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组织建设范文10篇

  团组织建设范文篇1

  一、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现今,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正在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其工作要点主要是解决影响全国持续稳定发展的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使占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村能够实现生活富裕、精神充实、环境美化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基层团组织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团组织是党组织的后备军,是党的助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所依赖的当然是党的领导和党员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团组织是党组织的后备军,是为党组织培养青年,不断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使之不断成长,并最终向党输送合格的青年。没有团组织不懈地引导、培养青年,党组织的扩大、党员的不断吸纳的势必受到影响。

  其次,团组织是广大先进青年的组织,积极协助管理好青年事务,关心青年成长,代表维护青年利益。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是大量青年投入到农村产业的发展中去,而青年人思想最为活跃,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开创新业绩,新农村的建设需要青年人不断去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而基层团组织是先进青年人的群众组织,团组织发展的情况,团组织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农村青年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再次,农村基层团组织是广大农村青年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反映着青年们的意愿和呼声。在社会中,每个群体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有着不同与其它群体的利益和要求。农村中的青年人也有着不同与其它人群的特点:他们好奇心、求知欲强,对新生事物比较容易接受;他们精神需求较多,需要有较多的活动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他们也可塑性强,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形。这些特点,需要基层团组织真正将青年团结到自己的周围,服务好青年,代表好青年的利益。

  二、农村基层团组织及青年成长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农村工作的很多方面均向加快经济发展倾斜,农村的新情况新事物不断出现,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共青团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农村青年的成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现今农村团组织发展出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基层团组织在农村青年中的号召力、影响力下降。在现今社会生活中,基层团组织主要表现为行政村团支部和企业团支部,这些团支部在乡镇团委的领导下,对所在单位的团员青年进行教育、引导。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现今社会信息传递速度已远超过过去,价值观也日趋多元化,这些使得仍坚持过去团工作方法、内容的基层团支部在农村青年中的影响力在日益减弱。

  2、基层团的队伍建设难以发展,团的组织覆盖面出现萎缩。在新时期下,青年的价值观、人生观及理想信念目标追求日趋多样化,一部分团员的意识逐渐淡化、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难以体现。而且,在我们东部发达地区大量青年在接受教育后,往往因升学而不再回到农村团组织,有些未升学的团员青年在离开中学后,也未将团关系及时转到所在单位的团组织,这些都导致注入村团支部的新鲜血液严重不足,导致了农村团员队伍难以发展成局面,团组织无法形成覆盖整个青年群体、管理有效的组织。

  3、对外来务工青年团员管理教育不够。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剧增,导致大量的外地务工青年涌入我们东部地区,而这些青年中有很多都是团员。在外出打工时,已实际脱离了户籍所在地的团组织,失去了原团组织的组织生活。在对这些外来务工青年进行管理过程中,广大企业往往重视作为员工的企业规范、企业文化教育,但却忽视了团组织教育,没有将他们纳入到企业的团支部中去,使这些团员游离于团组织之外。

  同时,在新时期青年的成长在成长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很多青年对团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很多农村青年求学时期,往往对团组织有较高的认同感,并积极地加入共青团。但是在走上社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从事某项工作后,由于受到社会其它观念日益影响,使他们对于团组织的重要性越来越不重视,甚至在工作中就逐渐淡化了自己团员身份的认同,在成长中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2、农村青年精神生活匮乏,形成了一些不健康的娱乐方式。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得到增长,然而由于农村娱乐设施的建设的相对缓慢,以及价值多元化下一些不正确观念的误导,农村青年中有部分人形成了一些不健康的娱乐方式。有些青年出于对网络的好奇而接近网络,但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更有些青年甚至经常性参与等违法活动。

  3、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这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率直线上升,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在涉案人员上也表现出了不断低龄化等特点,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盗窃、敲诈勒索等侵财型案件上。农村未成年人犯罪也较为突出,这些问题也日益影响了广大青年的健康成长。

  三、对这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们前面详细讲到了现今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农村青年成长所存在的问题,两个看似分离的问题其实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正是农村基层团组织的萎缩、影响力的衰减,使得大量农村青年失去了一个先进组织的教育、引导,在成长的进程中出现了不如人意的情况。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些现状产生的原因作一些分析。

  1、对团组织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认识不够既包括行政村、企业等实体对于本单位团组织建设、团员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也包括团员青年对于基层团组织对于帮助自身发展的意义认识不够。在行政村和企业中,很多领导者往往重视经济效益的产出,重视对青年进行职业教育,却忽视了基层团支部对团员青年所进行的理想教育,在工作中将团支部工作视为一项较为务虚的工作来对待。而广大青年,也往往将基层团支部看作是学生时代学习的一部分,却没有意识到即便是走上工作岗位,团组织仍是其接受学习、维护权益的有效平台。

  2、基层团组织工作开展不够。基层团组织是先进青年的组织,要代表青年的发展方向,表达青年的发展诉求,它要在青年中发挥影响,得到广大青年的认同,就必须结合青年人的需求,开展工作。但不得不让我们正视的是,大量行政村、企业的团支部由于活动金费缺乏、团组织萎缩、有些团干部素质不高等诸多原因,基层团支部的各种活动没有真正开展起来,或是开展的力度还不够大,在青年中的影响还没有真正发挥起来。

  四、对于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几点措施

  在对存在问题有了清醒认识,并分析了原因之后,我们结合现今农村发展的特点,思考并探索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充分认识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在价值多元,信息传递空前快速的今天,各种价值观存在着对于青年群体影响的激烈竞争。在由于青年人可塑性强,每种价值观都希望能得到最大数量青年的认同,而这场竞争中基层团组织应担负起帮助青年树立正确信仰和正确价值观的重担,成为宣传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平台。

  2、进一步健全基层团组织建设。基层团组织必须得到恢复和发展,重新充实团干部,并选用具有管理特长、在青年中有较高影响力的人员人担任团干部。重视对团干部业务能力地培养,学会结合青年的特点,采用青年所喜爱的形式开展活动,在青年中不断扩大影响。

  团组织建设范文篇2

  多年来,公司领导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支持团组织的工作,由公司团总支牵头,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服务青年成长为着力点和出发点,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管理中心开展工作,组织和动员广大青年立足岗位创建、创新、创效,努力推行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团组织建设,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各项事业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广大青年团员在生产经营中的主力军作用,为共青团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司还成立了企业文化学习培训班,使团内“”制度得以落实。不断完善团内组织生活,强化团员青年的先进性意识和组织观念,同时聘请专家教授担任专职教师,对员工进行业余培训,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之余,掌握更多的技术,了解更全面的文化知识。使公司团总支成为职工思想教育的阵地,理论学习的摇篮,人才培养的熔炉和职工交流的纽带。

  随着团支部队伍的不断扩大,公司团委从实际出发,长期坚持和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一、抓教育,全面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素质

  共青团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公司团总支始终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团员青年,教育团员青年把其摆在工作的首位。多年来,我们始终牢牢抓住思想建设这个中心,在政治上接受上级团组织的领导,组织团员青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认真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对他们进行思想和信念教育,帮助青年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弘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时代风尚。利用共青团的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广泛的与青年联系,对全体团员的思想学习,风气进行不同形式的教育,明确自身的主要任务,培养作为一名团员所具备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保持团员的先进性,并积极支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其次公司团委还利用宣传栏、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加强对青年们的爱国教育,增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团总支成立至今,先后多次组织青年团员进行社区卫生大扫除并开展了“青春献祖国”的学习活动。通过定期召开团会切实增进广大团员的大局意识、组织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

  二、抓创建、深入推进青年创新活动,服务青年岗位成才

  按照上级团委的统一部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本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努力营造关心青年成长,帮助青年成才的环境。

