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考试命题研究
专题讲座
命题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它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政府的诚信。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命题的感受。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整个命题过程中,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于新教材,以充分发挥试题的引导作用、选拔作用为原则,切实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和新课程理念。具体的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利于引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全面推广新课改的理念,克服以往过分强调知识的倾向,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2.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规范和常态化。在考查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分析概括、灵活运用等方面能力的基础上,注意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增加了新课程中倡导的探究性试题。
3.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水平。适当体现试题的开放性,给学生的思维和创造留有自由度,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4.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强调实践性、探究性、实用性,注意以学生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解决具体问题,使试题具有社会性和实用性,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5.有利于高中学校对学生的择优录取。实现选拔和甄别功能,为高中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是中考的重要作用之一。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大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指导、规范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促进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教学工作与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做引导,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命题要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探究,引导教师改进初中物理教学。命题应遵循《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所确定的考查内容和要求,不可任意加深难度和广度。
2.基础性原则。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始终是基础教育的主根系,是具有科学素质的必备条件,是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生的保障。命题严格遵照现行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紧贴教材,不超纲、不打擦边球,起点不高,坡度适宜,难点分散,难易程度符合广大城乡考生的实际,让各种程度的考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水平,客观地反映出平日教学质量和学生日常学习的真实成绩。
3.全面性原则。试题对初中学生就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和能力进行了较全面落实的考查,全面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力求从三个维度对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查。试题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关注物理实验、关注科学探究、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提倡每一位学生都动手做物理实验,经历和体验探究过程,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交流合作,做出有效判断,从中体味探究过程、领会探究方法、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清楚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表述能力考核成绩的考查,重视试题选材的社会和文化取向,对教材中的力、热、光、声、电各部分知识做到合理配置。学业考试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命题,应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掌握和应用程度,尤其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努力渗透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技术、社会协调发展的观念等。不能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一维目标的达成情况,而应从三维教学目标上衡量学生的目标达成度。
4.科学性和准确性原则。保证试题内容的正确性,避免出现政治性、知识性、技术性等方面的纰漏,避免人为编造脱离实际,出现学生感到生疏的题目。试题以学生熟悉的教材内容和生活背景为载体,考察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试题的变化,促使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重视联系实际生活,重视科学实验探究,强调应用,拉近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物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距离,学会用科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用科学工的观点看待世界,提升学生们的科学修养。试题表述规范,问题明确,语言简洁,图形清楚,专业术语准确,使学生感到亲切。试题 内容 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物理学科的规范。主、客观试题的比例应合适,所选题型应合理,适当设置情景性和开放性试题。试题的表述要严谨、科学、问题 明确、图形清楚、布局合理。试题的语言简明易懂、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利于学生发挥真实的水平。赋分、评分标准应科学合理。. 公平性原则
中考命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体现“公平、公正、合理”的问题。不能误认为联系实际的题目就一定是好题,比如:自动干手器、玻璃幕墙、斧头劈木材等,虽然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并非所有学生都见过。有些东西是城市学生时空见惯的,但农村、海岛学生却没有见过。也有些东西是农村学生天天都接触的,而城市学生却从未没见过,这些一点是要认真考虑的。另外,使用过多的陈题也会影响考试的公正性,对没有做过这道题的学生不很公平。因此,应尽量新编、改编考试题。
