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史(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学校校史

       白北关初中学校校史学习安排

       时间:2022年9月1日 地点:校史室

       一、学校校史序

       1、前言

       白璧关初中位于高阳镇白璧关村。白璧关因唐朝义将尉迟恭镇守而闻名于世,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学校位于白璧关村北,东临介西铁路,西靠白仁公路,北枕府西街西沿线,毗邻高阳农业园区,距市区八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白璧关初中其前身为白璧关完小。1956年前为白璧关初小,1956~1968年为白璧关完小,其服务区涉及东辛北、西辛北、仁义、下吐京、大垣村、小垣村、善吉村、顺光等行政村。栉风沐雨,几经辗转,数易其址。1968年在村北口寺庙内成立7年制学校,1977年迁至墙北(原白璧关小学),1998年搬入白仁线路西新校舍,2022年元月白璧关高中迁入城内后(今五中),学校又搬入现在校址。几十年来,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仁义志士的鼎力相助,历任校长的励精图治,数届师生的发愤图强,历尽风雨,沧桑砥砺,薪火相传,铸就白璧关初中今日之辉煌。

       白璧关初中坚持“崇美尚思,乐学致远”的办学理念,秉承“崇美,点亮美丽人生”的校训和“求真求善,崇和尚美”的校风,努力让每个学生乐享美好生活,为每个孩子奠定美丽人生。几十年来,迎来了一批批新生,又送走了一批批学子。岁月无情,可以带走同学年轻的容颜,但永远带不走母校对学子的关注。那一张张毕业照,同学们的青春相貌历历在目,好似又回到那欢声笑语的校园生活。“昨天我以校为荣,明天校以我为荣”,故貌翰墨飘香,新校读写华章,白璧关初中正以“倾心规范办教育,聚力特色创品牌”的豪迈壮志阔步前进!

       2、学校文脉

       办学思路: 以美治校,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促全

       办学目标:培养“崇尚自然美、感悟生活美、塑造心灵美、彰显创造美”的美的学生。

       办学理念:崇美尚思,乐学致远 校 训: 崇美,点亮美丽人生 校 风:求真求善、崇和尚美。教 风:有教无类,玉成其美。学

       风:善学乐学,德美行美

       二、峥嵘岁月

       1、学校历任校长

       年代

       校长

       籍贯 1968.2—1969.1

       高兆亮

       梧桐镇 1969.2—1970.1

       田玉珍

       下堡镇角盘 1970.2—1071.1

       张秉富

       高阳镇白璧关村 1971.2—1972.1

       武俊秀

       下吐京薛家会 1972.2—1974.1

       师永城

       高阳镇东曹村 1974.2—1975.1

       梁润生

       高阳镇下吐京 1975.2—1976.1

       田志成中阳楼桥南 1976.2—1981.7

       李仁

       新义梁家庄 1981.9—1982.7

       任殿龙

       下栅 1982.9—1983.7

       张道文

       下堡 1983.9—1984.7

       张世顺

       胜溪东蔚庄 1984.9—1989.7

       杨德文

       兑镇梁家原 1989.9—1990.7

       郑万忠

       高阳镇白璧关 1990.9—1996.7

       蔚生智

       高阳镇下吐京 1996.9—1998.7

       侯廷旺

       阳泉曲克俄 1998.9—1999.7

       吕云进

       高阳镇下吐京 1999.9—2022.7

       郑丕青

       郑家营 2022.9—2022.7

       杨子宏

       高阳镇下吐京 2022.9—2022.7

       马年生

       汾阳郭家庄 2022.9—2022.7

       范善兴

       高阳镇三多 2022.9— 2022.7

       杨建文

       下栅乡东安生 2022.9---现在 李建才

       高阳镇白北关

       三、后记

       国以史为鉴,校以史明志。时代风云变幻,学校几度搬迁。尽管很难再现那峥嵘岁月,但昨日的成就是刻在前行者身后的丰碑。明日的辉煌是历史赋予后来者的责任。我们将这岁月的果实,浓缩的辉煌,创业者的心血,开拓者的足迹,一一铭记于心。历史是仁慈的智者,永远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忆昔日,苍穹下校舍低矮,风雨中道路泥泞;看今朝,蓝天下楼体巍峨,阳光中桃李芬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今以一方展室,抚今追昔,后继有人,理当自强不息,辛勤园丁定将勤勉耕耘,奋进中的白北关初中必将永载史载。

第二篇:北白道学校校史

       磁县讲武城镇学区北白道学校

       校

       史

       北白道学校校委会

       北白道学校校史

       一、历任校长

       路宏勋:1997.8----2000.7 简介:路宏勋,男,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系磁县讲武城学镇北白道村人。

       李金山:2000.8----2022.7 简介:李金山,男,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系磁县讲武城镇讲武城村人。

       赵志刚:2022.8----今

       简介:赵志刚,男,1976年出生,中共党员,系磁县讲武城镇南白道村人。

       二、学校大事记

       北白道学校的前身是讲武城镇北白道中学,建于1996年,原占地面积17亩。当时是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在镇政府、村两委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下投资36万进行选址修建的。

       1997年7月两层教学楼建成。8月份新学期开学时,北白道村学校初中部搬迁至此。成为讲武城镇学区一所独立的农村初级中学。其招生范围主要包括本村、南白道、西陈、王家店。首任校长路宏勋,讲武城镇北白道村人。

       1998年5月,学校争取镇政府投资十多万元建起两排平房18间和学校门房四间,基本满足了教师的办公及住宿需求。在路宏勋校长 一班人的带领下,全体教师齐心协力,一心扑在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上。对初三毕业班师生既严格要求,又热心照顾。1998年中考成绩开门红(中考优秀生分数线600分,学区任务是36名,学校完成43名)。良好的中考成绩使北白道中学一夜成名,许多外乡学生家长慕名而来,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该校学习。