  开展争当“青年岗位能手”创建活动,培养造就一支道德素质高、业务技能强,富有创新能力的青年职工队伍,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形式,提高了广大青年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构建了青年人才培养机制,为广大青年提供了更多的实践经验和展示才能的舞台。推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着力提高青年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能。创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是以青年职工为主体,以安全生产为导向,以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技能培训、安全监督管理为内容,以确保安全生产为目的的群众性安全实践活动。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能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开拓创新,努力工作,提高了青年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新的认识,进一步强化青年职工的安全意识,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抓活动,丰富团员青年职工文化生活

  针对新形势下青工思想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企业团总支从实际出发,以富有意义的活动为纽带,凝聚团员青年队伍,增强了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向心力,激发了广大团员青年的参与热情。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重视对内对外宣传报道。鼓励团员青年利用宣传橱窗等宣传单位的工作情况和先进典型,展示青春风采,以典型激励全队职工,振奋职工队伍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坚持不断地开展文化活动,作为共青团组织服务生产中心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近年来,围绕安全、生产等内容,开展“遵章守法、关爱生命”等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收到良好效果。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努力扩大团组织的工作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展开青年风貌。各团支部始终坚持“学雷锋”为您服务和“献爱心扶贫济困”捐助活动,不仅给职工们送上了方便,而且向社会献出一片爱心。组织开展了“3.5”学雷锋、捐款捐物、无偿献血等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向社会奉献一片爱心,树立了青年的文化形象。开展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形象建设。每遇元旦、“五四”、“十一”、等重大节目,团委举办了知识竞赛、篮球赛、拔河赛等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凝聚了职工,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展示了单位的良好形象和青年职工的良好风貌。

  四、抓基础,强化共青团组织的自身建设

  团组织建设范文篇3

  一、当前*县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基本情况

  (一)团员青年。全县有14至35周岁青年106309人(14至28周岁青年78170人),团员23748,团青比例22.3%;少数民族团员7659人,占团员总数32%;2006年全县共推荐68名,经批准入党数45名,占推荐总数66%。

  (二)基层组织。全县应建团单位数744个,已建团单位数640,建团率86%,其中基层团委25个(企业2个),152个团总支,463个团支部。

  (三)团干部。全县现有乡镇以上团干部32人,除了团县委5人外,乡镇、中学均为兼职团干部,村、社区、企业、机关团总支书记、团支部书记多数以村社干部、乡村教师兼任为主。在乡镇以上团干部32人中,25周岁以下11人,26至30周岁19人,31至35周岁5人;大学学历23人,中专学历9人;女干部10名,少数民族3名,党员30名。

  (四)经费情况。由于*县财政紧张,除了团县委有点人头经费外,其没有什么经费来源,致使共青团工作经费紧缺。

  (五)流动团员量大。由于打工潮兴起和县委政府劳务输出力加度,每年团员流动量急增,近三年统计表明,团员每年流动人数达4500人左右,但实际流动量远远超过统计数据。这给团员的管理教育及团组织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的整体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新变化。目前,全县基层团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

  (一)党政重视方面。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会对团组织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清,对“党建带团建”的精神缺乏落实,思想上就忽视了团的工作。有的思想上重视,但经济支持跟不上,也制约了共青团的发展。

  (二)乡(镇)村和县直机关团员数量逐年减少。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新招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较少,团员缺少来源,但超龄退团人数却逐年增加,县直机关团组织(除县直中学团委)在册团员数逐年减少,团员不够3人以上的单位占50%,已不符合建团要求。另一方面各乡镇外出务工青年逐年增加,回乡青年学生又很少,据调查统计,全县农村外出青年约占在册青年总人数6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和作用的发挥。

  (三)团的组织建设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团组织的有效覆盖率低。据调查,目前全县基层团组织中,有组织无青年,有青年无组织的情况十分普遍。一方面,共青团原有的阵地没有得到巩固和加强,部分地方、领域正在逐步丢失,功能逐步丧失。在农村表现尤为突出,全县行政村(社区居委会)都未落实专职团干。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经济、社会组织(如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不断涌现,团组织还没有来得及往这些新的领域发展,阵地拓展不够,对这部分组织的青年缺乏引导,而往往这些地方是青年构成最复杂、思想最敏锐、最需要共青团来组织和引导的地方。

  (四)团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强。存在着有领导班子却无团员青年、无活动场所和经费、无工作制度、无团日活动的现象,越到基层,情况越是严重。团干部兼职现象也很普遍,开展团工作的精力难以保证。从此次调研的情况来看,除了极少数团委有专职团干部外,其他的团干都不同程度的兼有其他职务,兼职分散了团干部的精力,使团的工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目前全县大部分基层团组织均没有安排活动经费,要确保正常运转都很困难,再加上县内大型企业极少,可整合资源缺乏,影响了有些基层团组织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到目前为止,全县仅有小寨青年活动中心一处专为团员青年活动的场地。

  (五)团干部年龄普遍偏大,业务素质良莠不齐。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全县各级共青团干部年龄在25周岁以下的不到20%,26-30周岁的占60%,31周岁以上的占20%。团干年龄偏大,对共青团工作往往缺乏激情,更缺乏创造性和开拓精神。与此同时,团干受训机会少,加上团干自身学习不够,导致了团干部业务知识和工作水平参差不齐。调查表明,大多数基层团干部要么有热情缺少经验,要么有经验却又缺乏热情,二者不能有机统一,严重影响到基层团工作的开展。

  (六)部分青年团员的团员意识和组织观念谈薄。调研表明,近年来,全县各级特别是非学生团员的团员意识不强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交纳团费不积极,参加团的活动不踊跃,配带团徽不自觉,团的知识不熟悉等方面。甚至有部分团员青年对于作为一名共青团员的光荣感也在逐渐丧失,青少年对团的认识不够,入团意识和意愿不强,团青比还不高。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拜金主义思想正在冲击着青少年的信仰,腐朽的“赌、毒、黄”文化也逐步渗透着青少年的思想,这些因素导致青年们的价值观正在发生改变,广大青年不再因是否是团员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七)团员流动性大。随着社会择业的多元化,农村青年再也不安于田间地头,纷纷外出打工、做生意谋生路。许多农村青年中学一毕业,就“孔雀东南飞”,造成团员大量流失。团员人数日益减少,团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团组织的作用就难以发挥,对团员难以实行有效的教育管理。流动团员是新形势下团员队伍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是新时期团建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我县集中表现为团组织教育管理上的“五难”和流动团员自身面临的“五个矛盾”。“五难”是: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设置难建全。“五个矛盾”是:找组织与找工作的矛盾、团员找组织与组织找团员的矛盾、团员的权利与义务的矛盾、管理与服务的矛盾、先进性与新环境的矛盾。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全县共青团工作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有团组织内在的多方面的原因,更与整个社会大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调查表明,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经济基础薄弱。*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国家扶贫工作开发重点县。总面积1478平方公里,耕地33万亩,97%是山区,而且大部分是高寒山区,土地贫瘠,各种自然频繁。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28万元,支出242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86元,农民人均有粮292公斤,全县贫困人口接近12万(特困6万余人)。经济基础相当薄弱,而基层团组织建设取决于党政的投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为经济实力不强,各级党政拿不出足够的钱来进行基层政权建设。团县委只有固定的人头经费,团的活动经费缺乏保证。经济不发达,社会资源奇缺,缺乏社会化运作活动的条件,活动开展困难。既使开展,也局限城区,无法延伸到农村。农村偏僻、闭塞,缺乏集体积累,大多数属于“空壳村”,更是没有团组织活动的经费来源。大多数村一年开展不了一次活动。对于共青团来说,活动决定活力,没有活动,活力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就整个社会大环境而言,普遍存在对共青团工作认识淡化的趋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各界存在对共青团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越来越淡化的现象。乡镇党委政府对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社会政权的重要支柱作用”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对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强调得多一些,而忽视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社会政权的重要支柱作用。所以,对共青团就如何联系青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如何凝聚青年,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问题思考得少。因思想上没有引起重视,所以就不可能有工作措施。于是,对共青团工作不闻不问、不管不说,顺其自然发展,久而久之形成了现在的局面。村两委会更是认识不到团的作用和价值,认为这个组织可有可无,特别是已经解决报酬的村,因兼职兼薪,一些两委会成员便把村团支部书记职务兼上,但对团的工作从不过问,既不团结带领团员青年,也不教育培养青年。从而出现了广大青少年不愿入团,不求上进的现象,继而形成了农村基层党员老化、基层组织后继乏人的严峻形势。

