自动预警及自动停止收费权限的情况下采用银行现金管理系统与稽核系统对接,在系统间完成缴款与银行到账数据的核对,对差异进行明细稽核与监控,实现对账依据电子化。
通信运营篇4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灾难备份业务的定义、发展背景及实现原理,对通信运营商运营灾难备份业务的优劣势及运营策略进行了透彻分析,最后指出灾难备份业务的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1 灾难备份业务定义及业务发展背景
1.1 业务定义 灾难备份业务是一种信息系统遇到灾难时的系统备份和恢复业务,该业务在灾难发生时可用来最大限度的恢复信息系统的原始状态。将用户数据存储在不同地域的数据中心,当其中一地发生非可预测的灾难时,可以迅速恢复用户的数据和功能,提高用户系统的容灾性和安全性。
1.2 背景 整个灾难备份行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1979年,sungard在美国费城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灾难备份中心,当时关注的重点为it行业,比如数据备份和系统备份等;后来,it备份发展到了灾难恢复规划(drp)阶段,在it数据备份中加入了灾难恢复预案、资源需求、灾难备份中心管理等功能应用;再后来,人们把灾难备份从it角度逐渐转向了业务角度,用业务来衡量灾难备份目标。除了it业务支撑之外,灾难备份还加入了业务影响分析、策略制定、业务恢复预案等,成为了业务连续性规划(bcp);在美国911事件之后,灾难备份又进了一步,除了原有的面向业务,还加入了紧急事件响应、危机公关和供应链危机管理等,功能日趋完善。
2 灾难备份业务实现原理
灾难备份业务常用技术含磁带备份存储、磁盘镜像、raid技术、hotspare、双机热备等。并且可实现多种技术的叠加应用,从而满足多方面多角度的应用需求。灾难备份业务的实现原理:
2.1 实现原理 灾难备份业务的实现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在不同物理位置上的存储设备所具备的网络连接功能,在远程平台对本地数据进行异地的备份或镜像,一旦本地发生灾难,存储在异地平台上的数据不会受到损坏,从而可以实现数据的安全恢复运营。
2.2 灾难备份业务的关键指标 由于灾难备份业务的重要性,因此业内提出针对灾难备份业务的一些关键指标,这些指标也是衡量灾难备份业务提供商水平的标志。
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指标:指灾难发生后,从系统宕机导致业务停顿之刻开始,到系统恢复至可以支持各单位运作,业务恢复运营之间的时间段。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指标:指对系统和应用数据而言,要实现能够恢复至可以支持各单位运作,系统及生产数据应恢复到何种更新程度,即企业可以容忍的数据丢失量。
3 灾难备份业务市场营销概况
3.1 灾难备份业务市场营销的特点 灾难备份服务市场目前主要指基于通信运营商idc的增值服务,在idc的调研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表示希望得到高品质、高服务的增值服务。idc最为关注两项增值服务:数据增值与安全增值。而灾难备份业务可依托idc的现有网络优势,提供高速、便捷、安全、高校的数据安全增值服务。
3.2 灾难备份业务市场营销的现状 目前国内通信运营商正在试探运营,如杭州电信采用h3c提供的共享式灾难备份解决方案,实现了杭州市政府各委办的共享灾难备份平台的建设和接入,达到了政府统一灾难备份的目标,此为中国政府部门第一个共享式灾难备份项目。由于通信运营商已经开始意识到这块市场的重要性,因此已经开始在各省市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用以提供灾难备份业务,目前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城市已经建设起了全国性的大型灾难备份中心。
4 通信运营商运营市场客户分类及运营优劣势分析
4.1 市场客户细分 灾难备份业务适用于政府、金融、证券类等对数据安全性要求很高的客户,尤其适于政府,中小银行。灾难备份业务市场的主要客户群为政府与企业客户,就目前来看,政府行业市场为优质市场,需求非常明确,资金到位,可考虑与各地市信息办合作,共同拓展此项业务。在先期试点阶段,可采取价格策略,吸引一部分政府客户加入。最终以点带面,形成规模效应以及品牌效应。
4.2 通信运营商运营灾难备份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4.2.1 优势:企业品牌与本地化支撑:本地化服务最到位,可以长久托付的网络服务提供商。设施资源:可充分利用原有的idc设施,节省初期投资。设备资源:运营商集中采购,降低了设备投入成本。网络资源:可以为客户提供端到端承载网查检、诊断、解决服务。客户关系:销售网络广、与行业客户长期合作,市场需求信息获取渠道广,客户关系较为稳固。
4.2.2 劣势:尚无规范化流程:诸多内部产品流程上尚未做规范化梳理,维护服务体制尚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一线队伍缺乏维护经验,决策效率不高:决策效率不高,内部流程复杂,对项目操作反应、决策较为缓慢。无传统业务重视力度:灾难备份业务是ict业务中具有战略意义,但是短时间内难以得到组织内部对传统业务一样重视。
5 通信运营商运营策略
5.1 产品策略 共享灾难备份的核心为依托通信运营商的基础设施优势,把灾难备份建设中涉及到的链路,设备、管理和运维等各个方面进行打包,以“服务包”的方式交付给用户。通过共享灾难备份平台,向客户提供优质的灾难备份服务和解决方案,解决用户数据异地备份难的问题,能够满足目前市场上对于数据保护和灾难备份系统的迫切需求。服务产品按照客户需求可以分为初,中,高级,对应数据级,应用级,业务级。
5.2 价格策略 服务产品价格关乎项目的盈利点。服务产品的价格定义一般有两类,一是市场导向型,参考竞争对手的价格,二是成本导向型。建议定价依据参考以下几点:①灾难备份业务收费定位于高端市场;②定位高端应用,收费高;③由于提供服务的供应商有限,为卖方市场。
5.3 分销策略 分销策略也称为销售渠道策略。销售渠道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是企业市场营销中所面临的最复杂的决策之一。相同的产品,不同的销售渠道及模式将带来不同的销售及成本。销售渠道按中间环节的多少可分为直接销售渠道、一层渠道、二层渠道、三层及以上渠道。充分利用现有通信运营商客户资源,形成健全的分销网络,以大客户作为业务推广发起点,依靠大客户的业务发展优势,有效吸引其丰富的客户资源。同时利用大客户的营销推广系统,扩大市场宣传力度。
5.4 促销策略
5.4.1 搜索引擎推广 提升在google、yahoo、msn三大国际搜索引擎和在新浪、百度、搜狐三大国内搜索引擎的搜索首页排位,确保在各大搜索引擎相关词汇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
5.4.2 网站广告位推广 在通信运营商专属网站开辟专栏进行业务宣传。尽可能多地寻找资讯类网站,将业务详细信息作为子站或子页的形式挂接在这些网站中。主要是加强搜索引擎的效果,同时配合超级链接的需要。
5.4.3 传统方式推广 传统的推广模式对灾难备份业务推广来说仍然有效,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主要推广方式包括:①通过印刷、投放产品宣传彩页、x展架等方式,配合产品市场的推广活动。投放方式主要以信函、杂志夹页和楼宇摆放为主。②另外在主要交通干道上制作业务大型户外广告,吸引广大客户的关注。
6 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灾难性事故的频频发生,人们对于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更强。灾难备份业务通过远程安全数据备份功能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各大通信运营商依托自身业务及资源优势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便捷、高效可靠的灾难备份业务,同时又可通过此业务的使用带动相关业务的蓬勃发展,可以说灾难备份业务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王会波.安全存储与云存储安全.《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研究所、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2009年12月.18-19.