6.时代性原则
试题的素材应恰当反映物理学的发展及其应用,反映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以及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反映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加强试题素材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注意试题素材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认知特点的联系,注意试题的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7.区分性原则
为了能让试题在升学考试中体现出区分度,在整套试题的设计过程中还注意到了试题对各类不同学校选拔学生的区分度。为了给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营造一个平稳的心理环境,在难点的设置上并不是从某一道题入手,而是细化为从题中的某一个问题入手,通过试题的考查,充分体现了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试题的理解。通过所考查的内容将学生化分为不同的能力层次,为中考录取工作做出贡献。
三、常规题型的命题技术
中考命题应合理选用题型,发挥各种题型的考查功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试题的题型有所创新,出现诸如探究方法题、探索设计题、阅读探究题、设计制作题、应用联想题、问题解决题、推演题、开放题等。这些创新题一般都是按照试题的考查功能和考查内容来命名的,又都仍以物理的基本题型加以表现。物理基本题型按其评分标准把握的难易情况,通常划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客观性试题主要包括选择题(含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填空题、判断题、配对题等;主观性试题主要包括简答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不同题型,有不同的考查功能,命题就是要努力发挥各种题型的考查功能,实现有效考查的目的。
下面仅对六种基本题型谈谈命题的技术规范。、选择题的技术规范
选择题最大的特点是:可使用大的题量;考查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评分标准明确、评分客观;能使用机器阅卷和非专业人员阅卷。选择题可以 考查 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也可以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但却无法体现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不利于综合、论述等较高能力的测量。同时,选择题具有可猜测性,即使不会做,也有 25%的得分率。因此,选择题所占的比例并非越多越好,应适可而止。
选择题通常包括题干和四个备选项,要求学生从中选出正确的备选项。命题时应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题干应表述清楚,并以一个确定的问题予以呈现,尽量不使用否定式的题干。如实在要用否定式的题干,应在题干的否定词下方加注着重符号(如 不正确的是)。
(2)各选项在形式上应基本相似,避免有的选项是文字概念,有的却是字母或数字的演算结果等。各选项的长度也应尽量做到基本一致。
(3)干扰选项应是实际中因错误解答可能得到的结果,不能简单地拼凑,要具有迷惑性,要切实起到干扰选项的作用。在完全不会做的情况下,学生就已有四分之一的得分率。如果题目所给的选项还出现重复,比如把“甲比乙的速度大” 和 “甲比乙的速度小” 分别设为两个选项,那么这两个选项实质上只等于一个选项,学生靠胡乱猜对的几率就更高。因此,在选项的设置上要认真考虑备选项的干扰性。、填空题的技术规范
与选择题相比,填空题没有 选择题选项那样的提示或暗示,减少了猜测成分,可以比较好的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填空题一般由不完整的陈述句构成,要求学生填入简单的物理词句、数字或符号。填空题多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涉及一些简单计算,但不要设置过高的难度。命题时应把握好以下三点:
(1)避免直接引用教材上的陈述作为填空题的基础。即不要把教材上的某个物理概念、定律原封不动的般到试卷上,只从中抽去几个字让学生去填。这样单纯的考概念和定律的表述形式或公式,容易引导学生去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规律。命题应努力通过各种形式考查学生是否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是否真正掌握概念和规律的运用。
(2)避免出现歧义和含糊不清的语言,要求学生填写的答案应明确、具体、简洁。即使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也不能漫无边际或模棱两可。
(3)填空题中所设置的计算不要太繁琐,不要有意在计算上设置障碍,应侧重于考查物理的思想和方法。如果要求填的是数字答案,一般要标明所使用的单位(专门考查单位除外),必要时还应写清楚要求的精确程度,如“请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等。、简答题的技术规范
简答题能较好的 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对语音文字的组织与表达能力等。常见的有解释、推断、评价、论述等类型,一般可以是给出陈述某一物理现象或物理问题的短文、展示一幅蕴藏物理知识的图片、提出一个与物理相关的问题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后,简要阐述其中的物理原理。也有让学生列举某些物理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简答题等。
简答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答题的离散性也就带来阅卷的难度。因此,设置简答题时,一定要认真考虑评分标准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命题时注意以下三点:
(1)不宜直接选用教材的内容让学生作答,要 避免设置答案就在书上的简答题,以免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应力求从生活、生产中选找恰当的物理问题加以命题,使所命制的试题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设置的问题不宜过于复杂,要以适合初中学生回答和方便阅卷者评判为标准。(3)提倡以科普类的文字信息或生活中常见的图片信息,来展示物理问题的形式,以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作图题的技术规范
作图题可以用来考查学生的基本作图技能以及读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论证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等。作图题一般是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完成作图,比如力的图示、电路图、光路图或者根据实验数据作图象等。
命题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目所给的图示要清晰,图形和标注的字母都要规范。对插图上的字母规范问题,比如物理量的字母要用斜体、物理单位的字母要用正体,以及字母的大小写等,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2)要明确指出作图要求,并在试卷中安排好图形的位置,留出足够的作图空间。(3)所作图形要具有实际的意义,要让学生容易看懂,不要脱离物理实际。5、实验题的技术规范
实验题实质上不是一种独立的题型,而是按内容划分的。但考虑到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物理试卷一般都将实验题单独设置。这一特殊的题型一般又是以填空、选择、作图、简答或计算等形式出现。用于考查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的理解和对用过仪器的使用情况;考查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考查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