  (三)青少年团员意识不强。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团员青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但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追求、思维方式也呈现多元性、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人们固有的利益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追求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少年具有领社会风气之先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农村,广大青少年在计划经济时代普遍具有的入团倍感光荣,入团体现先进的意识已经不复存在。对他们来说,入不入团无所谓,入不入团一个样,入了团也没有什么好处,不入团也不存在什么坏处。加之全县的特殊县情,共青团这个组织对广大农村青少年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凝聚力。于是农村共青团组织也就缺乏号召力、战斗力。

  (四)从共青团自身建设的情况来看,团组织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强。一方面,在应对内外环境变化上,当前,我们自身还没有很有效的办法,工作方法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团干部对从事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短期行为和形式主义严重,主动性不强,对于开展团的活动,应对团工作中的新问题,被动应付了事的多。这些,都制约了我县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前*共青团工作的现状,我认为,既要看到当前问题的严重性和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又要增强做好全县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的信心,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在此就*基层团建和青年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党对团的领导。党对共青团的重视支持是做好团的工作的政治基础和根本保证。共青团作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纽带和桥梁。党组织应该重视团的工作,象抓经济工作一样,布置经济工作时,同样布置团的工作,检查经济工作时,同样检查团的工作,把团的工作纳入党组织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加强党对团组织的领导和指导,把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热情较高、潜力较大的年轻干部选拔到乡镇团干部岗位上,使干部得到锻炼,使事业得到发展。规范和完善团干部的管理工作,不随意轮岗交流团干部,确因工作需要调整,需按《团章》规定,征得上级团组织同意,并保证有人接替工作的前提下再调整,从而保证工作的连续性。进一步多听取汇报,多作指示,多压担子,多解决实际困难,充分调动团干部的积极性。努力为共青团工作创造宽余的经济环境。把团的活动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保证团的活动经费。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带领青年团员全身心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中,为经济建设服务,在经济建设的涌流中,大显身手,冲锋陷阵。

  (二)进一步落实“党建带团建”,把基层团建纳入基层党建工程常抓不懈。县、乡(镇)党委应树立“大党建”观念,把基层团组织建设作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基层团组织建设视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活力和后劲所在,从而把基层团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中进行同规划、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和同考核,使基层团组织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同步进行,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真正实现“党带团,团促党”的良好局面。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团组织建设的良好局面。基层团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唯有县委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部门明确责任,形成合力,乡镇党委具体负责,狠抓落实,才能出成效。

  (三)提高基层团干部能力、增加基层团干部积极性。把基层团干部纳入各县科级、村级干部培训范畴。充分发挥县委党校的作用,每年培训一定数量的基层团干部,逐步培养他们的能力。落实村团支部书记报酬。把村团支部书记纳入农村三职干部范畴,解决其工作报酬,调动其积极性,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工程,加大“推优”工作力度,使基层干部有干头、有奔头。

  团组织建设范文篇4

  一、紧紧依托党建带团建,努力实现团的自身建设创新

  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是党团组织内在联系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团的建设的根本保证。企业党组织要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工作,将团的建设与党的建设相结合,将团的工作纳入党的工作目标责任制,使团的建设融入党的建设和企业中心工作中去。

  1、企业团组织要加强组织结构的创新。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锐意创新共青团的组织依托和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以企业团组织为核心、以各类青年社团和兴趣协会为的青年组织体系,延伸共青团的工作手臂,广泛覆盖青年,有效组织青年,将广大青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推动企业改革发展。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企业团组织履行青年事务的职能要求和团青比例不协调的问题,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和青年工作部,建立灵活多样、动态开放的组织网络。

  2、企业团组织要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制度创新是加强团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增强共青团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长期以来,企业团组织在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相关制度,企业团组织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提出修改和完善的意见。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多更好的制度。总之,要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把企业团的工作纳入企业党政管理考核体系中,实现企业团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3、企业团组织要加强团的体系建设创新。企业团组织是一级组织,组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团的自身建设也要用系统理论来完善和加强。一是努力创建充满活力的青年活动体系。活动是团组织的生命,充满活力的青年的活动体系是由符合企业需求和青年需求、得到企业大力支持和青年热情拥护,并取得实际成效的活动品牌组成的。二是努力创建充满科技气息的信息网络体系。为进一步适应时展对共青团工作的新要求,企业团组织就必须逐步实现共青团工作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以此创新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以便更加有效地服务企业,服务青年。三是努力创建充满人才辈出的青年激励体系。激励和举荐青年人才是共青团服务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也是为党团结凝聚青年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团组织用组织行为培养青年的重要任务。

  二、准确定位“企业共青团”,努力在企业团的工作思路上创新

  企业共青团特殊性就在于“企业”二字,“企业”的定位是企业共青团准确定位的前提。我们的企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是以追求利润和效益为目标的社会经济组织,企业行为是计入成本的行为。所以要做好企业共青团工作就必须在工作思路上与企业的定位相融合,实现工作思路创新。

  1、企业共青团是一个政治型组织。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企业团组织负有引导和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责任,负有宣传和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使命,负有团结引导企业青年热爱企业,投身实践,建功立业的任务。

  2、企业共青团是一个经济型组织。经济型组织是由企业的功能和目标所决定的。从团的组织行为来看,团的各项工作需要花费人财物,是计入企业管理成本的行为;从企业投资行为来讲,企业希望团的各项工作是有预期收益的投资;从团的自身发展来看,需要强有力的物质依托。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务实务实再务实的作风,研究共青团活动的成本支出和收益,研究团组织自我创效的能力。

  3、企业共青团是一个服务型组织。企业共青团是用组织行为来完成是服务职能的。企业共青团从根本上讲是服务党的中心任务,保证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一是在服务对象上要正确把握好服务对象的先进性和宽泛性,既要服务先进青年和优秀青年群体,又要服务中间青年、一般青年和弱势青年群体。二是从服务内容来讲,既要服务青年思想素质的提高,始终不渝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青年,又要服务青年技能素质的提高,积极地承担更多的企业青年事务,还要服务青年文化生活和权益保护的需要。

  三、融入企业中心,服务青年发展,努力在企业团的工作方式上创新

  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和成效与所有制是无关的,关键是企业共青团能否“融入企业中心”。讲融入企业中心,就是要解决企业共青团工作与生产经营之间“两张皮”和“双轨运行”的问题,使企业共青团工作成为现代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政治优势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优势有效结合,使共青团工作成为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载体,成为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团组织建设范文篇5

  一、*市基层团组织建设现状

  *市地处广西中部,总面积13411平方公里,辖6个县(市、区)75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241万人,28岁以下青年420850人,团员106370人,团青比例为25.28%。全市现有基层团委115个,团总支297个,团支部2879个。专职团干部1*人,兼职团干部12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94人,占团干总数81.74%;中专文化19人,占团干总数16.52%;高中文化2人,占团干总数1.74%;党员人数109人,占团干总数94.78%。创建青年中心12个,建立青年科技示范园123个,培养青年乡土人才人1873人。团市委被评为2005年度全区共青团工作年终考评进步奖、全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区先进少工委。

