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大学生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方式将可能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到社会风气和思想。因此,选取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消费行为和方式,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未来的消费趋势。
本次调查内容包括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特点和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具体涉及到的问题有大学生平时消费资金的来源、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分布情况及其对消费方面的感受等。调查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对C大学2022-2022级150名在校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9份(男生67份,女生72份),有效率为92.67%。其次,通过面对面访谈等方式对其中15名学生进行了个案调查,从而提供了比较具体的资料。在以上两方面情况把握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上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一)理性消费
1.合理计划。问卷调查显示,在费用开支上,16.6%的学生有详尽的计划,67.7%的学生稍有计划,只有15.7%的学生没有计划,随心花费;81.3%的学生没有或偶尔有透支情况,经常出现透支情况的只占到18.3%。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消费时都是精打细算,消费的盲目性并不能够用来形容大学生整体,当前社会上普遍关注的大学生超前消费只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少数现象。
2.理性消费。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有关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普遍比较重视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可见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主流是理性的。
通过访谈我们得知,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选择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二)追求潮流和品牌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喜欢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而且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全国学生联合会、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中国青年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公布的《2022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诺基亚、联想、索尼、TOM、汇源、阿迪达斯等成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首批先锋品牌。此次调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类先锋品牌中,非内地品牌占了近一半。在我们针对性地访问中,发现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商品消费上,基本都是外国品牌的天下。对C大学学生的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根据《报告》,排在大学生购买首位是“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577%)”,其次就是“单纯追求流行时髦与新奇的东西(30.4%)”。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三)导向性较强
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其中也包括新的消费方式。很多商家都将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目标顾客进行市场销售,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
达到每班不低于60%。针对此种情况商家纷纷推出面向大学校园的促销活动。例如中国移动,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其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这些追“新”族。同样,金融机构也逐渐将业务延伸到大学校园,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作为新业务的推动,逐步拓宽市场。前些时,国内首张专门面向大学生的双币信用卡——Young卡由招商银行推出,不论专业、家庭经济条件,全国近220所着名高校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均可申办,最高可透支额度,在读本科生为3000元、在读硕士生5000元、在读博士生8000元;如急用现金,只需打个电话就可将透支额临时调高30%。几个月招行在全国就发放Young卡约8万张。这个数目相当可观,也证实了大学生对于信贷消费这种区别于传统的新型消费方式的认可和接受。对C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也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
三、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一)所处消费层次与消费水平的矛盾