       1999年春,学校争取政府投资1万余元,硬化了教学楼前一条宽5米、长80米的路面。道路两边种上了黄杨苗,百日红、蜀桧相间其中。春、夏时节,粉色的百日红花烂漫飘香、沁人心脾;四季中黄杨和蜀桧翠色欲滴,绿意盎然。

       2000年8月,路宏勋校长调任讲武城镇中学校长,原讲武城镇中学教导主任李金山调任北白道学校,成为北白道学校第二任校长。

       李金山校长到任后,把初三毕业班工作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学校制定了明确的奖励措施,初三学生吃住在校,初三教师以校为家,辛勤工作在教育工作的最前沿。

       李金山校长以校为家,继续做好学校园的绿化。

       2022年春学校购买垂柳4棵栽种于校门两侧,月季花苗几十棵栽种于学校空闲地。为学校平添了几分景色。

       2022年,学校中考成绩斐然,初中一二年级平均成绩也位居全镇四所中学前茅。

       2022年,该校中考成绩再创辉煌,该校中考优秀生完成率居全镇中学之首。9月10日,在讲武城中学召开的庆祝教师节暨2022年中考总结表彰大会上学校被镇党委、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22年春季,一场全国范围的“非典”袭击整个中国。学校教学工作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减少影响,当国家教育部门及时开通空中课堂后,学校教师及时走出校门,到学生家里帮助同学们收听收看,进行校外学习。对于初三毕业班学生,教师则亲自到学生学习网点上课辅导、送题送资料,大大减少了“非典”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良影响。

       2022年4月,政府投资20多万为学校开通了城域网。学校各个教室配备了电视、电脑,学校配有电子备课室,使现代化教学设施第一次走进了农村初级中学校园。

       2022年春,我校开辟出一块空闲地,做为我校勤工俭学基地。种植的油葵长势良好并喜获丰收。期间受到县教育局有关领导、市教育局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市县局领导多次来本校考察指导,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获得2022邯郸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2022年8月,李金山校长调任讲武城镇中学校长,赵志刚任校长。

       赵志刚校长任职后,更加重视改善办学条件、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

       2022年10月政府投资4万余元为学校开通河北省远程教育网,学校有了光盘播放室和远程教育播放室,通过教育资源的共享,学生们聆听收看到了名师们的授课,缩小了城乡之间教育差距。

       2022年7月,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学生需要,在上级教育部门指导下、在村镇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下,学校向西、向北拓展13.5亩,并开始动工建设三层教学楼和两层综合实验楼;学校也将原有的楼房教室内外、学校围墙内外的墙面粉刷一新、教学楼的栏杆油漆一新,装修了旗台、换了新旗杆。10月再次接受了邯郸市勤工俭学检查。赵志刚校长获得邯郸市“勤工俭学先进工”。

       2022年7月,学校争取政府投资50万元硬化了教学楼前后5000余平方米校园地面,铺上了红色、黄色地面砖,放眼望去整个校园地面平整、大方,干净整齐。

       2022年11月,政府投资188万元的三层教学楼和两层的综合实验楼相继竣工,整个校园显得更加沉稳大气。

       2022年,学校根据县教育局的工作安排,扎实开展了“常规落实年”活动。学校教导处制定出具体的落实方案,狠抓教学常规落实,广大教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他们学永威找差距,扎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他(她)们代表学校、学区外出讲课比武,尽显风采。

       2022年4月学校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明确了校训:励志、博学、崇德、尚美、笃行、奋进,设计了校徽(见封面)。投资5000元在教学楼楼道及楼顶、外墙面、学校的围墙、餐厅内、综合实验楼内等地方张贴名人诗词、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等加重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处处体现出健康向上的文化育人环境。

       2022年8月我校根据布局调整的需要改制为农村标准化完全小学。

       2022年9月,学校接受了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对我校的普通 话评估验收。

       2022年10月,政府投资16万元的学校供暖工程开始建设。县委书记李德进带领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亲临施工现场视察指导,对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十分关注。

       2022年11月学校接受了市“标准化学校改建”检查验收,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可。

       2022年11月20日,学校正始集中供暖,这标志着学校教室和教师办公室靠煤球炉子取暖的时代已经结束。

       2022年11月学校接受了市“标准化学校改建”检查验收,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可。

       2022年12月,政府投资90余万元的占地面积为620平方米的高标准餐厅开始动工兴建。

       2022年,学校根据县教育局的教改工作的安排,开展了“高效课堂建设年”活动。学校以打造名师名校为目标,全体教师人人讲课、人人评课,人人为高效课堂建设出谋划策。一些青年教师崭露头角,成为教坛新秀。数学教师苗彩兰、体育教师王俊芬代表讲武城镇学区参加了县教育局举行的第二届教师“风采杯”讲课比赛,分别取得第三名和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2022年4月,学校成功承办了镇学区第22届艺术节比赛。本校学生的太极拳团体表演获得特别奖,并代表镇学区参加了在刘庄村进行区片艺术节汇演,获得表演节目第一名奖。

       2022年6月,学校餐厅竣工。2022年8月底餐厅正始投入使用。北白道村及周围相邻8个村子的五、六年级近300名学生全部寄宿在校。学校成为全县第一所规模最大的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配备了2名专职门卫日夜值班,4名专职生活教师负责住校生的饮食起居。宿舍内每位学生配有专门的储物柜,统一发放被单、暖瓶。早、晚时间,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使在这里学习的学生有了比在家还好的感受。

       2022年8月,学校根据新学年学生的如厕的需求,投资3万元在学校西北角增建学生厕所一处。

       2022年8月6日,市局领导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他们对学校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颇深。

       2022年9月,学校成功承办了讲武城镇庆祝第26个教师节表彰大会。

       2022年,学校投入4万元,将课堂上的破旧桌凳全部更新,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制作校园文化展板60余块,进一步加强了校园文化育人的环境。