  二、近年来开展团组织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团市委切实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找准切入点,打造结合点,攀登制高点,努力把我市共青团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众多领域创造了新业绩,在自身建设上取得了新突破。主要通过深入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实施党建带团建“强本固基”工程,切实做到“三强两固四提高”(即强化意识、活动、机制,巩固组织、阵地,提高服务、凝聚、学习、合作能力),使团组织建设达到“五个好”(有一个政治素质高、深受团员青年信赖的好班子,有一支充满活力、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好队伍,有一批围绕党的中心工作、适合团员青年特点的好活动,有一套行之有效、健全规范的好制度,有一系列促进工作开展的好保障)的要求,全面开展创建“五四红旗团委”、“五四红旗团(总)支部”活动。同时,在全市共青团系统中开展以“四开四先”(开科学发展思想风气之先,开调查研究学习风气之先,开务本责实工作风气之先,开艰苦奋斗生活风气之先)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学习刻苦、工作勤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崇尚实干、清正廉洁的团干部队伍。通过活动,使团组织活动尤其是农村、企业等问题比较多的基层团组织活动趋于正常;基层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逐步健全,建立完善一大批农村和非公经济团组织,建立各种团组织活动阵地和服务基地100多个。软弱、瘫痪团组织得到整顿和加强,共整顿瘫痪团(总)支部90多个,重新选准、配备团支部书记80名、基层团委书记25名,有效解决了共青团工作呈现出“热”在市、县里,“散”在乡里、“瘫”在村里的大难题。20*年以来,全市基层团委获“全国团建先进县”称号1个,获“全国先进青年中心”1个,获“广西团建先进县”称号3个,获“广西五四红旗团委”3个,获“广西五四红旗团支部”8个。

  1、团员的意识得到增强,能发挥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主要通过深入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紧扣教育主题,活化教育形式,坚持自主创新,深入开展“学团史,戴团徽,唱团歌,举团旗,守团章”、“让青春在岗位上闪光”、“成长成才路,科技伴我行”、“我打工,我创业,我进步,我成才”、“争当志愿者,青春献社会”、“百名团员作榜样,千名团员争先进,万名团员做贡献”、“青春文明行,建和谐社会”、“高举团旗跟党走”等“八大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了三方面的成效。一是团员意识明显增强。广大团员进一步深化了对团组织的性质、党团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团员的责任和义务;各行业团组织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团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模范意识明显增强,一大批先进团组织和优秀团员不断涌现,许多非团青年尤其是农村、非公企业青年纷纷要求加入团组织。二是广大团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一步发挥生力军作用。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普遍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实现了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化、规范化、阵地化、经常化;农村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实施“诚信创业”工程、“团员青年紧跟党员奔富裕小康行动”,积极创建“青年科技示范园”,通过项目引进、产业带动的方式,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团组织广泛组织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展学技修身、青工比武、“青安岗”创建和“五小”活动,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提升。

  2、以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团员青年紧跟党员奔富裕小康行动”和“诚信创业工程”,促进农村青年增收成才。

  依托青年经纪能人,在各县筹备成立青年中心、建设青年艺术团,逐步建立健全青年服务机构,为青年就业、创业、消费等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全市6个县(市、区)已建成青年中心13个,中心组建各种协会和联合体412个、发展加盟单位515个、团体会员450个、个人会员7800多名。丰富青年中心种类,在成立县、乡(镇)青年中心的同时,以建设共青示范村为契机,成立了村级青年中心,如兴宾区石陵镇陆平青年中心等。同时,通过“*市青年劳务输出及技能培训暨大中院校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月活动”等形式,全市完成输出青年5000人以上,咨询人次10000次以上,免费培训青年3000人以上。深入实施“团员青年紧跟党员奔富裕小康行动”,以培养农村青年经纪人队伍为重点,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青年领办项目、创办加工龙头企业;以服务培训为手段,组织农村青年到科技示范园等培训基地开展果品种植、水产养殖等内容的现场指导,为广大农村青年解决技术、信息、政策上的难题;“以青年诚信创业工程”为抓手,各县(市、区)联合人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做好农村青年信用等级评定。目前全市各县(市、区)都纷纷涌现出一大批养猪、养鸡、养牛、水果、蔬菜、种桑养蚕等方面的青年星火带头人和青年科技示范户。

  3、以协会促团,积极探索新形式下非公建团的运行机制。

  在非公企业建立团组织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扩大共青团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切实为非公企业青年服务,成为当前共青团工作在新的形势下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团市委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根据不同非公企业的形式和特点,结合各街道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并举,灵活建团,加快团建步伐。经过积极探索,摸索出以协会促进企业团建工作的运行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市鼎盛汽修厂通过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工技能促进协会、青年爱车QQ群和“团组织+青年中心”等组织形式,活跃了团的活动,促进了团组织建设的发展。目前,我市有非公企业团(工)委5个,团支部37个,团员总数达392人。通过在非公企业建立团组织,拓展了我市共青团工作领域,推动了非公企业青年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使团组织成为凝聚团员青年的纽带。

  4、狠抓“推优育苗”工作,为党组织源源不断的输送新鲜的“血液”。

  “推优育苗”工程就是大量储备优秀的团员青年、青年骨干作为党的后备力量,打造成党组织的“新鲜血液库”,为党组织源源不断的输送新鲜的“血液”。在“推优育苗”工作中,“育苗”是基础,也是关键,只有做好了“育苗”工作,才能有“优”可推,有“优”可接,才能为党组织发展高质量的党员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因此,各级团组织都非常重视,都建立了“苗子”的培育制度,一方面,通过组织“苗子”参加业余党校、团校学习、培训,使他们较系统、全面地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团知识,使未写入党申请书的“苗子”尽早递交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靠拢,使已递交入党申请书的“苗子”更加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并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另一方面,加强实践教育,通过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等实践活动,对“苗子”采取“给任务、压担子”的方式,促使他们尽快成长成熟起来,从思想、行动上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据统计,2005年全市申请入党团员数为4428人,“推优数”为2280人,团员入党数为1099人,经“推优”入党的团员数为1099人。

  三、基层共青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少数团干部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不强。有的团干部对本职工作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甚至是心中无点子,工作无担子,不安心,不用心,不想事,不做事,缺乏成就感和荣誉感。有的团干部认为团的工作干得再好,也只是副业,到年底算业务工作量时,团的工作也只是“口头表扬”,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而还会影响本职业务工作的质量与效果,真是费力不讨好,应付差事就行了。有的团干部还存在着自卑、畏难情绪,觉得无职无权,没有活动经费,全靠个人能力来维系,靠业余时间来张罗,难有作为。

  二是工作思路不宽。有的团干部服务中心、参与中心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还只停留在搞一些文体娱乐活动的浅层次上。自我欣赏意识较浓,围绕中心、贴近中心、服务中心的大团建意识淡薄,工作按部就班,局限于经常性工作,内容单薄、方法老套,创新意识较差,工作长期没有起色。

  三是部分团干部工作上钻研精神不够。共青团工作涉及面广、疑难问题多,要求团干部既要懂得团的基本知识、基本业务,又要具备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然而,部分兼职团干部认为团的工作好做,不必投入太多精力就可以应付自如。部分团干部还缺乏上进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使团工作停滞不前。还有个别团干部思想过于重利,过于“市场经济化”,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对团工作的认识,致使对团工作热情不高,钻研不够。

  四是基层团组织负责人责任不明确。大多基层团委(特指乡镇)大多是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枚章子和一个光杆司令(团委书记),其真正的身份是乡镇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就是服务于乡镇党群政府部门及其它乡镇直部门。

  五是覆盖欠广,农村基层团组织设置不尽人意。一方面松瘫团支部整顿不利,出现“空窠”现象。由于农村青年、团员纷纷流向城镇和企业,老团员离团,新团员发展跟不上,一些团支部没有及时并撤,成为有支部无团员的“空窠”支部。另一方面新经济组织团建存在空白点,出现“无窠”团员。随着团员青年的流动,一些工作在小型私营企业的团员青年欲参加团的活动,却找不到落脚处,成为没有支部的“无窠”团员。例如于去年挂牌成立的街道办事处就还未成立有团组织,共青团工作出现“空档”。

