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修范文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规范化;探索
医疗行业是我国城市居民生活与工作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一方面确保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平稳,更为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有效的保障前提。其中医院医疗设备是医师对患者身体状况了解与治疗的依仗,在医院检查流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经济地位,故而相关设备的维修管理在实际医院功能运营中必须具备规范化的前提,这样才能够确保患者基础的生命财产安全。规范化是企业或单位能够有效履行自身职能的基本前提,特别是像医院这种城市生命保障单位而言,更应该在相应细节上开展规范化的探索,特别是针对医疗过程中设备维修方面,有效规范化的探索能够保障相应医师的判断正确,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1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设备侧重性较强。医院因其自身监管范畴广泛,所以在设备的采购上极为齐全,但在真正的实际运用中却因为医疗设备的复杂性与侧重性,促使相关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贯彻,这便是导致设备在规范操作和注意事项留意的基础上仍旧问题频发的原因。甚至,在后续工作中因为长期缺少维修和管理,导致相关设备的参数准确性明显有误差,无法履行设备自身使用效益的同时,更因为错误的资料耽误了患者对病情的了解,从而为后续治疗埋下隐患。1.2维修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足。医院的经济来源基础是科室医师,故而针对相应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素质关注度不足,甚至因为这一情况导致后续设备维修困难,一切以医师工作为基础的模式严重影响了设备维修效率的提升。再加上医师自身的流动性较大,更导致医院经济环境的失衡,令维修管理人员的地位尴尬,促使多数人转移行业,促使相关维修管理人员的位置出现空缺,更导致人才紧缺的情况频繁出现。因为相关医院对维修管理人员素质的不重视,促使相应设备维修缺乏有效的统筹和经验教学,更导致维修途中或使用过程存在隐患,在相应设备发展与创新的领域中,也难以再具备进步的条件。1.3医疗设备维修方面投入较少。由于现有医院在经济模式上的特点,在获取资金经济流动的同时,医生取得其中大部分的资金作为回报,经过多方面的财力提取,促使后期医疗设备维修方面所能够得到的资金较少,再加上相应的资金体系整合措施,限制了医疗设备零件的更新换代,延误了后续设备使用的准确性;更导致相应维修预算资金拮据,人才保留困难。1.4管理制度不健全。医院设备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设备能够安全准确的使用为前提,需要相应的检查与巡查等有效措施,避免因为维修的不彻底或疏漏导致仪器设备有所使用隐患。其次,应当具备更加条理性的设备检查与修复的要求规范,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自身素质的统筹也是一种有效的提升。否则,在没有相对精准规范的环境中,难以保证相应设备维修的合格性,更无法保证设备隐患是否全面排查,这对患者自身生命财产安全也是一种有效保障。
2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对策
2.1完善建立设备维修数据库。为医院的每一台医疗设备建立相应的维修档案与数据库,是提升维修效率,合理强化管理的必要手段。因此我们应从设备的安装初期就履行完善的归档管理工作,对设备的各类参数、自然特性、相关工程数据及设备验收时的全程质量检测数据做详细的建档、归档整理,从而为后续的维修养护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2.2合理控制医院维修部门。科学的维修流程控制是提升医疗仪器设备耐久性、完好率的重要保证。为了有效的提升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的工作效率,在履行必要的设备定期维护检查时,一旦发现设备有异常现象或出现故障时,医院应合理执行工程师分管的首诊初断控制制度,从而使分管工程师成为维修故障的第一手处理人。2.3建立完善的维修部门监管制度。建立医院分管维修部门的全程负责监控制度,有利于医疗设备的维修养护过程在院方的监管部门参与与管理下高效的开展,同时也为院方工程师进一步提供了经验交流与学习专业维修技术的机会。在全程的控制管理之下,各项维修工作会全速开展,有利于杜绝维修部门单方夸大设备故障、蒙蔽院方索取高额不实维修费用的发生。
3结论
医疗设备的合理使用是医院在履行自身职责过程中必须着重处理的问题,做好相应的系统的资金均衡与人才储备更是医院在未来发展的首要前提。其次,在医疗设备使用途中应采取先进科学的手法进行优化,能够细化患者病情数据为医师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方案同时,更应该对设备维修人员给予平等态度,并在此基础之上完善审查制度,确保在医院功能使用过程中具备实际效应,为后续市场竞争提供良好的设备基础才是全面发展的根本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赵振华,鞠建勋,邢书娟.关于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精细化管理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82):25.
[2]张宁.浅谈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现状与探索[J].甘肃科技,2017(14):81-82.
设备维修范文篇2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医疗设备是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大大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1]。但正是医疗设备的精密程度的提高使其维修面临诸多挑战,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维修技术及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医院在购入医疗设备后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设备后期管理与维修维护[3]。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中存在轻维修重采购、轻管理重装备、轻工程科室重医疗科室等情况,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设备后期的使用效率,更为甚者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1现代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
(1)医疗设备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我国医院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的地位较低,有较少的话语权,待遇和地位都与临床一线有较大差距,最终导致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整体人员技术水平不高。(2)医疗设备维修制度不健全。大型综合医院一般都设置医学工程类科室,但是级别较低的医疗机构一般不专门设置医疗设备管理部门,更没有健全的维修管理制度。(3)高端医疗设备多应用厂家保密的高精尖技术,因此医院内部工程技术人员可进行自主维修的内容较少。(4)设备维护、维修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专业维修工具、专业测量设备以及设备维修配件储备少,不能及时有效的保证设备正常运转。(5)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没有继续教育途径,各个医疗机构在医疗设备工程技术领域的学科建设、职业发展、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没有统筹安排考虑,使人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继续教育,技术手段和知识结构停滞不前[4]。
2现代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