大学生是消费群落的一个特殊构成部分,他们不参与生产,是纯粹的消费者。这点对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以下是通过问卷得到的数据:大学生消费主要来源,有83.45%来源于父母资助、8.7%来自奖学金和助学贷款,6.8%是个人兼职收入。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经济来源仍然是依赖于父母、家庭。这种依赖性,使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经济状况直接挂钩。这种消费水平,完全决定于其家庭经济状况。至于家庭经济宽裕的,在必要的生活消费外,还有另外一笔钱可用于其它。从这一点看来,经济来源对于消费水平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是更甚于大学生本身的消费观的。在有限的消费宽度内,不论出于自觉与否,他们都必须严格地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使之与经济状况相适应。所以中国大学生的平均消费水平理应与我国居民的平均水平相一致。然而事实并不同于公众一般的认知:大学生们每学期的平均收入为4919元,支出为4819元,同时,目前大学生每学期自筹收入平均491元、奖学金374元,即自身获得的总收入为865元,仅占每学期支出的18%。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人的年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元至9000元之间。而将大学生在两个假期的支出计算在内,我国大学生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已经在一万元以上。大部分几乎没有创造收入的大学生,每年的消费都要高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收入与支出存在严重的反差。大学生们既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却享受着高档次的生活,且消费水平和质量往往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呈现出不合理的畸形消费现象。这个特殊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与他们所处的消费层次不甚协调。
(二)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两极分化分明
大学生的消费,基本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生活消费,如吃饭、购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休闲消费,如娱乐、购物及其他;学习消费,如购买与专业相关的工具或书籍等。在这三个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较平均,比如吃饭,大多数同学每月都用200元至300元左右。调查数据表现出,每月消费水平在600元~1000元的学生中,饮食支出与生活费月支出(680元)平均比率是31.9%,这可视为他们的“恩格尔系数”,这一水平已经低于我国城市居民2022年的恩格尔系数,女生相对更低一些。这说明大学生们的消费趋向已经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学生之间比较消费落差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闲消费部分。低的在50元左右,高的则达到1500元,这些高消费包括电子产品、穿着打扮、交朋会友、文化消费等等。部分高价值消费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他们的“消费地图”: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27%拥有个人电脑、19%拥有PDA、12%拥有MP3、6.6%拥有数码相机。旅游、电脑、手机、恋爱被称为大学生的四大消费。对于能体现社会年轻人时尚、前卫等特征的高消费,如通信、旅游等,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较之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体现的更明显。追求品位、高雅、时尚、情调的文化消费,是大学生的又一特点。调查结果显示,68.9%的被访者去过酒吧、茶楼、咖啡屋等休闲场所。与这些新出现的消费热点增长迅速相比,学习消费所占比重要小得
多。
(三)消费心理易受外界影响走进消费误区
追求高消费、炫耀消费、享乐主义和超前消费诠释了后现代性的消费主义消费方式,也极大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追求时尚、潮流和高消费已渐成大学生的消费趋势。虽然在前面关于大学生消费的理性化分析中我们看到,大学生普遍持有理性的消费方式,但消费品的品牌和时尚特质仍然普遍受到大学生的重视。而且在事实上,“阿迪达斯”、“苹果”、“卡尔登”、“耐克”之类的世界名牌在大学生中的拥有者也不乏其人。当代大学生现有的消费误区具体表现有:庸俗性消费,突出表现是人情消费;超前消费,消费远远脱离了实际;炫耀消费和攀比消费,以追求高档、名贵商品为荣。同时,根据资料显示,大学生的对未来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期望,远远超出当前社会能够提供的标准。许多大学生在没有考虑自身情况的前提下,还抱着年薪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求职念头。而事实是,近日在广州举办的一次招聘会上,很多企业提供给大学生的月工资水平仅为700元~800元。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期望消费水平不仅远远高于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普遍初始工资水平,而且也脱离了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可见大学生群体虽然由于经济来源的限制,在校阶段的现实消费方式是理性的、有计划性的,但在他们心中所期望的仍然是一种消费主义的消费方式,而一旦时机成熟,这种对高消费的诉求就将导致他们的消费理性的颠覆和解构。
第二篇: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消费领域出现了攀比消费、盲目消费、从众消费等不理性的消费误区。作为社会中的主力军和重要群体,即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的消费治理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是自身消费理念的反映,同时又对未来经济的发展度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问卷调查得出:
生活费在800---1000元的占60%,1000元以上占20%,800---600的占10%,500-600的占10%,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平均月生活费在800---1000之间,整体看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还算正常,每月主要消费项目有饭费、购物、交通及通讯、娱乐、学习用品等。1吃饭方面