       2022年年终学区期末质量检测,学校平均成绩名列全镇学校前三强。

       2022年,学校将迎接接省教育、教学督导评估,各级领导更是对学校关心备至,学校的建设和面貌又有了更大的突破。

       2022年,为“新课堂创建年”。学校以学“永威”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为契机,以教研改革为方向目标,努力创新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校和申庄学校成为镇学区新教法:导、学、测、研、练五步教学法 的实验学校。本校四名教师作为实验者大胆实践新教法,不断进行探究改进,力争取得较大收获。

       2022年,学校把“阳光体育’活动做为本校的特色和亮点。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跳绳等体育活动项目定点、定时开展,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学生体质。

       2022年5月,一座“希望之星”不锈钢模落地本校,矗立于综合实验楼前。她象征着每一个学生就像一颗耀眼的希望之星将从祖国的地平线慢慢升起,飞向祖国的蓝天去遨游神州。

       2022年5月,学校成功承办了讲武城镇学区第23届艺术节。再次现示出该校出色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也证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这个美丽而和谐的校园了。

       2022年5月学校投资10万余元,硬化了餐厅、综合实验楼前面的路面2500平方米,道路两边美好绿化500余平方米,操场上增设200米标准环形跑道和两个篮球活动场。一个干净美丽的生气勃勃的花园式校园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晴日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情景彻底得到改变。师生们心情愉悦、生活快乐、工作顺心。

       2022年6月1日,当市政府督导室督学贾向荣同志再次莅临本校检查督导时,一向表情严肃的他,笑容可掬,在赞许的同时又对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了详细了解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2022年6月16日,县教育局组织的教育、教学评估现场会在本校多功能室召开。会上教育局领导高度评价了本校的档案建设和学校建设、校园绿化工作。教育局领导和与会的近200名人员在学校餐厅 共进午餐。

       高效课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本校英语教师李俊霞、王玉伟,因其教学方法独树一帜,在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中,成绩名列一二。她们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多达到甚至超过了县城重点小学的孩子,颇受学生、家长、各级领导的好评。

       2022年6月,在学区初中招生考试中,本校六年级优秀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优秀生总数占到全镇六年级优秀生总数的80%。

       2022年9月8日,在镇教师节表彰大会上该校被镇党委、政府授予“教育教学工作红旗单位”;本校英语教师王玉伟获得“县模范教师”荣誉,李桂花获得县“十佳班主任”称号。

       2022年9月,学校在校学生513人,9个教学班,教职工总数28人,占地面积19980平方米,建筑面积5599平方米。专用教室16个,配备图书1.2万册。

       2022年本校学生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小学毕业率均达到100%.2022年12月,获邯郸市“双爱好”先进学校。

       2022年12月,省政府督学马长庚率省教育评估验收考察团队我校进行教育验收,学校受到马老高度赞扬。

       2022年3月,我校被邯郸市教育局评为2022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2022年3月,我校被邯郸市教工委、邯郸市教育局评为先进集体。2022年4月20日,我校代表县举行邯郸市中小学“双爱好”观摩展 示会,邯郸各区县教育主管领导,市直中小学200余人参加,并受到一致好评。

       2022年4月26日,举办第23届艺术节。

       2022年9月,我校举行全镇中小学迎国庆乒乓球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2022年9月,我校连续第4次获镇教育工作红旗单位。

       2022年11月,我校在“嘉大地产杯”邯郸市中小学太极拳比赛中获38式小学组团体第8名。

       2022年元月为王梦哲同学爱心捐款,师生共捐款17000余元。2022年4月3日,学校校安工程启动,二层教学楼拆除。2022年4月20日,我校举办第24届艺术节活动。

       2022年4月28日,我校举行镇小学乒乓球比赛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2022年5月,我校获2022行风建设先进学校。2022年9月,我校连续第5次获镇教育工作红旗单位。

       2022年10月,我校参加县中小学太极拳比赛获杨氏三十八式太极拳团体第二名。

       2022年3月,获2022“校迅通”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22年4月,举办第25届艺术节活动。

       2022年5月,获邯郸市“爱心代理妈妈”工作先进单位。2022年5月,学校校安工程3层教学楼竣工,学生搬入新的教学楼上课。垫高硬化了教学楼前和学校大路的地面,进一步优化了校园环境。2022年9月,我校连续7次获镇教育工作红旗单位。

       三、未来展望

       本校将根据寄宿制学校的办学要求,还将建起了一栋建筑面积为2200平房米的三层学生宿舍楼。届时,将容纳讲武城镇京广铁路以东14个自然村所有三年级以上(含北白道学校一二年级)学生1200人,四规制24个教学班,配备教职工70人。使该校成为集学生学习、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标准寄宿制小学。该校教职工将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为打造精品学校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学校撤并莫忘校史

       学校撤并莫忘校史

       我曾经到一所名校参观讲学,不由我不嗟叹:真阔气,不愧为名校呀!

       不知诸君有无与我同样的感受:时下参观国内名校,犹如观光朝圣。去名校参观,最能提起我兴趣的不是豪华气派的楼堂馆舍,不是“武装到牙齿”的现代化设施设备,不是争奇斗艳的花草树木,因为这些东西有钱就可以买来,谁有钱谁都可以买来。我最感兴趣的去处是为一般人所不怎么待见的校史室(馆),从这里最能看出一所名校的内涵底蕴,能看出一所名校的历史传承,能看出这所名校之名是沽名钓誉,还是名副其实;是假冒伪劣,还是货真价实。

       这所名校的校史(档案)馆在装饰上着实下了一番工夫,颇费了一些银两。有那么一瞬间,我曾自问:把这么多钱堆到这上面,值吗?也只是一瞬间就释然了,国人历来好面子,校史馆就是学校的脸面,有粉往脸上擦,有金往脸上贴,这也算擦得、贴得是个地方了。

