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10篇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尽管目前,每年的公务员考试申论都会出现一些新题型,感觉无从把握,防不胜防,部分题要求不够明确,不知道从何入手,但是有两大主干题型始终保持稳定,即概括材料题和最后文章写作,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概括材料中我国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四题,结合材料和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这就是申论题型设置规律之一——在变之中始终有不变的东西。在目前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多变、提问方式灵活多样的考试背景下,申论各种题型背后的命题重点与规律在于概述题与文章写作这两大主干题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每年求新、求异、求变,会有若干新题型出现,可以将这种命题规律归纳为,2+X,即:

  1、两大主干题型基本稳定(概述题与文章写作题);

  2、每年都有可能会有新题型出现,或者同一种题型变更一种灵活的提问方式,而这种题型又不固定,今年考了,明年可能不考,故称之为X题型;

  3、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市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题型中的X题型,命题频率较高的为:单独的小对策题、分析原因题。

  尽管申论总是有这些灵活多变的X题型出现,但由于任何社会问题在逻辑上都是由问题(即存在的不足)、影响(即后果或意义)、原因、对策来构成的,简称社会问题的四大要素,这就决定了,无论这些题如何变化多端,其背后考察的无非还是四个要素,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让你就某个观点谈谈想法,作答时无非紧扣四大要素,这观点具有什么意义,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这一观点存在什么问题和不足,会带来什么不良的影响,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对策)。

  所以,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的第二个规律可归纳为:

  各种题型背后命题者的考察点、阅卷的踩分点或评分标准、考生的答题切入点和作答思路,始终紧扣四大要素中的某个或全部,即问题(即存在的不足)、影响后果意义、原因、对策。

  二、给定材料的规律及其利用上

  既然任何申论题型都是围绕着四大要素的,而材料又是申论的基础,那么无论材料无论看上去多么纷杂凌乱,材料背后的规律在于,以不同的方式和线索展现出问题的四大要素,即问题(即存在的不足)、影响(即后果或意义)、原因、对策,材料最终是为了体现四个要素而存在的,那么阅读目标也就在于如何从材料中寻找和提炼问题的四大要素。

  在对材料的利用方式上,概述题和文章这两大主干题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相映成趣的风格和要求,考察两种不同的能力:

  概述题是客观忠实于材料,对材料加以简练的概括,客观中立地概括材料中的问题、相关人士对问题的看法、相关方面或国外政府的正确经验做法等,考的是在公务员的初级阶段作为一个助手,对问题加以客观、全面、简练地整理汇报,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的能力。

  而文章则是对材料的合理升华、提炼、转换、扩展,考的是在公务员的高级阶段,作为决策、管理者,他对一个具体社会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宏观决策能力,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该方面的潜能,但文章是站在主观的角度驾驭材料,让材料更好地为我所用,所以在材料利用上,一方面,更加灵活多样,不但可以将材料中提到的政府部门、国外政府的正确经验做法提炼、加工为自己的对策,也可以将材料中指出的相关方面的错误片面做法、相关人士对问题或原因的看法,经过转换改造,形成对策;但另外一方面,文章以及文章中的对策是需要一定思想性、条理性的,可是材料虽然是对策的源泉和基础,但杂乱、琐碎、肤浅、粗糙、委婉而不够直接,需要考生平时对当前社会发展有过反思、分析和总结。比如说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转基因产品,是美国控制粮食的手段之一。比如玉米,原产墨西哥,是当地人的主食,美国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出的转基因玉米大量进入墨西哥,结果是墨西哥农民必须向美国购买转基因玉米种子,而美国则把自己的转基因技术当成受保护的专利。这是要挟以此为生的其他国家农民的专利。”,乍一看,很少有考生能看出是什么意思,只有你平时多关注社会问题,有过思考和关怀,有过分析和总结,知道自主研发能力的欠缺一直是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你才能更好看透这个材料,用自己的思想和经验更好地驾驭材料,从而写出既有立足于材料,又高于材料的对策,提高农业生产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完善自主知识产权,避免发达国家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要挟与控制,这样的对策既有针对性,又有开阔的视野和思想的深度。

  三、社会问题的把握上

  在《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变化》一文中郑老师曾提到,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的社会问题的两种考察方式,第一、社会问题的主题单一、集中、明显;第二、社会问题的主题分散、模糊、问题中纠缠着问题、不易准确把握其宏观主旨。那么如何把握社会问题及其材料中的主旨?

  首先,从根本上说依赖于考生的语感、社会经验和知识背景,你是否关注社会问题和政府动态,如,你是否经常阅览《南风窗》、《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人民网、新华网等著名媒体关于社会问题的报道,思考和总结在社会转型和经济改革这一宏观背景下,当前的面临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反思,讨论和总结,这就是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社会问题的命题思路——从高处往下看,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避免敏感性和过度专业性,这就构成了考生把握社会问题的宏观思路即当前社会改革与转型面临的、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大类:

  一、政府管理、政府职能转变及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二、社会公平与社会公益事业、民生问题;

  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四、社会道德伦理与精神文明、文化发展创新、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保护;

  五、社会风险的应对: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经济危机、社会群体事件及其他社会突发事件等;

  六、法律保障:公民权利、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和产权清晰(具有敏感性和过度专业性);

  七、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那么,以此为宏观理论背景,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涉及的两个具体的问题,粮食生产问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报考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需要写一篇视野开阔、统筹兼顾的文章,那么这两个具体问题就应该放到一个更大的主题之下,这无疑就是,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问题或用党的文件的话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果考生的语感和知识背景不足以准确、有把握地确定材料的主旨,怎么办呢?郑老师总结了以下技巧和规律可供参考:

  第一,可看文章本身题干中的要求,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干中描述道,“当前,如何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请你就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写一篇议论文”这就明显、直接地点明了材料主题。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篇2

  尽管目前,每年的公务员考试申论都会出现一些新题型,感觉无从把握,防不胜防,部分题要求不够明确,不知道从何入手,但是有两大主干题型始终保持稳定,即概括材料题和最后文章写作,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概括材料中我国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四题,结合材料和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这就是申论题型设置规律之一——在变之中始终有不变的东西。在目前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多变、提问方式灵活多样的考试背景下,申论各种题型背后的命题重点与规律在于概述题与文章写作这两大主干题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每年求新、求异、求变,会有若干新题型出现,可以将这种命题规律归纳为,2+X,即:

  1、两大主干题型基本稳定(概述题与文章写作题);

  2、每年都有可能会有新题型出现,或者同一种题型变更一种灵活的提问方式,而这种题型又不固定,今年考了,明年可能不考,故称之为X题型;

  3、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市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题型中的X题型,命题频率较高的为:单独的小对策题、分析原因题。