吃饭费用占据所有调查对象的大部分生活费,大部分人月均在300到400之间,占月消费的40%到50%左右,仍有一小部分人支出高一点,因为他们生活费就高一些,所以比重差不多。2购物方面
购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有一定物质基础的主体,也免不了购物,大学生购物无非是衣服物,洗漱用品、生活用品、零食等 3交通通讯方面
交通费用和通讯费用所占的比重不是很高,大部分同学出门基本上都是公交车,通讯方面同学们都用的联通卡号,所以通讯费用大部分同学在30到50元之间。4娱乐方面
同学们偶尔会去网吧上上网和去KTV唱唱歌娱乐一下,基本上都是多个同学一起去,实行AA制付款,5学习方面
平时同学们看书之类的就会在图书馆去借阅报刊杂志,很少买书籍,如果老师特别要求的话也会打印一些学习资料,大部分同学在期末考试的时候会去打印一些资料作为学习资料,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方面的花费不是很大。6交际方面
给同学送礼物也是大学生生活消费的一个方面,大部分同学只是偶尔送送,并且送的大部分是小礼物,所以花费不了多少。对于聚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基本上是AA制,花费在30到50之间,对于旅游方面,同学们会选择节假日出去旅游,像这样的话,次数不会太多,也不会太频繁,平时周末大多数都会选择在本城市旅游,这样花费不少很多。
从问卷的比重来看,吃饭费用所与的比重为生活费的一半左右,其次是购物,然后是交通通讯和生活交际,最后是学习用品 大学生消费上存在的误区
二:消费心理与行为(一)攀比消费
大学生自尊心、好胜心、虚荣心较强,总是选择他人作为自己的参照标准。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及休闲娱乐中,总是有意无意地与他人作比较以求心理平衡,获得自我认同。大家同处一个屋檐下,谁也不想“矮人一等”。但家庭经济实力不同,个人的消费水平也大不相同。有的学生家境并不富裕,但看到别人有手机、有电脑,也不管自己实用不实用、需要不需要,也必须拥有一个,而且型号要比对方新,功能要比对方强;别人过生日在饭店,自己也不甘落后,甚至档次还要升级;如果是谈恋爱,男生在女生面前更是以穿着讲究、出手大方来表现自己的“男子汉气概”。大学生中流行的“件套”是手机、银行卡、电脑。“牌服装上身,手提电脑随身,信息把握在手,创造未来人生”,这已经成为大学生羡慕、模仿的形象。这些不顾财力攀比消费、前卫消费的行为既给家庭增加了经济负担,又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二)盲目消费
消费有计划、合理分配开支是消费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刚刚脱离父母的呵护独立生活,由中学时吃、穿、住、行都由父母来照料转变为大学阶段的一切都要依靠自己来打理,生活经验缺乏,理财能力差,缺乏开支的计划性。如有的大学新生开学不到一个月,开销就大得惊人,少则八九百元,多则几千元。由于消费时无目的、无计划,一些学生到了月底常常是入不敷出,出现“财政赤字”,不得不东挪西借,节衣缩食。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经常受其他需要的冲击而改变初衷,使得自己在消费时“服装跟着名牌走,零食跟着广告走,人情消费跟着成人走,文化消费跟着时尚走”。如此的消费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加之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社会生活诱惑的增加,学生谈恋爱比例的增加等,都极大地增加了盲目消费的可能性。(三)从众消费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由于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决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从众行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学生虽然接受的是先进的科技知识,具有理性的思维,但是,有的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较弱、自尊心与虚荣心较强等,使得他们在消费时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例如家庭不富裕的学生,看到很多人有手机,自己也千方百计买一部,以免被人看不起。有的学生家本清贫,可为了跟上步伐,为穿上一件流行时装,省饭菜钱,“艰苦奋斗”一个月才如愿以偿。这种从众心理使一些家境相对贫寒的学生负债累累、精神压抑,甚至不堪重负而导致心理疾病。(四)超前消费
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其父母对他们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再加上近年来西方享乐主义的侵蚀以及我国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些失误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一些大学生养成出手大方、挥霍浪费的习惯。“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这已成为许多大学生追求的目标。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人人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但如果买来不用,或主要用来上网、打游戏,不能充分发挥电脑的效用,那就没有多大的购买必要性。同时学生生活相对独立,与外界联系较少,手机也往往只是一件装饰品或者身份的象征。另外,近年来社会上流行借贷消费、超前消费,受此风潮影响,大学生也追逐时尚,走入了超前消费的误区。有的同学在学期初,头两件事一是还欠款,二是约“哥们儿”去搓一顿,之后手中可支配资金所剩无几了,重新走上借贷的恶性循环。有同学自我解嘲说:“我现在的借款,也许参加工作后半年都赚不到。”可明知如此,花钱时仍是大手大脚。
三:产生这些消费行为的原因:
家庭原因、心理原因、自身原因三大因素
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在家从小有家长的关怀和照顾,中学时期面临高考的压力,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习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故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不知当家的困难,又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到大学后远离家长独立生活,在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误导下,不会有计划地开支,每当钱花完了,就会有种种理由,然后家长担心就会给孩子们汇款。此外还有大学生的虚荣心理,有人宁可牺牲教育、健康或一些应有的社会责任,也要在消费水平上不断升级。情绪化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中常见的,尤其体现在女生方面,许多女生通过购物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导致女生大约50%的消费来自冲动型消费。