2.1建立健全维修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维修制度,明确医疗设备维修流程。包括设备维修申请、维修工作流程、维修费用支付、设备维护保养流程等所有工作环节。根据明确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医疗设备维修效率高、维修质量好,才能保证医疗设备的使用率[5]。建立完善的维修工程师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职责包括:参与设备场地准备,协助设备生产厂家全程参与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验收,全面掌握设备的特点、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维修保养的特点[6]。建立医疗设备的三级保养制度,明确维修责任,将维修工作分工落实到人。安排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经常到各个部门了解仪器的运行状况,对医疗设备及时进行保养和维护,对操作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加强技术人员的维修技术培训。只有管理到位,医疗设备才能真正发挥其最大的效用[7]。建立医疗设备主动巡视制度。为了保证设备使用率,提前发现设备故障及使用安全隐患,应建立医疗设备的主动巡视制度。技术人员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设备完好率检查、开机检测、使用巡查、故障检查,提前发现设备问题,及时解决,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使用率。以我院为例,对维修工程师以责任科室划分,每名工程师定期对自己的责任科室进行主动巡视,将巡视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对问题进行逐一处理。我院主动巡视类型主要分为:(1)常规医疗设备全院巡视,即对全院所有科室每台医疗设备进行大巡视,每季度巡视1次;(2)抢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巡视,抢救类设备包括呼吸机、除颤仪、负压吸引器、心电图机、洗胃机等,由于生命支持类设备需要处于随时备用状态,每月巡视1次;(3)重点科室医疗设备巡视,每月巡视1次;(4)放射设备机房环境巡视,放射类设备对使用环境的温湿度要求较高,为了保证放射类设备正常使用、降低故障率,对放射设备机房环境每月巡视1次;(5)医用冰箱设备巡视,我院为每台医用冰箱配1个冰箱温度计,使用科室每天记录医用冰箱使用温度,维修工程师每月对温度进行记录及对冰箱使用状态巡视1次。坚持医疗设备维修有详细的工作记录,包括纸版档案及电子化工作档案。维修申请、设备故障现象描述、维修处理方法、维护保养处理、设备巡视等有完整记录,建立维修工作记录数据库,使维修数据可查询。我院建立了医疗设备维修网络电子数据库,从科室维修申请,到医疗设备故障现象、维修过程、维修费用记录均进行详细记录,维修记录与具体医疗设备一一映射。授权人员均可进行查询及记录,使维修记录更全面详细。
2.2做好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分为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日常维护是一项基础维护工作,由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每天需要核查设备使用条件的温湿度,保持设备表面及周边环境清洁,核查设备的各项使用功能是否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定期维护是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及测量。以保证其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如高频电刀设备的定期维护,每年需要对该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参数进行专业的测量,对不在正常状态的设备进行提前维修,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故障现象[8]。
2.3维修创新
医疗设备维修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术数据库,不断创新维修方法。在医疗设备的维修过程中,有许多配件很难买到或价格过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自行加工制作配件。充分考虑配件的使用条件,达到设备要求的功能需求,并满足使用质量和精度要求的自加工配件即符合使用标准。除了更换设备故障配件维修,医疗设备还经常在电子线路板方面发生故障,工程师可以对原电路板的功能及相关技术的参数进行电路分析,在确保设备使用安全性和实效性的前提下用自设计电路板替代原电路板。这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掌握较高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并有一定的维修经验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现代化医院的特点是信息化、网络化,因此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及管理也应实行创新化管理,采用网络信息系统,将维修工作记录电子化并放到医院网络服务器中进行存储,使设备信息、维修记录的数据采集、数据查询更快捷准确。
3结束语
各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有所不同,因此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对医疗设备维修工作做出相应的改进。
[参考文献]
[1]易瑛.医疗设备维修的组织与管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4):281-282.
[2]李建军.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探讨[J].医疗装备,2015,28(9):117-118.
[3]许盛.浅谈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创新思维[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0):295.
[4]华德茂.新时期如何强化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J].医疗装备,2014,27(11):55-56.
[5]于忠江,于成龙.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提高维修技能[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59-160.
[6]杨永梅.医院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3):348.
[7]赵坚.我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2):159-160.
设备维修范文篇3
关键词:运输设备;运行;维修;管理
运输设备是指在交通线路或相似于此的几何体上,可用于运载旅客或转移装载货物并发生移动的各种设备。运输设备按运输方式分为公路运输设备、铁路运输设备、航空运输设备、水路运输设备和管道运输设备。太原煤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输分公司是以承担集团公司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为主要业务的国有企业,公路主要设备工具为汽车,铁路主要工具为火车机车。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车辆的安全可靠运行和维修质量管理是企业的生存根本,必须要不断开拓车辆维修市场,要对车辆运行和维修管理方面进行必要的市场分析,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车辆运行机制和维修新模式的管理体系。文章通过对运输设备的运行管理和维修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企业的安全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提供参考价值。
1做好运输设备前期管理工作,不断理顺进货渠道
设备的全寿命管理包括规划、设计、选型、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更新、改造、报废的全过程,运输设备也不例外。规划、设计、选型是运输设备前期准备阶段。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日新月异,各种新型车辆层出不穷,企业要长期稳定发展,在新购置设备前,有必要对汽车做市场调研,寻找适应企业的经济型、节约型的车辆类型,新能源汽车的问世,给企业提供了更好的选择余地。2)采购、安装、调试是运输设备前期实施阶段。作为运输企业,我公司购置了品种繁多的机电设备,机型有的较为复杂,技术较为高级,因此要求各部门管理人员组织好调试、培训工作,积极投身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运行管理工作中。
2加强运输设备的使用管理,确保安全可靠运行
1)定期润滑、维护保养,是运输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我公司建立了完整的车辆维护保养制度,车辆使用部门实行包机责任制,一般采用主观检查法即用听(听设备运转过程中是否有异常声音)、摸(摸轴承部位及其他部位的温度是否有异常)、查(查设备及管路有无“跑、冒、滴、漏”和其他缺陷隐患)、看(看设备运行参数是否符合规定要求)、闻(闻设备运行部位是否有异常气味)。设备管理部门实行定期(一保、二保)检查,使用专业工具和辅助设备进行车辆全方位的检测,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交由汽修厂进行专业维修。2)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延长车辆使用寿命。运输设备的主要工具是汽车,汽车操作人员是司机,司机的驾驶水平决定着车辆的使用寿命,俗话说,宁用老司机,不用新司机,说明老司机的丰富经验对车辆安全运行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每年还制定司机培训计划和司机技术比武,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司机的业务水平。目前,公司拥有一大批“思想可靠,技术过硬”的专业化司机。3)做好设备的故障分析,降低设备使用故障率。在设备管理中,故障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企业要及时掌握故障管理这项基础工作。要求技术人员通过对设备故障的分析和整理,了解设备性能提高维修水平,避免重复发生故障,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故障分析。