李涛.信息存储与信息销毁技术.《信息安全与技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10年6月.45-48.
许肖威,陈震.信息系统灾备保障核心——安全网络存储.《信息网络安全》.2010年9月.29-32.
通信运营篇5
综合运营交换系统是卫星运营商实现商业运营的业务支撑平台,基于业务规则引擎、工作流引擎、消息中间件以及插件技术实现的开放式综合运营交换系统,可支持多业务接入、多业务融合运营计费,简化卫星通信运营商业务办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日常运营需求。
关键词:
综合运营交换系统;电信港;通信卫星
1引言
卫星通信系统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对于提高国家影响力及人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在国家积极推进航天技术应用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趋势影响下,我国先后向玻利维亚、老挝提供了包括通信卫星发射服务、通信卫星在轨交付和通信卫星地面运营的天地一体化系统。通信卫星作为空间基础设施的一种,只有配备了地面应用系统才能面向用户提供服务。通信卫星电信港(Teleport)[1]作为通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一方面为通信卫星与地面通信设施之间互联互通提供枢纽,另一方面,承载着多种应用业务,如广播电视业务、远程教育业务、VSAT通信业务、应急通信业务、国际关口站干线数据传输业务等。综合运营交换系统作为通信卫星电信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国际通信卫星地面运营特点规划的系统,该系统为电信港所承载的多种应用业务提供综合运营支撑及数据交换。通信卫星运营商可基于该系统向各类用户提供有偿运营服务,实现卫星通信系统建设成本回收[1]。
2系统设计
2.1系统概述以运营广播电视业务、VSAT业务、远程教育业务的通信卫星电信港为例,该类电信港包括VSAT系统、广播电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综合运营交换系统,电信港组成及对外接口如图1所示。综合运营交换系统作为通信卫星电信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业务数据交换功能及业务运营支撑功能。首先,为电信港内部VSAT系统、广播电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提供数据交换的统一接口,包括与当地电视台、电视节目提供商、电信运营商、Internet服务提供商、教育资源提供商的接口;其次,为电信港运营商提供VSAT业务、广播电视业务、远程教育业务对外运营的平台.
2.2系统架构设计综合运营交换系统设计基于电信管理论坛(TMF)[2]的下一代网络运营支撑系统增强型电信运营图(NGOSS/eTOM)体系架构[3],包括数据核心层、业务逻辑层、接入层三部分。其中,通过在业务逻辑层引入中间件技术[4]及插件管理,提高系统灵活性及可扩展性,使得系统不仅支持单一业务运营,同时能够支持多业务融合运营。中间件技术包括业务规则引擎、工作流引擎[5]、消息中间件三种类型,其中,业务规则引擎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应对性能和可用性增长的需求;工作流引擎应对施工调度等流程的灵活可变,实现业务过程的可配置及全程监控;消息中间件通过构建基于消息机制的系统架构,实现子系统间最大限度的解耦和分离,使得每个子系统可独自发展,并得到更高的处理性能和可靠性。综合运营交换系统功能模块包括客户管理、产品管理、服务管理、资源管理、综合账务、融合计费、营销管理、结算管理、合作伙伴管理、基础管理及数据交换传输功能,功能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客户管理:建立统一的客户信息视图,对客户、用户、账户及客户信用等信息进行管理,分为个人客户管理及集团客户管理。产品管理:电信港产品包括VSAT宽带通信产品、VSAT语音通信产品、DTH电视节目产品、远程教育产品,产品管理是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产品创建、产品变更、产品配置、产品退出、产品,产品信息包括产品所提供的服务信息,所需物理资源信息以及产品的资费信息。服务管理:服务管理包括对服务开通、停断类定单管理、工单管理,并提供面向VSAT网管、DTH用户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网管的指令配置管理。资源管理:电信港运营涉及资源较多,包括VSAT端站设备、DTH系统TVRO设备、DTH系统CA卡,资源管理包括对资源入库、出库、资源调拨、资源盘点、库存预警以及资源信息的管理。综合账务:提供账务处理及账务管理功能,按照账务资费定义对客户所订购产品进行出账、销账操作,提供账单管理、账务核算、发票管理功能,根据客户信用情况对欠费用户进行服务限制。融合计费:提供计费原始数据采集及预处理功能,按照计费资费定义对客户所订购的产品进行计费控制最终生成计费详单,提供灵活可定制的计费策略,包括VSAT业务、DTH业务及远程教育业务的融合计费。营销销售:包括营销方案制定、营销活动管理、商机管理、销售活动管理功能。合作伙伴管理:电信港运营商合作伙伴包括电视节目提供商、电信运营商、Internet服务提供商、教育资源提供商及DTH、VSAT终端产品生厂商等,合作伙伴管理功能对电信港运营商合作伙伴进行资质管理等信息管理功能。结算管理:结算管理提供电信港运营商与合作伙伴之间的账务结算。基础管理:提供系统操作权限、日志管理、安全管理、数据备份清理等功能。数据交换传输:通过合理的路由、交换配置,提供电信港内部VSAT系统、广播电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提供数据交换的统一接口,包括与当地电视台、电视节目提供商、电信运营商、Internet服务提供商、教育资源提供商的接口。
2.3系统接口设计综合运营交换系统接口包括外部接口与内部接口,接口设计如图3所示。
2.4系统工作流程设计综合运营交换系统工作流程包括业务开通流程、业务变更流程、业务中止流程,以DTH、VSAT、远程教育融合业务开通流程为例,系统工作流程设计如图4所示。
3运营策略设计
综合运营交换系统作为卫星运营商实现商业运营的业务支撑平台,向各类用户提供有偿运营服务,包括面向卫星通信终端客户提供广播电视服务、语音通信服务、宽带通信服务及远程教育服务运营计费的业务系统,以客户为导向、多业务融合运营是其主要特点。为适应卫星运营商实际运营需求,尽快收回卫星系统及电信港系统建设成本,所设计系统需满足如下运营策略:分级运营策略:可根据所在地行政区域划分、实际运营需求,设置两级或多级运营方式,将业务层与决策层分离,有利于业务分散管理,吸纳更多的终端客户;灵活的计费及账务结算策略:计费策略及账务策略与产品所提供的服务相关联,计费策略及账务策略灵活可配置,可选计费策略包括计费起始日期策略、计费截止日期策略、服务开通日期策略、服务停断日期策略、按定单竣工日期、下帐期起始日期、本帐期截止日期等;可选账务策略包括残月收费策略、残月退费策略等,灵活的计费及账务结算策略可满足终端客户不同的使用需求;融合业务运营策略:提供基础业务产品与融合业务产品,其中基础业务产品包括远程教育基础产品、广播电视基础产品、VSAT基础产品,融合产品为三种基础产品的组合;终端客户可通过综合运营交换系统一次性完成远程教育、广播电视、VSAT通信多种服务的开通及停断操作,使得终端客户业务办理流程更加高效,可使用的服务更加多样;统一的接口管理策略:采用接口机部署接口管理模块,统一管理VSAT系统、广播电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的接入,在提高接口转换效率的同时确保系统接入安全性,同时方便未来系统扩充或新业务接入;客户接入多样化策略:除传统营业厅之外,为终端客户提供多样化接入服务,如银行、自助终端、网上营业厅等,使得终端客户接入系统更为便捷。
4结论
综合运营交换系统基于业务规则引擎、工作流引擎、消息中间件以及插件技术实现,不仅能够实现多业务融合运营计费,同时支持产品及流程定制化,具有灵活可配置的特点,可满足卫星运营商复杂多变的使用需求,该系统已成功应用到多个国际通信卫星项目。
参考文献
[1]PETERB.deSELDING.NewSatTeleportRevenueUpasCompanyPrepsforSatelliteOperations[J].Spacenewsinternational,2012,23(34).