第三篇: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演讲稿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经济来源从调查结果来看,在接受调查的3310名在杭大学生中,月平均生活费集中在1000元以下的占65.83%,1000-2000元占25.64%,2000-3000元以上的占7.84%。有74.6%的同学生活费全部来自父母,5.23%的同学靠勤工俭学来赚取生活费,4.2%的同学的生活费来源于每年的奖学金,三者兼有占15.94%,此外约4%的大学生靠助学金来维持生活。当问及到“花父母钱,心中有何想法”时,有25.6%的大学生选择了“理所当然”,52.5%的大学生选择了“无可奈何”,仅有22.4%的大学生选择了“希望今后有所回报”。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经济来源是依靠家庭。但是,就本次调查来看,大学生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理念不容乐观。他们大都经济独立意识薄弱、节俭意识不强,甚至超前消费、攀比消费。”浙江省消保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从经济来源、消费结构,还是理念和水平来看,大学生消费都呈现出超前、多样等特点。大学校园内也正在形成不同层次性的消费群体,各自拥有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结构、客观环境等对学生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消费观念
超前观念:大学生站在先进文化的最前端,容易接触到、也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消费观念也比较超前,消费观念也变化比较快,比如对网上购物容易接受,对“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的对新兴消费方式也比较容易接受。
个性观念: 大学生具有勇于尝试的个性特点,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时比较喜欢新事物,消费观念比较超前。新事物包括全新的物品以及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的新功能,新包装,新内涵,新形象,旧产品的新购买方式(如网上购物)、促销活动(如有奖促销)等等,因此企业应该根据大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结合社会新出现的时尚开发新产品和新创意,并注意作好宣传,增加内涵等附加价值。
品牌观念:
名牌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大,通常大学生在购买东西时,非常看重品牌。没有牌子的东西一般不会去关注。在大学生的心目中,品牌既是一种质量的保证,也是一种品味的象征。他们有着非常强的品牌意识,在他们看来,有品牌才会有质量。他们认为一个品牌的建设需要很长时间。他们认为“一个品牌能生存下来,就表示市场肯定,有相对可信度,同时建立一个品牌,产品质量是保证。另外,良好优质的售后服务也是非常关键的。”同时大学生有很高的品牌忠诚度。一旦尝试了某个品牌,觉得很好用,一直都会使用这个品牌。当然,对于类似于服装之类的时尚商品,大部分同学表示,毕业之后不会再买现在喜欢的品牌。而且,大部分大学生是上了大学之后,从开始关注一些品牌,对一些品牌的忠诚度也是在之后才慢慢形成的。可见,大学阶段对于大学生的品牌意识和忠诚度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海量产品信息,同时他们判断能力也不断趋于成熟,而且这个阶段形成的一些品牌观念也很有可能会带到他们毕业以后的生活中。
大学生消费特征
大学生群居性、集中性购买
大学生群居性、集中性购买的特点非常利于商家们进行季节性的重点促销,因此企业应该加强重点性的有针对性的促销,众所周知,在每年的九月份,随着新生入学,高校市场会形成一次井喷的过程,同时在各个节假日来临之际,学生经济能力较强,消费欲旺盛。校园消费将进入井喷状态,形成了“节假日经济”,这实际上成为商家在高校范围内树立属于自己的独特商业品牌的良好时机。
主要停留在时尚、电子、影像、文化、娱乐、交友、培训上,随着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时尚物品花样的发展,受示范效应的影响,消费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目前来讲仍然处于一个集中的水平,但具体物品变化较快,比如在IT消费产品上,可能在一段时期内流行的是CD机,而另一段时期可能就是MP3了。
追求时尚
大学生消费最大的特点还在于追求时尚化,追求时尚的东西,喜欢新奇的和浪漫的事物,消费品追求个性的张扬。消费的大头已经不再是学习用品、书籍之类的东西,已经转变成了电脑网络、手机、旅游等比较前卫的带有时尚气息的产品。
消费趋势
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总体趋于理性合理
大多数打工的学生经济状态并不窘迫,甚至普遍良好。在对于打工动机的调查中,“补贴日用”这一项只占第二位。更多的学生选择了“增长社会经验”这一项,占60.7%。
“大学生消费总体上是趋于理性的。大一到大四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财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消费与周围环境的影响关系密切,往往是一个宿舍或者一个班级的环境都能影响到学生的消费观。
有人说。自己在进大学前一直对金钱和理财没有明显意识,“进大学后发现花钱的地方特别多,不自觉地就有了危机感。后来也做过一些兼职,兼职的最大感受就是挣钱不容易。第一次兼职的工资是300块,拿到钱时却不舍得花了,这才感觉到父母赚钱确实很辛苦。”小方说现在的自己也会遇到消费的冲动,“虽然冲动但不盲目了,花钱时会想想是不是真正需要”。
第四篇: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报告
太原工业学院
专业技能应用实践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 太原各大高校 实习时间 2022-6-25 系 部 经济与法学系 班 级 1021222 姓 名 高建兴 学 号 102122213 成 绩 指导老师 刘晓辉、安志东
2022年 月 日
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摘要:我们小组通过此次亲自问卷调查,访问了解,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分析大学生消费行为规律及意义,引导人们理性消费。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行为 特征,偏好,消费偏好,价格,质量,品牌