  尽管申论总是有这些灵活多变的X题型出现,但由于任何社会问题在逻辑上都是由问题(即存在的不足)、影响(即后果或意义)、原因、对策来构成的,简称社会问题的四大要素,这就决定了,无论这些题如何变化多端,其背后考察的无非还是四个要素,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让你就某个观点谈谈想法,作答时无非紧扣四大要素,这观点具有什么意义,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这一观点存在什么问题和不足,会带来什么不良的影响,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对策)。

  所以,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的第二个规律可归纳为:

  各种题型背后命题者的考察点、阅卷的踩分点或评分标准、考生的答题切入点和作答思路,始终紧扣四大要素中的某个或全部,即问题(即存在的不足)、影响后果意义、原因、对策。

  二、给定材料的规律及其利用上

  既然任何申论题型都是围绕着四大要素的,而材料又是申论的基础,那么无论材料无论看上去多么纷杂凌乱,材料背后的规律在于,以不同的方式和线索展现出问题的四大要素,即问题(即存在的不足)、影响(即后果或意义)、原因、对策,材料最终是为了体现四个要素而存在的,那么阅读目标也就在于如何从材料中寻找和提炼问题的四大要素。

  在对材料的利用方式上,概述题和文章这两大主干题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相映成趣的风格和要求,考察两种不同的能力:

  概述题是客观忠实于材料,对材料加以简练的概括,客观中立地概括材料中的问题、相关人士对问题的看法、相关方面或国外政府的正确经验做法等,考的是在公务员的初级阶段作为一个助手,对问题加以客观、全面、简练地整理汇报,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的能力。

  而文章则是对材料的合理升华、提炼、转换、扩展,考的是在公务员的高级阶段,作为决策、管理者,他对一个具体社会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宏观决策能力,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该方面的潜能,但文章是站在主观的角度驾驭材料,让材料更好地为我所用,所以在材料利用上,一方面,更加灵活多样,不但可以将材料中提到的政府部门、国外政府的正确经验做法提炼、加工为自己的对策,也可以将材料中指出的相关方面的错误片面做法、相关人士对问题或原因的看法,经过转换改造,形成对策;但另外一方面,文章以及文章中的对策是需要一定思想性、条理性的,可是材料虽然是对策的源泉和基础,但杂乱、琐碎、肤浅、粗糙、委婉而不够直接,需要考生平时对当前社会发展有过反思、分析和总结。比如说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转基因产品,是美国控制粮食的手段之一。比如玉米,原产墨西哥,是当地人的主食,美国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出的转基因玉米大量进入墨西哥,结果是墨西哥农民必须向美国购买转基因玉米种子,而美国则把自己的转基因技术当成受保护的专利。这是要挟以此为生的其他国家农民的专利。”,乍一看,很少有考生能看出是什么意思,只有你平时多关注社会问题,有过思考和关怀,有过分析和总结,知道自主研发能力的欠缺一直是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你才能更好看透这个材料,用自己的思想和经验更好地驾驭材料,从而写出既有立足于材料,又高于材料的对策,提高农业生产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完善自主知识产权,避免发达国家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要挟与控制,这样的对策既有针对性,又有开阔的视野和思想的深度。

  三、社会问题的把握上

  在《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变化》一文中郑老师曾提到,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的社会问题的两种考察方式,第一、社会问题的主题单一、集中、明显;第二、社会问题的主题分散、模糊、问题中纠缠着问题、不易准确把握其宏观主旨。那么如何把握社会问题及其材料中的主旨?

  首先,从根本上说依赖于考生的语感、社会经验和知识背景,你是否关注社会问题和政府动态,如,你是否经常阅览《南风窗》、《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人民网、新华网等著名媒体关于社会问题的报道,思考和总结在社会转型和经济改革这一宏观背景下,当前的面临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反思,讨论和总结,这就是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社会问题的命题思路——从高处往下看,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避免敏感性和过度专业性,这就构成了考生把握社会问题的宏观思路即当前社会改革与转型面临的、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大类:

  一、政府管理、政府职能转变及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二、社会公平与社会公益事业、民生问题;

  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四、社会道德伦理与精神文明、文化发展创新、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保护;

  五、社会风险的应对: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经济危机、社会群体事件及其他社会突发事件等;

  六、法律保障:公民权利、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和产权清晰(具有敏感性和过度专业性);

  七、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那么,以此为宏观理论背景,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涉及的两个具体的问题,粮食生产问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报考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需要写一篇视野开阔、统筹兼顾的文章,那么这两个具体问题就应该放到一个更大的主题之下,这无疑就是,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问题或用党的文件的话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果考生的语感和知识背景不足以准确、有把握地确定材料的主旨,怎么办呢?郑老师总结了以下技巧和规律可供参考:

  第一,可看文章本身题干中的要求,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干中描述道,“当前,如何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请你就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写一篇议论文”这就明显、直接地点明了材料主题。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篇3

  一、历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情分析

  综合黑龙江省历年申论考试的情况,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申论教研室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题目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申论考试主要是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试题会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申论考试的这种命题发展趋势可以从近几年申论考试的题材情况看出来: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材料的主题是北京奥运会经济问题;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材料的主题是城市垃圾处理的问题;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A)类类材料的主题是政府机关浪费的问题;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类类材料的主题是与农民工有关的问题,主要涉及农民工的贡献、农民工工资拖欠、农民工犯罪率高、农民工子女教育和相关公共服务滞后等各方面。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类类材料的主要问题是群租房问题,提出要规范房屋租赁市场。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A)类类材料的主题是昆明市推行的小区道路改为城市公用道路政策,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博弈陷入僵局。

  可以看出这些题材都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具有很强的可谈性、可论性,对此考生应该进行独立的观察和思考。

  (二)出题角度更加灵活,更接近公务员的实际工作

  申论考试在问题的设计上更加灵活多变。以近几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试题为例: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的题目要求是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交一份调研报告;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是依据给定材料,比较三种垃圾处理方式的利弊,结合国际潮流和我国国情,谈谈你自己对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主张;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A)类的要求是“请你以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用1000字以内的篇幅,起草一份在本机关落实总理批示的意见和措施”;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B)类的要求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论述问题这三个步骤;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B)类的要求是分析原因、提出对策、论述这三道题;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A)类的要求是根据给定资料为其整理一份汇报提纲。

  从这些题目要求的变化中可以看出,申论考试在坚持考查能力素质的思想指导下,出题角度更加灵活,更加注重针对性,更趋于接近公务员的实际工作。其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背景资料的字数增多

  2014年以前的申论资料字数保持在3300字左右,2014年申论资料字数增加到3500字左右,2014年申论资料字数则高达4000字以上,这两年申论资料字数大幅增加,这就要求考生要更加注重对概括理解能力的训练。具体参考数字如下所列: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背景资料的字数:3300字左右;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背景资料的字数:3500字左右;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A)类背景资料的字数:4700字左右;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类背景资料的字数:4000字左右;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类背景资料的字数:10000字左右;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A)类背景资料的字数:6500字左右。