[2]余鹏武等.OTT的运营支撑系统需求[J].电信科学,2014年,第30卷(第6期):24-37.
[3]黄振益等.eTOM/SOA的数字汇流运营支撑系统及流程实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年,第34卷(第2期):39-44.
[4]张云勇等.中间件技术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通信运营篇6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就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I/O、存储及网络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系统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可以轻松扩展、随时获取、按需使用,并能按使用量灵活付费。
云计算按服务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按提供服务的层级不同可以分为IaaS、PaaS和SaaS。
2 云计算技术的优势
云计算技术拥有降本增效、资源共享、弹性计算、灵活便利、快速交付、高可靠性和按需服务等许多优势。
2.1 资源共享
云计算中最基础的一项技术是虚拟化,其实质是通过对CPU、内存、存储及网络等能力和资源的复用,实现IT资源的共享,并通过复用、封装技术对用户呈现等同于各自独立的物理资源组。虚拟化技术可以将一台服务器虚拟成多台,也可将多个物理IT资源整合虚拟成一个资源池,向多个用户灵活地提供服务,从而提高计算、存储和网络等各类IT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广泛使用的有VMware、KVM、Xen等技术。
2.2 管理灵活、维护方便
云计算的另一项重要的技术是自动化。云计算中心通过“自动资源调度系统”实现高效安全的运营。该系统可以将多台计算机、存储、网络设备形成一个集群,若其中某台出现问题,系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自动设置另一台设备接手服务,按一定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保证系统高可用。自动化管理系统通过监控包括CPU、内存、I/O、存储甚至于外设的状况,可以实现按需调度及相关资源的灵活配置。如某一台虚拟机的CPU负荷较高,系统会按照一定的负载均衡机制自动将计算任务调整到CPU负荷不高的虚拟机。
2.3 弹性计算、扩展存储
云计算的一个重要特征为弹性计算和扩展存储。传统系统或平台的计算及存储扩展能力不足、不够灵活,计算和存储采用纵向拓展的方式进行,系统或平台按照估算预定的需求进行规划、设计、购置、建设、运营,利用率普遍不高。而云计算的扩展方式是横向扩展,在计算、存储、网络等能力不够时,通过云计算管理系统,直接从资源池中拖拽几个虚拟设备即可。这样云计算在支撑一些突发应用时,如游戏公测、大型调查、网络互动及动漫渲染等,其弹性计算和存储扩展能力的优势就可得以体现,而在突发需求结束后可自动释放相关资源。
2.4 “瘦终端”、“胖服务”
云计算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瘦终端”、“胖服务”。用户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获得计算和存储资源,使用各种软件实现在线安全存储。通过网络化访问和使用,服务对终端不再敏感,云计算能将复杂的计算任务在网络的服务器端实现,而通过简单、标准化的接口对用户终端开放。对于用户来讲,接入形式变得灵活且对终端的要求很低,配置较低的PC、上网本、iPad、手机或其它智能终端皆可,获取的服务却功能强大、丰富多彩。典型的应用如Google Earth、搜狗地图等。
3 云计算应用于运营商的必要性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能带来便捷、高效、经济、安全等许多优势,可以从多方面满足通信运营商在降本增效、数据挖掘、业务开展、系统运营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可为通信运营商扩展行业信息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业务提供低成本、快速有效的支撑。
3.1 降本增效整合资源的需要
通信运营商作为高度集成化的信息产业集团,IT资源非常丰富;但因各系统的相对独立和专业性,通常情况下系统的利用率并不理想。如某运营商省公司拥有115个商用产品业务平台,服务器约1500台,存储设备约200台;但大部分平立建设,互相之间不能共享。有些平台忙闲不均、阶段使用,如高考查分系统,在每年应用一个月左右,而其它时段基本闲置。据某运营商省公司的调查材料显示,虽然个别服务器有时最大的CPU利用率会达到70%,但大部分平台平时的利用率只有20%左右;对于存储的利用率,本机存储利用率小于42%,外化存储平均利用率小于36%:计算及存储利用率都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通信运营商需要通过采用云计算技术达到降本增效、整合资源的效果。
3.2 自动化管理与业务支撑的需要
对于通信运营商的内部支撑系统而言,资源管理与资源调度的高效自动化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借助云计算中较强的管理与调度能力,帮助IT部门实现“自动化”。采用云计算能够集约、简化系统的管理,加快部署,如图2所示。
对于通信运营商的外部业务支撑而言,最需要后台部门提供的支撑能力是快速交付,这是应对瞬息万变市场形式、赢得异常激烈的外部竞争的关键。按传统的烟囱式的建设方式,要经过规划、设计、采购、实施、测试、交维等一系列环节,建设周期至少也要大半年,难以赶上业务部门的支撑需求。因此,就需要采用云计算技术提供面向业务、需求和应用的快速部署。
3.3 海量数据存取处理的需要
通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据,实时计费、历史详单、各类日志等生成的海量数据存储、备份和提取给数据处理系统带来较大挑战。同时,用户数据的挖掘包括对消费模式、日志数据、流量变化、关联信息等的分析、计算,是通信运营商实现精细化运营,了解、保有和争夺用户的前提。因此,需要通过云计算技术整合现有平台的空余资源,组成虚拟资源池,通过低成本、能无限扩展的云计算技术对实时海量的数据处理进行支撑。
3.4 数据安全与维护便利的需要
在云计算技术中,服务器端做了较高级别的病毒和安全防护,用户端只是获得显示推送,这样大大减少了客户端遭受病毒及系统不稳定的影响,相关的数据安全与存储机制也能保证数据不丢失。且相关系统和数据在服务器端被整合在一起,用户端根据权限只能阅读,从而加强了数据的安全。这样,通过集中管控方式,就可以避免信息和代码泄露,在信息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此外,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软件和系统的安装由客户端向服务器端上移,软件和系统可以迅速部署,安全策略和升级版本可以统一下发,桌面可以远程管控。因此,维护复杂度降低,终端成本、维护人员及耗材成本也大幅度下降,维护效率大大提高。
4 云计算技术在运营商的应用领域
未来云计算最终将会成为运营商各个IT系统的核心,通过云计算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通信运营商将能降低系统建设和运营的成本,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实现服务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1 构建IT支撑云
运营商可首先将云计算技术应于内部的业务支撑系统、网管支撑系统和信息化系统,这样难度小、演进容易。支撑云主要面向内部服务,现阶段可以采用Linux服务器,加上X86架构资源池架构,以实现集中化为重点,同时以资源池的方式形成内部IT系统资源和需求,把应用和底层的基础架构分离,根据需求来分配资源实现弹性拓展。未来逐步在业务平台资源整合与共享中应用云计算,进一步推进验证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共享、资源动态分配、服务自动化、服务提供和安全管理等关键技术的应用。