我国大学生群体是最独特的细分群体,人口基数大,年消费能力大。从数字上来看,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中国的大学生消费群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市场了,也不难想象各大企业和商家都瞄准了大学生这块消费市场了。大学生喜欢追求个性,对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念;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关注;作为大学生的我,我也深有感触。处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对周围的事物都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很容易也很乐意接受新的事物,比如说手机,电脑等数码系列产品,我们都几乎是产品刚问世就已经知道一些情况的。然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能力逐步提高时,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表现出非理性的倾向。大学生消费观念直接体现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大学生成长和高校的德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数据分析
经过问卷调查我了解到大部分的大学生的月消费是500-1000元,除生活必需品以外,其他消费(如学习,化妆,旅游)消费总额比例是10%-30%,而学习方面的支出(书籍,资料,文具等)只有不到30元,用于社交(朋友,恋爱,活动支出等)的费用支出为50-100元。
在日常消费中,除了饮食,服饰的比重比较大。而且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拥有手机,电脑。手机的更换频率一般为每年一部,而且不少大学生在追求商品质量之余越来越注重商品的品牌。
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消费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日常消费混乱,没有计划,而且越来越注重面子,盲目的消费。
而且网购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小到衣服首饰,大到手机电脑,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行为也越来越盛行,关于大学生主要消费需求中,可以适当减少的和节约的调查中不少人认为可以减少看电影等享受性的过度消费。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含义
消费行为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劳务消费等)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自身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根据其收入条件,取得消费资料并进行消费活动的总和。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征 1.消费行为的个性化以及从众性
大学校园里20左右岁的青年占绝大多数,他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普遍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他们希望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的成熟;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表示自己青春的活力。“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二大因素。
群体是具有某此共同心理特征的人的共同体。群体通过群体规范、群体评价等手段来实现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群体引力下形成的从众、暗示和舆论的影响下容易导致“消费潮汐现象”。其根源在于大学生高度一致的群体认同感,加上集体生活与通讯尤其是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中信息的传递有着高度集中性。
2.消费行为的冲动性和情绪化
由于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志趣爱好等并未完全成熟定型,因此特别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流行趋势的影响。在其消费行为中,容易受其左右。据调查发现大学生购买日常用品时,约30%的人会因为喜欢尝试新品牌或受其品牌宣传的影响而更换品牌。购买前,大多数的大学生仅有大致的购买目标,具体要求并不明确,购买物品的时候不能明确清晰的提出所需购买商品的各项要求,只是漫无目的地观看或随便了解一些商品情况,碰到感兴趣的商品或被商品的外观所吸引刺激时,缺乏必要的考虑就很容易购买,随意性比较强。 3.注重情感和交际性消费
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同学、朋友、师生的交往,谈恋爱,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支持。社会的个体有关于交往、归属和爱的需要,如需要朋友,渴望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希望在团体中有一个位置,积极寻求社会认同感、群体归属感。这种需要促使当代大学生积极地通过物质、精神手段与外界紧密联系,从而形成了大学生交际性消费。而且很多大学生即便有可能面临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也愿意借款以应对他们认为必要的情感消费。 4.消费结构的多元化
消费结构一般是指维持生存的生存资料,满足享受的享受资料和促进自身提高发展的发展资料比例构成。大学生消费结构的状况一方面既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大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的提高有关。近几年来大学生消费结构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局面,享受资料支出比重日益增大。大学生们在选择消费品的时候经济方面的因素减少了,对消费品购买和更新速度加快。多数人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极其不合理的。
总的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与传统消费相比,呈现出一定的从众性与盲目性,而且消费结构也向多元性与交际性发展。