       在介绍该校校史沿革的陈列橱窗前驻足,在一串炫目的灯光下,我发现“学校首任校长”一栏竟然空着,一时好奇心起,便忍不住要向管理员教师请教一番了。这是一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细声细语地对我说:“是这样的,由于年代久远,学校又经过多次重组整合,虽经多方查证,但最终无果。”“只过了几十年,也算年代久远吗?”这是我心中的疑问,并没有真的说出来。“我想借阅一下贵校历任教师的名册,不知可否?”“真对不起!我校校史(档案)馆尚在不断完善当中,现在无法向您提供。”这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依然细声细语地答道,这么看来,我夸她“落落大方,彬彬有礼”是把人家给看低了,还应该加上“训练有素,久经考验”才妥帖,其机敏程度简直可以做“新闻发言人”了。

       我不是有意要难为人家姑娘,何况人家对我并无半点失礼之处,而是我真的觉得这个东西对一所学校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学校是什么?只是楼堂馆舍、设施设备、花草树木吗?当然不是。“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大师论”闻名天下,虽然说的是大学,但在我看来,对中小学校同样适用。稍有教育常识的人都晓得,学校是靠包括校长、名师在内的广大教师支撑起来的。名校之名不能靠吹和捧,吹出来、捧起来的“名”犹如魔术师手里的七彩肥皂泡,看起来很大、很美,但升不高、走不远,更活不长;归根到底是由包括校长、名师在内的广大教师凭汗水、心血与智慧培育、浇灌出来的,而这一切必然惠及莘莘学子并通过他们充分地呈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既是受益者,也是建设者,其功不可没。

       校史是什么?就是一任又一任的校长,一茬又一茬的教师,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共同承续的学校教育生活。包括两个方面:“文”与“献”。二者是有区别的,人们往往把它们混为一谈。“文”包括文字(图片)记载的纸质档案、视(音)频影(音)像电子档案、各种实物档案等;“献”一般是指还健在的重要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见证人或知情人,如历任老领导、老教师,历届老校友、毕业生等。可见,“献”是人而不是物,这是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口述历史、自传、回忆录等是对校史的重要补充和最有价值的佐证,这又是常常为人们所忽略的。

       校史具有教育及文化意义,自不待说。每一所学校的校史都有为学子们所感到骄傲与自豪的华章;每一所学校的校史都有值得学子们终生为之魂牵梦绕的地方;每一所学校的校史,都是特定历史时期国家教育史的组成部分,说是特定历史时期国家教育史的缩影也不为过。

       校史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是客观的,不容许被篡改的,尤其是不能被强制遗忘的。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说:“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而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说:“你每关闭一所学校,你就必须开设一座监狱。”这两位大文豪,一老一少,来自不同国度,好像是站在中国的春晚舞台上同台给中国观众表演相声,就是不知道国人能否听出其中的幽默来。现如今国内中小学校撤并已成家常便饭,在这股大潮的强力冲击下,该撤并的与不该撤并的统统撤并掉了,这跟旧城改造式的“强拆”不是一个路数吗?拆掉的、撤掉的是什么?只是看起来有些破旧寒酸的校舍吗?只是被某些人当成包袱累赘的学校吗?不!表面上看,拆掉的是一座座校舍,撤掉的是一所所学校,实际上割裂了历史传承,斩断了文化脐带,碾碎了许多人的梦想。如果老帅彭德怀仍健在,定会顿足捶胸,重复他那句名言的:“崽卖爷田不心疼!”

       “撤并”的本义是“撤”与“并”,不能只强调“撤”而忽略了“并”,在我看来,一个“并”字足矣。“并”的意思是“合”,是“汇聚”,而不是消灭、消亡。一所由几所学校合并成的新学校,至于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即便用的是原来某所学校的名字,这所新学校也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那所学校了,截止到眼下这所新学校的校史就是原来每一所学校校史的合集,少了谁都是残缺的,少了谁都不行。一所老校的校史犹如一条大河,正因汇聚了数条涓涓细流才成浩荡之势,流淌的是岁月沧桑,是不朽的教育传说。个中道理,作为合并后新学校的校长必须明了,嫌贫爱富之心不可有,厚此薄彼之为不可取,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了,懂得珍惜这一笔笔厚重的精神财富,这也许正是再造学校的难得一遇的契机。我们看到有的校长对于并入学校和教师畏惧如虎,整天如防贼一般加以防范,想方设法欲抹掉一切痕迹和影响,要么只字不提,要么极尽贬损之能事。这样的心胸能办好学校吗?这种作为能算得上明智吗?“忘记了历史,就等于背叛”。这样一所连首任校长的名字都能忘记的名校,又会是一所什么样的名校呢?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因此,我在中学任校长的11年间,责成有关部门把学校党政工团组织机构及成员、教师名册及岗位(工作分工及变动情况)、毕业班学生名册、毕业合影及去向等,按学详细登记造册,作为校史存档备案。即使许多年以后,要查找相关资料,也可以毫不费力,手到擒来。不幸的是,我原来任职的学校,在我调离以后也“被撤并”,不知道那些被我当成宝贝的校史资料如今可安好?

第四篇:校史

       抚远县浓桥中学校史(1986年至今)

       校史编委会组织机构

       主

       编: 杨恩国

       副主编: 谢宝刚

       编

       辑: 王艳玲

       咸永彬等

       淑静李

       目录:

       一、前言

       二、学校发展简介 三、四、五、六、七、八、教师队伍

       教学改革和实践

       学生情况

       学校常规管理及所取得业绩 校容校风建设

       尾声 第一部分

       前言

       浓桥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从建校至今已走过了十七个春秋。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中,浓桥中学已从当年羽翅未满的雏鹰长大成为展翅翱翔的雄鹰,在其铁翅哺育出了近千名莘莘学子,他们大多已成为现今社会的中坚力量。

       浓桥中学的前身是浓桥中心校。学校经历了在摸索中艰苦创业阶段,从艰苦创业中积极发展事业阶段,经历了教学资源从无到有,从匮乏到丰富的阶段,也经历了教师队伍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阶段,更经历了教育理念改革大潮中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

       浓桥中学是一所注重人文精神的学校,建校至今,人文精神始终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其育人理念:“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有才”已经深入浓桥中学教学改革中,十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在我们正确的办学思想的指导下,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人才。

       十七年,弹指一挥间,往事皆如烟!但如烟的浸透着汗水甚至是泪水的往事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历任开拓者“挥汗禾锄”“历水苗润”的脊背。他们闪光的过去和勤恳的精神照亮了浓桥中学未来之路。我们编写校史,目的在于让所有看到这本校史的人都静静地回顾一下过去,回忆一下历史回忆下我们前辈们不朽的身影,将这化作永恒的动力,铸造我们浓桥中学新的篇章!

