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讨会发言稿(优秀范文5篇)

第一篇:理论研讨会发言稿

       在南谯区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实现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奋力冲刺全省县级区发展第一方阵的起跑之年,也是十八大的召开之年。我们要高度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五大战略”和建设“三个南谯”目标任务,加强应用对策研究,找准切入点,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讨重要意义,推出一批有深度、有份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要充分认识理论研讨会的重要意义

       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服务,为南谯追赶跨越服务,为南谯冲刺全省县级区发展第一方阵服务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要充分认识本次理论研讨会(在全年主题教育中)的重要意义。(1)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需要加强理论学习。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我党生命力所在,这是由党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题目和重要目标。要坚持以思想教育、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在岗位作奉献、发展上水平、推动转型逾越中做出新的成绩,就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进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

       希望同在,任重而道远。很多新的题目(难题)需要在探索中解决,很多重要工作需要在创新中发展。这就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认真地履行自己的领导职责,多学习、勤学习,始终自觉地担当作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领导责任,不懈怠和不摇摆。(2)、做好本职工作拉伸标杆需要加强理论学习。一个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对工作负责是最基本的要求和做人的原则,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首先要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加强理论学习,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是拉伸标杆的基础。凡是把本职工作做得好的人,他也是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具有了这种奉献精神,同样也成就了他的事业、人生、价值。(3)、提升个人素养坚定信念需要加强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指路灯塔,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党的强大政治优势。坚定理想信念,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需要,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个长期实践和永无止境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改造自我、(不断)提高自我。

       二、坚持学以致用,强化理论指导实践能力

       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我们才算真正的成长,坚持学以致用。在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考验了我们的智慧和能力。我们要把理论研讨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工作的举措、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创新的动力,就要求我们要有务实的思想、扎实的学风和谦逊谨慎的态度。(1)、夯实基础知识 以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要开拓创新,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就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是履行好自己肩负职责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做到在思想上跟上新形势的发展。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首先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基础理论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要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提高业务水平。(2)、提升全局观念 以理论学习指导工作实践。李源潮同志讲过领导干部要“知全局、懂本行、干实事”,仔细品来语重心长!站的高看得远,要提升全局观念就必须学会角色转换,只有切实加强学习,逐步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才能站的高;只有强化全局观念,增强大局意识,拥有世界眼光,才能看的远。要站在全面的角度总揽全局,研究思考问题,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没有理论武装自己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会干事、勤干事、多干事,成为行家里手,做到得心应手,没有理论知识是不行的。(3)、树立人文精神 以理论学习转变工作作风。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时刻关注民生,时刻为民办事,时刻为民解难,时刻想着群众,时

       刻当好公仆,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树立人文精神,转变工作作风,着力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改起;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善解民之忧,善纾民之难,善兴民之利,善乐民之心的人民公仆。胡锦涛同志在《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大力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一文中指出“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4、以实践丰富理论成果 加速南谯追赶跨越。要善于抓住实践检验理论这一关键性环节,认真分析已学习理论与已有实践的关系,在注重理论成果指导工作的同时要勇于实践。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再升华、创新,进一步加强先进性理论研究的同时,注意把研究成果运用好,使之真正转化为推动实践的巨大精神动力,把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转化为组织、推动、引领南谯追赶跨越动力,本次研讨活动我认为就是这种形式的有益尝试。

       三、通过理论研讨达到的目标

       翻阅本次理论研讨会的四十多篇文章,我深深的感到同志们动了脑筋、下了功夫,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最后提出几点与诸位共勉。

       1、增强发展意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不管有多大的压力,我们都要都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增强发展意识。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干部,从机关到镇办,都要把促进南谯发展放在首位。

       2、拓宽发展视野。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多了解国内外信息,善于向别的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学习,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和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加快南谯追赶跨越。

       3、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首先应当具备创新精神,在工作实践中勇于创新,敢于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考虑各种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原有的思维方式上,以一贯的经验总结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在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领导干部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更应当大胆尝试,敢于打破陈规,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

       4、务实作风真抓实干。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真抓实干是实现追赶跨越的必由之路。真抓实干,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反映,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做事情,都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讲求实效。房子是一砖一砖砌起来的,发展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干上来的。实干还是虚干,真干还是假干,大干还是小干,反映的是一个干部的思想境界和党性观念