四、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1.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或者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或商品组合进行排序,这种排序反映了消费者个人的需要、兴趣和嗜好。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程度正相关,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多。在大学生享受性消费过程中,有人偏爱于旅游,那么在购买决策时他可能只选择旅游而不购买其他奢侈品,或是同时旅游和购买奢侈品的过程中他选择将更多的钱放在旅游身上而在奢侈品方面的消费降低。
消费者偏好可以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第一,如果消费者的偏好不稳定又含糊的话,要提供给他们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其偏好是不可能的。然而,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偏好不了解,因此易被影响,易被企业劝说相信其供给是令人满意的,是真正符合他们喜好的。并且如果供给成功的话,这些消费者就会认为,此次选择符合了他们先前的偏好,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他们以后的偏好。
第二,消费者知道自己没有稳定、清晰的偏好,他们对供给的评估很有可能是建立在其外观的吸引力上,而不是其是否真的符合他们的偏好。并且对有助于他们分辨自己偏好的建议和帮助,这一类型的消费者可能表现出最好的接受性。例如,大学生在购买奢侈品时,喜欢智能手机但是却又清楚知道自己没有这方面知识的大学生,可能会非常乐意接受有关智能手机方面的教育和消费建议,手机的外观对他们对手机的选择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作用。
第三,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可能最少。这类消费者有着稳定的消费偏好,这些偏好引导着他们的选择,但是他们却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偏好对他们消费选择的驱动性。例如他们可能自认为选择是建立在理性、客观评判的基础上的.而实际上他们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情感因素或审美因素。因此,这些消费者要么对那些实际上并不符合他们偏好的供给或选择标准,可能会错误地接受,而最终导致不满意。要么,对那些真的能符合他们偏好的供给或选择标准,却可能选择拒绝。
第四,这类消费者既有清晰的偏好,又对自己的偏好有足够的了解,这使他们能正确判断一种供给是否真的符合他们的偏好。因此,这些消费者可能是很好的潜在顾客,对于营销者为了解他们偏好所做的努力,他们会产生更多的满意感。然而,正由于他们对自身偏好的了解,他们可能很少依赖营销者的建议。可见长时间的对某种享受性消费类型的消费偏好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习惯的形成,但是多数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习惯都属于第一种和第二种类型。2.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是指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我们了解关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有几点,如追逐潮流,跟风消费、冲动消费、超前消费等。
(二)客观因素 1.价格
价格是指产品与货币交换比例指数,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当前产品价格涨幅不断,有部分产品供给下降形成自发性涨价,产量下降拉动价格恢复性上涨,并波及相关替代品,经济持续高增长拉动了产品价格上涨,生产成本的提高是价格上涨内在动力,流动性过剩效应放大了产品涨价趋势,所以各产品价格在同一家的基础上都有微小变动。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即人们随着收入的增加,其消费也会增加。对于高收入家庭,他们除了满足大学生的基本消费后会将闲置的一部分收入投入到高价值的商品上,获取更高的效用。而家庭收入较低的大学生即使在购置生活用品也会货比三家,他们更关注价格是否合理。
2.市场环境
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市场环境是产品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大学生的各项消费也存在影响,一个优良的环境是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较少大学生忽略自己周围的产品市场环境,多数大学生认为目前的消费市场需要大力改善。他们希望未来的消费市场更具规模,种类齐全,同时要跟上潮流,能购买到更多符合自己对于时尚追求的产品。
3.家庭收入
家庭收入的差距很明显会影响大学生课外消费的水平,家庭收入的高低和购买力的高低成正比,即消费收入越高的家庭,对享受型消费和发展性消费的购买力越高,越有条件能给大学生购置一些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高档服饰等的高档产品,反之则购买力越低,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消费那些价格高昂的产品。但现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的提高,不同的家庭对那些产品的购买力也在提升
4、社会风气
大学生还处在成长的阶段,难免会从各种途径受到来自社会的风气的影响,如媒体的渲染,家长的榜样作用,同学和老师的榜样作用等,有时候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社会风气会多少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心里,表现为外在的就是消费行为,现在在国家政策等的推动中诸如低碳消费,俭朴节约等的思想普遍注入人心,这些正面的思想对大学生会有积极的作用,但仍不可放松对浪费,讲求面子等的不良消费思想也同时在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因此国家和社会都应该警惕,采取一些政策防范这些思想的泛滥对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造成错误的消费行为。
五、意义
由于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自主消费经验少,没有稳定的消费观念,攀比的心理作用,自控能力不强,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这也是众多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如何改变大学生的这种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是我们所讨论的主要问题。