  综观历年申论考试的材料,其阅读量越来越大,这说明对考生概括理解能力的要求在逐年提高

  (四)试题的题型、题量和结构在不断改变

  “申论要求”涉及三个方面: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对主要问题提出见解,提出对策,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对见解、方案进行论证。这三个方面的要求一般是通过三道题目来体现的。但题目数量允许有灵活性,可以是三道题,也可以是两道题。题目的样式也不会一成不变,可能要求概括主要内容,也可能要求分析影响,也可能在不同层面上对解决什么问题或怎样解决问题提出不同要求。近几年的申论题型变化可以参见以下表述:

  年份

  申论要求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2014年

  根据给定资料内容,概括并简要分析奥运经济对国家带来的影响。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晰,分析合理,总字数200字左右。(40分)请以“2014年北京奥运会经济影响的对策分析”为题,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交一份调研报告。要求:有事实、有依据、有观点、有分析、条理清晰,语言简洁顺畅,总字数1000字左右。(60分)

  2014年

  请用200字以内的篇幅概括出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晰。(20分)简析福州“净菜进城”对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启示。限400字内。(30分)依据给定资料,比较三种垃圾处理方式的利弊,结合国际潮流和我国国情,谈谈你自己对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主张。要求: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限1000字内。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条理清晰,语言顺畅。(50分)

  2014年

  (A)类

  请用200以内的篇幅,对阅读资料内容加以概括。要求:全面,准确,文字简明流畅。(20分)请用500字的篇幅,谈谈你对资料“5”中划线一段文字的理解。要求:准确,深刻,文字流畅。(30分)请你以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用1000字以内的篇幅,起草一份在本机关落实总理批示的意见和措施,并加以分析和论证。要求:全面深刻,观点明确,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逻辑清晰,文字准确流畅。(50分)

  2014年

  (B)类

  请用200字以内的篇幅,对阅读资料内容加以概括。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文字简明流畅。(50分)结合阅读资料,从维护外来工权益的角度,就“如何解决外来工面临的诸多困难、改善外来工就业生活环境”提出对策建议,并进行论证。要求:既可以提出多种对策并逐项论证,也可以提出一种对策深入论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论证充分合理,条理清晰,语言通畅,自拟标题,字数限1000字内。(50分)

  2014年

  (B)类

  根据所给材料,用200字以内的篇幅,归纳上海普遍存在“群租”现象的原因。要求:归纳全面、语言简洁。(20分)通过对所给材料的分析和理解,用300字以内的篇幅,简要提出规范房屋租赁市场的措施。要求:所提措施全面、可行,操作性强。(30分)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撰写一篇议论文章。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合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50分)

  2014年

  (A)类

  昆明市“4·22”风波发生后,相关部门要将此情况向上级机关进行汇报,请你根据给定资料为其整理一份汇报提纲。要求:简明扼要,不超过500字。(30分)昆明市“私改公”的推行举步维艰,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博弈陷入僵局。假如你是昆明市交通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基本思路。要求:有理有析,令人信服,有可行性。分条作答,不超过500字。(30分)根据给定资料,结合生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谈谈地方政府科学决策的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语言流畅,1000字以内。(40分)

  综上分析,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要求从形式上来看年年不同,但从总体上讲,其测查点都离不开阅读理解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二、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趋势分析

  (一)涉及问题趋于“杂”、“中”

  命题内容由最初的单一内容向复杂的综合内容转变。例如:2014年的申论内容相对单一,都是就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说明,通过材料本身就能较快把握材料的主题和本质,但是从2014年开始,申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就逐渐复杂化。

  考生需注意的是易考的热点问题一般较为中性,没有太多争议,不涉及敏感问题。作为很严格的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背景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大部分已有定论,且表述比较准确。对于过于敏感的问题,一般不会涉及。

  易考的热点问题是社会上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但不一定是最热的问题。申论的性质类似于古代的策论,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依托,综合考查考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和知识积累水平。因此,申论的背景材料一定会取材于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热点密切相关。但为什么说不一定是最热的问题呢?因为,申论考试的题目也必须要体现一个“不可预测性”。首先,从考试的区分度来讲,最热的问题考生通过种种途径都能感受到,而且很可能所有的考生都能对该问题侃侃而谈,大家考得都不错,考生间的分数也就难以拉开,这就背离了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拔人才的目的;其次,社会上最热的问题一般都是争议较大而没有形成定论的问题,公务员考试是规范的考试,一般不会涉及这种类型的。

  (二)试题形式趋于灵活多样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是以“2014年北京奥运会经济影响的对策分析”为题,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交一份调研报告。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是依据给定资料,比较三种垃圾处理方式的利弊,结合国际潮流和我国国情,谈谈你自己对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主张。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A)类卷是请你以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用1000字以内的篇幅,起草一份在本机关落实总理批示的意见和措施,并加以分析和论证。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类卷则是从维护外来工权益的角度,就“如何解决外来工面临的诸多困难、改善外来工就业生活环境”提出对策建议,并进行论证。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类卷是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撰写一篇议论文章。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是根据给定资料,结合生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谈谈地方政府科学决策的问题。

  (三)对总结概括能力要求更高

  下面以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为例:

  2014年(A)类试题第一题要求: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篇4

  申论考试考什么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政策;二是考试大纲;三是历年的真题。

  当前国家政策主要有两大口号,一是和谐社会,二是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立足于现在,侧重讲社会稳定以及社会的基本保障的问题;科学发展是展望未来,侧重于国家的开拓创新。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查了两个主题,一个是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的保障问题,这个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另一个话题是科技创新的问题,这个话题侧重讲国家未来的发展。

  涉及稳定和发展这两个主题的话题很多,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和这个两个主题相关,那么如何把复习范围缩小?这就需要钻研公务员考试大纲: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这段内容告诉我们,申论考察的对象是社会问题。既然申论考察的是社会问题,我们就有必要弄清楚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是一个现代汉语,是从西文society翻译过来的,这个词的基本意思之一是有共同利益和文化及追求的共同体。在西文中社会(society)一方面和国家(nation)相对,另一方面和个人(individual)或者私人(personal)相对。国家的问题一般只和掌握政权的政府相关,比如我们的外交、军事、宗教等问题,甚至包括我们官僚的治理等等,这些问题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政治问题。私人或者个人的问题只与个人相关,比如商业买卖等,这种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民事纠纷。在这两者之外还有一类问题就是与这两者都相关,但是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类,这类问题就是我们这里所讲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公共性