       同志们,南谯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希望我们再接再厉众志成城为区委、区政府的“五大战略”和 “三个南谯”目标任务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发言稿

       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人民的精神标识就是民族的文化符号。从历史长河看,中国大地上发生过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复杂问题和严峻挑战,需要我们以礼敬和自豪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为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最核心的要求是解放思想。行动是打破坚冰的力量,思想是冲破束缚的先导。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老祖宗没有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干过,只能靠自己去探索、去创造。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今年四川省委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发展。改革开放最本质的要求是创新创造。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扬改革开放精神的原创版。只有敢于创新创造,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从四川广汉金鱼公社开始“包产到组、超产自留”试点,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在“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手印开始,“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大江南北、内陆高原、沿边沿疆生根开花。改革开放最根本的要求是勇于担当。改革开放既面临着尖锐性、系统性、全局性、协调性问题,又面对着比触动灵魂还难的利益重组课题。从思想观念的破冰,到利益格局的重造,再到发展方式的重塑、制度文明的涵养,改革之路从无坦途,当代中国人民迎难而上、勇担重任,敢于啃硬骨、涉险滩,闯出一片广阔新天地。

       改革开放最持久的要求是学习借鉴。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科学技术一日千里,只有善于学习和借鉴,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1978年上半年,中央先后派出4个考察团,分别赴港澳、东欧、日本、西欧考察学习,详实的调查报告和可行的具体建议,对改革开放决策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们开始在更多的领域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但学习借鉴不是简单的复制或者模仿。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广泛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当中更优秀、更适合中国现代化的成果,并与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四川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突出南向开放,建设现代交通体系。

       改革开放最全面的要求是接力奋斗。总书记指出,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需要接力奋斗,开放需要持续推进。在大踏步追赶时代的时间长廊里,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让区域发展活力与个人创造能力激荡辉映。四川要坚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5 1”万亿产业,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

       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时代,改革开放越是向纵深推进,越是要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坚持党的领导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总书记把改革开放誉为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给党的建立和党的领导赋予了极其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十分崇高的历史使命意识。近代以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一大批仁人志士探索中国问题出路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在危急情势下应运而生,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站在了团结引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时代潮头。实践充分证明,因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党的领导,今天的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伟大目标;时代还将证明,新征程必然呼唤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作用也必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伟业中得到有力展现。

       总书记用“九个必须坚持”总结阐释改革开放40年宝贵经验,其中把“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摆在第一位。党中央反复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具有十分深刻的时代内涵和现实针对性,是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科学深化和实践指导。从领导本质层面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实现党的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党的领导不同于领导学意义上的一般化领导,带有鲜明的政治特征和执政属性。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立志于长期执政、事实上长期执政、有能力实现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党必然要坚定追求跳出历史周期率、着眼于长期执政而实现全面领导,同时要积极应对“四大挑战”和化解“四种危险”,着眼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而实现坚强领导。从领导属性层面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首先是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从领导范围层面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关键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的全覆盖。

       必须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的核心要求。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正因为始终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有力应变局、平**、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越来越明确、信心越来越坚定。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对党章的遵从。党章是党内的根本大法,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关键在践行“两个维护”。“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重大政治成果,也是一条宝贵政治经验,体现了全党在革命性锻造和重塑中形成的普遍共识和共同意志,展示了维护对象的内在一致性及其与党的根本宗旨的逻辑一致性,是新时代对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科学运用和成果结晶。要在深刻理解“两个维护”极端重要性和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用实际行动坚定践行好“两个维护”。

       在新的征程中,必定还会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党始终是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主心骨,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创辉煌的根本保证。必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执政本领,确保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奋勇前进。