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大学生理性消费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成效的提升,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一个青年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状况、消费模式,不仅影响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也影响到自身家庭的生活水平,还会让同龄人学习和效仿而影响消费潮流的走向。因此大学生进行消费之时需要认真思考,积极努力完善自身消费结构,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消费风气,崇尚科学理性消费观念。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其消费特征对未来社会的生产发展和企业经营以及国家的振兴等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大学生能否理性消费,将对国家未来的经济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非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做出的不合理的消费决策,它一般表现为消费者不按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进行消费,或是消费时没有考虑收入的约束,或是不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进行消费,或是对消费品的判断认识不足等。非理性消费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主要是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包括盲目,跟风,攀比,轻信等等。这也是大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很多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攀比、虚荣心理。一些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因为虚荣心不能量人为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容易引起消费攀比心理的升级。有的大学生存在无计划的消费倾向,“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也就成为了一部分年轻人所追逐的时尚。还有的大学生存在享乐的消费倾向,他们节约意识较为淡薄,追求享乐。怎么改变这种消费观念不仅是大学生自身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全社会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总结
经过我们组一周的调查分析,当前,中国的大学生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环境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有一些共性。
理性消费是主流,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大学生主要的消费理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而且,女生在这方面表现的更为明显。大多数学生考虑商品的实用性,因为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这使得他们每个月的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一般在1000左右。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日常饮食和日用品开销。由于消费能力有限,总体上来说大学生的消费仍十分谨慎。再加上诸如开始恋爱等因素,各种社会活动的增多,他们会考虑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质量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储蓄挂观念普遍淡薄。当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后,大多数学生没什么 排,想用就用,马上去买或马上想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据此可知,对当代而言,他们的理财意识较弱,自制力较差,难以经受住有一些诱惑。不过,还是会有一些人在此方面做得比较好。然而,遗憾的是,此类学生只占了一小部分。信息表明,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易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这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有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收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综合我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也收到品牌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是充满感性而又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虽然无可厚非,但过分的攀比会差生危险的影响。因此,对于本次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消费观,培养理财能力。
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要想有自己的立足之地,首先要在经济上独立,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理财需要理性的思维能力,大学生不能简单的把每月能收支平衡作为理财目标。理财是需要长期努力的。大学时代,我们有时间去学习理财技巧,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2、克服攀比心理,讲求实用型消费。