  公共性,简单说来,就是指这些事件是共同的事,不只是某些主体自己的事。从否定的方面说,它不是哪一个行业、哪一个地区或者哪一个时段的事件。从肯定方面说,它是涉及整个社会甚至是人类的事件。这些事件是需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这里的大家包括多方面:国家、集体、行业、企业、中间机构、个人……比如药品安全问题,政府有责任进行监管,行业有责任自律,药品安全检测机构有责任进行监督,企业有责任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个人有责任协助调查与监督。公共事件具有社会性,这样的事件没有任何一个单方面的力量能够把它处理好。2014年的三农问题表面看起来好像是农民自己的问题,而三农问题的出现从原因上来说,不仅仅是农民自己的原因,从后果上说,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给社会、国家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所以,这样的问题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农业问题了。再比如2014年的汽车发展问题,看起来也是一个单独的行业发展问题,而材料反映出的是汽车工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这样的发展和公共交通的关系问题。

  2.长期、普遍性

  社会问题不会今天突然出现,明天就消失了,而是持续的;也不会是这个地区特有而别的地区没有的。我们知道有的地方公务员考试看起来考的是本省本区域的问题,尤其是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特别明显,但是2014年3月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考的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问题。浙江省公务员考试曾考过社会保障和公平的问题、能源危机的问题,没有一个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它只是结合了一些当地的例子来把这些问题引申出来。国家公务员考试更加不用说了,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环境污染问题,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涉及的技术落后创新不足的问题等等。很多同学在参加地方公务员考试时,总是想去收集地方时事热点,这是没有必要的。我经常开玩笑说,你想要知道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要考什么,你就看看从中央到地方,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每年都要解决,但是总是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这就是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要考的话题。

  3.与现实条件和价值判断的相关性

  我之所以把这个两个特点概括为一点,是因为这两点是直接相关的。我们前面说到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但是在每个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其突出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都是属于社会问题,它们之间有时候会存在矛盾,一旦出现矛盾的时候,必须有取舍,两者对于我们的政府来说哪一个更加重要呢?这就要看现实条件,也可以说是历史背景,如果是在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那么经济发展就显得更加重要。而现在,我国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经济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尽管遇到了金融危机,但我国的经济还是呈较快速度增长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环境保护就显得更加重要。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考的是招商引资问题,材料里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是招商引资中存在的不足,对策是我们如何更多更好地进行招商引资的。2014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同样考的是招商引资问题,材料涉及的内容和四川省公务员考试涉及到的内容的恰恰相对,主要是说盲目招商引资,把环境污染和一些骗子都招来了。这里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时代变化了,经济发展了,资金的地位下降了,对生态效益的要求提高了。时代变化也带来了价值取向的转变,以前政府单纯地强调GDP,现在加了两个口号,一个是绿色GDP,一个是单位GDP能耗,同时还提出了居民的幸福指数,文化建设等等概念来消解GDP作为考核官员和政绩的核心地位。

  能不能把范围再缩小一点呢?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的张小龙老师再结合历年考试的主题来进行分析:

  2014年:环境污染导致的纠纷

  2014年:药品安全问题

  2014年:网络安全问题

  2014年:安全生产问题

  2014年:汽车发展现状和城市公共交通秩序的问题

  2014年:农村的建设

  2014年:突发性公共事件问题

  2014年:征地纠纷与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问题

  2014年:水电开发中环境保护和居民生活之间的矛盾问题

  2014年:国家的科技发展与维护农业生产的稳定的问题

  可以看出,具有社会问题的上述三个特性的主题很多,我们再把范围缩小一点。就现在申论的命题走向来说,基本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紧贴民生的原则。也就是说,申论考试侧重关注民生问题。什么是民生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民。按照现代汉语的解释是“以劳动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我们把它说得更加通俗一点就是要靠劳动吃饭的人,这样的人是什么人?是最普通、最广泛、最一般的人,这是民的最基本含义之一。此外,民还特指一部分人,哪一部分呢?这就有必要说说民与人的区别了,有学者为了某种目的,曾把民与人分开,我们在讲到民的时候多是说小民、草民、难民、*、流民;在讲到人的时候都说大人、官人、先人、贤人、达人、神人、圣人。在金文里,民是跪着的,人是站着的,孔子说到民的时候会说,役民、使民,民是被动的,是被驾驭驱赶的对象,说到人的时候就讲仁而爱人,人是被尊重、被理解的对象。有人就说,民是被统治阶级,人是统治阶级。我们现在没有阶级了,但是在我们的社会发展模式之下,有强势群体,也有弱势群体,那部分弱势群体就是我们的民。弱势群体是那种按照这样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他们的生活可能会越来越糟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需要我们的政府予以更多关注,并进行调节。

  从上述的历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主题来看,没有一年和民生没有关系,要么是关系到最普遍的人,要么是关系到某部分特定的弱势群体。根据这个原则,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主题中,我们首先可以排除那些只与国家大政方针相关而与老百姓的生活很远的宏观的大话题,如一些国家和地区规划发展纲要之类的;其次可以排除那些与强势群体相关的话题,如股市的问题、商品房的价格问题等。有人会问,股市问题为什么不是民生呢?道理很简单,炒股的人一般都是具有一定的资本和文化的,不是弱势群体,我们国家目前也还没有达到全面炒股。商品房的价格为什么不是呢?我的回答也很简单,要买或者想买商品房的那部分人是人不是民,如果要关注住房问题,政府主要要关注的应该是基本的住房保障的问题。

  第二,关注社会稳定的原则。说得通俗点,申论考试会侧重考查那些需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的主题。有的人会说,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察的科技发展问题不是锦上添花吗?仔细阅读了材料就会知道,为什么要谈科技创新和发展,是因为如果不发展科技就会影响到企业、社会和国家的生存。申论考试曾多次涉及到安全问题,安全问题不解决,安全得不到保障,谈什么发展。另外申论考试也多次涉及农村问题,农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社会结构失调,都会给国家的稳定带来隐患。就这点来说,在近几年,申论考试关注文化遗产保护之类的话题可能性不是很大。没有文化,我们还可以创造文化,解决不了就业,经济不能发展,人民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这些才是我们政府认为的头等大事,正所谓稳定压倒一切。

  通过上述分析,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可能考什么主题相信大家都有一个自己的判断了。我一直认为,考怎么样的的主题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掌握答题的语言表达和思路。即便是知道了考试的主题是什么,离赢得考试还很远。我不希望大家仅仅把这个考试当作一个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工具,而是希望大家通过这个考试,让大家了解社会问题,关心社会发展,培养起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些基本能力。

  【后记】我之所以用科学发展这个词而不用科学发展观,是要把这两个东西做一个区分,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都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筹之下,只是侧重点不一样而已。

  大家可以在这些历年公务员考试的主题中看到,每一类问题都是具有公共性、普遍长期性、与现实条件和价值判断的相关性的,在此就不逐一分析了,接下来我们要给申论考试的主题确定一个大致的范围,让大家对背景知识的了解更加具有针对性。采集者退散