  六是一些党委、政府对共青团工作重视不够,党建带团建成效不显著。一些地方党组织在党建带团建的“带”字上下的功夫不够,平时听取团组织的汇报少,指导作用不突出,在经费上对共青团的支持不够,导致一些基层团组织由于经费不足而无法正常的开展活动。

  七对青年乡土人才的培养和指导力度不够。一些团组织对本地青年乡土人才(即青年星火带头人、青年农村经纪人、杰出青年农民、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均属青年乡土人才)的情况不了解,培养和指导力度不够,对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及时的提供有效的帮助,导致农村青年乡土人才匮乏。青年科技示范园的规模、影响力不够,有的基层团组织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临时找到一些种养基地挂牌应付,达不到辐射带动示范作用。

  四、开展基层团建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在实践中探索,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不断地接受新事物,处理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才能不断地更新观念。

  第一,开展以“四开四先”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活动,要进一步提高团干部整体素质,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一是各级团组织要继续发挥各级团校的教育职能,坚持落实团干部逐级培训制度,把团干部培训和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团组织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团干部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团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帮助其树立在共青团岗位上长期奉献的志向,培养其服务青年、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良好作风。三是要进一步做好后备团干部和团内骨干的选拔培养工作,为青年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二,坚持党建带团建。这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保证。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共青团的工作必须绝对地服从于党的领导,这是团的性质所决定的。以党建带团建的内涵和运行方式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党建带团建的工作。党建带团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根本在“建”,就是党、团组织都要首先把自身建设抓好。关键在“带”,就是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政治责任,加强对团组织的领导,通过“六带一优”指导和帮助团组织搞好团的建设,发挥团组织的应有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组织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才能保证团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三,要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委中心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来考虑和设计共青团工作。一是要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党政中心任务开展团的工作。要从思想上定向、工作上定位,找准共青团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支持和协助党政部门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二是要用工作实绩作为考核团组织工作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切实防止和克服共青团与党政业务工作两层皮的现象。

  第四,重组基层团组织,推进团建创新。创新团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青年群体结构和社会分布变化相适应,变“人随组织走”为“组织随人建”。第一,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以社区、行政村、企业、学校齐头并进的工作思路,探索组织设置科学化,工作载体职能化,阵地建设多样化,实现对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模式的创新。第二,固本强基,撤并联建。“撤”是指在行政区划调整撤镇建办(街道办事处)中撤销原*填团组织建制,建立街道团工委。“并”是按照区域联原则,把人数少、活动开展困难的团组织与相邻人数多、活动开展正常的团组织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增强了团工作的活力。“联”是指采取村村联建、村校联建、村企联建等形式重新调整团的基层组织设置。“建”是指在农村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团组织,在城镇建立健全社区团组织和各类社区青年工作委员会。从而促进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整体建设。

  第五,加强教育培训,促进团的工作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素质、改进方法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基层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的教育培训。强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场经济、科技新知识以及实用操作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团员青年和团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青年致富的能力。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青年一代强大的精神支柱,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贯彻执行党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大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组织青年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创业致富,同时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青年的民主法制观念。

  团组织建设范文篇6

  一、**州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根据**年度共青团组织情况统计报表和调研情况分析,我州的团组织、团员青年及团干部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组织机构情况

  基层团委95个,团总支72个,团支部906个,基层团工委36个。

  (二)团员队伍建设情况

  1、团青比例因行业而异。全州现有青年(14—35周岁)72799名,其中28周岁以下青年59546名,团员14600名。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偏高,农牧区偏低;学校团青比例在44.7%左右,农牧区团青比例低于12%。

  2、团员结构基本合理。14—18周岁的团员7338人,占团员总数的50.5%;19—25周岁的团员3619人,占团员总数的24.7%;26—28周岁的2863人,占团员总数的19.6%,29周岁以上的团员780人,占团员总数的0.5%。

  3、团员发展不平衡。发展新团员主要在学校,中学生是发展新团员的主要来源,农牧区发展新团员难度大,发展数量较少。

  4、团员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全州每年约有1300名团员流失。

  5、团费上缴情况不理想。按时交纳团费较好的是在校学生团员,其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牧区团员的团费收缴工作难度较大。

  6、团员积极向党组织*拢。团组织每年向党组织“推优”约495名团员,经“推优入党”率约占60%。

  (三)团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1、团干部配备情况:专职团干部编制22名(团州、市、县、工委机关21人,职业中学1名),实际配备19人,占86.3%。其中女团干部7名,少数民族团干部9名,平均年龄为28岁;兼职团干部(乡镇、学校、街道、企事业单位团委)85名,其中女团干部55名,少数民族团干部42名,平均年龄为32岁。

  2、团干部的文化程度逐步提高。专职团干部中,研究生学历的4人,大专以上学历的18人,文化素质较高。兼职团干部中,大专以上学历的52人,中专学历的33人。

  3、团干部的培训基本正常。培训主要对象为专职团干部,培训方式以参加团中央、团省委和团州委主办的业务培训班为主。专职团干接受培训率为98%,兼职团干部培训率为75%。

  (四)活动开展情况

  1、活动主要方式。以各种文体活动、青少年志愿活动及当前主题活动为载体,带动开展青少年思想及政治教育宣传工作。以逐级布置抓落实的领导方式为主。

  2、主要活动内容。在节庆日举办各种文体活动,组织开展各种主题的青年志愿活动,抓好各行业、各级别的创优、推优工作,认真完成上级团组织布置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

  3、活动效果。基本可做到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但整个局面较为被动,以传统活动为主,缺乏新意创意,与当前形势与中心主题扣得不紧,宣传工作跟不上,社会影响面不广。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十五”期间,全州各级团组织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大力推进团的各项工作,整体取得初步成效。但是由于现实的众多原因,有些地区团的组织建设出现滑坡,团员青年疏于管理等问题已凸现,亟待引起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一)基层党组织对团的工作重视不够,党建带团建机制和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近年来,在农牧区部分基层党组织忽视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党不管团,党团断线等现象,使团的工作失去依托,长期无人问津,徘徊不前。在学校同样存在团队活动不能正常开展或不安排团队活动(德育)课程,忽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及素质教育,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调查结果显示,在东部三县的有些村级党组织对共青团工作不太重视或不重视,实施党建带团建工作效果一般或不明显;在格尔木市的部分学校,因教学任务过重,团队活动(每星期一次)安排在班会上,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活动,致使团队活动流于形式。

  (二)乡镇团干部的配备及兼职化与支持农牧区团的事业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目前乡镇团组织的工作领域不断扩大,工作任务、工作对象也不断增多,但随着乡镇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乡镇只配备一名兼职团干部,而且工青妇三个岗位一个编制,并且岗位人员多为女性、年龄偏大等问题突出。部分乡镇团干部兼职过多研究团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均不够,开展工作时重公转轻自转、重活动轻效果,团组织影响力削弱。乡镇团委换届工作迟缓,班子不健全,乡镇团的委员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团组织的工作载体较少,团组织可以调动和利用的各类资源比较有限(包括阵地)等问题与乡镇团委在农村牧区团的工作中所处的基础地位,以及乡镇团的工作面临的形势很不适应。

  (三)基层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难以落实,团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一是乡镇团委书记应享受的政治地位和行政级别的政策落实不力,基本上是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直接影响了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二是村社团支部书记报酬没有解决,影响了团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调查了解到,我州绝大部分农牧区团支部书记从事团工作可以说是带义务性质的,大多都由村“两委”中的年轻成员兼任,无相应的报酬和补贴(他们的报酬往往是兼职部分的工资收入),不计入工作量进行核算。