       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逐渐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逐渐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既有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也与经济发展中长期积淀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失衡密切相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运行面临三大结构性失衡矛盾。一是实体经济的结构性供需失衡,现有供给体系不能适应消费升级需要,出现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消费外流并存局面。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增加的货币大多在金融系统内自我循环,金融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快速上升,而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比重不断下降。三是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失衡,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投机需求旺盛,诱使资金脱实向虚,并推高实体经济成本。破解三大结构性失衡,必须摒弃单纯依靠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应从供给侧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和核心战略举措。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因此,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加快推进基础性和关键性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遵循“市场主体、政府引导”“供需衔接、双侧发力”“增存并举、有破有立”“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的原则,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做强做大实体经济为“主战场”、强化创新驱动为“主引擎”,实现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构建与各类需求相匹配的供给体系,形成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互融合、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大的动力,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在“三去一降一补”上动真格。分类推进去产能,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积极稳妥去杠杆。多策并举降成本,打好“组合拳”,持续减税降费,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用能成本、融资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全力以赴补短板,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坚决打赢打好脱贫巩固提升攻坚战,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在“一提一创一培”上做文章。全面提升质量,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加强“四川造”品牌建设,提高“川字号”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力培育新动能,着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是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更多优质企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历史。我们在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环境污染的“阵痛”,我们在“阵痛”中坚持改革一切不符合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坚持走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对外开放之路。党的十八大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部署,党的十九大作了进一步完善提高,并把污染防治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我们要准确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丰富内涵,突出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本账”。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价值观、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一方面,要大力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改造,抓好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全域旅游等;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大力提倡先进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审美观,引导人们树立绿色、环保、节约的文明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老百姓的习惯。

       改革开放40年,四川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实践不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迈入法治化轨道。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逐步形成。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坚决落实总书记关于“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到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建成全国一流生态环境示范区,建设美丽四川目标基本实现。一是加快推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编制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制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等污染防治攻坚“八大战役”,持续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三是加快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完成生态环境保护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探索设置流域生态环保机构和跨地区生态环保机构,完善省级环保督察机制,探索实施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四是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教育设施和场所建设。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美丽乡村和文明单位(社区)创建,鼓励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等行动。推行绿色消费,落实新业态环保行为规范,大力推广使用绿色产品。鼓励支持绿色出行,大幅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

       以深化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又是“有两个省带头”发动的,一个是四川省,一个是安徽省。四川作为农村改革发源地,始终坚持把农村改革摆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精心部署、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劲动力。

       四川农村改革作出的历史贡献:第一,是建立家庭承包责任制。1978年初,四川省委就提出,生产队可以组织作业组,实行定额管理;当年10月在全省推广广汉县金鱼公社的分组作业生产责任制。第二,是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1979年9月,广汉县委在向阳公社进行政、社分开的试点。1980年5月,广汉县委在向阳公社进行人民公社体制改革试点,撤销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成立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和农工商联合公司,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社。这一改革,很快在全省和全国展开,推动形成了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的新体制,并载入《宪法》。第三,是开发农村劳务经济。关于农村劳务经济,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领导同志曾多次专程赴四川调研“民工潮”情况,农民工的大规模跨区域流动,逐步得到了高层和社会的认可。同时,我们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扶贫脱贫工作等方面,为全国面上的改革推进,也作了努力探索和积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农村改革又有创新突破,一是落实“三权分置”,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全面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大园区 小业主、农业共营制等机制模式,土地流转率比2022年提高19个百分点。二是创新“两股一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比中央要求提前1年完成,同步推进“多权同确”。建成覆盖全省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成都农交所成为全国同类平台中交易量最大的一个。成都市温江区探索“两股一改”经验在全国推广。三是推广“五补五改”,农村投融资机制不断创新。全面推广财政支农资金由直接补助改为基金、担保、贴息、股份、购买服务。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等“四项基金”总规模达100多亿元。设立全国首只总规模100亿元的“宜宾五粮液乡村振兴基金”。四是着力制度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快推进。在1市11县3高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探索构建包括资格准入、教育培训、认证管理、生产扶持、社会保障、退休养老等在内的政策体系,建立与城镇职工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同样的社会保障,已培育制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人民的精神标识就是民族的文化符号。从历史长河看,中国大地上发生过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复杂问题和严峻挑战,需要我们以礼敬和自豪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为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最核心的要求是解放思想。行动是打破坚冰的力量,思想是冲破束缚的先导。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老祖宗没有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干过,只能靠自己去探索、去创造。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今年四川省委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发展。改革开放最本质的要求是创新创造。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扬改革开放精神的原创版。只有敢于创新创造,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从四川广汉金鱼公社开始“包产到组、超产自留”试点,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在“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手印开始,“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大江南北、内陆高原、沿边沿疆生根开花。