  这样的说法是很牵强的,孔子还有很多说法。孔子到底怎么想到我也不知道,有兴趣可以自己研究,万不可道听途说。在这里说这个只是借其解释来说明一下我们申论考试的主题,以使大家更加清楚明白。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别扭,恰当的说法应该叫既得利益者,但是我并不确定这样说是否合适,权且用之。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篇5

  (一)对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涉及的各部分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

  在弄清楚申论测试的题型和应试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各部分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如申论测试的结构和重要环节、阅读理解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策划方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应试方法、注意事项等,这些都是有关申论考试的基本知识。下面以阅读理解能力为例进行总结:

  1.基本要求:弄清给定材料的思想性、隐喻义、思辨性。

  2.注意事项:注意速读与精读结合、对材料整体把握、阅读时详略结合。

  3.易犯错误:忽视材料实质,理解不全面,错用逆向思维,抓不住重点,思维过度发散而不集中。

  4.步骤与方法:

  (1)略读——快速通读全文,注意关键词,把握关键句;

  (2)精读——总结材料大意,进行材料归类,提炼中心思想。

  (二)总结出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答题规律或套路

  申论测试虽然比较灵活,但也有规律可循,不同的题型也有不同的技巧和套路。所以要在大量做题的基础上总结出这些规律和套路,从而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和应试能力。例如方案策划这类题型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由“人”的原因引发的问题,我们可以具体分析是由哪类人引发的,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人制定相应的对策。由于政府的原因,我们就要追究相关领导者和当事人的责任;由于群众的原因,我们就要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由于个别人的原因,我们就要对个别人进行奖励或惩罚。

  2.由于“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原因,我们就可以考虑修改政策,完善法律法规,撤销或改变相应的规章制度。

  3.由于“经济利益”的原因,我们就可以考虑以下方面,对某些企业或个人为了私利而危害公共安全或损害大部分人民群众的利益时,我们就可以责成企业或个人限期改正,如果拒不改正或不可能改正的,则强制关闭企业,或追究个人的相关责任。而对于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而不得已损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的情况,我们则可以视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将损害降低到最低点,并给予受损害的群众一定的补偿。

  4.由于“科学技术”的原因,可以考虑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科研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可以引进人才、先进的管理方法等;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培养科技人才等。

  5.由于“宣传、教育”的原因,就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及各职能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巩固相应宣传成果等。

  (三)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申论给定材料一般较长,而且内容庞杂。要想在分秒必争的情况下快速读完全文并掌握材料大意,除了需要很强的阅读能力外,还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解题习惯,以下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1.读题。先读问题部分,再读材料,这种读法针对性强。

  2.理解材料大意。对一些涉及问题较多的材料,可以把它们一条条地写在纸上,并加以归类,再答题。

  3.合理安排时间答题。每次给自己规定好时间,注意提高效率。当然效率的突破,归根到底来源于熟练程度。

  4.对于自己的弱项题型,高度重视。一定要多练习多总结。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篇6

  (一)对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涉及的各部分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

  在弄清楚申论测试的题型和应试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各部分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如申论测试的结构和重要环节、阅读理解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策划方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应试方法、注意事项等,这些都是有关申论考试的基本知识。下面以阅读理解能力为例进行总结:

  1.基本要求:弄清给定材料的思想性、隐喻义、思辨性。

  2.注意事项:注意速读与精读结合、对材料整体把握、阅读时详略结合。

  3.易犯错误:忽视材料实质,理解不全面,错用逆向思维,抓不住重点,思维过度发散而不集中。

  4.步骤与方法:

  (1)略读——快速通读全文,注意关键词,把握关键句;

  (2)精读——总结材料大意,进行材料归类,提炼中心思想。

  (二)总结出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答题规律或套路

  申论测试虽然比较灵活,但也有规律可循,不同的题型也有不同的技巧和套路。所以要在大量做题的基础上总结出这些规律和套路,从而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和应试能力。例如方案策划这类题型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由“人”的原因引发的问题,我们可以具体分析是由哪类人引发的,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人制定相应的对策。由于政府的原因,我们就要追究相关领导者和当事人的责任;由于群众的原因,我们就要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由于个别人的原因,我们就要对个别人进行奖励或惩罚。

  2.由于“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原因,我们就可以考虑修改政策,完善法律法规,撤销或改变相应的规章制度。

  3.由于“经济利益”的原因,我们就可以考虑以下方面,对某些企业或个人为了私利而危害公共安全或损害大部分人民群众的利益时,我们就可以责成企业或个人限期改正,如果拒不改正或不可能改正的,则强制关闭企业,或追究个人的相关责任。而对于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而不得已损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的情况,我们则可以视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将损害降低到最低点,并给予受损害的群众一定的补偿。

  4.由于“科学技术”的原因,可以考虑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科研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可以引进人才、先进的管理方法等;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培养科技人才等。

  5.由于“宣传、教育”的原因,就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及各职能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巩固相应宣传成果等。

  (三)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申论给定材料一般较长,而且内容庞杂。要想在分秒必争的情况下快速读完全文并掌握材料大意,除了需要很强的阅读能力外,还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解题习惯,以下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1.读题。先读问题部分,再读材料,这种读法针对性强。

  2.理解材料大意。对一些涉及问题较多的材料,可以把它们一条条地写在纸上,并加以归类,再答题。

  3.合理安排时间答题。每次给自己规定好时间,注意提高效率。当然效率的突破,归根到底来源于熟练程度。

  4.对于自己的弱项题型,高度重视。一定要多练习多总结。

  (四)考前集中训练做题,把握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的关键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篇7

  时间题材题目

  2014年泔水油问题、假酒事件和井盖被盗问题1.请根据材料一,分析“泔水油”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字数不超过150字,满分10分)

  2.请仔细阅读材料二,分析为什么假冒伪劣产品危害社会屡禁不止,请以“别再摁下葫芦起来瓢”为题写一篇评论文章。(字数在500字左右,满分25分)

  3.请仔细阅读材料三,为彻底解决马路公共设施被盗问题,请你站在政府主管部门的角度,制定出具体的“治盗”措施。(字数不超过400字,满分25分)

  4.请根据上述三个材料,以“治标须治本”为题撰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字,满分40分)

  20*年食品安全问题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我国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要求语言表达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300字。(满分15分)

  2.请仔细阅读材料二,概述解决矿山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满分20分)

  3.根据材料三,假如你是到现场采访的记者,请你根据采访情况,撰写一份“关于黔江特大交通事故的报告”,报于市委、市政府。要求字数在800字左右。(满分30分)

  4.综合上述三个材料,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议论文。(满分35分)

  20*年证人保护问题1.阅读给定资料1~10,请按照逻辑程序和方法将其资料排序,并编写出不超过200字的摘要。(满分15分)

  2.根据给定资料11~20,标注出7个关键词,并从中找出3个,做相关背景链接,字数不超过300字。(满分15)

  3.“是非在心口难开”反映出社会转型期一种精神的缺失,请你就此及其因由进行评述,字数不超过400字。(满分15分)