  (四)团的工作经费难以落实,致使基层团的基础性工作都难以实施。

  长期以来,基层团组织缺乏长流水、不断线的经费来源。乡镇团委开展工作经费没有保障,团组织开展活动*“四处化缘”。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我州各乡镇团组织基本上都没有固定的工作经费,平时的活动经费大都依*到社会上筹措。由于受到目前经济形势的影响,能够被团组织依*的社会经济实体日渐减少,团的活动经费筹措相当困难。

  (五)基层团的工作内容较为单一,贴近青少年实际需求不够,服务不到位。

  各级团组织目前所开展的活动和教育方法都是以传统方式方法,存在一本通书念到老现象,很难满足现代青少年求知、求乐、求富的需求,活动效果不明显。在农牧区基层团组织中,还没有比较成型的符合农牧区发展要求、适应广大团员青年需要、适合团员青年群体生产生活特点的团的工作体系。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基层团组织不能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工作方式陈旧,工作手段落后,面对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影响团的作用发挥。

  (六)新型经济组织团建难度大,仍然是新时期团建工作的“空白点”,局面打不开。

  由于团建工作在新型经济组织中的基础不牢固、组织不健全,流动团员缺乏有效管理。目前,农村的团员青年流向城镇的个体和私营企业中打工现象十分普遍,大量大中专毕业生没有办理团组织关系接转手续便加入打工族行列,流动团员队伍日益壮大,大量团员青年游离于团组织之外,缺乏有效的管理。

  团组织建设范文篇7

  一、深化团组织格局创新,建好强有力班子

  一是党建带动。认真贯彻团市委基层党建带团建文件精神,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进行汇报,设置党委班子成员兼任的书记和一名专职副书记,发挥1+1>2的优势,把团建纳入党建整体格局,通过党建强力带动形成基层新格局和新成果,有效实现党团建设紧密结合。

  二是严格标准。新选配乡镇团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遵循以下标准:确实热心青年事业,自愿从事团的工作;在特定社会领域具有较高威信,对青年群众有较大影响;重点从各领域优秀青年中选拨,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纳入选人选才视野的既有镇机关青年能人,也有行业骨干精英;既有辖区内重点学校负责同志,也有“两新”组织领军青年。

  三是灵活选配。广泛宣传,积极发动,充分调动广大团员青年参与热情;灵活组织设置,采取编制内与编制外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方式,合理确定班子搭配和委员构成。新选配的9名团委委员中,女委员5名,大学及以上学历5人,平均年龄29岁。

  四是规范程序。班子调整过程中,严格按照“政策制定、成立组织机构、宣传发动、人选推荐、确定正式候选人、民主投票、组织研究、任前考察和公示、正式聘任”的程序,确保公开、公正、公平。

  二、完善团组织工作机制,定好规范化格子

  一是深化团组织联系青年机制。完善村级团组织建设,加强团组织工作力量。利用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的契机,在全镇21个村新选任团支部书记,90%以上为35岁以下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或村重点培养后备干部,既可以依托党组织更好地开展工作,又可以通过锻炼为党组织输送人才;既可以面向青年群体为党团组织代言,又可以向党团组织反映群体诉求,为联系青年、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力配合村党委各项工作,积极服务全村团员青年,定期对团员青年进行教育,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觉悟,密切保持团员与村团委的联系,拓宽乡镇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渠道。

  二是健全团内工作制度。团镇委和村团支部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和健全团组织的工作制度、团的组织生活制度、团内民主制度,基层团建考核和评比表彰制度等,做到制度上墙,有章可循。团镇委每月召开一次团支部书记例会,组织一次团日活动,各团支部每季度组织一次团日活动。建立各团支部负责人定期与团员谈心、与青年对话制度,充分听取团员青年的需求和意见,切实从团员青年的意愿出发,谋划开展团的工作和活动,提高团组织服务团员青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建立团委工作目标考核制度。今年,我镇将团建工作纳入全镇目标考核总体系中,制定量化考核方法,实施基层团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既包括班子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团务管理等基本工作项目,又包含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和基层团组织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的特色工作项目,并具体量化为考核分数。

  三、积极开展团组织工作,迈好稳又快步子

  一是以推进非公企业团建为重点,提高团组织覆盖面。通过将企业骨干发展为团员,将团员发展成企业骨干,建立了与企业共赢的新发展模式。指导、协助圣品油脂、长松钢厂2家企业建立了团组织,依托团组织,积极开展青年活动,活跃企业青年干事创业的氛围,打造企业文化,充分发挥了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推进了非公企业团建工作。

  二是以服务青年创业就业为抓手,实现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新突破。按照团市委“一团一品”项目化管理的要求,以扶持农村青年创业、转移农村青年劳动力为抓手,努力打造“青春·建功新农村”特色项目,为未就业青年提供各种技能培训,提高青年就业素质,帮助青年早日走上工作岗位,引导农村青年服务农村稳定、服务农业发展、服务农民增收,切实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排查农村青年现状,掌握动态数据。开展团组织基本信息统计工作的同时,摸排建立起农村青年包括基本信息、职业技能、就业意愿等数据的未就业农村青年信息库,并组织专人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根据农村青年的就业意向,分类建成花名册。

  2、针对农村青年需求,分类实施培训。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站组织团员青年收看创业致富节目。积极与“千百万”活动对接,利用“千百万”活动在镇内开展数十场关于棉花种植、生猪养殖、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专题讲座的机会,及时将培训信息提供给农村青年,为他们的就业创业提供有效帮助和服务,确保接受培训的农村青年学有所获、更好地就业创业。共组织农村青年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培训800人次。

  3、根据农村青年技能,帮找合适岗位。依托镇劳动保障人事部门,利用农业信息网,逐步畅通镇内外就业途径,搞好用工信息,组织待业农村青年参加在市、镇举办的招聘会。积极与用工需求大的金太源木业有限公司、圣品有限公司、枝江市奥利棉纺有限责任公司等镇属规模企业沟通交流,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一旦出现岗位空缺,则优先聘用经培训的农村青年。今年以来,团镇委共帮助110余名农村青年找到理想工作。

  团组织建设范文篇8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是党最得力的助手,是实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保证,代表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发挥党的核心作用,促进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作用,才能进一步增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在党和干部群众之间架起联系和沟通的桥梁,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从而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群众基础。

  近年来,我区通过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和改善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的领导,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不够健全,削弱了区委有关重大决策的执行力度。因此,只有不断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和群团组织建设工作,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努力拓宽群团和民兵预备役工作领域,积极发挥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才能使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更好地承担起团结、教育、引导群众的重任。

  当前,我区正处于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建设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区委决策能否在基层落实,关键是要依靠各级党组织带领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应对新情况,探索新措施,走出新路子。加强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各级党群组织和人武部门要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动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带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建立工会、团委、妇联和民兵预备役五位一体的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格局,使党建和群团及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配套联动,通过共同研究、统一部署、统一步调、齐抓共管,实现党建与群团及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发展稳定为重点,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一起抓,积极探索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以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工会、团委、妇联和民兵预备役组织五位一体,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动员党组织和群团及民兵预备役组织积极投入到区域经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加快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来,为早日实现“实力秦都、魅力秦都、活力秦都”目标,为全区率先、科学、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群众基础。

  (二)主要目标

  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不断促进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围绕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扩大组织覆盖面,依托党建阵地,广泛建立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规范程序、落实人员、健全组织、严格管理、开展活动,使广大党员、职工、团员青年、妇女和民兵预备役官兵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有明显提高,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的先进性和凝聚力明显增强,覆盖面明显扩大,投身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党组织建设的主要目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工作影响力,使全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切实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核心作用,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群团及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活动方式、工作制度、激励机制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努力建设以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工会、团委、妇联和民兵预备役组织五位一体,相互促进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整体格局。