在命题中,注意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1)可以考查课本内的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也可以考查不超出学生认知范围的课本以外的实验。但要注意试题的公平性,要么选用学生都熟悉的实验,要么选用学生都没做过的实验题,这样既公平,又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2)避免考查死记硬背的东西,要努力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正确使用仪器的能力,以及对实验方法和原理的理解,努力使试题能够区分动手做过实验和只是背实验的学生。
(3)所创设的实验情景要真实,所给出的实验数据要符合实际,有效数字应统一。(4)实验题的实物图要清晰,仪器的符号要符合标准,操作过程图要符合实验操作规范,仪表读数的指针位置要明确。、计算题的技术规范
计算题是最能体现学生物理能力的题型之一,它以应用题的形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通过计算题的解答,可以充分表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体现学生处理问题和表达问题的条理性、展示学生运用文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和图象语言的能力,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才华和科学素养。
在命题中,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1)题目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条件让学生去套公式,而应从生活、生产中寻找具体的物理知识应用事例,来创设一个物理情境。这样即可避免学生去死记硬背,又可让学生体会物理在实际中的运用,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2)题目的表述要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语言要简明、易懂,避免无关或容易误导的线索,插图要清晰,布局要合理。
(3)不刻意追求题目的难度,避免人为编造不符实际的数据,避免繁琐的数学计算。
四、整卷结构的控制技术、试卷格式的设计、题型 与题量控制、各块知识所占比例的控制、试卷阅读量的控制
第二篇:初中物理公式考试精品
初中物理常量和物理公式汇编
【力学部分】△1速度:V=S/t
v
2v1v2
v1v2
(等路程时)
vv1v
2(等时间时)
△2重力:G=mg△3密度:ρ=m/V
212(等质量时)
12
12
(等体积时)
△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
浮=F’-F(压力差)
○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7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ρ液gV排
当F浮>G物或ρ液<ρ物(下沉)
当F浮=G物或ρ液=ρ物(悬浮)
当F浮
当物体悬浮或漂浮时,F浮=G物 △8杠杆平衡条件:
F1 L1=F2 L2
△9理想斜面:F/G=h/L△10理想滑轮:F=G/n
△11滑轮组拉力:F=(G+G动)/
n(竖直方向)
△12功:W=FS=Gh(把物体举高)
△13功率:P=W/t=FV△14功的原理:W手=W机△15实际机械:W总=W有+W
额外 △16机械效率: η=W有/W总
W有WGh
总
Fs
(滑轮组)
W总W有W额
W有
WG100%总
nF
W有WGh100%总
Fl
(斜面)
W有WGl1总
Fl100%2
(杠杆)
W有GhW总
Pt100%
(内燃机效率)η=W有⁄Q放=FS⁄mq △17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s=nh
n-(偶定奇动)(上算下不算)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
mΔt△2放热:Q放=Cm(t0-t)=CmΔ
t
3热值:q=Q/m
Q放mq
△4(燃气灶的效率)η= Q吸⁄Q放=cm(t-t0)△5热平衡方程:Q放=Q
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 I=Q
电量
/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
○1Q=I2
Rt(普适公式)○2Q=UIt=Pt=UQ
电量
=U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电流:I=I1=I2
2.电压:
U=U1 U2
U1/U2=R1/R2(分压公式)P1/P2=R1/R2(成正比)
△6并联电路:
①1.电流:I=I1+I2②2.电压:U=U1=U2
③ 1/R并=1/R1+1/R2④ [ R并=R1R2/(R1+R2)]
④I1/I2=R2/R1(分流公式)⑤P1/P2=R2/R1
△7定值电阻:
①I1/I2=U1/U2
②P1/P2=I1/I2③P1/P2=U1/U2
△8电功: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W=UIt=Pt=UQ(普适公式)△15家庭电路电压:220V○2W=I2
Rt=U2
t/R(纯电阻公式)
△16单位换算:
△9电功率:
1.1m/s=3.6km/h ○1P=W/t=UI(普适公式)2.1g/cm3
=103
kg/m3
○2P=I2
R=U2
/R(纯电阻公式)3.1kw•h=3.6×106
J15、电流定义式:I=Q/t(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
16、欧姆定律:I=U/R变形求电压:U=IR变形求电阻:R=U/I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 U2电流的关系:I=I1=I2电阻的关系:R=R1 R2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
式用电器并联为例)电压的关系:U=U1=U2电流的关系:I=I1 I2电阻的关系:1/R=1/R1 1/R219、电功的计算:W=UIt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常用公式:P=UI21、焦耳定律:Q放=I2
Rt
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
Q=I2
Rt=U2
t/R=UIt=Pt=UQ=W电
22、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
P=P1 P2 P3……
【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
m/s(真空
中)
△2声速:V=340m/s(15℃)△3人耳区分回声:≥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 1.01×105
Pa
△6水的密度:ρ=1.0×
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
J/(kg•℃)
△10元电荷:e=1.6×10-19
C△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
36V(不高于36V)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