  4.以上资料包含了“使人们无担忧地维护社会正义”的多种举措,其中体现出两种不同的理念,请你对这两种理念分别加以简述,字数不超过400字。(满分15分)

  2014年网络募问问题1.给定资料提出了“民间个人网络募捐该不该搞”的话题,但“网络已成为一个新的慈善平台,网上募捐渐成为一种公益文化”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请根据给定资料一、三、四,解析“慈善”与“公益”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给定资料表明:“个人网络募捐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请根据给定资料二所提供的案例作答。

  1.找出个人网络募捐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将其整理成一份《情况反映》。

  2.对西南大学女生陈某网上“‘卖身’救母”风波作出点评。

  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文体得当;字数控制在550字以内。

  3.给定资料中提供出以下数据:

  ①2014年人均私人捐款:中国0.92元人民币,美国828.7美元;当年中国和美国的人均收入之比为l︰38,而人均慈善捐款之比为1︰7300。

  ②20*年美国167个慈善组织网上筹集9亿多美元,网上捐款数额同比增长了150%。

  请针对以上数据,依据给定资料三,进行归纳性述要,并结合自己所知道的事例,说明影响个人捐助的社会因素。

  要求:表述准确,层次分明,引例恰当;字数掌握在400字左右。

  4..给定资料提到“网络本身所具有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也给网络募捐带来了监管上的难度。”请根据给定资料四、五,联系实际,提出保障个人网络募捐真实性与合法性的有效途径。字数掌握在300字左右。

  5.请根据给定资料,以“由网上募捐所想到的”为副标题,自拟主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从给定资料入手,观点明确,判断恰当,论述集中,语言流畅。

  20*年感恩意识问题1.给定资料1~3反映: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在受助的一年多时间内没有任何“感恩”表示,被取消继续受资助资格。此事一经报道,评论纷至沓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这些贫困大学生懂得知恩图报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应该感恩;二是认为资助者资助的目的不应是为了得到回报,不必要求受助者以一种方式感恩。观察各方观点,请你说明:

  1.争论双方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什么?

  2.争论的焦点何在?

  要求:概括准确,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200字。(满分10分)

  2.给定资料4提到“有些人认为,资助乃高尚之善举,不应求取回报,若附加任何感恩条件,就是‘道德要挟’、‘道德绑架’,就是满足道德虚荣心的假仁假义。”你是如何看待“附加条件的资助是‘首先绑架’”这个问题的?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满分15分)

  3.给定资料5~8表明:感恩意识的匮乏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从大学校长的“特别提醒”,到大学生是否“不知感恩”的激烈争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及道德教育的某种缺失,暴露出这种结对资助的形式,确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请你就此做一个评点。

  要求:评析集中,详略得当,字数不多于350字。(满分20分)

  4.给定资料9显示:“我们期盼感恩不需要书面的契约来保障,感动也不因一纸契约而‘消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无形的契约”。请根据给定资料9~14,联系实际,谈谈“感恩之情如何更绵长”的话题。

  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字数控制在400字以内。(满分20分)

  5.请根据你对以上给定资料的理解和体会,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让世界少一份冷漠,多一份阳光

  2.守候期待感恩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观点鲜明,语言流畅,字数掌握在900字左右。(满分35分)

  首先,根据以上表格,从命题的发展趋向上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一)申论考试的题材越来越“热”

  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材料属于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的素材。从2014年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到20*年的食品安全、矿山安全、交通安全问题,到20*年的证人作证制度问题与富人子女教育问题,到2014年的民间个人网络募捐问题,再到20*年省直机关公务员的资助与感恩问题,20*年乡镇公务员的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建设问题,无不是当年的社会热点问题。而且这种将考点集中在社会热点上,并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命题的做法,已经成为申论考试的命题趋势。

  1.2014年*省申论考试

  材料记叙了北京“泔水油”事件、广州和山西的毒酒中毒事件、全国各大城市屡见不鲜的“城市黑洞”事件,反映了一系列的假冒伪劣商品和偷盗公共设施的危害社会公共安全、无视诚实信用的事件屡禁不止的问题。

  2014年当年社会热点:

  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指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抓紧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力度,重点是继续抓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等方面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非法传销和商业欺诈行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惩处盗版侵权行为。严考试大收集整理厉打击偷逃骗税、洗钱和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

  2.20*年*省申论考试

  20*年*省申论考试的材料比较复杂,包括食品安全隐患问题、矿山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这三个问题都直接影响着社会公共秩序的安全。

  20*年当年社会热点:

  在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指出:“去年以来,一些地方和行业发生的多起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熏损失。我们必须认真吸取这些惨痛的教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要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管理,加大安全生产的检查执法力度,消除各种隐患,预防和减少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当前,要把煤矿安全作为突出任务,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发挥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作用,加大对煤矿安全设施的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我们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改善煤炭生产安全状况。”

  3.20*年*省申论考试

  材料指出:公平与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我国在维护公平与正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不公平问题仍然存在。材料围绕“证人作证制度”展开议题。

  20*年当年社会热点:

  20*年4月11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播出的“时空调查:谁来做证”讲了几个故事:主人公有的贴告示,有的举牌子,更有的跪地哀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寻找证人。他们做出这些举动,可见寻找证人多么困难。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诉讼案件中证人出庭作证率平均不超过10%。证人不肯出庭作证,案件的是非就很难分清,当事人欲哭无泪,法官也爱莫能助。当前一些案件难以快速侦破、结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不愿作证,寻找证人难,让证人作证更难,而这些人证对案件突破又至关重要。

  4.20*年*省选调生申论考试

  材料指出:多数富人自身是很勤奋的,他们将个人的主要心思放在事业的不断冲刺上,而花在家庭的精力则相对受到牵制,对孩子的教育主要通过物质手段。父母对子女生活的过分介人,导致大部分富人子女较普通人更缺乏受挫的经历。但也有一些富有人士很注意培养子女的吃苦精神。而现代社会的阶层流动性极大,竞争激烈,富人子女能否继承父业,关键还是要靠个人努力。材料围绕富有人士的子女教育问题展开议题。

  20*年当年社会热点:

  如今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从一些调查情考试大收集整理况和媒体的报道看,不少独生子女个人意识较强但意志脆弱。在一些人看来,因为没有经历过失败和挫折,现在的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付出精神。有委员在提案《小学生应接受挫折教育》里,建议学校开设挫折教育课程。据了解,现在还没有一所中小学校开设挫折教育课程,有些家长想让孩子在假期里接受挫折教育,却始终找不到一家专业机构。建议采取校内外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开设挫折教育课,从提高自理能力这样的小事入手。