4.2 构建桌面办公云
运营商有大量办公人员对日常的计算机终端应用需求并不复杂,office、OA或者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yste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应用即可满足。营业厅、呼叫中心包括外包呼叫中心的计算机终端数量庞大,一个省公司多达几千台,每天却只接触到三四种应用。通过应用办公桌面云(见图3),实现桌面办公虚拟化,统一进行部署和维护,可以大量节约终端和维护成本。据相关调研材料显示,应用三年基本上就可以实现30%的成本节约,五年就可以达到50%的成本节约。而且客户端完全不需要三五年更换一次,耗电量降低,维护人员和工作量也降低。
4.3 构建快速交付云
运营商可以构建一个快速交付平台,这类似一个具备计算、存储、网络能力的基础孵化平台,可以让一些新研发的业务快速上线并提供服务。这个单一的物理交付平台可以虚拟成多个平台提供多种服务,如某项业务发展较好,则可再进行一定扩容或割接到新建的物理平台上。
运营商还可以将传统的电信能力和互联网新的能力相结合,提供一些新的业务和具备一定开放能力的开发环境平台,开放一些标准化的接口(如短信、彩信功能等),更好地让产业链上下游的业务提供者在这个平台上,共同聚合、生成一些丰富多彩的业务,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此外,运营商还可将数据中心和众多AP提供的应用软件作为资源池,把各种软件(如办公类office、图像类Potoshop、设计类3Dmax、开发类等)作为“服务”向用户提供;这样把原本在用户端发生的计算全部拿到服务端进行处理,然后通过高带宽和高效传输协议将结果传输给用户端。用户只要能上网,借助网络访问服务器,即可使用各种软件并实现在线资料存储。如此一来,既解决了软件盗版的问题从而受到软件厂家的欢迎,又可以使用户以极低的成本享用连续、高效的服务。
4.4 构建外部业务云
云计算中无论是数据中心还是平台,都必须由业务来驱动,只有业务的发展才能驱动云计算中数据中心和平台的发展。因此运营商必须要建立外部业务云,提供方便快捷的自服务系统,实现云服务的自主开通、使用、管理、缴费、报障等,以提供计算、存储与带宽资源的按需分配。
针对个人客户,通信运营商可推出计算、存储能力的出租。针对中小企业客户,借助传统优势推出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虚拟主机租用服务或VDC业务(见图4),推出低成本、高弹性和自动管理的计算及存储虚机可以实现双赢。目前,随着国内互联网公司的蓬勃发展,IDC租赁需求旺盛,通信运营商一直是IDC的主导运营商之一,具有牢固的客户资源、运营经验和市场信誉;因此,推出基于云计算IaaS技术的虚拟IDC业务是最佳的切入点之一,可以向用户提供IDC机房独立空间租用、机架租用、物理主机租用、虚拟主机租用等全系列、多组合的服务。这样,一方面通信运营商的建设、电费及运维成本通过云计算的虚拟技术得到了分摊;另一方面,客户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了基本等同于IDC物理主机租用的服务,实现双赢。
5 云计算应用于运营商的战略
分析
强大的网络基础、丰富的带宽能力、成熟的服务模式以及庞大的用户资源,使得通信运营商实施云计算,在很多方面相对其它厂商具有天然的优势。
(1)政策优势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具备国家颁发的电信运营牌照,其它厂商特别是国外厂商取得资质开展相应的服务,会受到资金规模、经营场所、企业性质等一定的政策限制。因此,通信运营商实施云计算服务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前期及后续的一系列政策障碍。
(2)资金优势
由于云计算的投入产出时间较长,可能的直接回报有限;因此企业在付出投资之后,通常短时间内无法回本。这对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而通信运营商通常具有一定的成本规模及回收时间的承受力。
(3)资源优势
通信运营商拥有宽带和大量的移动应用用户资源,而大量的云计算服务又都基于宽带和移动应用。
(4)运维优势
通信运营商具有客户服务、呼叫中心、网络运维全流程、7×24全天候的用户端到系统端的运维队伍,这对于全天候保障云计算的正常运营是一个宝贵的条件。
运营商以上的四个优势,对其开展云计算业务非常有利,但是也存在短板。运营商通常是“强运营、弱开发”,开发实力不足,因此面对云计算业务出现的新需求,需要更多地依赖外界合作。且通信运营商通常为国有背景,其运营机制易受政策影响,面对激烈的市场,内部环节过多,响应时间较长,不易做出灵活的转变。图5为云计算在通信运营商的应用战略(SWOT)分析。
6 结束语
结合运营商应用云计算技术的SWOT战略分析,建议运营商继续推进云计算技术在各省公司的应用。因云计算投资较大、回收期长,建议运营商目前按照积极试用、稳步推进、务实严谨的原则,重点做好云计算技术应用发展的三大战略:打造IDC增值服务云平台,打造业务孵化云平台,打造行业应用云平台。
相信通过一系列应用战略的实施,云计算技术必将大大推动通信运营商宽带、数据中心、移动互联网的新应用,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市场收入的同时,给用户带来更经济、便捷、高效的增值业务。
参考文献:
通信运营篇7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通信网络运营
前言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智慧城市已经逐渐发展为全球化的城市建设方向,也称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建设质量、改变居住环境和质量的重要规划传略。现今我国发展过程中将“智慧化”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之一,在此背景下,我国众多城市也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进行全方面的升级和转型[1]。我国上海、深圳以及宁波等多个智慧城市建设较早的区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较高,因此对于通信基础等设施的建设要求也更为严格,包括城市宽带、城市无线局域网、城市云数据库等的建设都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性保障设施,是智慧城市能否整体连接和运转的关键。为加强智慧城市的建设脚步,本文对智慧城市建设对通信网络的运营影响进行分析。
1智慧城市建设概述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结合城市发展需求而进行的整体战略规划,在规划和统筹期间,政府发挥了统筹协调、政策引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建设规划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城市的“智慧”性,更严格遵照环保生态理念进行设计和建设,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和优化环境,实现城市和环境的共同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有效将政府、通信网络运营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其它不用性质的企业紧密融合,综合考虑智慧城市建设的时代标准和需求,全方位参与实现城市信息化系统顶层设计,确定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从而确保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以及示范工程的的顺利开工建设。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市场机制对于智慧城市的资源配置有着重要导向性作用,市场机制是体现城市经济发展的实质反映,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分析,多维度切入,循序渐进,以城市信息共享,跨时间、跨空间、跨地域联通为重点,切实推动城市智慧化协同发展,如此才能达成提升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强化智慧城市建设质量,促进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目的[3]。简单理解,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理解为城市整体的连接互通,共同发展,也就是信息化的触角从城市这个整体性概念向下级各个领域和单位渗透的结果。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的技术支持,其是整合城市各方面信息和智慧的基础。