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是每位物理教师都应该追求的。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和较好的评价体系去实现。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学科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中,注意广泛搜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课堂,教师还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应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就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真实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所有的认知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所以提问不论对于学还是教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设疑,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在提问时,要注意:(1)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学的要求。(2)设计的问题难易适中,问题有梯度、宽度和深度。对难度较大问题的设置、解决采取铺垫递进式,先易后难,保持活跃的思维,主动积极地学习。(3)设计问题循序渐进,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到新知识。(4)设计的问题要力争新鲜,能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激发他们的求知欲。(5)教师提问语言准确,亲切和蔼,要尽可能地运用物理学科术语。这是高效课堂对教师教学智慧新的挑战。我们并不一味地反对教师讲,而是提倡教师面对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该讲的不仅要讲,而且要讲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
三、规范优化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对教学质量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包括语言逻辑和科学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榜样的长期的熏陶,能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规范性。例如,在讲“物体的浮与沉”时,研究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所受浮力是完全浸没时的浮力。在“力和运动的关系”中,关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物理性质,我们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而“物体受到惯性”等是错误的说法。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调,物理语言的准确和规范。“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的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这样才能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针对性强的课堂练习是课堂高效的保障
作为检测和保证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堂练习的作用举足轻重。有些教师怕占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习惯性将练习放在课后,其实每节课抽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课堂练习的内容要注意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和难点,并且教师要对训练的结果进行有效评价。学生通过完成教师精心准备的课堂练习,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熟练技能,掌握知识,体现了精讲精练的教学原则,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课堂练习的完成,一定要注重限时和精选两个细节。限时:要根据作业量的大小,设定一定的时间限定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且争取做到当堂反馈。课堂的高效,并不一定指向所有学生都学会,而是应该通过作业反馈,及时了解哪些学生会了,哪些学生没有学会,到底是哪里不会,有利于下一节课的辅导。精选:作业一定要精心选取和编写。精选需要比较,需要研究,需要有教师亲自做一遍的体验。
总之,“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就需要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运用实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和情感感染学生,都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困境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困境研究
摘要:物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对于目前飞速发展的社会而言,物理学的实用性变得尤为突出,对于一线教学的物理课教师更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除了教学辅助设施(多媒体)的建设外,还应该加强物理试验室建设,让学生学习物理,感知物理,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引导学生入门的物理教师,更应该加强教学上开拓思维,谋求创新。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个人的心得体会,供一起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景创设;教学过程;困境
1引言
单纯的依赖考试模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过于单一,教学过程应由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加强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物理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是实现学习方式多样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方法的改进过程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为本位,进而提高教与学的实效性、高效性。
2加强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浓厚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对古老的教学手段需要更新模式,要求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进行多样化。教师教学需要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入物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探知物理现象。教师教学中尝试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的实质是揭示物理现象的矛盾,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激起学生学习的疑惑、惊奇、探知的情感,促进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动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
2.1引入新课进行情境创设