  5.2014年*省申论考试

  材料指出:近几年来,不少地方出现了“网络募捐热”。网络已经成为新的慈善平台,网上募捐渐成公益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联系方式,互联网的快捷广泛以及它的交互性,是其他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个人网上募捐有利也有弊,由于网络本身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它的公信度和可信度会大打折扣。材料围绕个人网上募捐的利与弊展开议题。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日益融人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之中,从获取新闻、搜索资讯、收发邮件到游戏聊天、购物炒股、在线影院、网上课堂等,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各种网络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诚信问题也日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以网络为载体和手段,现实社会中的诚信问题也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普遍存在。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得很多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6.20*年*省直公务员申论考试

  材料指出: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在受助的一年多时间内没有任何“意思”表示,被取消继续受助资格。此事一经报道,评论纷至沓来,社会舆论的热情关注颇有点出人意料。有人认为,不能因为大学生没写信联系就简单地认定他们不感恩,企业家不应就此撤销资助。还有人认为,对于资助者来说,来自被资助者的感谢无疑是一种鼓励。在现实世界,感恩是必要的,因为感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

  20*年当年社会热点: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和谐考试大收集整理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根据这种命题规律,我们可以断定,这一命题思路将继续指导2014年*省申论考试的命题工作。

  (二)材料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

  纵观*省历年申论考试的材料,*年、2014年、2014年、2014年和2014年提供的材料字数都在3500字左右,到了20*年、20*年提供的材料字数远超过前几年,达到5000-6000字,这说明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到20*年达7800字以上,难度也大大地提高了。同时,申论考试材料的内容也不再仅局限于文字方面,还涵盖了一些数字、图形的内容,这使得材料看起来更加复杂,增加了对材料阅读、分析的难度。

  下面看一下*省申论题目要求:

  (一)概括部分

  20*年*省公务员考试(供报考省直机关考生使用)申论(一)第一题:

  给定资料1—3反映: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在受助的一年多时间内没有任何“感恩”表示,被取消继续受助资格。此事一经报道。评论纷至沓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这些贫困大学生懂得知恩图报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应该感恩:二是认为资助者资助的目的不应是为了得到回报,不必要求受助者以一种方式感恩。观察各方观点,请你说明:

  1.争论双方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什么?

  2.争论的焦点何在?

  要求:概括准确,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200字。(满分10分)

  (二)对策部分

  20*年*省公务员考试(供报考乡镇机关考生使用申论(一)第二、三题:

  给定资料显示:“由于历史欠账太多,一些乡镇公共服务难尽如人意。”有人认为.这该政府管理;有人则认为这该由市场去完成。对此,你持何种态度?如果你作为驻村包点的乡镇干部,解决给定资料提出的“农技推广服务”问题.该如何去做?

  要求:观点正确,计划周密,程序合理,方法得当,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满分25分)

  给定资料反映:目前,一些村镇对文化的梗入不足,文化站逐年减少。即使尚存的文化站,也面临着发展困难的窘境,甚至出现无人员、无阵地、无经费、无活动的“四无”局面。针对这些问题,请你从一个基层干部的角度,就加强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队伍建设.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

  要求:定位准确,对策合理,措施得当,可操作性强,字数不多于400字。(满分25分)

  (三)分析部分

  20*年*省公务员考试(供报考乡镇机关考生使用)申论(二)第一题:

  给定资料介绍了湖北省在乡镇综合配考试大收集整理套改革中,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机制由“以钱养人”转向“以钱养事”的重大变革。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述“以钱养事”与“以钱齐人”的根本区别。

  要求:概括准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满分20分)

  (四)论证部分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篇8

  申论一词,取自古代汉语,即申述、申辩、论述、论证之意。从字面的一般意义来讲,"申论"一词,肯定是对材料、事件或问题有所说明、有所申述,并从而发表见解、进行论证的意思。

  二、申论考试的由来

  我国的考试制度源远流长,"对策"即是其中之一。"对策"作为一种选拔考试的方法,是西汉初年的产物。汉文帝十五年九月,"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正式颁布了这种选拔办法:诏命有司、诸侯王、三公、九卿及主郡吏推荐"明于国家之大体、通于人事之终始、及能直言极谏者",让被荐者把自己的意见"著之于篇",加以密封,由皇帝亲自打开,亲自考查他们的见解恰当不恰当,透彻不透彻。如确有辅佐之才,就可被朝廷录用。(见《汉书·晁错传》)由于当时没有纸,被荐者的意见都写在竹简上。送交皇上考查的,都是好几张竹简穿联起来的"简策",所以这种选拔方法又被称为"策试"。

  文帝以后,这种方法有所发展,据《汉书》权威注家颜师古说,汉代实行的"策试"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对策",一种叫"射策"。"射策者,谓为难问疑义书之于策,量其大小属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随其所取得而释之,以知优劣。射之,言投射也。对策者,显问以政事经义,令各对之,而观其人文辞定高下也。"(见《汉书·萧望之传》注)两种方式的区别,一是密封若干问题,抽签作答(射策);一是公开提问,当场应对(对策)。汉代有些大臣是通过"射策"选拔上来的,著名的如倪宽、萧望之等;有的是通过"对策"选拔上来的,名气最大的是董仲舒。而不论射策还是对策,都是被选拔者根据一定的问题,在简策上逐条应对,故"策试"也称"策问"或"对策"。

  这类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专列为一种文体,统称"对策"。于是"对策"不仅指一种考试选拔方法,也成为特定文体的名称。这种文体,后代亦称为"策对"、"策论"。作为一种文体,刘勰这样概括了它的特点:"使事深于政术,理密于时务;酌三五以熔世,而非迂缓之高谈;驭权变以拯俗,而非刻薄之伪论;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文心雕龙·议对》)译成现代汉语,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对策"要求所论的事理要反映出对政治的深刻理解,要紧密联系时下重要的事务;要考虑时代的发展,熔铸出合于当世的见解,而不是脱离时代的高谈阔论;要通权达变来挽救世俗的不良风气,而不是发表刻薄的伪谬之论;文辞要有气势,像吹得很远的劲风,像汤汤流淌的江河,但又毫不过分。(注:"三五",语出《史记·天官书》"为国者必贵三五"。旧注解释为: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故这里译为"考虑时代的发展")"申论"从"对策"中借鉴的,主要便是这两点。一是用什么来考查,要充分考虑用人的实际需要;二是在写什么的问题上,大可不必拘泥于现成的文体。"申论"的提出,与这两点有一定关系。

  三、申论考试的实质

  尽管以前的写作知识中并没有"申论"这种文体名称,但"对材料、事件或问题有所说明,有所申述,并从而发表见解、进行论证",却是公务员经常需要做的事情。比如,对所属单位汇报的各种材料,要读懂弄清,要辨明主要问题之所在,要向有关方面说明申报,要能提出处理意见,还要对处理意见的可行性有所论证。比如,对调查研究得到的各种情况,要分析归纳,要抓准症结,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甚至还要能提出推进工作的完整方案。比如,要随时关注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各种信息,要善于收集、筛选,要有驾驭处理信息的能力,要能透过复杂纷纭的现象抓住本质,要有预见,还要有善于谋划恰当的策略。这些,无疑都是公务员的经常性工作。中国公务网2014-7-222:54:09