3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设备维修质量
设备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车辆的维修管理是保障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维修质量。我单位的汽修厂,原来是一个留不住人的、技术落后的小型修理厂,但是在管理层下决心改革创新及强有力的推动下,先是购置了大型先进设备,对职工进行维修培训,制定明确的管理流程,渐渐地业务量多了起来,维修技术工人的水平日益娴熟,这很好地证明了设备维修管理必须提升站位。行业俗语说得好:“日常管理精细化、维护检修规范化、队伍素质专业化、生产装备智能化、系统运行稳定化”。要树立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的工作理念,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严格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秩序,抓好重点工作,实现机电工作提质增效,为运输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对标晋能控股集团各项管理制度,根据集团公司管理要求,我单位作为二级单位,对现行管理办法、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等制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确保制度符合现状、贴合实际。下面是几点建议:1)维修计划与具体实施的管理。我单位根据要求实行车辆计划送修与春秋季强制二级保养相结合方式,提高车辆维修技术,规范车辆操作水平,确保车辆良好地生产、服务安全运行。2)设备信息化管理。我公司根据设备消耗指标的统计与分析,结合GPS监控、信号控制数据分析、段队厂实际数据汇总及各种运行条件的需求,降低单车运营成本,做好过程管控,实现降本增效,提升机电设备运行效率。3)维修备件备品库存管理。我公司机电部门加强设备资产管理工作,规范账、卡、物管理,做好年度盘点工作。完善设备分类账、分户台账、完善设备闲置、调拨、报废台账,做到账、卡物相符,设备账清物明。抓好设备出入库管理工作,抓好设备调拨、顶账和报废工作,严格材料、配件管理,做好清仓利库工作,盘活积压物资,严防高价位配件出现积压、次品、不合理投入现象。4)继续落实设备包保管理。各段、队、厂要制定相应的包机责任管理制度,按照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确定包机责任人,结合自身特点,根据工作内容和专业特点合理分配包机内容,实行单人包机或多人包机,使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日常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化、程序化,确保设备正常有效运行。5)做好设备隐患排查和危险源识别工作,构建机电设备安全双体系。利用车辆月检和各项动态检查活动,对设备安全主要隐患进行跟踪落实,形成检查、整改落实、促进提高的闭环体系。汲取企业内外各类机电事故教训,深层次分析原因,从制度、技术、装备、作业流程方面查找不足,加强专业培训,补齐短板。6)针对公司车型机型较多、公路铁路情况不一、维检修作业存在着不同标准、维检修组织在保障与生产组织存在客观条件的制约、车辆配置与生产运输不平衡的实际情况,维检修和配件采购要服从生产组织,建立以维检修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点巡检定修制,保证生产设备高度协调统一,力求实现最短工期、检修质量最好,检修费用最低,全面规划全年设备维修总框架,强化大中小辅修的三级核算管理模式,动态调控各类车辆(机车)维修进度,做好设备配件修旧利费工作,做好耗能管理工作。7)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完善设备信息系统建设。做好设备信息录入工作,确保信息全面、准确,能够真实反映各设备状态,为集团公司进一步盘活资产提供精准信息。
4结语
设备维修范文篇4
关键词:维修经济最佳预防性维修工作量
我们知道,设备维修工作在整个设备管理工作中占有很大比重,怎样保证筑路机械设备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怎样促进企业优化设备资源配置,提高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对维修的经济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设备在什么时候需要更新而不是大修?下面,我浅谈一下对设备维修的经济分析。
设备维修的经济分析包括以下两个内容:
a)设备大修经济界限的计算。
b)最佳预防维修工作量的确定。
下面我们就以上两个问题具体分析:
1设备大修经济界限的确定
我们知道,设备维修是设备有形损耗的一次全面性补偿。一般来说,修理作业的劳动生产率要比从事批量生产整机的厂家的生产率低的多,并且零部件的销售价格往往高出整机销售价格的几倍乃至十几倍,甚至个别型号较老的机械零配件经销商奇货可居,使价格远远脱离了该零件生产的实际价格。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为什么大修工作还能存在?
我们说一般设备在有形磨损后,我们可以把设备零部件分为三个类型:
A:由于损坏严重,已失去修复价值,必须给予更换的零部件。
B:可以修复的零部件,这类零件只要稍加修复即可投入使用。
C:可以继续使用的零部件。
根据大量的数据调查表明,在大修时(B+C)/(A+B+C)的平均值大约在2/3-4/5之间,同时A类零部件往往是低值易耗件,所以按价值计算,其比值还会进一步提高。这就是为什么设备在使用前中期大修在经济上能够成立的理由。但是,反复无休止的大修能否在经济上站住脚呢?笔者认为在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今天这种行为并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这是因为:
①随着耐用周期长的基础件、关键件的逐渐老化,导致大修费用逐渐提高。在一定的期限后,将会出现维修成本的跳跃性增加。
②随着设备维修费用的增加,该设备的能耗也将日益增加,该设备的生产性能也将日益降低,甚至出现维修成本持平甚至超过该设备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情况。
③以恢复原有设备性能为目标的大修多次循环将严重阻碍技术进步,使企业的装备水平日益失去先进性。
④伴随而来的是一大批庞大而又落后的修理行业。
基于上述原因,对设备的大修从经济学上分析,应该有一个极值。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一个话题:怎样界定设备大修的界限?当一个企业面临大修任务时,不外乎以下四种选择:A)大修留用;B)同型设备更新;C)技术先进的新型设备替换;D)结合大修进行技术改造,使原机获得新的性能。
以上四种比较中我们判断的标准仍然是经济效益。只要任何一种的经济效益高于大修留用。那么大修在经济上就站不住脚。
从长远上看,设备的使用年限基本上包含一次大修和两个大修周期为宜。因为一台设备允许的大修次数是有限的。所以企业在安排大修计划时最好进行一次经济分析论证,至少在第二次大修前进行这项工作,这样就可避免盲目大修在经济上得不偿失。
对于大修界限的计算,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不仅大修周期发生变化,而且每次大修的时间间隔以及设备每次大修的技术性能都在发生变化,为了准确的描述大修经济界限,在这里先作几项假设:
①假设新机到第一次大修时间间隔比标准大修间隔长20%-30%,第三次起每次缩短10%左右。
②假设第一次大修配件费用为定额的85%,自第三次以后每次比定额增加15%。
③假定每个大修间隔的年运行维持费在周期内是等效的不同周期内的维持费作适当增长。以第二个大修周期为准,第一个按80%计,自第三个起每次递增10%-15%。
④假定每次大修费用在按规定将配件费用调整后,再乘以1.13的系数,作为超定额范围换件的加价因素。
以上是仅仅为了可以利用定额资料而进行的假设。如分析人员拥有本企业的累计统计整理数据,应使用本企业的自有数据,使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以n为分期研究期且n
式中:
P’—大修费用总额,此外为追加投资性质;
n—旧设备的下一个大修周期,即我们所选用的研究期;
n’—新设备的第一个大修周期,按假设为定额中标准周期的120%-130%。
C0,Cn—旧设备与新设备的年运行维持费,计算方法为台班费用、经常性维修费用、安装拆卸及辅助设施等费用的总和乘以年额定工作台班。这样就求出了标准值C0,然后假设
C0=0.8Cn
k—使用价值交换系数。为旧设备与新设备的生产率之比,且k<1;
(E0)p’(En)p—研究期内旧设备与新设备的等值费用现值。
L’—旧设备现值处理价。为等值折现系数,其中P为现值,A为等额支付货款,i为年收益率,n为使用年数
若对旧设备实施大修,则意味着旧设备将继续使用,使旧设备的现实处理价款L’损失掉了。故应作为大修损失费计入总费用中。经过计算,我们可得出(E0)p’(En)p’比较的(E0)p’(En)p关系
(E0)p<(En)p则大修成立