教学中,好的开端引入新课内容是教学成功的一半,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这一教学环节。新颖的物理情境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会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摆脱学习上的迷惑与困境(学习无目的性),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领悟求知的真谛,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讲授“串并连电路”时,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链接,用串并连开关体会小灯泡的开关,并接连一个滑动变阻器,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这样实验的情境引入方式,把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唤醒,情不自禁的思考其中的奥妙,从而为讲授串并连电路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3
2.2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物理课堂教学对情境的创设需要精心设计,提供学生学习探知真理的必要材料,引导学生想问题、导方法、出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有些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物理的知识和一般概念,教师需要在授课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比如:在讲授“浮力”时,教师可问:“为什么木块放在水里不会下沉,铁球会下沉呢?”学生必然会回答:“铁的密度比木块大”,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那么,一个空心的铁球放在水里又会怎样呢?”这时很多同学会有不同的回答方式,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答案情境下,将浮力的知识内容清楚的进行讲解。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3教学过程设计应遵从“从生活走向物理,探知自然现象的规律”
初中物理学科是贴近生活的一门自然学科,新课程教材注重到了每章、每节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见到的实物和现象的引入,学生能感知物理现象在身边的切实存在,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力争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这样既拉近了学习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里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比如《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之初,我们就应该避开那些比较抽象的、一般化的物态变化和那些非常严密的物理概念,而应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比如晒衣服的问题)出发,认识到一种具体物质———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从衣服上跑掉了!”从这样一个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来认识汽化现象。但是在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应该进行改革,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而应该从实际的问题出发,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物理知识在实际当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些具体的实例出发来引入所要研究的内容并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来解决这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4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强调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感受。所以物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一方面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积极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专题研究。在进行专题研究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到学生之中。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应给出帮助和指导,对最后的结论要得出正确的结论。
5结语
初中物理是学生走进物理的一门科目,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知物理、学习物/ 3
理知识,教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上文结合实际,潜析了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情境创设等方面的一点点心得和体会,不妥之处望各专家学者批评指正,相信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宋祖佳.初中教育中教学策略问题的思考[J].东北师范大学,2022(01).[2]陈伟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中国物理教学参考,第34卷,(8).[3]刘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4]霍华.运用CAI创设物理课堂情境[J].广西教育,2022-Z2.:宋海霞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东三家乡中学 / 3
第五篇:2022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命题要求--物理
2022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命题要求——物理
一、命题理念:初中物理学业考试要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物理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课程评价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课程目标要求的程度。试题要突出基础性、科学性、教育性、时代性和导向性,有效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和发展,为评定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业水平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二、命题依据: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
三、命题内容与要求:命题内容不超过《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科学探究的考查形式要灵活多样,加强基本实验技能与探究过程的考查,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的提高。对科学内容的考查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发挥不同题型功能,优化试题结构,控制试题难度,促进全省物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