  人们常常把一项复杂的工作比喻为"做一篇大文章"。如果把上述公务员的经常性工作也称为"做文章",那么这些"文章"其实就具有"申论"的性质。只不过这不是坐下来"起、承、转、合",敷衍成篇,而是面对实际问题,反复"申"之"论"之的一项艰苦的工作过程。这个过程完成得出色,肯定是高水平的公务员。若给这样的工作过程冠以"申论"的名目,当然未必确切,但"申论"比一般性作文更贴近公务员的工作实际,是没有疑问的。公务员的工作,与各式文字资料的阅读理解、提炼概括、综合分析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为了能恰当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公务员在语言表达上必须做到准确、简明、生动,必须善于透彻、全面、清晰地说理,善于根据需要采用恰当的行文方式,否则是很难成为优秀公务员的。而"申论"的写作,避开了传统"作文"中那些未必适合于考查公务员的因素,使必须考查的能力得到了突出。

  申论既有别于古代科举考试中要求就给定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撰写论文的策论形式,也有别于以往公务员考试中的作文形式。但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其要达到的测评功能,实际涵盖了策论和作文这两种考试形式的基本方面。把阅读理解和写作结合起来,形式新颖、灵活,能够更好地测评考生的综合素质。

  四、申论考试的特点

  1、申论考试,是具有模拟公务员日常工作性质的能力测试。但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的考试,不可能与日常工作等同。在考场上,不可能召开调查会进行调查研究,也不可能把大量原始信息交给考生令其筛选。所以申论考试提供给考生的背景材料,是经过初步加工的"半成品"--头绪往往并不很清楚,前后的顺序也未必很有条理,究竟反映了哪些问题也并不分明--需要考生阅读材料时完成进一步的"梳理"。虽然这种材料已不是纯的"毛坯",但进一步的梳理、进一步的加工的工作,与公务员日常工作仍然是近似的。

  2、申论考试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社会性较强的背景材料,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问题均有所涉及;申论考试的试题,一般也都是现实性问题。因为公务员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当关心,应当有所认识、有所思考,对社会热点或大众传媒关注的焦点也应有所了解,否则很难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篇9

  (一)对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涉及的各部分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

  在弄清楚申论测试的题型和应试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各部分知识进行细致的总结,如申论测试的结构和重要环节、阅读理解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策划方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应试方法、注意事项等,这些都是有关申论考试的基本知识。下面以阅读理解能力为例进行总结:

  1.基本要求:弄清给定材料的思想性、隐喻义、思辨性。

  2.注意事项:注意速读与精读结合、对材料整体把握、阅读时详略结合。

  3.易犯错误:忽视材料实质,理解不全面,错用逆向思维,抓不住重点,思维过度发散而不集中。

  4.步骤与方法:

  (1)略读——快速通读全文,注意关键词,把握关键句;

  (2)精读——总结材料大意,进行材料归类,提炼中心思想。

  (二)总结出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答题规律或套路

  申论测试虽然比较灵活,但也有规律可循,不同的题型也有不同的技巧和套路。所以要在大量做题的基础上总结出这些规律和套路,从而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和应试能力。例如方案策划这类题型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由“人”的原因引发的问题,我们可以具体分析是由哪类人引发的,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人制定相应的对策。由于政府的原因,我们就要追究相关领导者和当事人的责任;由于群众的原因,我们就要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由于个别人的原因,我们就要对个别人进行奖励或惩罚。

  2.由于“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原因,我们就可以考虑修改政策,完善法律法规,撤销或改变相应的规章制度。

  3.由于“经济利益”的原因,我们就可以考虑以下方面,对某些企业或个人为了私利而危害公共安全或损害大部分人民群众的利益时,我们就可以责成企业或个人限期改正,如果拒不改正或不可能改正的,则强制关闭企业,或追究个人的相关责任。而对于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而不得已损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的情况,我们则可以视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将损害降低到最低点,并给予受损害的群众一定的补偿。

  4.由于“科学技术”的原因,可以考虑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科研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可以引进人才、先进的管理方法等;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培养科技人才等。

  5.由于“宣传、教育”的原因,就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及各职能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巩固相应宣传成果等。

  (三)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申论给定材料一般较长,而且内容庞杂。要想在分秒必争的情况下快速读完全文并掌握材料大意,除了需要很强的阅读能力外,还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解题习惯,以下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1.读题。先读问题部分,再读材料,这种读法针对性强。

  2.理解材料大意。对一些涉及问题较多的材料,可以把它们一条条地写在纸上,并加以归类,再答题。

  3.合理安排时间答题。每次给自己规定好时间,注意提高效率。当然效率的突破,归根到底来源于熟练程度。

  4.对于自己的弱项题型,高度重视。一定要多练习多总结。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篇10

  1.标题要立意深刻,简洁明了

  撰写议论文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要拟定一个既简单又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题目,题目的设定必须要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有较高的立意和深刻的意涵。

  2.观点要鲜明具体,新颖深刻

  一方面,议论文的中心观点及各个分观点要明确具体,切忌出现那种让人摸不着头脑、模棱两可的观点;另一方面,议论文的观点必须有新意,新颖深刻,要避免出现那些过时、陈旧的观点。

  3.论据要翔实典型,有针对性,有说服力

  为了论证议论文的中心观点及各个分观点,文章中必须展示一些针对性强、有说服力的佐证材料—论据。论据的展现必须是典型而且翔实的,必须是能够解释和说明某一方面的观点和问题的,要避免采用那些个别的、极端的、难有说服力的证据。

  4.论证要论证深刻,逻辑性强

  议论文中用论据论证观点的过程必须合理而深刻,论证的推理过程必须符合一定的逻辑性,必须能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切忌出现论证逻辑不清、思维混乱的情况。

  5.结构要完整严谨,层次清晰

  议论文的结构就是文章的谋篇布局。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在撰写的议论文,无论是否有明确的要求,都应该按照文章的完整结构撰写,即必须有题目、开头、主体、结尾,同时文章段落的层次必须清晰,要考虑中心观点与分观点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精心安排好各部分、各要素在整个结构中的位置。

  6.语句要通畅,词汇要丰富

  这是文字功夫上的要求,要求考生撰写的语句必须符合文章的要求,流利通顺。在使用语言方面,必须在用语规范的基础上,采用较为丰富多彩的词汇,切忌犯用语上的千篇一律。

  7.文面要整洁,字迹要端正,无错别字,标点准确

  这是对考生卷面上的要求。为了达到上述要求,考生要事先多做仿真练习,练习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工整美观文字的能力,同时在练习中还要注意尽量减少出现错别字,避免犯标点符号上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