(E0)p>(En)p则大修不成立,应用同型或更新旧设备
下面举例说明:
如某单位一推土机,已经使用了一个大修周期,现拟大修。为了证明大修与新购相比,大修是否成立?设大修费用标准为8000元/年。其中配件费为4750元,购置新机费用为80000元。已知n=4年L’=5000元,i=10%,k=0.95
则根据上述条件。该推土机进入第二个大修周期,则有
n’=1.25×4=5年
P’=[8000-5000+4750×0.85]×1.33=9359.87元
查台班定额可知,75马力推土机的运行维持费为130.25元,年台班数为150个,则有:
C0=130.25×150=19537.5元
Cn=0.8C0=19537.5×0.8=15630元
这是(E0)p<(En)p故大修可以成立。
2最佳维修工作量的确定
在机械的日常施工管理中,如果我们维修机械越频繁,那么机械发生意外事故率就会减少,但是维修作业本身而支出的费用及停机造成的损失就会增加。所以维修工作安排的过多或过少,都是不合适的。怎样安排维修最为合理?也就是最佳预防维修工作量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与预防性维修工作量有关的数据曲线有以下几种情况。(如图所示)
①α曲线是实际支出的预防维修费用。这部分费用是用来支付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测试、以及发现隐患后维修费用的总和。很显然,预防维修越频繁,这项费用就越多。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认定它与预防维修工时成正比关系。
②β曲线是用于排除故障的维修费用。因为即使我们做了很多预防性维修,但不可能完全避免机械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故障。但随着α曲线的增加,许多可能发生的故障在萌芽状态就被预防性维修所消除,因此故障率随着预防性维修工作量的增加而下降。
③γ曲线是停机造成的损失费用。虽然故障停机和预防性维修停机(这里不考虑因气候、施工条件发生的停机)不同,但是给一个企业造成的损失是一样的,使企业丧失由于机械运转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虽然这并不是费用的直接支出,但是在经济学上是一致的,根据图示,我们可以看出其演变过程:一开始由于少量的预防性维修导致停机的代价很大(故障报警)。随着预防性维修的加大,设备故障率下降,总的停机损失逐渐下降,并且停机造成的损失对总停机损失的影响效果减弱。到了平衡点后,由于增加预防性维修工作量而导致的停机反而超过了得到的降低故障停机的时间,维修引起的停机损失对总的停机损失影响效果增强,于是总的停机损失反而呈上升趋势如图γ曲线所示。
我们将三种费用相加,就可求出预防性维修的总经济曲线。如图中d曲线所示,最低点G对应的G’,便是费用最少,也就是生产经济效果最好的预防性维修工作量,便称为最佳预防性维修方案。
在通常情况下,d曲线是比较平滑的;也即G点并不十分明显,所以我们可以在G’点之前后选定一个区域,只要预防性维修工作量在这一个范围,都可以得到基本相同的经济效果,这个范围即为最佳预防性维修的经济范围。
最后需要补充说明一点,该分析只适用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机械设备,但是由于施工生产受气候,季节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性较大,往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允许停机检修但并不招致额外停机损失的机会,在具体分析时应注意。
参考文献:
设备维修范文篇5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服务模式;质量管理
就目前来看,新医疗设备不断投入到医疗临床使用中,致使医疗机构面临的风险种类不断增加,国家及有关部门针对医用电气设备标准颁布了更加严格的明文规定,需医疗工程技术人员尽快探索出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服务模式,提升医疗设备质量水平。
1.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模式问题及质量管理要点
目前,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服务主要分为三种模式,原厂维修、第三方维修和自行维修,三种模式各存在一些问题,也有各自的质量管理要点。(1)原厂维修,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直接交由生产厂家负责。在购进医疗设备,尤其是大型数字化医疗设备后,厂家会提供一年或几年不等的免费维修服务,由于近年来医疗设备功能性及运行稳定性的不断增强,一些设备往往在超出免费维护期限后才出现故障,虽然续保也可得到厂家的专业维修维护,但费用高昂[1]。但是由于这些大型数字化医疗设备厂家,往往对所持技术和配件严格封闭,为了保证设备维修的时效和质量,医院对这些设备的维修维护一般都依赖原厂。针对这类设备维保质量管理要点在于严审维保合同内容,细分服务条目,严格监督后期的执行情况;(2)第三方维修,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由第三方维修公司或个人负责。此类维修公司良莠不齐,而且其技术团队掌握的技能种类有限,无法满足医院多种类型的医疗设备维修要求,维修效率也较低。如果选择这种服务模式,从质量管理角度,医院须严审第三方公司的执业资质,并对第三方公司的技术服务能力进行全面考察。(3)个人维修,由医院自发组建医疗设备维修团队。由于医疗设备专业维修人员数量较少,缺乏高精度专业维修器具,一般只能够对医疗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以及常规医疗设备检修,无法实现精密医疗设备维修或升级。医院应加强对医疗设备工程师的人才储备和专业培训。
2.提升医疗设备维护维修与质量管理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2.1明确设备维修维护及质量管理内容。医学工程师应基于新设备安装、故障设备维修及校准、预防性设备管理等的方面开展设备维修维护服务工作。健全设备操作规程、医疗设备质量检测机制与设备三级保养制等[3]。提升医院工程部门工作规范性,确保设备维修标准的深入贯彻落实。构建医疗设备维修记录档案,将设备运行及维修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下,更好找寻出造成设备故障的症结所在。在医疗设备质量管理过程中,需从预防维护、校准及设备计量保障等几方面入手。首先,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计量检测,将计量检测结果作为评价设备质量的重要依据,切实提升设备质量管理工作的专业性[4]。建立起与上级计量检测部门密切联系,深入落实设备运维检测工作,由专人负责设备计量检测档案的追踪,从根本上提升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效率。同时,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也应从技术层面上考量,把握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建立起有预防性的设备检修项目,如设备外观检查、清洁保养、更换维护及功能检查等,有效降低医疗设备运行故障问题出现。2.2做好医疗设备预防巡检及维护工作。在医疗设备预防巡检及维护工作中,医院及医学工程部门应注重以下要点:第一,明确设备使用操作流程。一方面,在设备采购期间,设备厂家需对院方工程师专业技能及操作使用等进行培训,为设备提供更加完善的使用操作指南;另一方面,设备使用者需依据厂家提供的产品使用说明书,编制详细的设备操作流程,对设备进行规范操作[1-5];第二,构建设备日常保养机制。针对设备安全性、重要性及故障发生几率,制定预防性设备维护周期,如4~12个月进行一次维护。用于急救类的医疗设备可将维护周期缩短。严格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针对医疗设备维护工作颁布的明文规定,完善设备维修维护及质量管理责任制,制定出设备故障应急预案,监督设备使用者对设备外表的日常清洁与保养工作,针对设备外观及性能指标,填写出设备巡检报告单;第三,注重医疗设备维修后检测工作。医疗设备维修后的性能指标可能会产生相应的误差,因此需做好指标校准工作,填写相应的质量控制检测报告。2.3紧抓设备调拨工作。现阶段医疗设备数量依然无法满足医疗要求,一旦出现设备周边问题,极有可能导致医疗抢修时间延长,引起医疗纠纷等问题出现。因此为充分发挥出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有效性,需做好设备调拨工作。结合医院建设规模采购医疗设备、建立设备维护中心。要求维修中心做好设备保养、维护及登记借还工作,如设备分配紧张等问题出现,维修人员可将闲置设备直接送到相应科室,提升设备调拨效率。2.4培养专业医疗设备维修维护人员。为切实提升医疗设备维修维护及质量管理水平,需做好医学工程人员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针对新进设备操作及维修技术,在工作人员群体中展开定期教育培训活动,构建起一支更加专业的医疗设备维修维护团队,确保设备维修维护与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总而言之,医疗设备维护维修服务模式转型工作迫在眉睫,医院需及时认清传统医疗设备维修维护及质量管理存在问题,构建起更加完善有效的医疗设备维护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出医疗设备在提升医院医疗水平中的积极作用,为推动医院信息化、科技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运立.医疗设备全过程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5.