2智慧城市对通信网络运营的影响
2.1智慧城市建设是通信网络运营的机遇和挑战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基础部分,也是确保智慧城市这个庞大系统能够有效运转的关键[4]。为顺应智慧城市发展,在基础通信设施的建设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对通信网络运营商而言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其面临的选择和挑战。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对通信网络的要求更高更严格,因此通信网络运营商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智慧城市的需求,同时又能保障自身的利益和发展不受影响。智慧化城市的建设有效促进了通信网络的升级改造,面对传统通信网络中网建设进程缓慢、覆盖范围小、覆盖质量低、各类网络自成体系,相容性低、网络通信传输速度慢、网络收费偏高以及居住区网络入户重复率高等突出性问题,网络运营商只有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加大建设力度,才能跟上智慧城市的发展节奏,并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由于智慧城市建设中通信网络的突出作用,致使众多通信网络运营商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新技术,力求提高现有通信网络运营维护效率,突出通信网络的实用价值,增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实际效用,在此背景下有效改变了通信网络运营商之间的恶性竞争,让诸多运营商在发展和创新的同时,以提高自身通信质量为要求,广泛与各运营商相互合作,积极探讨最新的建设方案,加大网络覆盖率、提升宽带质量、建设4G移动通信、对基础通信设施升级改造,优化WiFi覆盖范围,共同推进智慧城市的快速建设。
2.2通信网络运营为城市各领域的融合提供了平台
智慧城市对于通信网络基础的建设要求是“整体规划、统一建设、多家共用”,在此要求上优化网络结构,对整个城市的网络体系统一规划,完善线路走向,建立骨干网与城域网,区分工业、商业以及家庭网络的建设标准,严格按照接入网与家庭网络的实际对接要求进行建设和升级。此外,智慧城市的建设还要求运营商加强与物联网、传感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实现网络融合,预留网络接口[5]。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对于通信网络的实际要求不仅严格,而且细节化、规范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信网络的运营也为城市各领域的发展和融合提供了平台,成为了城市建设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媒介,这也凸显了通信网络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智慧化城市的建设进程中,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能够融合大量的城市信息,将数据、图像、文字、视频以及其它相关性的信息存储并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将这些繁杂的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能够实质呈现城市发展和运行规律的数据,消除了“信息孤岛”现象,方便了城市的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通过通信网络,运营商、政府、行业企业之间可以跨空间交流,消除移动通信数据的共享限制,突破信息中的鸿沟,将信息价值最大化发挥和利用,从而促进智慧城市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
3通信网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和发展
3.1城市管理方面
通信网络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应用众多,首先体现在城市管理方面,城市管理部门及政务部门能够利用通信网络的便利实现政府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融合,建设城市管理数据库,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接,简化公共办事的流程,优化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能结构,整合城市发展所需的有效资源,将全新升级后的信息上传并成立新的政务领域管理系统。如此政府以及城市管理部门能够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随时共享和获取城市信息资源,从而提升办公效率,随时随地为城市群众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3.2企业发展方面
智慧化城市的建设,在企业方面集中体现了通信网络运营的巨大优势,尤其是在电子商务企业以及智慧物流两个行业领域,通信网络可以说是支持其发展的主体。电子商务和智慧物流对于通信网络的依赖性极高,该行业领域发展中的消费、交易、资金、保险等的监控和管理都要依托于网络通信进行;在智慧物流方面,能够实现全自动化的物流监控,利用网络通信连接整个物流供应链,使购买、生产、包装、运输、配送、售后等一系列环节都可以随时监控,并且利用网络及时准确的获取数据,实现远距离衔接,推进高效智慧物流信息网络的进一步发展。
3.3公共服务方面
通信网络运营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民生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突出体现在医疗和交通两大领域。在医疗方面,人们身体若有疾病反应,则在医院就诊过程中能够通过医疗通信网络实现快速的电子档案查询,调出历史病理并且快速做出临床诊断;在智慧交通方面,城市各个街道、角落布控的摄像监控系统,都需要依靠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在定点防控、卡口设备、人脸车辆识别等方面也需要通信网络的支撑,从而形成实时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网络系统,确保人们安全出行。
参考文献:
[1]郝锋钢.智慧城市建设对通信网络运营的影响[J].中国有线电视,2016.
[2]吴燕,李康玉,金鹏,汪强,耿亮.基于智慧城市发展的电力通信网优化方法研究[J].电气应用,2015.
[3]智慧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十三五”我国智慧城市“转型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J].电子政务,2016.
[4]陈如明.智能城市及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与务实发展策略[J].数字通信,2012.