       改革开放最根本的要求是勇于担当。改革开放既面临着尖锐性、系统性、全局性、协调性问题,又面对着比触动灵魂还难的利益重组课题。从思想观念的破冰,到利益格局的重造,再到发展方式的重塑、制度文明的涵养,改革之路从无坦途,当代中国人民迎难而上、勇担重任,敢于啃硬骨、涉险滩,闯出一片广阔新天地。

       改革开放最持久的要求是学习借鉴。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科学技术一日千里,只有善于学习和借鉴,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1978年上半年,中央先后派出4个考察团,分别赴港澳、东欧、日本、西欧考察学习,详实的调查报告和可行的具体建议,对改革开放决策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们开始在更多的领域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但学习借鉴不是简单的复制或者模仿。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广泛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当中更优秀、更适合中国现代化的成果,并与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四川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突出南向开放,建设现代交通体系。改革开放最全面的要求是接力奋斗。总书记指出,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需要接力奋斗,开放需要持续推进。在大踏步追赶时代的时间长廊里,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让区域发展活力与个人创造能力激荡辉映。四川要坚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5 1”万亿产业,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

       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时代,改革开放越是向纵深推进,越是要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坚持党的领导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总书记把改革开放誉为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给党的建立和党的领导赋予了极其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十分崇高的历史使命意识。近代以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一大批仁人志士探索中国问题出路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在危急情势下应运而生,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站在了团结引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时代潮头。实践充分证明,因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党的领导,今天的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伟大目标;时代还将证明,新征程必然呼唤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作用也必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伟业中得到有力展现。

       总书记用“九个必须坚持”总结阐释改革开放40年宝贵经验,其中把“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摆在第一位。党中央反复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具有十分深刻的时代内涵和现实针对性,是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科学深化和实践指导。从领导本质层面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实现党的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党的领导不同于领导学意义上的一般化领导,带有鲜明的政治特征和执政属性。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立志于长期执政、事实上长期执政、有能力实现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党必然要坚定追求跳出历史周期率、着眼于长期执政而实现全面领导,同时要积极应对“四大挑战”和化解“四种危险”,着眼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而实现坚强领导。从领导属性层面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首先是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从领导范围层面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关键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的全覆盖。

       必须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的核心要求。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正因为始终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有力应变局、平**、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越来越明确、信心越来越坚定。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对党章的遵从。党章是党内的根本大法,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关键在践行“两个维护”。“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重大政治成果,也是一条宝贵政治经验,体现了全党在革命性锻造和重塑中形成的普遍共识和共同意志,展示了维护对象的内在一致性及其与党的根本宗旨的逻辑一致性,是新时代对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科学运用和成果结晶。要在深刻理解“两个维护”极端重要性和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用实际行动坚定践行好“两个维护”。

       在新的征程中,必定还会面临各种风险挑战,党始终是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的主心骨,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创辉煌的根本保证。必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执政本领,确保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奋勇前进。

       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逐渐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逐渐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既有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也与经济发展中长期积淀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失衡密切相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运行面临三大结构性失衡矛盾。一是实体经济的结构性供需失衡,现有供给体系不能适应消费升级需要,出现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消费外流并存局面。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增加的货币大多在金融系统内自我循环,金融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快速上升,而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比重不断下降。三是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失衡,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投机需求旺盛,诱使资金脱实向虚,并推高实体经济成本。破解三大结构性失衡,必须摒弃单纯依靠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应从供给侧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和核心战略举措。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因此,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通过加快推进基础性和关键性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遵循“市场主体、政府引导”“供需衔接、双侧发力”“增存并举、有破有立”“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的原则,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做强做大实体经济为“主战场”、强化创新驱动为“主引擎”,实现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构建与各类需求相匹配的供给体系,形成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互融合、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大的动力,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在“三去一降一补”上动真格。分类推进去产能,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积极稳妥去杠杆。多策并举降成本,打好“组合拳”,持续减税降费,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用能成本、融资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全力以赴补短板,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坚决打赢打好脱贫巩固提升攻坚战,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在“一提一创一培”上做文章。全面提升质量,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加强“四川造”品牌建设,提高“川字号”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力培育新动能,着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是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更多优质企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历史。我们在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环境污染的“阵痛”,我们在“阵痛”中坚持改革一切不符合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坚持走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对外开放之路。党的十八大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部署,党的十九大作了进一步完善提高,并把污染防治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我们要准确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丰富内涵,突出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本账”。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价值观、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一方面,要大力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改造,抓好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全域旅游等;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大力提倡先进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审美观,引导人们树立绿色、环保、节约的文明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老百姓的习惯。