       仅以此史献给曾为浓桥中学奉献过和正在奉献着的教师!第二部分

       浓桥镇八一中学发展简介

       浓桥镇八一中学其前身为浓桥镇中学。浓桥镇中学是1989年从浓桥中心学校分离出来的农村独立初中。浓桥镇中心校始建于1976年3月,当时只有两名教师,十几名学生。负责人是项占文,教师窦亚琴,教室就设在窦亚琴家。同年6月,东方红公社(浓桥镇前身)在二抚路西侧建土草结构房屋10间做为校舍,同时招聘下乡知青若干名做为教师。学校命名为东方红学校。1978年至1982年,东方红学校的草房校舍翻盖成了1200平方米的砖瓦结构校舍,学校已发展成为拥有小学六个班,中学3个班的乡镇级中心校,下辖村级小学六个。1982年东方红公社更名为浓桥乡,东方红学校随即更名为浓桥乡中心校。

       1986年3月,王甲富同志任校长主持工作。此时,浓桥镇中心校已拥有教学班小学六个,初中5个,学生____名,教师___名

       1987年8月,马广富同志任校长,苏冶辉任副校长。

       1988年至1989年,开始筹建浓桥中学教学楼。

       1989年3月,马广福调任建中学教学楼工程总监工。

       王甲富任中小学校长,苏冶辉任副校长。同年9月,中小学分离,中学搬入新建教学楼,中学首任校长王甲富。

       1990年3月,王甲富校长调出,马广富任校长。同年9月,马广富调出任中小学书记兼政府文教助理。苏冶辉任校长,姜国盛任教导主任,与此同时浓桥中学的教师队伍得到了补充,中师毕业生2人,外调1人,顶编代课1人,临时代课2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伊始的各方面工作号召全体教师在教学上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学校教风严谨,学风浓厚,该初三毕业生有5人考入中专,3人升入是师,9个升入高中。学生金长胜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佳木斯高校,学校教学成绩名列全县各中学前列。

       1991年8月,政府投资7000余元新建了中学厕所,解决了全校师生入厕难的问题。9月,学校号召每名学生带15根杖条将校园四周封闭起来,校容校貌有了一定的改观。

       1992年9月,全校教职工已达到32人,教学班6个,每班班额40多人。

       1993年3月,校长苏冶辉调出,姜国胜任校长,徐彦任教导主任,杨恩国任政教主任,李秀东任后勤主任。8月,校长姜国胜与林业部门联系后,带领全校男教师上山代木破板将学校北侧木杖换成板杖并修建了大门,9月,学校食堂引入竞争机制教工家属轮班做饭。

       1994年9月,学校加强教学内部管理,推广施行新教法即学导式教学,并与前哨、寒葱沟两校联合进行教研。

       1996年8月,政教主任杨恩国调任浓桥中心校任校长。

       1997年4月,校长姜国胜调出任镇政府副书记,李秀东代理校长,中小学书记马广福调县委党校任教。

       为营建宽松的育人环境,利用暑期,李秀东同志带领班子成员对学生宿舍进行了维修。

       1998年5月,学校动工修建花坛,使学校环境建设更趋合理化,美观化。1999年3月,学校各班级的陈旧木质黑板全部被玻璃黑板替换,5月,顺利通过“普九”国家级验收;为解决学校校舍不足的实际情况,学校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到了沈阳军区捐助的“八一”工程款项并于同年10月新建教学楼400多平方米。为感谢沈阳军区战士们的援助,在县教委领导的提议下,“浓桥镇中学”更名为“浓桥镇八一中学”。

       2000年9月,为适应现代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学校自筹投资十几万元建成了我县农村第一所标准化微机室

       2022年秋,上级财政部门的投入资金,为我校更换了一台新式的节能锅炉,使全校师生冬季真正住上了暖屋子。

       2022年起,历时两年,投资几万元,县进行学校周围铁栅栏建设,建成铁栅栏二百三十多延长米,木板围墙已成为历史。

       2022年春,学校又投资近万元建成了百米绿色长廊和浓科教实验室基地。实现了学校由普通中学向农村示范化初中的转变,为当地农村培养复合型人才抻供了平台。

       2022年,校长李秀东调任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任副主任。杨恩国同志调到中学任校长,谢宝刚,马巨海任副校长。

       新的学校领导班子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多方筹措,投资数万元对学校微机进行了添置和改造;衔接并新建了百余米铁栅栏,使学校达了到全封闭;对农科教实验基地和百米绿色长廊和进行了再投入和重新规划,与此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和教学质量,重新出台了系列规章制度并严抓学校内部管理,提出了“诚信、务实、勤奋、创新”的八建校方针。树立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的大教育观念。

       浓桥镇八一中学的十七年,是鼓满风帆不断跨越自己,执着前行的十七年。十七年来,几十名教职工为浓桥这块净土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几十多名教师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省、市、县级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教学能手、和先进工等。

       ****年至今,十七年来,桥中领导班子始终是一个坚强战斗堡垒,团结广大师生员工注重严谨治学,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十七年来,桥中毕业生近千人,其中上百名学生考入中等和高等院校,几百名学生投身到为当地农村建设服务的洪流中去。他们的成长和成才正是我校教职员工十七年如一日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

       桥中,十七年的岁月,似鲜花憧憬着甘美的果实;桥中,十七年的历史,像煤核怀抱着燃烧的意愿;桥中,展望未来,你必将前景如诗如画!