  工会组织建设的主要目标: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基本要求,坚持“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率达到95%以上。均依法建立工资协商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工会组织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职工加入党组织,将党建带工建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所有工会组织达到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活动正常、作用明显、会员拥护的要求,把工会真正建设成为“职工之家”。

  共青团组织建设的主要目标:实施党团组织建设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团建工作水平。全区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团组织或青少年组织达80%以上,建立团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达到“五有”(有一个好的班子,有一个发挥模范作用的团员青年队伍,有适合团员青年特点的活动,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团组织工作制度,有保证团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经费和活动阵地。)标准。切实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区青年人才库,积极向党组织输送符合条件的优秀团干部和青年人才。配齐配强各级团组织班子,基本形成入口科学、管理严格、出口通畅的团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妇女组织建设的主要目标:努力建设妇联组织网络,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妇女组织,真正做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建立健全党建带妇建的工作机制和领导机制,把妇女工作纳入党建目标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妇女干部的绩效考核机制,每年表彰一批先进妇女组织和优秀妇女干部。维护好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妇女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的主要目标:依托基层党组织,完善非公有制企业民兵预备役组织,明确各镇办武装部在抓非公有制企业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中的重要职责,积极吸收非公有制企业民兵预备役组织负责人进入镇(办)武委会,采取以会代训、定期谈话的形式,在民兵预备役组织中开展党管武装教育。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管政治方向、管思想建设、管干部队伍的作用,积极引导民兵预备役干部在民兵预备役工作和企业生产中发挥表率作用。

  三、工作措施和步骤

  以党建为核心,抓好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建”是目标,“带”是关键。“带”就是坚持党的领导,明确努力方向,优化外部环境,提供财力人力保障。各级党群组织和人武部门要通过从思想上带、组织上带、作风上带,切实改进非公有制企业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的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建立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建”就是要通过组织联建、工作联动、机制联创和部门联抓,实现党群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一体化”推进,做到优势互补、互动并进,促进党建带群团及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组织联建,夯实基础

  1、不断壮大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网络。各级党组织在加强自身组织建设的同时,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民兵预备役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纵横交错、条块结合、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基层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网络,进一步扩大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工作的有效覆盖。要动员和引导各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建立群团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吸引和凝聚职工、先进青年、妇女加入工会、共青团、妇女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各级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和人武部门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在巩固原有基层组织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工作的新领域。

  2、抓好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领导班子建设。要着力解决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领导班子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各级群团和民兵预备役干部热爱本职、兢兢业业、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任劳任怨、甘于奉献。通过各种有效的学习教育、培养锻炼等途径,全面提高群团和民兵预备役干部组织、宣传、教育和服务广大职工、青年和妇女的本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群团和民兵预备役干部队伍。

  3、促进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思想作风转变。全区各级基层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要切实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首位,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任何时候都要以大局为重,以发展为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牢固确立科学发展的思想,统一发展的意志和步调,建设和谐团队,实现和谐共进,达到创大业、办大事的目的。始终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强化作风建设,发挥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始终围绕党政工作中心,结合本单位、本部门、本企业的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手段,巩固和健全非公有制企业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做好群团和民兵预备役干部的选拔、配备和培养工作,加强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对广大企业青年职工的教育和发展工作,把企业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负责人推优入党工作纳入青年党员发展规划。

  (二)工作联动,拓展领域

  1、选派党群工作联系员。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选派党性强、素质好、作风正、熟悉党群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担任党群工作联系员。党群工作联系员除做好本职工作外,主要负责非公有制企业党群组织建设,重点做好所联系企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及发展党员工作,帮助建立党群组织,建立完善党群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广大党员和企业员工,配合企业经营者做好员工管理和教育工作;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主题突出、富有成效的活动。选派党群工作联系员要注重加强宣传引导、协商沟通,指导非公有制企业群团组织教育员工,赢得群众,以服务企业经营取得企业经营者的理解和支持。

  2、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党群工作联系点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区级领导班子和机关各部门党员领导干部党群工作联系点制度。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原则上每人联系1个非公有制企业,每月深入联系点至少1次,主要帮助联系点分析党群工作、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并帮助联系点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经常督促检查联系点各项工作和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切实把联系点建成党群工作的示范点。

  3、扎实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引导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紧紧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指导非公有制企业群团组织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着眼于提高员工素质和组织化程度,通过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把职工、青年、妇女的思想统一到“实力秦都、魅力秦都、活力秦都”建设上来,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和谐发展的目标上来。充分利用整体资源,统一设计、统一部署、统一落实。以加快发展为中心,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做学习型党员”、“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青春创业、岗位建功”竞赛、争创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等各群团组织富有品牌特色的活动,为企业增效增收培养、扶持和发现人才。积极动员和组织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战场,为实现秦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建功立业。

  (三)机制联创,规范运作

  1、建立工作责任制。落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带群团及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各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书记及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民兵预备役组织负责人是具体责任人。要对工作任务进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明确时限、分步实施。凡是已建立党组织并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帮助建立群团组织;尚未建立党组织但具备群团组织建立条件的,企业所在地党群组织要帮助企业建立群团组织,并建立健全正常的组织生活制度,把优秀员工作为推优入党的对象,为企业党组织建立创造条件,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建立健全责任制网络,形成上下贯通、相互配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完善目标考核制。要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带群团及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工作纳入基层党建的整体格局,各非公有制企业都要制定党建带群团及民兵预备役工作年度目标,做到党建、工建、团建、妇建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制定和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尤其是要注重定量考核,逐级将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一并检查考核。要坚持“四统一,五衔接”,即统一部署规划、统一配备力量、统一检查指导、统一考核验收,实现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思想教育工作同党的思想教育工作相衔接,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队伍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相衔接,群团和民兵预备役干部队伍建设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相衔接,群团和民兵预备役阵地建设与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建设相衔接,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考评与党的目标管理体系相衔接。要把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工作与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结合起来,与创建优秀基层党组织工作结合起来,与推优评先结合起来。要细化、量化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工作年度目标,突出考核重点,注重考核导向,不断完善考核体系。

  3、落实经费阵地保障制。各级党组织要把群团组织建设与党组织“同规划、同建设、同使用、同管理”,非公有制企业群团组织阵地可与党组织活动阵地共享。同时,注重发挥好远程教育网络和教育培训机构的阵地作用,为企业职工提供有效服务。要积极探索把工建、团建、妇建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经费纳入“大党建”经费的有效模式,把党群活动经费纳入企业的管理费用,建立党群工作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党群组织开展活动的一些必需和合理的费用,企业要给予必要支持。工会经费要实行专款专用,要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工会开展各类困难帮扶活动,发挥工会组织在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党群活动阵地统一命名为“党群之家”,做到一“家”多用,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

  (四)部门联抓,协调共管

  要按照党建带群团及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促党建的原则,在“建”字上下工夫,着力构建党工团妇及民兵一体化的“大党建”格局。依托“党群齐抓并进”的“大党建”平台,一方面扩大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影响覆盖,增强引领、服务、凝聚群众的能力,强化党群组织的协同意识、互通意识、整合意识、凝聚意识,实现群团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与党建工作的衔接;另一方面,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要围绕党组织的工作中心,各自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为党组织分忧,为企业解难,实现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的思想教育、劳动创造、素质拓展、社会监督、自身建设等全方位纳入,使党建与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企业增收增效相互联动,形成合力,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四、齐抓共管,力求实效

  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带群团及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工作,各级党群组织和人武部门必须密切配合、配套联动,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营造氛围

  各级党组织要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改善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和人武工作的领导,加强工作中的协调、督促、引导和帮助,要通过政策宣传、上门指导、典型示范等措施,营造依法建立党群和民兵预备役组织的社会氛围。各级群团组织和人武部门负责人,要积极主动工作,加强向党委汇报工作,争取各党委支持。同时,积极做好对企业的联系、指导、协调和督导工作,重点抓好规模大、影响大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群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工作。