[2]马晓龙.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设备管理存在问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3]张志刚.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售后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设计[D].兰州:兰州大学,2017.
[4]陈郁韩.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06,21(4):32-34.
设备维修范文篇6
关键词:医疗设备;设备工程师;维修维护;管理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医疗领域使用的医疗设备和医疗软件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如今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种类越来越多,品牌越来越广,功能越来越大,这使得医疗设备工程师对医院医疗设备日常维修、维护及管理压力持续增大。医疗设备渗透到医院每个科室,每个角落,医疗设备使用安全与否以及维修维护和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医院服务质量和患者的身体康复。因此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与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1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的重要意义
1.1保证临床使用
医院各临床科室正常开展诊疗工作离不开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维护维修一直都是医院设备管理科设备工程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医院增收节支的主要途径,做好医疗设备维护维修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使设备随时处于待用状态,始终以优良的状态运行,不影响病人的正常诊断,确保临床医疗设备高效运转。
1.2产生经济效益
医疗设备是医院不可缺少的固定资产。每年依靠医疗设备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加强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工作能够增加设备使用寿命,发挥效益,使收入得以增加,使用周期得以延长,使维修费用得以降低。支出费用得以减少,在一增一减中使经济收入得以提高,运行成本得以减少,使用效率大为提高,间接地产生了经济效益。
2目前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现状
2.1医疗设备维修维护模式
医院当前医疗设备维修模式分为以下三种:医院本单位医疗设备工程师自主维修维护、医疗设备生产厂家工程师或授权委托有资质商家工程师维修维护、有维修资质的三方公司医疗设备工程师维修维护。(1)医院医疗设备工程师自主维修维护。很多医院都存在设备管理科医疗设备工程师,负责本院的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医院医疗设备发生故障时,临床科室首先联系设备管理科设备工程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故障维修。常规医疗设备硬件及软件维修维护基本可以解决,技术实力强的设备工程师对部分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也能自主完成。只是从技术上对工程师要求更高,不但要求对医疗设备故障诊断能力进行精确的部位判断,而且还要针对故障部位能够完成零件维修,这样的零件维修维护最为节约成本。以我院一台进口品牌X射线双光子骨密度仪一次故障维修为例,设备出现不能正常开机。在请厂家工程师现场检查后,提出需要更换高压球管或高压发生器,需要费用约10万元,且该设备机型较为老旧,国内无现货配件,受疫情影响从国外进口最快也需要等20天左右。为确保临床能迅速用上该设备,不影响正常诊疗工作开展,设备管理科设备工程师立即进行技术攻关,通过分析该设备线路及原理迅速做出判断,认为该设备只是高压球馆打火导致设备工作异常,球管和高压发生器并无故障,通过对高压球管进行针对性的绝缘处理,设备恢复正常。本次紧急抢修不仅为科室节约了大量维修费用,同时避免了因设备等维修配件而影响科室的诊疗工作,切实起到了保障临床一线平稳运行的作用,该设备已平稳运行一年有余,未出现任何异常情况。由此可见医院设备工程师自主维修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维修的效率,避免对医疗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同时还能够降低维修成本。但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实际工作中也有部分常规医疗设备或者贵重大型医疗设备因缺少配件而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就得求助于厂家工程师。而现代医疗设备的种类和复杂程度都在不断增加,使得设备工程师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2)厂家或授权委托有资质医疗设备商家维修维护。医院在新购医疗设备时,跟厂家或经销商都签署了合同并约定质保期。厂家或经销商给予设备安装、调试、操作使用培训等。医疗设备在质保期内发生故障均由厂家或经销商全程免费维修。一旦设备故障过了质保期,本院工程师因无配件维修或技术原因等不能完成设备修复的就联系厂家或经销商进行维修,他们有原厂坚实的技术保障做后盾加之又有大量的配件供应,对设备维修基本没问题。但是相对于本院设备工程师厂家或经销商效率比较低下,进口设备周期更长,而且他们不采取零件维修,基本上都是板块维修,这就导致维修费用大幅增高。(3)有维修资质的三方医疗设备维修公司维修维护。医院医疗设备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有维修资质的三方公司医疗设备工程师维修维护基本上也是采用板块维修,他们的配件多半是拆机件或是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的,配件的供应质量及技术保障没有厂家或授权委托有资质商家好。相对于厂家或授权委托有资质商家维修费用要少些,但对设备结构原理不是很熟悉,有些实际故障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对故障判断能力也需提升,并需要医院设备工程师把好技术关。
2.2重使用轻维修维护管理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很多医院在使用医疗设备的时候存在着侧重使用、忽视维修管理的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一些大型医院都购进了比较完善的医疗设备,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管理问题。例如一些急救科室在使用一些精密设备的时候往往是在紧急的情况下,所以后期就忽视了对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虽然设备的生产厂家和一些科室也定期地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但是仍然不能够使设备达到预期的使用年限,最终致使设备不仅无法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还很容易出现各种安全隐患问题。
3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策略
根据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和困境,如何提高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增加医疗设备使用寿命,使设备时刻处于待用状态,以下是有针对性的提出有利于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的具体策略。
3.1加强医疗设备三级保养制度的落实
一级保养:医院临床科室应成立医疗设备管理员,组成人员可以是护士或护士长兼职担任,负责本科室所有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工作,包括医疗设备一级保养、台账增减记录、设备报修等。一级保养由医院使用科室医疗设备使用人或设备管理员完成,每日一次,并完成日保养记录备案。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方面,包括以下项目:设备表面是否清洁、消毒,检查设备配件完整性,控制面板功能是否正常,自检(充放电)、电池是否正常,设备外观、电源线、连接线是否正常。贵重大型设备方面,除了每日检查核心部件的运行状态及设备主要技术性能和参数是否到达要求,还应确保场地环境温度22~26℃,湿度在30%~60%之间。二级保养:由医院使用科室医疗设备使用人或设备管理员完成,每月一次,包括各种配件维修维护及设备各种功能是否正常,并完成月保养记录在案。设备管理科设备工程师每月进行检查临床科室对设备一二级保养落实情况。三级保养:医疗设备发生故障之前,也是需要定期进行预防性维修维护,主要由医院医疗设备工程师或厂商医疗设备工程师完成。医院在新购医疗设备时应与经销商签合同注明不同设备质保期内保养具体内容及维保周期,并督促落实到实处,如未履行可约定质保金的扣押。过了质保期的设备保养可与厂家或三方公司再签订维保协议,有条件的情况下,医院设备管理科设备工程师自己也可以做三级保养。
3.2分工合作
为了维修管理好医院医疗设备,给临床做好医疗设备维修服务,医院设备管理科设备工程师之间最好进行详细的分工,每个人分管自己最了解、最擅长的医疗设备进行维修管理。如实际维修中涉及多技术的叠加情况下再多方沟通配合,发挥自己管辖区的特长,共同完成设备维修工作,便于最大程度完成自主维修。即使有不能修复的医疗设备请求于厂家工程师或三方公司工程师来处理,也能从技术上把好关。
3.3维修模式的合理选择
医院医疗设备出故障后,本院医疗设备工程师应尽量自己完成维修,这样不仅为临床科室赢得了为病人诊断的时间,而且还为单位节省费用。如因配件或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的,根据实际问题作出分析,切实合理选择厂家或三方公司进行维修。厂家或授权委托有资质商家维修维护费用居高不下,医院为了打破垄断,可以在新购医疗设备时给予合同约定。医疗设备贵重、易损配件及耗材具体价格签订在合同附件里,商家为了做成销售产品的业务,通常会做出让步,这时有利于医院谈出相对低的价格。如以后设备过了质保期出故障就直接按当时合同约定的配件价格执行。为了降低医院医疗设备维修费用,还可以联系多家有维修资质的三方医疗设备维修公司进行报价维修,三方公司一般使用拆机件或者修复配件进行维修,他们维修费用一般都会比厂家或授权委托有资质商家低。虽容易过度维修,但是只要我们医院设备工程师把好技术关,还是一个节约维修费用不错的选择。以我院一台乳腺X射线摄影系统故障维修为例,机架不能开机,故障发生后,设备管理科请三方医疗设备维修公司来院检修,三方工程师表示乳腺X射线摄影系统需更换设备电源盒子,环形变压器局部短路也需要维修,经原厂家及三方维修公司比价确认,预估费用至少需要近20万元,且不排除其他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难题,设备管理科工程师进行技术攻关。通过分析线路参数、结合多年维修经验判断设备只是电源盒子故障,而环形变压器无故障,仅需更换电源盒子即可,经过针对性的处理后设备立即恢复了正常。