       第三部分 教师队伍 <一>领导机构

       1986年9月----1987年9月 校长:王甲富

       教导主任: 苏冶辉(中学)高家和(小学)后勤主任:魏福全

       1987年9月----1988年9月 校长:马广福 副校长:苏冶辉

       教导主任:高家和(中学)副教导主任:白凤和(中学)后勤主任:许兴良

       1988年9月----1989年3月 校长:马广福 副校长:苏冶辉

       教导主任:高家和(小学)副教导主任:白凤和(中学)后勤主任:魏福全

       1989年3月----1990年3月 校长:王甲福 副校长:苏冶辉

       教导主任:高家和(小学)副教导主任:白凤和(中学)后勤主任:魏福全

       1990年3月----1990年9月 校长:马广福 教导主任:白凤和 政教干事:王道远 后勤主任:魏福全 1990年3月----1991年9月 校长:苏冶辉 教导主任:姜国胜 后勤主任:魏福全 政教干事:杨恩国 1991年9月----1992年9月 校长:苏冶辉 教导主任:姜国胜 后勤主任:王贵和 政教干事:杨恩国

       1991年9月----1992年10月 校长:苏冶辉 教导主任:姜国胜 后勤主任:王贵和 政教主任:杨恩国 1992年10月----1993年3月 校长:苏冶辉 教导主任:姜国胜 后勤主任:李秀东 政教主任:杨恩国 1993年3月----1996年9月 书记:马广福 校长:姜国胜 教导主任:徐彦 后勤主任:李秀东 政教主任:杨恩国

       1996年9月----1997年4月 书记:马广福 校长:姜国胜 教导主任:徐彦 政教主任:李秀东 后勤主任:马巨海 团总支: 谢宝刚 1997年4月----1997年9月

       书记:李秀东 校长:李秀东(代)教导主任:徐彦 政教主任:郭振海 工会:张彦学 后勤主任:马巨海(代)团总支书记: 谢宝刚 1997年9月----2022年9月 书记:李秀东 校长:李秀东 教导主任:徐彦 政教主任:郭振海 工会:张彦学 后勤主任:马巨海 团总支书记: 谢宝刚 2022年9月----2022年9月 书记:李秀东 校长:李秀东 教导主任:徐彦 政教主任:郭振海 工会:李淑静 后勤主任:马巨海 团总支书记: 谢宝刚 2022年9月----2022年2月 书记:李秀东 校长:李秀东 教导主任:徐彦 政教主任:郭振海 工会:姜国春 后勤主任:马巨海 团总支书记: 谢宝刚 2022年2月至今

       书记、校长:杨恩国 业务副校长: 谢宝刚 后勤副校长: 马巨海 教导主任:咸永彬 政教主任:郭振海 工会主席:姜国春 团总支书记:王洪云 <二>领导队伍工作

       浓桥中学办学理念为全面育人,以质立校,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并提出长远的发展规划,尤其是近年来根据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办农村综合中学之路,更是得到了全社会认可。校领导班子身先士卒,率先示范,严抓教育教学,深入班级听课,走进教研组评课,进入班级,悉听学生之建议。加班加点义务为学生补课。(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学校在经费紧张的前提下,先后建立了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及卫生室并自筹资金添置了吊环、单双杠、秋千、水泥球场等相关的娱乐设施。

       96年设立工会后,工会主席与校领导携手做好教师思想工作,建好教师之家,组织好教师的业余活动。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召开好每年一度的教职工大会,听取教师富有价值性的建议,并予以积极性的回应。

       后勤领导能够及时订发学生用书,维修保养暖气,桌椅板登和日常用电,保证了前勤工作的正常运作。

       党团员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从1990年至今浓桥中学共先后发展了三十余名党员,这些思想上积极进取的党员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成为教育教学上骨干力量。

       1992年,姜国胜任校长期间,浓桥中学建立教师业务档案表这是教师量化考核的雏形,以后经逐年修改,量化考核评价已逐步趋向完善,得到了大多数老师的认同。

       由于工作出色,浓桥中学也多次获得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好评。1990年全县中考成绩全县第三

       1992年、1993年、1994年连续三年中考成绩全县第一 1993年,姜国胜获得省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1998年,浓桥中学获得佳市教代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1999年.获县进修学校“语文试点改革学校”示范称号 2022年,学校社会发展,而转变办学观念在培养实用人才上率先转变理念浓桥中学逐步转轨为农村综合中学,成为培养地方复合型人才的摇篮。2022年学校被评为“农村综合中学改革示范校”的荣誉称号。

       同年学校获得了黑龙江省德育先进学校 2022年,浓桥中学升入高25人,2022年,浓桥中学学生考入县重点高中20人 学校转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从1986年至今,浓桥中学的升学率始终是稳中攀升,考 入师范类学校有五十名学生,考入二中的有二百三十名,考入各类中专的有四十名学生,可谓是硕果累累。<三>教师队伍

       十七年中,浓桥教师队伍几近更新,老教师的伏骥千里,年轻教师的锐意更新,无不显示了一所新兴学校的新气象,浓桥中学的教师队伍也千锤百炼,历经坎坷曲折,养成了工作中都能勇担重任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作风,如今正以昂扬的作风,迎接美好的未来。

       1.2.1986年到2022年浓桥中学教师流动情况(附表1)十七年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附表2)

       四、教学改革和实践

       浓桥中学自建校以来,学校教师在办学初期条件困难的情况下身居陋室始终把“教好书,育好人”做为从教准责,学校于1994年将教师队伍划分为文理科教研组,分组研究教育教学问题。