通信运营篇8
关键词:手机支付;RFID
1 手机支付的概念
手机支付也称为移动支付,是指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是将RFID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方案,以更好地实现移动支付业务。
2 基于RFID的手机支付三大主流技术
2.1 NFC技术
NFC,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内)交换数据。其工作频率在13.65M。NFC设备可以用作非接触式智能卡、智能卡的读写器终端以及设备对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目前较为典型的应用场景有:无接触支付、交通运输、医疗健康、方便易用、智能目标、社交媒体。
2.2 SIMPASS技术
SIMpass技术融合了DI卡技术和SIM卡技术,或者称为双界面SIM卡,其工作频率在13.65M。SIMpass卡非接触面可以支持非接触移动支付、电子存折、PBOC借记/贷记以及其他各种非电信应用。接触界面可实现电信应用,完成手机卡的正常功能。目前较为典型的应用场景有:公共交通、电子入场券等城市一卡通应用、小额支付、安全控制(身份认证、门禁等)。
2.3 RF-SIM技术
RF是无线射频技术,把RF与普通SIM相结合组成的卡,就是RFSIM卡。使用RFSIM卡,无需更换手机,其工作频率在2.4G。RF-SIM卡的用户能够通过空中下载的方式实时更新手机中的应用程序或者给帐户充值,从而使手机真正成为随用随充的智能化电子钱包。RFSIM既具备手机的全部功能,又可以应用在门禁识别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广告信息系统,小额支付系统,电子票务系统,以及酒店预订系统等等领域均可应用。目前较为典型的应用场景主要有:校园一卡通、企业一卡通、社区一卡通、消费一卡通等。
2.4三大主流技术优劣势对比
NFC优势:技术成熟、功能全面、有商用案例是其最大的优势。
NFC劣势:需要定制手机终端,SIM/UIM卡不能控制业务逻辑,对于运营商控制产业链十分不利。NFC的专利掌握在国外厂商的手中。
SIM-Pass优势:工作在13.56MHz下,将应用信息和RFID模块都集成到SIM/UIM卡中,对运营商十分有利,用户也无需更换手机终端。
SIM-Pass劣势:不同手机终端SIM/UIM卡的放置位置不同,因此需要进行适配,目前,手机适配率只能达到20%左右。
RF-SIM优势:一种新型的RFID产品,采用了2.4GHz的通信频率。用户只需要更换UIM卡即可使用,从手机成本、业务控制角度来说是运营商的最佳选择。
RF-SIM劣势:工作频点与银行、公交等主要行业的POS机不一致,因此重心布放POS终端,需要大量的成本。
3 手机支付的商业模式分析
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未来会有四种商业模式存在: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模式,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模式以及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模式。
(1)以运营商为主导,电信运营商拥有靠近手机用户的优势。
(2)以金融机构为主导,银行拥有靠近银行卡用户的优势。
(3)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主导,这种模式是指独立于银行和移动电信运营商的第三方运营商,利用移动电信的通信网络资源和金融组织的各种支付卡,进行支付的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
(4)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模式。这种模式能整合移动及银行的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强强联手之势。
移动支付产业链参与者众多,合作模式多元化趋势明显,目前还各类厂商的主导地位还未形成。长期发展来看,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发展将呈现三个阶段。
快速发展期:由于手机支付市场前景得到业界普遍认同,电信运营商、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厂商通过在细分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将逐渐取得差异化市场的领先地位,在竞合发展过程中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
平台整合期:多样化支付平台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整合,在移动互联网整体开放的趋势下,具备较强用户服务能力的电信运营商、一体化支付服务提供商在品牌效应和终端支持下逐渐占据市场主动。
商业融合期。跨平台融合后,产业界限被打破,手机支付环境完全开放,新的商业模式开始出现,更多的力量涌入移动支付市场,合作模式趋于成熟,各类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进入全面产业链协作竞争时代。
4 结论
2011年8月31日,央行公布了第二批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13家企业名单,国内三大运营商均不在列。移动运营商想要单独发展手机支付业务,显然不能成为上策。手机支付业务产业链主体涉及多个环节,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利益平衡。其目前的竞争关系主要存在于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以银联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几方巨头都想获得主导权,这导致我国手机支付这块“蛋糕”还在发展初期就被混乱瓜分,各推各的。手机支付产业这些年一直在带着镣铐摸索,产业链上下游各方开放不够,合作不多,是过去没出现成功案例的重要原因。故提出以下两点发展建议。
(1)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手机支付产业链需要各环节的配合,每一家都应该有发展的机会。
(2)立足消费者,为消费提供了一个新的、便捷的、省时的、及时的支付渠道必定是手机支付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国内手机支付标准不统一的现状,是否可以考虑13.56M与2.4G并存发展,手机支付与一卡通充分融合。13.56M与2.4G有各自的优劣,移动支付需要两种标准互补。
参考文献:
[1]陈晓勤等.移动支付改变生活:电信运营商的移动支付探索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5
[2]何培源.移动支付产业在中国及世界的发展前景.E-BUSINESS, 2008(10)
[3]丁蕾.移动支付在我国的发展. E-BUSINESS, 2009 (07)
通信运营篇9
项目风险识别在项目风险管理中占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因而通信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宣传项目风险识别的重要性,同时通信运营商管理者也应安排相关的专家学者对实际通信运营环境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最终达到对风险进行控制的目的。项目风险贯穿与整个项目中,因而通信企业相关部门也应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持续展开项目风险识别行为,进而在对风险进行识别后,可对其风险展开有效控制,最终将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但是在进行项目风险识别的过程中,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首先应对风险发生的范围和风险对项目的影响进行深刻的认知,然后再采用适宜的风险识别方法和风险识别工具,最终取得最为科学的风险识别结果,为项目风险管理措施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包括假设分析和文件审核等几种,因而项目风险识别工作者要根据风险产生的实际情况对风险识别方法进行合理性选择。
2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制定项目风险控制计划
制定项目风险控制计划是通信企业开展项目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此要求企业相关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企业相关部门在制定风险控制计划的过程中应确保该内容的制定符合通信企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另外,在项目风险控制计划内容构建中,要求企业相关部门应根据企业风险承受力,明晰风险控制方法;②在项目风险控制计划制定中要求企业相关部门首先应通过调查的形式了解到运营商项目实际运营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清除项目风险根源,最终为项目风险控制计划的不断完善打下良好基础。例如,通信企业通信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若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那么相关工作人员即应根据风险的类型等对其系统中有问题的模块进行重新编写和调整,以达到风险控制目的;③通信企业在制定项目风险控制计划过程中也应对风险预防措施进行完善,以此来到最佳的应对效果。
2.2加强项目风险监督过程
加强项目风险监督过程也是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①通信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构建相应的风险监督机构,实现对企业内部风险管理行为的监督,最终促使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在风险监督部门的控制下能规范自身行为,以此来达到风险应对目的。②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要求通信企业领导应定期聘请外部的咨询公司对通信企业的项目风险监督过程进行指导,最终促使其监督行为逐渐趋向于规范化,并由此达到最佳的监督效果。③为了有效加强项目风险监督过程,要求通信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设定相应的阶段风险评估和终审风险评估机制,并使其贯穿于整个项目中,对通信项目展开严格的监督行为,及时发现项目中的风险,并对其展开有效控制。