3.4完善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健全的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体制;建立医疗设备管理群,根据临床科室的需要,不定期在群里发资料培训科室设备管理员及设备使用人员对医疗设备的使用操作、培训考核及注意事项;聘用人员到设备管理科设备工程师岗位时最好与维修设备工程师岗位相匹配的专业;到临床科室定期巡检,随时掌握各科室的设备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设备维修的预防性工作;建立健全医疗设备工程师奖励制度,调动其积极性,如维修好贵重大型医疗设备,可适当奖励一下;如发现医疗设备老化严重、严重超过使用期限、有安全隐患的给与风险预警,提醒并督促整改;维修过的医疗设备有更换配件与计量相关的都必须进行计量检测和质量控制检测,例如,更换X射线摄影机球管,应进行计量检测;每次医疗设备维修后都应认真做好相应完整的记录,包括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解决方法、操作步骤、结果等,这样对今后类似设备的维修获得了经验,还可以缩短类似故障的处理时间。
3.5加强医疗设备工程师学习培训
新购医疗设备入院时,医院医疗设备工程师应全程参与设备安装验收,了解设备结构及原理,并让厂家提供操作使用培训和原理、结构讲解,为以后设备维修奠定基础;每年计划外出学习及参加医疗设备相关培训学习;多学习用于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的光、电、机、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信息工程等技术。
3.6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
根据医院的规模和医疗设备的数量及使用年限,配备响应数量和不同层次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设立医学工程维修中心对大型仪器或精度较高、结构复杂的仪器设备要制定合理的强制维修计划,不管仪器设备状况如何,都要严格按照维修计划执行,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以免因设备故障而影响医院正常的诊疗工作,给医院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对常规医疗设备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定期维修、预防维修、事后维修和快速维修相结合的方法,争取能够及时发现故障,缩短维修所占用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设备处于良好的正常工作状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4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是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来源,医院的运行离不开医疗设备的使用,医疗设备的使用需要通过维修维护管理来得到更好的保障,医生是医院的主要医疗技术力量,技术人员则为其提供帮助的辅助力量,只有相互的结合才能够让医疗设备良好的运作下去,因此医院需要对自身的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综合实力给予重视,配备与其规模、功能相适应的设备工程师、维修设备和设施,不断的强化医疗设备管理实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医疗设备的故障和损坏率,才能更有效的杜绝事故的发生,才能使病人和医院双方都受益。
参考文献:
[1]张磊.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风,2020(10):185+191.
[2]李水冰.强化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探讨[J].医疗装备,2016,29(10):51-52.
设备维修范文篇7
要想全面的提升医疗设备的管理质量和效率首先就要选择一些具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医院管理活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那么医院中的相关管理人员在选择工作人员时就要优先选择先进的党员干部,因为党员干部具有良好的廉洁奉公的精神,对待工作认真积极,具有工作责任感,面对自身的任务和要求都可以及时的完成。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做为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应当将自己的经理全部放在工作上面,对自己从事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还要掌握牢固,并且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工作能力。医院中的相关领导一定要重视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加强管理人员和医院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交流以及合作,最终实现医疗设备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显著提升。[1]
二、针对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与实践要完善管理人员准入制度的分析
做好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还需要坚持遵循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因为医疗设备和其他形式的设备有着本质的不同,医疗设备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并且还具有零配件专业性强以及集成程度高等特点,所以说医疗设备不仅仅是诊断和治疗的设备,同时也是一种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一定要严格执行维修人员和使用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于维修医疗设备故障的人员不仅仅要持证上岗,还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面对一些大的故障和问题时可以及时的完成维修工作,避免在维修中出现一些不良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医院人员要严禁一些其他无关人员进入到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中心,保证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中心的专业化和标准化。
三、针对于健全医疗设备维修模式来促进实践的分析
当前在一些医院中存在对一些科技含量不高或者中小型的设备,像离心机、手术电刀以及移动X光机等都是采用自修的模式,也就是有内部维修人员来完成维修工作。而对于一些专业性较高、大型的设备,像血透机、呼吸机等,一般都是先由医院中的内部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在维修工作当中出现了问题或者不能完成维修工作的话就会通过技术咨询厂家工程师或者联系上门维修。对于一些大型以及比较昂贵的医疗设备,像DSA以及磁共振等设备,医院应当和厂家签订全包合同,如果在实际的运用当中设备出现了问题全部的维修工作就是由厂家来解决。这种厂家全包维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医院内部维修人员的工作压力,但是厂家全包的维修费用较高并且效率低。因此,在医院中一定要健全医疗设备维修模式来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2]
四、一定要重视和提升维修人员专业性技能和素质的分析
作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医疗设备维修人员,一定要具有扎实的工作基础,不仅仅要求医疗设备维修人员掌握电子机械以及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具备一些专业的医院知识。因为医疗设备的使用是面向广大群众的,为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必须要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对维修工作具有细心、耐心以及恒心的态度,争取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那么为了更好的提升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性技能和素质,医院领导应当定期为医疗设备维修团队组织学习活动,提高维修团队的理论知识和维修技能,学习的内容有医疗设备、维修保养设备以及医疗上的知识,通过共同的讨论和学习来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3]
五、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医疗设备相关管理制度的分析
根据当前医院现行的医疗设备维修模式的分析,应当进一步再完善和健全医疗设备相关管理制度,例如医疗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制度、医疗设备的相关操作流程、医疗设备的维修报告制度、维修人员管理制度以及奖励惩罚制度等,只有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进行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不良问题的发生,医院领导人员也要积极的落实和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六、完善和优化医疗设备的考核管理以及各项改进工作
月考核管理制度是保证医疗设备维修模式顺利实施的基础,那么考核满意度需要按照实际工作情况来评价,如果在工作中满意度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就说明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如果低于百分之九十八就表示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相关人员就是及时的做出报告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处理,才能提升整体服务质量。除此之外,对医疗设备中存在的隐患和使用不规划的情况也要及时的做好记录和反馈,再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进一步促进临床操作和服务工作。
七、总结
通过上诉问题的分析,我们意识到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和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在注重提升医院医疗水平的同时也应该积极的完善医疗设备的维修水平,那么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素质、完善管理人员准入制度、健全医疗设备维修模式、重视和提升维修人员专业性技能和素质、优化医疗设备的考核管理以及各项改进工作以及健全医疗设备相关管理制度,再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条件来落实各项工作,最终实现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专业性、规范化以及标准化。
参考文献:
[1]许卫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战略思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0).