       改革开放40年,四川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实践不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迈入法治化轨道。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逐步形成。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坚决落实总书记关于“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到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建成全国一流生态环境示范区,建设美丽四川目标基本实现。一是加快推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编制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制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等污染防治攻坚“八大战役”,持续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三是加快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完成生态环境保护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探索设置流域生态环保机构和跨地区生态环保机构,完善省级环保督察机制,探索实施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四是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教育设施和场所建设。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美丽乡村和文明单位(社区)创建,鼓励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等行动。推行绿色消费,落实新业态环保行为规范,大力推广使用绿色产品。鼓励支持绿色出行,大幅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例。

       以深化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又是“有两个省带头”发动的,一个是四川省,一个是安徽省。四川作为农村改革发源地,始终坚持把农村改革摆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精心部署、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强劲动力。

       四川农村改革作出的历史贡献:第一,是建立家庭承包责任制。1978年初,四川省委就提出,生产队可以组织作业组,实行定额管理;当年10月在全省推广广汉县金鱼公社的分组作业生产责任制。第二,是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1979年9月,广汉县委在向阳公社进行政、社分开的试点。1980年5月,广汉县委在向阳公社进行人民公社体制改革试点,撤销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成立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和农工商联合公司,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社。这一改革,很快在全省和全国展开,推动形成了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的新体制,并载入《宪法》。第三,是开发农村劳务经济。关于农村劳务经济,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领导同志曾多次专程赴四川调研“民工潮”情况,农民工的大规模跨区域流动,逐步得到了高层和社会的认可。同时,我们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扶贫脱贫工作等方面,为全国面上的改革推进,也作了努力探索和积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农村改革又有创新突破,一是落实“三权分置”,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全面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大园区 小业主、农业共营制等机制模式,土地流转率比2022年提高19个百分点。二是创新“两股一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比中央要求提前1年完成,同步推进“多权同确”。建成覆盖全省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成都农交所成为全国同类平台中交易量最大的一个。成都市温江区探索“两股一改”经验在全国推广。三是推广“五补五改”,农村投融资机制不断创新。全面推广财政支农资金由直接补助改为基金、担保、贴息、股份、购买服务。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等“四项基金”总规模达100多亿元。设立全国首只总规模100亿元的“宜宾五粮液乡村振兴基金”。四是着力制度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快推进。在1市11县3高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探索构建包括资格准入、教育培训、认证管理、生产扶持、社会保障、退休养老等在内的政策体系,建立与城镇职工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同样的社会保障,已培育制度框架下的职业农民5000余人。五是激励创新创业,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在21个涉农科研院所和62个县开展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出台鼓励离岗创办企业、允许兼职取酬、允许提供有偿服务等10条政策,已有5000余名农业科技人员参与改革。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掀开了“三农”工作新篇章,也对农村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总书记强调,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下一步,我省农村改革将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严格落实四个优先,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度框架下的职业农民5000余人。五是激励创新创业,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在21个涉农科研院所和62个县开展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出台鼓励离岗创办企业、允许兼职取酬、允许提供有偿服务等10条政策,已有5000余名农业科技人员参与改革。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掀开了“三农”工作新篇章,也对农村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总书记强调,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下一步,我省农村改革将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严格落实四个优先,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第三篇:2022最新主题研讨会优秀发言稿

       2022最新主题研讨会优秀发言稿

       习总书记在七一表彰大会上,连续强调八个“不忘初心”,要求全体党员面对未来,不忘过去;面对成绩,不忘初衷。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习总书记为何如此强调不忘初心?不忘初心,是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起点,是做好党的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能否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关键所在。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在其位尽其责,更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严格以党章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求自己,抓细,为人民服务,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实事。