首先,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多数来自父母,日常消费应以实用为主,不应该一味的追求品牌。应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有攀比心理不是一件错事,但应该用对地方,比如在学习上。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是讲求实用型的。但部分同学的消费还是存在问题的,我们认为这是受家庭背景的影响的,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消费观念必然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树立理性的,科学的消费理念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从现在 就培养的。
3、学校、家庭应该做好正确的引导。
大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学校的引导是很重要的,学校应该重视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来提倡大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同时,家长的引导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在生活中应该加强正确的教育。大学生自身更应该加强学习,使自己的消费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学会科学的、理性的消费。
第五篇: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中国的大学生群体是最独特的细分群体,人口总数相当于四分之一个德国和三分之一个英国,年消费能力达800亿。从数字上来看,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中国的大学生消费群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市场了,也不难想象各大企业和商家都瞄准了大学生这块消费市场了。大学生喜欢追求个性,对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念;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关注;作为大学生的我,我也深有感触。处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对周围的事物都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很容易也很乐意接受新的事物,比如说mp3,mp4系列产品,我们都几乎是产品刚问世就已经知道一些情况的,所以对于厂商来说是个很好做的市场,比起大年龄的人来说,我们更是一头好宰的“羊”。
有人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每月消费在400元左右的占74.3%,200元左右的占11.2%,600元左右的占10.5%,100元左右的占4%。就普遍的情况来看,男生一般是将钱花在一些科技性的产品和一些体育用品上,例如:电脑,数码相机,mp3,mp4,各款的篮球鞋和运动服。而女生一般是花在服装和一些小型的饰物上面。
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一般都是依靠父母。所以在消费时也不能随心所欲,所以有的同学也自己出去做兼职,一方面是积累社会经验,另一方面就是可以有一定的经济来源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获取兼职的机会的,这也要看能力的,所以能在大学里一边读书,一边工作的人还是不多的。象那些有经济能力的人可以买笔记本电脑,可以买mp4,可以买数码相机,可以有很好的手机,而我们大多数的人是没有那个支付能力的。所以那部分消费人群是少数的,不能作为平均水平来看待。同时在校园里也存在着贫富差距,一些家庭收入不好的同学除了能满足自己的本身需要以外(食物)就没有更多的钱来满足自己的消费了,所以他们的消费水平往往不是很高的,基本上就是消费在食堂了。
大学生消费在于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也存在严重的攀比性。今天李某看见王某买了mp3,明天李某就花更多的钱去买mp4,而导致自己每天只能节省吃饭的钱来填补买mp4所留下来的经济漏洞。应该说大学生这种消费现象是种不好的征兆。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为重,所以在学习资料上的消费应该占主要分量,在学习之余,也可以放松自己,给自己精神上的放松,这方面的花费也是很必要的,象上面那种互相攀比的现象就真的是不正常,虽然不正常,但有普遍的存在,所以在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的时候,也必须提到。好在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价格和质量都是他们买东西的首选。
大学生消费行为受各个方面影响的:
一、家庭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经济上也得到了保证。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往往借钱也要满足自己子女的需要。
二、社会环境原因
现在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大学生高消费的心理。相互攀比的行为也是因为社会上的不正确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影响所造成的。
三、大学生自身的或心理的原因 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在家从小有家长关怀和照顾,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故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不知当家的困难,又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到大学后远离家长进行独立生活,在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误导下,不会有计划地开支,每当钱花完了,就利用种种理由向家里“诉苦”,钱就邮来了。此外还有虚荣心理在作怪,有人宁可牺牲教育、健康或一些应有的社会责任,也要在消费水平上不断升级。情绪化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中常见的。
通过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出的以上几个特点,使得校园营销极具商业价值。简要地说,企业开展产品和品牌推广,近期可以影响甚至改变大学生的购买行为,产生实际的营销结果,远期可以长期地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意义非常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