  (二)强化宣传,培植典型

  各级党群组织和人武部门要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以点上的经验推动面上的工作,切实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建立群团组织建设工作示范点。区委组织部、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和人武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宣传基层党群和民兵预备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好的做法,在全区非公有制企业中树立一批党建带群团及民兵预备役组织建设工作示范点,全面提升群团和民兵预备役组织工作水平和工作层次。

  团组织建设范文篇9

  关键词: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的渗透日益增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成才观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共青团能否对广大学生产生凝聚力、辐射力和导向力,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能否在大学生群体中坚持和弘扬的关键。

  一抓队伍,在自身建设上创新是凝聚力、辐射力和引导力的基础

  新时期,要做好共青团的自身建设,就必须不断创新,按照“学习型、服务型和育人型”的目标来建设团组织。

  首先,要加强团的专职干部队伍建设。团的专职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团组织工作的成败,因此,团的专职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认清形势,紧跟时代步伐,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敏锐的眼光审时度势,积极团结广大团员青年。

  其次,要加强学生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学生组织是共青团开展工作可以依靠的一支有生力量,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上,要重视选拔培训。学生干部的选拔上要做到标准明确、程序规范。在学生干部的培训上要体系化、多样化和常规化,努力建立一支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最后,要加强团组织思想建设,转变观念,服务育人。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不仅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共青团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第二课堂,而第二课堂恰恰是共青团活动的大舞台。面对素质教育的挑战,共青团组织就必须在观念上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努力构建面向青年学生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满足广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抓特色,在工作内容上创新是凝聚力、辐射力和引导力的保证

  团的活动内容是增强团组织吸引力的核心。高校团的工作既要围绕党和政府对团员青年总的要求去开展,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又要针对工作主体—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和在一定时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进行。这一特点要求高校团的活动内容要不断丰富,要有创新。真正给大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发挥特长的机会,从而达到培养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

  一是团的活动内容要丰富。团组织的活动主题,体现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辐射力,代表了广大青年学生的意愿,能够振奋精神,唤起斗志,激发热情和参与意识。因此,团的活动主题应主题鲜明,能把握党所期望,社会所要求,广大青年学生所期盼。

  二是团的活动形式要多样化、生动化和民主化。团组织在设计活动形式时,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做到有的放矢,设计出的学生活动形式,尽可能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和不同品味的学生的要求。从而通过团的活动增强团组织的群众基础,来提高团组织在在广大学生中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引导力。

  三是活动形式尽量社会化。团的活动也可以根据特定主题的需要,和社会建立联系,共同举办,拓宽活动领域,创新活动形式,使团员有新奇感,主动参与。通过与社会的联系,广大学生干部和团员可以尽早的接触社会、适应社会,为以后走向社会培养实践经验。

  四是团的活动内容科技含量要高。团的活动内容要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政治坚定,品德高尚和诸多能力这一宗旨,提高活动品位,增加活动内容科技含量。要通过活动使大学生内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直接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三抓载体,在工作手段上创新是凝聚力、辐射力和引导力的关键

  面对网络时代纷繁复杂扑面而来的信息世界,我们不应束手无策,要在认识和利用网络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团组织应精心打造一个或多个点击率极高的思想政治工作品牌网站,提供及时更新的校内新闻、教学生活、课外活动等信息,尽可能提供各类免费网络资源,把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有机结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实效性。

  团组织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创办为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帮助学生的科研成果走向市场,服务于经济,使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运用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活动载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快学生实现由“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进程。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素养。

  四抓观念,在工作思路上创新,是凝聚力、辐射力和引导力的源泉

  团组织要想不断增强对大学生凝聚力、辐射力和引导力,必须不断更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现代社会与现代青年学生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工作新思路。围绕学校育人为本这一中心工作,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为根本任务。高校共青团工作要以青提高年学生的素质为己任,确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真正形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坚持把培育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作为团组织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注重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资源意识,培养国际化视野,大胆借鉴国内外青年工作的先进经验。要重视对现代青年学生身心特点的研究,注意从现代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开展共青团工作。要重视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与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引导青年学生适应现代职业发展的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参考文献:

  [1]肖秀珠,强化青年“三感”增强团组织凝聚力[J].建筑,2006,(14)

  [2]陈卓武,张育广.创新: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题[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02)

  [3]卢爱华.谈新时期共青团工作[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4]高杨文.加强高校团组织对大学生的辐射力和引导力[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4,(02)

  [5]张玉杰.关于增强高校团组织活动吸引力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02)

  [6]徐子勇.强化高校团组织凝聚力之我见[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5,(06)

  团组织建设范文篇10

  *交通大学多年来始终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以学生党建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使学生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发后,学校领导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总书记“在工作思想上要创新,在工作方式上要创新,在自身建设上要创新”的要求,从服务于党的执政基础的建设的高度考虑,高度重视未就业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将其视为学校就业工作的延伸,党团组织建设的新领域,纳入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统筹考虑。

  近两年来,更加灵活的就业方式和宽松的就业政策,使高校部分毕业生可以有更加长远的打算和更审慎的就业规划而不急于落实就业单位。20*年3月份,国家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共同制订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其中规定:未落实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学校根据本人意见,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牵至工作单位所在地。*交通大学每年约有5%的毕业生因为申请出国等待签证、备考研究生复习考试或者等待更理想的就业机会而没有急于马上落实就业单位,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牵挂着学校各级领导的心,针对这一群体,校学生工作党委提出“全覆盖、无盲点”的党团建工作要求,学校就业中心专门制定了实施办法,提出“政治学习制度化,管理工作规范化,就业工作网络化”的运行机制,积极的推动全校未就业学生党团建设工作的开展。自20*年9月,学校就业中心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及时在户口保留学校两年的未就业毕业生中建立了党支部和团总支,负责未就业毕业生党建、团建工作。

  学校以未就业学生的党建为阵地,以党支部为抓手,未就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抓不懈。未就业毕业生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分别由学校就业中心的教师担任。他们针对未就业学生的思想状况,坚持用“*”重要思想的理论武装未就业学生的头脑,不断加强党团员的凝聚力。根据未就业毕业生“居住地分散,流动性较大”等特点,成立了以毕业年份为单位团支部和党小组组织机构,健全党团组织生活制度,按时缴纳党团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闭幕后,党支部、团总支以E-mail或电话等方式发出通知,要求党(团)员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并在约定时间内召开了网上组织生活,畅谈学习心得和体会。有些学生结合自己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重要文件的感受和收获,还向党支部、团总支提交了思想汇报。最近,党支部对4名两年未就业的预备党员进行了考察,认为他们虽然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但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基本符合党员条件和标准,因而给这4名预备党员按时转正。

  在加强未就业毕业生思想教育的同时,党支部、团总支开展人性化管理。负责未就业学生工作的张建军老师说:“未就业学生虽然离开了母校,但要使他们仍然感觉到母校永远关心他们的成长,永远是他们的坚强后盾。”未就业毕业生大多数目前还不具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为此,党支部、团总支及时与学校勤工助学办公室联系,推出了“未就业毕业生综合保险”,为每一位申请自愿参加保险的未就业毕业生办理了有关保险手续,以解决学生及其家庭的后顾之忧。去年秋季,校管理学院工业外贸专业毕业生史贤,与学校签订户籍、档案保留两年的协议书后,准备复习报考研究生。今年3月她突然发病,经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恶性淋巴瘤”。当学校得知后,立即发动全校师生捐款6000余元,并派人前往医院看望,鼓励她战胜病魔。

  党支部、团总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帮助未就业毕业生尽快落实理想的工作单位。学校按申请出国、复习考研、求职择业等不同意向进行了分类指导;利用学校就业网、电子邮件等渠道及时就业信息,并通过电话交流等方式向每位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个案咨询。据悉,截至去年底,2003届135名将户口和档案暂时保留在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