2.3加强项目风险跟踪过程
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跟踪即要求通信企业项目风险管理部门应在项目实际运行过程中对其展开重复的风险识别、风险控制过程,最终达到对项目中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跟踪的目的。在项目风险跟踪过程中要求企业项目风险管理部门应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研讨,进而在对风险原因进行分析后,明确的设定出应对计划。另外,由于项目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预计,且随时变化的。因此要求企业在对项目风险进行跟踪的过程中应不断更新风险计划管理内容,以此来确保该计划内容的规范性,并致使风险发生时可及时开启风险管理计划达到风险控制效果。
3结论
通信运营篇10
本文侧重阐述培训在现代通信运营中的地位、意义和基层通信运营企业培训管理思路,并从培训内容的确定、培训方法的确定、培训的计划管理、培训的评估等方面对现代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现代通信运营企业 培训管理
[正文]
企业的成功19世纪靠资本,20世纪靠技术,21世纪靠培训。进入二十一世纪及知识经济的出现,为教育培训奠定了物质的和理论的基础。面对着市场经济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必须在技术、设备、管理、资金等生产要素某方面或几方面拥有竞争优势,而任何竞争优势的创造与获得均来源于人才。可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间人才的竞争,各国企业都把人才的资源看作企业的第一资源,那么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学习力的竞争,学习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培训理念和培训效能的竞争。
一、培训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及意义
培训管理不仅可以较好的评价一个员工的现有能力,更能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充分挖掘潜能,为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增值效应,一个企业的培训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这个企业的人才素质和竞争力,所以世界级的大公司都不惜成本大力发展培训,甚至企业内部的人才培训比教育部门更加完整和人性化,而且企业培训直接配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作为基层通信运营企业,面对剧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尤其要重视各层次的员工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由此而带来的培训管理工作也显得非常重要,由于企业职工工作层次不同,所需掌握和使用的各种技能不同,因而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各有侧重地进行培训。
二、大型通信运营企业的运作特征
信息产业已成为当今工业发达国家众多产业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高技术产业,是现代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支柱和条件。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了工业化经济向信息化经济转变的速度和程度,并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走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作为现代通信运营企业的一个主要运作特征就是市场竞争剧烈,剧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对企业的决策层、中层管理层、一般员工的岗位能力要求非常高。基层通信运营企业(本人现从事地市级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工作,因此本文涉及的基层通信运营企业指地市级的通信运营企业)企业决策层的正确决策决定了企业在市场开拓和运作方面的正确方向,如果没有正确的决策,可以想象这将会给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带来被动直至企业在当地市场占有率的大幅下降,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有了正确的决策,就要看企业中层的执行力了,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主要就是执行力的提升,另外一个层面上讲,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是源于这个层次;一般员工的岗位能力在企业的运作中主要表现在对中层管理层的指令的正确执行,这就要求一般员工的岗位业务技能要适应岗位的要求,这个层面的员工的岗位技能决定了在市场竞争中该企业能否最终取胜。打个简单的比方,企业有了正确的决策,良好的执行力,但是在具体执行时,市场营销能力、产品(网络)落后于竞争对手,用户不能接受企业的产品(业务),则该企业还是不能在竞争中最终取胜。由此来看,现代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序号 培训层次 培训内容
1 企业决策层 决策能力
2 中层管理层 执行能力
3 一般员工 岗位技能
三、基层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思路
一些企业对培训是重视的,但是苦于没有摸索到一条很好的培训管理途径,所以培训带来的效益迟迟不能看到,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进行培训的信心。培训已经被列入一种管理方法,自然是有一定的理论在的。首先培训内容是员工选择培训的首要条件,如何让众多培训课程展示在员工面前,而又不占用太多工作时间呢?其次企业进行培训的对象虽然都是同一个企业的,但是可能来自不同的部门,他们有着不同的职涯规划,如何对培训课程进行科学分类,让学员有的放矢呢?再者培训课程有深有浅,培训者对学员的水平是难以估计的,只有让学员自己来选择课程才是最科学的。还有培训方式众多,内训、外训,什么讲师,什么场地,什么时间,这些凌乱的安排需要花费众多人力去处理。而且培训的效果也是需要监督的,尤其是外训,必须严格监督他们的培训是否真的对员工有效,对企业发展有利,这也会需要专人去处理。
一般来说,企业决策层培训管理工作由上级分公司决定和决策层的自身学习力决定。因本人从事的地市级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工作主要涉及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岗位培训,因此本文主要侧重阐述上表中第2、3层次的企业中层管理层和一般员工的培训管理。
四、企业各级员工的培训实施及效果评估
作为培训管理人员,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需要组织好企业的全年培训工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针对不同层次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应注重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人能力、控制和协调能力、经营决策能力,以及组织设计技巧的培养。中层管理人员对于本部门的经营管理必须十分精通,除了熟悉本部门工作的每个环节和具体工作安排以外,还必须了解与本部门业务有关的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企业管理人员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老黄牛型的管理人员,他们工作兢兢业业,但是胸无大志,大多数管理人员(75%)都属于这一类。第二类是明星型管理者,他们工作成就显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第三类是问题型管理者,虽然暂时工作成绩不佳,但有很大潜力。最后一类是老化型管理者,他们目前的工作成绩不佳,而且没有发展潜力。我们可根据每类管理人员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对策。对于老黄牛型的管理人员,应引导他们改善目前绩效,但对他们的升迁愿望不予鼓励。但是,有些老黄牛后来居上,应考虑这种可能性,制定相应和有效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对明星型管理人员,应给他们时间,以积累经验,开发他们的潜能。对于问题型管理人员,培训应集中在纠正行为问题方面。老化型管理人员业绩不佳又无潜力可挖,因此无须在他们身上浪费任何时间和金钱。
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主要在第一线从事具体的管理工作,执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指示和决策。因此,为他们设计培训内容应着重于管理工作的技能、技巧,如怎样 组织他人工作,如何为班组成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等。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好比是企业的管理职位,而“渔”则是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在观念技能方面,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如何改变思维方法,由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即由被动地执行具体指示转为主动地指示;其次,要重视培训他们掌握组织他人工作的技巧,他必须尽力使班组内每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都能融洽,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能心情舒畅地工作。