       例如:集体备课,设计观摩课,公开课,相互听评课,说课。学校教师多次参加市县级竞赛均取得可喜的成绩。并发表了许多有分量的论文。

       学校的在教育发展观念上保持着“变则通”的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被条条框框束缚,打破以往陈旧教学模式,借鉴外地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1.1990年浓桥中学推陈出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并在抚远语文界泰斗祖印太老师的指导下推广学导式教学,并取得可喜的成绩,1992年至1995年语文、数学、外语、地理、历史多次取得全县统考前三名的成绩。1995年,根据国家教委的文件精神,我校在抓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又鼓励教师大胆革新,将应试教育推向素质教育,全面培养有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将学生从繁重的学业劳动中解放出来,变被动学习为快乐学习,强调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氛围。将复杂化的教学过程简单化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从而杜绝了教师照抄教案的现象,改用参照教参来锻炼教师自己备课的能力,要求教师在45分钟课堂上自控口头语不断的现象,能够灵活运用简练通谷易懂的语言进行授课,坚持 课堂授课和课后分类辅导相结合的做法,使教学过程在简单化之后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这些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在改革尝试和推广之后,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学生家长的赞同。2.教师业务进修培训及其它

       浓桥中学十分重视在岗教师的培训情况。1986年起所有在岗培训的教师均可获得经济上补助,学校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鼓励在岗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并制定了相关制度,1986年至2022年我校所有教师均达到了国家要求初级中学教师学历证书(见附表3)17年中,浓桥中学的教师虽然人事有所,但是对于教师业务进修和培训始终没有间断过,学校第星期举行一次业务学习或政治学习,加强教师道德修养建设和业务提高水平,尤其是文理科分组后,业务学习更有针对性,政治学习提高到相应的高度,教师自学于自身业务相关的资料,《学导论》、《教学大纲》、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于教师本人息息相关的法律。

       教师本人积极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业务讲座积极参加教委及进修校举行的各类赛课及文体类竞赛,1993年姜国胜在三中参加物理观摩课,被电视台录为样板课。1994年----1997年我校二十余名教师在参加的县级竞赛中获得了较高的名次。

       王艳玲、乔正花、姜国春在举办首届语文基本功竞赛获得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2022年教师中考测试中,有近十名教师在考试中获得了前三名好名次。学校的校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埋头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风气异常浓厚。

       与此同时,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已形成制度,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开成均源于此。学校从建校至今,没有发生一例教师违规违记现象。

       学校1994年培养学科带头人6人,并开展了教师互助活动,由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教师帮助刚毕业欠缺经验的教师迅速提高业务能力,教师学习掌握失进的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进行教学。学校于1998年购进投影仪2000年又添置复印机及微机,化学物理实验仪器,如今全校教师基本能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17年中,学校至少每年发展1—2名党员,发展学生团员30—40名,党员定时召开党支部会议讨论学习上级文件,关讨论决策学校重大事件,学生团员利用每周一次的活课开展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义务劳动,课外活动等积极有意义的活动。

       根据我们的办学宗旨,学校成立由教导处为主的校本课程研究开发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开发,并于2022年3月正式实施了“高油高蛋白大豆生产技术”培训,实施半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教育经费数量及使用情况教师待遇

       (1)学校教育经费采用上级拔款,政府监督制度使用如下: 1986年

       拨款总数:93800.00 人员经费:69685.00 福利费:8000.00 设备费:3500.00 铁床 3000.00 事业费:12615.00 1987年

       拨款总数:114000.00 人员经费:75700.00

       福利费:9600.00 设备费:1958.00(铁炉958.00)桌椅1000.00)事业费:26742.00 1988年

       拨款总数:140000.00 人员经费:110975.00 福利费:9000.00 设备费:3100.00 办公桌椅2000.00 学生桌椅1100.00)事业费:16925.00 1989年

       中心校拔款:75400.00 中学拔款:47996.00 人员经费:66356.00 人员经费:18640.00 福利费:1000.00 基建费:1000.00 事业费:8044.00 设备费:4300.00 小学收学费:400 维修费:1800.00 福利费:6000.00 事业费:16256.00 中学学费:700.00

       重读费:100.00

       代资款:150.00 1990年

       拔款总数: 121660.00 人员经费:67590.00 设备费:8200.00 保密柜:700.00 体育器材:2500.00 福利费:10000.00 桌椅 4000.00(设备费)维修费:16000.00 食堂: 1500.00 盖厕所:7000.00 事业费:19870.00 预交书款:55.00 学费:7.00 下学期 10.00 暖气费:30.00 宿费:20.00 代资款:150.00 100.00 60.00 1991年

       拔款总数:109400.00 人员经费:73974.00 设备费:2700.00 桌椅 福利费:6800.00 维修费:2500.00 事业费:23426.00 宿费:20.00 学费:10.00 1992年

       拔款总数:114700.00 人员经费:80560.00 设备费:4600.00 课桌椅:4000.00学生饭桌:600.00 福利费:6200.00 维修费:660.00 事业费:22680.00 学费:10.00 下学期学费:14.00 暖气费:30.00 寄读费:200.00 重读费:150.00 代资款:60.00 宿费:20.00 1993年

       拔款总数:108700.00 人员经费:95125.00 设备费:2000.00 福利费:1600.00 维修费:350.00 事业费: 9625.00 班费:14.00 学费:14.00 重读费:200 暖气费:30.00宿费:20.00 1994年

       拔款总数:144150.00 维修费:6300.00 人员经费:111200.00 事业费:16650.00 设备费:5000.00 取暖费:30.00 福利费:5000.00 学费:20.00 学费:14.00 宿费:20.00 代资:100.00 下学期取暖:50.00 文体:15.00 桌椅费:15.00 实验费:20.00 宿 费:30.00 1995年

       拔款总数:166280.80 人员经费:56297.80 福利费:640.00 维修费:2600.00 学费:14.00 杂费:25.00 事业费:6743.00 宿费:35.00 暖气费:50.00 1996年