[2]李巍,徐雷.精细化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6).
设备维修范文篇8
〔关键词〕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发展现状;有效举措
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医疗器械设备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仅能够保证医院的医疗诊断能力,而且能够保证医院的工作效率,使得医院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患者的信任,但是在对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缺乏维修与管理意识而导致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寿命短,进而影响到正常工作,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工作[1-2]。
1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发展现状
1.1缺乏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和保护机制。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医疗器械设备的引进工作,但是对于医疗器械设备的管理,尤其是维修方面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医疗器械设备的损坏程度相对较大,尤其是在使用中医务人员缺乏维护意识,不仅缩短了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影响日常工作的正常使用,最终影响医院的医疗水平[3]。1.2缺乏科学完善的维修机制以及管理体系。由于医疗器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责任分工以及责任人的确定,导致各个科室在医疗器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缺乏维修意识,一旦出现问题,各个科室和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这样就导致了医疗器械设备出现故障后无法及时准确维修,维修的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故障,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维修机制,分工不明确造成的。1.3维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差,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当下很多中小医院的器械设备维修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缺乏专业知识,不能够及时地对医疗器械设备进行维修,维修速度非常慢。在对医疗器械设备进行维修的过程中手段相对落后,缺乏相关的器械设备检测标准和方法,单纯凭借传统方法或经验进行故障的查询,难免会造成维修效果不理想,一旦器械设备出现故障,很难重新修复使用。
2加强对医院中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和管理的有效举措
由于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直接关系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因此做好对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面对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有效举措。2.1提高对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意识,加强管理。在医疗器械设备使用过程中,不能仅关注医疗器械设备的购买和更新,必须要加强维修和管理工作,只有加强了日常的维修和管理工作,才能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在正常的检查中发挥作用,提高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4]。另外,对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并不仅仅针对有故障的设备,而应该针对全部设备,要做好平时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由于购买医疗器械设备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因此为了节省医院的资金,需要平时对一些没有故障的医疗器械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及时检查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状况并且进行科学保养,严格按照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使用,避免操作不当引发医疗器械设备的损坏,通过改善维修和管理机制,有效地保护医疗器械设备的正常使用。2.2加强对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和管理。通过制定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办法,明确使用过程中每个人的职责,并且严格按照医疗器械设备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一旦使用中出现了违规操作的行为,要给予相关的惩罚,以产生警示作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减少医疗器械设备使用过程中不珍惜、恶意操作的行为。建立相关的维修和管理办法可有效确保医疗器械设备使用过程中正常发挥作用,避免出现任何故障,一旦出现故障也能够严格按照维修标准和制度进行有效维护,确保第一时间恢复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5]。2.3加强对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维修技能。面对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水平不高,恢复使用率相对较低的现状,应该提高医院内部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使得维修人员能够掌握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技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网络教学或者考察等方式,真正地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使他们能够对医疗器械设备的故障进行准确定位,并且及时修复,提高他们医疗器械设备故障的维修水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医疗器械设备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细、越来越集成化,只有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对故障进行处理,因此维修人员可以参加一些进修班或者培训班,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2.4加强预防性维护工作的落实,确保维护工作常态化。在对医疗器械设备进行维修和管理过程中,应该对医疗器械设备进行常态化的预防性维护,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医疗器械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同时也能减少医院对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所投入的成本和支出,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坚持平时的维修和保护机制,能够对医疗器械设备进行前期保养,能够对医疗器械设备使用过程中进行维护,避免由于保养和维修不当造成的漏电现象而引发医疗事故,只有将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真正有效落实,并且坚持常态化,才能够使医疗器械设备更好地使用,减少故障发生[6]。2.5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保护意识。由于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率相对较高,而且使用人员相对较多,这就需要医院内部的每个人都应提高对医疗器械设备的保护意识。在平时使用的过程中,轻拿轻放,按照正确的使用标准操作。使用完后,要做好断电处理。通过提高每个人的安全保护意识,可有效提高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率,减少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者缺乏维护所造成的设备故障。另外,为了督促每个人做好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和保护工作,应该建立相关考核机制,一旦出现违规使用医疗器械设备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3总结
对医疗器械设备进行维修和管理的发展现状调查发现,医疗器械设备的管理重视程度不高,而且维修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维修技术手段也比较落后,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内部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水平,每个人应明确分工,建立科学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和办法,并且经过培训等方式提高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延长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医院的医治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童舟.浅谈医疗器械设备在医院中的维修与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4):111-112.
[2]李永开.浅析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对策[J].科技展望,2017,27(5):91-92.
[3]王学兵.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浅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22):107-108.
[4]杜荣华.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及设备维修保养[J].科技与创新,2017(18):149-150.
[5]颜孙晓.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维修管理[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00270.