一般员工的岗位能力在企业的运作中主要表现在对中层管理层的指令的正确执行,这就要求一般员工的岗位业务技能要适应岗位的要求,这个层面的员工的岗位技能决定了在市场竞争中该企业能否最终取胜。因此对一般员工的培训主要就是要针对各个岗位的特点,进行岗位技能提升的培训。如技术人员要加强所管理的设备的各类人机命令的熟悉并对设备性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能进行快速的故障判断和故障排除;网络优化人员要对各类测试软件熟悉并对网络的各类参数、设备调整方法进行熟练掌握;市场营销人员要掌握各类营销技巧并能敏锐的捕捉市场信息和竞争对手的动态,对营销手段进行有效的调整;客户服务人员要熟悉公司的各类业务准确回答用户提出的各种提问并能帮助用户迅速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营业人员要熟悉各项业务的办理并能主动和用户进行有效沟通帮助用户选择合理优惠的通信服务。
2、培训的几种主要方式:
2.1课堂式
(1)讲授法。主要是聘请一些专业人员给学员讲课,着重讲解有关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原理及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并通过书面答卷或口头答辩的形式来检测受训者的学习成绩。也可以由技术熟练的公司员工和已受培的员工给同岗位的员工进行专业技术、服务的讲解。
(2)讨论法。讨论或称为研讨,适用于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由培训者提出一些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或相关企业曾经发生过的事件),组织受训者运用概念、原则和原理讲座这些案例,并鼓励每个受训者积极投入讨论。讨论的指导者在主持讲座时应注意:清楚地指出问题的核心;让每位受训者参与讨论;对细小问题不要过于纠缠;阻止个别人夸夸其谈,独占讨论局面的现象;最后,对讲论的问题应该提供清晰而明确的结论。此外,还应摸索、收集一些“怎么办?”,供大家讨论。比如在销售公司产品时,客户说:“你们的产品太贵了”,如你回答不贵,客户就会觉得没面子,如回答贵,客户就要你降价。学员们通过讨论,认识到产品的价格与质量和服务的关系后,回答这类看似两难的问号题时就能应付自如了。
2.2模拟式
(1)案例分析法。首先由指导者提出案例或实例,由受训者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个人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培训方式不但可以对案例进行详细的解剖,给受训人员提供了较好的方法论,对于指导者(如公司的技术人员)还能增加成就感,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经营管理“游戏”。这种培训方式的做法是将受训者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代表一个“企业”。指导者给每个“企业”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等资源,并提出经营管理或一些管理上的问题。要求各“企业”去完成经营目标解决管理上的问题。例如,指导者提出的企业经营目标为“增加利润”若干万元,要求各“企业”提出达标的方案,其内容应包括:促销的预算、策略和手段(广告、派推销人员……);开发新产品的可行性,降低成本、费用的具体措施等。
然后,由各“企业”把自己的方案及决策过程讲述一遍,进行交流,促进思考和分析,以提高今后在实际经营中的决策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企业培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合理选定受训对象
正确选择受训者首先要考虑受训者是否有学习的动机;其次,要考虑受训者能否接受培训课程内容(指受训者的水平与培训目标和培训课程内容的差距);第三,要考虑受训者的健康状况、身体特征、工作态度、岗位技能、兴趣爱好等。
此外,企业的培训内容必须按照员工所担任职务的层次来确定,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跳跃。因为过于超前的培训(低层次职工接受高层次的培训)容易助长一部分职工产生自满情绪而不安心本职工作。
3.2采用合适的培训方式
企业培训的对象是成年人,培训方式必须与成年人的学习规律相适应。成年人的特点是记忆力相对较差,但理解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经验。因此,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式是比较合适的,即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应多用实例并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受训者将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出来,以供其他受训者参考。适当采用“吊胃口”的方式和其他技巧可提高受训者的学习兴趣,多表扬少批评能增强学员的学习信心,还应该重视受训者提出的意见和问题,集思广益,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此外,在培训材料的编排上,尽可能考虑到趣味性,深入浅出,易记易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培训工具,采用视听材料,以增加感性认识。书面材料力求形式多样化,多用图表,简明扼要。
4、培训的计划性;
一般来说,每年年初我们根据各部门的工作特点和公司全年的工作重点,让每个部门制定出一个大致的培训计划,当然这种计划是有其局限性的,我们培训管理人员就会召集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计划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培训内容的调整。接下来就是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进行有效的师资组织、人员场地落实,培训的各项检查;年中再进行一次评估并对培训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5、外培人员回来后的再培训;
现代通信运营企业最大的特点是各项新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因此各类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等组织的技术培训较多,而根据合同额的大小,参加培训的人员又是有限的,因此组织好外培人员回来后的再培训在通信运营企业中显得尤为总要。我们一般根据不同设备厂家的产品由相关部门制定优秀的岗位人员参加培训并和其签定培训合同,合同内容中除了对员工服务企业的年限有限制外还对员工的培训有效性有规定,这样既保证了参加培训的员工能有效进行学习掌握知识,又能对员工对企业有一定的服务期,防止有些员工掌握了某项技能后被竞争对手挖走或跳槽。
参加完培训回来的员工要提交培训小结,对所参加的培训进行总结并对资料及时上缴资料管理员(如有需要可以办理借用手续),然后督促参加培训员工的所在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再培训,这样受培员工结合岗位特点进行再培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培训效果评估。
为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须通过培训的评价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1)监督指导。培训组织者对培训的组织实施应进行监督与指导,重点做好课程内容先后次序的安排与协调。
(2)分析和修正评价标准。根据信息反馈,对原定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和修正,以便客观公正地评价培训效果。
(3)评价培训效果。培训效果的评价包括两层意义,即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价以及受训者通过培训后所表现的行为。整个培训效果评价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合适进行评定,通过组织受训者讨论,了解他们对课程的反映;第二阶段,通过各种考核方式和手段,评价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第三阶段,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受训者的工作表现来评价培训的效果,如可对受训者前后的工作态度、熟练程度、工作成果等进行比较来加以评价。
最重要的评估是在培训前进行的评估。第二重要的评估是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的评估。期中评估很重要,不过如果使用不当,有过度测试的风险,即使没有期中评估,只有期前和期末评估,评估体系也算完整。评估方式可采 用问卷方式进行,分别在培训前与培训后,由培训学员及其主管共同填写,根据比较结果,可以量化的方式衡量出受训者培训前后的态度、知识或技能的变化程度,切实衡量出培训后学员的行为表现能否得到提升,同时也能体现出讲师的工作是否有效。
五、工作思路和展望
基层通信运营企业培训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经营机制、文化氛围等具体情况,综合应用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对培训管理工作进行长期规划、统筹安排。因为培训带来的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和企业原来的观念多少会产生一定的磨擦,首先需要企业高层的远见和胆识;只有在培训的效益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才会有大量的企业去模仿。而培训本来是种长线投资,所以需要的只是时间。
结合目前在企业中设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场所以及培训费用,我们应该学习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舍得花时间和金钱来进行培训,除了必要和传统的培训方式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轮岗或者称作为岗位流动是现代企业人才培训的又一重要方式,人才有岗位流动的机会意味着展示潜在专长和能力的机会,同时岗位流动便于开拓人才的视野,提高人才的流动能力和综合能力,便于企业各部门、各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同时这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这种培训方式目前在我国企业尚不多见,可以值得我们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