       一是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

深入学习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好“四个服从”。始终把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讲究学习方法,注重学用结合,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特别是要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做到原原本本的学,原汁原味的学,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实质、丰富和理论体系、思想脉络和基本方略以及十九大精神的政治坚持调查研究。扑下身子,“身”入基层,“心入群众”多在乡间小道走走,多到田间地头看看,力戒形式主义,直面问题,坐在办公室永远不知道群众的疾苦,不知道群众的需求。

       二是坚持以群众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尽管我们所肩负的任务和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但宗旨没有变,要增强群众观念,实施乡村振兴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是在全乡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目标下,打好三大攻坚战,在乡镇重点的是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

促脱贫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全党全乡力量,坚持精准扶贫,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户全部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防止污染,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强化“生态红线就是政治底线”的意识。真抓实干、务实重行,努力把我乡建设成为一个文化深厚、山青水秀、生态文明为一体的原生态、高档次、多功能的乡镇,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篇三

       不忘初心需有“三心”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每个人的成长无人能挡,可成长后的我们在前行中却

       容易改变了原来的容貌。当前,改革强军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更是要不忘本色初衷、雄心壮志和使命责任,切实做到忠诚担当奉献。

       不忘初心,需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向党铁心。习主席强调: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的体会是:必须始终坚守思想不偏远,方向不偏航,要把回答好“入党为什么、为党干什么、为党留什么?”这一根本问题摆在首位,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自觉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眼光敏锐,政治定力坚毅,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头脑。信之愈深,行之愈笃。只有把党的信仰深入骨髓、融入血脉,不断在学习中确定、在实践中印证、在追求中升华信仰,才能不断增强“四种意识”,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成为党性的捍卫者、成为铁心向党的引导员。

       不忘初心,需有“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雄心。习主席指出: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体现着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浩然正气、昂扬锐气,反映着领导干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重任千钧惟担当。当前,工作深入推进,改革调整实质展开,我们越是面对这样的关键期,越要敢于担当、砥砺前行。在其位、谋其政,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我们就是要发扬燕子衔泥、以铁锤钻石的实干作风,用心用力、尽心尽力、尽责尽职,切实做到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

       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担责任,在担当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担当中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

       不忘初心,需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公心。共产党员最高的境界就是大公无私,常有一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情怀。而现在,有的干部奉行利己主义,总是向组织讨价还价,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有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混日子,把组织交付的任务当作应付的差事。习主席说“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升华小我、放大人生。越是面对改革调整的不确定,越是要把奉献精神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责任、一种自我要求。作为领导干部,更是要始终胸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干事热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讲报酬、不计代价、不计得失,耐得住生活清苦,耐得住工作艰苦,筑牢思想防线、不触法律红线、不越党纪底线,以公正之心履职,以公平之心尽责,以公道之心律己。