设备维修范文篇9
关键词:钢厂;机械设备;维修;分析
在当今技术型社会的背景下,机械化生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工业生产中运用机械化设备的份额比重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机械设备可能会因为生产周期的问题出现一些故障。对设备进行及时有效的维修检测,对维护设备和长期使用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工作是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考量和多方面考虑。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维修时的科学、合理、有效、及时,我们可以结合钢厂在生产过程中的工作特点以及生产模式,提出针对性的检修维修手段。以下将针对钢厂机械设备维修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
1钢厂机械设备常规维修问题分析
1.1选矿机械故障维修分析
钢厂生产中的主力机器就是选矿机械设备。选矿机械是整个钢厂运行过程中比较关键的部分。做好选矿机械日常维修和检查工作,是确保整个钢厂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我们所说的选矿设备其实是一种比较复杂多元的设备类型。它在钢厂常规生产中发挥着基础建设的作用。我们常说的选矿设备有洗矿设备、烘干设备、筛分设备、磨矿设备、破碎设备。在这些设备中,辅助性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相对比较小。其中烘干设备和筛选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相对比较少。在生产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是破碎设备。这是整个工作过程中作为钢厂原矿的执行的主力设备,一般会在加工矿物石和不同硬度的矿物发生撞击,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破碎效果,是由各类矿物质硬度和抗破碎程度决定的。导致有可能出现,破碎效果之间有较大差异的情况。(1)破碎设备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比较需要关注的部分。因为破碎设备有可能会面临硬度较大的矿石原料。破碎叶片对于这种硬度较大和抗破碎能力较强的矿石,不能实现有效的破碎,从而导致出现破碎转子受损,加工电路出现一定的问题。(2)磨矿设备的末端模具比较容易出现磨损,这是磨矿设备故障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因为磨矿设备在作业时需要长时间对矿物进行研磨,同时还要保证作业的高效和精细度。在这样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下,磨具受损是难以避免的。磨具受损后,会影响磨矿设备的最终工作效果。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根据加工矿物的特点,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修,视情况可以增加研磨液系统的增设。(3)筛分设备也是在进行钢厂选矿设备维修时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实际使用筛分设备的过程中,其核心在于激振器的应用。激振器是筛分设备,比较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件。这一部分因为激振器高频率的工作会出现疲劳和共振的问题。所以在应用筛分设备时,应该对机器的状态进行实时的检查和监控。
1.2减速机维修过程分析
减速机通过各机械设备转化转速,实现功率转化的功能。所以在钢厂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整个生产线的有效和稳定,一定要确保其内部正常运行。减速机维修过程与其他机械维修相比相对困难。在实际的检修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减速机一般是一个密封设备,并且其内部结构和可能出现的检修问题十分复杂。我们在使用减速机时比较常出现的问题包括胶合、磨损等。在进行这一部分机械维修时,通常使用机械振动系统进行维修检测判断。我们在进行维修检测工作时可以发现,减速机的各类问题都可以通过振动信号表现出来。通过分析可以实现对机械设备进行全方面综合性的维修。通过各类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追溯到机械设备中故障根源,从而达到对减速器进行实时监控目的,有效的提高机械设备维修效率。
1.3风机的检修分析
由于钢厂的工作环境相对比较恶劣,机械设备长时间保持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所以出现故障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维修保养工作一定要做好。近年来,机械技术精密化程度发展迅速,这也是导致维修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我们要根据钢厂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从而选择比较合理、有效的维修手段。在钢厂中还有一个设备也是比较常用的,那就是风机。风机也是机械设备维修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风机发生故障的主要部位是风机叶柄和叶片。在长时间的工作中,风机叶片因为空气中颗粒物较大,导致出现了叶片磨损等情况。所以在进行风机维修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叶面是否出现了磨损,然后对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分析。如果在检修阶段发现页面的磨损比较严重,可以进行替换和修复等维修手段。风机叶柄出现故障是因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不均匀用力扭转导致叶柄出现失效现象。在检修和维护修过程中,一旦发现叶柄有这方面问题的迹象要及时快速的进行调换。近年来,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机械设备检测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对维修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合理的应用新型检测技术手段是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合理检修的基础。而且因为检测技术不断革新,使用检测仪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机械设备检修过程中的针对性,有效的避免了机械设备故障可能对检修人员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最大程度保障了相关维修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钢厂机械设备维修有效手段
2.1建立维修工作
钢厂的相关机械设备进行维修时,首先应该做好维修管理的总体规划工作。合理科学的总体维修规划可以保证在做机械设备维修工作时的安全、高效。现阶段,钢厂机械设备维修还是以人工检修为主要方式。所以为了确保维修工作的有效进行,可以按需对相关检修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高相关机械设备检修人员的检修水平,这不仅仅是加强了维修工作的实效性,同时也保证了维修工作的质量。
2.2机维检修管理工作中的科学性
在维修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建立的维修方案是科学合理有效的,这样才能保证维修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建立尽可能详细且合理的维修方案是为日后的维修工作建设和展开提供理论指导。在具体的维修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维修方案内容进行合理性评估。通过不断调整促使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能达到预期设定。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机械设备在运行中的周围环境、使用机械结构的安全性、对工作人员防护和影响程度的分析等。同时还可以根据钢厂的运行环境及机械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以及机械自身运行情况等多方面考量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地促使维修工作的效率提高。还可以根据机械设备维修目标和性质进行细化分作,实现责任到人,这也是促进维修工作效率提高的有效手段之一。另外,我们还要对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检修技术,进行实际的应用制定和安排。
3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钢厂日常中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工作,是促进钢厂正常运转的较好手段。本文针对钢厂机械设备维修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在机械设备维修过程中,对重点机械设备进行了故障特点和故障原因分析。并且我们发现机械设备的检修技术是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相关维修检修工作人员要进行持续性学习。部分钢厂不太重视机械设备检修部分工作的情况,从而导致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进行维修检修。甚至出现了影响整个生产线工作进度的现象,这可能导致钢厂的生产出现比较严重的延误。本文对钢厂机械设备维修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后期项目提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俞晶露.机械动力设备的检修管理[J].化工设计通讯,2019(05):146,170.
[2]张国鸣.运输机械设备维护检修要点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04):159-160.
[3]仲振兴.机械设备的电气检修策略探讨习[J].科学技术创新,2019(06):195-196.
[4]梁晓新,刘博.浅谈钢厂机械设备检修管理的基本措施习[J].中外企业家,2018.(32):109.
[5]桑立新.浅谈钢厂机械设备检修管理的基本措施[J].清洗世界,2021,37(03):90-91.
设备维修范文篇10
为规范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维修管理,提高设备维修的透明度和实效性,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特制订如下制度:
一、明确设备维修内容。服务范围为**市辖区内445个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微机全套设备及附加板卡的维修和故障排除。
二、严格遵守设备维修程序。远程教育设备出现故障时,村(社区)终端接收点管理员向镇(街道)远程教育工作室说明故障情况,镇(街道)对故障情况核实后,书面报告市委组织部远程教育中心。远程教育中心对上报故障情况确认属实后,向电脑公司下发维修通知,电脑公司按照维修通知要求进行维修。维修结束后,电脑公司要如实填写市委组织部远程教育中心统一印制的维修单,并在镇(街道)、村(社区)远程教育有关负责人签批维修意见后,报送远程教育中心审定。
三、建立设备维修台帐。镇(街道)远程教育工作室应做好远程教育设备的维修记录,及时填写维修台帐,新购置的配件要记录在案,以备检查。
四、明确职责,各负其责。市委组织部远程教育中心负责指导镇(街道)、村(社区)远程教育工作技术指导,组织协调电脑公司对远程教育设备做好维修工作。各镇(街道)负责远程教育设备常见软件故障的排除、卫星天线和避雷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各村(社区)终端接收点负责做好远程教育设备日常维护工作。对于在保修期内的部分站点设备配件,镇(街道)管理员可直接与厂家联系维修。因远程教育站点“五防”措施不到位、管理员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故障,站点自行解决,不能及时维修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由于设备保险期已过,凡设备被盗的站点应按照远程教育设备配置要求自行配备,市、镇(街道)两级不再承担相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