       拔款总数:182700.00 人员经费:168400.00 福利费:3900.00 事业费:10410.00 学杂费:26.00 宿费:35.00 1997年

       拔款总数:222500.00 人员经费:176100.00 设备费:8400.00 桌椅 维修费:17300.00 福利费:8865.00 事业费:11835.00 学费:26.00 宿费:35.00 下学期杂费:55.00 宿 费:35.00 1998年

       拔款总数:233600.00 人员经费:202245.00 福利费:6510.00 维修费:5000.00 事业费:21245.00 学费:55.00 宿费:35.00 班费:5.00 1999年

       拔款总数:249110.00 人员经费:235185.00 设备费:10000.00(课桌椅)事业费3925.00 学费:55.00 宿费:35.00 本款:15.00 班费:7.00 纸张:20.00 活动:15.00 学习指要:13.00 资料费:30.00 2000年

第五篇:校史

       西安科技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世界历史名城古都西安,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即“小211工程”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成功进入继985工程、211工程后国家第三阶梯大学行列。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涵盖33个二级学科。截至2022年,学校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设有研究生院和17个学院(部),拥有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级)、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1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现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精品课程、25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和1个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5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地矿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科为主体,工、理、文、管、法、经、艺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有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

       历史沿革编辑

       西安科技大学前身史 西安科技大学的前身可追

       西安科技大学校徽

       西安科技大学(图五)

       西安科技大学(图三)

       西安科技大学(图八)

       西安科技大学雁塔校区(图一)

       西安科技大学(图四)

       西安科技大学(图五)

       溯到1938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由北洋大学工学院(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组建而成)矿冶工程系。矿冶工程系由原国立北洋大学工学院矿冶系(成立于1895年的采矿冶金科)和私立焦作工学院(中国矿大)矿冶系(成立于1909年的采矿冶金科)成合并组建而成,聘任殿元教授兼任主任。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当时就曾提出过采矿系从西北工学院分出,单独成立以采矿为主的高等院校的设想。1954年陕西省委根据陕西地区煤炭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曾多次考虑在西安创办一所为煤炭工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学校。但是,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不成熟,均未实现。

       1957年7月,国家高教部决定,将西北工学院采矿工程系调整到当时已由上海迁来西安的交通大学。采矿系调至交通大学后,原归属采矿系的地质教研组分出,与西安动力学院及西北农学院水利系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教职工组合并组建了交通大学地质系,袁耀庭教授担任系主任。候运广教授仍担任系采矿系主任。西安科技大学本史

       1958年7月,陕西省人委根据西北协作区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煤炭工业在发展对培养科技干部的要求,以会办骥字第307号文正式批准,成立“西安矿业学院”,同时组成了西安矿业学院筹备委员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长张华辛任主任,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郝耀、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苏庄任副主任。

       根据陕西省 人委、高教局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的采矿、地质两系全套设备物资(包括新设的矿山机电专业)并带既定任务(包括58设备物资、经费预算及原在校学生 和本新招学生)调出”建立新校,以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干部学校为校址(煤干校搬回原煤田地质局),占地103亩。

       西安科技大学校徽

       西安科技大学(图五)

       西安科技大学(图三)

       西安科技大学(图八)

       西安科技大学雁塔校区(图一)

       西安科技大学(图四)

       西安科技大学(图七)(3张)从 1958年8月12日起,有关各方开始搬迁。当时由西安交大转来学生210名。交通大学招生到矿院报到的新生243名,另从交大转来教职工96人,设备费 5万多元,中外书籍1万余册和部分教学、实验设备。这些由西安交通大学转来的师生以及设备、书籍等就是西安矿业学院成立时的基础。1958年9月15日,西安矿业学院开学典礼在西安市吉祥村矿院校址内隆重举行。省委有关领导,省煤炭工业局领导、西安交通大学领导等出席大会。一所新的高等煤炭院校——西安矿业学院宣告成立,隶属于煤炭工业部。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了校名,与中国矿业大学(原北京矿业学院)是当时煤炭系统仅有的两所5年制本科高校。

       1998年8月,国务院决定将学校划转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1999年6月9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2022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2022年,西安科技大学入围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22年9月,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揭牌,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家矿业类院校的研究生院。分为雁塔校区、临潼校区和长安校区三个校区。其中,雁塔校区、临潼校区负责本部学生的教学工作,长安校区负责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工作。[1]

       2办学规模编辑

       师资力量 学术研究编辑 科研基地

       截至2022年学校有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级)、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1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2] 西安科技大学科研机构

       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 2

       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 3

       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注:因资料不全故只列出部分科研机构,学校官方可以补充,需提供参考资料。[2]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学校承担科研项目3188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15项;科研经费总额7.32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10项;获准专利248项。[2] 2022—2022年,西安科技大学被三大检索目录引用次数达282次,SCI,EI,ISTP每年平均被引用次数分别为53.25次、11.8和2.0次。3年间三大检索系统共收录西安科技大学论文1205篇,其中SCI收录150篇,EI780篇,ISTP275篇。[1 对外交流

       截至2022年,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荷兰、澳大 西安科技大学雁塔校区(图一)

       西安科技大学雁塔校区(图一)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学校是最早参加“1 2 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院校之一,与国外大学联合开展“1 2 1”中美双学位项目、“4 1”中英研究生项目、外国短期留学生来校学习等多种合作项目。[2] 文化传统编辑 校风

       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校训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学校精神

       励志图存 自强不息[18] 6荣誉编辑

       西安科技大学(图四)

       西安科技大学(图四)[2] 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培养选拔基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实施高校和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22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学校是陕西省“文明校园”、西安市“园林化单位”。[2]

       西安科技大学校徽

       西安科技大学(图五)

       西安科技大学(图三)

       西安科技大学(图八)

       西安科技大学雁塔校区(图一)

       西安科技大学(图四)

       西安科技大学(图三)

       截 至2022年,有教职工1900余人,专任教师1100余人,教授、副教授40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硕士学位者900余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 组成员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选10人,陕西省“百人计划”7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7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6人。学校还有一支由200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双聘院士8人。

       西安科技大学校训:

       自强不息,励志图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