第四篇:理论研讨会主持词

       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大已胜利召开了,在这个振奋人心的时刻,我们在这里召开工会工作理论研讨会。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总结会,也是一次动员会,是一次认真贯彻**大会议精神,推动我处工会工作进一步提高的大会。参加我们这次会议的领导有,局工会副主席王幕章同志,局工会办公室主任周家茂同志,吕爱婷主席有事晚会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局工会领导的光临!分开分立三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处工会工作在局工会和处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夯实基础,大胆创新,在依法维权和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功召开了处一届三次职代会,开展了“民-主管理、厂务公开”活动,举办了第二届庆“五一”“迎五四”职工体育竞技活动和曙光地区第二届职工运动会并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组织了近200余人的职工短期调研和近60人的外省调研,组织了两次全处生产单位的劳动竞赛,开展了全年性的增收节支活动,截止到10月份完成172.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2%,走访慰问患病职工120多人,慰问困难户22户,今年10月份,我们在一无经验,二无场所的情况下,成功举办了首届职工歌咏比赛,等等,所有这些活动和工作,都有力的促进了我处的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为了认真贯彻局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精神,加强对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思考,推进我处工会工作整体上水平,提高工会干部的理论研讨水平,今年下半年,我们在全处工会系统开展了以“我为工运事业写一篇”为主题的理论研讨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各级专兼职工会干部和热心工运理论研究的干部、职工通过调查研究、勤奋思考,积极撰写课题征文,截止目前,共收到来自基层单位的28篇论文,其中涉及到13个基层单位,撰稿人中,基层工会主席12人,专兼职工会干部13人,小队工会主席和会员群众4人。论文内容共有五个大的方面,其中民-主管理方面的有5篇,厂(队)务公开方面的有4篇,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有6篇,宣传教育方面的有2篇,提高工会干部素质方面的有2篇,基层班组建设的有2篇,加强工会工作方面的3篇,依法维权方面的有4篇。这些论文涉及面多,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水平较高,今天参加会议研讨的这9篇文章,是其中的代表和精华,希望通过评委们认真的评比,把这次研讨会开好。公务员之家 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大已胜利召开了,在这个振奋人心的时刻,我们在这里召开工会工作理论研讨会。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总结会,也是一次动员会,是一次认真贯彻**大会议精神,推动我处工会工作进一步提高的大会。参加我们这次会议的领导有,局工会副主席王幕章同志,局工会办公室主任周家茂同志,吕爱婷主席有事晚会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局工会领导的光临!分开分立三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处工会工作在局工会和处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夯实基础,大胆创新,在依法维权和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功召开了处一届三次职代会,开展了“民-主管理、厂务公开”活动,举办了第二届庆“五一”“迎五四”职工体育竞技活动和曙光地区第二届职工运动会并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组织了近200余人的职工短期调研和近60人的外省调研,组织了两次全处生产单位的劳动竞赛,开展了全年性的增收节支活动,截止到10月份完成172.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2%,走访慰问患病职工120多人,慰问困难户22户,今年10月份,我们在一无经验,二无场所的情况下,成功举办了首届职工歌咏比赛,等等,所有这些活动和工作,都有力的促进了我处的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为了认真贯彻局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精神,加强对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思考,推进我处工会工作整体上水平,提高工会干部的理论研讨水平,今年下半年,我们在全处工会系统开展了以“我为工运事业写一篇”为主题的理论研讨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各级专兼职工会干部和热心工运理论研究的干部、职工通过调查研究、勤奋思考,积极撰写课题征文,截止目前,共收到来自基层单位的28篇论文,其中涉及到13个基层单位,撰稿人中,基层工会主席12人,专兼职工会干部13人,小队工会主席和会员群众4人。论文内容共有五个大的方面,其中民-主管理方面的有5篇,厂(队)务公开方面的有4篇,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有6篇,宣传教育方面的有2篇,提高工会干部素质方面的有2篇,基层班组建设的有2篇,加强工会工作方面的3篇,依法维权方面的有4篇。这些论文涉及面多,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水平较高,今天参加会议研讨的这9篇文章,是其中的代表和精华,希望通过评委们认真的评比,把这次研讨会开好。

第五篇:理论研讨会致辞

       理论研讨会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这初冬时节,很高兴迎来了全市党校系统第五届理论研讨会在我们***党校召开,各位领导和来宾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浓浓暖意。作为承办单位,从中得到服务和学习的机会,这不仅仅是一份荣幸,更是一份鼓励和促进。你们把好的经验,好的成果带给我们,让我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此,我谨代表***党委和***党校全体教职员工,向前来指导的领导和交流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随着形势任务的不断发展变化,大力推进科研创新,着力加强理论研究,进一步发挥好党校科研成果的思想库作用,真正使党校的科研成果能够成为党委政府决策的智库,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富民强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提升”主战略,全面实施“稳

       一、强

       二、进三”总体工作布局,使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经济发展更加快速。

       截止八月,(我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搞好理论研究是我们必须要抓好的重要工作。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研讨交流,相互学习碰撞思想,结合全市改革发展实际和本地区实际,深入思考、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从更深和更新角度提高对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更快提高全市党校系统学习研究宣传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发挥好党校党政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和理论传播主渠道作用。一直以来,***党校始终坚持努力提升教学质

       量、加强科研工作。这次理论研讨会的召开,为我们***党校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我们会倍加珍惜。

       理论研究是党校干部教育的基础,科研工作是事关党校长远发展的大事。习近平同志指出,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必须推进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提到党校科研工作的中心位置,围绕党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战略部署,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些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的研究,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努力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需要有扎实的科研成果作支撑,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得越深,课堂上就能讲得越透,对策上就能提得越准。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这次全市党校系统的理论盛会在我区召开,为我们理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和难得的学习机会,必将对我区党校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切实提升党校理论研究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最后,预祝这次研讨会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